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503.50 KB
- 文档页数:52
3、关注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
1、阅读鉴赏(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
2、表达交流(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3、梳理探究(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积淀)
4、名着导读(扩大视野,丰富阅读经历)
三、模块化结构体系
(一)阅读鉴赏
(三)梳理探究
(四)名着导读
(三)坚持阅读和写作
(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五、文体教学体系
(一)诗词
现代诗歌文体意识
文学常识
1、诗歌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
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
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
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
白马篇——曹植:蓬莱文章建安骨盛唐气象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杜甫——转益多师是汝师
2、散文课程教学
现代散文
写景抒情
荷塘月色朱自清(流淌的诗情)
故都的秋郁达夫(感伤的行旅)
囚绿记陆蠡(不屈灵魂的象征)瓦尔登湖梭罗(智者的闲情偶记)
说理议论
现代戏剧《雷雨》《长亭送别》主题
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和现代戏剧戏剧冲突中国与外国
外国戏剧《哈姆莱特》运用语言塑造
人物形象
2、运用文体进行实用文写作。
(定)主+[状]谓<补>+(定)宾=======||——————~~~~~~汉语中的主,谓,宾,定,状,补,中心的具体概念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1)常作主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①名词作主语例如:现在是北京时间七点整(时间名词作主语)在花园的东南角矗立着一尊雕塑。
(方位名词作主语)②代词作主语例如:她觉得大家的意见有可取之处。
这是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
③动作作主语例如:调查已经结束了。
笑比哭好。
④形容词作主语例如:优雅是一种风度。
虚心使人进步。
⑤数词作主语例如:八是四的两倍。
十五是阳历的九号⑥短语作主语例如:抗击非典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动宾短语)2、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1)常作谓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动词和形容词经常作谓语。
动词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时候,一般需要在后面加上语气词、动态助词等成分。
例如: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桥塌了。
(动词)果园里的樱桃熟了。
(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常含有对照或比较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复句中。
例如:你不去,我去。
(动词)款式新颖,面料舒适。
(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对话中常常单独作谓语。
例如:你听(瞧/看/说/来/坐)!——这儿离西单近还是离公主坟近?——公主坟近。
动词的重叠形式可以单独作谓语。
例如:咱俩说说。
领导研究研究。
②名词作谓语例如:今天星期一。
明天护士节。
③代词作谓语例如:你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我说的就这些。
④数量词作谓语例如:火红的枫叶一大片。
一打铅笔十二只。
⑤短语作谓语例如:他成绩斐然。
(主谓短语)他在图书馆查资料。
(动宾短语)她走熟悉的林荫路上。
(动补短语)人们称他是“活雷锋”。
(兼语短语)全班讨论并通过了班长人选。
(并列短语)(2)合成谓语的类型①判断词“是”通常和它后面所带的词语组成合成谓语。
例如: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判断词“是”和名词“战士”组成合成谓语)②动词前面加能愿动词组成合成谓语。
词汇一、词的构成词的概念,词的构成:语素词是语言里最小的有意义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以音节的多少为标准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三音词复音词(一)语素构词的类型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按照音节划分单音节语素(绝大多数):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语素举例:人、书、字双音节语素踌躇、吩咐、霹雳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因特网、巧克力、维也纳按照词语内部语素的数量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2单音节3复音节134合成词构成词根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词缀(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三大类5复合式合成词由词根的相互关系看6联合型(并列式)7偏正型8补充型9动宾型(支配式)10主谓型(陈述式)11附加式合成词根据词根与词缀的位置12词缀+词根13词根+词缀14词根+叠音词缀15重叠式合成词按照语素是否能单用成词语素(单用)人、手、跑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用)们、阿16(二)汉语词汇组成基本词汇17重要意义三个特点历史悠久,具有稳固性;社会普遍使用,具有全民常用性;成为构造新词语的基本,具有能产性。
一般词汇18特点包括古语词历史词文言词方言词19概念标准语吸取方言有用成分外来词20音译词21音意兼译词22字母词行业语23隐语熟语24概念25特点包括26成语惯用语27概念28结构29歇后语谚语30概念31结构32特点33例子俗语34概念和谚语有些交叉35比较36例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基本词汇——构成新词(基础)——扩充一般词汇一般词汇(某些词)——(转化)基本词汇二、词形、词音和词义(一)词形371.异形词分类不完全异形词(主流)38仅部分用字不同完全异形词39用字全部不同异形词的语音形式语音形式国家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40选取范围41选取内容42适用范围《现代汉语词典》43首选词主条副条44正条452.同形词(二)词音1.多音词2.同音词46概念47复音词同音词的要求按书写形式分同形同音词异形同音词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a: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各项意义之间存在着联系b:同音词是异词同音,词的意义间没有必然联系影响积极意义混乱,影响信息传递与交流消极谐音双关,生动、风趣、耐人寻味3.异读词48概念49限制产生原因文白异读方音影响讹读影响50异读词与异音同形词的区别规定《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三)词义51概念分类词汇意义(概念意义)实词语法意义(关系意义)实词52虚词531.词义的构成(1)词的理性义54概念55作用(2)词的色彩义①感情色彩义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色彩贬义色彩②语体色彩义(文体色彩)书面语色彩口语色彩③形象色彩义56概念57形象感58包括2.单义词和多义词(所表示意义的多少)单义词概念分类常见事物的名称专有名词科学术语多义词59概念各意义间有一定的联系60基本义61派生义62引申义63比喻义具体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义3.同义词64等义词(绝对同义词)对同一事物、现象、关系的不同称谓,其概念意义或逻辑内容相同65近义词(相对同义词)词义大同中有小异,在概念意义方面存在某些细微的差别66重要作用差别(1)意义的轻重不同(2)词义概括的范围大小不同(3)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不同(4)词义的侧重点不同(5)搭配对象不同(6)感情色彩不同(7)67语体色彩不同4.反义词68相对反义词69就词与词的关系同一范畴音节和结构要求分类70绝对反义词71相对反义词72重要意义三、常见词语使用错误的纠正(一)准确理解词义,注意辨析词义(二)尊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不生造乱用词语73态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三)注意词义的范围大小和附加色彩词语备注:1. 