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一、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

围护结构顶水平及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立柱沉降、坑内、外地下水位、沉降变形、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等。

1、围护结构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为及时监控整个围护结构体的位移、沉降变形情况,拟在基坑围护结构桩顶(压顶圈梁、暗梁)上间隔10~15米左右布置一个桩顶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监测点。监测点按均匀、对称性设置在压顶圈梁上。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掌握围护墙顶的水平位移变形和竖向位移量。

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用测斜仪通过测量预先埋置于墙体内侧的特别套管的变形,从而获得基坑支护结构及外侧土体在不同深度的各点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向基坑内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围护结构内,孔间距15~20m,管深同支护桩长。在孔深范围内每隔0.5m 为一测点。

3、支撑轴力监测

为了及时掌握支撑轴力随施工工况变化的情况,在每个钢筋砼支撑断面上、下各焊接、安装内力监测应力计,钢支撑上安装反力计。监测随着基坑土方的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的进行,支撑内力的大小

及变化发展情况。

4、立柱沉降监测

掌握由于基坑开挖,坑内土体卸荷后支撑立柱的沉降或回弹变形量,为给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分析提供可供参考的有益信息。在立柱桩顶设沉降观测点,布置的总数不少于立柱总数的20%。

5、地下水位监测

为了解围护结构的止水情况,以防止由于止水措施渗漏而引起坑外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破坏。在了解基坑内水位下降情况是否到位的同时,可根据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协同分析、判断坑外水、土压力的大小和发展变化情况。在基坑周边,孔间距15~25m进行水位孔的布设,坑外水位孔需进行钻孔埋设水位管,水位管应进入透水性好的②层新近沉积土中。

6、沉降监测

该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建构筑沉降、管线沉降等。在基坑开挖和施工降水过程中,常引起周围地面的下沉,从而造成地表、建筑物、管线等沉降,为此,在基坑施工期间必须对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以2倍基坑开挖深度为宜,在此范围内的每一栋建筑物、管线、地表需布设适当的监测点。从而了解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化情况,是否会产生因基坑施工造成周围建筑物、地表产生沉降、倾斜或开裂的不均匀沉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

7、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监测

在基坑开挖前,对周边的建(构)筑物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其结构及基础形式,相关勘察、设计资料等,对裂缝情况进行整理并做记录。

二、基准点及监测点的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注:n 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1、基准点按上表的二等水准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每次沉降观测时对工作点进行检核,基准网定期检测,每隔3个月检测一次

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桩体或土体的深层位移监测方法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组等进行观测。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

应用。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方法: (1)极坐标法

使用极坐标法直接在工作基点上观测变形点到测站的距离和该方向与某一基准方向的夹角,直接计算变形点的坐标。通过坐标变化量来反映监测点的位移量。 (2)小角法

该方法适用于观测点零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如下图1所示。在离基坑2倍开挖深度距离的地方,选设测站A ,若测站至观测点T 的距离为S ,则在不小于2S 的范围之外,选设后方向点A’。用经纬仪/全站仪观测β角,一般测2~4测回,并测量测站点A 到观测点T 的距离。为保证β角初始值的正确性,要2次测定。以后每次测定β角的变化量,按下式计算观测点T 的位移量:

S

T ??=

β

式中:Δβ——β角的变化量(”);

ρ——换算常数,ρ=3600*180/π=206265; S ——测站至观测点的距离(mm )。

水平变形控制点测量的等级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桩体或土体的深层位移监测,一般通过活动式测斜仪进行。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滑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止孔底,记下深度标志。当触及孔底时,应避免过分冲击。将测头在孔底停置约5分钟,使测斜仪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

2)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作为测读起点,每0.5m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测斜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止读数不稳。

3)将测头调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测头滑到孔底,重复上述步骤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通常采用正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导轮在正反向滑槽内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小传感器的零偏和轴对称所造成的误差。

在正式开挖前至少测2遍初值。监测过程中,放入带有导轮的测斜仪沿导槽滑动,由上述步骤测斜仪能反应出测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位置测管在土体作用下的倾斜度为θi,换算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d:

△d=L2sin θi

式中,L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自下而上相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

d=∑Lsinθi

与初次位置测值相减既为各点本次量测的水平位移。如图2所示。

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管口的实际位移。为取得监测管底及管口的位移量,在地面建立一个三角平面控制网,用坐标法测量管口的位移,用来修正测斜仪采集的管口位移数据。

通过埋设在支撑断面位置的钢筋应力计所测数据经率定系数计算,可得出断面位置上的主筋受力Pg,一般每断面应埋设不少于4只传感器,埋设于角点或中间位置的主筋上(见图3)。假定同一断

面处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相等,因此支撑混凝土轴力Pz 与主筋钢筋受力Pg 之间有一比例关系:

)

/()(2g g gh z E A Pg E A P ??= A

A E E E E g c g c gh /)(1-+=

式中: A :支撑身截面积;

