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知识脉络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17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城邦形成的三条道路和三种类型。
城邦制度的外部特征:小国寡民的规模和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
城邦制度的内在特征:城邦是公民的自治组织。
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
希腊城邦制度是产生政治思想的基础。
希腊政治思想特点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以协调公民内部关系为主题。
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
智者的活动和影响1.产生: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
2.基本政治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国家产生于人的约定;法律是人约定,自然高于法律。
3.重要贡献:由自然转向人,从一个新的起点研究政治现象;开阔了人的视野,影响和促进了城邦的政治生活。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知识即美德;应由掌握知识的人管理图家*柏拉图生平和著作柏拉图(公元前427 一347 年)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主要政治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
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国家理念论是柏拉图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国家的理念。
人类天赋才能的单一性和社会需要的多面性导致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生于社会分工和互助的需要。
人的不同天性产生不同的美德,形成不同的等级。
西方思想史知识点总结西方思想史是指西方文化中各种思想学派和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西方思想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古希腊思想:古希腊是西方思想史的起点,主要代表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强调对真理的追求和审问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柏拉图建立了一个理念世界并探讨了各种哲学问题,亚里士多德则是逻辑和科学研究的奠基者。
2. 罗马法学:罗马法学是罗马帝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学体系,对西方法律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法学强调公正、法治和合同自由。
3. 基督教思想:基督教对西方思想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个人的灵魂和永恒的救赎,以及道德和伦理价值。
圣奥古斯丁是基督教信仰和哲学的重要代表。
4.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西方思想史中的重要时期,它强调对人类理性和本质的重新发现,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思想的研究和重视。
人文主义提倡人类自由和潜力的发展,并反对教会和政治机构的专制。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知识革命,它强调理性、知识和科学的重要性,并提倡个人自由、民主和进步。
伏尔泰、洛克和康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6.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场文化运动,它强调个人感觉和情感的重要性,并倡导对自然、个人自由和创造力的崇尚。
雨果、拜伦和肖邦是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7.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经济理论和政治哲学,它以经济和阶级斗争为基础,主张消除阶级分化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8. 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学派,它们对传统的道德和意义提出了质疑,并强调个人自由和存在的不确定性。
尼采、萨特和德里达是这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以上只是西方思想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还有其他学派和思想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西方思想史是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评价现代西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主线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在M教授的引领下我们对中外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获益颇多。
就西方政治思想史而言,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
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
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
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自从日耳曼人灭亡罗马之后,入主西欧大陆。
下面我就着重说一下我们近代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
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权利观念在西方产生于古代的希腊罗马,特别是罗马法时期。
然而作为一种政治秩序产生的基础的观念则是近代的事。
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就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国家。
后来,更进一步与权利结合起来,提出“天赋人权”观念。
就是说,每一个平等的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人们为了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政治秩序。
这种观点,就是权利政治观。
“权利和权力”问题,即如何运用公共权力实现、保护人的天赋权利问题就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中心问题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政治观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归结为:ought to be;tobe ; will be 即“应然”、“实然”和“将然”。
十七、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纷纷指责、揭露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是“毁灭”、“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不符合理性要求的。
从而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
在他们看来,人们应该在理性(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国家)。
西方思想史知识点总结西方思想史是指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的哲学和思想理论,囊括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各种思想学说和哲学思潮。
下面是对西方思想史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思想史的起源。
它包括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及前苏格拉底时期的众多哲学派别,如斯多亚派(Stoicism)和伊壁鸠鲁派(Epicureanism)等。
这些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包括:人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自然和宇宙是如何运行的?2. 罗马政治思想: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如塔西佗(Cicero)和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建立在智慧和道德的基础上。
3. 基督教哲学:基督教的出现对西方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的《忏悔录》提出了对上帝存在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托马斯·阿奎纳斯(Thomas Aquinas)的神学哲学也是基督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重视,使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中崛起。
