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白鹤保护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学院名称学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摘要: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境内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总面积14.40万公顷。
根据科考资料显示,莫莫格保护区已经记录到的鸟类资源有298种,其中湿地水鸟120种。
该区鸟类资源中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鹤、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虎头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中列为最濒危物种,全世界总数不到3400只。
白鹤亦称西伯利亚鹤,体长 135 cm,体羽仅初级飞羽黑色,其余皆白色,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黑袖鹤。
白鹤和丹顶鹤一样被誉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近30年来,国际鹤类组织和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全世界的白鹤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种群。
东部种群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在中国的鄱阳湖区越冬(迁徙路线约5000公里);中部和西部种群在西伯利亚西北部的奥伯河流域繁殖,中部种群在印度北部的珀勒德布尔湿地越冬,西部种群在伊朗的里海南部低地越冬(迁徙路线约6000公里).研究结果显示,白鹤中部和西部种群数量仅有10只左右,绝大部分在东部种群.关键词:白鹤,濒危,迁徒,栖息地,湿地保护内容:外形特征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全长约130厘米,翼展210—250厘米,体重7-10千克;头的前半部为红色裸皮,嘴和脚也呈红色;除初级飞羽为黑色之外,全体洁白色,站立时其黑色初级飞羽不易看见,仅飞翔时黑色翅端明显。
幼鸟金棕色。
虹膜-黄色;嘴-橘黄;脚-粉红。
叫声:飞行时发出欢快、轻柔、悦耳的koonkkoonk声。
白鹤成鸟:两性相似,雌鹤略小。
自嘴基、额至头顶以及两颊皮肤裸露,呈砖红色,并生有稀疏的短毛,此特征为其他鹤类所不具有。
体羽白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白色。
三级飞羽延长,覆盖于尾上,通常在站立时遮住黑色的初级飞羽,故外观全体为白色,但飞翔时可以看见黑色的初级飞羽。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白鹤阅读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白鹤的生态特征3.白鹤的生活习性4.白鹤的迁徙习惯5.我国对白鹤的保护措施6.结论正文【引言】在广袤的湿地,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类,它们或翱翔于天际,或栖息于水畔,为大自然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些鸟类中,白鹤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珍稀动物。
本文将带领大家了解白鹤的生态特征、生活习性、迁徙习惯以及我国对白鹤的保护措施,让我们共同感受湿地鸟类朋友的魅力。
【白鹤的生态特征】白鹤是一种大型涉禽,属于鹤科、鹤属,全身羽毛白色,嘴和脚呈红色。
它们身姿优雅,羽毛光泽,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子降临人间。
白鹤的体长一般在 1.2 米至 1.5 米之间,翅膀展开可达 2 米多,属于世界上体型较大的鸟类之一。
【白鹤的生活习性】白鹤主要生活在湿地、沼泽、湖泊等有水的地区,以小鱼、虾、昆虫、水生植物等为食。
白鹤性格独立,常单独觅食,但也会与家族成员一起活动。
它们的警惕性较高,一旦发现危险,会立刻发出响亮的鸣叫声,提醒同伴注意。
【白鹤的迁徙习惯】白鹤具有迁徙习性,每年春季和秋季,它们会沿着固定的路线进行长距离迁徙。
在我国,白鹤主要在东北地区繁殖,冬季则会迁徙至南方的江苏、安徽等地越冬。
在迁徙过程中,白鹤会结成群体,形成“人”字形队列,这是它们节省体力、提高迁徙效率的一种策略。
【我国对白鹤的保护措施】白鹤作为一种珍稀动物,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白鹤及其栖息地,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保护、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等。
此外,还对非法捕猎、买卖白鹤及其制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源头上遏制白鹤资源的破坏。
【结论】白鹤作为一种美丽的湿地鸟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了解白鹤的生态特征、生活习性、迁徙习惯以及我国对白鹤的保护措施,能让我们更好地关爱这些湿地鸟类朋友,共同守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白鹤保护方法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含有优越地理位置,适宜气候条件,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之成为鸟类迁徙必经关键栖息地或“驿站”。
公园内鸟类资源较为丰富,共有12目27科70属144种。
有国家级关键保护鸟类27种,其中有白鹤、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等多个国家I级关键保护鸟类;另外,还有21种国家II级关键保护鸟类,23种鸟类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条约》中濒危物种。
保护獾子洞湿地自然资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生态环境,使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白鹤等得到拯救。
