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件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0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教育研究设计首先,教育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研究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种类型。
描述性研究是描述其中一种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如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态度等。
解释性研究是通过分析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接下来,教育研究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制定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参与者、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进行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总结。
确定研究问题是整个研究设计的起点,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的假设。
选择研究参与者是指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特征,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是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参与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实验或观察方法,并设计合适的问卷、测试或观察工具。
收集和分析数据是根据选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解释。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对研究问题进行回答和总结。
在教育研究设计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来探究因果关系。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受访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来了解其中一种教育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总之,教育研究设计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教育研究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制定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参与者、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进行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总结。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通过合理选择研究设计和方法,可以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一)名词解释1.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领域内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理论研究——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并形成一般性研究。
5.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
6.研究——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只是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
(二)问答题●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a.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b.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c.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d.研究的创新性。
●教育科学方法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1.第一个时期是直觉观察时期。
特点:a.独特的儒家教育价值观;b.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c.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d.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观。
2.第二个时期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特点:a.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b.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c.实验方法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视野,为考察教育问题提供了客观基础。
3.第三个时期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综合发展时期,起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
特点:a.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以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b.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c.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及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d.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设计教育研究问题确定之后,就要对所确定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类型与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几个方面中,有的人是将研究假设放在研究问题的确定之中讲,还有人将研究假设单独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步骤来讲。
一、形成研究假设(一)教育研究假设概述1.研究假设的概念简单地说,假设就是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具体地说,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例如,针对“学业成就与智力两者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可提出以下假设:学业成就与智力存在正相关。
2.假设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研究假设具有如下3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假设能明确地规定课题。
假设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起着定向作用,有假设的研究,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集中,既便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攻方向,又易于别人理解课题内容。
第二,假设是研究的核心,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假设就像大海中的航标,为研究指明方向。
例如,资料的收集就受研究假设的指导,在研究假设的指导下,研究者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和资料,使研究者对有用的重要的材料更加敏感,而免于浪费时间,或收集不需要的资料。
第三,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假设是有待验证的理论,它具有理论的某些特征,是对有关现象的概括,当假设的基本观念或预言被证实或被证伪时,该假设就上升为理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有假设,有些研究是没有假设的。
预先提出假设的研究被称为有框架研究,而没有明确提出假设的研究被称为无框架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3.好的研究假设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怎样的假设才是好的假设呢?教育研究假设应该符合如下标准:第一,研究假设应该是可以验证的;第二,研究假设应该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研究假设应该与大多数已知的事实相符合;第四,研究假设应尽量简洁,避免采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第五,研究假设可以直接解释某一问题或现象,而不必附加其他假设;第六,研究假设应尽可能以量化或便于量化的形式加以表述;第七,假设的叙述应限定范围;第八,假设应有一定的广度,以便导出很多推论。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新颖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的第三章“研究设计”和第四章“数据收集与分析”,详细内容包括:研究设计的步骤和要素,数据的类型、收集方法和分析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步骤和要素。
2. 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研究设计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重点: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的类型和收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关于幼儿教育研究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a. 讲解研究设计的步骤和要素。
b. 通过例题讲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
c. 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案。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讲解典型例题。
六、板书设计1. 研究设计的步骤和要素。
2. 数据类型、收集方法和分析技巧。
3. 难点与重点提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案。
答案: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答案:根据数据类型和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并给出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更多的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研究设计的步骤和要素。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
3.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技巧。
一、研究设计的步骤和要素要素包括:1. 研究背景:明确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为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