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6.98 MB
- 文档页数:87
一体化净水设备的水处理工艺和设计标准一体化净水设备是一种集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于一体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等环境中,以提供干净、安全和健康的饮用水。
在设计和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水处理工艺和设计标准,以确保水质达到卫生安全水平。
水处理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来处理和净化自来水,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有机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过滤、软化、杀菌和保留等,具体如下:1.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混凝、絮凝和沉淀等工艺,通过加入化学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颗粒,然后通过沉降或过滤去除这些颗粒。
2.过滤:过滤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大分子有机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过滤材料有砂滤器、活性炭滤料和陶瓷滤芯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选择不同的过滤材料和精度。
3.软化:软化是将硬水中的高浓度钙和镁离子转化为低浓度的钠离子,以减少水垢的生成。
软化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或反渗透膜等方法实现。
4.杀菌:杀菌是通过加入消毒剂或通过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和二氧化氯等,紫外线照射则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5.保留:保留是通过使用微孔滤芯或反渗透膜等,将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完全去除,以获得最纯净的水质。
反渗透膜可以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微生物截留下来,而微孔滤芯则具有不同的过滤精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一体化净水设备时,需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
常见的设计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标准:根据当地的饮用水标准和卫生安全要求,确定一体化净水设备所处理的自来水的质量要求。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对悬浮颗粒、有机物、微生物和溶解性物质的限制。
2.设备选型:根据水处理工艺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
设备的选型考虑到处理能力、消耗能源、维护和维修等因素,需要确保设备的可运行性和经济性。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1.简介深度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和污水的先进工艺。
其中的一项重要设备是高密度澄清池。
高密度澄清池使用高效的澄清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以及沉淀物等,提高废水的澄清效果,减少废水污染。
2.设计原则(1)体积效率高:采用一流的材料和设计,能够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上实现高效的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营成本。
(2)澄清效果好: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沉淀物等污染物质,确保澄清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3)运行稳定可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制造,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能够稳定运行。
(4)操作简便: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简单,实时监控和调整水处理过程。
3.设计要点(1)设备选择:高密度澄清池通常由澄清池本体、悬浮物收集系统、底排泥系统、进水出水系统等部分组成。
关键设备的选择要考虑到水处理量、污染物特性、工艺要求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2)澄清效果提升: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提高澄清效果,如气浮系统、药剂加入系统、反洗系统等。
气浮系统能够增加悬浮物的汇聚速度,加快澄清速度。
药剂加入系统能够提高悬浮物的沉降性能。
反洗系统可以及时清除澄清池中的沉淀物,保证其工作效果和寿命。
(3)自动化控制系统: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调整水处理过程。
可以根据进水水质、澄清效果等指标进行自动调整,保证水处理的稳定性和效果。
(4)安全性设计:对于澄清池来说,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结构的合理性和材料的选用,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并具备一定的防漏、防腐、防爆等措施。
4.设计计算与优化(1)确定处理量:根据实际场地的需求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澄清池的处理量。
(2)确定尺寸和结构:根据处理量和处理效果要求,计算出澄清池的尺寸和结构。
通常来说,澄清池的高度可以根据水深和上下水位差来确定,横截面积可以根据水处理流速来确定。
同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澄清池的排放和清理的方便性。
水厂工艺设计方案水厂工艺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民对高质量饮用水的需求,我公司拟设计建设一座高效、先进的水厂。
