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儿计划免疫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2
儿童计划免疫概念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
它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主动免疫为主、被动免疫为辅。
主动免疫是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
被动免疫则是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给予相应的抗体,从而立即获得的免疫力。
儿童计划免疫是一种国家级的公共卫生策略,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预防接种来提供长期、全面、有效的保护,防止儿童受到一系列严重甚至致命的传染病的侵害。
这种策略基于现代免疫学原理,考虑到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免疫发展特点,同时也密切关注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动态变化。
在具体实施上,儿童计划免疫通过定期、有序地给儿童接种各种疫苗,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
这些疫苗通常包含经过处理或减弱的病原体或其成分,它们能够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但不会导致疾病。
通过这种方式,儿童的免疫系统能够“记住”这些病原体,并在未来遇到真正的感染时迅速、有效地进行防御。
儿童计划免疫不仅关注个体儿童的健康,也着眼于整个社区和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
通过提高儿童群体的免疫覆盖率,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链,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从而保护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那些由于年龄、健康状况或其他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疫苗的研发,儿童计划免疫的范围和效果不断扩大和提高。
同时,也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免疫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策略,确保儿童能够获得最佳的保护。
儿科护理学题库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范围难度系数1关键字:儿科护理学范围1.儿科就诊的年龄范围是A.0~12周岁B.0~13周岁C.0~14周岁D.0~15周岁E.0~16周岁2.不属于儿科护理学范围的一项是A.儿科临床护理工作B.儿童期卫生保健工作C.儿科护理科学研究D.儿童早期教育E.保证儿童安全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难度系数1关键字: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1.小儿最基本的特点是A.生长发育B.年龄越小能量需要越多C.器官功能不成熟D.免疫力薄弱E.生活护理内容多2.儿科护士不应当承担的角色是A.护理计划者B.护理活动执行者C.医疗诊治者D.健康教育者E.护理研究者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儿科护理的特点和理念难度系数1关键字:儿科护理的特点和理念1.小儿与成人根本的区别在于A.婴儿头长为身长的1/4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D.不断地生长发育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2.小儿的特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婴儿头长为身长的1/4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D.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3.小儿易于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是A.生长发育迅速B.消化功能差C.肝功能不成熟D.肾功能不成熟E.免疫功能不完善4.小儿易于发生营养性疾病的原因是A.小儿外观和身体各部分比例都在不断变化B.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成人多C.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D.小儿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E.小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不健全5.婴幼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发育迅速B.消化功能差C.肝功能不成熟D.肾功能不成熟E.免疫功能不完善6.不属于儿科重点防治的疾病是A.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B.小儿腹泻C.小儿肺炎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E.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7.儿科护理学的工作中心是A.患儿的疾病护理B.患儿的身心护理C.所有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的护理D.所有小儿的身心护理E.“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8.下列适用于护理婴儿的沟通技巧是A.因势利导B.多做游戏C.搂抱与抚摸D.适时鼓励E.社会交流9.儿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A.保证患儿的安全B.缓解分离性焦虑C.适应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D.适应不同年龄的生活护理E.重视皮肤护理(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A.IgAB.IgMC.IgGD.IgEE.IgD10.胎儿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C)11.乳儿可以通过母乳从母体获得(A)12.小儿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因为缺乏(B)章节:第一章绪论第四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难度系数1关键字: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儿童保健1.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将小儿时期划分为A.五个年龄期B.六个年龄期C.七个年龄期D.八个年龄期E.九个年龄期2.我国围生期的概念是A.妊娠20周至生后1周B.妊娠28周至生后1周C.妊娠28周至生后28天D.妊娠28周至生后1年E.妊娠20周至生后28天3.以下各期中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是A.围生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期E.青春期4.新生儿期是指A.从孕期28周到生后1周B.从孕期20周到生后1周C.从出生到生后满1周D.从出生到生后满28天E.从出生至1周岁5.新生儿期的特点中错误的一项是A.易发生适应环境不良综合征B.常因分娩带来产伤和窒息C.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D.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E.生理调节功能比较成熟6.婴儿期是指A.出生到28天B.出生到12个月C.生后13个月到2岁D.出生到2岁E.1到3岁7.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A.围生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期E.