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卷烟烟气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精)

卷烟烟气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精)

卷烟烟气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精)
卷烟烟气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精)

第十章卷烟烟气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提出,对卷烟烟气的形成机制和烟气理化特性的研究,已普遍开展。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烟支燃烧状态的测定和烟气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新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分离鉴定技术,为这些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研究烟气理化特性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对卷烟烟气进行分析研究,以深入了解卷烟燃烧特性和烟气的化学组成,为探讨人们吸入烟气后所受到的刺激和影响提供线索。同时也只有在对烟气化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既尽量减少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又保持充足的香味和适当的劲头,研制开发出把对健康危害降到最低水平而又为消费者乐意接受的卷烟产品。

第一节烟支的燃烧

卷烟烟支主要是由烟草、添加剂、卷烟纸、滤嘴等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烟草。当烟支在高温条件下燃烧(或燃吸)时,内部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复杂变化,从而形成卷烟烟气。烟草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氧气供应量的不同,其燃烧机制不同,产生烟气的化学成分也不同。烟气中有数千种化合物,大约仅有1/3的化合物直接来自烟草,其余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许多成分含量极微。

一、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

烟支被点燃后,首端立即生成炭,从而形成了卷烟的燃烧系统。燃烧部分的固体物质形成一个椎体——燃烧锥,燃烧锥与未燃烧卷烟之间有一条黑色的炭线。抽吸时椎体底部外围的烟草被燃烧掉,炭线后移,椎体变长。暂停抽吸时,椎体阴燃而变短,直至与空气达到热平衡为止。于是抽吸卷烟时有两种燃烧方式—吸燃和阴燃,由此相应地产生了主流烟气(mainstream smoke简写为MS)和侧流烟气( sidestream smoke,简写为SS) (见图10-1)。

烟支被抽吸时,大部分气流是从燃烧锥底部周围进入,烟支燃烧形成气溶胶,从烟支尾端冒出的烟气流,称为主流烟气。主流烟气进入吸烟者的口腔,用吸烟机吸烟时主流烟气进入吸烟机。主流烟气通过喉部吸入肺部,达到刺激神经、产生生理强度的作用。在进行卷烟内在质量评吸时,主要通过对主流烟气的鉴别,判断其香味、杂气、刺激性、余味等的优劣。两次抽吸的间隔时间内,空气自燃烧锥周围上升,烟支进行阴燃,产生的烟气称为侧流烟气(也称支流烟气)。侧流烟气不进入吸烟者的口腔或吸烟机。动态抽吸时形成的主流烟气与静态燃烧产生的侧流烟气在化学成分及含量上有差异。

在点燃卷烟的过程中,当温度上升到300°C时,烟草中的挥发性物质开始挥发而进入烟气;到450°C时,烟草发生焦化;温度上升到600°C时,烟草就被点燃而开始燃烧。抽吸时最高温度可达到900°C,从点燃到最高燃烧温度只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正在抽吸时,发生在燃烧锥底部周围的燃烧温度是最高的,大部分气流从这里通过,称为旁通区;而燃烧锥的中部却形成一个致密的不透气的炭化体,气流不易从这里通过,称为堵塞效应。因此,正在抽吸时,燃烧主要发生在旁通区,将进入的气流中的氧几乎耗尽。由于发生了有限度的燃烧,就导致了吸烟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新生化合物。可见,烟支在抽吸时氧化过程并不起主要作用,二氧化碳和水也不是唯一的产物。在两次抽吸的间隔时间内,烟支内气流速度大大降低,燃烧主要发生在燃烧锥的周围,而且是在富氧的条件下燃烧,氧化反应才是主要的。

图10-1 燃烧烟支的模型

A:燃烧区;B:热解区和蒸馏区

二、烟支燃烧时的温度分布

烟支的燃烧温度对烟气的化学组成有很大影响。正在抽吸时和两次抽吸的间隔时间内的温度已由许多烟草科研工作者采取多种方法测量过,其温度的高低不同,形成沿烟支纵轴方向而升降的温度梯度,最陡时可达到600°C/cm。在不同温度下烟支的燃烧状态也不相同。英美烟草公司的里查德·R·贝克(Baker)博士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1.温度分布

让我们观察一下贝克所测定的燃烧烟支的温度分布图。抽吸时靠近炭线前面的燃烧锥底部周围固相最高温度可达900°C以上,据推测,进入卷烟的气流速度在此处最大。燃烧锥中心的固相温度约825°C,炭线附近温度为600°C。炭线后部2mm处,温度为400°C左右(图10-2a)。

气相的最高温度可达850°C以上,处于燃烧锥内部,大致等于或略高于该处的固相温度。燃烧锥底部的气相温度则较低,在抽吸过程中处于600~700°C之间,低于该处的固相温度。炭线附近气相温度为400—500°C。炭线后部2mm处,气相温度已下降到200°C左右(图10—2a)。

炭线后气相温度急剧下降,温度梯度很陡,炭线后1cm处烟气温度下降到100°C以下,进入口腔的烟气温度只有30—50°C。

停止抽吸时,燃烧锥的固相温度和气相温度逐渐趋于一致,达到热平衡状态(图10—2b)。

(二)O2、CO、CO2浓度变化

贝克(1981年)研究了吸烟周期引起的燃烧锥周围温度的周期变化以及燃烧锥内某些气体浓度的实际变化。该研究使我们对抽吸期间温度的变化和气体浓度的变化有了深入的理解。图10—3为该研究在开始抽吸后的第一秒时温度和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分布模型,由此揭示出烟支抽吸时所涉及的各种反应的复杂性。在整个吸烟周期内,燃烧锥内部实际上无氧区。烟草燃烧速度只受氧能达到烟草表面的速度控制,而氧的消耗实际上在整个燃烧区都是很快的。在抽吸期间,燃烧锥内二氧化碳浓度在降低,而一氧化碳浓度则升高,这反映

图10-2a烟支燃烧部分的温度分布图

上图为抽吸1.5s时燃炭的温度分布,称固相温度;下图为气相温度;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Baker, R. R., 1974.本图选自第36届国际烟草化学家研究讨论会论文选)

图10-2b 抽吸以后4s的温度分布

上图为固相温度;下图为气相温度;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Baker, R. R., 1974.本图选自第36届国际烟草化学家研究讨论会论文选)

了氧明显缺少。在抽吸之后,由于抽吸中断,燃烧气体浓度得到短暂补充,再经过10-15s 之后,重新建立起阴燃期间的稳定状态。

Lanzillotti和Wayte(1975)用沿着卷烟的纵轴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烟气通过烟柱时母体物和物化条件对碳的氧化物的综合影响。图11—4代表形成的一氧化碳含量曲线。在燃烧区内的放热氧化作用使一氧化碳急剧增多,形成第一个高峰;在炭线以前突然下降是因为一氧化碳从炭化区逸失;第二个高峰似乎能代表在反应区内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而第三个产生一氧化碳的高峰在热解区。由于一氧化碳扩散到大气环境中去,还因为透过卷烟纸的空气稀释了烟气,随后一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下降。

三、烟支燃烧特性

根据卷烟抽吸时的温度分布以及不同温度区域内所发生的反应,一般把一支燃烧着的卷烟分为3个主要的反应区(图10—5):在900°C—600°C的高温燃烧区,有机物质的燃烧形成缺氧气流,它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和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主要形成区;中温热解蒸馏区的温度范围为600—100°C,该区域内所进行的主要是吸热反应,它的能量来自高温区,大分子物质热解为小分子物质,低沸点的物质蒸发进入烟气流中;低温冷凝过滤区的温度在100°C以下,烟气中的物质冷凝,较轻的气体透过卷烟纸扩散到大气中,空气透过卷烟纸稀释烟气是此区域的特征。