Egh :支撑砼弹性模量(折算弹性模量); Ag1:钢筋砼断面的全部主筋(钢筋)截面积之和;

Ag2:单根钢筋应力计截面积; Eg :钢筋弹性模量; Ec :砼弹性模量。

由此可得断面位置的支撑轴力PZ 。 钢支撑轴力的测算:

(1)钢支撑轴力监测传感器的选择

钢支撑轴力量测选择端头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将轴力计安装在钢支撑的端头,通过频率接收仪测得轴力计在某一荷载下的自振频率,然后按照一定的公式直接计算支撑轴力值。 (2)钢支撑轴力计算公式

钢支撑轴力计算可按下面公式进行:

)

(220f f K P -=

式中 p ——钢支撑轴力值

k ——传感器的标定系数

图3 监测点断面图

钢筋计

f0——传感器在支撑受力前的初始自振频率

f——轴力计在某一荷载时测量的自振频率

4、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坑外水位测管预埋于基坑外的土体内,用水位计进行测量,了解基坑外水位变化情况。坑内水位观测主要利用施工时基坑内的降水井,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1)水位孔的施工

水位孔采用小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应在设计最低水位之下。当钻进成孔至设计标高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孔壁之间用净沙回填至离地表0.5m处。再用粘土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

2)水位监测技术要点

(1)水位管的埋设深度应在允许最低水位以下或根据不透水层的位置而定。

(2)埋设时应注意水位管周围良好的透水性,并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

(3)水位孔滤管宜埋设在渗透系数大于10-4cm/s的土层中。

(4)严禁雨天或雨天后1~2天测试初始值。

5、沉降变形监测方法

5.1监测点的埋设:

1)地表沉降监测点:地表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地表结构类

型和结构材料,采用钻孔式(见图4)。

2)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采用冲击钻于立柱表面钻一定深度的空洞,埋设Ф12mm 的膨胀螺丝,露出立柱表面一定距离,打磨膨胀螺丝使其具有制高点,标注记号作为观测点,如图5。

图4 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钻孔式) 图5 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埋设

在顶板回填埋没过程中外套钢管将测点引到地面,上用保护盖板保护。

3)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原则上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特点为准。监测点的位置一般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和建筑物伸缩缝处,靠近施工现场方向多布点,远离施工现场方向兼顾布点,对跨度较大、基础较弱的建筑物适当加密。

a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构)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b 、标志的埋设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埋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

定距离;将鼓形测钉打入或埋入建筑物靠近地面的结构体内,露出结构体3-5cm,测点头部凸球形。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松动。见图6.

图6 建筑物沉降点布设示意图

4)地下管线监测点:原则上布设间隔为30m。其中有特殊情况的地方视实际情况变化加密。

a、间接法布点:沉降监测采用钢筋标志打入管线上方紧邻土

层中,钢筋端部应深入到管线上方10cm左右;顶部磨成

凸球面并高出地面1-2cm,,这样管线随地面变化,可以

保证测到管线埋设深度的土体沉降,并以此来表示管线的

沉降。见图7

b、直接法布点:对距地面较浅的压力管线沉降观测点可直接

设点,方法是将各管线覆土挖开,露出管线,然后将钢筋

标志用机械或其它合适的方法固定在管道上,另一端垂直

向上至地面,钢筋标志顶部磨成凸球面并高出地面1-2cm,

柏油或水泥地面可在外面加一段套管,套管比钢筋短

2-3cm,套管内径要大于钢筋标志,套管上口比钢筋标志

的凸球面低3-5毫米,然后回填土至原地面高度。

图7 地下管线间接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5.2沉降监测技术要求及沉降监测作业方法

5.2.1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观测选用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尺测量,仪器标准精度小于±1.0mm/km 。在观测前对所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等有关规范的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点测站高程中误差≤0.5mm。二等水准具体要求如下:基辅分划读数差≤0.4mm、基本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6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7√ n mm(n为测站数);具体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3m;当观测时,测点之间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为偶数站。5.2.2沉降监测作业及计算方法

(1)沉降观测遵循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在观测前要检查维护监测控制网的可靠性。沉降监测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并尽量长期固定司镜人员。

(2)沉降计算方法如下:本次沉降=本次高程-上次高程

累积沉降=上次累积沉降+本次沉降

当日沉降量绝对值大于1mm(包括1mm)时,则认为沉降监测点发生了变形或存在变形趋势;当累计沉降量绝对值大于2mm(包括2mm)时,则认为沉降监测点发生了沉降变形

(3)填写沉降变形表格,绘制时间沉降变形曲线,进行变形分析。

三、监测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加强对监测点的标识与保护,防止施工过程中不注意造成对监测点的破坏。监理人员应加强现场巡视,对破坏监测点的行为第一时间进行劝导,劝导无效的情况下,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2、初始值采集中,根据基坑施工进程,对各测试项目进行2次初始数据的采集,保证初始数据准确、连续、可靠。

