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下降与眼病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眼科疾病的病例分享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其中眼科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些眼科疾病的病例,并展开讨论,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这些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病例一:青光眼患者王女士,50岁,因视力模糊和眼压升高而就诊。
经检查,确诊为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严格控制眼压,避免用眼过度。
通过及时治疗和有效管理,王女士的眼压得到了控制,视力逐渐恢复。
病例二:白内障患者李先生,60岁,因近期视力下降而就诊。
经检查,李先生被确诊为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老年性眼病,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配合使用人工晶状体来恢复视力。
李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康复良好,视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病例三:结膜炎患者张小姐,25岁,因眼部发炎、刺痛而就诊。
经检查,张小姐被确诊为结膜炎。
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可由细菌、病毒或过敏引起。
治疗结膜炎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注意卫生清洁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避免揉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张小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结膜炎症状逐渐缓解,眼部不适感减轻。
综上所述,眼科疾病种类繁多,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慢性眼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维护眼部健康。
希望通过这些病例的分享与讨论,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眼科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护视力健康。
治疗眼睛痒、视力下降、酸痛畏光的经验方导读:现代人办公是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了,本来加班熬夜就耗伤肝血,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屏幕更是加大了用眼强度。
肝开窍于目,很多人伤肝的症状会很直白地表现在眼睛上。
今天就来总结一篇关于几种眼病的自治小验方。
眼睛痒眼睛痒是一种眼部的常见病,一般由风邪、湿热或血虚生风导致。
方法 1:将麝香壮骨膏剪成 3cm×3cm的正方形,睡前贴太冲穴、太溪穴、阴陵泉穴、尺泽穴、印堂穴、阳白穴、四白穴、太阳穴、翳风穴,早晨起床后拿掉即可。
方法 2:将一颗绿豆放入剪好的麝香壮骨膏中间,放在耳垂正中前后对贴。
方法 3:取当归 10g,黄芪 15g,童子鸡一只,料酒、胡椒粉、葱姜、食盐适量。
把鸡放入沸水中汆透,再把当归、黄芪塞入鸡肚子,加清汤与调料,经沸水武火上锅蒸两小时取出即可食用,一周吃两次,第二次可以把当归、黄芪换成枸杞子 15g塞入鸡肚子,连续服用一个月。
鸡为巽卦,肝亦为巽卦,这个食疗方吃了不但对视力好,对颈椎也非常有帮助。
眼睛酸痛、畏光方法 1:用桑叶、菊花、银花、防风、当归尾、赤芍、黄连各适量,一起煎沸趁热先熏后洗,再把药渣捞出放在眼部湿敷。
每晚一次。
这个方法对于睑腺炎(麦粒肿)也有效。
方法 2:决明子、白菊花各 15g,粳米 60g,先把决明子和白菊花用砂锅水煎取汁,再用药汁把米熬成粥即可食用。
此粥清肝明目,疏散风热。
视力下降、近视近视眼是指视远不清,视近清晰的一种屈光异常的眼部疾病。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肝血上养于目则视明。
肝肾同源,目受血能视,所以近视与肝肾的阴血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下面介绍几种预防近视的方法。
方法 1:用麝香壮骨膏剪成 3cm×3cm的正方形,睡前贴太冲穴、太溪穴、阴陵泉穴、尺泽穴、印堂穴、阳白穴、四白穴、太阳穴、翳风穴、合谷穴、内关穴、养老穴、臂臑穴,早晨起床后拿掉即可。
方法 2:猪肝 50g,菠菜 25g,煮汤食用。
也可以用枸杞子 25g 与猪肝 50g一起煮汤服用。
关于“视力杀手”眼底病,你知道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各种眼病的风险增加。
眼底疾病带来的视觉质量下降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如果长时间不治,也将面临失明的高风险!眼病是受试者的异质性,病因学复杂且高度可变的病症,并且患者常常未检测到眼睛周围的眼底病的早期症状,并且当患者感觉到视力丧失时可能已经很严重。
眼底疾病并非少数原因与全身性疾病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同时也对眼底血管造成损害[1]。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视力杀手”眼底病,你知道多少?一、造成眼底病的病因有哪些眼底病患者最通常见的主诉是视力下降或者视物模糊。
这种视物不清往往表现为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而且通过戴眼镜无法帮助提高视力。
经过眼科医生简单检查后,排除了角膜病、白内障和青光眼等疾病,就需要进一步检查眼底了。
以下几类特殊人群尤其应该注意定期检查眼底,有问题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睛老化过程中可伴发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黄斑变性等眼底病。
定期检查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早期干预、避免失明。
2.高度近视患者随着近视患者逐年增加,近视对视网膜的危害不可忽视,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引起眼轴增长,从而产生一系列眼底改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存在致盲的风险。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散瞳眼底检查,查找是否有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等隐患。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超过20年,1型糖尿病患者有99%、2型糖尿病患者有60%以上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注重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其次就是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专科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
