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分析9-FOB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案例解析FOB、CIF、CFR等三大国际贸易术语范本一:1. 案例解析FOB国际贸易术语1.1 FOB定义及解释FOB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术语,代表“Free on Board”,即“装运港船上交货”。
根据FOB术语的约定,卖方负责将货物交运至指定港口,并将货物装上船舶。
一旦货物装上船舶,购买方即享有货物的所有权和风险。
FOB术语的使用通常适用于海上运输业务。
1.2 FOB操作流程1)卖方与买方达成FOB交易的合同;2)卖方准备货物并将其交至指定港口;3)买方负责订舱并支付相关费用;4)卖方将货物装上船舶,并向买方提供装船通知;5)买方负责货物的运输和保险;6)一旦货物到达目的地港口,买方负责卸货,并向卖方支付余款。
1.3 FOB的优势和风险优势:- 卖方只需将货物交运至指定港口,减轻了物流成本和风险;- 买方有更大的控制权,可以自行选择运输方式和保险公司。
风险:- 卖方在货物交付到指定港口后,风险转移给了买方,卖方可能承担不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买方需要自行负责货物的运输和保险,可能增加了后期的管理和成本。
2. 案例解析CIF国际贸易术语2.1 CIF定义及解释CIF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术语,代表“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即“成本、保险和运费已包括”。
根据CIF术语的约定,卖方除了将货物交运至指定港口外,还需负责购买货物的保险,并支付货物的运费。
一旦货物交由运输公司承运,买方即享有该货物的所有权和风险。
2.2 CIF操作流程1)卖方与买方达成CIF交易的合同;2)卖方准备货物并将其交至指定港口;3)卖方负责订舱并支付相关费用;4)卖方购买货物的保险,并将保险单提供给买方;5)卖方支付货物的运费;6)一旦货物到达目的地港口,买方负责卸货。
2.3 CIF的优势和风险优势:- 卖方承担了货物的运输和保险费用,减轻了买方的负担;- 买方只需负责卸货,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fob案例分析在国际贸易中,FOB(Free On Board,即船上交货)是一种常见的贸易术语,它规定了卖方在将货物交至船上后,货物的风险和责任就转移到买方。
以下是一个FOB案例分析,展示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一家中国制造商与一家美国进口商签订了一份FOB贸易合同。
根据合同,中国制造商负责将货物生产并装载到指定的船只上。
货物为一批机械设备,总价值100万美元。
美国进口商负责安排运输并支付从中国港口到美国港口的运费。
问题分析:1. 货物装载问题:在装载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部分机械设备受损。
由于FOB术语下,货物一旦越过船舷,风险即转移给买方,因此,美国进口商需要承担这些损失。
2. 运输途中的损失: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天气,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泡,导致设备损坏。
同样,根据FOB条款,这些损失也应由美国进口商承担。
3. 清关问题:货物到达美国港口后,由于进口商未能及时提供正确的清关文件,导致货物在港口滞留,产生额外的仓储费用。
这些费用应由美国进口商承担。
解决方案:1. 装载问题:为了避免装载过程中的损失,中国制造商应确保装载工作由专业的装卸团队完成,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同时,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装载过程中的责任分配。
2. 运输途中损失:美国进口商应购买适当的运输保险,以覆盖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损失。
此外,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对于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失,应如何处理。
3. 清关问题:美国进口商应提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清关文件,并与物流公司密切合作,确保货物能够顺利清关。
同时,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因清关问题导致的费用增加,责任应如何分配。
总结:FOB贸易术语下,卖方负责将货物装载到船上,而买方则负责后续的运输和清关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充分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合同条款来规避潜在的风险。
此外,适当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措施也是确保贸易顺利进行的关键。
fob案例分析FOB案例分析。
FOB(Free on Board)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指的是卖方将货物交货到装运港口或者机场的费用和风险都转移给买方的一种贸易方式。
在FOB的交易方式中,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港口或机场,而买方则负责运输货物至目的地以及支付所有相关费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FOB贸易方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FOB贸易方式的特点和运作流程。
某公司A在中国生产了一批商品,与美国公司B达成了一笔FOB交易。
根据合同约定,公司A的责任是将货物交付至指定的装运港口,并支付所有与货物运输到港口相关的费用,包括装运费、出口报关费、出口检验费等。
而公司B则需要承担货物离开装运港口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包括海运费、目的港口的卸货费、进口报关费、进口检验费等。
在这个案例中,FOB交易方式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卖方和买方在货物交接的地点和时间上有着明确的约定,这就意味着一旦货物到达装运港口,卖方的责任就算完成了,而买方则需要承担后续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其次,FOB交易方式中,卖方需要处理的手续和费用有限,主要是与将货物运输至装运港口相关的费用,而买方需要承担的费用则更加繁杂,需要处理海运、目的港口的清关、卸货等一系列事务。