(一)高温区

高温区有一个炭的氧化放热过程,热被传递给气流,该气流在热解蒸馏区又作为导致烟草分解的一种能源。高温区生成的产物主要是气相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氢、甲烷,一些自由基以及少量的有机化合物。其中一部分产物穿过炽热的炭扩散到侧流烟气之中,剩下的留在热气流中。

上述现象由Jahnson及其同事在他们的实验中得到证实。他们做了系列实验,方法是在含有18O的环境中抽吸卷烟,然后测定各种烟气成分中结合的18O。

实验发现,燃烧产物诸如碳的氧化物能从大气中得到50%以上的氧,而且发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无论是在主流烟气还是在侧流烟气中,都具有对氧的相似的结合力,这一点表现在侧流烟气和主流烟气中18O之比接近于1。相反,那些主要从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化合物,如丙酮和乙醛,对大气中氧的结合量则大大降低;同时,这些化合物在侧流烟气中比在主流烟气中结合大气中的氧高得多。

(二)热解蒸馏区

来自高温区的贫氧热气流提供了能源,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复杂反应。很少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主要是热解、聚合、缩合等反应。烟丝分解出挥发性气体和液体,以及焦油的成分。未参加反应而通过干馏或蒸馏直接进入烟气的物质如烟碱等,约占烟气组分的1/3。许多复杂的烟气成分都在此生成。所形成的烟气流是一种气、液、固三相并存的气溶胶,其中的液相和固相是高沸点化合物遇温度急剧下降而凝聚形成的。整个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因此,热气流冷却得非常迅速。所有反应都取决于温度和滞留时间,因此,热解和蒸馏反应因不同烟支参数如透气度和抽吸条件而变化。

在热解蒸馏区各种复杂的反应中也确实存在一个重要的氧化过程,那就是燃烧锥底部的贫氧区生成稳定而易挥发的热解产物,于临近燃烧锥周边沿径向逸出时发生氧化。可以假定,这个部位的空气流速、氧的浓度及温度足以使这种氧化过程发生。

(三)低温区

在这个区域所进行的变化过程,其特点是粒相物和可凝聚蒸气的冷凝和过滤,较轻的气体向烟支外扩散而空气则向烟支内渗入。因此,这个区域主要表现为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和

烟支长度的减短烟气组分的释出量增加。当抽吸使烟支缩短时,凝聚、过滤、扩散和稀释都将降低。

图10-3 炭化区内气体温度,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分布

(每口2s,开始抽吸后的第一秒)

(Baker, R. R., 1981.本图选自第36届国际烟草化学家研究讨论会论文选)

图10-4 经过休整的一氧化碳含量曲线

(Lanzillotti,H. V., and Wayte, A. R., 1975)(本图选自第36届国际烟草化学家研究讨论会论文选)

图10-5 燃着烟支的长向剖面

实线表示静燃,虚线表示抽吸一口时

引自金闻博等. 烟草化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四、主要化学反应

卷烟燃吸时,当烟丝受热达100°C左右(在蒸馏区)时,就有吸附气体(如N2、CO、CH4)等放出,自由水也挥发成气体放出,吸附水在150°C时放出。当温度达到200°C 时,一些有机物质热分解生成CO、CO2、H2O和CH4等。温度再高,有机物质分解加剧,生成焦油和其他复杂物质。当温度更高、达600°C以上时,主要生成气态物质(如CO、CO2、CH4、NH3、N2、H2等)。燃烧区的温度最高,约在850°C以上,主要发生氧化反应,如:

C6H12O6+ 6O2→6CO2 + 6 H2O

又发生还原反应,如:

C6H12O6+ 2O2→6CO+2H2+ 4 H2O

热解区当温度在400~600℃范围内,氧气供应不足时,发生裂解反应,产生许多复杂物质。碳氢化合物趋向于形成烯烃、芳烃、稠环芳烃,如:

C6H12O6→6C + 6H2O

C 33H 66→烯烃、芳烃、稠环芳烃

在蒸馏区内,挥发性强的物质在较低温度下就随烟气流挥发;挥发性中等的物质在温度较高时才随烟气流挥发,它们随着烟气流温度的下降也可能被冷却而凝聚在后面的烟丝上,在以后的一次次抽吸时,它们又有可能被蒸发;一些不挥发的物质经高温分解生成新的物质,分解产物又可能与其他物质结合转变成另一个物质。

有机物质热分解时,由于分子中碳和杂原子如O 、N 、S 等的键比C —C 键和C —H 键弱,在碳和杂原子的键中,碳和氧的键最弱,因而含氧化合物如CO 2、、CO 、H 2O 等首先在裂解时挥发出来,其次是H 2S 和NH 3等。失去杂原子后的碳氢化合物碎片进一步受热则会发生聚合和缩合反应。

芳香族化合物发生热分解时,由于苯环所组成的芳核对热相当稳定,而其侧链或官能团比较不稳定,首先从苯环上断裂下来,进一步分解成气体或挥发产物,冷凝后变为液态成分。去除侧链或官能团的芳香环也能彼此缩合或聚合成稠环化合物,如:

在卷烟燃吸过程中,还存在着自由基反应。有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基是活性中间体,它们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彼此结合,也可以与其他的原子团或气体分子相结合。如:

高温2CH 2CH 3

H 22CH C 2H 6 自由基反应是通过共价键均裂进行的,例如六苯乙烷溶液中存在三苯甲基,许多反应均

是由三苯甲基引起的: (C 6H 5)3C

2(C 6H 5)3C C(C 6H 5

)(C 6H 5)3C O 2

(C 6H 5)3COOC(C 6H 5)3(C 6H 5)3C I 26H 5)3CI

自由基未配对电子也可以在杂原子上,如:

(CH 3)3C N O C(CH 3)3

(CH 3)3C C(CH 3)3

N O O

有些自由基在生成后容易破裂成稳定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

R C O O R CO 2

CH 3C O CH 33

CH 3C CH 3O CH 3

两个自由基相遇,多数情况下是偶联成稳定的分子,如:

2CH 3CH 2CH 2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C 6H 5CO 2CH 2CH []m

C 6H 5CO 2CH 2CH []n m ][CH 2CH C 6H 5CO 2n ][CH 2CH CO 2C 6H 5

6H 56H 56H 56H 5

有时一个自由基可以从另一个自由基的?碳上夺取一个质子,变成稳定化合物,另一个自由基则变成不饱和化合物,如:

(CH 3)CHCOOCH 3CH 23CH 3H CH 2C

CH 3

3(CH 3)2C 3

此外,自由基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使烟支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更加复杂。

综上所述,燃吸卷烟时,从燃吸端向后不到20mm 的长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反应条件不同,烟丝中原有化学成分发生了诸多变化,加上反应的初次产物又参加反应,使烟支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极其复杂,得到各类反应产物,从而使烟气的化学组成比烟叶的化学组成更加复杂。

五、烟气气溶胶的形成

(一)气溶胶的形成过程

燃烧区气体的黏度随温度而升高,因此燃烧炭对气流的阻力相当高。在抽吸时,空气趋向于从燃烧锥底部靠近炭线前面进入卷烟。由于抽吸时大量空气饶过燃烧炭的中心区,中心区的气相和固相温度比周边的旁通区温度低些,因此,燃烧锥底部周边在主流烟气形成过程中比中心区起更大的作用。

