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数字测图
- 格式:ppt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36
数字测图重点总结数字测图重点总结1.数字测图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数字测图就是制作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狭义的概念,数字测图指全野外数字测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成数字量,然后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图形输出设备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3.数字测图技术的特点: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和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已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4.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1,内外业作业独立阶段。
2,内外业一体化阶段。
5.数字测图的发展趋势:1,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2,GPS测量模式3,野外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6.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组成:测绘类硬件(主要指用于外业数据采集的各种测绘仪器)、计算机类硬件(用于内业处理的计算机及其标准外设)。
计算机、全站仪、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GPS接收机、电子手簿。
7.数字测图系统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支撑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专用软件(实现数字化成图功能的应用软件)8.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1,数字测记模式(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成图)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全站仪+便携机+相应测图软件实施的外业测图模式)3,地图数字化模式(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在测区原有纸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的模式)。
9.测量坐标系:坐标参考系统分为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和运动)和地球坐标系(或称地固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于运动)10.地固坐标系分为地心坐标系(原点和地球质心重合)和参心坐标系(原点和参考椭球中心重合)。
11.无论地心坐标系还是参心坐标系都可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12.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特点:1,属参心大地坐标系2,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3,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4,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定位5,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6,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数字化成图陈宝林12011232 道铁二班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思想: 数字化测图就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随着电子全站仪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地形图的成图方法正在逐步地由传统的白纸法成图向数字测图方向发展。
目前在我国,获得数字地图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
但不管哪种方法,其主要作业过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原图数字化:因经费困难、或受到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使用。
它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形图,仅需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再配以一种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的成果;但精度低。
航测数字成图:当一个地区(或测区)很大时,就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过外业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的模型,通过计算机用绘图软件在模型上量测,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已在我国的某一地区取得了试验性的成功,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推广。
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
可以说,这将是我们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
它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
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
所以现在基本上由一些较大的单位来承担。
地面数字测图:在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地区或该地区的测绘经费比较充足,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该方法也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
数字测图技术总结碎部测量1.什么是地面数字测图?地面数字测图与常规测图相比具有哪些特点?何谓"一步测图法"地面数字测图是指对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的数据及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
与常规测图相比,地面数字测图有以下特点:1. 大比例尺测图自动化:野外测量自动记录、自动结算处理,自动成图、绘图,并提供可供处理的数字地图。
效率高、劳动强度小。
2. 大比例尺测图的数字化:数字地形信息可以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可自动提取点位坐标、距离、方位、面积等;可供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可供GIS 建库使用,可绘制各类专题地图;可进行局部更新,保持地图的现势性。
3.模拟测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最高精度。
数字地形图无损地体现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数字测图的测量数据作为电子信息,可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成图、绘图,在这全过程中,原始测量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从而获得与仪器测量同精度的测量成果。
