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利侵权中的等同替换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专利侵权认定原则是什么?包括了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多余制定原则以及禁止反悔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一直是各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专利侵权判定和判断合同违约不一样,合同有相应的合同条款,可操作性比较强,而专利侵权判定需要与权利要求书做比较,被控产品方案很多情况下与权利要求书都是不一致的。
一、专利侵权认定原则是什么?1、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原则是最基础的一个原则,要求将被控侵权方案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对比,若被控物或方法侵权成立,那么其将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技术特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人民法院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审查权利人主张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
2、等同原则多数情况下,专利侵权适用的是这个原则。
等同原则是指将被控物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对比,虽然不完全具备其全部技术特征,但是被控物不具备的专利特征在被控物上面能够找到该特征的等同替换物,例如,等同替换、部件移位、分解或合并等。
此种情况下,被控物被判定侵权。
3、多余制定原则多余制定原则是指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根据权利要求书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区分,分为必要技术特征和非必要技术特征,但仅以必要技术特征来作为专利权保护的范围,从而判定被控物是否覆盖专利权保护的范围。
若覆盖了,该被控物则构成侵权。
在适用该原则时应当注意非必要技术必须是与专利目的无关的次要部分,但是这种区分具有很大难度,所以在适用上要非常慎重。
4、禁止反悔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又称审批过程禁反言,是为了限制等同原则而出现的,即指专利权人如果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为了满足法定授权要求而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了限制性的修改或解释,则在主张专利权时,不得将通过该限缩而放弃的内容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我国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实践对策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专利权人也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而专利侵权人往往采用等同技术来替代原专利技术,游走于专利保护范围的边缘。
在专利侵权判定时,若仅根据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保护范围来判定侵权而不考虑等同技术,则难以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
因此,基于等同原则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完善我国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的对策建议。
标签:专利侵权;等同原则;等同技术;保护范围;利益平衡1引言等同原则,是指将被控侵权产品或服务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人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权利要求逐一对比,若有一个或者多个技术特征表面上不相同,但实质上是以相同的方式或手段,替换专利保护的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产生实质上相同的效果,那么认为被控侵权的产品或服务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则侵权成立。
等同原则起源于美国,被我国借鉴后逐步广泛地用于司法实践中,并且起到良好的作用。
迄今为止,我国的《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都未对等同原则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解决一些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时,司法机关往往会将被控侵权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特征所等同的技术比较。
可见,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早已将等同原则作为判定专利侵权的重要标准。
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是采取“禁止反悔原则”和“公知技术”来限制等同原则的滥用。
所谓“禁止反悔原则”,是指“在专利申请审批过程中,申请人对一专利申请作出的修改和针对专利局审查的通知作出的意见陈述,有可能会对起专利保护范围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它体现在禁止专利权人将其在审批过程中通过修改或者意见陈述所表明的不属于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内容,重新纳入到其专利权保护范围。
”所谓“公知技术”,通俗的讲就是共有领域的技术,它不属于任何专利权人,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总之,我国对于等同原则的司法实践比较晚,还不成熟,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的适用,也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研究专利侵权案件中的等同原则是指被判定为专利侵权的产品或方法必须与专利权利要求的要素完全一致,否则不构成侵权。
这个原则保证了对专利权的保护和对公众的利益的平衡。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等同原则也存在着诸多争议,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案例一:PCB板专利侵权案2017年,一家电子公司针对一款PCB板的专利进行诉讼。
被告公司提出的反驳意见是,他们的产品并没有侵犯原告公司的专利权,因为被告公司使用的材质和原告公司专利权要求中所述的材质不同。
法院认为,这个反驳意见并不成立,因为按照等同原则,材质虽然有所不同,但被告方的产品与原告方专利权的要素相似,构成了侵权行为。
