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地方特色文化
- 格式:pptx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7
涟源古塘“新花庙冲”春节民俗调查研究作者:吴倩康红根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5年第02期[摘要]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和谐喜庆,也是祭祀祈福和对未来寄托新希望的佳节。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纪念和庆祝活动,彰显一个地域人们的独特品格和文化价值。
以梅山文化核心地域之一的湖南省涟源市古塘乡“新花庙冲”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当地春节期间的主要仪式、民俗习俗以及相关活动的田野调研,对当地特色祭祀仪式的流程、“拜新坟”仪式、“挂青”仪式、春节禁忌等进行详细的采访调查,深入挖掘和探讨梅山文化背景下在春节期间祭祖拜神、祈新剔旧的民俗文化特色。
[关键词]春节祭祀仪式禁忌民俗文化一、简介涟源市属湖南中部腹地,位于涟水之源头,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属长沙郡[1],处在梅山文化发源地古梅山(即今之安化、新化两县、冷水江市及涟源市、新邵部分地区)核心区域。
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境内多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
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民族成份有今瑶、苗、侗、土家诸族,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2]。
素有涟源“青藏高原”之称的古塘乡属涟源西部山区村落,南多丘陵,北面高山绵亘、沟壑纵横,地势险要,从涟源市内走进古塘乡镇被当地乡民称之为“山路十八弯”。
而关于古塘最早的记载据《涟源市志》记:崇祯十五年(1642),古塘破刀岭设烟火信号堆,防备农民起义军入境[3]。
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底蕴造就了涟源人们特色的文化生活和民俗习惯;而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及相对落后的文化生活,使古塘“新花庙冲”继承和发扬了梅山文化的精髓,并保留着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和独特的传统习俗[4]。
其中,年俗文化作为“新花庙冲”特色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梅山原始精神、传统文化和生活信仰的传承载体,用祭祀天神和祖先的特殊仪式、节日禁忌、节日内饮食等习惯鲜明地体现了湖南梅山文化独特的文化基因。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的红色旅游景点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涟源市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本文将介绍娄底市涟源市的几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段历史的宝藏。
一、烈士纪念馆涟源市烈士纪念馆是一个展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这座纪念馆中,游客可以通过图片、文物、实物等多种形式,了解和感受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馆内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革命时期使用过的武器、战争中遗留的手稿、照片和文件等。
通过参观纪念馆,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娄底市涟源市在中国革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壮和伟大。
二、娄底起义纪念馆娄底起义纪念馆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秘密组织“红军突击队”成立和娄底起义的重要场所。
该纪念馆以其独特的红色建筑风格和精心设计的展览陈列吸引了大量游客。
馆内的展览包括起义前后的历史背景介绍、起义的过程和后果等,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游客可以进行自由参观,也可以聆听导游的详细介绍。
娄底起义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纪念性的场所,更是一座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
三、红军长征纪念园红军长征纪念园位于娄底市涟源市境内,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而建立的。
这里曾是红军休整的重要地点,也是他们脱离敌人追击的起点。
纪念园内保存了当时红军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等实物,还有许多雕塑、纪念碑等纪念品。
“红军长征纪念园”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深深吸引了大批爱国主义学习教育的游客。
在这里,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气息,进一步加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四、毛泽东亲属故居涟源市境内还有毛泽东亲属的故居,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游客在这里可以观看到毛泽东早年的照片和生活用品等。
毛泽东被视为中国革命的巨人,他的家庭和个人生活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郴州有哪些独特的民间文化传统值得了解郴州,这座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不仅是郴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郴州的民间戏曲——郴阳花灯小调。