主流烟气是在抽吸时形成的。由于燃烧是在800~900°C 的高温下进行,一些物质以固体颗粒(如炭粒)进入烟气流,热气流在高温区流速快,滞留时间短,迅速地在几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进入温度较低的热解蒸馏区,之后进入冷凝区,气流温度迅速地下降到100°C 以下。温度的急剧下降,使烟气中的一些物质冷凝,由气体变为液体、固体微粒。除遇到烟丝和卷烟纸而凝聚于其上外,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悬浮于气流之中,或者附着于炭粒之上,于是就形成了气、液、固三相共存的体系。由于该体系的介质是气体,故称为烟气气溶胶。

(二)气溶胶的形成机制

1.主流烟气气溶胶微粒的形成机制 主流烟气气溶胶微粒的形成机制至少有3种,即冷凝作用、晶核作用和聚合作用。

冷凝作用:当形成的烟气物质在抽吸过程中流经热解蒸馏区之后,由于稀释空气的冷却或与较冷的烟丝表面接触而迅速冷却,使得那些挥发性较低的蒸气组分很快达到饱和点而冷凝形成气溶胶微粒。

晶核作用:冷凝作用不仅发生于较冷的烟丝表面,而且由于从燃烧区产生大量的冷凝核

心,所以冷凝也在气流运动发生。这种冷凝核心的形成(也称晶核过程)是烟气气溶胶形成的另一机制。冷凝核心包括:热力作用使细胞爆喷的高分子量细屑,如甾醇类、糖类和烟草色素等;金属化合物;无机灰分或简单分子的离子。不同的气体成分会优先在特定的核心上冷凝,形成具有不同成分和增长速率的气溶胶微粒。

聚合作用:聚合作用也是形成气溶胶的一种机制。聚合作用是某个分子的本身形成一个更长的链或更大分子量分子的反应。未饱和的有机化合物易发生聚合作用,如:

C2H6C2H22H2

3C2H2C6H6Q

苯环能彼此聚合形成更复杂的分子,即所谓的稠环芳烃。烟丝中存在的金属、其他组分以及灰分,对聚合反应可起催化作用。

2.侧流烟气气溶胶微粒的形成机制对蒸气和气溶胶微粒的扩散速率的测算表明:侧流烟气微粒物发源于热解蒸馏区中形成的浓聚蒸气,这种蒸气通过局部蚀解的卷烟纸向烟支外扩散;蒸气一旦离开燃烧锥便受到骤然降温和稀释作用,从而冷凝成为侧流烟气中的气溶胶微粒。

(三)气溶胶的组成

卷烟烟气气溶胶由气相和粒相两部分组成。图10—6描绘的是主流烟气的组成图,所显示的各种物质的百分率是从20世纪60年代无滤嘴混合型卷烟22mg主流烟气中推算出来的。一支卷烟的主流烟气总重量为500mg,来源于大气的气体占绝大部分,非大气来源的气相物质占13.5%,粒相物质占4.5%。气相物质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约占90%,其余10%(占全部主流烟气的1.35%)来源于烟草。粒相物质中含有大约16%的水分,去除水分后的粒相物质占全部主流烟气的 3.78%(也来源于烟草)。气相组分和粒相组分加在一起(除去大气成分、水分和二氧化碳)只占烟气组成的5.13%。记住这点是重要的,人们进行过无数研究的这部分烟气只是全部主流烟气中很少一部分。

图10-6 主流烟气的组成(%,质量百分数)

(F. Dabe. and C. R. Green, 1985)

第二节标准吸烟条件和烟气的收集

一、标准吸烟条件

人们的吸烟习惯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习惯长吸和深吸,有的人则习惯于短吸和轻吸;同样一个人也会因情绪的改变而改变吸烟习惯。我们研究烟气的理化特性是为人们更好地利用

烟草服务的,但是人们吸烟习惯的差异又给烟气的收集和分析带来了困难。

吸烟机是模拟人的吸烟行为而设计的一种自动化吸烟装置。它不可能做到对人的吸烟行为完全“复制”,只能以人们吸烟行为的统计平均值作为各种抽吸变量的依据。

吸烟机的抽吸方式和抽吸条件对烟气气溶胶理化特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各种吸烟参数的标准化可以降低吸烟量和烟气成分的变异性,增加重现性和可比性。然而吸烟机的吸烟条件很久没有统一地固定下来,直到1968年国际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CORESTA)首次发布了吸烟机抽吸卷烟的国际标准。从那时起,已经提出了许多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上的改进措施。1988年和1989年,由CORESTA烟气组和工艺组成员组成的工作组对卷烟总粒相物和干粒相物测定的重复性和重现性进行了合作研究。

在此基础上,199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26技术委员会(TC126),即烟草及烟草制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O3308:1991国际标准(常规分析用吸烟机定义和标准条件)。该标准代表着本学科的技术发展水平,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常规分析用吸烟机定义和标准条件。同时ISO还制定了ISO3402:1991年国际标准(烟草和烟制品调节和测试的大气环境),ISO4387:1991国际标准(卷烟——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以上标准规定的吸烟标准条件如下。

(一)对吸烟机要求

1.吸烟机压降卷烟烟蒂末端与吸力源之间的整个气流路径应具有尽可能小的阻力,且不应超过300Pa。

2.抽吸持续时间标准的单口抽吸持续时间应为2.0s,其标准偏差不应大于0.05s。

3.抽吸容量配以1kPa的压降装置后,测得的标准容量应为35ml,其标准偏差不应大于0.15ml。在每口抽吸持续时间内,从卷烟烟蒂末端捕集的气体不应少于抽吸容量的95%。

4.抽吸频率标准的抽吸频率应为每60 s抽吸一口,标准偏差不应大于0.5 s。

5.抽吸流量图(将直接在烟蒂后面测得的气流量作为时间的函数绘制的图形)用一支未点燃卷烟测试,抽吸流量图应为钟形。最大值应在抽吸开始后的0.8~1.2 s之间,流量图上升与下降部分的拐点均不应多于一点,最大气流量应为25~30ml/s,所有点上均不应有反向气流。

6.限制性抽吸分析用吸烟机应为限制性抽吸式吸烟机。

7.抽吸口数每口抽吸均应计数和记录,并以抽吸持续时间为基础,修约至1/10口。

8.卷烟夹持器标准的卷烟夹持器应从卷烟烟蒂末端包覆卷烟(9±0.5)mm,并对烟气组分和空气均具有不可渗透性。它应确保卷烟与卷烟夹持器之间漏气量不超过抽吸容量的0.5%。

卷烟夹持器可用真空式卷烟夹持器或迷宫环卷烟夹持器。建议抽吸无滤嘴卷烟时使用真空式卷烟夹持器。

(二)大气环境要求

1.调节大气温度(22±1)°C,相对湿度(60±2)%[大气压力应限制在(96±10)kPa的范围内,应测试大气压力,并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说明]。上述的具体范围规定了试样周围的瞬间大气环境,因此,试样周围的大气环境应保持在平均温度22°C和平均相对湿度60%的范围内。

2.测试大气供测试的大气环境必须和调节大气环境相同,但允许公差略宽。温度(22±2)°C,相对湿度(60±5)%。

3.调节时间对于散装卷烟并且使用强制气流进行平衡的,48h的调节时间足够达到平衡要求。对于某些试样(如包装的卷烟或堆积的卷烟和没有使用强制气流进行调节的散装卷烟),这个时间是不够的,因此,必须证实已获得平衡(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认为已获得

平衡:①试样质量的相对变化在3h之内不大于0.2%;②试样放在与其体积相当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中的相对湿度与调节的相对湿度相同)。同时推荐使用标准湿度表对试样附近大气的相对湿度进行证实。