四、监测频率及监测信息反馈

1、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设置原则上做到一日一测,具体监测频率可视监测信息反馈

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各项目的监测频率如下:

表3基坑工程现场施工监测各项目周期与频率

每次监测的同时,监理人员需进行现场目测巡视,主要目的为:观察是否出现渗、漏水和塌方等现象。遇超过报警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时间间隔,加密监测频率,甚至跟踪监测,以保证及时反馈信息。

监测频率根据实际施工和变形情况作调整。遇数据异常或现场出现异常时加密监测频率,确保安全。

2、信息反馈

1)、当日报表:

通常作为施工调整和安排的依据,内容包括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监测值、较上次监测值增量值及累计变化量。日报表须在当天报送监理。

2)、周报表:

主要结合工程例会、阶段性小结。须在每周末报送监理。

3)、月报表:

主要归入工程监测总报告中。须在月末报送监理。

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监理细则

混凝土结构监理细则 编制: 审核: 审批: 项目监理部 2013年12月1日

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黄村站 黄村站西接棠东站,东联世界大观站,是本线的第4个车站,地下换乘车站,与既有4号线通道换乘。车站位于在大观南路与奥体路交叉路口,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CK5+756.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CK5+673.000~CK5+962.000,线间距14.0米。本站为地下两层三跨结构,14m 岛式站台,明挖法施工。车站南端、北端均盾构接收。车站周边建筑西侧为东环高架,东侧地下建筑为4号线黄村站,南端为大观南路跨线桥,车站占用跨线桥路基段。车站沿大观南路南北走向,道路两侧有电力、电信、路灯、雨污水等管线,主体施工时管线均需迁改至车站基坑外侧,附属施工时也需对管线进行改迁,局部悬吊保护。 车站总建筑面积:17007.5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13536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3471.5平方米);外包总长:289.0米;外包总宽:22.7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17米,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出入口通道、换乘通道及风道围护结构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 站址范围内地层从上至下<1>素填土、<2-4>粉质粘性土、 <3-1>粉细砂、<3-2>中粗砂、<6>全风化粉砂岩、<7>强风化粉砂岩、<8>中风化粉砂岩、<9>微风化粉砂岩。基底主要位于全强风化粉砂岩中。 2.3.2棠东站~黄村站区间 本区间线路于棠德东路口设棠东站,之后线路向东行进,下穿车陂路、车陂涌、广深铁路(3股轨道)、广园东快速路、东环高速立交桥和大观南路立交桥后转向正北方向,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设黄村站,与既有4号线平行通道换乘;线路两边多为小区、商铺、市政设施,地形平坦,但路面条件复杂,管线繁多复杂、多处立交桥桩基与隧道冲突,需提前进行托换处理。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由棠东站始发,黄村站接收。 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YCK3+736,终点里程为YCK5+667.3,右线全长1931.3m;左线短链27.671m,全长1903.629m。 本区间共设3个联络通道, 2#联络通道与水泵房合建。联络通道均采用矿山法施工。 本区间隧道埋深约10m~17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可知,洞身主要穿越地层为粉质粘土、全、强泥质粉砂岩,中等风化砾岩(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均低于45Mpa),区间隧道进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 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武汉市第一条穿汉江地铁,它起始于沌阳大道站,终止于汉口三金潭站。全长28公里,设站23座,范湖站为第14座车站。 范湖站为地下三层单柱两跨式岛式站台车站,地下分站厅、设备、站台三层,车站标准段结构外包尺寸为×,顶部覆土约~。主体建筑面积16443m2,附属建筑面积6808 m2,总建筑面积23251 m2。有效站台宽11m,有效站台中心处轨面绝对标高为。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并入岩以满足抗浮要求;出入口和风道部分采取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桩径850mm,咬合250mm 本站位于规划马场角路与青年路的交叉路口,沿规划马场角路布置于路下,路口北侧有富苑假日酒店,马场角路北侧为在建葛洲坝国际广场北区住宅小区,南侧为规划葛洲坝国际广场(如图1-1所示)。车站与2号线范湖站通过通道换乘。车站内主要有电力、电信、自来水、排水等管线。 图1-1 现场图片 拟建场区地形平坦,原始地貌属长江冲积I级阶地。场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未发现有河、沟、塘等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上部滞水、潜水、孔隙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地下水对砼及砼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地下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 编制依据及主要原则 编制依据 1)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施工图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主要原则 1)对围护体系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2)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城市交通轨道施工中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分析

