课程设计例题
- 格式:doc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1节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一、设计任务陕西关中地区A县城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二、设计资料1.本给水管网设计为陕西关中地区A县城区的给水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县城镇人口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2.城区建筑物按六层考虑。
土壤冰冻深度在地面以下0.5m;3.设计区2010年现状人口95800人,人口机械增长率为5‰,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供水普及率100%;4.城区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见“工业企业用水量资料”(如下)。
城区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逐时变化见“用水量逐时变化表”(如下)。
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资料综合生活用水逐时变化表1.水量计算;2.管网定线与平面布置;3.水力计算;4.制图与设计说明;5.水泵初步选型与调度方案设计。
四、参考资料1.给水排水手册设计第三册《城镇给水》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册《器材与装置》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水源工程与管道系统设计计算8.给水工程(第四版教材)第二节给水管网布置及水厂选址该县城的南面有一条自东向西流的水质充沛,水质良好的河流,经勘测和检验,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该县城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县城的街区分布比较均匀,县城中各工业、企业等用户对水质和水压无特殊要求,因而采用同一给水系统。
县城给水管网的布置取决于县城的平面布置、水源、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大用户的分布等。
考虑要点如下:①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到大用户方向一致,干管间距采用500~800m②干管和干管之间有连接管形成环状网,连接管的间距为800~1000m左右③干管按照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④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减少分配管的长度⑤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降低管网的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输水管线走向符合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要求,沿现有道路铺设,有利于施工和维护。
教师课程设计例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记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名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以【教材名称】为主,结合【辅助教材名称】进行教学。
2.章节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课时数量】节课。
3.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安排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提供【教材名称】和【辅助教材名称】,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例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理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熟悉常见的基础工程设计规范。
4.能够运用基础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5.能够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6.能够撰写基础工程的设计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视;3.培养学生对工程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基础工程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其特点。
2.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基础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计算。
3.常见的基础工程设计规范:包括各类基础工程的规范要求和相关标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对基础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评估其对基础工程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基础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7单层厂房结构设计实例2.7.1设计任务某厂金工车间的等高排架。
该金工车间平、立面布置如图2-53所示。
柱距除端部为m 5.5,其余均为m 6,跨度m 18 m 18;每跨设有两台吊车,吊车工作制级别为5A 级,轨顶标高为2.7积图2-53(a) 厂房立面图1图2-53(b) 平面图屋面做法:绿豆砂保护层2.7.2设计参考资料1.荷载资料,见表2-15:表 2-15 荷载资料2.吊车起重量及其数据,见表2-16。
表2-16 吊车起重量及其数据3.地质资料,见表2-17。
表2-17 地质资料4.预应力屋面板、嵌板及天沟板选用,见表2-18。
表2-18 预应力屋面板、嵌板及天沟板5.屋架选用图集,见表2-19。
表2-19 屋架选用图集6. 吊车梁选用图集,见表2-20。