(三)抽吸卷烟的制备

1.卷烟水分调节同上述大气环境和卷烟调节要求。

2.重量挑选将调节好水分的试样取100支称重,求出烟支平均重量。用重量分选仪选取平均重量±0.02g范围内的烟支为重量合格烟支。

3.吸阻挑选测定重量合格的烟支的吸阻,取100支卷烟的吸阻进行平均,求出平均吸阻。选取平均吸阻±49Pa范围内的烟支为吸阻合格烟支,总数不得少于100支。

4.夹持长度和烟蒂长度将重量和吸阻均合格的烟支距卷烟嘴端9mm处画第一条线,准确至0.5mm,作为插入卷烟夹持器中的长度;距卷烟嘴端标准烟蒂长度处画第二条线,准确到0.5mm,作为留烟蒂长度。标准烟蒂长度应为下述3种长度中的最大者:23mm;滤嘴长+8mm;外包纸长+3mm。

以上介绍了国际标准规定的标准吸烟条件。只有按照标准吸烟条件抽吸卷烟,才能对卷烟烟气进行收集和测定,才能得到较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

二、主流烟气的收集

多种多样的捕集器,包括剑桥滤片、静电沉积器、喷射撞击器、冷阱、固体吸附剂以及溶剂捕集器都已用来收集主流烟气。但是由于烟气的性质复杂,现在最好的捕集器也只对某几类化合物或在规定的挥发度范围内见效,而不能用某一种捕集器收集全部烟气,所以从一支卷烟的抽吸中获得全部化合物的轮廓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理想的烟气收集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效率高,结构简单,容易清理,有重现性,可靠性高,压力降小,死体积最小,排除形成人为产物的可能性,能定量地收集。

(一)剑桥滤片

剑桥滤片(Cambridge filter)是用有机黏合剂(聚丙烯酸酯)固定起来的玻璃纤维滤片。对许多次的烟碱分析作过研究,在标准吸烟条件下剑桥滤片能保留99.7%的烟碱。在烟气总粒相物的常规分析中,剑桥滤片也有如下优点:在室温下有效地保留总粒相物质;无吸水性;容易制成过滤效率均匀的滤片;需要使用者的处理最少;在剑桥滤片上所收集的烟气总粒相物还未证明有任何或人为产物的生成。因此,剑桥滤片是目前收集分析主流烟气中总粒相物以及其中的焦油和烟碱含量的最优方法。

正常烟气成分如烟碱和水分的分析,是用合适的溶剂抽提剑桥滤片。剑桥滤片的第二个主要用处是分离粒相成分和气相成分,使挥发性组分的分析比较容易。尽管从粒相中分出气相取得许多成功的分析,但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如分离不完全,某些成分在气相和粒相中都有发现。剑桥滤片分离粒相和气相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使所有的挥发性醛类和酮类完全通过,而过滤截留一部分在滤片上,如甲醛、乙醛、丙酮、丙醛、丙烯醛等。因此,要分析烟气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大多采用全烟气。

(二)静电沉积器

像剑桥滤片一样,能取得许多相同结果的另一种收集烟气冷凝物的装置是静电沉积器。它由一个中心的正电极围以圆柱形的负电极所组成。电压可高达25kV的正极产生一个电场,带电荷的烟气气溶胶穿过这个电场,带正电荷的微粒就被收集在负极上。气相组分通过捕集器需用其他方法加以收集。一个典型的静电烟气捕集器如图10—7所示。

烟草成分

香烟的成分 卷烟烟气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截止1988年(据Roberts,1988Tobacco Reporter报道)已经鉴定出烟气中的化学成分已达5068种,其中1172种是烟草本身就有的,另外3896种是烟气中独有的。 烟气粒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脂肪烃低分子量的脂肪烃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烟气中,烟气粒相物中脂肪烃的分子量要高一些,主要来源是烟叶中C25到C34的蜡质。有人定量分析了烟气中C12到C33的饱和烃,发现香料烟烟气粒相物中的烷烃含量高达1.56%,马里兰烟为1.12%,烤烟为 0.92%,白肋烟为0.67%。烟气中的烯烃和炔烃含量比烷烃少,约为粒相物的0.01%。 芳香烃烟气中的芳香烃以稠环芳烃居多,它们在烟叶中含量少,大部分是由纤维素、高级烷烃等烟叶成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是烟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 萜类化合物烟叶中存在不少萜类化合物。如西柏烷类、胡萝卜素类和赖百当类都属于萜烯的衍生物。但由于这些物质的分子量较大,直接转入烟气的量很少,主要以其降解物及其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于烟气中。烟气中发现的有香叶烯、罗勒烯、α-蒎烯等单萜,是烟气的重要香味成分。 羰基化合物烟气中的羰基化合物如紫罗兰酮、大马酮、茄尼酮以及柠檬醛、香草醛等,是形成烟气香味、香气的重要成分。 酚类化合物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莨菪亭、绿原酸、儿茶酚、间苯二酚等,有的是烟叶中原有的,有的则是燃烧中形成的。在这些酚类化合物中以儿茶酚的含量最高。酚类化合物对卷烟的香气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引起人们更多重视的是对人的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儿茶酚等还有一定的促癌作用,是烟气中的有害物质。酚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烟叶中的碳水化合物。 有机酸烟气中的挥发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丁酸、正戊酸、异戊酸、β-甲基戊酸、正己酸、异己酸等。非挥发酸主要有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等。还有少量游离氨基酸,如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 氮杂环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烟气粒相物中的碱性部分,而碱性物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烟碱。除此之外,烟气中还有吡啶、吡咯、吡嗪、吲哚、咔唑等许多氮杂环化合物,是卷烟烟气中的重要香气物质。 N-亚硝胺烟气中的N-亚硝胺种类很多,主要有亚硝基二甲基胺、亚硝基甲基乙基胺,亚硝基吡咯烷和亚硝基哌啶等。一般认为亚硝胺具有诱发肺癌的作用。 金属元素烟草中的金属元素,燃烧后绝大部分残留在灰分中,但也有极少量(0.01%~4%)进入烟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游离态金属和金属无机盐,另一种是有机金属。另外,卷烟纸也是烟气中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 烟气气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在主流烟气的气相物中,最主要的有氮、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这5种气体约占总气相物的90%,占总烟气释放量的85%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化学成分。 挥发性烃类烟气气相物中发现的挥发性烃类,除脂肪烃以外,还有不少的挥发性芳香烃。脂肪烃中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脂环烃等。芳香烃有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联-