实现人和自然友好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此,提出以下保护方法:1、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保护湿地及鸟类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科研、教育、文化等方面作用,使人民群众认识保护湿地及鸟类关键意义。
开展群众性爱鸟护鸟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多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相关政策、法令和要求,宣传保护鸟类关键意义,使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爱鸟护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内容。
养成爱鸟护鸟、不捕打益鸟良好风尚,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鸟类良好气氛。
2、公布护鸟布告,加强对鸟类保护管理。
以政府名义公布爱鸟护鸟布告,凡国家要求保护珍稀鸟类,必需严加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同意,不得猎捕、买卖和运输。
对其它益鸟,也要加以保护,严禁乱捕滥猎。
严禁拣蛋、捣窝和使用毒药和毁灭性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
3、开展专题行动,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
林业、公安、工商部门联合,加强对獾子洞湿地鸟类栖息集中地周围饭店、集贸市场进行检验,查处非法收购鸟类窝点,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鸟类违法行为,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违犯要求,破坏鸟类资源单位和个人,严厉处理,情节严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保护鸟类有显著成绩单位和个人,给表彰或奖励。
4、成立爱鸟协会,壮大护鸟队伍。
以鸟类爱好者、护鸟志愿者为主体,组建鸟类保护协会,提倡爱鸟护鸟新风,并要求护鸟志愿者坚持天天着装巡查。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白鹤阅读题
摘要:
I.白鹤的生活环境
A.湿地生态特征
B.白鹤的食性
II.白鹤的外形特征
A.细长的腿和喙
B.羽毛的颜色和分布
C.独特的舞姿和鸣声
III.白鹤的分布范围
A.在中国的广泛分布
B.迁徙季节的行为
IV.白鹤面临的威胁
A.湿地环境的破坏
B.人类活动的干扰
V.白鹤的保护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加强执法力度
C.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正文:
白鹤是一种生活在湿地环境中的珍贵鸟类,它们以鱼类、昆虫、甲壳类等
小型水生生物为食。
白鹤的外形特征非常独特,具有细长的腿、细长的喙和优雅的舞姿。
它们的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和尾巴上有一些黑色的羽毛,鸣声清脆悦耳,被誉为“湿地之歌”。
白鹤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从东北的黑龙江到西南的云南都有它们的踪迹。
在迁徙季节中,白鹤会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途中会在一些重要的湿地停留和觅食。
近年来,由于湿地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鹤的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保护白鹤的措施和建议干这行保护野生动物这么久,今天分享点保护白鹤的经验。
白鹤这物种可金贵着呢我觉得。
首先呢,保护它们的栖息地那是重中之重啊。
就像人得有个安稳的家一样,白鹤也得有大片的湿地来栖息觅食啥的。
之前我参与过一个湿地保护项目,那片湿地原本是很多白鹤的栖息地。
但是后来有一些企业想在那附近搞开发,要把湿地填一部分。
当时我们就急眼了,那湿地要是少了,白鹤住哪呀。
我们就到处奔走呼吁,找各种部门反映情况。
我感觉要是想保护白鹤的栖息地,就得随时盯着这些可能的威胁。
这中间也有好多难点呢,有些开发项目是打着生态的名号,但实际上还是会对湿地造成破坏。
比如说有个计划是在湿地边缘搞所谓的生态旅游项目,说是要建一些步道啥的,但那些东西一建肯定会影响白鹤的活动空间。
哦对了还有,要好好地宣传保护白鹤的重要性。
像在一些白鹤栖息地附近的村子,原来很多村民都不知道白鹤是啥,觉得它就跟普通的鸟差不多。
我们就搞了些宣传活动,给村民发放一些简单易懂的手册,上面画着白鹤的样子,还有为啥要保护它们。
有的时候村民觉得白鹤会吃他们养的鱼虾,就会驱赶。
我们就给村民讲,你看这白鹤吃的那点儿鱼虾,和它们给这片地方带来的生态价值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要是没了白鹤,这片地方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对你们养殖反而更不好。
通过这种方式让村民也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再一个就是要加强对白鹤迁徙路线的保护。
我觉得这跟保护栖息地是紧密相连的。
在它们迁徙的时候,会路过好多地方。
其中有一段路附近有好多人玩无人机。
那无人机可吓到白鹤了。
这就需要加强管理,划定一些禁飞区域之类的。
像我之前就遇到过这么个情况,看到一群白鹤被无人机吓得乱飞,那种场景可揪心了。
我们得去找那些玩无人机的人,给他们讲道理,人家有的也听,有的还觉得我们多管闲事。
保护白鹤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可能阻止了一个两个潜在的危险,但总有些想不到的问题冒出来。
不过我这经验可能也有局限性,毕竟白鹤生存面临的问题那么复杂。
白鹤保护区湿地保护的建议摘要:保护区地处白鹤全球范围南北迁徙重要停歇地,每年迁徙季节停歇白鹤数量在200-500只,全年停歇期长达50-65天,吉林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于东北松嫩平原已经建立的其他湿地与珍稀水禽保护区一起,构成了候鸟繁殖迁徙的保护网络。