城市交通轨道施工中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02T13:40:07.7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陈开鹏 [导读] 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地貌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地铁区间隧道下穿城市建(构)筑物和市政桥梁,因不同城市地质不同,区间隧道开挖对周边地层产生扰动大小也不同,因此,浅埋城市交通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地貌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施工;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引言 结合实际案例,对明挖顺作法施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明挖顺作法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保证了施工质量,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城市造成的千扰。 1工程背景及施工难点 1.1工程概况 白苍岭站是轨道交通1号线的第10座车站,位于衡阳西路上,呈东西走向位置。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为 YSK14+255.674,车站起点里程YSK14+180.474,终点里程YSK14+375.974。车站主体结构外包总长度195.5m,标准段外包总宽度19.2m,基坑深度18.3m,覆土厚度约3.7-4m,由西向东设0.2%坡度。车站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加三道内支撑,主体结构形式为地下两层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1.2施工难点 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结构采用复合墙体形式,标准段均为单箱双室矩形框架结构,遵循“纵向分段,竖向分层,从下至上”的施工原则。根据设计概况和现场交通条件,本工程隧道明挖段主体结构分八个施工区段,通过设置变形缝和环向施工缝,保持结构段长度在25~30m左右,局部设置15m左右。钢筋笼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疏散平台预留钢筋在中隔墙与两侧疏散平台每1m范围内各预埋5个内径为14的钢筋接驳器,中隔墙施工完毕后凿出预埋接驳器。侧墙和底板变形缝外防水采用背贴式止水带,顶板面层粘贴防水材料,中间防水采用预埋钢边橡胶止水带,内侧预留嵌缝槽,采用密封胶嵌缝;纵向施工缝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胶防水,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胶防水,接缝面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在拆除临时封堵墙处支撑前应进行换撑,分别在底板、侧墙、中墙、顶板上设置与临时封堵墙间的对撑;换撑采用直径800mm、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为避免应力集中破坏结构,建议在顶、底、侧墙的迎墙面设置56a双拼工字钢,避免破坏墙面施工缝止水带。 2城市交通轨道施工中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2.1施工关键技术 基底垫层施工土方开挖完成后,清除软土,必要时,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垫层混凝土分段长度为主体结构施工节段端头加长3m,主体结构垫层采用厚200mm的C20早强混凝土。当坑内有水时,采取如下措施。(1)在坑内做排水沟、集水井抽排水。(2)如坑底渗水较大,采取设置排水盲沟疏排水措施,并在减压的情况下铺基底垫层和浇筑封底混凝土。(3)基坑封底后,封底混凝土与围护结构间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承受力来抵抗底板的上浮,以保证混凝土不致破坏,否则采取一定抗浮措施。(4)在垫层施工前,基坑每200m2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在相应的结构顶板覆土后方可封堵。 2.2混凝土支撑 在进行开挖施工时,需要对支撑体系的位移和标高进行控制,并在施工现场对钢筋进行制作和绑扎,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集中进行拌合,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对地下连续墙表面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处理。并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从一端向另一端使用斜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施工,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浇筑过程中不能出现中断的情况。 2.3安装钢支撑 在进行车站基坑施工时,使用4道支撑进行支掸,首道支撑设计采用直径为16mm的钢管进行支撑。设计支擰钢管之间的纵向间隔距离为2.5-3.5m。在施工时,利用龙门吊将钢管支撑吊人到基坑中。实际施工时,先将钢围檁安装好,然后再进行钢支撑的架设施工。在进行施工时,为了保证基坑可以安全开挖,各土层开挖工作面和钢支撑之间的间隔距离要保持在6-7m。按照设计轴力的30%-50%进行轴力的预加,当设计轴力低于500NN时,分别按照设计轴力的20%、60%、100%进行施加,设计预加轴力超过700KN时,需要分别按照设计轴力的20%、40%、50%、80%、100%进行施加。第一阶段预加轴力值比较小,所以需要持荷2min以上,在进行其他段的施工时需要持荷5min,降低应力损失。 2.4防水设计技术 隧道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隧道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为二级,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展,增加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全包柔性防水层加强防水。顶板采用全幅刷涂橡化非固化防水涂料(厚1.5mm)后再铺设自粘防水卷材,侧墙和底板采用预铺式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1.5mm。结构防水体系如下。(1)结构自防水在埋深为10~20m时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在埋深20~30m时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0。(2)结构自防水的裂缝宽不大于0.2mm且无贯穿裂缝。(3)结构防水体系中的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桩头等部位需进行加强防水处理。 2.5混凝土施工 结构钢筋混凝土纵向按施工缝、变形缝分段,水平分底板、侧墙(中墙)、顶板三部分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灌采用自然留淌斜面分层浇筑方式;侧墙和中墙混凝土浇筑,采用左右对称分层同时进行浇筑;顶板浇筑,采用斜面浇筑施工方案,从两端同时向中间浇筑,分层将混凝土浇筑到顶。具体细节如下。(1)底板绑扎钢筋完成后,在垫层上均匀干撒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粉料,泵送商品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2)侧墙和中墙施工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或接缝处进行堵漏,按设计要求施作防水层,设置施工缝和