第5章-己二酸

第5章 己二酸、戊二酸、丁二酸在甲醇己二酸二甲 脂混合溶剂中溶解度及关联 根据前面混合二元酸甲酯化反应工艺与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酯化剂甲醇是要求过量才能保证DBA 酯化高产率。酯化剂甲醇在DBA 甲酯化反应体系中既是酯化剂也是反应体系溶剂,DBA 甲酯化过程涉及到DBA 在甲醇中溶解反应耦合过程,随着反应发生己二酸二甲酯不断生成,DBA 在甲醇与己二酸二甲酯混合溶剂中溶解反应耦合过程逐渐占用主导作用,因此研究DBA 在甲醇与己二酸二甲酯混合溶剂中固液相平衡有利于分析DBA 溶解平衡对反应的影响,为DBA 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工程热力学数据。 5.1混合二元酸在甲醇与己二元酸二甲酯混合溶剂中溶解度 5.1.1混合二元酸在甲醇与己元酸二甲酯溶解度测定实验可靠性的验证 混合二元酸在甲醇与混合二元酸二甲酯溶解度测定实验采用激光动态法,为了检验该装置的准确性,本实验做了己二酸在甲醇和醋酸中的溶解度,将测得的部分值与文献[45,49,62]进行比较,结果如图5.1~5.2,测量值与文献值基本吻合。说明这套激光装置用来测定这三种二元酸在己二酸二甲脂和甲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是可信的。 280 285290295300305310315320325330335 0.02 0.030.040.050.060.07 0.080.090.100.110.12 实验值 文献值 x T/K 图5.1 己二酸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实验值△文献值[62] )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实验值 文献1 文献2 X T/K 图5.2 己二酸在醋酸中溶解度(□实验值○文献值[45]△文献值[49]) 5.1.2混合二元酸在甲醇与己二酸二甲酯混合溶剂溶解度 本实验分别测定了己二酸、戊二酸、丁二酸在甲醇和己二酸二甲脂混合溶液中溶解度(甲醇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1、0.2、0.3、0.4、0.5、0.6、0.7、0.8、0.9、1.0),其中S exp 为原始数据溶质的溶解度数据,x exp 为溶质的摩尔分数,w 1为混合溶液中己二酸二甲脂的质量分数,w 2为甲醇的质量分数,具体的溶解度数据如图表5.1~5.3所示: 表5.1 己二酸在甲醇己二酸二甲脂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 T/K S exp /g x exp T/K S exp /g x exp w 1=1 w 1=0.4 293.15 0.3754 0.0045 287.05 12.6 0.0394 298.15 0.4480 0.0053 290.25 13.784 0.0429 303.15 0.5308 0.0063 292.55 15.186 0.0471 308.15 0.6107 0.0072 297.85 17.1166 0.0528 313.15 0.7800 0.0092 302.15 19.1536 0.0587 318.15 0.9754 0.0115 306.55 21.371 0.0650 323.15 1.1910 0.0140 309.55 24.075 0.0727 328.15 1.5280 0.0179 312.35 26.2226 0.0786 333.15 1.7750 0.0207 316.55 29.23 0.0869 338.15 2.6294 0.0304 321.55 33.0732 0.0972 326.55 37.5988 0.1090 331.65 43.0132 0.1228 w 1=0.9 w 1=0.3 284.65 1.6024 0.0131 286.25 13.5646 0.0379 288.95 1.9624 0.0159 290.95 15.1646 0.0422

卷烟烟气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精)

第十章卷烟烟气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提出,对卷烟烟气的形成机制和烟气理化特性的研究,已普遍开展。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烟支燃烧状态的测定和烟气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新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分离鉴定技术,为这些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研究烟气理化特性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对卷烟烟气进行分析研究,以深入了解卷烟燃烧特性和烟气的化学组成,为探讨人们吸入烟气后所受到的刺激和影响提供线索。同时也只有在对烟气化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既尽量减少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又保持充足的香味和适当的劲头,研制开发出把对健康危害降到最低水平而又为消费者乐意接受的卷烟产品。 第一节烟支的燃烧 卷烟烟支主要是由烟草、添加剂、卷烟纸、滤嘴等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烟草。当烟支在高温条件下燃烧(或燃吸)时,内部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复杂变化,从而形成卷烟烟气。烟草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氧气供应量的不同,其燃烧机制不同,产生烟气的化学成分也不同。烟气中有数千种化合物,大约仅有1/3的化合物直接来自烟草,其余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许多成分含量极微。 一、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 烟支被点燃后,首端立即生成炭,从而形成了卷烟的燃烧系统。燃烧部分的固体物质形成一个椎体——燃烧锥,燃烧锥与未燃烧卷烟之间有一条黑色的炭线。抽吸时椎体底部外围的烟草被燃烧掉,炭线后移,椎体变长。暂停抽吸时,椎体阴燃而变短,直至与空气达到热平衡为止。于是抽吸卷烟时有两种燃烧方式—吸燃和阴燃,由此相应地产生了主流烟气(mainstream smoke简写为MS)和侧流烟气( sidestream smoke,简写为SS) (见图10-1)。 烟支被抽吸时,大部分气流是从燃烧锥底部周围进入,烟支燃烧形成气溶胶,从烟支尾端冒出的烟气流,称为主流烟气。主流烟气进入吸烟者的口腔,用吸烟机吸烟时主流烟气进入吸烟机。主流烟气通过喉部吸入肺部,达到刺激神经、产生生理强度的作用。在进行卷烟内在质量评吸时,主要通过对主流烟气的鉴别,判断其香味、杂气、刺激性、余味等的优劣。两次抽吸的间隔时间内,空气自燃烧锥周围上升,烟支进行阴燃,产生的烟气称为侧流烟气(也称支流烟气)。侧流烟气不进入吸烟者的口腔或吸烟机。动态抽吸时形成的主流烟气与静态燃烧产生的侧流烟气在化学成分及含量上有差异。 在点燃卷烟的过程中,当温度上升到300°C时,烟草中的挥发性物质开始挥发而进入烟气;到450°C时,烟草发生焦化;温度上升到600°C时,烟草就被点燃而开始燃烧。抽吸时最高温度可达到900°C,从点燃到最高燃烧温度只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正在抽吸时,发生在燃烧锥底部周围的燃烧温度是最高的,大部分气流从这里通过,称为旁通区;而燃烧锥的中部却形成一个致密的不透气的炭化体,气流不易从这里通过,称为堵塞效应。因此,正在抽吸时,燃烧主要发生在旁通区,将进入的气流中的氧几乎耗尽。由于发生了有限度的燃烧,就导致了吸烟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新生化合物。可见,烟支在抽吸时氧化过程并不起主要作用,二氧化碳和水也不是唯一的产物。在两次抽吸的间隔时间内,烟支内气流速度大大降低,燃烧主要发生在燃烧锥的周围,而且是在富氧的条件下燃烧,氧化反应才是主要的。

发烟硫酸安全生产技术说明书SDS(上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5年3月10日 SDS编号:TS-01 产品名称:发烟硫酸版本:第二版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发烟硫酸 化学品英文名:oleum 企业名称:××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磺化剂,还广泛用于制造染料、炸药、硝化纤维以及药物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食入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可能引起 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避免吸入烟雾,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戴防护 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 水或吸烟。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泄漏时使用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 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 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所有 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如接 触眼睛,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立即就医。 如果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安全储存::发烟硫酸贮罐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保持阴凉、干燥、通风。 不与易燃或可燃物、禁配物混储。 废弃处置: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腐蚀性液体。遇水会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在,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 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未等产生激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 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食入后引起消化道烧 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 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 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环境危害:详见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发烟硫酸104.5%8014-95-7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高分子化学试卷及答案C

齐齐哈尔大学试卷 考试科目:高分子化学试卷编号:C 适用对象:高分子材料051-053使用学期:2007—2008—1 第三学期 课程编码:01313001 共6道大题总分100分共3 页 考生须知: 1)姓名必须写在装订线左侧,其它位置一律作废。 2)请先检查是否缺页,如缺页应向监考教师声明,否则后果由考生负责。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可不抄题,但要标清题号。 4)用兰色或黑色的钢笔、圆珠笔答题。 监考须知:请将两份题签放在上层随答题纸一起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目前使用的全同聚丙烯是丙烯经___________聚合得到的。 A 阳离子聚合 B 自由基聚合 C 配位聚合 D 阴离子聚合 2.聚氨酯通常是由两种单体反应获得,它们是_______。 A 己二胺-己二酸二甲酯 B 三聚氰胺-甲醛 C 己二醇-二异氰酸酯 D 己二胺-二异氰酸酯 3.合成线型酚醛预聚物的催化剂应选用_______。 A 草酸 B 正丁基锂 C 氢氧化钙 D 过氧化氢 4.在己二酸和己二醇缩聚反应中加入0.4%的对甲苯磺酸起到的作用为_____。 A 链转移剂 B 提高聚合速率 C 控制分子量 D 提高反应程度 5. 1.8mol邻苯二甲酸酐,1mol丙三醇,0.1mol的1,2-丙二醇组成缩聚体系。用Carothers 方程计算出该缩聚体系的凝胶点约等于______。 A 1.0 B 0.96 C 0.85

D 0.91 6.下列哪个聚合物最容易解聚成单体 A PE B PVC C PAN D PMMA 7. 下列哪个单体相对活性较大 A 苯乙烯 B 丙烯腈 C 氯乙烯 D 醋酸乙烯酯 8.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A 单体浓度降低 B 引发剂浓度降低 C 体系温度升高 D 体系粘度增大 9.对于自由基聚合,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升高聚合温度,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将______。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说不准 10.涤纶树脂的醇解是______反应。 A 功能化 B 聚合度相似转变 C 化学降解 D 改善性能 二、聚合物制备反应方程式(总分10分,每小题2分) 1.顺丁橡胶 2. Nylon-1010 3. nCH2=CHOR 4.有机玻璃 5.聚醋酸乙烯酯 三、判断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n-C4H9Li + CH2=CHCl能进行聚合反应对吗? 2.Fe2++H2O2+ CH2=CHCOOCH3能进行聚合反应对吗? 3.Na +CH2=CHOR 能进行聚合反应对吗? 4.CH2=CH-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对吗?