二、案例二:汽车玻璃专利侵权案2019年,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商被控对对手的专利进行了侵权。
针对该案件,法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审理,认为被告公司的产品虽然在外观上与原告公司的产品有所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具有一致的技术特点,并直接侵犯了原告公司的专利权。
根据等同原则,法院以专利侵权为由最终判定被告方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三、案例三:医药制剂专利侵权案2018年,一家制药公司被指控侵犯了一家竞争对手的专利。
在针对该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被控制药物虽然使用了一种新型的配方,但仍然保持了与原告公司药物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法院判定被告方的产品侵犯了原告公司的专利权,并责令其承担相关的侵权赔偿。
综上,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案的审理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个原则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但它在保护专利权利的同时也平衡了公众的利益,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发展。
然而,等同原则的具体应用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一些案例中,专利权利要求的语言可能存在歧义,也可能与申请人的意图不符,这为等同原则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同时,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领域,技术变化极其迅速,如何适应等同原则也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
专利侵权认定中的等同替换是什么意思
专利⼀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根据申请⽽颁发的⼀种⽂件,⽂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定时期内产⽣这样⼀种法律状态,即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般情况下他⼈只有经专利权⼈许可才能予以实施。
那么专利侵权认定中的等同替换是什么意思?请跟随店铺⼩编⼀起在下⽂中进⾏了解。
专利侵权认定中的等同替换是什么意思
我国现⾏《专利法》规定:“发明或者实⽤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于解释权利要求。
”该规定表达了两层含义,⼀是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是在上述前提下,允许利⽤说明书和附图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作出⼀定的修正,这种修正是以专利权⼈对⾃⼰的发明创造作出具体说明为依据。
除此之外,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作出调整还有其他,“等同替换”就是其中重要的⽅法。
等同替换,是指被控侵权者实施的技术⽅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案有所不同,但对应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式,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基本相同的效果,其技术⽅案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则仍然构成侵犯专利权。
在依据等同替换原则判断专利侵权时,核⼼问题是要判断被控侵权的技术⽅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案之间的区别是否是⾮实质性的;或者说两种技术⽅案的可互换性是否为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员所知晓,所产⽣的效果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员来讲是否是显⽽易见的。
⼩编的总结到此为⽌,如果你对这⽅⾯还有更多问题,欢迎来店铺进⾏咨询,店铺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由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解答你的疑惑。
专利侵权等同原则判定标准
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判定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的必要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
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二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
2. 等同原则仅适用于判断被控侵权物的具体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相对应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否等同,而不适用于判断被控侵权物的整体技术方案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否等同。
3. 等同侵权判定应以涉案专利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准,而不应以所属领域的高级技术专家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准。
4. 对于开拓性的重大发明专利,确定等同保护的范围可以适当放宽;对于组合性发明或者选择性发明,确定等同保护的范围可以适当从严。
5. 等同侵权判定应当以侵权行为发生时为界限,而不是以专利申请日或者专利公开日为准。
6. 根据等同原则判断侵权时,要满足两个条件:被控侵权物中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映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了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了基本相同的效果;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此类问题存在疑问,建议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以便于更好的为您解答。
名单论专利侵权中的等同替换原则一、定义等同替换是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一项重要原则,是被控侵权者实施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有所不同,但对应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如果其技术方案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则仍然构成侵犯专利权。