表2-20 吊车梁选用图集注:轨道连结件重:7.基础梁:选用标准图号320G 3-JL ,kN 7.16/根。
8.钢窗重:2kN/m 45.0。
9.常用材料自重,见表2-21。
表2-21 常用材料自重2.7.3 结构构件选型及柱截面尺寸确定因该厂房跨度在15~36m之间,且柱顶标高大于8m,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为了使屋盖例如:下柱工形截面100150900400⨯⨯⨯得 惯性矩求法如下:48232331038.195))325150450(25150213625150(4)37515030012150300(212900100mm I ⨯=--⨯⨯⨯+⨯⨯+⨯⨯+⨯⨯+⨯=本设计仅取一榀排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如图2-55所示。
图2-55 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2.7.4荷载计算 1. 永久荷载⑴屋盖永久荷载 2kN/m 35.0二毡三油防水层绿豆砂浆保护层400400150 400 900 1002525 150400600150 40010001002525 150A 柱B 柱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30.40kN/m m 02.0kN/m 20=⨯ 80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 230.64kN/m m 08.0kN/m 8=⨯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包括灌缝)2kN/m 4.1屋盖钢支撑 2kN/m 05.0 总计 2kN/m 84.2屋架重力荷载为60.5kN/榀,则作用于柱顶的屋盖结构的重力荷载标准值为:kN 61.18360.5/218/2684.21=+⨯⨯=k G(2) 吊车梁及轨道重力荷载标准值:kN 4960.82.44k 3=⨯+=G(3)柱自重重力荷载标准值 A 、C 柱:上柱:.4kN 413.60.4k 4C k 4A =⨯==G G 下柱: kN 49.306.569.4k 5C k 5A =⨯==G G B 柱:上柱:.6kN 123.60.6k 4B =⨯=G 下柱:.11kN 236.594.4k 5B =⨯=G 各项永久荷载作用位置如图2-56所示。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例题1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设计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题目描述设计一种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能够满足以下要求:1.零件材料:冷轧钢板;2.零件尺寸:直径为50mm,厚度为10mm;3.工艺流程:粗加工、精加工、表面处理;4.工艺要求:保持尺寸精度在0.05mm以内,表面粗糙度在Ra0.8以内;5.设备要求:铣床、钻床、平面磨床、抛光机;6.工艺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解决方案零件材料选择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选择冷轧钢板作为零件的材料。
冷轧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并且加工性能较好,适合用于制造机械零件。
零件尺寸确定零件直径为50mm,厚度为10mm。
根据零件的尺寸确定加工工艺和设备选择。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将工艺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粗加工、精加工和表面处理。
粗加工1.首先,使用钻床进行钻孔处理。
选择钻头直径为5mm,并根据该直径计算所需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
2.接下来,使用铣床进行整形处理。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加工刀具和切削参数。
精加工1.使用平面磨床进行表面精加工。
根据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选择合适的磨削工艺和磨削参数。
表面处理1.最后,使用抛光机进行表面处理。
选择适当的抛光工艺和抛光参数,使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达到要求。
设备选择根据以上工艺流程的设计,我们需要选择以下设备进行加工:1.钻床:用于钻孔处理;2.铣床:用于整形处理;3.平面磨床:用于表面精加工;4.抛光机:用于表面处理。
工艺参数确定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我们需要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1.钻床工艺参数:根据钻头直径和钻孔深度,确定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2.铣床工艺参数:根据切削刀具类型和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3.平面磨床工艺参数:根据所需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磨削速度和进给速度;4.抛光机工艺参数:根据所需的表面粗糙度,确定抛光速度和进给速度。
管理运筹运输课程设计例题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管理运筹学中有关运输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线性规划、运输表、最小成本流等;2. 使学生能够运用运输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分析不同运输策略的优劣;3. 帮助学生理解运输问题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如物流、生产、销售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线性规划求解运输问题;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Excel、Lingo等)辅助解决运输问题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运输问题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从而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管理运筹学中运输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管理运筹学》第五章“运输问题”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运输问题基本概念:介绍运输问题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运输模型的建立: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问题构建运输表,明确供应点、需求点和运输成本。