4.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中大约70%会发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其发生和患者的年龄、血压控制的好坏密切相关。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目前,糖尿病眼病已成为成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会严重损害视力健康。
专家提醒,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延缓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
常见的几类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对眼部的影响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眼球运动麻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且对视力的威胁最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此时检查眼底可能看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
以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变的加重,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甚或视力骤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一旦发生中度以上视力损伤,或者病变进入晚期,即使再通过手术治疗视力预后也很差。
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早期采用合理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减少或延缓盲和严重视力损伤的发生。
糖尿病性白内障又称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病因与晶状体的代谢有关,症状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
其在糖尿病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少年糖尿病病人,且多为双眼发病,可能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眼病的“信号”糖尿病眼病是有“信号”的,比如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明显;看东西出现重影、有闪光感;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近视程度加重、老花眼的暂时性缓解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糖尿病眼病的症状。
此外,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涨、眼疼,视野缺损等也是糖尿病眼病的可能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到眼科就诊。
远离糖眼只需5招1.注意饮食调节:尽量少食脂肪类、糖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常吃瘦肉、鱼类、蛋类、乳类和大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
视力下降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视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视力下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视力下降的原因,并提供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
视力下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眼睛的疲劳: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阅读书籍、开车等活动容易导致眼睛疲劳,从而导致视力临时下降。
2. 近视:近视是最常见的视力问题之一。
它是由眼睛的屈光不正引起的,导致患者难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3. 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如阳光直射、电脑屏幕等,会对眼睛产生损害,导致视力下降。
4. 年龄相关性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睛逐渐衰老。
年龄相关性眼病,如白内障和黄斑变性,会导致视力下降。
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改善视力问题。
1. 保护眼睛免受疲劳:使用屏幕时要使用眼睛保护滤光器,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进行眼部放松运动。
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眼睛的健康也很重要。
2. 矫正近视:近视患者可以选择戴眼镜或者隐形眼镜来进行矫正。
此外,进行近视防控训练也可以帮助改善近视。
3. 避免强光照射:在阳光强烈的环境下,佩戴太阳镜可以有效地防止强光对眼睛的伤害。
此外,在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时,应该适当调低屏幕亮度。
4. 接受眼部手术治疗:对于年龄相关性眼病,如白内障,可以选择接受手术治疗来改善视力。
白内障手术可以通过植入人工晶体来取代受损的眼睛晶状体,恢复患者的视力。
此外,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我们也可以对视力下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 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C和E等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眼睛免受损害。
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柠檬等富含这些维生素。
2. 保持适度的用眼时间:长时间的连续用眼会使眼睛过度疲劳,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适当安排用眼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让眼睛休息几分钟。
3. 动态眼保健操:适当进行眼部保健操可以调节眼球肌肉,缓解眼部疲劳。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课业任务的繁重,儿童视力下降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很多家长虽然关注孩子的视力,但由于知识的匮乏难免陷入误区。
儿童视力下降是否就是近视了呢?我们来看个旧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是怎么解答的。
儿童视力不好不等于近视
导致儿童视力不好的眼病很多,我们熟知的近视,在医学上属于屈光不正,是导致视力不好的眼病之一。
个旧爱尔眼科专家指出,常见的小儿眼病分为先天性异常和后天性疾病两类。
后天性疾病主要有:斜视,弱视,屈光不正(远视眼、近视眼、散光眼)等,以及眼外伤等。
先天性异常主要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睑下垂,先天性泪道畸形、堵塞等。
发现孩子眼睛有问题该怎么办?