这一戏曲形式起源于当地的民间歌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郴阳花灯小调的表演通常在节庆或农闲时进行,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花灯,边唱边舞。
其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歌词内容多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劳动和爱情。
在演唱形式上,既有独唱,也有对唱和合唱,形式多样,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而且,郴阳花灯小调的表演还常常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结合,如春节、元宵节等,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郴州的民间舞蹈也是别具一格,其中“安仁赶分社”中的米塑舞尤为引人注目。
米塑,是用蒸熟的米粉捏制而成的各种造型,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在舞蹈中,演员们手持米塑作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示米塑的精美。
这种舞蹈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还承载着当地人民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还有嘉禾的伴嫁舞,这是一种在女子出嫁时表演的舞蹈,舞者们用舞蹈表达对新娘的祝福和不舍之情,舞蹈动作细腻,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深厚的亲情和友情。
民间工艺方面,郴州的永兴银器制作技艺堪称一绝。
永兴有着“中国银都”的美誉,其银器制作历史悠久。
从原料的选择到精细的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永兴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设计和优良的品质而闻名遐迩。
无论是精美的首饰,还是华丽的摆件,都展现了郴州人民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除了银器制作,桂阳的陶瓷烧制技艺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桂阳陶瓷采用当地特有的陶土,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
其产品造型古朴大方,釉色温润如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桂阳陶瓷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了郴州民间工艺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民间文学领域,郴州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
比如苏仙的传说,讲述了苏耽成仙的神奇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浪漫情怀。
历史文化1952年设涟源县,因地处涟水源头,故名。
1987年撤县设市。
涟源市辖1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6个乡:蓝田街道办事处、七星街镇、六亩塘镇、水洞底镇、斗笠山镇、石马山镇、白马镇、伏口镇、安平镇、杨市镇、枫坪镇、茅塘镇、桥头河镇、湄江镇、三甲乡、古塘乡、龙塘乡、金石乡、荷塘镇、渡头塘乡。
2000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
总人口996893人,其中:蓝田街道57479、六亩塘镇 55012 、石马山镇 71268 、安平镇 43446、湄江镇 47874 、伏口镇 51354 、桥头河镇 93920 、七星街镇 73242、杨市镇72248 、枫坪镇 23910 、斗笠山镇 49475 、水洞底镇 42212 、白马镇 37549 、茅塘镇 25305、荷塘镇46310、金石镇52507、三甲乡 41535、龙塘乡 64648 、古塘乡 18723 、渡头塘乡 28876。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4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
2008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6个镇、3个乡。
(龙塘乡改为建制镇)。
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涟源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
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
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
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
老君山景区的介绍和特点老君山景区位于湖南省涟源市东南部,是我国的天然森林生态保护区和国家AAAA级风景区。
这里的山峰峻拔、绿树成荫、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一、自然景观老君山最吸引人的是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山势陡峭,岩崖峭壁上,悬崖峭壁上,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山水相映成趣。
景区内还有美丽的瀑布和湖泊,如西方玄女湖、大杏湖、小杏湖等,让游客置身于美妙的山水之中。
此外,老君山景区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例如金丝猴、角雕、中华秋沙鸭、南岳松、白皮松、珍珠松等。
走进老君山景区,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释放自己的压力。
二、文化内涵老君山景区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传古代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因此青阳洞、香丹清音、燃灯滤镜、玉女峰等景点都伴随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道教文化也非常发达,尤其是比较有名的“太上老君”信仰,因此景区也被称为“中国道教文化名山”。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还有各种人文景观。