对生态吉林发展、生态双辽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更好地发展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应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加大保护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要适宜的方法和政策。
关键词:宣传教育;科技支撑;湿地保护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双辽市茂林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23°27′7″-123°43′3″,北纬44°0′51″-44°5′15″。
双辽保护区北与长岭县接壤,东与双辽市茂林镇小王屯、小张家相连,南与茂林镇三合屯,张塔庙村、大桂花村、韩家村、东长屯为邻,西与茂林镇孟益村、丁家村相接。
一、保护区概况1.保护区简介保护区总面积6603公顷,其中,核心区2375公顷,实验区2140公顷,缓冲区2088公顷。
保护区地处白鹤全球范围南北迁徙重要停歇地,每年迁徙季节停歇白鹤数量在200—500只,全年停歇期长达50—65天,在我国乃至世界白鹤物种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
吉林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于东北松嫩平原已经建立的其他湿地与珍稀水禽保护区一起,构成了候鸟繁殖迁徙的保护网络。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鄱阳湖——我国东北——西伯利亚候鸟迁徙带上的候鸟栖息地保护能力,对生态吉林发展、生态双辽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护区内共有植物43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野大豆、野菱2种。
保护区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调查统计,区内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24目58科19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7种,都是鸟类。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灰鹤、蓑羽鹤、白枕鹤、小天鹅、大天鹅、白额雁、苍鹰、雀鹰、普通鵟、白尾鹞、鹊鹞、雁隼、长耳鸹、短耳鸹等40多种。
保护鸟的措施
保护鸟类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保护栖息地:鸟类的栖息地包括湿地、森林、草原等,保护和恢复这些栖息地对鸟类的繁殖和迁徙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破坏栖息地的行为、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等手段来保护栖息地。
2. 禁止非法捕捉和贸易:非法捕捉和贸易对鸟类造成极大威胁。
各国应加强打击非法捕捉和贸易的力度,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对此类行为的惩罚力度。
3. 减少农药使用:农药对鸟类有毒,会导致鸟类的直接死亡或间接影响其繁殖能力和食物链结构。
减少农药使用,采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方式,对鸟类的保护至关重要。
4.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对鸟类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可以组织鸟类观察活动、开展宣传活动、推广鸟类保护知识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5. 国际合作:鸟类的迁徙跨越国界,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来保护鸟类。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可以加强信息共享、科研合作、制定跨国保护计划等方式,共同推动鸟类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措施,可以更全面有效地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和繁衍状况,达到保护鸟类种群的目的。
白鹤的保护措施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濒危鸟类名录》中列为全球濒危种类,CITES中列为附录I。
世界范围内98%的白鹤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越冬,东北地区则是白鹤的繁殖区,每年6-8月份东北地区繁殖,但白鹤的主要繁殖地在俄罗斯的东南部和西伯利亚地区。
近期,有专家对白鹤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白鹤栖息的总生境面积不断减小, , 白鹤的生境破碎化程度也不断升高;相应的适应白鹤栖息的各生境类型的面积除了轻干扰深积水鱼类苇田(人类活动造成)的面积增加外,其余大多呈减少趋势,总的来说白鹤栖息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人类活动是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生境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利用方差分析和频数对白鹤生境选择机制研究中发现:迁徙期影响白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干扰,最适生境为远离人类干扰、有浅水域分布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越冬期影响白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食物,最喜欢选择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有水域分布的、动物性食物占主导地位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栖息.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优越的生境条件使得该区物种丰富,成为许多水禽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该研究对区域生态保护和物种的生境选择机制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确保东亚鸟类迁飞网络的安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湿地鸟类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都意义重大.白鹤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