专家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
由于孩子往往不会自己诉说视力情况,所以家长要主动询问,还要从一些细节上观察,比如孩子是不是看东西会不自主地靠得很近,是不是经常眯着眼睛看,是不是有侧头看的习惯。
一旦发现孩子的视力低于同龄孩子的水平,或孩子有视力下降的情况,就应当及时到专业的眼科医院,找小儿眼科的医生就诊,并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查,比如散瞳及专业验光,得出准确的屈光结果,并找出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
必须提醒家长,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要找专业的小儿眼科医生诊治,决不能自己判断。
如果是先天性的眼疾,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就更严重,就更需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手术。
因此,家长最好是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观察孩子的视力发育,至少三岁开始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院,找专业的小儿眼科专家检查,及早给孩子建立一份完善的视力发育档案,这样对孩子眼病的预防和治疗会有积极的作用。
遇见一例罕见眼病,分享Peter异常的诊疗干货患者朱某某,男,34岁,以“双眼视力差33年,左眼视力明显下降2周余”为主诉入院。
查体:视力为OD:HM/30cm:矫正无助,OS:FC/40cm:矫正无助,IOP为OD:38mmHg,OS: 22mmHg。
双眼眼球震颤:右眼:角膜大部分白斑样混浊,水肿,上方角膜结膜化,角膜直径约8*9mm,角膜虹膜晶体粘连,前房极浅,虹膜棕色,局部虹膜萎缩,前后粘连,瞳孔欠圆,直径约3mm,晶体混浊,眼内组织不清。
左眼:角膜大部分白斑样混浊,水肿,上方角膜结膜化,角膜直径约7*9mm,角膜虹膜晶体粘连,前房极浅,虹膜棕色,局部虹膜萎缩,前后粘连,瞳孔欠圆,直径约4.5mm,晶体白色混浊,眼内组织不清。
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曾祖父与曾外祖母为兄妹)一姐正常,一哥同样表现(未来诊)。
进一步检查:诊断:双眼Peters异常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治疗:1.药物降眼压,必要时青光眼手术。
给予二联药物降眼压,od 15mmHg,os 16mmHg。
2.推测视力明显下降2周和白内障加重有关,遂左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部分虹膜前粘分离。
3.后续角膜移植可能。
术后视力:0.05,矫无助。
自觉恢复到视力下降之前水平。
讨论:Peters异常是一类以中央角膜浑浊伴相应区域后基质层,角膜后弹力层及角膜内皮缺损为特点的一类先天性疾病,与A-R综合征,先天性无虹膜同属于前部发育不良性疾病。
1906 年Albert Peter 较为系统地描述了现今称为Peter 异常的一些病例。
病因尚未阐明:Peter异常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大多数为散发性病例且80%为双侧性。
其病因主要有宫内感染、晶状体泡从表层外胚叶分离不完全和神经崎细胞发育障碍等学说,可能与CYP1B1,FOX1等基因的变异有关。
约50 % ~70 %的病例可发生青光眼。
临床特征:角膜中央先天性粘连白斑,相应部位的后弹力层和角膜内皮细胞变薄或消失,并见中央虹膜粘连到白斑的周边部。
中医眼科对视力保健和预防眼疾有什么建议646400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而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也正在导致视力下降、眼疲劳等眼部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然而,在这个情况下,中医眼科的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视力并预防眼疾的发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眼科对于视力保健及预防眼疾病的建议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念在中医理论中,眼睛被视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外化器官,与肝、肾、心、脾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眼疾不仅仅是关注眼睛本身的问题,更需要从整体上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使五脏六腑功能协调一致。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情志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讨中医眼科对于视力保健及预防眼疾病的建议,我们首先要了解眼睛在中医中的属性。
在五行学说中,眼睛属于水象,与肝、肾、心、脾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脏腑在人体内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如解毒、储藏精气、调节血液循环等。
当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时,眼睛就容易出现问题,如视力下降、干涩、疲劳等。
因此,在保护视力和预防眼疾时,我们要从整体上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使五脏六腑功能协调一致。