如沿途的古老村庄、神秘山寨、乡村庭院、温泉、古老的传统习俗和美食等,都让人感到这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三、活动体验除了观赏和学习之外,老君山景区还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活动。
比如,徒步、登山、摄影、天文观测、烤肉、露营等等。
在这里,可以探索自然环境,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享受健康生活的乐趣。
此外,景区还有各种主题活动和节日庆典,如“老君禅文化节”、“老君山祈雨和许愿活动”等等,让游客在感受文化魅力和活动乐趣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当地人民的风俗和生活。
总之,老君山景区是一个集山水、人文、历史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这里在不断地推进着“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以各种丰富多样的景观和人性化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杨家滩古建筑群----涟源古民居掠影湘中古镇杨家滩有一个古老的建筑群,曾经辉耀一方,至今虽经岁月沧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仍然魅力犹存。
许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在此流连叹惋:杨家滩古建筑群古雅、壮丽,富有精深的商贾文化、民居文化、习俗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底蕴,是湘中大地上传统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杨家滩地处双峰、邵阳、安化三县边陲,物产富饶,风景优美,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巍巍龙山在这里崛起,直立高耸,郁郁葱葱。
涓涓涟水从这里发源,秀丽碧绿,蜿蜒东流。
高山流水,相依相伴,青山绿水,互陪互衬,绘成了杨家滩的锦绣画卷。
杨家滩又名杨市镇,自汉朝至南朝是连道县所在地,从南朝至民国时期属湘乡县辖地,1951年以后划归涟源县管辖,至今有2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的历史。
明清时期是杨家滩的兴旺时期,也是境内文明开化的始盛时期。
一些人数较多、祖业较雄厚,又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姓氏,成为当地的名望家族。
他们为了建设家园,大兴土木。
各项建设似雨后春笋,遍地林立。
境内众姓的宗祠、民居堂屋、园林小苑、石路茶亭、桥梁渡口、寺庙观堂、碑塔牌坊、乡间小镇,棋布星罗,气势恢宏,构成了杨家滩地区庞大的古建筑群体。
这些建筑富有明清的古雅特色,是杨家滩又一道壮丽的人文景观,令人怡情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浪潮中,杨家滩境内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湘运之兴,从湘军起。
”湘军崛起,对湖南、对湘乡、对杨家滩的历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境内曾有两支家族将领,即桥头的李家将和杨市的刘家将,驰骋沙场,显赫一时。
从清代乾隆至同治的百多年间,杨家滩有八人被载入《清史稿》人物列传,他们分别任职朝廷监察御史、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州。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乡镇小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多朝廷高官和地方官员,是史无前例的。
这些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无疑为这个庞大的古建筑群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他们的人生际遇延及家族的荣辱兴衰,深深地影响、浸入到这个时期的建筑文化之中。
千年古镇——杨家滩作者: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01期位于湖南省涟源市孙水河畔的千年古镇杨家滩,早在两千多年的汉代就是长沙郡连道县治龙城,是湘中地区县治建制最早的古镇之一。
自唐朝以来商贾云集,风景如画,“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这首古民谣道出了湘中古镇曾经的繁盛。
这里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工业品,都在这里集散。
通航的便利,加上繁荣的商贸,端午赛龙舟一直被视为杨家滩兴旺发达的标志,延续了上千年。
古镇赛龙舟历史悠久,相传在汉朝时期,杨家滩民间就有了自发组织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至宋朝已经很兴盛。
到了清代,赛龙舟已是这座乡镇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盛会。
而今有着“湘军将领故里”之称的杨家滩,每年的龙舟赛既保存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种种古朴活动方式,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采。
古镇内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着秀美的自然景观。
涟源龙山的大部分景点即属于这里。
龙山于2007年1月4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内群山漫舞、林涛浩荡、悬瀑飞流、云雾缭绕、鸟语啾啾、山花飘香,更有岳坪峰的日出、彩凤湖旁的晚霞、白马湖的水上乐园、飞水涯的怪石嶙峋、凤凰村的古朴民风。
在海拔1513.6米的龙山岳坪峰顶还建有一座纪念唐朝医圣孙思邈的药王殿。
孙思邈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在医疗研究实践中有幸与龙山结缘。
