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28.79 KB
- 文档页数:3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摘要:本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田武术、田径、篮球专项学生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态状况下,学习武术等含有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平衡能力相比于学习其他专项项目的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具有一定学习时长并长时间练习武术等灵巧类项目的学生,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要比练习其它专项项目的学生更好;训练一定时长的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他们的躯体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水平较高,这和他们长期进行体育训练、运动锻炼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体育学院的学生之间他们不同专项的学生在静态平衡能力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别,这和他们所练习的专项有关联。
关键词: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1 引言1.1文献综述平衡(balance)是身体的一种姿态,它有能力自动调整和保持身体的运动或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人体的平衡分为两大类:一是静态平衡能力;二是动态平衡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平衡的概念并区分什么是静态平衡能力,什么是动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stat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人们维持身体某一种特定姿势然后保持一段时间的能力,比如单脚站立、双手倒立等动作。
动态平衡能力(dynam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运动过的程中,个体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比如自由体操、武术、花样滑冰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仪器设备日以不断的更新与完善,相关的平衡能力的测试的仪器和设备精度也是越来越高,早前国内外的学者就对平衡能力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成熟的程度而且也非常普遍。
1.2问题提出平衡能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只要涉及到人体运动就会涉及到平衡能力,这是和运动员的训练项目的不同有关;二是平衡能力可以受外界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众多。
身体平衡力的考量指标
身体平衡力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状态下,保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平衡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体活动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身体平衡力,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衡量身体平衡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静态平衡能力: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
2.动态平衡能力: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步态分析、跑步平衡测试等。
3.反应速度:指人体在外界刺激下,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反应速度越快,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4.肌肉力量:指肌肉对身体的支撑能力。
肌肉力量越强,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5.神经系统功能: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平衡的调节能力。
神经系统功能越好,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以上指标在评估身体平衡力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指标,对身体平衡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 1 -。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人体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肌肉协调性能,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包括视觉、前庭、本体感觉等。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和研究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控制、预防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方法1. 静态平衡评价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单脚站立、跟脚站立等。
单脚站立测试是评价静态平衡能力常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和体育训练中。
测试者要求以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放在胯下,闭目,计时记录测试者能够保持的时间。
2. 动态平衡评价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步态分析、平衡板测试、跳跃测试等。
平衡板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动态平衡评价方法,通过记录测试者在平衡板上的摆动情况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跳跃测试也是一种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的方法,通过记录测试者跳跃时的姿势和着地情况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3. 客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方法是指利用科学仪器对人体平衡能力进行评价。
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力平台、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眼动仪等。
力平台可以记录测试者在站立和行走时的重心移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可以记录测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姿势和关节角度,从而评价其动态平衡能力。
眼动仪可以记录测试者眼球运动的轨迹,帮助评价其视觉系统对平衡的影响。
1.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是人体平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视觉信息来维持平衡。
视觉系统的注意力、视觉锐度、视野范围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平衡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失明者的平衡能力普遍较差,这与其视觉系统受损有关。
2. 前庭系统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能力的主要感觉器官,通过感知头部姿势的变化来维持平衡。