该水厂工艺设计方案如下:一、原水处理工艺设计1. 排水收集: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和污水分别收集并进行初步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自流式喷雨设备:采用自流式喷雨设备,通过喷雨将原水进行初步过滤,去除较大颗粒的杂质和悬浮物。
二、混凝沉淀工艺设计1. 混凝剂选用:选用高效合成混凝剂,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和沉淀速度。
同时,合理控制混凝剂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浪费。
2. 混凝槽设计:设置大型混凝槽,以保证混凝剂充分溶解和混合,并提供足够的混凝时间。
在混凝槽中,通过搅拌装置确保混凝剂和原水充分接触,形成较大的絮凝物。
三、过滤工艺设计1. 滤池设计:采用多级过滤工艺,包括粗滤池和细滤池。
其中,粗滤池用于去除较大颗粒的污染物,细滤池用于去除微小颗粒和有机物。
2. 滤料选用:选择优质滤料,具有较强的吸附和过滤性能。
滤料应具备一定强度和耐磨性,以保证运行稳定和长寿命。
3. 杀菌消毒:在滤池出水口设置消毒设备,采用紫外线杀菌和一氯二氯消毒等方式,确保出厂水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除碱和硬度工艺设计1. 除碱剂选用:根据原水特性,选择合适的除碱剂,并合理控制用量,以确保达到去碱效果的同时不造成新的污染。
2. 硬度调整:根据原水硬度情况,采用饱和草酸钙溶液或复合硬度调整剂对水质进行调整,以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
五、后处理工艺设计1. 活性炭吸附:在出水口设置活性炭吸附器,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余氯,提高出厂水的口感和品质。
2. 输水和储水:经过处理的水通过输水管道输送到储水池,以备市区供水。
六、自动控制系统设计1. 采用PLC控制系统和SCADA监控系统,实现对整个水处理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测。
2. 设置传感器和仪表,对水质、水位、流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水质稳定和运行安全。
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一、工艺概述印染厂水处理工艺设计旨在处理印染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
物理处理用于去除固体悬浮物和颜料等;化学处理用于去除重金属和有机物;生物处理用于去除有机物。
二、工艺流程1.物理处理阶段首先,将废水通过格栅和沉砂池进行预处理,去除大的固体悬浮物。
接下来,将处理后的废水送入混凝池进行混凝沉淀。
在混凝池中加入适量的混凝剂,将固体悬浮物和颜料等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便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2.化学处理阶段经过物理处理后,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已经大幅度减少,但仍然存在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因此,接下来的化学处理阶段主要针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
在混凝后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和pH调节剂,以进一步聚集和沉淀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
沉淀池中的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废水中的污染物将沉淀到池底。
然后,采用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处理。
3.生物处理阶段经过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后,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颜料等已经去除得较少,主要残留有机物。
因此,接下来的生物处理阶段重点是消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将化学处理后的废水送入生化池,通过添加适量的厌氧污泥和好氧污泥,分别进行厌氧和好氧处理。
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厌氧污泥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等物质。
在好氧条件下,有机酸被好氧污泥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污泥等。
经过生物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有效去除,达到排放标准。
厌氧池和好氧池中的混合液经过一定的澄清时间后,再经过沉淀池进行澄清,之后可以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
三、工艺设备1.物理处理设备:格栅、沉砂池、混凝池。
2.化学处理设备:絮凝剂加药装置、pH调节装置、沉淀池、过滤器或离心分离机。
3.生物处理设备:生化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装置。
四、工艺控制1.物理处理控制:格栅和沉砂池的清理和排泥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化学处理控制:絮凝剂和调节剂的投放量应根据废水水质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的效果。
煤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说明目录一、设计要求及条件 (2)1.1概述 (2)1.2含煤废水处理规模 (2)1.3含煤废水处理设计参数 (2)1.4工艺流程简图 (2)二、工艺设计计算书 (2)2.1含煤废水调节池 (3)2.2行车式刮泥机 (3)2.3煤水综合处理机 (4)2.4中间水箱 (6)2.5离心脱水机 (6)2.6PAC加药装置 (9)2.7自动过滤器 (11)一、设计要求及条件1.1概述中石化资产公司安庆分公司炼油转化工结构调整项目热电配套工程煤炭储存及输送设施改造装置,根据其批复的环评报告要求,需对装置内含煤废水进行治理,设置有一套含煤废水处理设施。
1.2含煤废水处理规模含煤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处理本项目厂内储煤及输送单元的含煤废水。
含煤废水主要为间断排放的运煤系统地面冲洗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为节约装置生产用水量,含煤废水经处理后回用。
1.3含煤废水处理设计参数处理水量:10m³/h设计进水水质:悬浮物(SS)≤5000mg/L,PH值6.5~9.0。