平阳盖挖车站监理细则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车站盖挖施工方案及监理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明挖段施工监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暗挖段、临时竖井及旋喷桩施工监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 监理工作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 监理工作方法、要点及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安全文明施工及临时用电监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 (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0 版) (7)《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0 版) (8)《轨道交通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0 版) (9)《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0 版) (10)《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DB11/581-2008) (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1 ) (1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 (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16)《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21)《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 90) (2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2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 (2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二、工程概况1 、本标段工程简介 本标段为二号线一期工程三标段土建工程。施工地点北起海亮广场南到嘉茂中心站,包括两站五区间,三站为海亮广场站、学府康都站和嘉茂中心站吗,区间为新华广场至呼市火车站区间、海亮广场至新华广场区间、海亮广场至学府康都区间,学府康都至嘉茂中心站区间,嘉茂中心至仕奇公园区间。 2、学府康都站工程概况学府康都站位于大学西路与锡林郭勒南路交汇处,拟建车站主体位于锡林郭勒南路正下方,沿锡林郭勒南路东南~西北向布置,大学西街规划道路为由西向东单行道。大学西路与锡林郭勒南路下方管线密集,管径较大。由于锡林郭勒南路交通比较繁忙,明挖施工方法难以满足现状通行能力,本站拟采用顶板纵向分幅盖挖逆做法施工。 车站西南侧为鄂尔多斯广场(在建),西北侧为都市华庭,东北侧为富泰热力,东南侧为内蒙古防疫站改建项目(在建)。 学府康都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200.6m,站台为11m宽,标准段车站宽度为19.7m。设置四个通道出入口(其中2号出入口预留),两组风亭,1个安全出入口。车站南侧接盾构施工段,北侧接嘉茂区间。

地铁车站施工方案

目录1、施工方案 1.1 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车站结构 1.2.2工程及水文地质与气候情况 1.2.3工程环境 1.2.4工程目标 1.2.5主要工程量 1.2.6工程特点与难点 1.3 工程施工组织与部署 1.3.1施工组织管理系统 1.3.2管线切改组织 1.3.3交通导行组织 1.3.4总体施工安排 1.3.5施工测量组织 1.4 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1基坑开挖原则 1.5.2开挖准备工作 1.5.3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及措施 1.5.4基坑开挖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5.5土方回填 1.6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7 防水 1.8 监测 1.9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0 冬季、雨季施工措施 1.11 工程风险分析对策 2、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3、机械计划 4、质量保证及措施 5、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6、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及措施 7、劳动力、材料计划 8、用款计划 9、分包计划和管理措施 10、与监理设计的配合措施 11、施工现场总平面

1、施工方案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山门西段工程招标文件的《专用技术规范》。 (2)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现场勘察和交底答疑。 (3)国家和部颁的有关施工、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及天津地方政府及业主颁布的有关法规性文件。 《地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等。 (4)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对天津市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山门西段工程【SZm标段】工程的招标设计图纸。 1.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地质资料及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 (2)总体考虑,全面协作,选择适宜本工程条件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发挥设备、人才优势,认真分析,充分比较、论证,合理规划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技术措施,减小施工干扰,加强各施工工序间的衔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选择可靠的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防噪、防尘方案,选择最有利于工程施工,同时又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布置方案。 (4)认真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政策,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优质、快速、高效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交给业主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天津市快速轨道的高速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地铁隧道)XXXX站-XXXX站区间监测方案教案资料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 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集团XX项目部 年月

目录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3) 四、信息化施工组织 (3) 五、施工监测设计 (4) 5.1、地表沉降监测 (4) 5.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 (6) 5.3、管线变形监测 (8) 5.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 (9) 5.5、东风渠、七里河交叉口过河监测 (9) 六、警戒值的确定及监测频率 (9) 七、人员设置及仪器配备 (10) 八、监测质量保证 (11) 九、监测成果报告 (11)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体育中心站~博学路站隧道工程 监控量测方案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XX市轨道交通XX号线XX标段设计图纸; 2、《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I 1/490-2007 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XX标段,包括一个车站(XX站)和两个区间段,区间段即XX站——XX站盾构区间段,XX站——XX段区间段(其间包括盾构区间、明挖区间)。 第XX合同段全长XXXX米,其中XXXX站长XXXX米,盾构区间长XXXX米,盾构段双线总长XXXX米,明挖区间长XXXX米。 XXXX站——XXXX站盾构区间段起止里程为,西起左线CK32+487.74(右CK32+487.74),东至CK34+698.25(CK34+698.25);XXXX站——车辆出入线段区间段,西起RCK0+056.152东至RCK2+962.0 ;XXXX站的起止里程为CK34+698.25至RCK0+056.152 。 其中XXXX站至XXXX区间工程区间长度约为XXXX米,联络通道三处,其中中间联络通道带有通风井。三处联络通道离始发井距离分别约为:490米、1309米、1869米。 线路平面包含两段圆曲线,曲率半径分别为350米和450米。竖曲线由21.4‰-2‰等坡度组成的V字型。 隧道盾构施工选用德国Herrenknecht公司生产的复合盾构机作为隧道掘进设备。该设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目前国内外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主要阐述了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原理、施工流程、优缺点,为我国各大城市修建地铁车站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