保护白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白鹤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白鹤等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
保护白鹤从我做起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保护白鹤,从我做起
世间物种千万,最能代表我们省份的鸟类莫过于白鹤,白鹤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有着修长的身躯,洁白的羽毛,暗红的脚掌,是极其珍贵的湿地水鸟,我国的白鹤文化也由来已久,作为古代的灵鸟,象征吉祥顺意,洁白一身也代表着典雅高贵,同时,作为一种古代的图腾,不仅能够庇佑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也将有白鹤出现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可是近年来,随着我们过度利用资源和袭扰他们,他们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截至去年,鄱阳湖的白鹤数量仅仅只有四千多只,不仅如此,白鹤的数量还在不断下降。
白鹤每年不辞辛苦,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里过冬,还要面临着食物短缺,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等许多问题,有时甚至还有人类的捕杀。
鄱阳湖作为白鹤的重要栖息地,我们的环境保护部门,应该注意白鹤周围的生存环境,及时在栖息地周围设置护栏,并张贴保护白鹤的宣传标语,为它们准备充足的食物,不去打扰它们,将我们的影响降到最小,让他们生活的更加舒适,只有这样,它们的数量才会越来越多,带给我们的好运也会愈来愈多。
作为我们青少年,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为它们做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号召下,举办“保护白鹤”宣传活动,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到白鹤现在的生存状况,让更多人的人参与到保护白鹤中来,白鹤作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用更友好的方式对待它们。
世界上最大的白鹤栖息地白鹤,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繁衍成活率低,外来种类的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白鹤已经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濒危鸟类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店铺就为你介绍一下世界上最大的白鹤栖息地——鄱阳湖。
地理位置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
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馀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气候类型鄱阳湖是中亚热带范围内一个典型的湿地,这里既有大面积的湖洲草滩和水面,还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岗丘、沙山和森林以及农田和庄园,这种水陆交替、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孕育着众多的动植物。
适宜的气候,优良的水文条件和丰富的食物,吸引着无数的鸟类来此栖息,尤其是冬候鸟。
每到秋末冬初(11月),从前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这里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它们和原来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寒冷的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才逐渐离去。
如今,保护区内共有鸟类332种,上百万只,其中珍禽达2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以及白枕鹤、白头鹤等,总数达4,000只以上。
鄱阳湖鸟类众多,被称为"珍禽王国",这里尤其以白鹤和白鹳闻名于世。
据统计1989年发现白鹤竟达2,600余只,占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鄱阳湖又被称为"白鹤世界"。
白鹤的现状与保护朱奇;聂旸;贾万梅;刘观华【摘要】白鹤是极其珍贵的湿地水鸟,是典型的旗舰物种,其种群动态为评估栖息地生态健康状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标志.鄱阳湖作为白鹤最主要的越冬地,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详细介绍了白鹤的生存现状、生活习性及迁徙路径,具有很强的科普意义.【期刊名称】《湿地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9(015)001【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白鹤;鄱阳湖;生存现状;迁徙路线【作者】朱奇;聂旸;贾万梅;刘观华【作者单位】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南昌 330038;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南昌 330038;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南昌 330038;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南昌 330038【正文语种】中文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30~140 cm,属鹤形目鹤科鹤属,无亚种。