二、运用中医眼科的理念来保护视力和预防眼疾的建议1. 饮食调理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食物和药物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健康的两大基石。
其中,饮食作为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保护视力方面,中医眼科建议我们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特定的食物,以达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中医眼科建议,可以适当多食用以下食物:首先,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于改善视力、维护视网膜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视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食物中,胡萝卜、南瓜、红椒等都是富含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
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维生素A,还能为人体提供其他必需的营养素,如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整体的健康状况。
眼科护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视力下降是下列哪种眼病的常见症状?A. 青光眼B. 白内障C.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视网膜脱离2. 下列哪种眼病病变与老年黄斑变性相关?A. 外眼结膜炎B. 角膜溃疡C. 黑眼球炎症D. 葡萄膜脉络膜炎3. 患者在眼科检查中发现双眼出现角膜浑浊,视力明显下降,疼痛明显,流泪增加,此种症状最可能是下列哪种眼病?A. 角膜溃疡B. 眼角膜炎C. 青光眼D. 白内障4. 以下症状不属于干眼症的是:A. 眼睑鳞屑增多B. 温热感C. 视痛D. 视力明显下降5. 角膜移植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是:A. 视觉下降B. 视网膜脱离C. 角膜排斥反应D. 眼压偏高6. 以下不属于白内障的是:A. 视力下降B. 眼前黑点C. 眼痛D. 高度近视7.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A. 白内障B. 眼球震颤C. 视网膜病变D. 角膜炎8. 患者主诉眼睛干涩刺痛、畏光、红肿,医生初诊为角膜炎,请问下面哪种原因最可能导致眼睛发炎?A. 紫外线过度照射B. 眼球运动不当C. 室内空气干燥D. 角膜受异物划伤9. 下列哪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眼部疼痛、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等?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 角膜炎C. 青光眼D. 黄斑变性10. 患者主诉视力逐渐模糊,且出现眼前黑影,眼底镜检查发现黄斑区有新生血管,这种症状最可能是:A. 白内障B. 黄斑变性C. 视网膜脱离D. 青光眼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杀菌药物可用于治疗角膜炎。
()2. 眼角膜畏光与急性白内障无关。
()3. 角膜屈光不正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种植玻璃体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
()5. 严重的干眼症患者需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眼科常见的急性暴发性眼病?请列举几种并简述其主要症状。
2. 什么是角膜炎?请描述其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请简要介绍其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傍晚视力不好的原因一、环境因素傍晚时光线强度下降,相比于白天,人眼接收到的光线减少,这会使正常人的眼睛在同等视力的条件下视力有所下降,看东西不如白天清晰。
二、眼部疾病因素一、视网膜相关疾病1、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眼病,患病后视网膜杆细胞发育不良或出现病变,会失去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从而导致夜盲症状,傍晚视力也会明显不好,属于进行性的视力下降问题。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患者会有明显的傍晚视力下降情况,傍晚视力要比白天同等条件下下降得更为明显。
3、青光眼:晚期青光眼可能导致患者傍晚视力下降,需要重视青光眼的防治,以避免这一症状的发生。
4、视神经眼症:这种眼部疾病会在傍晚光线较弱时,视力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5、白内障:对于年纪大的人首先要考虑白内障的可能性,白内障会阻止部分光线进入眼内,傍晚本身光线就暗,进入眼内光线进一步减少就会影响视力。
二、眼部炎症病变1、角膜炎:由于角膜防御功能减弱,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畏光等症状,这也可能导致傍晚视力不好。
2、视网膜炎:存在视网膜炎等病症,很容易造成傍晚视力模糊的反应,同时还可能伴有眼睛发红、发痒、眼内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3、结膜炎:主要是由于感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结膜组织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刺激眼部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傍晚眼睛模糊的情况。
