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 第十章 (4) 鼻饲法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47
鼻饲法的名词解释鼻饲法( Naso-Rhino diet)是一种用于支持和维持营养不良或严重疾病的患者的医疗护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营养物(如汤汁、食物或固体)通过鼻腔进入鼻内,然后通过口腔或喉咙排出,从而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鼻饲法通常用于以下情况:1. 营养不良:患者可能患有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来维持健康。
2. 糖尿病:糖尿病是常见的严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
鼻饲法可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胰岛素和葡萄糖。
3. 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患者可能缺乏足够的营养来支持健康。
鼻饲法可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4. 癌症: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来支持治疗和康复。
鼻饲法可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实施鼻饲法时,医生需要遵循严格的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鼻饲法实施过程中的步骤:1.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营养不良状况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鼻饲法。
2. 准备鼻饲管道:医生需要准备鼻饲管道,包括鼻腔扩张器、引流管、过滤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将营养物从鼻腔中排出,避免进入喉咙或口腔。
3. 给予营养物:医生需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物,包括汤汁、食物或固体。
营养物可以通过鼻饲管输入到患者体内。
4. 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血糖水平、营养不良状况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受益于鼻饲法。
鼻饲法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健康和满足营养需求。
医生需要遵循严格的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鼻饲法鼻饲法是胃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通过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不能张口的病人,如昏迷、破伤风;拒绝进食的病人;吞咽障碍病人。
鼻饲法是护士需要了解的基础护理学内容,鼻饲法插入胃管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鼻饲法是护士需要了解的基础护理学内容,鼻饲法插入胃管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鼻饲法插管长度:成人插入胃内的长度约45~55㎝。
测量方法有两种:①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②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
2.清醒病人,当导管插至咽喉部(10~15cm处),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可顺利将导管插入,直至所标记处。
3.昏迷病人应注意:①在插管前协助病人去枕,将头后仰;②当胃管插至14~16cm时,用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食管口。
4.插胃管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1)插管过程中若插管不畅,嘱患者张口,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不可强行插入,以免损伤黏膜。
2)插管时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或做吞咽动作,稍后插入,减轻患者的不适。
3)插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5、确定达胃:当胃管插到预定长度时需确定胃管是否到达胃内,方法如下:1)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能抽出胃液。
2)将听诊器放于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再将注入的空气抽出。
3)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治疗碗中,无气泡逸出;如有气泡溢出,表示误入气管。
6.注入食物或药物之前都要用温开水冲管,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7.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8.长期鼻饲的病人应每周更换一次胃管。
方法是:晚上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胃管,第二天早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关于各种导管的更换时间,同学们可以这样简单记忆:大多数在体腔外的导管每天更换一次,如输液器。
护士基础护理学之鼻饲法置管后的护理护士基础护理学之鼻饲法置管后的护理导语: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获得足够的营养,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结合临床经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和食管癌后期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
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的一种方法。
置管后的护理:1、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流质食物根据医嘱内容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
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项与病人粘膜直接接触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损伤粘膜而诱发感染,操作者应当技术娴熟,减少反复插管次数,利用准确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
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粘膜。
5)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粘膜粘连,胃管对粘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粘膜缺血坏死。
胃管留置时间按《基础护理学》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研究表明硅胶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天。
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粘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鼻饲法名词解释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送入胃肠道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手术性的喂养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进食或者需要额外营养辅助的患者。