他在龙山进行了多项医学实验,写就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药王殿始建于唐代,石墙铁瓦,古香古色,殿内藏有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尚存1240个药方,慕名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冯艾琳)吴西是我军唯一一位年过百岁的少数民族(壮族)将军,也是跟随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过百色、龙州起义的革命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海军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老客厅的墙上,悬挂着他用草书写的一帧条幅,是一首七绝:“老骥伏枥志不移,千秋大业梦难离。
涟源历史和地域文化初探涟源地处湘中腹地,典型的丘陵山地。
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
处北纬27?27′至28?2′,东经111?33′至112?2′。
东西宽4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65公里,总面积1896.87平方公里。
境内有孙水、涟水、湄水三大水系,自西向东汇入涟水入湘江。
涟源境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属长沙郡。
几千年来,涟源境域分属多县直到1951年8月,才从安化、湘乡、邵阳三县各划出一部分政区新建蓝田县,因与陕西蓝田县同名,1952年8月更名为涟源县。
1987年6月,国务院批准涟源撤县建市,11月1日正式成立涟源市。
一方山水养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
剽悍刚勇、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涟源人,在这片三面环山、沟壑纵横、环境恶劣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争取生存平等,追求光明幸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即本文所要初步探索的涟源地域文化。
一、涟源的地域文化具有多要素文化的特点文化没有明确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地域文化也是如此。
广义的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中的“文化”,有的是单要素的,有的是多要素的。
而涟源境域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构成,受朝廷统治管理的先后及时间长短,分属多个县管辖以及江西移民与本地土著民族的融合交会等,因此呈现出多要素地域文化的特点。
1.从自然地理构成来看。
涟源西南边陲有龙山山脉,主要山峰有岳坪峰(海拔1513.6米)、谢家山等。
天人山水景区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天人山水景区位于中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是一处集丹霞地貌、森林、湖泊、瀑布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湖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天人山水景区以“天高人远山水秀”的景致而闻名,山峦叠嶂,瀑布飞流,湖水清澈,树木葱郁。
景区内有"泮水三瀑"等诸多自然景观,尤以仙人洞、玉女岩、龙王庙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堪称独特。
景区内的仙人洞是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这个神奇洞穴的造型就像仙女袅娜,被称为“悬空洞宫”。
进入洞内,可以感受到清凉凝香的空气,感受到仙女们的神秘气息。
这里绝对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各种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岩溶地貌都让人流连忘返。
另外,景区内的玉女岩也是一处不可错过的风景点。
这里瀑布高达100多米,水流如丝如雾,叫人心驰神往。
在玉女岩面前,山风拂面,水声潺潺,仿佛可以洗净一身浊气,让人心旷神怡。
还有位于景区腹地的龙王庙,是天人山水景区的一座古老庙宇,庙内有玉皇大帝和龙王的神像,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
在景区漫步时,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天然石桥、石门、石垛等独特景观。
如果你喜欢徒步旅行,景区内的登山步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山花烂漫,穿行在密林深处,仿佛置身仙境。
此外,景区还有丰富的旅游配套服务,如各类酒店、餐饮,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和用餐环境。
此外,景区内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和纪念品店,你可以品尝当地美食,买一些小礼物作为纪念。
同时,景区也设有观光车、索道等交通工具,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天人山水景区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处净化心灵的圣地。
在这里,你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随着山风吹拂,湖水潺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心灵的宁静。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独自一人,来到天人山水景区都能获得别样的感悟和享受。
总的来说,天人山水景区是一处气势磅礴、景色优美、人文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值得一游。
涟源市地方美食探索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在这片美丽的土
地上,人们传承着多种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着许多食客前来探寻。
本文将带您一起
探索涟源市地方美食的精髓。
丰富多样的美食
涟源市的地方美食种类繁多,其中以“涟源米粉”、“石头煮鱼”、“油炸臭豆腐”等当地特色美食最为著名。
涟源米粉以细腻爽滑的口感和浓厚的鲜香味道而闻名,是当地人早餐的首选。