青春期8.小儿最易发生意外的年龄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期E.青春期9.下列属于学龄前期的年龄是A.10个月B.2周岁C.4周岁D.8周岁E.14周岁10.青春期生长发育最突出的特点是A.体格生长加快B.神经发育成熟C.内分泌调节稳定D.肌肉发育速度加快E.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11.新生儿期的保健护理重点是A.注意保暖B.合理喂养C.预防感染D.呼吸管理E.皮肤粘摸脐带护理12.应该实行早期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时期是A.新生儿期B.幼儿期C.胎儿期D.学龄期E.青春期13.小儿生长发育监测的主要内容是A.体重B.身高C.头围D.胸围E.牙齿14.我国目前生长发育监测的对象是A.新生儿至1周岁小儿B.新生儿至2周岁小儿C.新生儿至3周岁小儿D.新生儿至6周岁小儿E.新生儿至12周岁小儿15.小儿小便训练开始的时间是A.出生后3个月B.出生后6个月C.出生后9个月D.出生后12个月E.出生后3周岁(16~18题共用备选答案)A.妊娠28周至生后1周B.从受精至分娩C.出生至28天D.出生至12个月E.出生28天至1周岁16.胎儿期(B)17.新生儿期(C)18.婴儿期(D)(19~21题共用备选答案)A.围生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期E.青春期19.死亡率最高的是(A)20.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是(B)21.最易发生意外的是(C)(22~24题共用备选答案)A.胎儿期B.新生儿期C.婴儿期D.学龄期E.青春期22.建立家庭访视制度的时期是(B)23.建立生长发育监测制度的时期是(C)24.进行性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的时期是(E)(25~27题共用备选答案)A.围生期B.婴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25.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B)26.最容易发生营养与消化紊乱的阶段是(B)27.特别注意合理喂养尤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阶段是(B)难度系数2关键字: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儿童保健1.2周岁小儿所属的小儿年龄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2.一小儿已经会跑,会讲2-3个字组成的句子,而且有了“自我”意识。
儿童计划免疫的社会意义
儿童计划免疫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计划免疫通过预防接种针对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风疹、脊髓灰质炎等,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降低了儿童的患病风险。
2. 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通过计划免疫,降低了儿童患传染病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 保障儿童权益:计划免疫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确保所有儿童都有平等接种疫苗的机会。
这体现了政府对儿童权益的保障,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4. 促进社区和家庭的和谐:当儿童在社区中健康成长,家庭成员也减少了因疾病带来的担忧和压力,这有助于增强社区和家庭的凝聚力。
5. 减轻医疗系统负担:通过计划免疫,降低了儿童患传染病的风险,从而减少了医疗机构的工作压力。
6. 提升公众卫生意识:计划免疫不仅针对儿童,也包括成人。
它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高整体的卫生意识。
7. 促进经济发展:健康的儿童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健康的劳动力也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儿童计划免疫的社会意义重大,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福祉。
儿童计划免疫的要求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免疫接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在儿童计划免疫中,有一些重要的要求需要家长们务必遵守。
家长们要确保孩子按时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儿童在出生后不久即需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和剂量都是非常关键的。
此外,各种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也需要家长们严格遵守,不能随意延误或跳过。
只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接种疫苗,孩子才能获得充分的免疫保护。
家长们要选择正规的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
在接种疫苗时,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接种点,避免到一些非法或不合格的接种点接种疫苗,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家长们也要留意接种点是否有合格的疫苗存储条件和接种设备,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家长们要及时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疫苗种类和接种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家长们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疫苗接种信息,包括哪些疫苗是必须接种的、接种时间和剂量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了解清楚相关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保障孩子的健康。
家长们要关注孩子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和效果。
在接种疫苗后,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发热等,这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高烧等,家长们要及时就医处理,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家长们还要密切观察孩子接种疫苗后的效果,如是否产生了充分的免疫保护,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检测,确保孩子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总的来说,儿童计划免疫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家长们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确保孩子按时接种疫苗,选择正规的接种点,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关注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和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认真对待儿童计划免疫,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级育婴员考试模拟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每天()喂饭,有利于营养的充分吸收A、定时B、定点C、定量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发热时身体容易排出更多的水分,应多给孩子喂()。