碳酸钠化学性质

碳酸钠化学性质学案主备人魏爱玲 学习目标: 1、记住碳酸钠的物理性质,记住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 2、知道纯碱的化学性质,记住反应的现象,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 【课前检测】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而,还能跟发生反应而生成,方程式;所以氢氧化钠保存时一定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常用的试剂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除去此杂质常用的试剂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自学指导1】观察碳酸钠,记住它的颜色和状态;通过实验知道碳酸钠的溶解性。完成下题: 【自学指导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记住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反应的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完成下题: 1、向碳酸钠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碳酸钠水溶液显性。 2、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滴入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是。 3、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是。此反应在工业用于制取。 4、向碳酸钠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是。 【自学指导3】回顾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CO2,它的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与实验2比较,得出CO32—的检验方法:(1)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和两种试剂来检验CO32— (2)也可用简单方法使用和燃烧的木条来检验CO32— 【当堂检测】 1、纯碱属于类物质。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色,说明纯碱溶液呈性,其PH 7 。 2、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Na2CO3 B、Ca(OH)2 C、NaCl D、CaO 3、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石蕊试液 4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5、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溶液反应的是( ) A、H2SO4 B、BaCl2 C、Ca(OH)2 D、Fe 6、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生成。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三位同学分别从酸、碱、盐中各选择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都能达到判断的目的。他们所选择的物质:酸是,碱是,盐是。按顺序写出这三个化学方程式:; ;。[课堂反思]: 【家庭小实验】取一个玻璃杯,杯底放一支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把蜡烛点燃,沿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到.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己二酸简介

己二酸简介 1.己二酸化学性质 别名: 肥酸 英文名: adipic acid ; hexanedioic acid 缩写: AA 结构式: HOOC(CH2)4COOH 分子式: C7H10O4 性质: 白色结晶体,有骨头烧焦的气味。熔点153℃。沸点332.7℃(101kPa分解)。相对密度(D425)1.360。闪点(开杯)209.85℃。燃点(开杯)231.85℃。熔融黏度4.54mPa ?s(160℃)。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水份含量应低于0.40%,硝酸含量低于50.0×10-6。 2.己二酸制造工艺 制法: 苯法精苯经催化加氢生成环己烷,环己烷经氧化生成KA油(环己酮、环己醇的混合物,再经硝酸氧化生成己二酸。该工艺的原料除精苯外还涉及氢气、硝酸(液氨)等,工艺流程长,一次性资金投入大,副产物较多,存在工业三废污染,特别是NO2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00多倍,产品收率不高,但该工艺成熟,是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方法。目前全球采用苯法的己二酸合计产能为238万t/a,占总产能的88.2%。 近年,在原始苯法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己二酸生产方法:采用特殊催化剂使苯部分加氢生成环己烯,环己烯水合生成环己醇,再经硝酸氧化生成己二酸。该方法在生产环己醇过程中氢气消耗较少,副产物为环己烷,生成环己醇的过程几乎没有三废污染,

产品质量好,收率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目前日本旭化成和我国神马集团均采用此法生产己二酸,总规模约为17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6.3%。 苯酚法苯酚加氢生成环己醇,而后用硝酸氧化制得己二酸。该法设备投入和生产复杂程度与苯法相差不大,适合在苯酚原料相对丰富的地区。仅在美国Hopewell、巴西Paulinia、比利时Zandvoorde、德国Zeitz、意大利Novara有5家工厂采用此法,总规模约为15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5.5%。 已二酸绿色合成则用环已烯与过氧化氢在钨酸钠作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发生氧化反应制得。 丁二烯两步羰化法是以丁二烯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先使丁二烯转化为3-戊烯酸甲酯,再经羰化制己二酸二甲酯,最后经水解可以制得。 利用生物质葡萄糖生产已二酸是一种绿色生产工艺, 一个更安全清洁的已二酸生产途径,这一新工艺是最理想的。 3.用途 用途:首要用途是作尼龙66(已二酸和已二胺的缩聚产物)和工程塑料的原料, 聚酰胺66纤维是由含有6个碳原子的已二酸缩聚而成。其次是用于生产各种酯类产品,用作增塑剂和高级润滑剂。此外,己二酸还用作聚酯多元醇的原料,各种食品和饮料的酸化剂,其作用有时胜过柠檬酸和酒石酸。己二酸也是医药、酵母提纯、杀虫剂、黏合剂、合成革、合成染料和香料的原料。 4.国内国际市场情况 生产能力:据伦敦TecnonOrbiChem公司预测,2003年全球己二酸需求量为227万吨,按用途分尼龙-6,6纤维占44%;尼龙-6,6树脂25%;多元醇占18%;增塑剂4.5%;其它为8.5%。而实际生产能力可达280万吨/年,其中杜邦公司39%;Rhodia17%;Solutia14%;巴斯夫9%;AsahiKasei6%;RadiciChimica5%,其它10%。按国家/地区分布情况为:美国100.2万吨/年;加拿大17.0万吨/年;巴西8.0万吨/年;法国32.0万吨/年;德国40.8万吨/年;意大利7.0万吨/年;乌克兰5.6万吨/年;英国22.0万吨/年(规划扩能至27.0万吨/年);中国12.7万吨/年(规划扩建和新建产能至33.0万吨/年);日本12.2万吨/年;韩国13.5万吨/年;新

DBE溶剂

高沸点环保型强溶剂 ■产品优异特点 1.极强溶解力、相溶性。 2. 增加烤漆之平坦性、密着性、可解决常见漆膜缺陷。 3. 改善流平性、增加光泽。 4. 沸点宽、馏程长、可调节溶剂挥发速率。 5. 无毒低味、使用安全。 ■应用范围 卷钢涂料、木器涂料、容器/罐头涂料、汽车涂料、漆包线涂料、烤漆工业、油墨工业、树脂工业、清洗剂等。 ■技术指标: ■应用领域: 本品作为溶剂,可用于制造油漆、粘合剂和除漆剂等。可全部或部分替代环己酮、异佛尔酮、乙二醇乙醚醋酸酯(CAC)、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乙二醇单丁醚(BCS)等高沸点溶剂,具有改善流平、调节漆膜干燥速度的特点。