专利侵权人通常会对被控侵权物的一项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改动,以规避相同侵权。
为充分保障专利权人的利益,由美国最早在司法判例中引入了等同侵权原则。
纵观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等同原则所作的界定, 它们虽然表达各异, 但概括起来无外乎有以下几个要点【胡】:第一, 适用等同原则的前提是专利相同侵权不成立;第二, 被控侵权物等同替换的专利方案是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第三, 等同替换的标准是被控侵权人以实质上相同的方式, 执行实质上相同的功能, 发挥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并且这种方式、功能、效果的相同性对同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等同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胡】:其一为要素的替代, 通过技术特征的简单替换,在本质上产生相同的目的、作用和效果;其二为组合方式的改变, 利用一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书中的几个技术特征, 或用几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书中的一个技术特征;其三为部件的调换, 将产品中的某些部件移动位置, 使得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生变化, 但操作及功能方面未发生实质性的改进;其四为省略一个以上的非必要技术特征, 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 能够实现发明目的。
二、认定判定等同侵权的标准就是等同替换,等同替换原则的核心在于等同特征,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为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在美国有两种判定等同侵权的方法。
一种是经典的“三一致”判断法,即被控侵权物若能“以实质相同的方式,起实质相同功能,达到等同效果”。
专利侵权认定中等同原则的适用摘要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专利技术的承继性决定了大部分专利之间差别较小,多数时候专利的创新就在微妙之处,法官如何更加准确地判定专利侵权将变得更为重要。
在专利侵权中,完全一摸一样地照搬他人发明较为少见,而更多的是行为人将专利权利要求的部分必要技术特征稍作替换得出实质性等同的技术,如果采用全面覆盖原则来判定此类侵权行为则显然支撑不足,因为全面覆盖原则强调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每一项技术特征以字面上一一对应并完全相同的方式体现在被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之中,是一种完全的字面侵权。
运用等同原则,若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以实质性等同的方式体现在被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中,也认定为专利侵权,对等同原则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在专利侵权认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等同原则是判定专利侵权的重要原则,我国《专利法》虽然还没有专门规定等同原则的条款,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等同原则已获得广泛运用,其主要是各法院法官在实践操作中应用于专利侵权判定的一系列方式、方法、规则总结而成的。
本文详细论述了专利侵权的概念,并由此引出等同侵权,在简述了等同原则在各国的发展后,介绍了中国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认定中的适用方式,结合一些实践操作中的典型案例,总结了判断侵权的时间基点、等同原则认定的主体、等同侵权的判定标准、等同原则各要件的适用顺序,等同原则适用的限制。
文章结尾还阐述了关于等同原则发展的思考,对统一等同原则标准的观点表示质疑,等同原则类似于证据规则本是一项应用性原则,在不同种类的案件、不同领域的案件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也是需要法官在具体案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判定的,无需立法、司法界订立统一的标准来量化等同原则的适用。
关键词:专利专利侵权等同原则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is a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in China, the rules has been made by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rovisions is only a few, Using this principle is mainly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by the judg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cases in a series of ways, methods, rules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thus leads to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the history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in countries, the analysis of some practical cases, typical operations. By comparing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in the actual cas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e can summarize that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in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fully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s of the practice of the same way,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present stage the same basic meaning and mode of operation.From the content of