3. 线性规划在运输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线性规划求解运输问题,包括北西角法、最小成本法、位势法等。
4. 运输问题求解方法:介绍各种运输问题求解方法,如单纯形法、最小费用流算法等。
5. 计算机软件在运输问题中的应用:学习运用Excel、Lingo等软件辅助解决运输问题。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例题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例题涉及设计一个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例题:
设计一个跨度为6m的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楼板厚度为
150mm,楼盖高度为300mm,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楼盖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
要求:
1. 根据楼层平面布置和使用要求,确定楼盖荷载,并计算楼盖的等效均布荷载。
2. 根据楼盖的荷载计算,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3. 初步确定梁的开间。
4. 设计梁的整体布置和板的尺寸。
5. 根据楼盖尺寸和计算结果,确定楼梯间的位置和大小。
6. 根据设定的梁开间和楼梯间位置,计算楼盖板的尺寸和钢筋配筋。
7. 计算梁的自重和楼盖的轴向力,确定梁的长细比,检查梁的设计。
8. 设计梁的截面,确定梁的钢筋配筋。
9. 设计楼盖板的截面,确定板的钢筋配筋。
10. 编写结构设计计算书。
注意: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应对楼盖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和验算,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等方面。
还需要考虑构件的施工性、可行性和经济
性等,并合理布置构件的间距和配筋。
最终,要编写结构设计计算书,明确计算结果、参数和设计方法。
梯形钢屋架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 题号61,屋面坡度1:16,跨度21m ,长度96m ,,地点:上海,基本风压:0.20kN/m 2,基本雪压:0.55 kN/m 2。
该车间内设有两台200/50kN 中级工作制吊车,轨顶标高为8.5m 。
(2) 采用1.5m ×6m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80mm 厚泡沫混凝土保护层,卷材屋面,屋面坡度i=1/16。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0.7kPa ,血荷载标准值为0.55 kN/m 2,积灰荷载标准值为0.6 kN/m 2。
屋架铰支在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为400mm ×400mm 。
(3) 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Q235B 级,焊条采用E43型。
(4) 屋架计算跨度:l 0=21m-2×0.15m=20.7m(5) 跨中及端部高度:采用无檩体系屋盖方案,缓坡梯形屋架,取屋架在21m轴线处的端部高度m h 005.20='。
屋架跨中起拱按500/0l 考虑,取60mm 。
二、结构形式与布置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如下图:梯形钢屋架支撑布置如下图:1、荷载计算屋面荷载与雪荷载不会同时出现,计算时取较大值进行计算,故取屋面活荷载0.7 kN/m2进行计算。
屋架沿水平投影面积分布的自重(包括支撑)按经验公式2(0.120.011)/k g l kN m =+计算,跨度单位为米(m )。
荷载计算表如下:荷载名称标准值(kN/m 2)设计值(kN/m 2)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1.4×1.35=1.89三毡四油防水层 0.4 0.4×1.35=0.54 找平层(厚20mm) 0.2×20=0.4 0.4×1.35=0.54 80厚泡沫混凝土保护层 0.08×6=0.480.48×1.35=0.648 屋架和支撑自重 0.12+0.011×030=0.450.45×1.35=0.608 管道荷载 0.1 0.1×1.35=0.135永久荷载总和 3.23 4.361 屋面活荷载 0.7 0.7×1.4=0.98 积灰荷载 0.6 0.6×1.4=0.84可变荷载总和 0.31.82设计屋架时,应考虑以下三种荷载组合 (1) 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kN F 629.5565.1)82.1361.4(=⨯⨯+=(2) 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 全跨节点永久荷载:kN F 249.3965.1361.41=⨯⨯=半跨节点可变荷载:kN F 38.1665.182.12=⨯⨯=(3)全跨屋架(包括支撑)自重+半跨屋面板自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全跨节点屋架自重:kN F 47.565.1608.03=⨯⨯=半跨接点屋面板自重及活荷载:kN F 31.2365.1)7.089.1(4=⨯⨯+=(1)、(2)为使用节点荷载情况,(3)为施工阶段荷载情况。
ogfc课程设计例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ogfc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ogfc的基本特征和原理,如细胞结构、代谢过程等。
2.分析并解决ogfc相关的问题,如细胞分裂、遗传规律等。
