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习题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古诗四首》同步练习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是律诗还是绝句?你能说说律诗的一般常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读完《过零丁洋》后,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首联中,诗人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我喜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结合课外阅读,就你所知道的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迹,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风飘絮()秦hua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4.诗句默写。
(4分)①感时花溅泪,。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2分)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3分)(二)《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填空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 _二、重点句、词赏析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苏教版八上语文《古诗四首》阅读训练题(一)春望(杜甫)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⑴深.():⑵溅.():⑶抵.():⑷簪.( ):2.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意为:故国兴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第②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第③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第④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诗中抒写诗人思念家乡的句子是;感慨有志难遂的句子是。
4.在原文中用“‖”划出第①句的朗读节奏。
5.诗的①②两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景物?答: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2分)答: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三)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难得,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四)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八古代诗词四首苏教版复习特训第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星、萍、丁、青B、经、絮、恐、死C、经、星、萍、丁、青D、经、萍、丁、青【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泊秦淮》,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____改为______②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古代诗词四首》【练基础】一、直接默写1. ,浑欲不胜簪。
2.国破山河在,。
3. ,家书抵万金。
4.感时花溅泪,。
5.商女不知亡国恨,。
6.烟笼寒水月笼沙,。
7. ,铁马冰河入梦来。
8.僵卧孤村不自哀,。
9.惶恐滩头说惶恐,。
10.人生自古谁无死,。
11. ,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1.白头搔更短 2.城春草木深 3.烽火连三月4.恨别鸟惊心5.隔江犹唱《后庭花》6.夜泊秦淮近酒家7.夜阑卧听风吹雨8.尚思为国戍轮台9.零丁洋里叹零丁10.留取丹心照汗青11.山河破碎风飘絮二、理解默写12.《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13.《泊秦淮》一诗中,常用来讽刺某种势力在走向没落时仍醉生梦死,不知醒悟情形或者用来抒发爱国情怀的名句是:,。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
15.《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答案: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练能力】一、课内诗词鉴赏(一)(2013·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诗人对国家和思乡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答:【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赏析这个诗句可以从“破”或者“深”中选取一个词语,然后从描绘的凄凉景象来赏析。
答案: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古诗四首》之《春望》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 (共14题;共36分)1. (2分)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2分)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阅读,让我们触摸经典,对话智者。
我们在书海中遨游,(línɡ)________ 听圣哲的教诲,体悟睿智的思(biàn)________ 。
从今天起,让心灵在书(jí)________ 中旅行,我们的校园就会书香(mí)________ 漫,我们的生活就会诗意盎然。
4. (2分)《春望》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极力渲染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2分)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________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________6. (5分)给下列诗句断句。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 (2分)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8. (2分)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 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 . 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答案一】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3.“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4.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5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6.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7.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战祸之长, 家书难得
8.细节描写忧国思家.
9.望,国都,草木,花鸟
10.国都长安国家;战乱;相当于;简直;能承受。
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溅搔簪寥惶遭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__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与___________合称为“李杜”,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
我们所学的《》诗是作者早期的作品。
(2)杜牧是晚唐杰出_________。
人称“______”,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______”。
著名作品有《》《》《》等。
4.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
B.诗的三四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富艺术感染力。
C.诗的五六句巧用两个地名,抒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经过“惶恐滩”、“零丁洋”时内心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中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5.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诗题中的“望”一方面是看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待。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古诗四首》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直接填空。
【小题1】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小题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
【小题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
【小题4】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小题1】感时花溅泪【小题2】夜泊秦淮近酒家【小题3】尚思为国戍轮台【小题4】山河破碎风飘絮【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古诗词的积累能力,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答案:感时花溅泪。
考点:考查古诗词默写填空。
点评:古诗词句默写是语文考试的一项内容,主要是平时强调学生会背、会写、不出现错别字。
【小题2】试题分析:在接上句或下句的古诗词默写考查中,默写下句相对说简单。
此题答案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考点:考查学生默写故事词句的能力。
点评:由于学生背诵的习惯性,给出古诗词上句,让学生默写下句一类的填空,学生比较容易得分,但要强调书写正确。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诗句,根据学生的积累,答案是:尚思为国戍轮台。
考点:考查古诗词默写。
点评:这类试题,在考试中均有2-5分的考量,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平时要注意让学生多背多写。
【小题4】试题分析: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句子,应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考点:考查古诗词句直接默写。
点评:针对这样的试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组成两人小组,相互提问默写,从而提高熟练程度。
2.【题文】理解填空。
【小题1】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小题2】《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四首》综合能力测试
题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烽火(fèng)簪(zāo)夜泊(pō)b.阑(lán)戍轮台(shù)僵卧(jiāng)c.溅(jiàn)搔(sāo)抵(dǐ)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不胜簪a.胜利b.能承受c.不能承受()2.家书a.家里的藏书b.家里的书籍c.家信()3.隔江a.长江b.大江c.秦淮河()4.尚思a.还b.高尚c.尚且()5一经a.经过b.《诗经》c.一部儒家经典()三、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四、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a二、1.b2.c3.c4.a5.c三、a 四、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上一篇:《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检测题
下一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习题苏教版
1.给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簪.(zān) 泊.秦淮(bó) 万兜鍪
..(dōu móu) 寥.落(liáo)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国.破山河在(国都,指长安)
(2)浑.欲不胜簪(简直)
(3)坐断
..东南战未休(占据,把持)
(4)天下英雄谁敌.手(匹敌,相当)
(5)干戈
..寥落四周星(泛指武器,借指战争)
3.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表现人民厌恶战争、盼望平安家书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杜牧《泊秦淮》中用典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出了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高尚人格与积极的生死观。
4.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2)班正在举行“走近古代爱国诗”语文专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示例: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文人墨客;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中国是诗的国度,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爱国诗。
(2)活动中,王明等同学搜集了下面几句诗词,请你仔细阅读,说说其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
②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这三句都表现出了作者崇高的爱国精神,不同点在于前两句有着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而第三句则更显得雄壮,表达了词人希望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一)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回答问题。
5.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
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意思对即可)
6.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移情于景。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恨别(恨别家人)”之悲。
(二)阅读杜牧的《泊秦淮》,按要求回答问题。
7.请结合全诗,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这句话写轻轻的暮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笼罩着沉寂的沙滩,表现出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
这是诗人带着吊古伤今的情怀游览六朝金粉繁华圣地的特殊感受。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表面上指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9.“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犹”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三)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回答问题。
10.词的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11.“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列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的典故,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像孙权一样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四)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颔联。
诗的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形象地表达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13.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一)品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4.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
刻画了一
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
15.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
“衰
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
惆怅。
(二)品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6.《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绝句(或:七言绝句)。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秋季(或:深秋)。
17.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体会诗人的情感
【典型例题】诗歌《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直抒胸臆。
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技法点睛】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1)结合背景。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一词,就能体会到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3)解读意象。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
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7。
AYU27552 6BA0 殠#)32826 803A 耺[!34527 86DF 蛟38184 9528 锨122641 5871 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