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感觉神经元的传导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及平衡在体育运动应用中的探讨张鹏军【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及平衡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结论显示,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与人群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提高平衡能力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损伤恢复,运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更利于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年(卷),期】2013(032)008【总页数】4页(P687-689,717)【关键词】平衡能力;测试方法;体育运动【作者】张鹏军【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1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信息,它的特征指标通常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及心理状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人体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系统的输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研究人体平衡功能的稳定性及其训练的方法,对体育运动、运动康复以及老年医学均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由于老年人平衡功能的衰退而带来的跌倒性损伤已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
同样,平衡能力对青少年与运动员防治运动损伤也尤为重要。
因此加大对老年人、青少年及运动员平衡功能的改善有重要现实意义。
结合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对人体平衡的测试方法及其平衡与运动损伤、平衡训练在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最后提出增强平衡能力的措施,为广大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1.1 平衡能力的评定意义平衡功能评定,指依照特定方法或程序对人体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定性描述和分析的过程[2]。
平衡能力的评定主要有以下目的:确定个体是否患有平衡障碍;区别个体平衡性的差异;作为运动员的一项选材指标;预测患者发生跌倒的可能性等。
对体育运动而言,良好的平衡能力不仅是完成体育运动的基础保障,且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
1.2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人体平衡能力的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3]。
运动生理学知识: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影响在运动生理学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和动态调整能力。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是指身体在保持不动时的平衡能力。
例如,当我们站立或坐下时,我们需要激活肌肉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取决于身体的质心、支持底部的面积和支持底部的地面摩擦力。
静态平衡的优劣通常与年龄、体重、身高和身体姿势有关。
静态平衡的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实现。
简单的练习包括单脚站立、关闭眼睛的单脚站立、在不稳定的表面上站立等。
这些练习旨在训练身体的节律感和感觉神经系统,从而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对于老年人和其他易受伤害的人来说,这些练习可以帮助预防跌倒。
动态平衡是指身体在运动时的平衡能力。
例如,在行走、跑步或做任何需要移动的运动时,我们需要激活肌肉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平衡依赖于身体的姿势、运动方向、重心的移动和支撑表面的摩擦力。
动态平衡的优劣通常与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有关。
提高动态平衡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实现。
简单的练习包括单脚跳跃、侧向移动、跳跃和转体等。
这些练习旨在训练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对于运动员和其他需要快速反应和移动的人来说,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实现更高的运动水平和表现。
总体而言,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都是身体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适的训练和练习,我们可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实现更高的运动水平和表现。
此外,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和其他易受伤害的人来说可以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平衡训练应该成为身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定量对比分析陈佑学;尤桂杰;杨少峰【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023)002【摘要】目的:在定量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的基础上,探讨运动训练、性别对大学生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意大利Postural Equa平衡分析系统,对78名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分别在睁、闭眼状态下测试其静态平衡的各项指标.结果:两专业之间的横向对比在睁、闭眼状态下,均无显著性差别.但纵向对比显示,两专业分别在X轴与Y轴、前后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性别的静态平衡各参数之间,除男大学生在闭眼状态下,LFS和额状面存在差异(P <0.05)外,其他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之间,除了非体育专业在闭眼状态下,无性别差异外,在其他情况的不同状态下,某些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运动训练对大学生静态平衡影响不大,但对男性大学生的某些平衡指标却有显著影响;性别对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静态平衡均产生影响,而且体育专业男、女性差别更大.【总页数】4页(P141-144)【作者】陈佑学;尤桂杰;杨少峰【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保健康复教研室,北京市,100088;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保健康复教研室,北京市,100088;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保健康复教研室,北京市,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相关文献】1.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研究——以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13级大学生为例 [J], 巩向宝2.定量负荷状态下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研究生呼吸机能比较研究 [J], 王鹏;陈乐琴3.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以武汉体育学院09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为例 [J], 胡纯4.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J], 吴旭东5.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临沂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 [J], 李昱朋;金琪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静态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人群中的代表,其静态平衡能力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发展的进步,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少参与到需要大量运动和体能训练的活动中,导致静态平衡能力逐渐下降。
静态平衡能力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效果,甚至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哪些运动项目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静态平衡能力,为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可以为今后的运动训练和教育提供指导,促进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提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讨各种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具体影响程度,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运动选择建议。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项目在提高静态平衡能力方面的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高运动效果和健康水平。