A、热开水B、含水量少的流质食物C、含水量少的半流质食物D、温热饮料正确答案:D3.婴儿智能发育测评表包括()5项测评指标。
A、大动作、绘画能力、认知能力、言语、美感与社会行为B、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言语、环境的适应与自理能力C、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言语、情绪与社会行为D、大动作、精细动作、平衡能力、言语、情绪与社会行为正确答案:C4.用人单位依照《劳动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支付。
A、工作交接前B、工作交接一半时C、工作交接时D、办结工作交接时正确答案:D5.让宝宝模仿涂鸦时,成人()A、要指出不正确的B、不提供示范,要手把手地教C、既提供示范,也进行纠正D、只提供示范,不进行纠正正确答案:D6.()是不属于婴儿三浴锻炼的目的。
A、提高婴儿的自理能力B、增强大肌肉群的协调性C、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度D、增强体温的调节功能正确答案:C7.()的履行应遵循亲自履行的原则。
A、劳动就业B、劳动合同C、劳动权利D、劳动义务正确答案:B8.()以下的儿童晚上8点左右睡觉最为适宜,如果入睡过晚,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
A、6岁B、3岁C、10岁D、8岁正确答案:C9.下面选项描述不正确的是()A、从前往后冲洗B、要用专用的盆子C、最好用流动的清水D、女孩子还小不用清洗外阴正确答案:D10.婴儿对母乳以外食物的()。
A、耐受性较低,也容易发生过敏B、耐受性较高,也不容易发生过敏C、耐受性较低,也不容易发生过敏D、耐受性较高,也容易发生过敏正确答案:A11.职业道德是一种()的约束机制。
A、自发性B、非强制性C、强制性D、随意性正确答案:B12.()等构成单位教学活动的内容A、感官知觉、大动作、前庭平衡、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内容B、感官知觉、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美感等方面内容C、感官知觉、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生活自理、美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内容D、感官知觉、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内容正确答案:D13.在进行婴幼儿的主被动操跳跃运动时,把婴儿托起()桌(床)面(让婴儿足尖着地)轻轻跳跃。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
儿童的免疫接种程序是根据成长阶段和不同的疫苗推荐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般的儿童
免疫接种程序:
1. 出生时:一般会接种乙肝疫苗。
2. 2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3. 3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 4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5. 6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6. 7 个月龄时:接种A型流感疫苗。
7. 12 个月龄时: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和MMRV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
8. 15-18 个月龄时:接种甲肝疫苗。
9. 18 个月龄时:接种四联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
10. 4-6 岁时:接种百日咳疫苗。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和疫苗需求进行调整,所以最好在儿童的健康档案中记录接种的疫苗并及时与医生交流。
同时,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免疫计划可能会有所不同,请咨询当地的卫生部门和医生获取最新的免疫接种程序。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儿科护理学(一)试卷(课程代码0300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 B )A.围产期B.胎儿期C.新生儿期D.婴儿期2.小儿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一,其中发育最早的是(A)A.神经系统B.淋巴系统C.循环系统D.生殖系统3.小儿,6周岁,生长发育正常,其身长约为(B)A.108cmB.112cmC.116cmD.120cm4.某小儿,男,14个月,其乳牙数目约是( D )A.2~4个B.4~6个C.6~8个D.8~10个5.小儿代谢旺盛,所衢热能和营养索较成人多。
小儿所特有的能量需要是(C)A.基础代谢所需B.排泄消耗C.生长发育所需D.活动所需6.关于辅食添加的原则,不正确的是(C)A.从少到多B.从稀到稠C.从粗到细D.患病暂停7.儿童最易产生分离性焦虑的年龄段为(B)A.6个月以内B.6个月~2岁半C.2岁半~5岁D.5岁~8岁8.足月小样儿的胎龄和体重分别是(C)A.胎龄≥28周,体重<2500gB.胎龄≥32周,体重<2000gC.胎龄≥37周,体重<2500gD.胎龄≥40周,体重<2000g9.不符合正常足月新生儿外观特点的是(D)A.皮肤红润,胎毛少B.乳晕清楚,可摸到乳房结节C.指(趾)甲长到或超过指(趾)尖D.足底跖纹少,足跟光滑10.某女婴,出生后第6天,阴道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5天消失,此种现象为(D)A.阴道畸形B.生殖器官损伤C.尿道损伤D.假月经11.早产儿的室温应保持在(C)A.20~22CB.22~24CC.24~26CD.26~28C12.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开始产生的时间是在胎儿( B )A.16~18周B.18~20周C.20~22周D.22~24周1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D)A.皮下脂肪减少B.消疫C.身高不增D.体重不增14.儿童轻度肥胖是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小儿参考平均值的(B)A.10%~19%B.20%~29%C.30%~39%D.40%~49%15.早产儿和双胎儿开始添加维生素D的时间应在出生后(A)A.1~2周B.2~3周C.3~4周D.4~5周16.婴幼儿咽鼓管的特点是(C)A.较长、狭窄,呈漏斗形B.粗而短,呈垂直位C.较宽、直、短,呈水平位D.纤毛较多17.婴儿易发生溢乳和呕吐,其原因不包括(D)A.胃星水平位B.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C.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D.胃酸分泌多18.儿童静脉补钾时,最大浓度不得超过( C )A.0.1%B.0.2%C.0.3%D.0.4%19.原始心脏开始形成的时间是在( A )A.胚胎第2周B.胚胎第4周C.胚胎第6周D.胚胎第8周20.95%婴儿动脉导管在解剖上闭合的时间是在出生后(D)A.6个月B.8个月C.10个月D.12个月21.小儿出生后,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C)A.0.50~0.55B.0.55~0.60C.0.60~0.65D.0.65~0.7022.小儿造血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 A )A.胚胎期造血和出生后造血B.中胚层造血期和出生后造血C.中胚层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D.骨髓造血期和肝造血期23.关于小儿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A.婴儿期肾脏位置较高B.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易发生尿潴留C.婴儿尿道易受细菌感染D.对药物排泄功能差24.急性肾炎患儿出现茶色样尿时,提示尿液呈(D)A.弱碱性B.碱性C.中性D.酸性25.急性泌尿系感染是儿科常见病。