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自由意志,对艺术、文学和人类学科有着重要的贡献。
代表人物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培根(Francis Bacon)和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等。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
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Voltaire)、洛克(John Locke)和康德(Immanuel Kant)等。
这场运动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6.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运动,涵盖了康德、黑格尔(G.W.F. Hegel)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等哲学家的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考核内容和复习提纲徐文涛(一)绪论一、考核内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和学习方法。
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3.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4.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二)复习题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是什么3.西方权利政治观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思想一、考核内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发展与特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西塞罗、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
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
3.在古希腊城邦中,自由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4.《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5. 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6.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7.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8.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
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9.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0. 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11.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
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阿奎那。
路德、加尔文)(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背景与渊源一、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一)城邦制度的起源与特征1、城邦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1)BC8-BC6世纪(2)BC5-BC4世纪:城邦制度的繁荣和危机时期。
(3)BC4(338)-BC2世纪末:城邦解体,政治思想萧条。
2、城邦形成的原因(1)历史机缘:迈锡尼王权(BC15—12世纪)向统一帝国发展的趋势,多立斯人入侵(12世纪),回到分散状态;(2)破碎的地理环境;(3)宗教特征:远古时代形成的部落宗教,内聚性和排外性。
3、城邦的特征(1)小国寡民和城邦本位主义;(2)公民自治团体:A、城邦社会政治结构B、公民:属于城邦的人C、公民土地所有者、军人、政治统治者三种身份合一。
(3)直接民主制和发达的公共政治生活: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抽签选举,公职津贴。
(4)多元化政体形式。
(二)城邦制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城邦的规模往往十分狭小,全体公民都可以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城邦的政治生活成为个人生活的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城邦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城邦制度的多样化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希腊政治思想的起源(一)《荷马史诗》1、荷马及其时代《伊利亚特》,《奥德修纪》。
2、社会等级观念的出现(1)奴隶产生和奴隶制观念的出现。
(2)妇女地位低下和对妇女的歧视。
(3)当时的等级分化还刚开始,没完全脱离氏族关系的脐带。
3、民主思想荷马时代部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度,它由军事首领、长老议事会和民众大会三个机构组成。
(1)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
(2)有地位、名望、长者在公共事务中有较大发言权。
(3)部落首领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
4、尚不发达的政治权力(二)赫西俄德1、赫西俄德及其作品《工作与时日》。
2、悲观的历史观(1)黄金时期:人类无疾病之苦,也无需耕作劳动,是最幸福时期。
(2)白银时期:人们失去了原先受到尊敬的那些美德,它们让位于奢侈和傲慢。
(3)青铜时期:出现了一个凶暴好战的民族,最后导致自我毁灭。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理论3、主权理论4、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1、反暴君派的产生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3、国家和主权学说4、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理论3、国家理论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1、英国的宪政传统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3、自然权利理论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5、法治和分权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法的精神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4、人民主权学说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政治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自古至今各种政治思潮、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变迁。
下面是对政治思想史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政治思想1. 古埃及政治思想:埃及的政治思想主要以法老神权制为核心,强调维护社会秩序和神的力量。
2. 古希腊政治思想:希腊政治思想主要包括雅典民主制、斯巴达军国主义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等。
3. 古罗马政治思想:罗马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共和制、帝国制和斯多葛主义。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1. 基督教政治思想:基督教政治思想主要强调皇权和教权的合一,追求上帝的王国和世俗政权的合理性。
2. 君主主义思想:中世纪的君主主义思想认为君主是上帝的代表,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和合法性。
3. 自然法思想:中世纪的自然法思想指的是追求基于人类固有理性的永恒、普遍的法律体系。
三、近代政治思想1. 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封建制的思想衰落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兴起。
2. 启蒙运动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社会契约论等。
3. 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主张个人权利、个人自由和限制政府权力,发展了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