同时,本研究将通过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现状调查和测试方法的分析,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此研究,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选择的科学化,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静态平衡能力是体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重要的健康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选择适合的运动锻炼方式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身体素质,预防运动伤害,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现状,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青年群体的运动健康发展。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参与一些需要较高平衡能力的运动项目,如瑜伽、舞蹈等,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静态平衡能力。
而相对而言,一些缺乏平衡训练的运动项目,如举重、击剑等,对静态平衡能力的提升效果较弱。
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有助于为大学生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具体影响机制,并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各种运动项目在提高静态平衡能力方面的效果。
通过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定义和不同运动项目对其影响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学生体育运动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大学生运动健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本研究还将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和发展。
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我们将全面了解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有效的保障。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有助于了解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平衡能力的具体作用,为大学生体育运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供参考,提高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
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大学生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设计更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启示,促进静态平衡能力领域的发展和完善。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知识点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这可都是特别有趣的知识点呢!咱先来说说静态平衡。
想象一下,一个东西就安安稳稳地待在那儿,一动不动,还能保持平衡,这就是静态平衡啦。
就像公园里那些石狮子,稳稳地蹲在那儿,不管风吹雨打,它就那么静静地保持着自己的平衡状态。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呢,就是物体受到的各种力相互抵消了,合力为零。
比如说,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它受到向下的重力,同时桌面给它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杯子就处在静态平衡之中啦。
再聊聊动态平衡。
这可就有点像杂技演员走钢丝啦,一边走一边还能保持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呢,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依然能保持平衡状态。
比如说,骑自行车的时候,车子一直在动,但是你不会轻易摔倒,这就是因为你的身体和自行车之间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
自行车向前运动的时候,你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让各种力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啦,就像你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刚开始肯定是摇摇晃晃的,慢慢地才掌握了那种平衡的感觉。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多啦。
建筑工人盖房子的时候,就要考虑静态平衡,确保房子盖好了不会轻易倒掉。
而运动员在进行一些高难度运动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寻找和保持动态平衡。
这两个知识点虽然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它们就像两个小伙伴,一个安安静静,一个活泼好动,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咱可不能小看这两种平衡呀。
如果没有静态平衡,那我们周围很多东西都不能稳稳当当的了,像家里的家具要是失去了静态平衡,那可就乱套啦。
动态平衡呢,如果没有它,很多运动项目都没法进行啦,那些精彩的体育比赛也就看不到喽。
这两种平衡就像生活中的魔法一样,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呢。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分析田径、篮球、游泳和瑜伽等运动项目与静态平衡能力的关系,我们发现不同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田径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而篮球项目则更注重身体协调和灵活性,对静态平衡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游泳项目有利于大学生改善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从而提高静态平衡能力。
而瑜伽项目则能够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提高大学生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不同运动项目都对大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综合进行各种运动项目,以全面提高自身的静态平衡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不同运动项目、对比研究、田径、篮球、游泳、瑜伽、影响、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静态平衡能力是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与各种运动项目来保持健康和锻炼身体。
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比较。
静态平衡能力是人体整体平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肌肉力量、神经控制、骨骼结构等。
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个体的运动习惯和运动项目选择有所差异,因此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水平也可能存在差异。
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大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且为相关运动项目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背景和动机。
通过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运动提供科学指导,并且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群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运动项目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为大学生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平衡体能分析总结引言平衡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