最后,FOB交易方式注重的是货物交接点的转移,一旦货物交接完成,卖方的责任就告一段落,买方则需要承担货物的安全运输和到达目的地的一切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FOB交易方式需要双方密切合作,尤其是在货物交接点的选择、货物装运和运输过程中的监控等方面。
同时,双方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纠纷。
此外,由于FOB交易方式中买方需要承担更多的费用和风险,因此在合同谈判中,买方往往会要求卖方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比如提供货物的质量证明、运输保险等。
总的来说,FOB交易方式是一种相对简单明了的贸易方式,但也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密切配合,以确保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地到达目的地。
fob贸易术语案例FOB贸易术语案例。
FOB(Free on Board)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它指的是卖方在货物装运船舶并经过海关放行后的责任和费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解释FOB贸易术语的具体应用。
假设A公司位于中国,生产并出口电子产品,而B公司位于美国,希望购买A公司的产品。
双方商定采用FOB贸易术语进行交易。
根据FOB贸易术语,A公司的责任是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港口,并负责将货物装上船舶。
一旦货物装上船舶并经过海关放行,A公司的责任就结束了。
从这一点开始,B公司就要承担货物的运输和相关费用。
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需要与货代公司合作,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港口,并确保货物顺利装上船舶。
同时,A公司还要办理相关的出口手续,包括报关、报检等。
一旦货物装上船舶并通过海关放行,A公司就可以向B公司提供装船单据和其他相关文件。
B公司在收到这些文件后,就可以通知船公司安排货物的运输。
B公司需要支付运输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并承担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
一旦货物抵达美国的港口并通过海关放行,B公司就可以接收货物并办理进口手续。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FOB贸易术语的应用。
在FOB贸易中,卖方的责任是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港口并负责装船,而买方的责任是承担货物的运输和相关费用,以及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
这种贸易术语的使用有利于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减少了双方之间的纠纷和误解。
总之,FOB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规定了卖方和买方在货物装运和运输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您对FOB贸易术语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国际贸易中。
FOB贸易术语案例-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FOB贸易术语案例一:1996年11月,我国F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与巴西某公司签订一份出口油籽的合同。
合同采用FOB价格术语,买方需于1997年2月份派船到厦门港接货。
合同还规定:如果在此期间内不能派船接货,卖方同意保留28天,但仓储、利息、保险等费用皆由买方承担。
” 3月1日,卖方在货物备妥后电告买方应尽快派船接货。
但是,一直到3月28日,买方仍未派船接货。
于是卖方向买方提出警告,声称将撤销合同并保留索赔权。
买方在没有与卖方进行任何联系的情况下,直到1997年5月5日才将船只派到厦门港。
这时卖方拒绝交货并提出损失赔偿,买方则以未订到船只为出拒绝赔偿损失,双方争议不能和解、卖方选起诉到法院。
法院经取证调查,认为买方确实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派船接货、因此法院判决:卖方有权拒绝交其,并提出赔偿请求、后经双方协商,卖方交货,但由买方赔偿仓储、利息、保险等费用。
本案例是涉及FOB价格术语下船货衔接的问题。
按照FOB术语成交的合同属于装运合同,这类合同中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装运。
然而,由于FOB条件下是由买方负责安排租船订舱,所以,就存在一个船货衔接问题,处理不当,自然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执行。
根据有关法律和惯例•如果买方未能按时派船,卖方有权拒绝交货,而且由此产生的各种损失均由买方负担,因此,在FOB术语下成交的合同,对于装运期和装运港要慎重规定,订约之后,有关备货和派船事宜,双方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船货衔接。
在此案例中,我方作为卖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在装运期临近时,卖方电告催促买方派船接货•但买方仍没有及时派船接货。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安方有解除合同之权利,并要求买方赔偿损失。
本案中我方公司据理力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后来从有利于交易的角度出发•我方公司未行使解除合同之权而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也是适当的。
fob案例分析FOB案例分析。
FOB(Free on Board)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一种价格术语,用于规定货物的交付时间和地点,以及责任的转移。
