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地球上的陆地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16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13课《地球上的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陆地》是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陆地的多样性和人类活动与陆地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陆地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球上的大陆、岛屿、半岛等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做到环保还需要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陆地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保护陆地资源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地图、图片和实例等,以便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于展示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和实例,如高山、平原、沙漠等,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陆地地形地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