本产品主要用于烤漆,硝基喷漆,硝基漆,印刷油墨,卷材卷钢涂料,纤维素酯,荧光涂料。能溶解松香、醋酸纤维酯、硝化纤维素、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酯等。 ■包装规格:220kg/铁桶 高沸点溶剂混合二元酸酯(杜邦称DBE)为二元酸酯混合物,亦称二价酸酯。是一种低毒、低味,能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高沸点溶剂(涂料万能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工业及其它领域中。 产品包括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以及它们不同比例的混合物。生产时,先由甲醇同混合的二元酸反应,然后水洗精馏分离提取产品。特殊的工艺,合理的操作控制,严格的酯化过程和分离过程使混合二元酸酯中的水份含量、甲醇含量、色度和酸值都极低 高沸点溶剂 DBE 高沸点溶剂混合二元酸酯(杜邦称DBE)为二元酸酯混合物。是一种低毒、低味,能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高沸点溶剂(涂料万能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工业及其它领域中。产品包括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以及它们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一﹑优点: 1﹑极好的溶解力,与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相溶性良好。 2﹑具有良好的流平性,提高光泽。 3﹑能增加烤漆平坦性,密着性,减少针孔、鱼眼、火山口等缺陷。 4﹑促进改善柔韧性和附着力。 5﹑对颜填料润湿性能好。

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

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设计实验方案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目的: 1、通过设计由环己醇经二酸制备己二酸二甲酯的方案,训练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2、巩固回流、蒸馏、洗涤等操作。 实验原理: O H +8H N O 3C O O H C O O H 3+8N O +7H 2O O 2 8N O 2 实验仪器: 250ml 三颈烧瓶、温度计、滴液漏斗、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抽滤瓶、量筒(10ml 、100ml )、玻璃漏斗、烧杯 实验药品: HNO 3,NH 4VO 3,环己醇,稀NaOH 吸收液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 用100ml 量筒量取 16mL HNO 3加入到250ml 三颈烧瓶中,再加入少许偏钒酸铵,1~2 粒沸石,按图示搭好实验装置; 2、 用10ml 量筒量取5.4 ml 环己醇加入到滴液漏斗中,并用1.5ml 水洗涤量筒的水一并倒 入漏斗中; 3、 水浴加热三颈烧瓶至50℃~60℃左右,然后移去,先滴加5~6d 环己醇,同时摇动,然 后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加完后用少许水洗涤滴液漏斗,并保持温度在60~65℃之间,使反应处于微沸,当温度过高时,冷水冷却,过低时,用水浴加热; 4、 加完后继续振摇,并用电热套加热,使温度上升到80~90℃,加热约10min,直至无红 棕色气体(NO 2)生成为止; 5、 趁热将反应液倒入100ml 烧杯中,冷却后抽滤,用少许水洗涤,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理论产量:7.4g 实际产量 : 产率=

参考文献: 1、徐明波; 高耀初; 两种己二酸制备方法的改进[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4期 2、黄宇芳; 谢建刚; 张建州; 己二酸的合成[J]. 化学教育 2005年03期 3、张红; 李阳; 制备己二酸的几种方法的比较[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年11期 4、张晶晶,黄武,易清风等,环己醇电解氧化制备己二酸[J].期刊论文(应用化学)2008 年10期 5、杨秀英等;己二酸制备方法的改进[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2期 (二)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2、巩固蒸馏、洗涤等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HOOC(CH2)4COOH+2CH3O H→CH3OOC(CH2)4COOCH3+2H2O 实验仪器: 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干燥管、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温度计、分液漏斗、烧杯、量筒(10ml、100ml),电热套 实验药品: 5g己二酸、23ml甲醇、浓硫酸4ml、碎冰、乙醚、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Cl 溶液、无水MgSO4 实验装置图:

吸烟有害健康的探究实验

吸烟有害健康的探究实验 王仕杰 一、内容解读 本课题是按照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化学物质与健康”二级主题的要求进行展开的,要求学生知道三点,第一点是知道某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是有损害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和日常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有害物质,并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感性认识这些有害物质的损害性。第二点要求学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发现一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对待有害物质的思想和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酗酒等。第三点是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消除或减弱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引导学生对有害物质的防御提出一些建议或有效的措施。 1.课题目标 (1)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来了解香烟对人们健康带来的损害有哪些,分析香烟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2)通过实验来探究香烟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动物的影响,学会观察、记录、对比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学会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背景描述 吸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虽然每包烟上都标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明,但还是有许多人抽烟,可见人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吸烟的害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目前有3亿多烟民,烟草的消费量占全世界的31.6%。卷烟烟气中存在的有害成分比较多,主要的有害物质有三种:烟碱(又叫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CO)。 (1)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很容易被机体吸收而进入体内。尼古丁有剧烈毒性,能够对人体和动物造成毒害作用。 (2)烟焦油:烟焦油是众多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推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氯苯基,二苯基咪唑铸造涂

第8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8.1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装修建材垃圾。建筑垃圾的种类主要为:石头、瓦块、砂石、泥土料渣等无机混合物。这部分废物无毒无害,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平整时可用作回填材料。基础施工时挖出的表层土单独堆积,采取一定的遮盖与维护措施。 装修建材垃圾的种类主要有:纸类、木制品、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水泥、砂石,既有无机材料,又有有机材料。这部分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建筑物主体完成后室内外装修。对房屋的装修较简单,所以这部分建筑垃圾较少,垃圾一般作为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外运。 综上,拟建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8.2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分为釜残、污水处理站污泥、废包装袋等,均为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其产生量、组成及性质见表8.2-1。项目运营期各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如表8.2-2所示。 表8.2-1 固体废物产生量、组成及性质

表8.2-2 项目运营期各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8.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及建议 8.3.1 施工期防治措施 项目建设所在地由于建设生产车间,在基础施工时,应采取遮盖、围堰的方式来减少扬尘与水蚀。待施工完工后,回填或作为绿化用土,利用好土地资源。 采取多种方法对装饰、装修和防腐施工产生的垃圾进行减量化和资源化。 尽量使用定型建材产品和半成品装饰材料,例如使用已加工成型的门、窗以及各种装饰产品,有利于减少建材垃圾的产生。 8.3.2 运营期防治措施 (1)定期收购废品 据有关调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瓶等已占总量的40%左右,应组织废品回收人员定期收购这些可回收的废品,以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率和减少生活垃圾运输费用。 (2)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釜残、污水处理站酸化污泥等属于国家公布的危险废物,应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范围,按照危险废物的要求进行收集、贮存、运输,且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登记。 1)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 应设置专门的危废暂存室,采用钢圆桶或塑料制品等容器装置盛装危险废物。将产生的釜残、废包装袋、酸化污泥等分别存放于带盖的钢桶或塑料容器中,对于部分属于酸碱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应用耐腐蚀性的聚乙烯容器储存。分别设立明显废物识别标志,集中存放在危废暂存室中定期清运,危废的存放应设一定间隔,危废暂存室应具备一个月以上的贮存能力。

武汉市2018届高三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32 Cr 52 Mn 55 Fe 56 Ni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7、碳循环(如右图)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B.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D.石油的年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2mol SO2与1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2 N A C.10 mLpH=11的K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1.0×10-5N A D.17 g 甲基(-14CH3)中所含中子数为9 N A 9、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萜类化合物。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X、Y均属于芳香化合物 B.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X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Y的一氯代物有5 种 10、氮化铝( 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AlN +NaOH+H2O=NaAlO2+NH3↑。某课题小组利用