成年白鹤前额鲜红,嘴和脚为暗红色,小翼羽、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为黑色(张琼等, 2013),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为白色。
站立时,白色的三级飞羽盖住黑色初级飞羽,使得白鹤通体洁白,飞翔时黑色的初级飞羽伸出。
在体型上,雄性白鹤较雌性白鹤稍大且重,一年以内的幼鹤体型较小,上体棕褐色。
白鹤是典型的迁徙候鸟,在北方繁殖,南方越冬。
通过研究白鹤的生存现状和生活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物种。
1 白鹤的生存现状鹤类作为一种比人类出现还早6 000万年的物种,曾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古老居民,而今却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危境之中,目前白鹤全球种群现存约4 000只。
自上个世纪,白鹤就已在国际、国内受到了高度重视。
1989年,白鹤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在国际上,1997年《华盛顿公约》将白鹤列为濒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鹤的等级为极危。
白鹤生态学研究及其保护措施研究白鹤是一种生活在湿地和沼泽地带的大型鸟类,它们是一种重要的鸟类,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对环境的良好指示器。
因此,白鹤生态学研究以及白鹤保护措施的实施非常重要。
白鹤是北半球广泛分布的普通鸟类之一。
它们是一种长腿、长颈、长嘴的鸟类,通常身高大于两米,并且有着优美的白色羽毛。
白鹤生态学研究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变暖、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白鹤面临着许多威胁。
因此,对白鹤的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必须加强。
白鹤的生活习性白鹤是长距离迁徙鸟类,它们在夏季繁殖期通常自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等地迁徙到中国或日本等地。
它们会在湿地和沼泽地带筑巢卵生,并会长期照顾雏鸟,为它们提供食物和保护。
白鹤常出现于开阔的水面和草地上,它们以鱼类、青蛙、昆虫等为食物。
白鹤通常夜间在水中钓鱼,利用扁平的喙刺中猎物并将其卷入嘴里。
最大的威胁:栖息地破坏白鹤的栖息地通常是红树林、沼泽和湿地等。
这些栖息地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肺部”,是大自然中最丰富的生态体系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加剧,白鹤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人类活动都导致了白鹤栖息地的破坏,其中包括工业化、雕塑、建筑和城市化等。
此外,工业污染和砍伐森林也会对白鹤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白鹤生态学研究必须寻找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帮助保护这些鸟类的生存环境。
保护措施白鹤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对此,人类应该采取措施以帮助保护这些鸟类的栖息地。
首先,公众应该被教育和准备,以便他们意识到白鹤的重要性,并了解到如何帮助保护它们。
这包括限制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其次,政府应该制定更完善的法律规定和政策,并在白鹤的栖息地中实行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最后,学术界应该加强对白鹤的生态学研究,为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结论在白鹤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人类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来帮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白鹤生态学研究是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
白鹤的现状与保护发表时间:2020-12-25T11:32:08.17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9期作者:王志国[导读] 白鹤(学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130~140厘米王志国吉林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省双辽市 136400摘要:白鹤(学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130~140厘米。
白鹤是极其珍贵的湿地水鸟,但由于多方因素导致白鹤现处于濒危灭绝的动物之一,本文主要讲述白鹤的现状和各生活习惯等。
关键词:白鹤;濒危动物;生存现状前言:白鹤幼鸟和成鸟较为相似,但是相比较起来幼鸟的羽色较淡,呈褐色,金属光泽也较弱。
白鹤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但它的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
嘴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长,并且略微向上翘。
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
身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
翅膀宽而长,上面的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