处理出水水质:其SS降为10mg/L以下,浊度≤10mg/L。
出水PH值:6.5~9.0,无色。
1.4工艺流程简图二、工艺设计计算书2.1含煤废水调节池含煤废水首先经排水管道进入含煤废水调节池,废水在此得到均质均量的调节。
并可初步去除部分溶液中悬浮物、有机物、煤渣等废水在这里得到初步净化。
该池采用土建砼制,废水调节停留时间4-8小时2.2行车式刮泥机参数型号: HJG-4型数量: 1台轨距: 4.0m轮距: 1.4m机械行走速度: 1m/min提升速度: 0.85m/min机架主梁外形尺寸: 4568×2000mm材质: Q235A提升架水下部分材质:不锈钢驱动机构直径:Ф250数量: 4只减速机型号: BWY-71-0.37数量: 1台速比: 71电动机总功率: 0.37KW刮泥板刮泥板规格/材质: 3500×500/玻璃钢刮泥板提升机减速机型号: BWY-71-0.37数量: 1台电机功率: N=0.37KW钢丝绳直径:Ф202.3煤水综合处理机煤水综合处理机将水质净化的混凝、反应、澄清、过滤等工艺流程组合一体。
水处理工艺方案及流程水处理工艺方案及流程是用于处理污染水体的技术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
它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旨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水体净化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下面将以污水处理工艺为例介绍水处理工艺方案及流程。
一、工艺方案根据污水的性质、污染程度和处理目标等因素,一般会采取多种工艺组合的方式进行处理。
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1.物理处理:运用一系列物理方法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如筛分、沉淀、过滤、蒸发等。
物理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泥沙、油脂等固体杂质。
2.化学处理:通过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主要运用化学药剂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硫化物和氮磷等物质。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氧化和还原等。
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毒性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等进行处理。
二、处理流程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情况和处理要求,处理流程可能有所差异。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污水处理流程示例:1.预处理:对原始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去除颗粒物、沙子和大块的有机物等。
常用的方法有筛分、沉淀和过滤。
2.初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处理,主要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池和混凝剂投加。
3.中级处理:处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主要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
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
4.高级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更严格的出水标准。
常用的方法有反渗透、臭氧处理和紫外线消毒等。
5.出水处理:对高级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以确保出水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三、操作流程1.污水进水:将原始污水引入处理设备,可通过管道或泵进行输送。
2.预处理:对污水进行筛分、沉淀等操作,去除颗粒物、大块有机物等。
3.初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沉淀池,通过混凝剂投加使悬浮物沉淀。
4.生物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物处理池,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
一、设计基础资料1.设计题目某表面处理车间电镀含铬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2.设计规模及设计水质废水水量5.0m3/h(平均值)废水水质见表1表1 废水水质注:表中除PH值外单位均为mg/L;括号中数值为平均值。
3.处理要求①处理后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标准,见表2。
②处理后废水回用率达80%以上。
③废水中的铬以铬酐(C r O3)的形式回收,重新用于生产。
表2 处理后水质4.设计成果①设计计算书和工艺说明书一册②平面布置图1张,管线系统图1张1.设计题目某啤酒厂废水处理站工艺设计2.设计资料(1)水量及水质设计水量5000m3/d注:表中除PH值外单位均为mg/L(2)处理要求根据收纳水体的使用功能确定。
(3)厂区条件①地势平坦②气象条件最低气温-120C最高气温410C年平均气温150C多年平均降雨量560mm/y主导风向SE工程地质土壤Ⅱ级失陷性黄土地下水位-8m厂区平均海拔高程453m(4)进水条件来水水头无压来水管底标高450m(5)排水条件距厂区围墙西侧300m有一河流,河水最大流量33m3/s;最小流量1.7m3/s;最高水位445m(50年一遇)。
使用功能主要为一般工业用水及景观用水,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域。
3.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设计内容的详细陈述、依据、计算过程、系统框图、构筑物单线图);(2)处理厂平面图;(3)主要构筑物工艺图。
针对以上任务书,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水处理工艺设计岗位职责
水处理工艺设计是指对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协调各部门
的工作,制定工艺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岗位。
以下是水处理工艺设计
岗位的职责:
1.制定工艺设计方案:根据客户给出的水质情况、出水要求、
工艺流程等,制定工艺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客户要求和项