鼻饲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鼻咽部插入一根细软的导管,将营养物质送入胃肠道。
这根导管一端连接到营养袋,另一端则通过鼻孔插入身体内部。
整个过程需要由专业医务人员操作,确保导管插入正确且不会引起不适。
鼻饲法分为胃饲和空肠饲两种形式。
胃饲是将导管插入胃部,通过输送营养物质来供给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需要。
而空肠饲则是将导管插入空肠,常用于患有胃或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或者需要限制胃腺分泌的患者。
鼻饲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溃疡、肠梗阻等,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摄入食物。
2.颅脑外伤:严重的颅脑外伤可能导致吞咽困难或失去进食能力。
3.手术后恢复期:某些手术后需要一段时间内禁食或过渡饮食,鼻饲法可提供所需营养。
4.慢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
鼻饲法的优点包括:1.安全:相比较于手术性饲养方式,鼻饲法没有创伤和手术风险。
2.方便:鼻饲法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也相对简便,很容易掌握。
3.可控性强:鼻饲法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状况,调整饲料的浓度和速度。
鼻饲法的缺点包括:1.引起不适:插入导管可能引起一些不适感,如喉咙痛、呕吐感等。
2.鼻肠通道感染:使用鼻饲法较长时间可能导致鼻肠通道感染,需要定期更换导管并进行清洁。
总的来说,鼻饲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喂养方式,可以为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支持。
然而,在使用鼻饲法时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情况,并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鼻饲操作(带着手电筒和压舌板至床旁)“阿姨,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黄,你能告诉我您的姓名和床号吗”“是这样阿姨,由于您刚进行了咽喉部的手术,现在不能从口进食,根据医嘱我来为您进行鼻饲,灌注一些流质食物来维持您的营养,请问您之前做过鼻饲吗?”“鼻饲就是将一根胃管从您的鼻腔插到胃里,然后注射流质食物”“好的阿姨,为了插管的安全,我来检查一下您的口腔和鼻腔,要用一下手电筒,您先闭一下眼睛”鼻粘膜完整无肿胀无破损无息肉,鼻中隔无弯曲(按住病人一侧鼻腔)“阿姨您用鼻子出一下气”(另一侧鼻腔同理)鼻腔通气性良好“请问您有义齿(假牙)吗?”“一会插胃管的时候需要您配合我做吞咽动作,就像吞面条一样,现在检查一下您的吞咽情况,请您做一下吞咽动作”吞咽功能正常“您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一会给您插管,您需要去上个卫生间吗,需要我帮助您吗?”回治疗室,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环境准备:空间宽敞明亮安静,温湿度适宜,方便操作治疗车上用物:外科手套,胃管,注射器,棉签,鼻饲液,温水杯,液体石蜡,听诊器,纱布,橡皮筋,别针用物准备:(主要检查外科手套,胃管,温水杯,鼻饲液,听诊器)外科手套: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挤压无漏气,可以使用胃管: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挤压无漏气,可以使用温水杯:(杯壁贴于手腕处)温度适宜鼻饲液同上听诊器:连接完好,(带上听诊器,轻抚鼓膜)传导良好整理用物,洗手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信息抬高床位“阿姨,为了一会插管顺利一点,我现在帮您把床头摇高一点”铺治疗巾,放置弯盘标志剑突位置“剑突位置我已经标记好了,请您不要翻动了”清洁鼻腔:“阿姨,您想在那一侧鼻腔插管呀,您看右边可以吗?”“好的,现在给您清理一下鼻腔”准备三段胶布打开胃管和注射器的包装袋,戴手套检查胃管通气性,标记插管长度,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开始插管:“阿姨,我要帮您插管了,请您放松,配合我,过程中有什么不舒服的请示意我”(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将胃管从鼻口缓缓插入,插至咽部,拿压舌板检查口腔“口腔中无胃管盘曲”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同时迅速将胃管插到预定长度)检查胃管是否入胃(三种方法)将胃管固定(鼻翼和脸颊部),贴上鼻饲标签注射鼻饲液:先注射10ml温水,再注射70--100ml鼻饲液,再注射10ml温水固定胃管: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橡皮圈扎紧,用别针固定在患者一侧衣领上“阿姨,现在鼻饲管已经给您插好了,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没有的话鼻饲管我给您固定在您的衣领这了,您翻身,起床,活动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个管道,不要牵拉到它,如果管道脱落出来了,请及时按呼叫铃,我们会来给您处理的,因为鼻饲管是从鼻腔插入的,所以您也尽量不要用力打喷嚏。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以下是鼻饲法的详细操作流程: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鼻饲包(胃管、镊子、压舌板、治疗碗、纱布、弯盘)、50ml 注射器、听诊器、石蜡油、棉签、胶布、别针、夹子、温开水适量、鼻饲液(温度 38℃ 40℃)。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
4、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或由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一般成人约 45 55cm,儿童约 14 18cm。
2、润滑胃管打开鼻饲包,将胃管取出,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
3、插管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
插入 10 15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插入。
如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中;如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4、确认胃管在胃内有三种方法可以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用注射器抽吸,能抽出胃液。
将听诊器置于患者胃部,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 10ml 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
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中,无气泡逸出。
5、固定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翼及面颊部。
6、灌注食物先注入少量温开水,以润滑管腔。
再缓慢注入鼻饲液,每次不超过 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鼻饲完毕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留。
7、处理用物协助患者清洁面部,整理床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