在FOB交易中,卖方负责将货物交付到指定的装运港,并支付装运费和出口手续费,买方则负责支付海运费、保险费和进口手续费,以及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一切费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FOB案例分析,深入探讨FOB交易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案例描述:某公司在中国生产一批商品,准备出口到美国销售。
公司与美国买家达成FOB 合同,约定货物将在中国指定港口交付给运输公司,运输公司将货物运至美国目的港。
在货物抵达目的港后,买家将负责一切费用和风险。
分析:FOB合同中的“指定装运港”和“目的港”非常重要。
卖方应确保货物在指定装运港按时交付给运输公司,否则可能引发纠纷。
买方则需要在货物抵达目的港后及时办理清关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另外,FOB合同中的装运费和海运费由卖方和买方分别承担,因此双方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卖方应在货物交付装运港前支付装运费和出口手续费,买方则需要在货物抵达目的港后支付海运费、保险费和进口手续费。
在FOB交易中,货物的风险在货物交付装运港后转移给买方。
因此,买方需要购买货物运输途中的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同时,买方还需承担货物抵达目的港后的清关手续和费用,确保货物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结论:FOB交易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合同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双方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卖方应确保货物按时交付装运港,支付装运费和出口手续费;买方则需要及时支付海运费、保险费和进口手续费,以及承担货物抵达目的港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双方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货物顺利交付和销售,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通过以上FOB案例分析,我们对FOB交易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加灵活、准确地运用FOB合同,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贸易术语风险案例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贸易术语风险案例分析案例1:FOB术语出口合同遭受损失案广州甲公司与香港乙公司达成出口某货物合同,付款条件:FOB 广州,D/P见票后60天。
甲公司按合同规定将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香港丙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并由该公司负责运往荷兰鹿特丹,香港丙公司在其驻广州办事处接管货物后即签发联合运输提单正本一式三份,通过其驻广州办事处交给甲公司。
联运提单所示的托运人为甲公司,并载明货物“凭香港乙公司指示交付”。
甲公司随即将全套提单连同其他单据委托广州的银行收款。
由于乙公司到期拒不付款,接受银行委托的香港代收行只得将全部单据通过银行退回甲公司。
甲公司经向香港丙公司查询货物下落时才获悉丙公司已经按联运提单所载“凭香港乙公司指示交付”的文字,将从香港把货物运至鹿特丹的船公司出具的正本提单交给香港乙公司,货物也早已被荷兰的收货人凭香港船公司的提单提走。
甲公司遂以承运人无单放货为由,在广州法院对丙公司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全部损失。
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全部理由和请求。
但是由于丙公司已经宣告破产清理,驻广州办事处早已撤销停业。
而乙公司在不久前也已倒闭歇业,甲公司要追回损失,事实上已无可能。
后经查明得知,荷兰鹿特丹的收货人实际上是香港乙公司的代理人。
试从此案全过程分析我出口公司应吸取的教训。
(考虑使用的贸易术语与选用的支付方式以及有关当事人包括付款人与承运人的资信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2:大宗货物进口运用CIF术语应谨慎——中国公司进口钢材案瑞士某公司(卖方)和中国某贸易公司(买方)以CIF条件签订了一笔1万吨钢材的买卖合同,支付条件为信用证,交货期为1993年7月20日。
买方向卖方及时开出了信用证。
买方也在7月20日之前按照合同规定的装运条件出运。
此后不久,卖方以传真通知买方,“装运给贵公司的1900吨钢材是与另外发给厦门某公司的20000吨钢材一起装运在一条船上的。
”买方收到传真后,立即通知卖方,“这条船应在黄埔港卸完我方的货后再驶往厦门”。
fob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分析题1.我某外贸企业向国外一新客户订购一批初级产品,按CFR中国某港口、即期信用证付款条件达成交易,合同规定由卖方以程租船方式将货物运交我方。
我开证银行也凭国外议付行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了款。
但装运船只-直未到达目的港,后经多方查询,发现承运人原是一家小公司,而且在船舶起航后不久已宣告倒闭,承运船舶是-条旧船,船、货均告失踪,此系卖方与船方互相勾结进行诈骗,导致我方蒙受重大损失。
试分析,我方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答:教训:( 1 )应对卖方和船公司进行资信调查。
( 2 )使用CFR贸易术语进口时,对卖方和船公司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而应采用汇付与银行保函结合运用的方式,或卖方先交货,买方后付款的方式。
( 3 )进口尽量采用FOB贸易术语。
2.我某出企业与某外商按CIF某港口、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
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办理了议付,国外开证行也凭议付行提交的直运提单付了款。
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经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
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运船的抵达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买方对货物的使用。