儿童计划免疫年度工作计划 (2)儿童计划免疫年度工作计划 (2)精选5篇(一)儿童计划免疫年度工作计划1. 制定免疫项目目标:明确儿童计划免疫的主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年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 确定免疫项目的覆盖范围:根据国家的免疫规划和疫情情况,确定需覆盖的儿童年龄段和免疫接种项目。
3. 确定免疫项目的时间节点:确定各个免疫项目的具体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接种日程表,确保接种工作按时进行。
4. 筹备免疫资源:准备免疫接种所需的疫苗、注射器具等物资,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建立免疫档案:建立儿童免疫档案,记录每个儿童的免疫情况,便于跟踪监测和做好后续的接种工作。
6. 开展宣传与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社会大众对儿童免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免疫计划。
7. 建立免疫接种点:设立免疫接种点,提供安全、方便和高效的接种服务,确保儿童能够准时接种疫苗。
8. 建立监测机制:建立监测机制,定期对免疫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9. 加强培训和指导:培训免疫接种点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他们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10. 落实免疫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免疫政策和法规,保障儿童的免疫权益,确保免疫工作的合法、有序、安全进行。
儿童计划免疫年度工作计划 (2)精选5篇(二)年度工作计划:儿童计划免疫1. 制定项目目标和指标:明确儿童计划免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包括免疫率提升、疫苗供应保障、宣传教育覆盖率等。
2. 疫苗供应计划:与相关药企和供应商沟通,制定全年疫苗的采购计划,确保充足的疫苗供应,以满足儿童计划免疫的需求。
3. 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并定期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制作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推广疫苗接种知识等,提高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4. 推进疫苗接种点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疫苗接种点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接种点的设施和人员能够满足儿童计划免疫的需求。
儿童计划免疫儿童的免疫系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正确的免疫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免疫计划需要根据年龄和疾病预防需求进行调整。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免疫计划安排。
首先,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防线,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需要定期接种疫苗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麻疹、流感等常见传染病,降低儿童罹患疾病的风险,保障其健康成长。
其次,儿童免疫计划的安排需要根据年龄和疾病预防需求进行调整。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儿童接种疫苗的时间和种类有详细的规定。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后续疫苗的时间和种类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年龄段和疾病预防需求来确定。
家长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种类带孩子去接种疫苗,确保免疫计划的顺利进行。
此外,儿童免疫计划的安排还需要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
有些孩子可能存在过敏史或慢性疾病,这些情况都需要在接种疫苗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接种计划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儿童计划免疫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儿童免疫计划的安排,确保孩子能够按时接种疫苗,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统,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医生和疾控部门发布的免疫信息,及时了解最新的免疫计划安排,为孩子提供最全面的免疫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家长们能够更加重视儿童免疫计划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儿科学填空题18.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泄胎粪,约于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存在肛门闭锁。
19.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母亲因素和胎儿因素两大类。
20.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有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智能落后、手足徐动症等后遗症。
21.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有产前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
22.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含饱和脂肪酸成分多,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
23.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允吸反射、握扶反射、拥抱反射。
24.小儿腹泻,病毒感染多见为轮状病毒,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为多见。
25.引起腹泻的主要的腹泻源性大肠杆菌有ETEC、EIEC、EPEC及EHEC。
26.腹泻安病程分型:急性2周以内,迁延性2周至2个月,慢性2个月以上。
27.脱水依程度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28.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是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炎。
29.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L/分~4L/分,鼻前庭给氧,氧流量为0.5L/分~1L/分。
3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肺脓肿、脓胸、脓气胸。
3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为乳肿、血尿、高血压。
32.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重度浮肿、高胆固醇血症。
3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原菌是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34.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三个阶段。
35.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而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6~8%。
