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1
- 格式:ppt
- 大小:44.80 MB
- 文档页数:10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并掌握三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于水的运动地理现象,形成宏观的水循环过程的概念。
2.通过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能够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树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第2章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本章学习内容:1.了解地球上的水与量的分布;2.从自然界的水循环特征,掌握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概念;3.理解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4.简介我国的水资源、地下水概况及中国地下水分区及煤矿水害分区。
本章重难点: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与意义;水文循环的内外因条件2.1 地球中水的分布水的来源?星外说(太空)、星内说(空气密度增大:气态水-液体水)地球是一个富水的行星。
水是一种具有超乎寻常特征的分子(地球演化积极因子),可以在冰、液体、蒸汽和超临界流体之间变化,使之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地球上的水从大气到地球表面至地核各个层圈都赋存有水。
即:浅部层圈水,如大气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和生物圈中;深部层圈水,如地幔的水和地核水。
1)浅部层圈水分布有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物体中的水矿物中的水,这些水均以自由态H2O分子或结合水(石膏)形式存在,以液态为主,也呈气态与固态存在。
我们从表1-1中,可以建立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状况与数量概念。
表1-1 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料,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
未包括生物圈及岩石圈矿物结合水。
浅部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108(约14亿Km3)。
若将这些水均匀平铺在地球体表面,水深约为2718m。
但其中咸水约占97.47%,淡水只占2.53%。
2)浅部层圈水的淡水淡水Exp:含盐量小于0.5g/L的水。
浅部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108。
其中海水等咸水约占97.47%,淡水只占2.53%。
各淡水体的比例:约68.8%为冰川与积雪(分布在难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极地区),0.3%为河湖,30%为地下水,其他淡水占0.9%。
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现状:人少水多、人多水少。
3)深部层圈水(了解)地球深层圈水分布于岩石圈以下直到下地幔这一范围内。
地球的水循环过程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迁移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太阳能的驱动和地球的重力所控制的,它在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蒸发和蒸腾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存在于海洋中,而蒸发是地球水循环的第一步。
当太阳照射到海洋、湖泊、河流和植被表面时,水分会受热而蒸发成为水蒸气。
此外,植物通过叶子表面的气孔释放水分,这个过程被称为蒸腾。
蒸发和蒸腾共同作用下,大量的水分被释放到大气中。
2. 水汽凝结当水蒸气升至高空时,遇到较低温度的空气,就会发生凝结现象。
这些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体的水汽形成云朵。
云朵可以是高层云、中层云或低层云,它们在大气中漂浮着,随着风的吹动而移动。
3. 降水当云朵中的水滴或冰晶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就会变得足够重以至于无法被空气支撑,从而下落到地面上。
这个过程被称为降水。
降水可以是雨、雪、冰雹等形式,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降水量和类型各不相同。
4.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降水后的水分有两种去向: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即沿着地表流动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地表径流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它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
5. 蒸发和蒸腾再循环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中的水分并不会永远停留在那里,它们会被太阳能再次加热,蒸发成为水蒸气,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
这样,循环就重新开始了。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多次,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利用。
6. 影响因素地球的水循环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太阳能是驱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它提供了蒸发和蒸腾所需的热量。
地球的气候和地形也会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热带地区由于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较为活跃;而沙漠地区则由于气温高、降水少,水循环相对较弱。
7. 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地球的水循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它为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水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水循环也影响着动物的生存和迁徙。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中图版 · 必修1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邛水河的水主要从哪里来的?要从哪里来的?邛水河的水主要从哪里来的?邛水河的水,水汽竟然来自于太平洋!CONTENTS 目录04 喀斯特地貌01 水循环0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04 喀斯特地貌01 水循环形态气态液态固态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分布次之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96.53%供应人类所需的淡水,3.469%0.001%想一想: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运动的?自然界中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陆地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陆地海洋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陆地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水量最少最重要的循环运动水量最大蒸发水汽输送陆地海洋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降水蒸腾蒸发地表水蒸发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循环,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这些图分别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下列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人工降水破坏植被硬化路面修建水库南水北调工程开采地下水人工降水破坏植被硬化路面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开采地下水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内涝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内涝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循环
五年级上册的水循环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介绍了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以下是水循环的基本内容,供参考:
水循环的过程:
1.蒸发:太阳能使水体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升入大气中。
2.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会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团。
3.降水:云团内水滴增多到一定程度,就会落下降水,例如雨、雪、雾、
露等形式。
4.地表径流:降水后,水会流向地表的低洼处,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
5.渗透和植物吸收:降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
经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水循环维持着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水资源再利用:通过水循环,水资源得以再利用,确保了水的持续供应。
•影响气候:水循环也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降水量的分布和多少直接关系到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习水循环的重点内容:
•水的三态转化:学生需了解水在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水循环图解:可以通过图表或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节约用水等方面。
老师在教授水循环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图表解释、小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