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上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
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格”, 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
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
问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我方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 1 )因为我方已按买卖合同和信用证的规定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提交了直运提单买卖信用征的规定提供了直达提单;(2) CIF合同是装运合同,根据<2010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F 贸易合同,卖方将货物装上船后的风险及费用都应由买方负责,纺只保证按时装运,不保证什么时间到货;(3 )”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这是船公司单方面的主张,并没有经我方同意,因此,是船方的责任,而不是我方的责任,买方应持直达提单向船方索赔。
典型案例分析9-FOB案情简介2007年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A与韩国金玉姬公司B签订一份玉米的购销合同。
合同具体规定了水份,杂质等条件,以中国商品检验局证明为最后依据。
单价为每吨1800美元,FOB天津港,麻袋装,每袋净重100公斤。
韩国金玉姬公司须于2007年8月派船只接运货物。
韩国金玉姬公司未按期派船前来装运,一直延误了数月才派船来华接货。
玉米装船交货,运抵目的地后,韩国金玉姬公司发现玉米生虫,于是委托当地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签发了虫害证明。
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接到对方索赔请求,一方面拒绝赔偿,另一方面要求韩国金玉姬公司支付延误时期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支付的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
另外,保存在中国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
试问:(1)这批货物的风险自何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2)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要求韩国金玉姬公司支付延误时期的玉米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能否成立,为什么?(3)韩国金玉姬公司的索赔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理论解析:关于FOB术语。
FOB术语是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的英文缩略语,意思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FOB术语是海上运输最早出现的国际贸易术语,也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普遍应用的贸易术语之一。
按照国际商会《2000年通则》的规定,将FOB合同中买卖双方的责任、风险和费用概括如下:①卖方必须:(1)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单证或相等的电子单证;(2)自负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许可证及其它货物出口手续,交纳出口捐、税、费;(3)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依照港口惯例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并给予买方以充分的通知;(4)承担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和费用。
②买方必须:(1)支付货款并接受卖方提供的交货凭证或相等的电子单证;(2)自负费用及风险取得进口许可证,办理进口手续,交纳进口的各种捐、税、费;(3)自费租船并将船名、装船地点、时间给予卖方以充分的通知;(4)承担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和费用。
fob的案例在国际贸易中,FOB是一种常见的贸易术语,它代表着“离岸价”(Free on Board)。
FOB价格是指卖方将货物交至指定装运港或机场的费用和风险转移到买方的价格。
在FOB交易中,卖方负责将货物交至指定装运港或机场,并支付装运费用,而买方则负责支付货物运输至目的地的费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详细解释FOB的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
某公司在中国生产了一批商品,打算出口到美国。
他们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FOB合同。
根据合同规定,卖方将负责将货物交至中国指定装运港,并支付装运费用。
而买方则需要支付货物运输至美国的费用。
在这个案例中,FOB价格包括了货物到达指定装运港的运费、装运费用以及出口报关费用。
而买方需要承担的费用则包括了货物从中国运输至美国的费用、进口报关费用以及货物最终送达目的地的费用。
在这个案例中,卖方需要特别注意货物的装运和出口报关手续,确保货物能够顺利到达指定装运港。
同时,卖方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船运公司,以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而买方则需要与货代公司合作,安排货物从中国运输至美国的过程,并负责进口报关手续和最终送达目的地的安排。
在FOB交易中,卖方和买方需要清楚地了解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避免因为责任不清晰而产生纠纷。
双方需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装运港、装运费用、运输方式、货物交付时间等具体细节,以确保双方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履行自己的责任。
