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八反应精馏法制备乙酸乙酯一、实验目的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是反应和分离过程的复合,了解反应精馏技术比常规反应技术在成本和操作上的优越性。
2.了解玻璃精馏塔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反应精馏操作的原理和步骤,学习反应精馏玻璃塔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用反应工程原理和精馏塔原理,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4.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和反应精馏原理,学习体验反应精馏配方、反应条件、精馏条件的制定及其相互影响。
5.了解与常规精馏的区别,掌握反应精馏法所适宜的物系。
6.应用气相色谱分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学会求取液相分析物校正因子及计算含量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1. 反应精馏原理反应精馏是随着精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通过对精馏塔进行特殊改造或设计后,采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使某些反应在精馏塔中进行,并同时进行产物和原料的精馏分离,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反应精馏操作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产物通常被分离到塔顶,从而使反应平衡被不断破坏,造成反应平衡中的原料浓度相对增加,使平衡向右移动,故能显著提高反应原料的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
同时,由于产物与原料在反应中不断被精馏塔分离,能得到较纯的产品,减少了后续分离和提纯工序的操作和能耗。
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
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过程更加复杂。
在普通的反应合成、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过程中,反应通常在反应釜内进行,而且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原料的浓度不断降低,产物的浓度不断升高,反应速度回会越来越慢。
同时,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温度,也需要不断地用水进行冷却,造成水的消耗。
反应后的产物一般需要进行两次精馏,先把原料和产物分开,然后再次精馏提纯产品。
流化床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连续流化床干燥方法;2、估算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
二、基本原理:1)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3(/V mQ W m V t α=∙∆℃) (1)气体向固体物料传热的后果是引起物料升温Q1和水分蒸发Q2。
其传热速率为:12() (2)Q Q Q =+ w1221221()(() (3)c m c m w Q G c G c x θθθθ=--)=(+c ) w 101('')-() (4)v L v m w Q W I I W r θθ=-)=((+c c ) w式中:Q 1一湿含量为X 2的物料从θ1升温到θ2所需要的传热速率 Q 2一蒸发(kg /s)水所需的传热速率。
Cm 2一出干燥器物料的湿比热·(KJ /kg 绝干料·℃) I V ’—θm 温度下水蒸气的焓,KJ /kg I L ’一θ1温度下液态水的焓,KJ /kg 流化床干燥器有效容积24V D h π=脱水速率由物料衡算求出:121211120111121112()(1)()11 (1)() (5)11c w w W G X X G w w w G G w w w w w =-=-----=--∆--式中:G c 一绝干料速率kg /s G 1一实际加料速率kg /sW 1,W 2一分别为进出口湿基含水量,kg 水/kg 物料:X 1,X 2一分别为进出口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物料, G 01,G 11,一分别加料初重与余重,kg Δ1一为加料时间 s2、热效率η计算100% (6)Q Q η=⨯蒸入干燥过程中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热量向干燥提供热量 Q 蒸=W(2490+1.88t 2—4.187θ1) (w) (7)Q 入由热量衡算求出:Q 入=Q p +Q D =U p I D +U D I D (8) 式中:U 、I 一表示电压电流P 、D 一表示预热器和干燥器Q 出=L(I 2—I 0)+Gc(I 2’—I 1’) (W) (9) 100%Q Q Q η=⨯入出入—三、装置与流程设备流程图见图1,电路示意图见2。
实验八: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实验要点巧提炼二、创新实验拓思路如图所示是某位老师在做探究动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改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白色支架板上固定有两列相同的凹槽轨道,在每个轨道上方一定距离处固定了一排等间距编号的塑料卡纸,塑料卡纸可以弯曲,当小球从轨道上端滑下后,穿过卡纸时,会损失一部分动能,相当于克服阻力做功,小球穿过的卡纸数越多,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如图甲、乙所示是实验中的情景,观察可知,图甲探究的是对动能大小的影响,图乙探究的是对动能大小的影响.甲乙三、针对训练再巩固1.(2020•南京一模)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大小,来比较铁球的动能大小的.(3)有同学用图乙装置,将不同质量的铁球把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完成(1)中的实验探究,这个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是.2.