paper, the paper outlines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described several kinds of equivalent infringement in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in case judgments, including the judging time to determine whether infringement is exist, criteria of equival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the orders of applying all elem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In the end, Article explains the ponder over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s is an applied equivalent principle, handling different kinds of cases or different areas of cases need different ways, there is no need to judiciaries or legislation to made a quantify unified standard in application of equivalent principle.Keywords: patent equivalent principle infringement绪论 (4)一、专利侵权的基本概念 (1)(一)专利权的基本概念 (1)(二)专利侵权的定义及类型 (1)1、专利侵权定义 (1)2、专利权的范围——权利要求 (1)3、专利侵权与权利要求的关系 (2)4、专利侵权的类型 (3)(1)字面侵权 (4)(2)帮助侵权 (4)(3)等同侵权 (5)(三)等同侵权的含义 (5)1、等同侵权的定义 (5)2、等同侵权的表现形式 (6)二、等同原则在各国的发展 (7)(一)等同原则在美国的发展和适用 (7)1、等同原则适用的发展——整体等同与全部技术特征等同 (7)2、美国等同原则的适用方式 (8)(二)等同原则在日本的发展和适用 (9)(三)等同原则在德国的发展和适用 (11)三、中国等同原则的含义和适用方式 (12)(一)等同原则的含义 (13)(二)我国司法实践中等同原则的适用方式 (14)1、等同原则适用的时间基点 (14)2、适用等同原则的基本方式——技术特征分析法 (15)3、等同侵权的判定标准 (15)(1)等同侵权的判定标准 (15)(2)典型案例——认定等同侵权的“三一致”标准 (15)4、等同原则适用的主体标准 (17)5、等同原则各要件适用的顺序 (19)6、等同原则的限制——禁止反悔原则 (19)(1)禁止反悔原则的含义 (19)(2)典型案例——等同原则适用的限制性条件 (20)(三)等同原则适用方式的思考 (22)1、整体等同理论之局限性 (23)2、逐个权限原则之分析 (23)3、逐个权限原则的趋势 (24)(四)等同原则的适用意义 (24)1、全面侵权原则的不足及原因。
论专利侵权中的等同原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专利侵权中的等同原则姓名:陈湘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学理论指导教师:李先波20071101摘要等同原则是一个由美国判例法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原则,至今已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
它的基本含义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仅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而且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实质上等同的技术特征,也就是说,即使被控产品或方法从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上看并不构成侵权,但如果该产品或方法与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在实质上相同,也构成侵权。
运用等同原则判定专利侵权,首先要解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采用周边限定原则和中心限定原则的折中原则。
其次要采用正确的适用方法, 即将专利权利要求的必要技术特征与侵权物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对比。
对比时要坚持用准确、一致的标准来衡量,在主体标准上要坚持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标准;在客体标准上要坚持三个基本加显而易见的联想标准;在时间标准上要坚持侵权日标准;在范围标准上要坚持开拓型发明范围宽,改良型发明范围窄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几种特殊发明在专利侵权中等同原则的适用,对于改劣发明、迂回发明、非首创化学发明都应当适用。
如果等同原则完全拘泥于权利要求的文字,将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但是如果过宽的适用等同原则,一定程度上又会损害公众利益。
为此,从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角度,应采用禁止反悔原则和公知技术抗辩原则限制等同原则的适用。
禁止反悔并非绝对禁止,专利权人对禁止反悔可以适用抗辩,证明修改与专利性无关;公知技术抗辩中的公知技术,不应当附加“自由公用的限制,是否等同不在于技术方案组合的数量上,而是把握是否经过创造性劳动且是否属于显而易见的简单组合;在被控侵权人提出公知技术抗辩时,应当优先适用,是否提出无效宣告请求,法院无权干涉。
等同原则虽然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直到年才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等同原则明确为专利侵权判定的一项司法原则,并没有制定详细的法律制度。
鉴定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我们知道鉴定专利侵权有全面覆盖原则,在实际中,被控物适用该原则判定侵权是很少的,很多的情况下,适用的是等同原则。
所谓等同原则,就是尽管被控物不具备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特征,但是被控物不具备的专利特征在被控物上面能够找到该特征的等同替换物,此种情况下,被控物判定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所界定的范围。
权利人主张专利权保护范围包括等同的技术特征所界定的范围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该等同的技术特征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所称等同的技术特征,是指与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特征。
在1950年的格里夫油罐案中,美国最高人民法院对等同原则在现代专利法中的地位重新加以确定。