目要求。
2.负责工艺流程设计:根据总体设计图纸和工艺需求,进行手
绘或CAD制图,确定工艺流程,并对各处理单元进行设计,规划水
处理设备的安装、维护方案。
3.制定工艺设计计划:根据工期,编制工艺设计计划,对各阶
段的需求,进行协调和推进。
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工艺流程、设计文件、图纸等。
4.协调各部门工作: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确保设计方案能够
顺利实施,包括与市政部门、设计院、供应商和安装施工单位进行
联系。
5.购买设备和材料: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合的设备、材料等
制定设备采购计划,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
6.编写设计报告:对完成的设计方案进行总结性的描述,注明
水质检测结果、流量、工艺等数据,供客户验收使用。
7.指导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施工中的工艺
问题进行解决,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水处理工艺设计岗位的职责主要是对水处理工艺进行设计和施工指导,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和团队管理能力,同时必须注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水处理工艺单元设计参数首先,水处理工艺单元设计参数包括水质要求参数和工艺运行参数两部分。
水质要求参数是指对出水水质的具体要求,包括悬浮物、浊度、颜色、有机物、重金属、细菌和病毒等指标。
各个指标的要求会根据不同的用水目的和水源特点而有所差异。
例如,饮用水处理工艺对微生物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工业用水处理工艺对硬度、总溶解固体等指标的要求可能更高。
工艺运行参数则是指工艺单元的操作条件和处理能力参数。
操作条件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这些参数会影响到处理效果和工艺的稳定性。
处理能力参数包括处理单元的处理量和水质的变化范围等。
例如,滤池的处理量要根据进水流量和水质变化范围确定,以确保滤池能够及时处理水流并维持出水稳定。
另外,设计水处理工艺单元参数还需要考虑到工艺单元之间的配合和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各个单元之间的水力条件和水质对接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例如,在混凝-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之间需要平衡好混凝后生成的絮凝物的量和过滤单元的吸附负荷,避免过滤过程中出现堵塞等问题。
此外,水处理工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工艺单元的选型和排布。
不同的水处理工艺单元在效果和经济性上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工艺单元的排布也会对整个工艺的性能和运行率产生影响。
例如,反渗透膜单元的排布需考虑到膜元件间的间距,以充分利用设备空间并保证水质的均匀性。
最后,水处理工艺单元设计参数还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寿命、运维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
不同的处理单元会有不同的寿命和使用维护要求,需要进一步考虑运营成本和设备更新的问题。
同时,工艺单元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进行评估和治理也是必要的。
总之,水处理工艺单元设计参数涵盖了水质要求参数、工艺运行参数、工艺单元之间的配合和排布,以及综合考虑使用寿命、运维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合理设计这些参数将确保水处理工艺单元能够高效运行,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一、高密度澄清池的原理高密度澄清池是一种将废水通过重力作用有效地分离成汽水和沉积物的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比沉降速度差异悬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悬浮物沉降到污泥池底部,从而实现废水的澄清。
二、高密度澄清池的设计要点1.设计原则:(1)澄清池的设计流程应符合工艺要求。
(2)澄清池的设计应确保能够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沉积物,并保持出水和污泥的稳定性。
(3)澄清池的设计应尽量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2.澄清池的尺寸设计:(1)澄清池的宽度应根据废水流量及系统要求确定。
(2)澄清池的长度应满足污泥沉降时间的要求,通常为2-3小时。
(3)澄清池的深度应考虑废水的泥浆浓度、沉降速度以及安全因素等因素。
3.澄清池的进出水设计:(1)进水管道应尽量平直,避免弯曲和拐角,以减少水流速度的改变。
(2)进水口应设置在澄清池的中部,避免直接冲击污泥池。
(3)出水口应设置在澄清池的一侧,以便分离出水和污泥池。
4.澄清池的气体排放设计:(1)澄清池应设置气体排放设施,以处理废水中的气体,避免产生恶臭和有害物质。
(2)气体排放设施应设置在污泥池的上部,以便快速排出气体。
5.澄清池的污泥处理设计:(1)污泥池应具备良好的沉淀条件和排泥功能,以确保污泥的稳定性和易于处理。
(2)污泥排放口应设置在底部,以便定期清理和处理污泥。
三、高密度澄清池的优势1.澄清效果好:高密度澄清池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污泥和浮游生物,提高废水的澄清度和净化效果。
2.占地面积小:由于高密度澄清池的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地减小池体的体积,从而减小占地面积。
3.能耗低:高密度澄清池的工艺设计使得水流经过池体时阻力小,从而减少了能耗的消耗。
4.维护方便:高密度澄清池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理污泥和维护设备都相对容易。
总结: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污泥和浮游生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同时,它还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维护方便等优点。