前颈的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炫耀的时候能竖直起来。
白鹤的腿和脚甚长,且为鲜红色[1]。
白鹤通常都是单独、成对或家族群活动,每到冬季,白鹤迁徙的季节,他们会成群结队的集聚起来。
通过对白鹤外观的了解,我们再来详细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居住要求。
一、白鹤存在的意义白鹤在中国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它象征着吉祥长寿,而它一身洁白的羽毛也凸显了它纯真典雅,也有着吉祥如意之意。
居住在广州珠海的三灶村民,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七都要舞狮耍鹤。
每年的除夕之夜,村民们不仅要为新扎的白鹤披戴上红花,还要请村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白鹤画笔点睛。
舞鹤通常是模仿白鹤的行为和习惯,比如梳理羽毛、寻找食物和喝水、飞翔和休息、蹲在一边听鹤歌等表演。
鹤歌是鹤舞最重要的部分,歌词全部为村民们自编自唱,由四句组成一组,长度不限,倘若不想继续唱了,按照惯例,唱歌的人只要唱一句“出齐羽毛飞上天”,一首鹤歌便就此结束。
白鹤泉保护措施
白鹤泉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定保护区:设立白鹤泉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边界,严禁破坏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同时,制定相关保护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保护区的巡查和监测。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注白鹤泉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以及相关物种的栖息地。
3. 禁止开发建设:严禁在白鹤泉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破坏性的开发建设活动,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4. 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白鹤泉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掌握保护区内动植物物种分布、数量、种群动态等重要信息,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公众教育: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白鹤泉及其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6.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取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提高白鹤泉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湿地白鹤保护措施摘要:白鹤作为世界极濒危物种,主要取食湿地特有藨草的球茎续存体力,迁徙过程中大多聚集在吉林西部莫莫格湿地以及双辽白鹤保护区湿地。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双辽白鹤湿地所停歇的白鹤也在逐年的增多。
白鹤作为世界上较为珍稀的物种,受人口增加以及工业、农业等经济发展的影响,其越冬地、迁徙地正在逐年减少,野生白鹤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威胁,目前全世界白鹤种群数量不足4千只,是处于最濒危灭绝物种之一,1989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6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12年又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级。
对此,本文针对湿地白鹤的保护措施展开探讨,为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白鹤;保护引言:白鹤在国际领域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其高贵典雅以及受重视程度远高于丹顶鹤。
由于白鹤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极地苔藓地区,体羽为白色,初级飞羽为黑色、次级飞羽,三级飞羽为白色,三级飞羽延长成镰刀状,覆盖于尾上,盖住黑色初级飞羽,站立时通体为白色,因此有白鹤之称,同时也被人们称之为仙鹤。
面对白鹤数量不断增加的数据来看,主要是因数量的统计不实或不确定原因导致,实际上,每年报道中都有多种白鹤生存威胁,受到较大的影响。
另外,白鹤的越冬地、迁徙地面积也不同程度的缩减,再加上白鹤主要生活在我国以及俄罗斯地区,两个国家对白鹤的研究较少,对白鹤所实施的保护力度也不到位,导致白鹤数量始终趋于濒危阶段。
1 加强白鹤收容救助白鹤作为野生动物受生态环境变化影响较大,且数量始终趋于濒危阶段的野生动物种类之一,受生态环境变化以及自身种族延续等方面的影响,在生长以及迁徙等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
许多被送到救助中心的白鹤外观精神较为萎靡,羽毛脏乱不堪,体质表现严重营养不良,多处羽毛出现脱落现象。
由于白鹤在野外长时间受到饥饿且营养供应不足,导致其体质虚弱,在迁徙过程中大量白鹤会在鹤群迁徙时掉队。
白鹤保护区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城市生态环境、卫生面貌、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良好的湿地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生态系统。
在城市,人们将享受到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资源和健康的农产品,有效改善生活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白鹤保护区湿地保护对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白鹤保护区湿地保护项目为例,介绍了保护方法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白鹤保护区;湿地保护管理;完善建议一、白鹤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概况(1)地质学和地貌学。