格里夫油罐案中,原告专利的权利要求为以碱土性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焊剂。
原告的主要成分为镁,镁属于碱土金属,其硅酸盐是碱土性硅酸盐的一种。
被告的产品为锰,锰的硅酸盐不属于碱土性硅酸盐。
原告的专家证人指出,镁和锰成分作为焊剂功能相同。
法院根据等同原则判定专利侵权成立。
法院在判决中写到“法院应该认识到,完全一模一样地照抄照搬在实践中是非常少见的。
如果允许其他人稍加改动就照抄照搬专利,那么专利保护就变成空洞无用的东西。
等同原则的核心就在于防止其他人剽窃专利发明的成果。
公平原则是法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适用等同原则正是体现的公平原则,如果被告将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特征进行常规的改动就认定不侵权,这显然对专利权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适用等同原则任意改变专利保护范围,那么对社会公众又是不公平的,如何适用等同原则实质上就是如何在专利权人的权利和社会公众的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进行等同判定需要明确两个前提条件,一个就是“等同”站在什么人的角度进行判定,另一个是以什么时间作为判定的基准时间。
专利侵权认定中等同原则的运用研究论文专利侵权认定中等同原则的运用研究论文一、等同原则的概念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产品或者方法没有落入权利要求字面含义的范围,但被控侵权物与专利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之间的差别是非实质性的,即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等同原则的运用有利于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激励创新。
二、等同原则的适用等同侵权将专利保护的范围扩大到了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相等同的技术。
对于等同侵权判定的主体,《专利审查指南》指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他知晓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现有技术,具有该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具有的一般知识和能力,他的知识水平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际上只是法律拟定的人。
司法实践中,法官不可能知晓所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他通常会委托有关鉴定单位或技术领域的专家来作出是否等同的判断。
笔者认为有关鉴定单位或者专家是否以普通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是不得而知的,并且这种鉴定不一定权威。
这使得法官在侵权判定时是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目前司法实践中采用"全部技术特征等同",即将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和专利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对比,这种对比方式能够限制专利等同判定导致的权利范围的不恰当扩大。
而专利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整体等同理论"将专利发明作为一个整体,不区分单个技术特征,强调整体的"方法-功能-效果"三一致,过分的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损坏社会公众利益。
关于等同侵权判断的时间标准,主要有三种理论争议,分别是专利侵权日、专利公开日和专利申请日。
笔者认为采用专利侵权日标准较为合适,因为这种划分合理的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利益。
一方面,它能够制止专利申请日后侵权人用非实质性的技术置换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的等同侵权行为;另一方面,这种以侵权日为标准比专利申请日具有更强实际操作性。
专利侵权等同判定的原则与适⽤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的作⽤,下⾯简单介绍⼀下这个原则。
近年来,等同原则01等同原则的概念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中有⼀个或者⼀个以上的技术特征经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从字⾯上看不相同,但实质上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这种情况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落⼊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02等同原则的适⽤依据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法律问题的若⼲规定》第17条明确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被诉侵权技术⽅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民法院应当认定其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03⼀般规则《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法律问题的若⼲规定》第⼗七条第⼆款规定了等同判定的具体规则:“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员在被诉侵权⾏为发⽣时⽆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根据最⾼⼈民法院的阐释和司法实践的总结:(1)基本相同的⼿段是指在被诉侵权⾏为发⽣时专利所属技术领域的惯常替换⼿段或⼯作原理基本相同的⼿段;(2)基本相同的功能,是指被诉侵权技术⽅案中的替换⼿段所起的作⽤与专利对应技术特征在专利技术⽅案中所起的作⽤基本相同;(3)基本相同的效果,是指被诉侵权技术⽅案中的替换⼿段所达到的效果与权利要求对应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实质性差异;(4)⽆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想到,即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员⽽⾔,被诉侵权技术⽅案中替换⼿段与权利要求对应技术特征相互替换是显⽽易见的。
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及其适用首先,侵权行为的等同原则指的是在法律上将实施行为与专利权要求相等的行为认定为侵权行为。
也就是说,只要他人的行为与专利所有人的专利权要求相同或相当,就可以认定为侵权行为。
这一原则确保了专利权的有效保护,使得专利所有人能够享受到专利法所规定的专有权利。