3.应用ogfc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遗传变异、疾病发生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ogfc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ogfc的细胞结构和结构,如细胞膜、细胞核等。
2.ogfc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3.ogfc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DNA复制等。
4.ogfc的应用领域,如医学、农业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ogfc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生物学案例,使学生学会将ogfc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ogfc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ogfc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ogfc的知识点和实验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察其对ogfc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ogfc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ogfc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1.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并行:强调生物学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生态环境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设计1.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若干个知识点。
2.课程内容:涵盖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生命起源、细胞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遗传与变异等。
3.实践环节:设置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设计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评价设计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生物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课程实施与保障1.教师培训:加强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算例(一)有关资料西安地区铺设无缝线路,相关已知条件如下:1.轨温:最高轨温:T max=65.2℃最低轨温:T min=-20.6℃2.轨道特征(1)钢轨:为60kg/m的钢轨、按预期磨耗6mm计算;缓冲区钢轨采用每根长25m的标准轨;轨钢容许应力:[σs]=36500×104Pa;(2)轨枕:混凝土Ⅱ型轨枕,每公里铺设1840根,a=544mm;(3)扣件:接头扣件为ф24mm、10.9级螺栓,六孔夹板;中间扣件为弹条Ⅱ型,橡胶垫板;(4)道床:碎石道碴,顶宽3.3m,曲线外侧加宽0.05m。
道碴为一级道碴,道碴厚30cm,底碴厚20cm,道床厚度3020/240h=+=cm。
3.线路等级及最小曲线半径(1)线路等级:I级线路;(2)最小曲线半径:R min=600m。
4.行驶机车NY7型电力机车;最高行驶速度:V max=120km/h;轮重和轴距排列如图1所示。
图1 机车轮重与轴距(二)设计步骤和方法1.强度计算轨道有关资料钢的弹性模量:E=21×104Mpa;钢轨的线膨胀系数:α=0.0118mm/℃; 轨钢容许应力:[σs]=365Mpa;钢轨对水平轴的惯性矩:J x=2879cm4;钢轨对竖直轴的惯性矩:J y=498cm4;轨底断面系数:w1=375cm3;轨头断面系数:w2=291c m3;支座弹性系数:D=300kN/cm/cm支座弹性系数:D=720kN/cm/cm轨枕间距:a=54.4cm。
表1 已知条件(1)计算∑P0μ①检算钢轨用∑P0μ表2 以第1轮位作为计算轮位∑P0μ计算表表3 以第2轮位作为计算轮位∑P0μ计算表∑P0μ取较大的为110703N②检算轨下基础用∑P0μ轮位作为计算轮位∑P表4 以第1表5 以第2轮位作为计算轮位∑P∑P 0μ取较大的为111896N(2)钢轨静弯矩计算(见课本P73例题) 110702.9;2253200011198290.8(cos sin )=20006444*0.012283in kx i i i i M P e kx kx p k k μ-==-==∑∑N·m (3)轨枕上静压力计算(为检算轨下基础做准备)111896.4;4653000010.0153*54.5*111004(cos sin )=46244N 222in kx i i ii ka ka R P e kx kx p μ-==+==∑∑ (4)轨枕上的动压力计算R d =(1+α+β)R 0=(1+0.54+0.15)*46530=78636N (5)钢轨动弯矩计算 钢轨动弯矩M d :M d =(1+α+β)·M 0速度系数α: 72.01001206.01006.0=⨯==V α 偏载系数β:采取未被平衡欠超高Δh=75mmβ=0.002·Δh=0.002×75=0.15横向水平力系数f : f =1.6 所以M d =(1+0.72+0.15)×22532 =42135N·m(6)钢轨动弯应力计算 轨底动弯应力σ1:179.8MPa 1152175139.1375d M W σ===MPa 轨头动弯应力σ2:231.72252175179.3291d M W σ=== MPa (7)钢轨制动应力列车制动时,在列车前面的钢轨受压,后面的钢轨受拉。
采取钢轨制动应力σc =10MPa (8)容许的轨温变化幅度计算根据强度条件,计算容许的轨温变化幅度,其条件式为: σd +σt +σc ≤[σs ] 而 σt =2.5·Δt (MPa) 所以,轨底容许的降温变化幅度为:[]1365139.11086.32.52.5s ft s s s ----轾D ===臌降℃轨头容许的升温变化幅度为:bian[]2365179.31070.32.52.50s tt s s s ----轾D ===臌升1℃2.稳定压力计算 (1)线路条件原始弹性弯曲矢度:f 0e =0.3cm ; 原始塑性弯曲矢度:f op =0.3cm ; 线路容许弯曲矢度:f =0.2cm ; 原始弯曲半波长:0l =400cm ; 等效道床阻力:Q =87N/cm ; 钢轨对竖直铀的惯性矩:I y =524cm 4; 轨道框架换算系数:β=2。