石头煮鱼则是以当地特产的新鲜水鱼为主料,配以各种秘制调料,鲜香可口。
油炸臭豆腐则是将臭豆腐炸至金黄酥脆,外酥内软,香气四溢,回味
无穷。
独特的烹饪技艺
涟源市的地方美食不仅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菜品,更在于独特的烹饪技艺。
当地厨
师们擅长火候把握,熟练运用各种调味料,使得每道菜品都充满诱人的魅力。
石头煮
鱼需要将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保持鱼肉的鲜嫩和汤汁的浓郁。
涟源米粉则需要
经过精心的制作工艺,才能保持其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
深厚的文化底蕴
涟源市的地方美食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的美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
的一部分,更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沉淀。
在品尝当地美食的过程中,人们仿佛能够感
受到涟源市世代传承的美食文化传统,体验到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滋味。
通过本文的探索,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涟源市地方美食的美味,更能感受到这片
土地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涟源市地方美食探索,让我们在味蕾上感受到历史与现
代的交融,体验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吴泽凝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摘要: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珠梅“抬故事”在湘中地区非常有影响力。
它位于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道教由公元1628年—1644年间传到此地,当时战乱下民不聊生,人们为了祈求消灾祛病,来了却人们的心愿,才有许愿“抬故事的形式。
最早建立的道教寺观之一是珠梅西元山观,从此“抬故事”的这项活动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传承到今天。
关键词:梅山;珠梅“抬故事”;保护传承珠梅地区属于我国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这里在古时属于梅山地界。
当梅山文化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自然而然孕育出珠梅“抬故事”这一充满民族风俗气息的特殊文化。
珠梅“抬故事”又称之为抬阁,这一文化习俗诞生于十七世纪的1628年至1644年之间,其在诞生之初仅是当地人在所修建的珠梅观中进行祭祀的一种方式,即通过春季的祈愿祭祀来祈求神灵保佑,于秋季来进行答谢,珠梅观旧址位于珠梅西元山,这一习俗距记载已有发展超过400年的年岁。
这一文俗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戏曲高台来以传统神话传说、古代戏剧故事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为题材进行演出活动。
其在我国发展保护历程较为曲折,最早于2007年受到当地政府重视被当地政府即娄底市人民政府评入第一批非物质文遗名单,之后历经一年时间在08年获选进入湖南省非物质文遗名单,之后历经多年发扬宣传才于14年获得国务院文化部认可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遗名单。
珠梅“抬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涟源市民间一年一度祈求吉祥顺利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它是梅山文化和湖湘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是民间一种自编自娱的文艺活动。
活动内容均以传统神话传说、古代戏剧故事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为题材进行演出活动。
它歌颂民族英雄,弘扬民族精神,鞭挞邪恶,增强人们的是非观念,特别是对青少年有着切实的传统教育意义,能够极大地凝聚民众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
一、珠梅“抬故事”的起源与发展抬故事的起源传说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黄帝同蚩尤争夺天下,在后者兵败之后,本人身死,而后人一直隐于现湖南地区,后于十七世纪蚩尤后人发现珠梅田垄地区地势优越,适合作为九泉冥地,但在对此地进行修建时,天气突变,有大钟自天外飞来将此地覆盖,这被当地人视为神迹,因而在此建立珠梅观以供诸神,用于祈愿朝拜,祈愿者供该道观以香火钱祈求神灵保佑当地收成在来年获得丰收以及家人平安健康,当地人对此也乐于出力维持,继而在农忙之后,大批祈愿者同当地居民通过“抬故事”这一活动进行祭祀。
涟源家乡风俗的作文
在我的家乡——涟源,每年农历二月二都要过“土地会”,俗称“土地会”。
“土地会”是涟源市传统民俗节日,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一到二月二,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各种活动,准备祭拜土地神。
人们把从四面八方买来的贡品,摆满供桌,供桌上的东西多种多样:有腊肉、香肠、米花糖、鱼、虾、肉圆、年糕等等。
供桌上放着香炉,插着香。
供桌上还放着一只大大的石磨,人们就把贡品放在石磨里磨成粉。
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扁担”把米粉一点点挑起来,放在桌子上。
人们就开始祭拜土地神了。
祭拜土地神要三牲:鸡、鱼、肉。
祭拜仪式很简单:先用毛笔蘸上酒,在供桌上写“土地爷,我给您拜年了!”接着念着祝福的话语:“保佑我今年五谷丰登。
”接着就烧纸钱。
三牲完毕后,人们就开始祭拜土地神了:在地上画一个圆,然后在圆的中间点上三个黑点。
然后拿着香走到那个点上插上三根香,手要一直牵着香不能松开。
—— 1 —1 —。
涟源傩文化视角下的茶产品设计涟源傩文化是湖南省涟源市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是当地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