例如,如果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实施了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要求所覆盖的技术方案,则可以认定为侵权行为。
其次,责任的等同原则是指专利侵权之后,侵权人应承担与侵权行为所产生的侵权损害相等的民事责任。
无论侵权人是否主观上有恶意或过失,只要侵权行为成立,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原则确保了侵权人对侵权行为的完全负有责任,并对专利所有人的利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例如,如果他人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导致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受损,侵权人就需要承担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最后,法律后果的等同原则是指专利侵权之后,法律后果与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相等。
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了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
刑事责任主要是指专利侵权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将触犯刑法,可能面临刑事处罚的情况。
民事责任主要是指专利侵权行为符合民法规定的情形,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这一原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侵权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惩罚和制衡,既从刑法角度对侵权人进行了惩处,也从民事法律角度对侵权人进行了赔偿。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确保了专利权的有效保护和侵权人的相应惩罚。
等同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所有的专利权保护和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和处理。
有了等同原则的指导,才能够保证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发展。
论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149-01摘要等同原则实质上是在适当考虑第三者利益的同时,将确立要求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扩张解释,从而达到实际保护专利技术的目的。
由于缺少位于法律层次上的明确立法指导,等同原则的适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法官在实践中往往严重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对专利侵权的技术判断,判决的威信也比较低。
关键词专利等同原则一、等同原则适用的必要性等同原则的出现及适用主要是为了防止专利成果被非法盗用,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因此,从理论上讲应当严格按照权利要求的内容来判断侵权。
但是,这样不能为专利权人提供有效的保护。
因为在撰写权利要求时,申请人很难用文字精确的划定权利保护范围的边界,他也不能预见到将来侵权这所可能采用的所用得侵权方式。
另外,采用严格按照权利要求字面的含义来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不公平的,因为在现实侵权中完全照抄专利技术侵权的行为已为数极少,侵权人往往采用等同替换等手段来模仿专利技术。
所以在专利侵权纠纷中适用等同原则来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是必要。
等同原则实质上是在适当考虑第三者利益的同时,将确立要求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扩张解释,从而达到实际保护专利技术的目的。
如果允许他人在稍加改变后就可以利用专利发明,那么专利保护就会变的空洞无用了,因为完全一模一样的照抄是十分少见的。
如果专利权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受其权利要求文字内容的严格限制,那么专利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切实维护,专利制度鼓励公开发明的目的就会落空。
因此如果在判断专利侵权时不考虑等同物,很容易让侵权人逃避侵权责任,影响发明人的创造积极性,专利制度也就失去了其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
二、等同原则的制度缺陷等同原则的创立和适用是为了从实质上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使专利权人公平的行使其专利权,但是其又允许法院在缺少权利要求书字面侵权的情况下可以判定等同侵权成立。
论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中的适用浅议 本文讲述了关于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中的适用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论文摘要作为重要的专利系统法律原则,等同原则在保护专利权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以实现公平为其最终目的,是一项世界性的法律准则。
我国专利法中并没有明确的等同原则规定,但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将其确定为判定专利侵权的司法准则。
等同原则在国外法律系统中规定较为成熟,应积极移植、借鉴先进经验。
将等同原则适用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审判时,应注意判断主体、侵权时间标准等问题,要做好等同原则立法完善以及适用限制方面的工作。
论文关键词等同原则专利侵权适用 一、等同原则概述 等同原则不是相同原则,相同原则指专利侵权审判中侵权产品具有与权利人提供的针对专利产品的技术书中规定的产品相同的技术特征,若侵权人只对技术做些许的该改变,在法律上行为人并无侵权行为,但该技术本质上仍归属专利权人,这样专利权人的正当利益无从保护。
等同原则指侵权行为人实施的专利技术具有与权利要求人申请判定的技术在某个技术特点上存在差异,但该技术特性是在同样的方式,实现了同样的功能,产生效果基本相同,则该专利权应该得到保护,行为人构成侵权。
例如,采取部件移位、等同代替、分解货合并的方式完成专利发明或积极成效,和专利技术比较存在功能、成效、目标上大致相同或完全一样,则被控侵权方法受法律的保护,是种侵权行为。
司法实践中较易被侵权的是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在侵权审判中,原告通常采取等同原则与相同原则相结合的方式保护自身权利。
所以,可以说等同行原则是相同原则一定程度的补充,可对原告的合法权利做更加有效的保护。
等同原则可对侵权人通过对专利技术或产品的非实质性变更做有效的规避,通过权利的保障提倡技术创新,若行为人仅以同等性形式改变专利特征代替技术创新,则这种改动等同行为就是侵权行为。