4、干眼:干眼会导致泪膜破裂缩短、泪液质量差,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引起傍晚视力模糊的表现。
三、屈光相关因素1、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近视眼可能会合并有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缺陷,影响暗环境(包括傍晚)下看东西,是傍晚视力不好的常见原因之一。
2、散光:特别是散光患者在夜晚瞳孔变大,聚光能力尤其差,相比白天视物模糊和重影会加重,傍晚视力也会受到影响。
四、营养缺乏因素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傍晚视力下降,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的作用,缺乏此元素会影响视力,造成视力下降的症状。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等法治愈暴盲四例病案一:邓某,女,56岁。
初诊:1978年11月17日。
主诉及病史: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0余天。
诊查:视力:右眼1.2,左眼0.6。
双眼外观端好。
左眼底视神经乳头充血,颞侧边界模糊,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静脉迂曲、怒张,沿颞上支静脉旁网膜有火焰状出血斑,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欠清。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颞上支(左眼)。
辨证:为暴盲(左眼)——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型治法:宜平肝潜阳,养阴通络。
方用地龙丹参通脉汤(经验方)。
处方:地龙15g 丹参15g 生地20g 钩藤15g 生石决20g 决明子20g 知母10g 黄柏10g 牛膝10g 茯苓20g 茺蔚子15g 木贼6g 夏枯草10g二诊:服药7剂,头痛眩晕减轻,视物较明,原方先后减黄柏、知母、木贼、夏枯草,加白芍、菊花、熟地、山茱萸。
共服药5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
左眼底出血吸收,视力恢复到1.0。
嘱服知柏地黄丸,以善其后。
病案二:黄某,女,46岁。
初诊:1979年9月26日。
主诉及病史:右眼视力突然下降3天,诊查:视力:右眼0.2,左眼1.2。
双眼外观端好。
右眼底视神经乳头充血,颞侧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视网膜布满出血和渗出,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模糊可见。
患者近几个月来,情志不舒,易怒,胸闷而喜太息,少腹胀痛,月经不调;舌色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涩。
西医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右眼)。
辨证:暴盲(右眼)——肝郁气滞、脉络瘀阻型。
治法:宜疏肝解郁、通经活络。
方用疏肝解郁通脉汤(经验方)处方: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川芎6g 郁金10g 丹参20g 当归10g 茯苓20g 栀子12g 甘草5g 二诊:服药14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右眼底出血部分吸收,视力提高。
眼睛疾病的中医辨证依据有哪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眼睛也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眼睛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中辨证论治是核心。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眼睛疾病的中医辨证依据有哪些。
中医认为,眼睛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这意味着眼睛的健康状况反映了体内脏腑的功能状态。
因此,在辨证眼睛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全身的症状和体征。
首先,从肝论治是眼睛疾病辨证的重要方面。
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则目能视。
如果肝血不足,就容易出现视物模糊、眼睛干涩、夜盲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还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等肝血亏虚的表现。
此外,肝郁气滞也会影响眼睛,导致目胀、目痛,患者往往情绪不佳,胸胁胀满,善太息。
肝经风热时,会出现目赤肿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发热、口苦等。
其次,心与眼睛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上荣于目。
若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就会出现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患者常有心悸、气短、乏力等表现。
心火旺时,会出现目赤、口疮、心烦失眠等。