四、现代政治思想1. 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理论,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 泛左翼思想:泛左翼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福利国家等,主张政府在社会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3. 自由保守主义思想:自由保守主义思想主张保护个人自由和传统价值观,并强调个人责任和限制政府权力。
五、当代政治思想1. 新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小政府和个人自由。
2. 全球化思想:全球化思想主张国家间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主张超越国家边界的全球问题解决。
3. 后结构主义思想:后结构主义思想主要关注权力、身份和认同等问题,挑战传统政治思想的二元对立。
以上就是对政治思想史的知识点总结。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利政治观。
A.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观-----自然政治观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B. 中世纪的政治观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
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现代政治观——--权利政治观近现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
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
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三、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二)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三)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四)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
一节古希腊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概述一、古希腊的社会概况(一)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其外部的主要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城邦制度是一系列政治改革的产物。
与东方国家相比的特点:1、最高权利的独立性。
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官员、法庭等等。
这些城邦即使是结盟也没有一个最高权威,是互不统属的。
2、直接民主。
公民大会的权威高于任何个人。
一般公民在政治权利的行使上主要表现在议事和审判上。
3、只有公民有公民权、选举和被选举权等,边区居民、外邦人、农奴、妇女都没有公民权,公民其实只是所有人中的百分之几。
(二)城邦制度的特点1、整体城邦观在处理个人与城邦的关系时,把公民看作城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依附与城邦的整体利益。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答: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可以按照以下脉络进行:1.古代政治制度:古希腊政治制度:包括城邦国家的形成,特点为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雅典是古希腊的民主城邦代表。
古罗马政治制度:初期为贵族寡头制,后来发展成元首制。
元首制实为君主元首制,元首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司法权和最高行政权。
2.中世纪政治制度:封建制度: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权力,而国王则通过封土制度将这些权力分封给地方领主。
教会制度:罗马教会在中世纪欧洲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教皇和教会不仅是精神上的权威,也干涉世俗政治。
3.近代政治制度:绝对主义王权:16-17世纪,欧洲各国普遍出现专制主义制度,君主拥有绝对权力,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资产阶级革命与共和制:18世纪末的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事件催生了共和制的发展。
共和制主张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府,并限制君主或总统的权力。
宪政主义:宪政主义是对绝对主义王权的一种制衡机制,通过宪法和法律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4.现代政治制度:民主化进程: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提高,民主化进程加速,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增多。
福利国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许多西方国家转向福利国家模式,政府通过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全球化与跨国治理:全球化使得各国政治制度更加相互依存,跨国性问题需要各国合作解决,推动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发展。
总之,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制度。
1.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
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2.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民主的极权的);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重人治,轻法治。
3.柏拉图为何主张由哲学家治国:对社会现实和城邦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的反思与批判;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人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挽救城邦危机,必须从人的品性入手,而哲学家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只有他们能担此重任,掌握绝对的权力。
4.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同——整体主义、混合政体。
整体主义程度极端的整体主义;个人消融于整体中,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抵制消极的个人主义因素温和的整体主义;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政体分类荣誉、寡头、平民、僭主政体按政府目的、掌权者人数划分政体正宗:君主-贵族-共和政体变态:僭主-寡头-平民政体治国哲学家执政,重视人治肯定民主和法治5.分析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1)城邦政治结构影响政治思想:古希腊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奴隶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政治活动主要在自由公民内部进行,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占首要位置。
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
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等出于政治目的,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评价:1.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哲学家,是对希腊民主制度的否定。
2.体现了文化专制主义精神。
3.忽视了法律的作用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合身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着作。
坚持基督教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以阐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他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具有重大影响,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他认为,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双城理论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政治学中的政治思想史知识点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与政治行为的学科,其中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政治思想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政治思潮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政治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政治学中的政治思想史知识点。