同时,双方也需要密切合作,及时沟通货物的运输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并避免造成损失。
总之,FOB是一种常见的贸易术语,它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卖方和买方需要充分了解FOB的含义和应用,以确保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易并避免产生纠纷。
在实际操作中,双方需要密切合作,明确责任和义务,并及时沟通,以确保货物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FOB的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
典型案例分析9-FOB
案情简介
2007年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A与韩国金玉姬公司B签订一份玉米的购销合同。
合同具体规定了水份,杂质等条件,以中国商品检验局证明为最后依据。
单价为每吨1800美元,FOB天津港,麻袋装,每袋净重100公斤。
韩国金玉姬公司须于2007年8月派船只接运货物。
韩国金玉姬公司未按期派船前来装运,一直延误了数月才派船来华接货。
玉米装船交货,运抵目的地后,韩国金玉姬公司发现玉米生虫,于是委托当地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签发了虫害证明。
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接到对方索赔请求,一方面拒绝赔偿,另一方面要求韩国金玉姬公司支付延误时期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支付的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
另外,保存在中国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
试问:
(1)这批货物的风险自何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要求韩国金玉姬公司支付延误时期的玉米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能否成立,为什么?
(3)韩国金玉姬公司的索赔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理论解析:
关于FOB术语。
FOB术语是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的英文缩略语,意思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FOB术语是海上运输最早出现的国际贸易术语,也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普遍应用的贸易术语之一。
按照国际商会《2000年通则》的规定,将FOB合同中买卖双方的责任、风险和费用概括如下:
①卖方必须:
(1)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单证或相等的电子单证;
(2)自负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许可证及其它货物出口手续,交纳出口捐、税、费;
(3)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依照港口惯例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并给予买方以充分的通知;
(4)承担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和费用。
②买方必须:
(1)支付货款并接受卖方提供的交货凭证或相等的电子单证;
(2)自负费用及风险取得进口许可证,办理进口手续,交纳进口的各种捐、税、费;
(3)自费租船并将船名、装船地点、时间给予卖方以充分的通知;
(4)承担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和费用。
③使用FOB术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通知问题。
FOB术语中涉及两个充分通知。
一个是买方租船后,应将船名、装货时间、地点给予卖方以充分通知;另一个是卖方在货物装船后要给买方以充分通知。
在第一种情况下,如买方未给予充分通知,指定的船舶未按时到达或未能按时受载货物,或比规定的时间提前停止装货,由此产生的货物灭失或损失应由买方承担。
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货物风险是在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因此卖方在货物装船时必须通知买方,以便买方投保,否则由此造成买方受到的损失,卖方应当负责。
(2)注意各国对FOB的不同解释。
典型的是美国1941年修订的《对外贸易定义》,该定义把FOB术语分为六种,其中只有FOB VESSEL (named port of shipment)装运港船上交货与国际商会规定的FOB术语含义相类似。
所以在对美贸易中,如用FOB术语成交,则要注明是采用国际商会制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或是适用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协会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如采用后者,则需要在FOB后面加上“VESSEL”(船舶)字样,以免引起误解。
所以,在本案中:
(l)以FOB价格条件成交,风险从货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能够成立。
因为按FOB条件,由买方指定船只并订立运输合同,如果买方指定的船只不能在规定日期到达,则由买方负担一切由此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3)不能成立。
因为按FOB条件,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一切风险。
卖方只能保证玉米在交货时的品质规格,对运输途中所引起的玉米品质变化不属卖方责任。
并且合同规定,以中国商检局的检验证明为最后依据,而保存在中国商检局购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因此可以肯定卖方交货时的品质是完好的。
该案责任不在卖方,韩国金玉姬公司的索赔要求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