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title: 水土保持具体措施author: [你的名字]date: [当前日期]水土保持具体措施水土保持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1. 工程措施1.1 治坡工程梯田:通过修建梯田,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水平沟:在山坡上挖掘水平方向的沟渠,拦截径流,防止土壤流失。
鱼鳞坑:在坡面上开挖成排的半月形小坑,种植树木,既可固土又能蓄水。
1.2 治沟工程淤地坝:在沟底建造,拦截径流,沉积泥沙,形成小水库。
谷坊:在沟谷中设置的障碍物,用于减缓水流速度,减少侵蚀。
1.3 小型水利工程水池和水窖: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生物措施2.1 植被覆盖造林:种植树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种草:在裸露地带种植草类,稳固土壤,防止风蚀和水蚀。
2.2 封山育林保护现有森林:禁止砍伐,允许自然再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3. 农业措施3.1 合理耕作等高耕作:沿等高线方向耕作,减少土壤流失。
轮作与休耕:通过作物轮换和适时休耕,保持土壤肥力,减少侵蚀。
3.2 土壤管理有机肥料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
4. 林业措施4.1 护林造林水源涵养林:在水源地区种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防风固沙林:在沙漠边缘和风蚀严重地区种植,减少风蚀。
5. 水利措施5.1 水土保持工程小型水库和塘坝:调节径流,减少洪水危害,提供灌溉用水。
排水工程: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避免水土流失。
6. 临时措施6.1 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临时排水沟:在施工现场设置,引导水流,减少侵蚀。
覆盖与压实:对裸露地表进行临时覆盖或压实,防止雨水冲刷。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植被措施植被是防治水土流失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通过种植草木等植被来增加地表覆盖率,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草皮覆盖:利用草皮进行覆盖,增加地表覆盖率,防止雨水冲刷。
(2)林带固沙:在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灌木,并形成带状林带,增强固沙能力。
2.结构性措施结构性措施是指通过建造各种物理结构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沟槽工程:通过开挖沟槽,引导雨水流向预定方向,减少水土流失。
(2)坝堰工程:通过建造坝堰等物理结构,防止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
3.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作、间作等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2)加强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区域内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具体实施方案针对不同情况和需要,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草本植物,并形成带状林带或草皮覆盖。
(2)结构性措施:建造山洞、挡土墙等物理结构,防止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
(3)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平原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适宜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并形成草皮覆盖。
(2)结构性措施:开挖沟槽,引导雨水流向预定方向,减少水土流失。
(3)管理措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测,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3.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城市公园、广场等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草本植物,并形成绿化带或草皮覆盖。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引言水和土壤是生命之源,水土保持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构建工程设施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保护植被等。
本文将讨论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及其实施方法。
水土保持的背景水土保持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土壤不被侵蚀,并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工程措施的分类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疏导排水工程:通过设置排水系统,调节水分的分配,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水分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2.防风固沙工程:采用人工或天然的方式防止风沙的侵袭,例如搭建防风网、种植护坡植物等。
3.护岸工程:修筑堤坝、堤防等工程措施,保护河岸和水域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4.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5.泥沙治理工程:通过清淤、退火、疏浚等措施,减少水体中的悬浮泥沙,保持水质的清澈。
实施方法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和工程要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施方法:1. 疏导排水工程•首先进行场地调查和勘测,确定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规模。
•根据排水范围和地势坡度,选择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排水管等。
•确定排水设施的施工方式,包括挖掘、铺设、固定等。
•定期维护和清理排水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防风固沙工程•选择适宜的防风设施,例如防风网、风口围栏等。
•种植护坡植物、沙固植物等,增加土壤的抗风蚀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风设施,修复受损部分,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护岸工程•根据河岸的地势和水流情况,选择合适的护岸方式,如石垒护岸、挂篮护岸等。
•进行地基处理,确保护岸结构的稳定。
•建设护岸结构,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 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根据土壤类型和植被要求,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1.覆盖措施施工现场或施工工地表面裸露的土地容易受到风雨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将表面裸露的土地进行覆盖。
常用的覆盖措施包括铺设稻草、建立草坪、铺设防护网等。
2.梯田和过渡坡为减少陡坡上的水土流失,可以采用梯田和过渡坡的方式,将坡地切分成一层一层的平坦田地,以减少水流的冲击力和流速,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3.减轻施工对地表覆盖的破坏施工过程中需要暂时破坏地表覆盖,为降低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机械设备行驶的次数和速度,选择合适的施工路线,建设临时排水系统,及时修复施工造成的破坏。
4.水土保持结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一些水土保持结构措施,例如构造构筑物、放置沉沙池、设置挡土墙等。
这些结构措施能够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悬浮物沉淀,降低土壤流失的风险。