(2020•云南一模)小贝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会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碰撞后木块都会在水平轨道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实验装置中小球A、B 的质量分别为m A、m B且m A<m B;摆长为L且均相同;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且θ1<θ2.(1)在开始探究前,小贝将小球A、B同时拉到与竖直方向成相同角度的位置,然后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到它们始终并排摆动且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均(选填“相同”或“不同”),且与小球的无关.(2)小贝通过甲、乙所示的探究过程,他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经过思考可得出结论:小球的动能大小与有关.(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 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动能越大.(4)在小球撞击木块C以后,如果木块C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C将做运动.(5)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v=8cm/s)序号钢球质量/g木板滑行的距离/cm110010220020330030表二(钢球的质量m=100g)序号钢球撞击的速度/cm/s木板滑行的距离/cm18102164032490分析表一、二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参考答案【答案】大速度质量1.(1)速度(2)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3)压缩程度相同,小球的动能相同对木块做的功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合理即可)2.(1)相同质量(2)质量(3)小于越大(4)匀速直线(5)速度。
实验八化学法显现指印一、实验目的(一)通晓化学显现法,主要是硝酸银显现法、茚三酮显现法显现潜在手印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掌握在不同承痕客体上、不同遗留条件下的基本配方、提取和固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硝酸银显现法:硝酸银与汗液中的无机物质(氯化钠)起化学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物)和销酸钠,氯化银在阳光作用下即分解出银粒子,银粒子本身具灰黑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子增多,由棕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出手印纹线。
(二)茚三酮显现法:茚三酮与汗液中的α—氨基酸起脱羟、脱水作用,所得生成物转位后水解,水解物又与茚三酮合成兰色或紫色的化合物,而显出紫色手印。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硝酸银有机溶剂、茚三酮有机溶剂、蒸气熨斗、镊子、棉球、烧杯、各种承痕客体、指纹显现作业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常用硝酸银溶液的配方硝酸银水溶液:1—5克硝酸银;95~99毫升蒸馏水。
硝酸银酒精溶液:1~3克硝酸银;97~99毫升无水酒精。
(二)硝酸银显现法的显现操作方法点蘸法、浸泡法和喷雾法。
用棉花或毛笔蘸溶液轻轻涂在物体表面,或将物体浸入溶液中,待溶液铺满整个物体表面时,即取出放置阴干,至表面没有浮水时,再置太阳光暴晒至全部变黑,显出手印后应立即照相,然后放黑袋中或阴暗处保存,以免继续显现而过度。
(三)硝酸银显现法的减薄和消退方法双氧水减薄法等和升汞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消退法等。
由于曝晒过度等原因引起过黑而影响手印的清晰度时,需进行减薄处理。
可用3%的双氧水涂于另一张纸上,阴干后复盖于过黑的手印上,约半分钟揭开,手印纹线清晰,反差增强。
也可将3%的双氧水直接涂于过黑的手印,待全消退阴干,再次暴晒,手印又重显出来,且较前清晰,原来越黑的重显越好。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须将显出的手印再次复原,以便保持原物的原状。
可用10%升汞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棉球涂在销酸银显出的手印上及周围着色之处,立即变成氯化银而退色。
再涂上饱和氯化钠溶液以溶解氯化银,经水洗,晾干即还原成原色,如欲整平,可以用烫斗整复。
实验八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划线法一、实验目的1、巩固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原理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学中将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人们希望研究或利用某种微生物常常必须是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后代。
但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或人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欲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另外,若人们原有用于试验研究与利用的微生物纯培养菌株,因接种转管以及保存不当等原因而被非目的菌种污染后,也必须再次进行菌种的纯化将污染的杂菌除去,以重新获得目的菌株纯培养。
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单孢分离法、挑取菌丝先端等方法分离、纯化该微生物,从而得到纯菌株。
当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液常用划线法进行纯化(纯种分离)。