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是指将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使其达到要求并可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过程。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的示例:首先,将原水经过一个预处理步骤,其中包括过滤、澄清和除杂等处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悬浮物、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杂质。
可以使用多种过滤介质,如砂滤器、活性炭滤器等。
同时,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如聚合铝盐和聚合氯化铁等,来促使杂质沉淀和凝聚,以便更好地去除。
接下来,经过预处理的水流会进入第二个处理步骤,即深度处理。
在深度处理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
例如,可以使用反渗透膜进行膜分离,可有效去除溶解在水中的离子、微生物、有机物以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
同时,还可以采用电解、臭氧和紫外线等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
在第三个处理步骤中,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再次澄清和消毒。
这一步骤旨在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在再次澄清时,可以采用沉淀和过滤等方法,以去除任何残留的悬浮物和杂质。
然后,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或氯气,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最后,经过处理的水会经过一个后处理步骤,以提高其品质和可靠性。
后处理可以包括调节水的pH值、硬度和碱度等,并添加一些对水质有益的化学物质,如钙、镁和氯化物等。
此外,也可以采用一些高级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和电离交换等,来提高水的纯度和适用性。
综上所述,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原水的特性和所需的水质标准来确定。
合理设计和操作水处理工艺流程,不仅可以确保水质安全,还能提高水的可靠性和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原始资料1.净产水量:5000m3/d2.水源为河水3.(1)最高浑浊度为2000NTU(2)碱度为5mg/L(3)总硬度:月平均最高368mg/L, 月平均最低156mg/L(4)PH值:6.9—7.6(5)色度:12度(6)大肠菌群数:1800CFU/100ml(7)水温:月平均最高27.7℃月平均最低6.9℃4.净化出水要求: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5.净水厂地形图:比例尺1:2006.地形资料:拟建水厂厂址地形平坦,地质为砂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600kPa,无地下水7.各种材料均可供应。
二、水厂工艺流程选择(一).确定净水厂的设计水量根据GB50013—2006规定: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量,应按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
水厂自用水率应根据原水水质、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和构筑物类型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可采用设计水量的5%~10%。
当滤池反冲洗水采取回用时,自用水率可适当减小。
考虑滤池反冲洗水采取回用及用水安全,自用水率取8%则设计水量G=5000×(1+0.08)=5400 m3/d(二)确定净水厂工艺流程和净化构筑物的型式原水的含沙量或色度、有机物、致突变前体物等含量较高,臭味明显或为改善凝聚效果,可在常规处理前增设预处理。
原水来自河水含沙量较低,色度12度,满足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以不进行原水的预处理。
设计工艺流程: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无阀滤池→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站→用户三、混凝剂的投配根据最高浊度,此河水水质与长江水类似,则混凝剂PAC采用碱式氯化铝(含三氧化二铝10%),投加量最高为20mg/L,无需助凝剂。
沉淀或澄清时间1.2h。
每天工作时间为18h。
1.溶解池W1和溶液池W2的确定W2=aQ/417cn=18×100×20×5400/18 /(1000×1000×10×2)=0.54m3n----液体投加混凝剂时,溶解次数应根据混凝剂投加量和配制条件等因素确定,每日不宜超过3次,取2次。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饮用水处理工艺作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原理、流程以及常用方法。
一、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原理饮用水处理工艺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溶解物、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至安全水平。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或降低水中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物的工艺。
主要包括沉淀、过滤、澄清、气浮等。
(1)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和胶体在水中沉降,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沉淀方法有重力沉淀、化学沉淀、气浮沉淀等。
(2)过滤:通过滤料层的孔隙,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物被截留,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过滤方法有砂滤、活性炭滤、陶瓷滤等。
(3)澄清:利用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和过滤。
澄清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池等。
(4)气浮:通过向水中通入空气,使悬浮物和胶体吸附在气泡上,从而实现去除。