5.排水及灌溉系统在施工现场,需要建设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以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排水系统将积聚的雨水导入合适的排水通道,避免水在施工现场内流淌造成淤积和冲刷,同时也会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土壤液化问题。
灌溉系统则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水源,保证施工现场的绿化和植被生长。
6.绿化措施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绿化工作。
通过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流冲蚀,同时植物叶片也可以拦截雨水,减少水势和速度,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地形、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因此具体的措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施工工程的水土保持效果。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并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和养分。
植被措施可分为种植植被和保护现有植被两方面。
种植植被包括草坪、绿化带和林带的种植,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现有植被包括划设禁止砍伐区、修建防护林和设置保护标志等,以保护原有植被,保持植被覆盖率。
2.轮作休耕制度轮作休耕制度是指在农田中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并在一定时期内将土地静养,使土壤得到充分恢复。
通过轮作休耕制度,可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导致的土壤退化和养分流失,减少土壤侵蚀。
3.坡面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是用以减缓和阻止土壤下滑运动的一系列措施。
常见的坡面防护工程包括梯田、沟槽和植被覆盖等。
梯田可降低坡度,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沟槽能有效收集坡面径流,减少坡面流失的水和泥沙;植被覆盖能减缓水流速度,固定土壤。
4.沟道整治工程沟道整治工程是用来防止沟道中的水流侵蚀和冲刷的措施。
常见的沟道整治工程包括加宽沟槽、修建降水口和设置消力池等。
加宽沟槽能提高沟道的输水能力,减少水流对沟壁的冲刷;修建降水口可以有效降低水流速度,减轻侵蚀作用;设置消力池能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流冲刷河床。
5.堰塞坝工程堰塞坝工程是用来拦截和固定上游土壤泥沙,阻止土壤流失和水势下泄的措施。
堰塞坝可以形成小水库,拦截上游泥沙并减缓水流速度;并固化泥沙,减少泥沙向下游的输送。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合理排水等,以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来保护和恢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措施。
这些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农业种植特点来选择和实施,以实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 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土壤资源,并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分为结构性工程措施和非结构性工程措施两大类。
2.1 结构性工程措施结构性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建筑等物理措施来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常见的结构性工程措施有:•梯田工程:通过在山坡上修建梯田来减缓坡面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沟槽工程:通过开凿沟槽,引导和收集来水,避免水直接冲刷土壤。
•堤坝工程:沿河岸修建堤坝,可以有效防止河流水冲刷河岸,减少水土流失。
•护岸工程:在河岸上加固和修建护岸,防止水流冲刷河岸,保护土壤资源。
2.2 非结构性工程措施非结构性工程措施是指通过管理和规划等非物理措施来改善水土流失的状况。
常见的非结构性工程措施有:•植被覆盖:通过种植适合的植被,覆盖裸露的土壤表面,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合理耕作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耕作机具,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和时机,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
•土壤保水措施: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稻草覆盖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规划水库、引水渠道和灌溉系统,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与管理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相关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设计与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水土保持效果;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监测与评估:对已经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工程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维护与修复:定期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工程的长期有效性;•宣传与培训:加强对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程。
在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多个方面,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概念。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1. 林地防护措施:a) 林带设置:合理设置林带能够有效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b) 造林绿化:加强森林植被建设,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2. 土地整治工程:a) 坡面整理:合理整治坡面地形,建设梯田、梯垦,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
b) 河道疏浚:及时疏浚河道,保持河床畅通,防止水土淤积,减少洪灾和泥石流的发生。
3. 断流工程:a)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灌溉设施,科学调水,保证农田排水和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
b) 堤坝建设:修建堤坝,以阻止水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河道淤积和冲刷。
4. 植被恢复与保护:a) 贯彻重视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采用植被覆盖和固沙、固土技术,减少水土流失。
b) 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培育和保护珍稀植物,提高植被的群落稳定性。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意义:1. 农田保育:农田水土流失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严重的问题,合理运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2. 保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
3. 抵抗自然灾害: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挑战和对策:1. 技术难题: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地理环境,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2. 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 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 概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改良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量,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坡耕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2.1. 入户坎和凹坎通过在田间地界或上坡侧筑凹坎,可以减缓坡面径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入户坎则位于田间地界入口处,减缓坡度和截留径流,防止冲刷。