从语音形式分析2. 单音节单纯词只有一个音节,如“字”、“看”、“亮”等3. 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不能分开解释各个音节的意义4.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而成的词5.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6. 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例如:信息、开放、品味、反正7. 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例如:手机、电脑、特区8.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例如:革新、盘活、理顺9.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前一词根所支配、关涉的事物例如:上网、涉外、下海10.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例如:心疼、民主、自律11. 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12. 例如:第一、初一、老乡、阿姨13. 例如:稿子、花儿、木头14. 例如:胖乎乎、美滋滋、喜洋洋词缀:附加成分,不表示具体词汇意义,起语法作用构成名词的标志:阿、小、子、儿、头构成动词的标志:化15. 例如:爸爸、妈妈、星星、渐渐、恰恰16. 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7.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一般交际中必须,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如天、地、头、心。
现代汉语绪论思维导图整理●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概念●广义●1919五四运动至今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包括方言)●狭义●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语言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结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功能●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凭借语言知识积累知识,形成文化●形式(功能变体)●口语●定义●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物质基础●语音●符号性质●听说符号口头交际●发展速度●快●特点(最主要的区别)●简短、疏放、较多省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难以流传久远,传播范围小,灵活,简单●书面●定义●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以文学为载体的语言形式(源头:白话文)●物质基础●文字●符号性质●视觉符号书面表达●发展速度●慢于口语,对口语的规范加工形成书面语●特点●周密、严禁、结构完整、长句较多●联系(长期分离)●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产生)●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发展),书面语的发展以口语为基础●书面语的发展落后且服从于口语●文学语言(标准语)●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有书面、口语形式)●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古希腊共同语-雅典方言)●方言(地域变体,非独立语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分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产生基础,长期并存,共同语产生后的分支)●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发展历程●口语●春秋“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国语"●新中国成立之后“普通话”●书面语●殷商时期(古代汉民族书面语)——出现●先秦——较为成熟●言文脱节(文言文)●唐宋时期——白话产生●唐代变文,宋代的语录,话本,元曲●明清时期——小说●现代汉民族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基础●北京话的特殊地位●北京的特殊位置●唐代●北京是北方军事重镇●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话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作品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运动●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三项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典范●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地方话●形成因素●七大方言区(方言区—方言片(次方言)—方言小片—地点方言)●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吉黑内●西北:山西陕甘宁青内●西南:四川云南贵湖北(除东南咸宁)广西西北湖南西北●江淮:安徽江苏(长江以北)镇江及镇江东长江南岸沿江(除徐州,蚪埠属于华北东北)●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和上海话●上海江苏以南、镇江以东南通浙江(除南京镇江属于官话方言区)●湘方言●湖南长沙话●湖南(除西北角)广西东北部●赣方言●江西南昌话●江西北中●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五个次方言区(东福南厦)●闽东—福建●闽南- 厦门●闽北●闽中●莆仙●粤方言●广州话(当地人称白话)●方言调类数目最多(9—10)●差别●语音●声母●有无浊音声母●吴全,闽部分●有无舌尖前舌尖后声母●吴赣客闽只有舌尖前,●粤有舌叶音●韵母●有无韵尾●客闽粤有【-m/-n】●入声韵尾【-p/-t/-k/喉塞音】●声调●调类多—粤(9—10)●调类少—北方(一般6个,烟台3个)●词汇●同形异义(麻袋-上海指钱包)●同义异形(超特倍—北京,贼—东北)●语法●闽有助动词“吃”●汉语“给他一本书”,上海话“拨本书伊”●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藏语系—印欧语系)●语音方面 4●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spring●元音占优势(复元音多“iao”)●元:“a”“ao”●元+辅:“an”“da”●音节整齐简洁(辅音+单元音/复元音,声母+韵母)●有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乐性强,乐音多噪音少)●词汇方面 3●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目—眼睛,国有企业—国企)●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yi)●语法方面 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少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我爱你-你爱我吃了/着/过)●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词类和句法的成分关系复杂(n.v.adj./主谓宾定状补)●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文字方面 2●世界唯一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的语言—在书面上可区别同音词同音语素●汉字具有超时空性—记录古今汉语(各种方言),不同语系的外族语言●汉语的地位●国内●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语,为民族间交流做出了贡献●国际●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法、俄、西、阿、汉●2020.4.8 汉语列为全球通用语言●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重视语言文学工作●1955年●确定了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首次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法律地位●二、现代汉语规范化●三、推广普通话●课后习题●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形成: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北京话具有特殊地位,朝代和运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