此法是借助将蘸有混合菌悬液的接种环在平板表面多方向连续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细胞在平板表面分散,经培养得到分散成由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二、实验器材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糖琼脂培养基(PDA);2、供试的细菌及霉菌的斜面菌种、无菌水、接种环、青霉素、无菌培养皿三、操作步骤1、培养基平板的制备将备用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加热冷却至45-50℃分别倒入90mm的无菌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倒入培养基20ml,冷凝后贴上标签、并标明培养基的名称及自己的姓名。
2、菌悬液的制备取青霉菌、曲霉2种霉菌及大肠杆菌的斜面菌种试验各1支,倒入少量无菌水后以接种环刮菌苔表面,将细菌的细胞与霉菌的孢子洗下,倒入一无菌的三角瓶或培养皿,然后加入适量的无菌水稀释混匀得试验用的菌悬液。
实验八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验证一、实验目的1.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以提高对两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位、电压与参考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参考方向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必备知识1. 叠加定理: 对于一个具有唯一解的线性电路, 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相应支路中形成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不作用的电压源所在的支路应(移开电压源后)短路, 不作用的电流源所在的支路应开路。
2.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 流出(流入)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回路上全部组件端对电压代数和等于零。
3.电位与电压:电路中的参考点选择不同, 各节点的电位也相应改变, 但任意两点的电压(电位差)不变, 即任意两点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三、预习要求1. 复习实验中所用到的相关定理、定律和有关概念, 领会其基本要点。
2.通过观看《电路实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简介》光盘, 预习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根据实验电路计算所要求测试的理论数据, 填入表中。
4. 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
四、实验仪器DF1731SL2A型直流电压源一台HY1770型直流电流源一台VC97型数字万用表一块C65型直流电流表一块电流插座三个 电流插头一个100Ω、190Ω、450Ω滑线电阻各一只 五、实验任务1.验证叠加定理(1) 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US 调至10V,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定),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S 调至20mA (用直流毫安表测定), (2) 然后关闭电源, 待用。
按图1.1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也可自行设计实验电路。
图 1.1 叠加定验证电路(3) 按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实验: 电压源与电流源共同作用;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不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 电压源不作用。
实验八 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模拟方法来测绘具有相同数学形式的物理场2、描绘出分布曲线及场量的分布特点3、加深对各物理场概念的理解4、初步学会用模拟法测量和研究二维静电场二、实验仪器电压表、GVZ-3型导电微晶静电场描绘仪、直流稳压电源(10V ,1A)GVZ-3型静电场描绘实验仪(包括导电微晶、双层固定支架、同步探针等),支架采用双层式结构,上层放记录纸,下层放导电微晶。
电极已直接制作在导电微晶上,并将电极引线接出到外接线柱上,电极间制作有导电率远小于电极且各向均匀的导电介质。
接通直流电源(10V )就可以进行实验。
在导电微晶和记录纸上方各有一探针,通过金属探针臂把两探针固定在同一手柄座上,两探针始终保持在同一铅垂线上。
移动手柄座时,可保证两探针的运动轨迹是一样的。
由导电微晶上方的探针找到待测点后,按一下记录纸上方的探针,在记录纸上留下一个对应的标记。
移动同步探针在导电微晶上找出若干电位相同的点,由此即可描绘出等位线。
三、实验原理(以模拟长同轴圆柱形电缆的静电场为例)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场,但是它们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即两种场遵守规律在形式上相似,都可以引入电位U ,电场强度E =-▽U ,都遵守高斯定律。
对于静电场,电场强度在无源区域内满足以下积分关系0=∙⎰E S0=∙⎰CE对于稳恒电流场,电流密度矢量j在无源区域内也满足类似的积分关系⎰=∙Sj 0 0=∙⎰j l由此可见 E 和j在各自区域中满足同样的数学规律。
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具有相同的解析解。
因此,我们可以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
在模拟的条件上,要保证电极形状一定,电极电位不变,空间介质均匀,在任何一个考察点,均应有“U 稳恒=U静电”或“E 稳恒=E 静电”。
下面具体本实验来讨论这种等效性。
1、 同轴电缆及其静电场分布如图1(a )所示,在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 a 的长圆柱形导体A 和一内半径为r b 的长圆筒形导体B ,它们同轴放置,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