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如图1。 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控江路、靖宇路交叉口东侧的控江路中心线下。该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长166.6m,标准段宽17.2m,南、北端头井宽21.4m。标准段为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端头井部分为双柱双跨结构,共有2个风井及3个出人口。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标准段深26.8m.墙体厚0.6m。车站出人口、风井采用SMW桩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2盖挖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往往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断,且需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可选用盖挖法。 2.1盖挖顺作法

地铁车站二次结构监理细则

一、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2、主要规范、规程和标准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1#标:马家楼站全长383.2米,标准宽度33.7米,地下两层四跨矩形框架结构,双岛四线侧式站台。站台宽8.4米,有效站台长度120米。站厅层由南至北布置有物业开发用房、南端设备管理用房、车站公共区、北端设备管理用房等。公共区的付费区设有楼扶梯分别联系两个站台,北端设有两部垂直电梯与两个站台联系,北端设备管理用房区根据功能要求布置有综合控制室、通信设备室、信号电源室、信号电缆引入室等;站台层布置了降压变电所、废水泵房、安全设备室和必要的设备用房及卫生间、污水泵房等。 2#标:石榴庄路站全长188.04m,为两端明挖,中间暗挖形式。明挖段为双层三跨箱型框架结构,暗挖段为单层三联拱复合衬砌结构。二次结构包括站台板、部分楼梯、电梯井、构造柱等结构。站厅层由南至北布置

有物业开发用房、南端设备管理用房、车站公共区、北端设备管理用房等。公共区的付费区设有楼扶梯分别联系两个站台,北端设有一部垂直电梯与两个站台联系,北端设备管理用房区根据功能要求布置有综合控制室、通信设备室、信号电源室、信号电缆引入室等;站台层布置了降压变电所、废水泵房、安全设备室和必要的设备用房及卫生间、污水泵房等。 3#标:角门北路站全长189.6米,标准段宽度18.9米。地下双层岛式标准站,站台宽为10米。公共区及北端单柱双跨形式,南端设备管理用房区部分双柱三跨形式。角门北路站共分三个防火分区,站厅层公共区和站台层合为一个防火分区;站厅层两端设备管理用房各为一个防火分区。砌筑材料为砼空心砌块,页岩砌块,加气砼砌块。 5#标:陶然亭车站主体全长197.2米,宽19.1米,采用两端明挖中间暗挖的施工方法。车站设计为两端双层,中间单层岛式单柱双跨(直线),站台宽度10m,有效站台长度120m。地下一层为站厅层,是乘客进出站集中活动的场所,站厅层由两部分组成,中间部分为公共区,南北两端为设备管理用房区。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部分,设有南北两端站台层通往站厅层各1台自动扶梯和1部楼梯;北端付费区外侧为连通的非付费区,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电梯。站台层位于地下二层,站台宽度为10米,有效站台长度为120米。站台层设2台上行自动扶梯和2部楼梯至站厅层。 2、工程范围:包括站台板、电梯井、扶梯、废水池、污水泵房结构混凝土工程见混凝土实施细则,本细则主要针对站台层和站厅层的砌筑及预留、预埋等工作内容。 3、工程环境及工程特点 (1)二次结构施工均在主体结构内,施工通道位于车站北侧暗挖施工竖井,在附属结构施工完成前,所有材料及人员均从北竖井进入,随着附属结构陆续开工存在交叉作业现象,需做好人员、材料运输等协调工作。 (2)植筋工程量较大、规格多,成孔存在较大困难,植筋位置难以保证。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由于部分设计内容未明确,在进行本范围施工中需进行大量的植筋作业。 (3)站台板预留孔洞、管数量多,施工前应结合各专业图进行核实,

地铁车站监控量测方案_(车站)

一、汉中门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 工程概况 汉中门车站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 50米, 车站标准段宽度:20. 90米。顶板埋深约2. 8?3. 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 93?23. 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n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 9X1. 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I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 . 5m 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 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 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 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 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1200人工挖孔 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609mm勺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 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 2. 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 80—4. 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 10—22. 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 ,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汉中门车站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 ①—2b2-3素填土;②—15-2粉质粘土;②一3b2-3粉质粘土;③一lb |-2粉质粘土:③一2b2-3粉质粘土;③一3b1- 2粉质粘土:③一4e粉质粘土:Klg-1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lg-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 2. 2.水文 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的碎砖、碎石等杂物的孔隙格架中;孔隙潜水分布在②层软土中;③层硬可塑粉质粘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土要分布于岩石风化界面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裂隙多被允填、裂隙一般不富水。地下水年变幅0. 50?1. 50米,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场地土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设计时,地下水位埋深按1. 00米考虑。 1. 2. 3.气象 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长江下游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因受大陆、海洋以及来自南北天气系统段影响,气候比较复杂,年际间的变化大,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年降雨量为1000?1200mm年内分布也不