再者,脾与眼睛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眼睑下垂、视物疲劳、眼肌麻痹等。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泛于目,会出现眼胞浮肿。
肺主气,司呼吸。
肺气不足时,容易出现视物不清、易疲劳等症状,患者可能伴有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等。
肾藏精,肾中精气上注于目。
肾精亏虚会出现视物昏花、双目干涩、内障眼病等。
患者多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早衰等肾虚的表现。
除了脏腑的关系,中医还会考虑气血津液的失调对眼睛的影响。
例如,气血不足时,眼睛失去濡养,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目干涩等;气滞血瘀会导致眼底出血、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痰浊上蒙清窍,可引起视物昏蒙。
在望诊方面,中医通过观察眼睛的局部症状来辅助辨证。
如眼结膜红肿多为风热或热毒;眼胞浮肿多为脾湿;白睛发黄可能是黄疸;目睛呆滞多为神气不足。
视力急剧减退常见于哪些眼病*导读:视力急剧减退是指单眼或双眼突然发生视力大幅度下降,甚至无光感。
这类疾病可伴有眼部红痛、加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
这里主要讲不伴有眼红痛,而由视神经、视网膜疾病引起的视力急剧下降,这类疾病因为眼外部无特殊不适,故易被患者忽略。
……引起视力急剧减退的视网膜、视神经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炎性(视神经炎)等。
缺血性和出血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常与血管硬化、血管炎症等有关,多发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表现为视力突然丧失,甚至仅剩光感或无光感。
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境界模糊,视网膜水肿,黄斑部呈“樱桃红”,动、静脉变细。
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前部和后部):临床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眼底检查发现前部缺血性病变,可见视乳头苍白水肿,视乳头周围视网膜有出血,血管一般无特殊表现。
视神经炎(视乳头炎及球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伴有一定程度的前额或眼眶深部疼痛,眼球转动时眼球后有牵涉痛,一般多见于青壮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儿童也可患此病。
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界模糊,水肿隆起,视网膜静脉扩张,周围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球后视神经炎早期眼底可无改变,后期出现视乳头苍白。
治疗:缺血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应争取在视网膜坏死前解除血管痉挛,恢复血液循环。
可用扩血管药物扩张血管,用激素及能量制剂保护视网膜,减轻视网膜及视神经损害,压迫眼球降低眼压,促使视网膜血管扩张, 高压氧及体外反搏治疗均可改善视网膜的供血及供氧。
出血性视网膜病变,应针对病因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稠度,活血化瘀。
应用激素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及渗出,抗凝剂能减少并发症。
视神经炎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与清除。
激素局部应用和全身应用,联合能量合剂、维生素B 族、扩血管药及抗生素治疗。
远方视力和近方视力下降
远方视力指5米远测的视力,近方视力是指33厘米测的视力。
两者的正常值均为1.0。
两种视力下降的原因可分为4种类型。
1 远、近视力均为1.0:除了正视眼外,还可见于(1)轻、中度远视,多见于儿童少年,因调节力强,看远看近时均能有效代偿为正视。
但看近时有视疲劳现象,散瞳可检查出来。
(2)角膜周边病变,如老年皮质性白内障,散瞳可检查出来。
(3)不影响视力的眼底病,如中浆性网膜炎初期、周边脉络膜炎初期、乳头水肿初期等。
(4)假性正常视力,如背下视力表、戴隐形眼镜等。
2 远方视力小于1.0。
近方视力等于1.0:多见于(1)轻度近视,如小于3D,通过调节增加使焦点前移落在视网膜上,近方视力可以正常;近视在3D~-4.5D 时,通过调节放松使焦点后移落在视网膜上,也可使近方视力正常。
近视大于4.5D时,不能通过调节完全放松,故近视力低于1.0。
(2)假性近视,因儿童少年调节力强,可以通过调节增加,使焦点前移落在视网膜上,故近视力正常。
(3)用缩瞳药,如皮罗卡品、依色林等,可使调节力增强,近视力正常;但远视力小于1.0。
(4)老年白内障初期,可形成轻度近视,远视力低于1.0。
3 远方视力等于1.0,近方视力小于1.0:多见于(1)正视性老花眼,因眼轴正常,看远时不用调解,焦点正好落在网膜上,故远视力正常;看近时因调节衰弱或消失而不能代偿,故近视力下降。
(2)轻、中度近视者中,有些儿童调节力较弱,看远时通过调节增强可以代偿,故远视力正常;看近时因调节力弱而不能代偿,故近视力下降。
(3)患有某些眼病,如中浆性网膜炎、球后肿瘤,使视网膜变凸造成眼轴短,产生轻度远视;如果患者是中老年人,因调节力下降,看近时难以代偿,故近视力下降。
(4)用阿托品散瞳,使调节麻痹,看远时因眼轴正常不用调节,故远视力正常;看近时因调节力消失,无法代偿而视力特低。
4 远方、近方视力均小于1.0:多见于(1)显性近视,特别是青少年高度近视,以及中年人中度远视、老年人轻度远视,因度数太高,或调节力弱,看远着近时都不能代偿,故远近视力都下降。
(2)轻度近视合并老花眼,不仅远视力下降,而且看近时因老花调节减弱,近视力也下降。
(3)患有影响视力的眼病,如角膜病、各种眼底病、视神经病、虹膜炎、视中枢病等,因器质性改变而视功能下降。