这些工程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2.2. 梯田梯田是将陡坡地按一定坡度分成一级或多级连续的梯田,通过修筑台梯和护坡,有效降低坡度,减少坡面冲击力,促进水土保持。
梯田能够水土保持、集水排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3. 植被覆盖种植覆盖植物,如草坪、灌木和树木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坡耕地的抗冲蚀性能。
植物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颗粒,减缓地表径流速度,有效抑制水土流失。
同时,植物还能够吸收雨水中的养分,净化水体。
2.4. 排水工程在坡耕地适当位置设置排水设施,可有效排除多余积水,避免土壤液化,降低土壤侵蚀风险。
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疏导降雨径流,减少冲刷力,并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河岸水土保持工程措施3.1. 建设护岸对于容易发生冲刷和塌岸的河岸,可以采取护岸措施。
护岸可以用石块、混凝土等材料筑起,增加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水流冲刷土壤和岸坡塌方,保护河岸生态环境。
3.2. 河床整治通过规划河道,调整河道形态,可以减小水流速度,提高河床稳定性,防止冲刷和侵蚀。
适时清淤和疏浚河床,保持河道良好通畅,有助于保护水生态环境。
3.3. 河岸植被恢复在河岸种植具有较强抗冲蚀能力的植物,如灌木和河滩树种,增加植被覆盖,并加强植被根系的保护,可以有效抑制河岸的土壤侵蚀和水流冲刷。
3.4. 河堤加固对于老化、破损或脆弱的河堤,应及时进行加固,增强河堤的稳定性,防止水流冲刷和河堤决口。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加固坝段和修补河堤缺陷部分等。
引言概述: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措施,旨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二部分的75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植被管理、土地利用调整、地表覆盖、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设备等。
正文内容:1.植被管理1.1植被恢复和保护: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1.2植被护坡:在陡峭的山坡上种植具有护坡功能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的滑坡和崩塌。
1.3植被筑坎:利用带根植物构筑坎培,加强土壤的固结和保持,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
2.土地利用调整2.1合理分配耕地和林地:合理配置农田和林地的比例,可以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维护生态平衡。
2.2限制措施:对于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限制和迁移人口,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3.地表覆盖3.1覆盖工程:通过覆盖工程,如铺设草席、撒播稻草等,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率,减少雨水直接冲击土壤的力量。
3.2铺设护坡网:在容易坍塌的山坡上铺设护坡网,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的崩塌和流失。
4.水利设施建设4.1沟道治理:对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沟道进行整治,清理沟道内的杂物,增加沟道的排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
4.2堤防建设:修建合适的堤防,如河道堤防、农田沟堤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水侵袭和土地被水淹没。
5.农田水利设备5.1水田稻作:在农田中开展水田稻作,可以有效地保墒保肥,减少水土流失。
5.2调水设备建设:修建灌溉渠道和水坝等调水设施,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
总结:水土保持工程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植被管理、土地利用调整、地表覆盖、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设备等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土保持具体措施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改善水源地、土壤和植被的完整性,以维持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的保护措施。
下面分别从水源地、土壤和植被方面介绍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1.水源地保护措施:(1)建设水源保护区: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严格控制入区活动,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2)加强水源保持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库、小型水利设施等,提高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效率。
(3)开展山洪沟治理:修建山洪沟防护沟、过水涵洞等,减少山洪灾害对水源地的影响。
(4)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定期监测水质、水量等指标,及时预警水源地污染和破坏的风险。
2.土壤保持措施:(1)植被恢复和重建: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抗风蚀、抗水蚀能力。
(2)梯田建设:合理利用山坡地形,修建梯田,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3)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合理划定耕地、林地、草地等用途,减少土地的沙漠化和退化,保护土壤质量。
(4)采取农业措施:如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水肥一体化等,减少农田土壤的侵蚀和退化。
3.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1)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通过划定保护区的边界,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推行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禁止乱伐乱砍: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砍伐和滥伐,保护植被的完整性。
(4)加强封山禁牧的管理:通过限制山区牧民的放牧权,保护植被免受人为损害,提高植被恢复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建设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保持设施建设、开展山洪沟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等措施,针对土壤保持,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和重建、梯田建设、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采取农业措施等;植被保护和恢复方面,需要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推行植被恢复工程、禁止乱伐乱砍、加强封山禁牧的管理等。
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是指为了防止水和土壤流失,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而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