36.贫血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周围血血红蛋白级红细胞数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3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却除病因、给予铁剂。
38.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12或叶酸或同时缺乏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39.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性低钠血症、脑积水。
40.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幼儿园计划免疫宣传工作计划5篇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消灭针对传染病,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幼儿园计划免疫宣传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幼儿园计划免疫宣传工作计划1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
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__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
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__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
1.婴儿期保健的特点是A.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B.定期做健康检查C.预防疾病,防止意外D.完成基础计划免疫,促进生长发育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考察婴儿期保健特点。
婴儿期的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对能量和蛋白质的要求也较高,而消化和吸收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故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同时,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而自身后天的免疫力尚未产生,故易患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应提倡母乳喂养,四个月以上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使其适应多种食物,减少以后挑食、偏食的发生;婴儿对传染性疾病普遍易感,为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必须切实按照计划免疫程序,为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要定期为婴儿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症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
2.青春期生长发育最大的特点是A.体格生长加快B.神经发育成熟C.内分泌调节稳定D.情绪波动大E.生殖系统迅速发育,趋向成熟【答案】:E【解析】:考察青春期发育特点。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
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在性激素作用下,生殖系统的发育渐趋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女性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到青春末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
该期以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为显著特征。
3.婴儿为了补充铁剂,最早需要添加的辅助食品是A.新鲜水果B.蔬菜C.粥D.蛋黄E.牛奶【答案】:D【解析】:考察婴儿喂养。
4个月以上的婴儿,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母乳中所含的铁/维生素等均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需另外予以补充。
备选答案中的蛋黄是补充铁剂的首选。
4.婴儿期的预防接种正确的是A.2~3个月接种卡介苗B.2个月开始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C.4~5个月注射麻疹疫苗D.8~10个月注射乙肝疫苗E.1岁注射白百破混合制剂【答案】:B【解析】:考察小儿计划免疫。
各年龄段儿童的保健要点新生儿期(1~28天)1、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
2、提倡母乳喂养。
3、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
4、父母多与婴儿交流,抚摸有利于早期的情感交流。
5、应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的接触。
6、注意脐部护理,预防感染。
婴儿期(1周岁之前)1、自4~6个月开始应添加辅食,为断离母乳做准备。
2、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便于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发育异常等疾病并予以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3、坚持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主、被动操有利于体格生长。
4、给予各种感觉的刺激,促进大脑发育。
5、按计划完成基础免疫;预防异物吸入。
幼儿期(1~3周岁)1、该时期应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等促进幼儿的语言发育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2、应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安排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进食、排便、沐浴、游戏、户外活动等。
3、定期进行体格检查,预防龋齿。
4、应注意异物吸入、烫伤、跌伤等意外伤害的预防。
学龄前期(3~7岁)1、应通过游戏、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和与人交往。
2、每年应进行1~2次体格检查,进行视力、龋齿、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病的筛查与矫治。
3、保证充足的营养,预防溺水、外伤、误服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
学龄期与青春期1、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强素质教育。
2、引导积极的体育锻炼,培养儿童的毅力和意志力。
3、合理安排生活,供给充足的营养,预防屈光不正、龋齿、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病的发生。
4、进行法制教育,学习交通规则和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
5、青春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以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确的认识。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一、护理1、居室:(1)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18~20℃,湿度为55%~60%。
(2)对哺乳期婴儿主张母婴同室,便于母亲哺乳和料理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