另外,等同原则可促进社会发展与技术的交流应用。
等同原则的出现可以说是民法体系中公平原则的结果,在对专利权保护的同时,对以等同改变行为盗取专利的行为做侵权认定,同时鼓励公众创新。
名单论专利侵权中的等同替换原则一、定义等同替换是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一项重要原则,是被控侵权者实施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有所不同,但对应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如果其技术方案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则仍然构成侵犯专利权。
专利侵权人通常会对被控侵权物的一项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改动,以规避相同侵权。
为充分保障专利权人的利益,由美国最早在司法判例中引入了等同侵权原则。
纵观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等同原则所作的界定, 它们虽然表达各异, 但概括起来无外乎有以下几个要点【胡】:第一, 适用等同原则的前提是专利相同侵权不成立;第二, 被控侵权物等同替换的专利方案是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第三, 等同替换的标准是被控侵权人以实质上相同的方式, 执行实质上相同的功能, 发挥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并且这种方式、功能、效果的相同性对同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等同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胡】:其一为要素的替代, 通过技术特征的简单替换,在本质上产生相同的目的、作用和效果;其二为组合方式的改变, 利用一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书中的几个技术特征, 或用几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书中的一个技术特征;其三为部件的调换, 将产品中的某些部件移动位置, 使得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生变化, 但操作及功能方面未发生实质性的改进;其四为省略一个以上的非必要技术特征, 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 能够实现发明目的。
二、认定判定等同侵权的标准就是等同替换,等同替换原则的核心在于等同特征,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为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在美国有两种判定等同侵权的方法。
一种是经典的“三一致”判断法,即被控侵权物若能“以实质相同的方式,起实质相同功能,达到等同效果”。
名单
论专利侵权中的等同替换原则
一、定义
等同替换是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一项重要原则,是被控侵权者实施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有所不同,但对应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如果其技术方案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则仍然构成侵犯专利权。
专利侵权人通常会对被控侵权物的一项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改动,以规避相同侵权。
为充分保障专利权人的利益,由美国最早在司法判例中引入了等同侵权原则。
纵观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等同原则所作的界定, 它们虽然表达各异, 但概括起来无外乎有以下几个要点【胡】:第一, 适用等同原则的前提是专利相同侵权不成立;第二, 被控侵权物等同替换的专利方案是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第三, 等同替换的标准是被控侵权人以实质上相同的方式, 执行实质上相同的功能, 发挥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并且这种方式、功能、效果的相同性对同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等同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胡】:其一为要素的替代, 通过技术特征的简单替换,在本质上产生相同的目的、作用和效果;其二为组合方式的改变, 利用一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书中的几个技术
特征, 或用几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书中的一个技术特征;其三为部件的调换, 将产品中的某些部件移动位置, 使得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生变化, 但操作及功能方面未发生实质性的改进;其四为省略一个以上的非必要技术特征, 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 能够实现发明目的。
二、认定
判定等同侵权的标准就是等同替换,等同替换原则的核心在于等同特征,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为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在美国有两种判定等同侵权的方法。
一种是经典的“三一致”判断法,即被控侵权物若能“以实质相同的方式,起实质相同功能,达到等同效果”。
其背后的理论是中心界定主义,中心界定(central definition)是一种传统的解释权利要求的方式。
根据这种方式, 专利权不应拘泥于权利要求的文字, 而是将该发明创造的创意(中心)周围的一定范围都吸纳进权利要求的范围。
【曲三强】将权利要求中的各项要素模糊化。
使专利权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
中心界定主义的这种不确定性使权利要求书明确范围和告知公众的功能大为逊色。
另一种是逐个要素比较分析法。
背后的理论是周边界定主义, 要求权利要求书必须明确划定专利权的性质和范围。
周边界定主义满足了对权利要求的准确性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专利制度发展的需要。
但是, 周边界定主义常常陷入机械僵化的困难, 因为侵权人可
以通过非实质性的修改轻而易举地逃避侵权责任, 从而使专利权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我国专利法尚未明确确立等同原则, 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01年9月29日)第32条规定,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规定》正式提出了等同原则的理解与适用问题。
