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
- 格式:docx
- 大小:44.61 KB
- 文档页数:9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w康舒适8.2.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 9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810.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1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1.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4分;41.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绿色建筑自评表--天河花城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二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67.55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各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该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别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分
值
权重
节地
与室外环境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
制
项
不
打
分
︹
下
同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房屋建筑工程高品质绿色建造项目评分表
— 1 —
— 2 —
— 3 —
注:名词解释:
1.绿色建筑: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进行评价。
2.装配式建筑:按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进行评价。
3.绿色施工工程:是指绿色施工工作满足《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良好及以上等级标准,且在绿色建材选用、绿色工艺采用、绿色技术应用、绿色管理实施等方面有显著成效,按《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办法》,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绿色施工工程。
4.全装修:(居住类)交房前墙面、地面等房屋固定面、水电管线、开关插座等基本设施完成装修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固定设施安装到位。
(公共建筑类)交房前公用区域墙面、地面等房屋固定面、水电管线、开关插座等基本设施完成装修安装,各种公用固定设施安装到位。
5.拎包入住:(居住类)具备起居、就寝、盥洗等基本居住功能,提供装修及家具、家电等生活设施的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类)具备办公等基本服务功能,提供装修及家具、家电等办公设施的公共建筑。
6.采用绿色建材比例:按《湖南省建设工程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湘建科〔2018〕65号)计算得。
— 4 —。
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地与室外环境 100 100 64控制项分值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土地利用)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 室外环境)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I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V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建筑与维护结构)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 供暖、通风)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I 照明与电气)分值适用得分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5.2.16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008667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节水系统)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节水器具与设备)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非传统水源利用)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008058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节材设计)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材料选用)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室内环境质量1008968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室内声环境)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室内光环境与视野)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 室内热湿环境)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V 室内空气质量)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施工管理10010059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环境保护)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资源节约)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 过程管理)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运营管理10010070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管理制度)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技术管理)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 环境管理)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提高与创新166一般规定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加分项(I 性能提高)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创新)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
绿色施工项目自评次数每月不应少于 1 次,且每一个阶段不应少于 1 次。
1.1.1 评价方法 1.控制项指标,必须全部满足(示范工程实行一票否决制)。
2.控制项满足要求后进入普通项指标评价,其评分标准如下表3.优选项指标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情况加分,评价方法如下表:4.普通项得分按照百分制折算,公式如下BA= × 100% (1.1.1)C式中: A -折算分; B -实际发生项条目实得分之和; C -实际发生项评分要求措施到位,全部满足考评指标要求措施基本到位,部份满足考评指标要求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评分10.5评分要求措施到位,全部满足考评指标要求措施基本到位,部份满足考评指标要求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评分21条目应得分之和;5.优选项得分按照优选项实际发生条目加分之和1.1.2 批次评价1.批次得分(E )等于五大要素(F )得分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之 和,其公式如下:E=Σ (要素评价得分 F ×权重系数) (1.1.2)2.五大要素对应权重系数如下表:1.1.3 阶段评价阶段评价得分等于评价阶段所有批次得分的平均数, 其计算公式 如下:Σ 批次评价得分 E G=(1.1.3)批次评价次数1.1.4 单位工程评价1.单位工程评价得分(W )等于各阶段评价得分(G )乘以相应 的权重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评分要素 地基与基础、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环境保护 0.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0.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0.2节能与能源利用 0.2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0.1W =Σ 阶段评价得分G ×权重系数(1.1.4)2.单位工程要素权重系数如下表:1.1.5 评价得分判定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1)控制项不满足要求;(2)单位工程总得分 W <60 分;(3)结构工程阶段得分<60 分。
2.满足以下条件者为合格:(1)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2)单位工程总得分 60 分≤W <80 分,结构工程得分≥60 分; (3)至少每一个评价要素各有一项优选项得分,优选项总分≥5。
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打分表1.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施工管理、环境保护与安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与创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五个评价维度进行评价。
各考核维度权重分配如下:2. 评价指标分为控制项指标和一般项指标,控制项指标必须完全符合要求,一般项指标按照实际情况计分。
一般项指标根据适用范围分为通用指标和专项指标。
所有指标得分不小于90分为“三星”,小于90分不小于80分为“二星”,小于80分不小于70分为“一星”,小于70分不评价。
3. 评价指标中列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自我评价、企业对项目的评价、过程检查和验收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目录一、绿色建造施工管理(控制项) (3)二、环境保护与安全(30分) (5)三、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40分) (14)四、技术创新与创效(20分) (27)五、绿色可持续发展(10分) (30)附录A 评价方法 (32)一、绿色建造施工管理(控制项)表1:绿色建造施工管理指标二、环境保护与安全(30分)表2:环境保护与安全指标(30分;其中通用指标25 分,专项指标 5分)三、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40分)表3-2:建筑垃圾控制和循环利用指标(8分;其中通用指标4分,专项指标4分)表3-3: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指标(10分;其中通用指标 6分,专项指标 4分)表3-4:能源节约与利用指标(10分;通用指标6分,专项指标4分)四、技术创新与创效(20分)表4:技术创新与创效指标(20分;其中通用指标16分,专项指标4分)五、绿色可持续发展(10分)表5: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标(10分)附录A:评价方法1.应对绿色施工过程进行评价。
2.每个施工阶段至少应进行一次评价,每个季度至少增加一次评价;施工阶段评价最后得分为该施工阶段多次评价得分的平均值。
3.绿色施工单位工程评价在绿色施工阶段评价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得分按下式计算:U=∑(S×β)式中:U—单位工程评价得分;S—施工阶段评价得分;β—单位工程阶段权重系数。
绿色建筑预评表
(住宅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包括达标项、得分项,达标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得分项则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等级及评分标准(住宅建筑)
注:1、绿色建筑的评价等级要求控制每类指标的分值,同时控制总分值。
2、当得分项中各分类指标出现缺项时,该类指标分值应根据所在类别的分值加权平均。
“节地与室外环境”评分表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分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分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分表
“室内环境质量”评分表
“运营管理”评分表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w康舒适8.2.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 9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810.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1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1.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4分;41.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本建筑围多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评价为设计评价(自评),该项目评价内容其中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芥菜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类指标组成。
5.8.1节地与室外环境
5.8.2节能与能源利用
小结:本类指标自评得分47分,参评总分72分,实际得分65.28分
5.8.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8.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小结:本类指标自评得分54分,参评总分89分,实际得分60.67分5.8.5室内环境质量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刀 Q=W1Q1+W2Q2+W3Q3+W4Q4+W5Q5=0.16
X 52.44+0.28 X 65.28+0.18 X 59.21+0.19 X 60.67+0.19 X 62.64=60.77 分。
结论:该项目各类指标满足各控制项的要求,各类指标分评分项
得分不小于40分,绿色建筑总得分60.77分>60分,达到绿色建筑等级的二星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