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手指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下雨了的手指舞教案教案标题:下雨了的手指舞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下雨了的手指舞,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增强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下雨了的手指舞的动作和节奏。
2. 熟悉下雨了的手指舞所表达的意境。
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通过手指舞来表达下雨的情景。
教学准备:1. 下雨了的手指舞的音乐。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下雨的情景。
3. 幼儿喜欢的绘本或故事书,如《小雨点》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教室内播放下雨的声音,并展示下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幼儿对下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引导:教师问幼儿们下雨时会发生什么?如何知道它在下雨?是否有听到过下雨的声音?学习下雨了的手指舞:1. 播放下雨了的手指舞的音乐,让幼儿们先听一遍,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下雨情景。
2. 教师示范下雨了的手指舞的动作,逐步引导幼儿们跟随动作练习。
3. 逐步加入音乐,让幼儿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手指舞动作。
表达下雨的情景:1. 与幼儿分享绘本或故事书中关于下雨的内容,引导幼儿们描述下雨的情景和感受。
2. 鼓励幼儿们用手指舞的动作来表达下雨的情景,可以借助音乐的节奏和自己的想象。
巩固与拓展:1. 分小组进行表演,让幼儿们展示他们自己的手指舞动作和表达下雨的情景。
2. 鼓励幼儿们创作自己的手指舞动作,可以结合其他自然现象或季节进行表达。
3. 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将下雨了的手指舞与其他音乐和舞蹈活动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音乐表达形式。
2. 鼓励幼儿们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结合手指舞和声音效果,表达自己对下雨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作准确性。
2. 观察幼儿在表演中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下雨的情景。
3. 幼儿自评和互评,鼓励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给出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手指谣雨水教案教案标题:手指谣雨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手指谣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2. 帮助幼儿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3. 提升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手指谣《雨水》的动作和歌词。
2. 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手指谣《雨水》的歌曲和歌词。
2. 描述雨水形成过程的图片或幻灯片。
3. 雨水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询问他们是否见过雨水,以及雨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活动一:学唱手指谣《雨水》1. 教师向幼儿展示手指谣《雨水》的歌曲和歌词,并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唱歌。
2. 分解教唱手指谣的动作,引导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
3. 反复练习手指谣,直到幼儿能够熟练掌握歌曲和动作。
活动二: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1. 展示描述雨水形成过程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 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幼儿解释雨水的形成过程,例如:水蒸气上升形成云,云中的水滴凝结成雨滴,最终形成雨水。
3. 引导幼儿模仿形成雨水的过程,例如:用手做云朵形状,然后让幼儿模仿雨滴下落的动作。
活动三:环境保护意识培养1. 向幼儿讲解雨水对大自然的重要性,例如:雨水可以滋润土地,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2.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例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3. 通过阅读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意识。
活动四:团队合作游戏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雨水制造者”。
2. 教师准备一盆水,小组成员轮流用手做下雨的动作,让“雨水制造者”去接住雨水。
3. 观察哪个小组的“雨水制造者”接住的雨水最多,表扬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束活动: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与幼儿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体验雨水,加深对雨水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手指谣,以其他自然现象或主题为内容。
小班关于伞的手指操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伞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把大伞和一些小伞模型。
2. 教师准备一些音乐,用于手指操的节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大伞和小伞模型,引导学生讨论伞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伞的重要性。
2. 活动一,手指操。
教师播放音乐,指导学生进行手指操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操动作,比如捏住伞柄、打开伞、闭合伞等动作。
通过手指操活动,培养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活动二,伞的使用。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着一把小伞模型,模拟使用伞的场景。
比如下雨时打开伞、晴天时合上伞等。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 活动三,伞的制作。
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一把简单的小伞模型,可以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
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伞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增加对伞的了解。
5. 活动四,伞的故事。
教师讲述一些关于伞的故事,比如《小伞的故事》、《伞下的爱情》等。
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伞的不同用途和意义,增加对伞的情感认知。
6.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伞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手指灵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伞,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不当使用伞的行为。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季节和天气等因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和使用伞,加深对伞的认识。
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小雨伞手指操》的动作,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3. 通过手指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1. 学会《小雨伞手指操》的动作。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手指操的动作要领。
2.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小雨伞》2. 《小雨伞手指操》动作图谱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音乐《小雨伞》,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1. 教师展示《小雨伞手指操》动作图谱,让学生观察动作要领。
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手指操比赛,每组轮流展示。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动作质量。
四、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新的手指动作,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新的手指操。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手指操对提高手指灵活性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小雨伞手指操》的喜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手指操动作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快要下雨啦中班手指操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快要下雨啦中班手指操教案反思教案撰写目的:该教案旨在通过手指操活动帮助中班幼儿认识天气变化,并培养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篇反思将对教案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分析:在教案中,教学目标明确,包括认识天气变化、掌握手指操动作、培养动作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这些目标与中班幼儿的发展需求相符合,有助于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2. 教学内容安排:手指操活动设计合理,通过模仿天气变化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中感受天气变化的特点。