4. 地面数字测图的图根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可同时进行,即在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同时,可在图根控制点上同步测量本站的碎部点,再根据图根控制点的平差后坐标,对碎部点坐标重新计算,以提高碎部点坐标的精度,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并自动生成图形(这种方法被称为"一步测图法")。
5. 地面数字测图在测区内可不受图幅的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道路等自然分界线划分,以便于碎部测图,也减少了图幅接边问题。
6. 地面数字测图必须有足够的特征点坐标才能绘制地物符号;足够而又分布合理的地形特征点才能绘制等高线,因此,地面数字测图中直接测量碎部点的数目比传统测图有所增加,且碎部点(尤其是地形特征点)的位置选择尤为重要。
传统的测图作业步骤是先控制后碎部测量、先整体后局部。
数字测图可以采用同样的作业步骤,但依据数字测图的特点,图根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可同步进行,称为"一步测量法"。
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测量精度分析一、前言随着电子全站仪及计算机的普及,数字成图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地形图的成图方法已经全面由白纸测图向地面数字测图转变。
地面数字测图也可称作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
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所得地形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易于长期保存和修改等。
是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成图方法。
由于规范中关于数字测图中大比例尺测图的测量精度的相关规定与传统的白纸测图没有多大变化,而实际测量过程中又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测量经验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作业方法,就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精度问题进行探讨。
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中的误差来源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一般可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野外数据的采集。
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点测量。
第二,野外数据的整理及计算机成图。
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也就来自上面的两个过程。
众所周知,传统的大比例尺白纸测图中,地面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来自下面几个误差的影响:1、图根点的测量误差2、图根点的展绘误差3、测定地物点的距离误差4、测定地物点的方向误差5、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6、地形图清绘时所造成的误差在计算机成图的过程中,由于所有点都是计算机自动展点,图根点与地物点的展、刺、绘误差可忽略不计,所以传统的误差中就只剩下图根点的坐标测量误差()、地物点的距离测量误差()和方向测量误差()这三项能影响地面数字测图的精度。
三、地面数字测图的误差分析传统的地形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来自上面所述的六个方面。
根据误差传递公式可得到:以1:1000的比例尺地形图,最大视距100米为例,根据规范的规定和传统白纸测图中经纬仪测量数据得出的误差统计情况如下表:而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使用计算机成图后,图根点与地物点的展、刺、绘误差可忽略不计,看作0,则剩下的为、、。
现在各测绘单位所使用的电子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一般都优于6″、测距精度在3+5ppm以下。
GPS-RTK技术在地面数字测图中的应用摘要:随着GPS定位技术的进步和接收机性能的迅速发展,GPS在地面数字测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GPS-RTK技术因其简单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数字测图。
本文结合试验,全面研究了GPS-RTK测量的作业模式的特点以及应用GPS-RTK技术进行地面数字测图的流程。
1.1 研究GPS-RTK在地面数字测图应用的意义GPS-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应用于地面数字测图有明显的优势,不要求各观测站之间相互通视、不存在误差的传递与累积的关系,精度较高,给地面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方便。
因此,研究GPS-RTK技术应用方法的意义如下:可以指导进行GPS-RTK测量施工的测绘工作人员避开干扰源,提高测量施工质量;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成果,更为准确的指导工程施工;为直接测图提供方法借鉴,提高各类图件测绘的准确性,为土地开发、市政建设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积累经验,为同类课题的研究做出有益的尝试。
1.2GPS-RTK技术应用现状GPS定位测量已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进步,GPS已在军事、交通运输、测绘、高精度时间比对及资源调查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RTK技术的出现,是GPS定位技术的重大突破,它使实时测量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使得GPS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现阶段的RTK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其中部分应用属于尝试性的,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图根控制点布设碎部点测量变形监测工程放样1.3 GPS-RTK测量原理RTK测量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是实时动态测量,需要在两台GPS接收机之间增加一套无线数字通讯系统(亦称数据链),将两个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联成有机的整体。
基准站通过电台将观测信息和观测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流动站将基准站传来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流动站本身采集GPS载波信号,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解出两站间的基线值,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和投影参数,实时得到测点坐标,并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