一、古代政治思想1. 古希腊城邦思想古希腊城邦思想是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起源之一。
在古希腊城邦中,公民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因此城邦积极倡导公民责任和参与意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城邦思想的代表人物。
柏拉图主张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通过哲学家统治者来实现,而亚里士多德则更加注重政治实践和合理的政治体制。
2. 罗马法律思想罗马法律思想对于西方政治思想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法律强调权力分立、法治原则和公平正义。
罗马法的编纂和应用对欧洲大陆法系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为后来的法治国家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政治思想1. 启蒙思想启蒙思想是欧洲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启蒙思想强调个人和公民的自由权利,主张建立以契约为基础的政治秩序,并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批判。
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近代政治思想的核心流派之一,强调个人权利、经济自由和有限政府。
亚当·斯密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自由主义被视为现代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3.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政治思想的另一支重要派别,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不公,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对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政治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现代政治思想1.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现代政治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主张政治决策应以实用和功利为导向,关注实际效果和可行性。
约翰·杜威和理查德·雷克斯福德是实用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归纳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2.城邦(一)、什么是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5、公民、自由民、奴隶(三)希腊化什么是希腊化: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绪论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简述。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利政治观。
2、神学政治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3、什么是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它以抽象的人权作为国家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第一章古希腊1、古希腊政治思想特征。
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国家观;偏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近似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定的研究主题和完整的学科体系。
2、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强调法律至上。
在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上,《理想国》主张“人治”,即哲学家的理性统治;《法律篇》主张“法治”,统治者依照法律进行统治。
第二,实行混合政体。
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理想国》主张实行哲学家统治;《法律篇》主张实行君主制与民主制相混合的政体。
第三,取消共产共妻。
《理想国》主张哲学家和军人不得拥有私有财产,取消家庭;《法律篇》中放弃了财产、妻子和儿女公有的主张,建议将土地分配给公民耕种,但最终所有权仍属于国家。
承认永久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为合法的婚姻形式。
第四,重划三个等级。
《理想国》中划分哲学家、军人、生产者三个等级;《法律篇》中划分为公民、工匠与商人、奴隶三个等级。
3、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哲学家治国主张的?首先,柏拉图阐述了“哲学家何以为王”的问题。
第一,现实政治的需要。
柏拉图认为现实城邦的四种政体一律都是坏的,而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
要改造现实的不良政治,必须从改造人的品性入手。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第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哲学基础1.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理念论。
(1)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
(2)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而现象世界变动不居,只是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的摹本和虚幻的影子。
(3)理念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真正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因为理念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它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是纷繁复杂的现象界的稳定标准和范型。
理念论应用于政治领域就是城邦理念,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而政治学的任务就是对城邦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1)既然万物皆有其理念,那么政治也不可能例外。
如同具体事物有其理念存在一样,城邦也有其理念;它不仅是现实的城邦的原形,而且是真正完善的城邦。
(2)人们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城邦,而哲学家所需要认识的则是城邦的理念,也就是关于城邦的真理。
现实的城邦离开这一理念越遥远,其政治便越腐败、越堕落。
(3)城邦理念不存于现实之中,但现实的城邦是对城邦理念的模仿。
(4)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城邦的理念,并且使现实的城邦尽可能地接近于它,人们的生活才有可能达到永福的佳境.2.柏拉图的认识论为回忆说。
(1)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经在理念世界居住过,灵魂本身已包含对理念的认识;但当灵魂进入肉体的时候,灵魂忘记了理念,肉体是引诱人堕落的元凶;(2)学习就是回忆,通过学习(触媒)把忘记的理念回忆起来;通过不断回忆,对理念的回忆;(3)回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灵魂试图挣脱肉体的束缚,不断实现自己的自由。
(洞穴喻:我们的认识就像洞穴中的奴隶,不断地提升自己。
太阳光:最高的真理;具体事物:非纯粹理念;木偶:理念的象征;木偶的影子:对象征的象征。
)二、社会分工论(正义城邦论)1.社会分工的必要性(1)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是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具体的表现为:它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城邦,是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或者达到了和谐的城邦。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哲学基础1.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理念论。
(1)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