傩文化融合了宗教信仰、祭祀仪式、戏曲表演等多种元素,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形式的文化遗产。
在涟源市,傩文化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们对祖先和传统的一种尊重和追忆。
探索涟源傩文化视角下的茶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涟源傩文化对茶的重视与推崇。
在涟源傩文化中,茶被视为一种仪式品和礼节用品。
传统的傩祭仪式中,茶常常作为祭品之一被供奉,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茶也常常作为招待客人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在各种庆祝活动和宴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从涟源傩文化中感知到人们对茶的情感、信仰和文化价值的高度推崇。
涟源傩文化对茶的影响与渗透。
在傩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茶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出,茶都是人们欢迎客人、交流情感、放松身心的重要载体。
涟源傩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茶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对于设计师来说,可以从傩文化的仪式感、传统元素、形式美学等方面汲取灵感,创造具有浓郁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茶产品。
从涟源傩文化视角出发,对茶产品进行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能够让产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享受茶的也能感受到傩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那么,在涟源傩文化视角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茶产品设计呢?从传统元素出发,汲取设计灵感。
传统的涟源傩文化中有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元素,如傩面具、祭器、祭服等。
设计师可以从这些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将其有机融入到茶产品的设计中,赋予产品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表达。
可以设计傩文化主题的茶具套装,在茶壶、茶杯、茶盘等产品上加入傩面具的形象或纹样,使产品更具收藏价值和文化感染力。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对祭器和祭服的形态和装饰进行提炼和演绎,创造出具有傩文化韵味的茶产品,让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夔门风景区介绍
会更好,可以在各大知识网站上搜索资料,这里只给出如下的一段简短的介绍:
夔门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南省涟源市,是涟源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风景区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而闻名于世。
夔门风景区的景观拥有湘江幽幽,连接着一系列峡谷景观,形成了壮丽的景观景观。
湘江沿着山谷曲折流淌,湖水秀美清澈,构成了一副秀丽的自然风景画卷。
此外,夔门风景区内有著名的夔门观光森林公园,这里拥有众多走廊、石屋区、栈道及石头峡谷,可以俯瞰整个湘江全景,是到涟源旅游的最佳景点之一。
此外,夔门风景区内还融合了古代中国文化,拥有传统的古屋、江南旅游路线、古代文化遗址及江南水乡,把传统中国文化震撼于人心。
【涟源美食】·古塘篇涟源的“青藏高原”——古塘古塘· 高海拔· 牛山文化· 湖南诗词之乡在涟源西北部,有一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土地,这里群山连绵,森林密布,平均海拔600多米,年平均气温16.2-17.3℃,常年降雨量在1250-1500mm 之间。
这里便是素有涟源'青藏高原'之称的古塘乡。
海拔高是古塘乡独有的名片。
因为高海拔,这里常年日照达1600小时,光照充足;也是因为海拔高,这里昼夜温差大。
阳光、温差和充足的雨水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
加之古塘乡各地土壤层厚,富含微量元素硒,各种名优特产层出不穷。
牛山园水果古塘有句俗语:“龙山高万丈,抬头望古牛”,古牛指的就是牛山。
牛山地处古塘腹地,素有牛埠十三方之称。
这里还有一个“牛人”,他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23年如一日,在高海拔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中造就天然绿色有机梨的吴治凡。
实拍“牛山园”金秋梨从1995年开始开荒种树,直至现在还在扩建,吴治凡将他20多年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这一片大山,也因此成为了牛山园品牌的创始人。
秉着“只做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无公害有机水果”的初心,牛山园的水果从开花到结果,坚决不用化肥,只使用发酵的有机肥——羊粪。
坚持用传统的人工割草代替除草剂,杜绝了除草剂给梨树、土壤还有人体带来的危害。
2018年,牛山园的最新品种挂果了牛山园的金秋梨从富硒土壤中吸收了丰富的硒,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纤维素,外观锃亮金黄,肉质纯白细腻、晶莹剔透,食之脆嫩、香甜、多汁,是营养丰富,兼有保健功效的优质水果,有“南方梨王”的美称。
1994年10月金秋梨获得国家科委星火计划精品奖,1999年10月获湖南省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实拍“牛山园”香梨如今的牛山园水果,除了金秋梨外,还有香梨、黄桃。
每一种水果都是个大、皮薄、鲜嫩多汁,酸甜适口。
实拍“牛山园”黄桃目前,古塘乡许多种植大户都种植了金秋梨,全乡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年产量达30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