(2)温度压力计算有塑性原始弯曲圆曲线的合成曲率为:5220`1017.3)400(3.08 106001111-⨯=⨯+⨯=+=R R R/cm 有关数据计算:βπ2EJ Y =2×9.87×21×106×524=2.172×1011N·cm2 129.043=π验算变形曲线长度l :⎥⎥⎦⎤⎢⎢⎣⎡+++=Q f f EJ R EJ R EJ Q l oe Y Y Y )(4)(132212122ππβπβπβ=5120.6 3.171087⎡⨯⨯+⎢⎢⎣ =20.527×104cm 2l =453.1cm因计算得l =453.1cm ,与400cm 相差较大,再设l 0=453.1cm ,重新计算f'0e :24220.320.43100.383400400oe oef f l '==⨯⨯=cm 将f '0e =0.385cm 代入,验算变形曲线长度l :25120.6 3.171087l ⎡=⨯⨯+⎢⎢⎣=21.163×104cm因计算得l =460.0cm,与 453.1cm 还有一定误差,再设l 0=460.0cm ,重新计算f'0e :24240.38321.01100.39420.4310oe oef f l l '==⨯⨯='⨯cm 将f '0e =0.397cm 代入,验算变形曲线长度l :25120.6 3.171087l ⎡=⨯⨯+⎢⎢⎣=21.25×104cml =461.0cml =461.1cm 与上面的0l =461.0cm 相接近,因此将l 2=21.265×104cm ,f'0e =0.399cm 代入下式,求温度压力P N 。
222323`()44Y oe N oe EJ f f Ql lP f f l Rβπππ++=++10445420.610(0.20.394)0.1298721.081021.0810********.20.3940.129 3.171021.0810-⨯++⨯⨯⨯⨯==++⨯+⨯⨯ N (3)容许温度压力计算采取安全系数:K =1.3 容许温度压力[P][]202570616205641.25N P P K ===N (4)容许的升温变化幅度计算根据稳定性条件,计算容许的升温变化幅度。
钢轨断面积F =77.45cm 2 容许的增温变化幅度为:[]163564341.82250225077.45P t F 轾D ===臌创?升2℃<1t 轾D 臌升=70.3℃(强度条件允许温升)所以 41.8t 轾D =臌升℃40.6 3.锁定轨温计算⑴由强度和稳定条件确定锁定轨温 铺轨下限锁定轨温(受稳定条件限制):()max 62.641.820.8sf t T t 轾=-D =-=臌下升℃;65.2-40.6=24.6℃ 铺轨上限锁定轨温(受强度条件限制):min ()22.886.363.5sf t T t 轾=+D =-+=臌上降℃;-20.6+70.1=49.5℃ 故 24.6℃<t sf <49.5℃ (2)确定的锁定轨温max min2sf T T t f +=+ 规范中规定锁定轨温的取值为k c s sf t t t T T t ∆±∆-∆++=2][][2min max56.42528.413.862)8.22(6.62±=±-+-+=;37.1+-5式中 [△t s ],[△t c ]——允许温升和允许温降; T max ,T min ——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 [△t k ]——中和轨温修正值,取0~5℃。
但考虑到为了便于施工,一般应保证设计锁定轨温较中间轨温的上浮一个值,本设计采用:max min2sf T T t f +=+f ——一般应保证设计锁定轨温较中间轨温的上浮值,取为3~5℃。
故分析得出其范围为25.3~27.3℃由于取为27.3℃时其施工锁定轨温为22.3~32.3℃,其下限超出上述条件确定出的下限,故取为30℃,其施工锁定轨温为25~35℃。
(3)确定铺轨锁定轨温的范围根据上述条件确定的的锁定轨温为30℃是合理的锁定轨温,而且在由强度和稳定条件计算所得的锁定轨温范围之内,所以最后选定锁定轨温为:设计锁定轨温t sf =30℃图2 锁定轨温示意图铺轨锁定轨温范围:t sf 上= t sf +5=35℃ t s f 下= t sf -5=25℃故锁定轨温范围为21~31℃.如图2所示。
4.伸缩区长度与防爬设备的布置 (1)伸缩区长度计算接头阻力P H =570kN ;接头扭矩T=1000N.m 道床单位纵向阻力r =91N/cm ; 最大降温幅度Δt max 降:Δt max 降= t sf 上-T min =35+20.6=55.6℃ 最大升温幅度Δt max 升:Δt max 升=T max -t sf 下=65.2-25=40.2℃ 最大温度拉力P tmax 拉:P tmax 拉=2.5·FΔt max 降=2.5×7745×55.6=1076.555kN 最大温度压力P tmax 压:P tmax 压=2.5·F ·Δt max 升=2.5×7745×40.2=778.373kN 温度拉力引起的伸缩区长度1s l :62.6℃65.2℃-20.6℃H max 1P 1041.757051.8491t s P l r --===拉mbian 温度压力引起的伸缩区长度2s l :H max 2P 805.4857025.8891t s P l r --===压m 为安全起见,伸缩区长度采用s l =75m 。
(2)防爬器的布置一根轨枕上中间扣件的阻力P c =16kN ; 一根轨枕的道床纵向阻力R s =10kN ;从上述可看出,中间扣件阻力大于道床纵向阻力,可不需要在伸缩区布置防爬器,但中间扣件扭力矩应经常保持在80~120N·m 范围内,中间扣件阻力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5.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 (1)长轨—端的伸缩量 长轨一端的伸长量λ长伸22H max 4(P )(805480570000)λ101.922211077.4591t P EFr --==?创创压长伸mm长轨一端的缩短量λ长缩22H max 4(P )(1041703570000)107.522211077.4591t P EFr l --==?创创拉长缩mm(2)标准轨—端的伸长量λ短伸2H 0max 0(P )128t P l r l EFl 轾-·犏=-犏臌压短伸 241(805480570000)25009125001028211010077.45⎡⎤-⨯⨯=-⨯⎢⎥⨯⨯⨯⎣⎦=1.2mm标准轨一端的缩短量λ短缩:2H 0max 0(P )128t P l r l EFl 轾-·犏=-犏臌拉短缩241(1041703570000)25009125001028211077.45⎡⎤-⨯⨯=-⨯⎢⎥⨯⨯⎣⎦ =3.5mm(3)长轨与标准轨之间的预留轨缝δ1最高轨温时,保证轨缝不顶严的预留轨缝值δ1:δ1≥λ长伸+λ短伸=1.5+1.2=2.7mm最低轨温时,保证螺栓不受力的预留轨缝值δ1:δ1≤δ构-(λ长缩+λ短缩)=18-(8.7+3.5)=5.8mm所以,长轨与标准轨之间的预留轨缝δ1: 即 2.7mm <δ1<5.8mm采用 1 3.37.352mm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