气浮方法有溶气气浮、机械气浮等。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与水中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变为无害或低害物质的过程。
主要包括混凝、氧化还原、消毒、软化等。
(1)混凝: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和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
(2)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与水中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臭氧、二氧化氯等;还原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3)消毒:利用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臭氧、二氧化氯等。
(4)软化: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减少水垢的形成。
常用的软化方法有离子交换、石灰软化、膜分离等。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过程。
额定蒸发量:65×2+130×3=520t/h ≈500t/h1.100MW 以下机组,机组的汽水损失不大于额定蒸发量的3% 即500t/h ×3%=15t/h2.机组启动或事故损失汽水是最大一台蒸发量机组的10%即130t/h ×10%=13t/h3.正常排污率是额定蒸发量的1%即500t/h ×1%=5t/h4.暖气用水(供暖) 5t/h所以 系统总出力 Q=15t/h+13t/h+5t/h+5t/h=38t/h二.阴离子交换器的计算1.交换器的直径(m ) d=1.13f 选用d=1.6m 的定型设备其截面积f=(13.1d )2=2.00 m 2 2.实际运行流速(m/h )υ=f Q =00.238=19.0m/h 3.一台交换器装树脂体积(m 3) V=f ×H ZH 而H ZH = 2.0mV=2.00×2.0=4.00m 24.进水中阴离子总含量(mmol/L ) C J = SO 42—+ Cl —+ NO 3—+ HCO 3—+ HSiO 3—除碳器后残余CO 2=12.3mg/L C J =1.89+4.51+0.12+445+0.11=6.74 mmol/L 5.交换器实际运行周期(h ) T=JQC E G V . 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E G =250mol/m 3 T=74.63825000.4⨯⨯ =3.90 h 6.交换器再生用NaOH 量(kg ) G=1000R VE G 而R=65g/mol G=10006525000.4⨯⨯=65kg 折成工业产品的用量(kg ) G G =ξG×100% 而ξ=30%G G =%3065=217 kg 需2%的NaOH 用量(kg ) G x =%265=3250kg 稀释30%碱耗水量(kg ) q x =3250-217=3033kg 取q x =3.0m 3 进碱时间(min ) t=νρf G x 100060 而ρ=1.02 ν=5m/t t=500.202.11000325060⨯⨯⨯⨯=19.1min 7.小反洗用水量(m 3) q 1=6011ft ν 而ν1=10m/t t 1=15min q 1=601500.210⨯⨯=5.0 m 38.置换用水量(m 3) q 2=6022ft ν 而ν2=5m/t t 2=30minq 2=603000.25⨯⨯=5.0 m 39.小正洗用水量(m 3) q 3=6033ft ν 而ν3=15m/t t 3=10min q 3=601000.215⨯⨯=5.0 m 310. 正洗用水量(m 3) q z =a ×V 而a=1m 3/m 3q z =1×4.00=4.0 m 311.再生一次总用水量(m 3) q=3.0+5.0+5.0+5.0+4.0=22.0 m 312.大反洗用水量(m 3) q F =60F F ft ν 而νF =10m/t t F =15minq F =601500.210⨯⨯=5.0 m 3三.除碳器的计算1.进水中CO 2含量(mg/L ) C C 1=44×[HCO 3—]+ CO 2=44×4.22+12.3=198.0 mg/L 2.进入除碳器的水量(m 3/h )q c =Q+T q =38+90.30.22=43.6 m 3/h 3.除碳器的直径(m ) d=1.13f 选用d=1.0m 的定型设备 其截面积f=(13.1d )2=0.78 m 2 4.填料层高度(H ) H=3.2m5.填料体积(m 3) V=f ×H=0.78×3.2=2.50 m 3四.阳离子交换器的计算1.交换器的直径(m ) d=1.13f 选用d=1.8m 的定型设备其截面积f=(13.1d )2=2.54 m 2 2.实际运行流速(m/h )υ=f Q =54.26.43=17.2m/h 3.一台交换器装树脂体积(m 3) V=f ×H ZH 而H ZH = 2.5mV=2.54×2.5=6.35m 24.进水中阳离子总含量(mmol/L ) C J = Ca 2++ Mg 2++ Na + + K +C J =1.90+2.33+0.71=4.94mmol/L5.交换器实际运行周期(h ) T=JC q E c G V . 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E G =800mol/m 3 T=96.46.4380035.6⨯⨯ =23.5 h 6.交换器再生用HCl 量(kg ) G=1000R VE G 而R=55g/mol G=10005580035.6⨯⨯=279kg 折成工业产品的用量(kg ) G G =ξG ×100% 而ξ=30%G G =%30279=930 kg 需2%的HCl 用量(kg ) G x =%2279=13950kg 稀释30%HCl 耗水量(kg ) q x =13950-930=13020kg 取q x =13.0m 3 进酸时间(min ) t=νρf G x 100060 而ρ=1.01 ν=5m/t t=554.201.110001395060⨯⨯⨯⨯=65.3min 7.小反洗用水量(m 3) q 1=6011ft ν 而ν1=10m/t t 1=15min q 1=601554.210⨯⨯=6.35 m 38.置换用水量(m 3) q 2=6022ft ν 而ν2=5m/t t 2=30minq 2=603054.25⨯⨯=6.35 m 39.小正洗用水量(m 3) q 3=6033ft ν 而ν3=15m/t t 3=10min q 3=601054.215⨯⨯=6.35 m 310. 正洗用水量(m 3) q z =a ×V 而a=1m 3/m 3q z =1×6.35=6.35 m 311.再生一次总用水量(m 3) q=13.0+6.35+6.35+6.35+6.35=38.4 m 312.大反洗用水量(m 3) q F =60F F ft ν 而νF =15m/t t F =15minq F =601554.215⨯⨯=9.525 m 313.系统总进水量(m 3/h )Q J =2(q c +T q )=2×(43.6+5.234.38)=90.47 m 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