地铁车站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地铁车站明挖顺作法 施工技术 ****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部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铁车站主要施工工序流程 (1) 三地下连续墙施工 (2) 3.1 导墙制作 (3) 3.2 泥浆工艺 (5) 3.3 成槽施工 (6) 3.4 清底及接头处理 (8) 3.5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9) 3.6 水下砼浇注 (14) 3. 7 锁口管提拔 (15) 3. 8 质量控制及预防措施 (15) 四钻孔灌注桩 (18) 五高压旋喷桩 (18) 5.1 二重管旋喷桩工艺流程 (18) 5.2 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及技术要求 (19) 六井点降水 (20) 6.1 降水目的 (20) 6.2 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验算 (20) 6.3 针对⑦层进行基坑抗突涌性验算 (21) 6.4 基坑稳定性分析 (21) 6.5 坑内疏干井设计 (22) 6.5.1 疏干井数量的确定 (22) 6.5.2 疏干井深度 (23) 6.5.3 降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控制 (23) 6.5.4 管井构造 (24) 6.6 设计要求 (24) 6.7 成井施工 (25) 6.8 封井方案 (28) 6. 8.1 封井原则 (28) 6. 8.2 封井方案 (28) 七基坑开挖及支撑 (30) 7.1 基坑开挖 (30) 7.2 支撑体系 (32) 7.2.1 施工准备 (32) 7.2.2 钢支撑安装 (32) 7.2.3 支撑拆除: (34) 八内部结构 (35) 8.1 顺作法内部结构施工流程 (35) 8.1.1 底板施工 (35) 8.1.2 侧墙施工 (35) 8.1.3 中板施工 (36) 8.1.4 顶板施工 (36)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最新版】

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 本文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是各国地下铁道施工的首选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

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控江路、靖宇路交叉口东侧的控江路中心线下。该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长166.6m,标准段宽17.2m,南、北端头井宽21.4m.标准段为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结构,端头井部分为双柱双跨结构,共有2个风井及3个出人口。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标准段深26.8m.墙体厚0.6m.车站出人口、风井采用SMW桩作为基坑的维护结构。 2、盖挖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往往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断,且需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可选用盖挖法。 2.1盖挖顺作法 盖挖顺作法是在地表作业完成挡土结构后,以定型的预制标准覆萧结构(包括纵、横梁和路面板)置于挡土结构上维持交通,往下反复

车站土建监理实施细则(定稿)

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GD01TJJL-5标 车站土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含明挖区间) 西安铁一院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GD01TJJL-05标监理部 2010年1月

宿重 刘武嵘 审批:编写:张陆华 吉超凡 石少民

、八— 刖言 为规范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施工监理GD01TJJL-05标段 工程建设监理行为,明确施工监理工作关系,细化各专业监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控制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做到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精细管理,贯彻无锡轨道公司“一模两化”的管理理念,实现打造高质量无锡地铁的目标,西安铁一院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无锡地铁监理项目部在监理规划基础上组织编制车站主体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工程概述............................................. 2.第二章编制依据............................................. 4.第三章专业工程特点........................................ 6.第四章监理工作流程..................................... 6.第五章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27) 第六章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33) 第七章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80)

第一章工程概述 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施工监理GD01TJJL-05标,位于无锡市滨湖区, 新光路至雪浪站全线长10.3公里,标段内共有七站及明挖区间,分别是:梁东路站、落霞路站、高浪路站、苏锡路站、湖滨路站、大学城站、雪浪站及明挖区 1梁东路站(CK19+713.969~+983.196,位于滨湖区扬名工业大道与芦中路,长269.2m,宽18.7m,二层岛式站台,-口;基坑深16.2-19m,围护采用800mm 厚地下连续墙、深28-32m,四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支撑(600X 800或800X 800)、其余为钢支撑;基底位于(6)1-1粉质粘土和(6)1粉土地层,总工期20个月(2010.1~2011.12 ),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2落霞路站(YCK21+202.316~YCK21+392.216,位于南湖大道与大通道交叉路口,沿南湖大道南北向布置,建筑面积9690.1 m2,长189。9m,宽18.7m, 4 个出入口,2组风亭,2层结构,岛式站台,800厚地下连续墙(深29~33m,4 道支撑,第一道混凝土(800X 900),余为钢支撑,坑深16.2m,局部19m基底位于(6)1-1及(6)1地层,,总工期23个月(2009年12月~2011年10月),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3高浪路站(YCK22+215.86—YCK22+398.268,位于华清路下面,在华清路与华云路交汇路口,长18.24m,宽18.7m,总面积954.4 m、2层岛式站台、4 个出口、2组风亭,基坑深16m局部深19m,基底位于(6)1-1粉质粘土层,总工期22个月(2009年12月一2012年6月),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4苏锡路站(YCK23+430.950-YCK23+580.950,位于观山路下面,在苏锡路与关山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建筑面积10546.8,长150m标准宽20.7m、端头宽 64.3m,4个出入口,2组风亭,岛式站台;基坑深16, 6m局部深18, 5m采用连续墙围护,4倒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800*1100)、其余为钢支撑;基底位于(6)1-1及(6)1地层,总工期为27个月(2009年12月-2012年2月),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5湖滨路站(YCK26+229.736-YCK26+421.36 ,位于关山路下面,在五湖大