无论是行走、站立还是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都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能力。
平衡体能分析是一种评估个体平衡能力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方面的指标来得出评判结果。
本文将对平衡体能分析的方法、指标以及其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
方法在进行平衡体能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静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主要通过在不移动的状态下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
常见的静态平衡测试包括:单脚站立测试、倒立测试和平衡板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测量个体在保持平衡时的姿势、稳定性和能够维持的时间来评估平衡能力。
2. 动态平衡测试动态平衡测试是在进行运动时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
常见的动态平衡测试包括:行走测试、倒立行走测试和跳跃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测量个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来评估平衡能力。
3. 功能性平衡测试功能性平衡测试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平衡挑战来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
常见的功能性平衡测试包括:抬腿测试、迈步测试和跌倒风险评估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平衡挑战来评估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指标在进行平衡体能分析时,可以使用多种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1. 平衡时间平衡时间是指个体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能够维持的时间。
通常使用秒钟数或分钟数来表示。
平衡时间较长的个体通常表明其平衡能力较强。
2. 平衡角度平衡角度是指个体在保持平衡的过程中身体的倾斜角度。
平衡角度较小的个体通常表明其平衡能力较强。
3. 平衡控制能力平衡控制能力是指个体在平衡过程中对身体姿势和重心的控制能力。
平衡控制能力较强的个体通常能够更好地调整身体姿势和重心来保持平衡。
4. 平衡指数平衡指数是根据多个指标综合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的数值。
平衡指数通常是一个综合得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权重的调整。
应用平衡体能分析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运动训练平衡体能分析可以帮助运动员评估自己的平衡能力,并在训练中针对性地提高平衡能力。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人体的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站立、行走、运动时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人体平衡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质量,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和受伤风险也有重要影响。
评价和研究人体平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静态平衡评价和动态平衡评价。
静态平衡指的是在不进行大幅度运动的情况下保持身体稳定,静止不动。
而动态平衡则指在进行体育运动、行走或其他动作的情况下保持身体的稳定。
静态平衡评价可以使用身体姿势保持测试、闭眼单脚站立测试等方法来评价,而动态平衡评价可以通过步态分析、平衡板测试等方法来进行。
在评价人体平衡能力时,不仅需要考虑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还需要考虑到内耳和视觉系统的影响。
内耳是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它通过感受头部姿势的变化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而视觉系统则可以通过观察外部环境来帮助人体维持平衡。
在评价人体平衡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系统的功能。
近年来,随着运动科学的发展,人体平衡能力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运动水平的人在平衡能力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年龄增长会导致内耳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平衡能力;女性相对于男性在平衡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运动员在平衡能力上通常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研究人体平衡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生理特点,还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
在运动训练中,提高人体平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平衡能力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减少受伤风险。
许多运动训练中都会包括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站姿稳定训练、平衡板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除了运动训练,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和研究对于康复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疾病和损伤会导致人体平衡能力下降,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
通过评价人体平衡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体育运动是人们广泛参与的活动,无论是个人锻炼还是专业竞技,平衡力和不平衡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平衡力是指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而不平衡力则是指改变身体平衡状态的力量。
这两种力量在不同的体育运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将分别探讨它们的作用。
一、平衡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平衡力是体育运动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它对于身体姿势的控制和动作的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如体操、芭蕾、武术等,平衡力的要求非常高,运动员需要通过准确的平衡力来完成各种动作。
平衡力的发展与身体的肌肉协调性密切相关,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平衡力水平。
平衡力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在保持身体不动的情况下维持平衡,如体前屈、单脚站立等动作;而动态平衡是指在身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仍能保持平衡,如踢球、游泳等。
无论是静态平衡还是动态平衡,平衡力的发展都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锻炼和训练。
平衡力对于提高运动表现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些需要保持平衡的竞技项目中,如滑雪、冰球等,运动员需要通过平衡力来调整身体姿势和保持稳定,以便更好地完成动作或比赛。
同时,在许多球类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平衡力也是竞技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只有保持良好的平衡,运动员才能更好地控制球和完成各种技巧动作。
二、不平衡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与平衡力不同,不平衡力是指改变身体平衡状态的力量。
在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中,不平衡力被有意地应用,以创造新的动作和技巧。