1.工程措施建立排水系统:通过排水渠、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及时排走地表积水,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架设梯田:在山坡地上建设梯田,通过梯田的阶梯形式,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建设露天沟:在坡地上挖掘露天沟,以收集斜坡上的降雨水和表土,减少坡面径流,阻止水土流失。
建立防护林带:在坡地和土地边界处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形成防护林带,减少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构筑沟堰:在坡地和河流沿岸等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采用建造沟堰的方式,来调整水流路径,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2.非工程措施耕地保护措施: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例如通过保持留茬、轮作、深耕浅播等措施,减少耕地的水土流失。
植被保护措施:通过合理的植被管理,包括适时浇灌、种植草坪、开展林地防火等活动,保护植被的完整性,减少土壤暴露,防止水土流失。
水资源管理措施: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包括建设水利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节水宣传等,以减少对水资源过度利用所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
农田排水措施:修建排水沟、沟槽和渠道等,保持农田的适度排水,减少水土流失。
生态绿化措施:通过加强城市和农村绿化,种植绿色植物,建设湿地公园和生态农场等,保护土壤和水体,减少水土流失。
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方式和资源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和企事业单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水土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布设原则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
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气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
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
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
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钱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
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
属于山洪气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
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温地、引水上山等。
第二节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和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
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
二、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搞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三、山坡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坡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
(一)截流沟的作用
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
山坡截流沟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温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梯田的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话题,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第三节床固定沟
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
沟床固定工程的主要售后服务则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
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
沟床固定工程包括谷坊、防冲槛、沟床铺砌、种草皮、沟底防冲林带等措施。
欧洲荒溪治理中的沟床固定工程称为固床坝、潜堰;日本防沙工程中的沟床固定工程有固底坝、防冲坝等。
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又名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
谷坊高度一般小于3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
(一)谷坊的作用
(1)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
(2)高沟床,稳定山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
(3)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
(4)沟道逐渐淤平,形成矾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谷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床下切冲刷。
因此,在考虑沟段是否应该修建谷坊时首先应当研究该段沟道是否会发生下切冲刷作用。
拦沙坝(sediment storage dam )是以拦山洪及泥石流(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
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3-15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
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拦沙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拦蓄(包括块石)经免除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
(2)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并使流速和径流深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水流的侵蚀能力。
(3)淤积物淤埋上游两岸坡脚,由于坡面比高降低,坡长减小,使坡面冲刷作用和岸坡崩塌减弱,最终趋于稳定,因沟道流水侵蚀作用而引起的沟岸滑坡,其剪出口往往位于坡脚附近。
拦沙坝的淤积物掩埋了滑坡体剪出口,对滑坡运动主生阻力,促使滑坡稳定。
(4)沙坝在减少泥沙来源和拦蓄泥沙方面能起重大作用。
拦沙坝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堆积库内,可以使下游免遭泥石流危害。
如前苏联阿拉木图麦杰奥地区彩定向大爆破修建了一座高达115m的拦坝,1973年7月15日在小阿拉木图河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该坝拦蓄了400万m3的固体物质,使阿拉木图市除了一场泥石流灾祸。
第四节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
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能较快地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泥(土)墙。
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其置形式如图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
放水建筑物多彩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水设备排泄到下游。
反滤排水设备是为排队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丰功伟绩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置的。
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篇章。
淤地坝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骤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