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第五章_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67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水土保持学第二章土壤侵蚀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内营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改变地壳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根据地壳运动的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类。
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物质运动)。
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熔融物质会在压力、温度改变的条件下,沿地壳裂或脆弱带侵入或喷出,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各种侵入体,喷出地表则形成各种类型的火山,改变原来形态,造成新的起伏。
3)地震: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往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
4.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
地壳表面直接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接触,它们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沉积)几个环节。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
)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
5.土壤侵蚀的类型1)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混合侵蚀类型化学侵蚀类型生物侵蚀类型2)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为分界点,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两大类:古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所发生的侵蚀现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所发生的侵蚀3)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度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加速侵蚀、正常侵蚀6.水力侵蚀的作用方式,按侵蚀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和侧蚀。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植被措施植被是防治水土流失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通过种植草木等植被来增加地表覆盖率,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草皮覆盖:利用草皮进行覆盖,增加地表覆盖率,防止雨水冲刷。
(2)林带固沙:在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灌木,并形成带状林带,增强固沙能力。
2.结构性措施结构性措施是指通过建造各种物理结构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沟槽工程:通过开挖沟槽,引导雨水流向预定方向,减少水土流失。
(2)坝堰工程:通过建造坝堰等物理结构,防止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
3.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作、间作等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2)加强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区域内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具体实施方案针对不同情况和需要,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草本植物,并形成带状林带或草皮覆盖。
(2)结构性措施:建造山洞、挡土墙等物理结构,防止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
(3)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平原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适宜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并形成草皮覆盖。
(2)结构性措施:开挖沟槽,引导雨水流向预定方向,减少水土流失。
(3)管理措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测,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3.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城市公园、广场等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草本植物,并形成绿化带或草皮覆盖。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简介:主要论述山洪来临时水土保持的相关工程措施。
关键字:山洪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布设原则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
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
属于山洪气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
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温地、引水上山等。
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温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梯田的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话题,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第三节床固定沟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
沟床固定工程的主要售后服务则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
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
沟床固定工程包括谷坊、防冲槛、沟床铺砌、种草皮、沟底防冲林带等措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
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3-15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
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拦沙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拦蓄(包括块石)经免除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
(2)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并使流速和径流深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水流的侵蚀能力。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并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和养分。
植被措施可分为种植植被和保护现有植被两方面。
种植植被包括草坪、绿化带和林带的种植,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现有植被包括划设禁止砍伐区、修建防护林和设置保护标志等,以保护原有植被,保持植被覆盖率。
2.轮作休耕制度轮作休耕制度是指在农田中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并在一定时期内将土地静养,使土壤得到充分恢复。
通过轮作休耕制度,可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导致的土壤退化和养分流失,减少土壤侵蚀。
3.坡面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是用以减缓和阻止土壤下滑运动的一系列措施。
常见的坡面防护工程包括梯田、沟槽和植被覆盖等。
梯田可降低坡度,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沟槽能有效收集坡面径流,减少坡面流失的水和泥沙;植被覆盖能减缓水流速度,固定土壤。
4.沟道整治工程沟道整治工程是用来防止沟道中的水流侵蚀和冲刷的措施。
常见的沟道整治工程包括加宽沟槽、修建降水口和设置消力池等。
加宽沟槽能提高沟道的输水能力,减少水流对沟壁的冲刷;修建降水口可以有效降低水流速度,减轻侵蚀作用;设置消力池能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流冲刷河床。
5.堰塞坝工程堰塞坝工程是用来拦截和固定上游土壤泥沙,阻止土壤流失和水势下泄的措施。
堰塞坝可以形成小水库,拦截上游泥沙并减缓水流速度;并固化泥沙,减少泥沙向下游的输送。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合理排水等,以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来保护和恢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措施。
这些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农业种植特点来选择和实施,以实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 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土壤资源,并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分为结构性工程措施和非结构性工程措施两大类。
2.1 结构性工程措施结构性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建筑等物理措施来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常见的结构性工程措施有:•梯田工程:通过在山坡上修建梯田来减缓坡面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沟槽工程:通过开凿沟槽,引导和收集来水,避免水直接冲刷土壤。
•堤坝工程:沿河岸修建堤坝,可以有效防止河流水冲刷河岸,减少水土流失。
•护岸工程:在河岸上加固和修建护岸,防止水流冲刷河岸,保护土壤资源。
2.2 非结构性工程措施非结构性工程措施是指通过管理和规划等非物理措施来改善水土流失的状况。
常见的非结构性工程措施有:•植被覆盖:通过种植适合的植被,覆盖裸露的土壤表面,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合理耕作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耕作机具,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和时机,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
•土壤保水措施: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稻草覆盖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规划水库、引水渠道和灌溉系统,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与管理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相关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设计与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水土保持效果;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监测与评估:对已经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工程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维护与修复:定期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工程的长期有效性;•宣传与培训:加强对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程。
在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多个方面,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概念。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1. 林地防护措施:a) 林带设置:合理设置林带能够有效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b) 造林绿化:加强森林植被建设,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2. 土地整治工程:a) 坡面整理:合理整治坡面地形,建设梯田、梯垦,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
b) 河道疏浚:及时疏浚河道,保持河床畅通,防止水土淤积,减少洪灾和泥石流的发生。
3. 断流工程:a)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灌溉设施,科学调水,保证农田排水和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
b) 堤坝建设:修建堤坝,以阻止水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河道淤积和冲刷。
4. 植被恢复与保护:a) 贯彻重视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采用植被覆盖和固沙、固土技术,减少水土流失。
b) 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培育和保护珍稀植物,提高植被的群落稳定性。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意义:1. 农田保育:农田水土流失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严重的问题,合理运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2. 保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
3. 抵抗自然灾害: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挑战和对策:1. 技术难题: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地理环境,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2. 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 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