甲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含量(杂质不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 B.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 C.反应结束时,a、b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D.若其它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乙图读数,测得AlN含量偏高 11、已知X、Y、Z、W、M 均为短周期元素。25℃时,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0.01mol/L) 溶液的pH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M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X>M B.X、Y、Z、W、M 五种元素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 C.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O3 D.X、Z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反应现象:有白烟生成 XY ZW 12、某镍冶炼车间排放的漂洗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i2+和Cl-,图甲是双膜三室电沉积法回收废水中Ni2+ 的示意图,图乙描述的是实验中阴极液pH与镍回收率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作者:黄朝章, 李桂珍, 连芬燕, 苏明亮, 谢卫, 张国强, 刘泽春, HUANG CHAO-ZHANG,LI GUI-ZHEN, LIAN FEN-YAN, SU MING-LIANG, XIE WEI, ZHANG GUO-QIANG, LIU ZE- CHUN 作者单位:福建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工业区新阳路1号,361022 刊名: 烟草科技 英文刊名:TOBACCO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12条) 1.周春平;余苓;刘百战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指标的影响 2009 2.王世刚应用卷烟纸降低香烟焦油量的工艺措施 2005(03) 3.刘志华;崔凌;缪明明柠檬酸钾钠混合盐助燃剂对卷烟主流烟气的影响 2008(12) 4.谢剑平;刘惠民;朱茂祥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研究 2009(02) 5.李春;向能军;沈宏林卷烟纸对卷烟烟气有害物质的影响 2009(06) 6.谢兰英;刘淇卷烟纸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研究进展 2008(04) 7.王巨波;施正锐对国内卷烟纸生产的几点看法 1994(02) 8.金闻博;戴亚;横田拓烟草化学 2000 9.邵霁卷烟纸对卷烟降低焦油的作用和影响 2007(01) 10.梅志亮卷烟辅助材料研究进展 1999 11.李梁烟草工业用纸的发展现状 2006(03) 12.徐信国低焦油卷烟研制的理论与技术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白雪平.黄朝章.张建平.苏明亮.赵艺强.吴清辉.BAI Xue-ping.HUANG Chao-zhang.ZHANG Jian-ping.SU Ming-liang.ZHAO Yi-qiang.WU Qing-hui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氨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造纸2010,29(12) 2.郑琴.程占刚.李会荣.蔡冰.王建新.龚淑玲.ZHENG QIN.CHENG ZHAN-GANG.LI HUI-RONG.CAI BING.WANG JIAN-XIN.GONG SHU-LING卷烟纸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期刊论文]-烟草科技2010(12) 3.黄朝章.HUANG Chao-zhang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 4.宋振兴.李元实.乔跃辉.崔成哲.马林.王春利.SONG Zhen-xing.LI Yuan-shi.QIAO Yue-hui.CUI Cheng-zhe.MA Lin.WANG Chun-li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 5.范保奎.张鑫.徐大勇.李斌.刘朝贤.安毅.FAN BAO-KUI.ZHANG XIN.XU DA-YONG.LI BIN.LIU CHAO-XIAN.AN YI 烟丝在流动密闭阀内的输送特性[期刊论文]-烟草科技2011(4) 6.赵艺强.连芬燕.吴清辉.白雪平.苏明亮.黄朝章卷烟纸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 7.黄朝章.白雪平.苏明亮.连芬燕.张建平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影响[会议论文]-2010 8.刘明友.侯轶.徐程程.LIU Ming-you.HOU Yi.XU Cheng-cheng阻燃剂氢氧化镁在卷烟纸中的适用性[期刊论文]-纸和造纸2007,26(6) 9.何善君.林苗俏.邱龙英.HE SHAN-JUN.LIN MIAO-QIAO.QIU LONG-YING基于批次的制丝质量检验系统的设计应用[期刊论文]-烟草科技2011(4) 10.杨红燕.杨柳.朱文辉.杨继.吴亿勤.丁中涛.YANG Hong-yan.YANG Liu.ZHU Wen-hui.YANG Ji.WU Yi-qin.DING Zhong-tao卷烟材料组合对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份释放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烟草学报2011,17(1)

碳烟颗粒论文: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的催化燃烧

碳烟颗粒论文: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的催化燃烧 【中文摘要】在当前能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下,柴油车因其热效 率高,燃油经济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柴油车尾气排放的碳烟颗粒 物(PM)和氮氧化合物(NOx)浓度高,尤其是PM的排放。柴油车已经成 为我国机动车NOx和碳烟颗粒的主要分担者,急需重点控制。本文以CeO2基础,通过向CeO2中掺杂不同的过渡金属和碱金属,并分别考察其在紧密和松散接触条件下的碳烟燃烧的性能;同时结合了碱金属与过渡金属的特点制备了K-Ce-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该催化剂尤其在 松散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Tm(最大燃烧速率温度)为405℃,Ti为338℃。本文通过低温N2吸附,XRD, TG, H2-TPR, CO-TPR, O2-TPD, FT-IR, C-TPR等多种现代分析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组成和结 构对碳烟颗粒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掺杂的K以碳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高度分散在催化剂表面。K对碳烟燃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一方面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的浓度;另一方面通过形成熔融态的中间态碳酸盐物种,降低了催化剂与碳烟对接触状况的敏感性,从 而有促进了碳烟燃烧反应的发生。 【英文摘要】Diesel vehicle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of fuel economy. However, diesel vehicles exhaust too much amount of soot particles and nitrogen oxides (NOX), especially about soot. The emission of soot and NOX from diesel vehicles play an

盐酸理化性质表

标识 中文名:盐酸;氢氯酸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 分子式:HCl 分子量:36.46 CAS号:7647-01-0 RTECS号:MW4025000 UN编号:1789(溶液) 危险货物编号:81013 IMDG规则页码:8183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熔点:-114.8(纯)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 1.26 饱和蒸汽压(kPa):30.66/21℃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UN1050(无水的);UN2186(冷冻)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乙酸酐、脂肪胺类、 链烷醇胺类、烯基氧化物、芳香胺类、氨基化合物、2-氨基乙醇、氨、氢氧化氨、 二磷化三钙、氯磺酸、乙撑二胺、二甲亚胺、环氧氯丙烷、异氰酸酯类、乙炔基 金属、发烟硫酸、有机酸酐、高氯酸、3-丙内酯、磷化铀、硫酸、氢氧化钠及其 他碱类、强氧化剂、醋酸乙烯酯及二氟乙烯接触发生反应。接触绝大多数金属, 放出易燃氢气。腐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 易燃性(红色):0 化学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 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 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 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 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受过特殊培训的人员可以利用喷 雾水流冷却周围暴露物,让火自行烧尽。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 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 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易燃、 可燃物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四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通过设计由环己醇经己二酸制备己二酸二甲酯的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综合实验的技能;2.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工业上、实验室中实现相关反应的具体方法; 3.结合我院化学系实验室条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 [实验任务和要求] (一)预习部分 1.配平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2.查阅有关反应物和产物及使用的其他物质的物理常数; 3.查阅同一反应或类似反应的资料[除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实验方面的书籍和期刊外,还可以进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网站(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b1507656.html,)科技网查询相关己二酸二(乙、丁)酯的合成方法.]; 4.分析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本实验做两个下午,第一个下午做己二酸的制备,作为考试实验,实验方案主要参考教材上的实验步骤;第二个下午做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实验方案主要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应提前一周上交给教师检查; 5.列出使用的仪器设备、药品,并画出仪器装置图; 6.提出各步反应的后处理方案; (二)实验部分 1.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实验室做实验; 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如果实验失败,则必须进行重做; 3.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必须经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才可离开。 (三)报告部分 1.完整的记录实验步骤; 2.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3.整理、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列出查阅的相关资料,按下列格式列出。 [参考资料] [1] 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有机化学实验,(1994年4月)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60 [2] 周科衍,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1999)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马祖福,邓友全,王坤,等.清洁催化氧化合成己二酸[J].化学通报,2001,(2):116-118. [4] 宫红, 姜恒,吕振泼. 己二酸绿色合成新途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21(7):1121-1123. [5] 宫红,杨中华,姜恒,等.清洁催化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反应中酸性配体的作用[J] 催化学报,2002,23(2):182-184. [思考题] 由己二酸制备己二酸二甲酯的实验中,甲醇的用量为什么大大过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