(2)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而现象世界变动不居,只是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的摹本和虚幻的影子。
(3)理念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真正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因为理念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它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是纷繁复杂的现象界的稳定标准和范型。
理念论应用于政治领域就是城邦理念,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而政治学的任务就是对城邦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1) 既然万物皆有其理念,那么政治也不可能例外。
如同具体事物有其理念存在一样,城邦也有其理念;它不仅是现实的城邦的原形,而且是真正完善的城邦。
(2)人们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城邦,而哲学家所需要认识的则是城邦的理念,也就是关于城邦的真理。
现实的城邦离开这一理念越遥远,其政治便越腐败、越堕落。
(3)城邦理念不存于现实之中,但现实的城邦是对城邦理念的模仿。
(4)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城邦的理念,并且使现实的城邦尽可能地接近于它,人们的生活才有可能达到永福的佳境.2. 柏拉图的认识论为回忆说。
(1)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经在理念世界居住过,灵魂本身已包含对理念的认识;但当灵魂进入肉体的时候,灵魂忘记了理念,肉体是引诱人堕落的元凶;(2)学习就是回忆,通过学习(触媒)把忘记的理念回忆起来;通过不断回忆,对理念的回忆;(3)回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灵魂试图挣脱肉体的束缚,不断实现自己的自由。
(洞穴喻:我们的认识就像洞穴中的奴隶,不断地提升自己。
太阳光:最高的真理;具体事物:非纯粹理念;木偶:理念的象征;木偶的影子:对象征的象征。
)二、社会分工论(正义城邦论)1. 社会分工的必要性(1)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是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具体的表现为:它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城邦,是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或者达到了和谐的城邦。
第一部分:西方政治思想史知识脉络第二部分:知识串讲绪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政治思想的构成要素: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分析,对政治问题的价值选择。
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构成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西欧北美的政治思想发展史。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一章古代希腊城邦时期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特点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希腊人将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区分开来,将从直接经验而来的技术上升为抽象的科学。
希腊城邦制度是产生政治思想的基础。
二、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城邦形成的三条道路和三种类型。
城邦制度的外部特征:小国寡民的规模和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
城邦制度的内在特征:城邦是公民的自治组织。
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
三、政治思想特点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以协调公民内部关系为主题。
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第二节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早期自然哲学家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和政治活动。
早期自然哲学家对西方政治观念形成的贡献: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
二、智者的活动和影响智者的产生和派别。
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智者的基本政治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国家产生于人的约定;法律是人约定,自然高于法律。
智者对政治思想的重要贡献。
由自然转向人,从一个新的起点研究政治现象;开阔了人的视野,影响和促进了城邦的政治生活。
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政治人格及影响。
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知识即美德;应由掌握知识的人管理图家。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第三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柏拉图(公元前427 一347 年)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主要政治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
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国家理念论是柏拉图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国家的理念。
人类天赋才能的单一性和社会需要的多面性导致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生于社会分工和互助的需要。
人的不同天性产生不同的美德,形成不同的等级。
正义是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理想的国家是实现正义的国家。
三、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挽救城邦制度危机的根本措施。
现实制度的弊端。
政治败坏的根源在于人的品性的堕落。
哲学家执政是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
治国需要知识,知识即美德。
哲学家集知识、美德和权力于一身。
哲学家的选拨和培养。
消灭私有财产和家庭的思想。
强制性公民教育思想四、《法律篇》的“二等好的理想国”《法律篇》与《理想国》的关系。
从理想国向二等好的国家转变。
私有财产和家庭。
法治与民主。
第四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一322 年)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政治学创始人,主要政治学著作有《雅典政制》、《政治学》。
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从现实出发的归纳方法。
城邦的起源。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家庭到村社、城邦的进化过程。
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是公民共同体。
城邦的目的是至善。
三、政体的分类和变革政体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是最高统治机构的组织。
包括议事、行政、审判三种要素。
政体划分的两个标准:政体的宗旨是为统治者谋利益还是为全体谋利益;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
政体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可分为正常政体和非正常政体两类;正常政体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非正常政体有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四、理想的城邦制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批判:对公有制的批判,对公妻制的批判。
理想国家要实现正义,正义是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适当综合。
理想政体的原则是中庸。
城邦是公民的自治团体。
理想的城邦要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民主制和寡头制相混合的共和政体。
民主制的优越性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人必须服从法律,法治优于人治。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后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世界帝国的建立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城邦的解体和帝国的建立城邦的解体及其原因。