数字测图考试知识点1.什么是碎部测量,碎部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P226)碎部测量就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测量工作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一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2.地面数字测图的主要工作内容(P229)地面数字测图的工作内容包括:1、野外数据采集与编码2、数据处理与图形文件生成3、地形图与测量成果报表输出。
3.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区别(P276)地形图的图形数据形式有矢量数据形式和栅格数据形式,简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各种图形元素在二维平面上的矢量数据表示为:点用一对x、y坐标表示,线用一串有序的x、y坐标对表示;面用一串有序的但首尾相同的x、y坐标对表示其轮廓范围。
各种图形元素以栅格数据表示为:点用其中心点所处的单个像元来表示;线用其中轴线上的像元集合来表示,但线的宽度仅为一个像元,即仅有一条途径可以从一个像元到达相邻的另一个像元;面用其所覆盖的像元来表示。
4.地形信息码的重要性及基本原则(P )5.碎部点的测量方法(P231)在地面数字测图中,测定碎部点坐标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量距法方向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等6.平板仪(P228)、经纬仪(P228)、全站仪()的测图步骤大平板仪测图的步骤:(1)在测站点上安置大平板仪,进行对中、整平和定向,并量取仪器高;(2)用照准仪瞄准碎部点上的标尺,读取测站至标尺的视距、垂直角以及目标高,并计算出测站至标尺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3)按测图比例尺,用卡规在复式比例尺(或三棱尺)上截取水平距离在图上的长度,使照准仪的直尺边正确通过图板上测站点的刺孔,沿照准仪的直尺边将碎部点展刺在图板上,并在点位旁注记高程。
(4)重复上述(2)(3)步骤,将测站四周所要测得全部碎部点测完为止。
(5)根据所测的碎部点,按规定得图式符号,着手描绘地物、地貌。
地面数字测图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初探摘要:随着地面测图技术在测量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测量工作的精度,减少了作的误差,便于成果的输出和深加工利用。
本文探讨了地面数字测图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测图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总结了数字化测图作业模式和过程。
关键词:地面数字测图;测量;作业模式;作业过程随着电子全站仪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地形图的成图方法正在逐步地由传统的白纸法成图向数字测图方向发展。
本人从事数字测图多年,下面就地面数字测图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1数字测图原理传统的地形测图(白纸测图)实质上是将观测值(数字值)用图解的方法转化为图形。
这一转化过程基本都是在野外实现的,同现在的信息化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缺点:劳动强度大,数据精度低,信息损失大,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相适应。
数字测图就是实现信息数字化和作业过程的自动化,尽可能缩短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成果精度,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数字测图的实质是将图形模拟量(地面模型)转化为数字量,然后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恢复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图形。
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数据采集。
目前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野外地面数据采集法、航片数据采集法、原图数字化法。
数字测图的基本成图过程,就是通过采集有关地物、地貌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或直接传输给便携机)。
然后在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而形成能够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文件,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自动绘制所需的专题图,并将数据和图形根据信息系统分类而进入专用数据库。
数字测图不仅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地图,关键在于它储存了地形模型及其它地理信息,为资料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节约了社会资源。
2数字测图需要解决的问题(1)众所周知,计算机只能识别数码,因此,首先必须将图形要素数字化。
地面数字测图的实践与认识摘要: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测图法(图解测图)已被航空摄影测量法及地面数字测图方法所替代。
本文从地面数字测图工作的外业(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等高线与地物的表示和汉字的注记以及图幅接边)以及测量成果的表现形式上,对地面数字测图和传统测图法的特点和精度已及作业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地面数字测图的特点,结合地面数字测图的实践,提出了自己对地面数字测图工作认识及理解。
关键词:数字化;对比;质量评价引言:传统测图法(图解测图)是测绘人员利用测量仪器及绘图工具将测量的地形地貌特征点、地物点展绘到白纸或聚脂薄膜上,按图式符号以手工的方式绘制成图,俗称平板测图。
而地面数字测图是利用先进的测绘仪器如GPS、RTK、全站仪等工具获取地形地貌特征点、地物点的数据信息,室内利用计算机与地形图成图软件(如南方CASS等)进行编辑成图,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的方法[1]。
它实现了测量的自动化、数字化、高精度,赋予了地形图新的生命力。
使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应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
虽然图纸上表示的内容都一样,但是两种测图的方法却不大相同。
因此找出地面数字测图与传统测图法(图解测图)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对与地面数字测图工作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大帮助。
本文通过对某项目地面数字测图的实际工作过程的简述,从外业控制点布设、碎部点采集,内业成图两方面对地面数字测图与传统测图法(图解测图)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一、案例分析某测区地处大金河北岸,海拔高程2300~4190米,相对高差1890米,山势陡峭,悬崖叠出。
地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属构造剥蚀高山极深切割高山区,沟谷呈“V”字形地貌形态。
测区位于高原地区,交通极不便利,地势陡峭,矿区地形地貌极为破碎,其余地区林地覆盖率高,非常的不便于测区控制测量及碎部测图。
根据测区的特点,以GPS(E)级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网,共布设GPS控制点8个,本次首级控制测量导入国家控制网,将测绘地理信息局布设的SCGNSS网永久观测站与本测区GPS观测数据进行同步观测,从而获得国家2000(CGCS2000)坐标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