双辽自然保护区位于松辽流域西部边缘,是一个被沙丘覆盖的冲积湖平原。
地貌特征为湖泊洼地、草原、沙丘、起伏沙丘交替分布。
自然保护区海拔118-135米。
自然植被类型主要包括4种植被类型:I草甸、II沼泽、III水生植被和IV人工森林植被。
(2)气候。
该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吉林省半干旱半湿润草原气候区。
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长时间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为5.8℃,最大温差一年是70℃,一年一度的阳光是2714.9小时,年降水量494.0毫米,年平均风速在储备为4.2 m / s,春天风盛行西南和西北冬季风盛行。
(3)土壤。
白鹤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淡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和沙土。
轻黑钙土含有大量的碳酸钙。
与普通碳酸盐黑钙土相比,腐殖质含量较低。
钙沉积通常出现在表面以上30-50厘米处与普通碳酸盐黑钙土相比,腐殖质含量较低。
钙沉积多在地表以上30-50cm处出现,植被为羊草甸。
草甸土、盐碱土和草甸土都是非地带性土壤。
(4)水文条件。
保护区的主要地表水为五镜湖、新立北湖和北水仙河。
吴京湖位于双辽市和长岭县的一部分。
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提供,水位较浅。
受地形影响,具有承压水的特征。
(5)人口。
茂林镇有一个自然村,共有47户,总人口150人。
保护区的居民相对集中,只有刀丽营屯1个居民点位于实验区,便于管理。
湿地白鹤保护措施
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之成为鸟类迁徙的必经重要栖息地或“驿站”。
公园内鸟类资源较为丰富,共有12目27科70属144种。
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其中有白鹤、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等多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此外,还有2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鸟类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濒危物种。
保护獾子洞湿地自然资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白鹤等得到拯救。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此,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保护湿地及鸟类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科研、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使人民群众认识保护湿地及鸟类的重要意义。
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政策、法令和规定,宣传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使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爱鸟护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养成爱鸟护鸟、不捕打益鸟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鸟类的良好氛围。
2、发布护鸟布告,加强对鸟类的保护管理。
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爱鸟护鸟布告,凡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鸟类,必须严加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猎捕、买卖和运输。
对其它
益鸟,也要加以保护,禁止乱捕滥猎。
严禁拣蛋、捣窝和使用毒药以及毁灭性的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
3、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
林业、公安、工商部门联合,加强对獾子洞湿地鸟类栖息集中地周边饭店、集贸市场进行检查,查处非法收购鸟类的窝点,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违犯规定,破坏鸟类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保护鸟类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4、成立爱鸟协会,壮大护鸟队伍。
以鸟类爱好者、护鸟志愿者为主体,组建鸟类保护协会,倡导爱鸟护鸟新风,并要求护鸟志愿者坚持每天着装巡查。
5、环境整治与生态管理。
对獾子洞湿地周边村屯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培育周边居民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效地防止生产生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污染;同时采取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对湿地进行自然恢复。
6、加强水环境管理,依法防治污染。
根据湿地鸟类栖息地独特的环境条件要求,环保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密切关注湿地的水质污染与水资源问题。
7、加强獾子洞湿地保护区内候鸟流感疫情监测。
卫生防疫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候鸟等野生禽类的疫情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