例如,在滑板、自行车等极限运动中,通过不平衡力来实现高空飞跃、翻转等惊险动作,使运动更加刺激和有趣。
不平衡力的应用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敏捷度。
此外,不平衡力也是一些球类运动中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篮球运动中,突破和变向是比赛中常用的技巧,而这些动作都需要运动员通过变化身体的平衡状态来迷惑对手,以达到更好的进攻效果。
同样,在足球比赛中,变向、突破和射门等动作也需要运动员通过控制身体的不平衡力来制造出机会和破门。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青少年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的关联度研究李媛媛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摘要:平衡能力在运动员选材、体质监测及运动损伤的预测方面均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拟对13-17岁青少年的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定量化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等特质上是否具有差异性。
为避免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产生损伤提供生理学的理论依据,并为中学生的体育课的安全性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增强平衡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平衡能力;运动损伤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机能[1],是维持人体姿势的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组织器官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因此需要通过平衡能力的训练来帮助他们避免运动损伤。
国内目前仅有关于中老年人的人体平衡能力指标,本文着重于研究平衡能力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了解平衡能力与运动损伤的相关程度。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其平衡能力与运动性损伤之间的关联性探究;寻找缓解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从而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文献综述(一)人体平衡能力研究现状1.平衡能力的评定意义平衡能力评定的概念界定主要是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相关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与分析的过程[2]。
评定平衡能力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个体是否患有平衡障碍、区别个体平衡性的差异或者作为运动员选材的一项指标,对患者跌倒具有前瞻性等。
对于体育运动来说,良好的平衡能力不仅是完成体育运动的基础,而且有利于预防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扭伤或拉伤,故对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及评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评定平衡能力的方法包含有:传统的观测实验法、量表评法以及平衡测试仪评定法。
传统的观察法有单腿直立检查法、鹤立测试、平衡木行走、闭目原地踏步法等[3]。
研究表明静态闭目单脚平衡测试是评价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可靠方法,但其易受旧伤的影响。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
唐光旭;汪坤;王小龙
【期刊名称】《运动》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能
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验研究,以河西学院体育学院2011级48名体育教育专业
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别在闭目单足站立、单脚前脚掌站立、鹤立、横向睁眼踩木、纵向睁眼踩木测试其静态平衡各项指标.结果显示,闭目单足站立、单脚前脚掌站立、鹤立、横向睁眼踩木、纵向睁眼踩木5种状态下的平衡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唐光旭;汪坤;王小龙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河西学院体育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
【相关文献】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 [J], 唐光旭;汪坤;王小龙;
2.瑜伽对女大学生柔韧性及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研究 [J], 韩宗萍;刘杨
3.健美操训练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培养研究 [J], 李竞媛
4.体育教育专业与非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比较研究 [J], 周凌威;叶文华;傅冰颖;周赞
5.大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与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顾梦娇;朱诗话;徐勰;曹青青;吴云川;郝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的影响差异研究
渠泽普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16(024)006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运动专项训练后对体育学院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选修健美操、乒乓球、篮球、武术专项的大三学生共60人为测试样本,展开不同运动专项对大学生力量素质变化影响的测试与分析。
以专项训练前与训练八周后各测试一次,测试内容为:握力、腿力、背力。
通过力量指标采集及其针对这些指标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大学生力量素质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变化趋势,并对男女生进行分类研究,为大学生专项体育课提高力量素质方式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大学生的力量素质提升都有较为显著地影响,尤其以提高腿部肌肉力量最为明显。
【总页数】4页(P53-55,63)
【作者】渠泽普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8
【相关文献】
1.不同运动项目对职业院校女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张丰;宋广侠
2.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研究 [J], 李华;沈洋
3.田径跳跃运动项目不同速度力量练习手段组合训练效果研究 [J], 周志雄;张凡;王保成
4.论投掷运动项目的力量素质训练 [J], 张建亚
5.不同运动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比较——以球类与操舞类运动项目为例[J], 应一览;叶木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摘要:本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田武术、田径、篮球专项学生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
态状况下,学习武术等含有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平衡能力相比于学习其他专项项目
的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具有一定学习时长并长时间练
习武术等灵巧类项目的学生,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要比练习其它专项项目的学生
更好;训练一定时长的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他们的躯体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水
平较高,这和他们长期进行体育训练、运动锻炼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体育学
院的学生之间他们不同专项的学生在静态平衡能力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别,这
和他们所练习的专项有关联。
关键词: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
1 引言
1.1文献综述
平衡(balance)是身体的一种姿态,它有能力自动调整和保持身体的运动或在
外部力量的作用下。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人体的平衡