视力严重下降
视力严重下降是指突发性或渐进性、一过性的视力下降至0.1以下,或仅见眼前数指,甚至导致失明的症状,多见于以下4种情况。
1 突发性(闪电性)视力严重下降:病人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突然黑朦(眼前一片黑),常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眼底或视网膜、玻璃体大出血,以及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2 一过性或阵发性视力下降:常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慢性充血性青光眼间歇发作期。
3 急剧视力下降: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视力下降至0.1以下甚至眼前数指。
常见于急性虹膜炎、急性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黄斑出血、药物(甲醇、奎宁等)中毒、癔盲、皮质盲、眼外伤等。
4 慢性逐渐性视力下降:常见于角膜炎、慢性虹膜炎、老年性白内障、单纯性青光眼、慢性球后视神经炎、弱视、黄斑变性、视交叉病变等。
眼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视力下降
发布时间:2010-04-23 17:24 作者:原创文章来源: 点击: 201
视力下降不仅是眼底病更是眼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视力下降主要分为慢性视力下降和急性视力下降两种。
慢性的视力下降可见于眼前后的节的多种疾病如各类型的角膜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浑浊、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等。
很难将慢性的视力下降与某一特定的眼病相联系。
但建议对于眼前节的检查不能合理解释视力的损害程度者;在行提高视力的手术前(白内障、屈光手术)要进行全面的眼底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眼后节的病变。
急性严重的视力下降,除急性青光眼外多是眼底病所致。
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在排除急性青光眼后都应当详细检查眼底。
多年的眼科医师还容易有一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在眼底病中似乎发生的急性的严重的视力下降的只有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少数几种疾病。
固然上述几种疾病作为常见,但有更多的眼底病也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而且由于患者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患者可以认为视力的损害非常严重而且明显故紧急求诊。
因发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央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原田氏病而看急诊的病例我们都曾遇到,所以,要注意不要因患者就诊的方式而影响我们对疾病的根本判断。
因此,当您出现视力下降时,一定不要任其发展,要及时就医。
引起视力下降的疾病
2009-11-05 09:45:48 浏览次数:55
引起视力下降的疾病有哪些?这是一些网友咨询到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在逐渐衰退,很多时候有些老年人会感觉自己视力突然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时候是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
下面就请民众眼科医院的专家针对于“引起视力下降的疾病有哪些”做一下介绍。
引起视力下降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各种类型的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晶状体混浊,即白内障等;角膜混浊;玻璃体混浊及出血;
2、视神经疾患,如: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慢性青光眼及中毒性弱视;循环性盲,偶见于重症尿毒症、视网膜动脉硬化,多为暂时性;
3、脉络或视网膜的肿瘤及视网膜脱离;急性青光眼;急性虹膜炎;眼球内出血等。
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女性较多见,诱发因素常见于严重的精神创伤、过度疲劳、用眼时间较长等。
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仅能看到光感或手指,最严重的视力完全丧失。
常伴有眼痛、头痛、眼红,严重者可有恶心呕吐等表现。
看点着的白炽电灯泡时会感觉灯泡周围有彩色环。
5、视网膜静脉或动脉阻塞老年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等都可以引起眼底血管阻塞,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但无眼痛眼红。
千万不要因为眼睛不痛忽视了诊治。
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糖控制越差眼底出血的机会就越多,大量出血时视力急剧下降,眼前发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引起视力下降的疾病有哪些”的介绍。
温馨提示:出现视力下降的时候千万不可忽视,要及早到医院检查,防治其他疾病引起视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