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之美国史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743.50 KB
- 文档页数:20
高中国别史专题四:美国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1775-1783)1、原因a: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美利坚民族形成、启蒙思想传播、英国压制2、导火索:1773/12波士顿倾茶事件3、六件大事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第二届大陆会议《独立宣言》发表(1776)萨拉托加大捷(1777)北美英军投降(1781)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4、推翻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为发展奠定基础双重性质美国共和政体的建立1、1787年宪法A、应用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学说B、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内容:1、中央与地方2、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特点:三权分立,制约权利、平衡利益评价:1、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3、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民主制度4、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也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利C、局限: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实行种族歧视2、联邦政府的成立1787年华盛顿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性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联合专政美国联邦制的权利结构第一层联邦与州之间的分权,其实质是联邦与州共享主权第二层中央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华盛顿①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华盛顿参加反英,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②1775年,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
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为大陆军总司令。
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③1776年,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
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
④指挥大陆军袭击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英军,取得胜利,鼓舞了各地的爱国者⑤1781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拒绝接受王位。
2、主持制宪: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3、担任美国总统:(1)第一届任期内:政治上: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国别史专题复习:美国发展的基本线索考点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冷战政策、三次科技革命等。
学习目标1、复述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
2、简述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结局、性质和作用,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效果。
4、概述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
5、掌握美苏冷战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及历史意义、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中心措施及影响、美苏冷战的表现及影响。
难点美国的崛起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学习过程一、构建美国基本的发展线索1、独立的美国———2、坚守统一的美国———3、创新的美国———4、富强的美国———5、霸道的美国———6、兵戎的美国———要求学生看书及知识提要写出每点对应的事件,再落实每一事件的基本知识点。
学生写完后老师再做出补充说明。
从总体上归纳出事件后,再落实每件事情的基本知识点二、背一背:重要知识点回顾(自行查阅下列知识点是否掌握)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起止时间、开始的标志、转折、性质及历史意义,颁布的文献。
2、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转折、性质及作用,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小结:两次战争的相同点根本原因——性质——影响——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效果。
小结:四部文献——三位总统——(对其进行评价)共性:4、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
5、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及超级霸主地位的确立A冷战政策(形成的标志,主要表现)B美苏争霸C霸权主义政策影响6、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及影响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7、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和美国相关的战争及对美国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1、从美国的诞生到发展到称霸世界的学习,你能得到哪些启示(认识)?2、我们如何对待美国的霸权主义?四、小试牛刀展锋芒专题训练1、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B革命武装打败了王党军队C都处死了国王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A共同代表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B标志着英美法进入资本主义时代C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D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3、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
高考历史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第6讲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清单串记】【名师点拨】1. 美国1787年宪法2. 邦联制与联邦制邦联制:无联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机关,其邦联会议的决议须经成员国认可且无法律效力。
邦联也不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成员国仍是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联邦制: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参加联邦的各州,可以根据联邦宪法制定本州的宪法和法律,并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行使权力。
3.美国政体中的分权制衡【认知深化】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1)理论基础:吸收了洛克、孟德斯鸠等著名启蒙思想家思想的精华。
(2)相互关系:“分权”是实现“制衡”的前提和基础。
“制衡”是分权的目的和结局。
(3)具体表现:(4)实施结果: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和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关键因素。
(5)存在问题:三大权力机关互相扯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政治生活中难以真正贯彻。
(6)本质:分权仅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分权。
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典例 1.(2020·全国Ⅲ卷·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
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
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答案】C【解析】据材料“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
而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 C项;据材料“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说明限制各州权力,排除 A项;据材料“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说明麦迪逊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且据所学制宪会议以后美国为联邦制,排除B项;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说明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有规定地方的权力界限,中央与地方分权而治,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