该司法解释第17 条规定:“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所称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 是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 也包括与该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 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 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根据上述解释, 所谓等同是指与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而非该专利权利要求的等同物。
此外, 该解释还对等同特征的含义作了说明, 即等同特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与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 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 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二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
到, 也就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可知,我国对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 采纳的是介于周边限定原则与中心限定原则(即以权利要求为中心, 全面考虑专利的说明书及附图的内容)之间的折衷原则, 即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但可用说明书及附图来解释权利要求。
【胡】
三、限制
(一)禁止反悔对等同侵权的限制
通说认为,权利要求界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边界,社会公众(特别是专利权人的竞争对手)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评估自己的行为是否会构成专利侵权。
由于等同侵权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延伸到权利要求字面含义之外,根据权利要求评估是否会构成专利侵权的确定性就会降低,权利要求的公众告示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禁止反悔原则的作用就在于将等同侵权的适用限定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以确保权利要求的公众告示功能。
1.我国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情况“专利侵权解释”第6条规定:“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或者无效宣告程序中,通过对权利要求、说明书的修改或者意见陈述而放弃的技术方案,权利人在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中又将其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确立了禁止反悔原则。
2.国外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情况
目前,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适用禁止反悔原则的规则是,只要申请人限制性修改权利要求,缩小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无论修改权利
要求出于什么原因,均要适用禁止反悔原则;除非专利权人能够证明存在以下三种例外情况:第一,专利申请时无法预见特定的等同技术方案;第二,修改的原因只和特定等同技术方案“擦边”,而没有实质性的关系;第三,其他的原因显示不能合理期待专利权人描述权利要求所涉及的非实质性的替代技术方案
(二)全要件原则对等同侵权的限制
在适用等同原则时还要坚持专利侵权判断的“全部要件”规则。
全要件原则要求权利要求书中的每一个技术特征都能在被控侵权方案中找到对应的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
这一规则有效地限制了等同原则的过度扩张。
(三)现有技术对等同侵权的限制
等同原则的适用不应价格专利排他权的范围延及现有技术,也即,法院不允许专利权人阻止他人使用属于公有领域的技术。
【张广良】
(四)捐献规则对等同侵权的限制
若专利权人在说明书中公开了某种实施方式的替代物,但其并未将其写入权利要求,则应视其将该替代物奉献给公众,在侵权诉讼中,其不应主张该替代物为专利权利要求某一要素的等同物。
四、判断时间点
采用侵权行为发生日为等同侵权判定的时间标准, 使专利权在保护期内获得一种动态的保护。
美国的判决是以侵权日的技术状况为基准, 对此,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实践中也没有统一。
有人认为
应该以美国采用的侵权日的技术状况为基准, 也有人认为应该以专利申请日或优先权日的技术状况为基准。
笔者认为, 以侵权日的技术状况为基准更为可取。
因为, 专利权具有时间性, 在有效期内应该受到同等的保护, 这样对专利权人才是公平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 十年前普通技术人员很难想到的事情, 十年后可能成为一种常识, 如果以专利申请日或优先权日的技术状况为基准, 在专利有效期的后期, 该专利权可能名存实亡, 这对专利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专利法的立法宗旨.
五、总结
等同原则是从实质上对专利权人的排他权予以合理公平的保护。
为避免因等同原则的适用而使权利要求范围的不合理扩大, 应该对其适用予以合理地限制, 这些限制主要包括“逐个要素”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和自由公知技术。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其国内技术发展状况的不同, 在权衡专利权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时, 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等同原则理论的发展、最新动向,以及其具体判定方法, 值得我国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借鉴。
在借鉴的同时, 为避免等同原则的过度扩张而损害公众利益, 判定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应受到若干限制:等同侵权的认定要受“禁止反悔原则”和“全部要素原则”这两个法律原则的制约;在进行等同侵权判断时, 除“功能—方式—效果”三要素标准外, 应增加一些辅助判断方法;应采用侵权行为发生日为等同侵权判定的时间标准, 使专利权在保护期内获得一种动态的保护。
等同原则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适用基础存在诸多问题,
应从统一分散的法院审判体制、制定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等方面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