实验名称:导线的连接一、实验目的:1、了解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好2、掌握常用的导线连接方法和连接处的绝缘处理二、实验设备:导线若干、尖嘴钳、剥线钳、斜口钳、电工刀、绝缘胶带等三、实验步骤:1、绝缘线头的去除2、导线线头的连接3、导线绝缘层的恢复四、实验过程及流程图:1、绝缘线头的去除方法如下:①用左手握住电线,根据线头所需长短用钢丝钳口切割绝缘层,但不可切入芯线;②用右手握住钢丝钳头部用力向外去除塑料绝缘层③如发现芯线损伤较大应重新剖削2、导线线头的连接方法:1)单股铜芯导线直接连接(小截面积导线),如右图所示,(a)先将两导线端去其绝缘层后作X相交;(b)互相绞合2-3匝后扳直;(c)两线端分别紧密向芯线上并绕6圈,多余线端剪去;2)单股铜芯导线T字分支连接(小截面积导线):如下图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 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 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3)单股铜导线的十字分支连接,如下图所示,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 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可以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向一个方向缠绕,也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缠绕4)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如下图所示,首先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股芯线拉直,将其靠近绝缘层的约1/3 芯线绞合拧紧,而将其余2/3 芯线成伞状散开,另一根需连接的导线芯线也如此处理。
接着将两伞状芯线相对着互相插入后捏平芯线,然后将每一边的芯线线头分作3 组,先将某一边的第 1 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再将第2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最后将第3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
以同样方法缠绕另一边的线头5)多股铜导线的T 字分支连接方法如图所示,将支路芯线90°折弯后与干路芯线并行,然后将线头折回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
实验八数字系统测试一、实验目的1熟悉逻辑分析仪的主要应用;2掌握用逻辑分析仪测试数字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测试74LS160/74LS161的功能;2 观察60进制计数器的输出数据流;3 检测毛刺脉冲。
三、实验器材1 DSO-2902/512K型测试仪 1台2 标准信号发生器 1台3 数字实验箱 1台4 数字电路实验板 1块5 74LS160/74LS161 2片6 3线-8线译码器74LS138 1片7 双下降沿JK触发器74LS112 2片8 74LS00 1片四、实验要求1 学生实验前要查阅有关计数器、竞争冒险等的参考书;2 学生实验中要独立操作每一个步骤,并根据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实验步骤1 测试74LS160/74LS161(1)把74LS160/74LS161插入数字电路实验板,连接电源Vcc、GND,预置数端、复位端、使能端EP和ET 都接高电平,CLK端接100Hz脉冲。
(2)把CLK端同时接到“逻辑POD盒”的D0通道,把74LS160/74LS161的Q3Q2Q1Q0依次接到“逻辑POD盒”的D4D3D2D1通道。
注意小心接线,避免损坏测试钩和测试钩连线。
(3)设置通道名称:“Chan D 0”→“CLK”,“Chan D 1”→“Q0”,“Chan D 2”→“Q1”,“Chan D 3”→“Q2”,“Chan D 4”→“Q3”。
(4)设置采样速率为“10kSa(100μs)”,设置触发字(Word)为“00000000”。
(5)打开实验箱电源。
(6)点“”按钮,捕捉到数据后点“”按钮停止捕捉,观察逻辑分析仪波形显示区和数据显示区,画出74LS160/74LS161的计数工作波形图和状态转换图。
试分析74LS160/74LS161功能是否正常。
(7)如果把触发字设置为“00001000”, 观察逻辑分析仪波形显示区和数据显示区有何变化?为什么? 2 观察60进制计数器的输出数据流(1)用两片74LS160/74LS161设计一个同步60进制计数器,要求所用状态对应十进制数“00”~“59”。
实验八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一、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酸碱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4. 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原理酸碱滴定一般是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滴定一种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以确定其浓度的方法。
滴定时,从滴定管中缓慢地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浓度溶液,直至反应终止,通过计算所消耗掉的滴定剂的体积,就可以推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酸碱滴定的本质是酸碱反应,在反应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其化学方程式为:H+ + OH- → H2O同时,可以得出酸碱滴定的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为标准溶液的浓度,V1为已知浓度的溶液滴定所用的体积,C2为待计算溶液的浓度,V2为待计算溶液所需的溶液体积。
酸碱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和化学分析中。
标准溶液的制备一般采用称量法或容量法。