分为两大类:一是静态平衡能力;二是动态平衡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平衡的
概念并区分什么是静态平衡能力,什么是动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stat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人们维持身体某一种特定姿势然后
保持一段时间的能力,比如单脚站立、双手倒立等动作。
动态平衡能力(dynam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运动过的程中,个体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比如自由体操、武术、花样滑冰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仪器设备日以不断的更
新与完善,相关的平衡能力的测试的仪器和设备精度也是越来越高,早前国内外
的学者就对平衡能力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成熟的程度而且也非常普遍。
1.2问题提出
平衡能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
是只要涉及到人体运动就会涉及到平衡能力,这是和运动员的训练项目的不同有关;二是平衡能力可以受外界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平衡
能力的因素众多。
那么如何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并且评价人体平衡能力
的良好与欠缺是一个很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身体平衡能力是
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活动中注重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健美操、武术属于高难度的灵巧类项目,不管是在地面还是空中
对身体姿态都要有极强的要求和控制能力,田径、篮球等项目同样要求身体具有良
好的本体感觉能等。
因此,本研究在测试人员稳定性的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了不
同体育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为学校体育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训练手段
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参考的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的男性学生共33人,分别为武术11人、田径11人和篮球11人,共3个测试组进行分析比较。
被试
者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实验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在对平衡能力测试的原则、方法和要求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了研究方法、内容和理论为实验打好了基础。
2.2.2实验法
(1)测试指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闭目单足站立、单脚前脚掌站立、鹤立、横向睁眼踩木、纵向睁眼踩木。
(2)实验器材:秒表、平衡木(2.5cm×2.5cm×30cm)、胶带。
(3)测试过程:选取整齐划一、水平、平坦的任何无干扰因素的外场或室内进行试验,环境要求无干扰因素等。
在测试开始需要向被试者说明本次测验的一些内容,如方法、要求和意义。
测试前要求被试者做一定的热身准备活动,做完热身准备活动后然后休息3分钟,开始试验时学生必须脱鞋站在整齐平坦的地面上,身体应保持直立、双手叉腰、双眼向前平视,避免会有移动的目标。
测试分为四种状态,即闭目单足站立、单脚前脚掌站立、横向睁眼踩木、纵向睁眼踩木,每测完一次休息1.5分钟,避免因疲劳和肌肉没有恢复而影响下一组实验的结果。
要求:当离地脚接触到地面、支撑脚失去平衡移动或双手离开腰的时候立即停表:测试人员站在被试者的正面测试(目的在于正面能够全面观察到被试者实际情况,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2.3数理统计法
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经过Excel 软件记录和 SPSS20.0 软件处理与分析得出所有数据,然后再计算出各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时间的平均数、标准差,采取单个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对练习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之间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具体的一些比较。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通过几天的测试后,我们取得了练习不同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的结果中,静态平衡时间的平均结果和标准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以发现三个测试组在安静状态下的保持静态平衡的时间都不同,但都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静态平衡,其原因可能在于测试对象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从人体的生理发育过程上看,二十多岁正是人体生理发育巅峰期,身体各项机能趋于稳定,易保持平衡。
从各个测试组的测试结果上看,其保持平衡时间长短的排序依次为:武术21.6(s),田径16.4(s),篮球14.3(s)。
与此同时,我们进行了对特殊群体标准偏差的分析显示,专攻田径和篮球的学生比专攻武术的学生标准差大。
结果表明,与篮球专业和田径专业学生相比,武术专业学生保持静态平衡的内在能力指数相对较低,且稳定。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专业的学生,如长期武术等,具有良好的静态平衡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这与他们的长期体育活动是分不开的。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像长期武术这样有
技巧的项目的学生比其他专项的学生有更好的静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只能
部分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状态,但是为了作为运动材料选择的指标,应该更加从
根据运动项目的一些自身的运动特性来选择。
4.2建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的科目主要是我们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
因为这些
学生从事了很长时间的体育运动,所以实验结果显示,这些专项学生的静态平衡
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良好的。
结果也真实说明一些问题,只要是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对我们的平衡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参加不同运动项目的人对自身静态
平衡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实验中参加武术运动项目的平衡能力更为优秀。
所有每个不同的项群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和各运
动项目的运动特点、训练方法、手段、过程等不同有关。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项目的平衡特点,加强训练
过程中与动态、静态或动静态平衡能力相结合的监测工作,从而进行有组织、有
计划、有目的的练习和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与专项技术能力的目标。
5.参考文献:
[1]王红梅,徐秀林.人体动静态姿势平衡能力测试的理论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4(43):8095-8098.
[2]张盘龙,彭小文,皮周凯,等.人体平衡功能检测系列研究(1):正常人静态姿势平衡
的定量评定及性别、年龄的差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14—417.
[3]张素珍,赵承君.静态平衡功能定量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6,4(4):258—261
[4]唐光旭,汪坤,任建新,等.平衡能力对青少年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体
育,2012(2):121-122.
[5]蔡探探,孟昭莉.人体动平衡能力评价研究进展. 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
[6]刘阳.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 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2007,04:75—77.
[7]张乐.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