地铁车站主体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和区间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二〇〇六年八月

一、x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工程概况 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50米,车站标准段宽度:20.90米。顶板埋深约2.8~3.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93~23.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9×1.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l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5m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2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φ609mm 的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2.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80—4.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10—22.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x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①-2b2-3素填土;②-1b1-2粉质粘土;②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理控制要点(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理控 制要点(通用版)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理控制要点(通 用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地铁施工是个高风险行业,如何确保安全施工是监理的重要职责。实践说明,通过监理企业的强化管理和施工企业实施各种安全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现将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安全监理控制过程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奉上,供各位同仁探讨。 我单位共监理三个车站,主体均为明挖二层岛式车站,双柱三跨箱型框架结构,设计埋深均为16m左右。进场后监理人员首先熟悉图纸,分析危险源,针对危险源编制了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并组织实施。截止目前车站均已顺利封顶,无安全事故发生。回顾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其中开挖、降水、支撑是决定基坑施工成败的关键工序,是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危险源,现场监理人员应高度关注,具体如下: 1基坑开挖过程的控制要点: (1)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每段开挖完成后尽快支

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计划

XX站监测工程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此次监测工程的监测范围是XX地铁站设计监测点、断面上的各项监测内容。 1.1 工程位置及范围 XX站位于XX市XX区周水子XX拟建新航站楼前停车场下方,呈东西向设置,车站主体北侧为周水子XX拟建航站楼停车场;东侧为现状XX航站楼落客平台环道;南侧、西侧为XX绕行道路。车站计算站台中心里程为右CK26+485.993;起、终点里程分别为右CK26+417.493(结构外皮)、右CK26+577.093(结构外皮)。建筑总面积共计9054 m2,车站共设2个出入口,一个紧急疏散口及两个风亭。车站2个出入口均布置在车站北侧,靠近XX拟建航站楼。1号出入口位于现有航站楼与拟建航站楼中间连廊下方道路一侧;2号出入口与XX拟建航站楼结合设置;无障碍电梯设置在1号出入口内;车站消防专用出入口设置于XX拟建停车场上,靠近2号风亭位置;车站两组风亭均为高风亭,设置在拟建XX航站楼前停车场上。 XX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加钢管内支撑的方案。施工场地位于扩建XX范围内,原场地为XX前绿地及内部通道。地面树木及建筑已拆迁,地下部分管线有待改移。周围XX扩建工程正在施工,施工场需交叉作业,存在一定干扰。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XX站所处地貌为剥蚀低丘陵。表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 a1+p1),层厚0.6m~1m。其下为全-中风化震旦系XX组白云质灰岩(Z whg),层厚为12m~18m,风化震旦系XX组白云质灰岩强度为220~250KPa。再其下为坚硬基岩,其间杂散分布燕山期辉绿岩(βμ),分布于车站基坑层厚为0m~3m,岩石强度达1500KPa。

监理资料地铁城轨工程测量监理细则教学教材

贵阳市窦官--贵阳火车北站一号线交通市政配套工程会展中心站?朱家湾区间 工程测量 监理细则 编制: 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 审批: ________________ 贵州三维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贵阳轨道交通一号线明挖区间站 项目监理部 2011年2月14日

目录 1. 监理依据 (4) 2.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特点、质量管理目标和质量指标 (4) 2.1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特点 (4) 2.2 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 (4) 2.3 质量指标 (4) 3.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的范围及重点 (5) 3.1 地面施工控制测量监理 ....................... . .................... ..5 3.2 明挖车站施工测量监理... ..................... .. .............. . . (7) 3. 2. 1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监理 (7) 3. 2. 2 基坑开挖施工测量监理... ... ... ... ... ... ... ... ... ... ... ... ... ... ... (7) 3. 3 变形测量监理...... ...... ...... ...... ............ . . (7) 3 . 3. 1 基坑工程监测... ... ... ... ... ... ... ... ... ... ... ... ... ... ... ... ... ... (7) 3. 3. 2 变形测量中应遵守的规定... ... ... ... ... ............ ...... ... ... ... (9) 3. 3. 3 监测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9) 3.4 竣工测量监理………………………………………. ………………… . 10 3. 4. 1 竣工测量的一般要求... ...... ...... ...... ... ...... ...... ...... ...... (10) 3. 4. 2 区间线路、车站结构竣工测量...... ................ ......... ...... (11) 4. 施工测量监理流程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