称量法在实验中通常采用固体溶解的方式,将固体溶质称重并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反复振荡混合,待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定容。
这样可以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
容量法则将一定质量的溶质溶液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定容即可得到一定体积的溶液。
比较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滴定方法,它通过对已知浓度和待测浓度溶液的滴定,确定两者浓度的一种方法。
比较滴定法的思路是,将待测溶液与已知浓度的溶液同步滴定,测出二者需要的体积差异,据此计算出待测溶液浓度。
比较滴定法的误差一般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三、实验步骤实验中将分别制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和氢氯酸标准溶液。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a.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粉末,称重并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
b. 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混合,直至氢氧化钠粉末溶解。
c.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混合均匀即得到0.1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b. 用烧杯调配适量的清水,将两个试杯中的溶液均加入约40ml的水中,搅拌均匀。
c. 用一根白底黑字的试纸,分别对氢氧化钠和氢氯酸溶液进行酸碱检测,直至两者PH值一致。
实验八 煤的发热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氧弹法”法测定煤的发热量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本法测定煤的发热量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取一定量的分析煤样在充满高压氧气的弹筒(浸没在装一定质量的水的容器——俗称内筒)内完全燃烧,生成的热被水吸收,水温升高,由水升高的温度,计算样品的发热量。
三、仪器及设备测定发热量的仪器称为“量热计”,其结构如图1所示。
量热计型号很多,根据水套温度的不同控制方式,可分成两种类型的量热计。
恒温式:以适当方式使外筒温度保持恒定不变,以便用较简便的计算公式来校正热交换的影响;绝热式:以适当方式使外筒温度在试验过程申始终与内筒保持一致,因而消除热交换。
量热计应安置在完全不受阳光直射的单独房间内,室温稳定在15~35℃之间。
试验时应尽量保持温度恒定,每次测定的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
量热计主要部件如下:1 氧弹 用优质不锈钢制成(其结构见图2)。
弹筒容积为250~300mL ,经9.81×106Pa 水压试验证明无问题后方能使用。
氧弹针形阀不仅供充氧、抽气、排气用,同时又是点火电极一端,另一电极为弹体本身,两电极间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
2 内筒 用优质不锈钢板制成,结构如图3所示。
内筒的装水量为2000~3000mL ,应能浸没氧弹。
内筒内侧的半圆形竖筒为搅拌器室。
内筒置于外筒内,与外筒间距10mm ,底部有绝缘支柱支撑。
内筒外表面应光亮,避免与外筒间的辐射作用。
3 外筒 由不锈钢板制成的夹层筒,外壁呈圆形。
夹层中充水并使水温保持恒定。
内表面也应光亮,避免辐射作用。
外筒有两个半圆形的胶木盖,盖上有孔,以插入温度计、搅拌器等。
设用自动恒温装置,控制水温在测试过程中稳定不变(±0.1℃)。
4 搅拌器 搅拌内筒中的水,使样品燃烧生成的热尽快、均匀地分散。
搅拌器是螺旋浆式,用马达带动,转速一般为400~600转/分。
螺旋浆与马达之间用绝热材料连接,避免传热。
图1 恒温式量热计 图2 氧弹结构1.外筒;2.内筒;3.搅拌器;4.马达; 1.弹体;2.弹盖;3.进气管;4.进气阀;5.绝缘支柱;6.氧弹;7.量热温度计; 5.排气管;6.遮火罩;7.电极柱;8.外筒温度计;9.盖子;10.放大镜;11震荡器 8.燃烧皿;9.接线柱;10.弹脚图3 内筒搅拌热不应超过125J。
实验八进程管理
一、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函数设计,提交程序设计框架、程序源码、程序运行结果
截图。
(1)程序1功能描述:
1、用fork()函数完成子进程的创建;
2、父进程中输出word,子进程中输出hello
(2)程序2功能描述:用vfork函数完成程序1中1、2功能,确保子进程先执行。
二、如果程序1出错,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三、写出你知道的与IP地址转换相关的函数。
1、(1)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并输出。
Fork函数源码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2)V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并输出。
Vfork函数源码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2、如果fork函数出错
我们知道Fork函数是调用一个Fork函数返回两个进程,也就是在原来进程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进程。
(1)如果进程数已经达到系统上线,那么就创建不了子进程,这时返回值小于零。
(3)也有可能系统内存不足也,创建不了子进程,返回值小于零。
3、写出你知道的与IP地址转换相关的函数。
我所知的与IP地址相关的转换函数有如下几种:
Htons:将16位的短整型数从主机字节序转换成网络字节序。
Htonl:将32位长整形数从主机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
Ntohs:将16位短整型数从网络字节序转换为主机字节序。
Ntohl:将32位长整形数从网络字节序转换为主机字节序。
Inet_addr:将字符串转换为32位二进制网络字节序的IPV4地址。
Inet_ntoa:将一个IP转换成一个互联网标准点分格式的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