世界帝国的建立。
二、军事帝国的政治状况及其政治思想的影响帝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变化。
政治思想趋向沉寂,伦理思想繁荣。
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思想的出现。
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一、犬儒学派犬儒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
对文明制度的批判和反习俗的生活方式。
回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二、斯多噶学派斯多葛派的产生发展。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自然法是宇宙的理性。
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
人类一体、人类一家的世界主义观念。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一、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波利比阿(前201-120 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著作:《历史》。
主要思想:政治思考的动因,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政治制度。
六种政体的区分。
政治的蜕变规律。
理想政体是混合政体,它是三种正宗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优良因素的混合。
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西塞罗(公元前106 一前42 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共和国》、《法律篇》。
主要思想:共和思想,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
最理想的政体是混和政体思想,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是一切人类法律的准则。
人人平等思想。
第四节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一、早期基督教及其神学思想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发展。
早期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
《圣经》的产生。
《圣经》的上帝创世说和基督救世说。
基督教关于顺从、禁欲、博爱、平等的伦理思想。
二、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政治的疏远态度。
双重的政治忠诚。
关于上帝选民的新观念:信徒的精神自由和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三、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奥古斯丁(354-430 年),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威。
主要著作:《上帝之城》。
主要思想:对罗马灾难原因的解释,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
由人的两种爱而造成两座城,即上帝之城与世上之城。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关系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中世纪纪政治经济关系的特点采邑制和等级制。
契约关系和微弱的君权。
政权与教权的并列和相互制约。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神学是统治一切的意识形态,政治学沦为神学的分枝。
政治学理论不发达,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
政权与教权关系问题占有突出位置。
第二节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一、中世纪的政教关系天主教会的势力和组织。
基督教的政治观念对政教关系的影响。
国家与教会关系的演变。
二元化权力体系及人的双重角色。
二、维护教权的理论教权至上论。
尼古拉一世的“君士坦丁赠礼”。
格里高利七世维护教权的活动和理论。
英诺森三世的活动和思想,卜尼法斯八世的教权派理论。
三、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大代表。
主要政治学著作收集在《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中。
其政治思想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过改造后融入基督教神学,其方法有将信仰和理性、经验调合起来的特征。
国家产生于社会需要,君主制是最合乎自然的政体,其形式应为混合政体。
教会与国家各有各的领域,但教皇是基督教社会最高权威。
四、马西略的思想帕多亚的马西略(约1270-1342 年),中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
政治著作有《和平的保卫者》。
其政治思想的宗旨是排除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教会是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分裂和战争的根源。
必须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预和教会的司法特权;取消教会特权的措施。
第四章16 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民族国家崛起及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其特点封建主义的衰落。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个人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出现。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及意义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及特征。
近代政治思想是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研究。
近代初期政治思想家主张民族统一,支持专制王权。
三、西方政治思想的重大变革开始以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把政治学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
以对国家权力的考察为政治学研究的焦点,研究其起源、性质、职能、目的等。
近代政治学的创立。
第二节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一、文艺复兴运动概况意大利的社会政治环境。
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二、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是人文学科,也指提倡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
抽象的人性论。
按自然生活的伦理观。
第三节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马基雅弗利(1469-1527 年),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
二、研究政治问题的新方法抛弃神学教条,从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从人的本性、历史经验和政治现实中总结出政治的规律。
把政治与伦理区分开来,把国家视为纯粹的权力组织。
关注国家的管理、统治的艺术问题。
三、马基雅弗利主义共和国的理想和专制主义的现实选择。
人的本性自私卑鄙,君主统治国家须考虑人的本性。
君主要建立强大国家,巩固政权,须将权力与权术相结合。
君主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国家的强大安全,为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政治面前无道德。
第四节新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一、新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运动的进程和影响。
二、路德的政治思想路德(1483-1546 年),德国宗教改革领袖,新教思想家。
主要著作:《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由》,《论世俗权力》。
《圣经》最高权威论,因信称义思想,平信徒皆为祭司。
世俗国家权力的性质。
基督徒的服从义务与自由。
三、加尔文的政治思想加尔文(1509-1564 年),宗教改革领袖之一,新教思想家。
主要著作:《基督教要义》。
预定论,教会民主的主张,教会与国家的合作,基督徒服从世俗政府的义务和反抗暴君的权利。
第五节布丹的政治思想一、生平著作让·布丹(1530 一1596 年),16 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主权理论的创始人。
主要政治学著作有《国家论六卷》。
二、国家理论由家庭、村落到国家,家庭与国家的不同,公民与国家。
三、主权理论主权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