同时,教案中还包含了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和歌曲,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方法选择:教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引导、互动问答和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
4. 教学资源准备:教案中提到了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等。
这些资源能够为教学提供直观的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活动。
5. 教学评估方法:教案中未提及具体的评估方法,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观察记录、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以便及时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6. 教学延伸活动:教案中未提及教学延伸活动,建议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学习成果。
总结:该教案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资源等方面设计合理,能够满足中班幼儿的学习需求。
然而,需要加入评估方法和延伸活动,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反思并进行适当的改进,教案的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促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下雨手指舞道具教案教案标题:下雨手指舞道具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下雨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模仿下雨的声音和动作。
2. 学生能够使用手指舞道具进行舞蹈表演。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下雨声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2. 手指舞道具,如彩色丝带、手指灯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4. 课堂空间布置。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频或视频素材播放下雨的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下雨时你们会做些什么?探究:1. 向学生展示手指舞道具,并解释它们的用途。
2. 演示如何使用手指舞道具进行舞蹈表演,示范下雨的动作和手指舞蹈动作。
3. 引导学生模仿示范动作,练习手指舞道具的使用和下雨的动作。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指导者,其他学生模仿指导者的动作进行练习。
2. 播放适合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氛围展示手指舞道具的舞蹈表演。
3. 指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观摩、交流和改进表演。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手指舞道具的使用和下雨的动作。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3. 展示学生的表演成果,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鼓励。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手指舞道具,并在下一节课中展示和分享。
2. 鼓励学生将手指舞道具与其他舞蹈动作结合,创作更多有趣的舞蹈表演。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手指舞道具使用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互动。
教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和认识下雨的现象,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通过手指舞道具的使用和舞蹈表演,学生能够模仿下雨的声音和动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关于大雨的手指操教案小班教案标题:探索大雨的手指操——小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雨的概念。
2. 发展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插画或照片展示大雨的场景。
2. CD或音乐播放设备。
3.一个大的室内空间。
4. 数量充足的彩色不透明小球。
教学准备:1. 在教学区域的墙壁上,贴上大雨的插画或照片。
2. 在教学区域内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操纵和移动。
3. 确保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源已准备好。
教学流程:引入活动:1. 将学生引导至教学区域,指向贴在墙上的大雨插画或照片,然后问他们是否见过大雨以及大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讨论与探索:1. 听取学生关于大雨的观察和想法,鼓励他们分享相关的经验和感受。
2. 介绍并演示手指操——"大雨的手指操",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手指模仿大雨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和节奏。
活动实施:1. 要求学生站成一个大圆圈,每人拿着彩色不透明小球。
2. 通过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学生在大圆圈中一起跳动,并在特定的指示下完成动作:- "模仿雨滴落在地面上":学生将小球用手指轻轻地敲击在地面上。
- "模仿雨滴落在叶子上":学生将小球放在大圆圈中心的叶子上,并轻轻地摇晃着手指。
- "模仿雨滴落在玻璃窗上":学生将小球用手指轻敲墙壁或其他平滑的表面。
- "自由模仿大雨的声音":学生自由发挥,将小球用手指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游戏巩固:1. 指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给每组一段时间让他们一起创作一个小表演,展示关于大雨的手指操。
3. 学生可以和小组成员一起发挥创造力,表演大雨中不同物体受到雨滴影响的情景。
总结与评估:1. 听取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总结。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估,询问他们大雨的手指操有哪些不同的动作和声音效果。
2024年《手指操》幼儿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教材《手指操》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手指的认识、手指操的基本动作以及通过手指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指的基本构造,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
2. 培养幼儿通过手指操锻炼手部肌肉,提高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指操的基本动作。
难点: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指操挂图、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每人一份手指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2)展示手指操挂图,引导幼儿认识手指。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手指操的基本动作,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在座位上跟随练习。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手指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比赛,鼓励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做手指操。
(2)教师挑选几名幼儿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手指的认识2. 手指操的基本动作3. 动手能力与协调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手指操练习,并尝试创编新的手指操动作。
答案:根据幼儿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 作业题目:用手指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答案: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手指操的学习,让幼儿对手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尝试将手指操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如手指操与音乐、美术等,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雨天室内体育课手指操动作要领整理编写:四股桥中心小学吴政红2012.08预备节预备:身体自然端坐,双手叠交(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动作要领:1、头左倾2、头右倾3、左4、右5、左6、右7、左8、还原并连接下一节的1(一个八拍,伴随节奏一拍一动)预备节预备:身体自然端坐,双手叠交(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动作要领:1、头左倾2、头右倾3、左4、右5、左6、右7、左8、还原并连接下一节的1(一个八拍,伴随节奏一拍一动)第一节:抓手指(十指同时屈伸抓握)第一个八拍:1、2、3、4 (曲臂上举,十指同时屈伸抓握。
一拍一动)5、6、7、8(伸臂前举,十指同时屈伸抓握。
)第二个八拍:2、2(伸臂转交叉---右上左下,抓握两次)3、4(还原前伸臂抓握两次)5交叉抓一次,6还原抓一次。
7、8同5、6(一拍一动)第三个八拍:3、2、3、4同第一个八拍的1、2、3、4;5、6、7、8(伸臂上举抓握,一拍一动)第四个八拍:4、2(伸臂上举转伸臂交叉,左前右后抓握两次)3、4(伸臂还原抓握两次);5、7交叉抓握各一次,6、8还原抓握各一次(一拍一动)第二节:出手指(两手指按一至五指的顺序出指)第一个八拍:1、2(掌心相对各出食指);3、4(出食、中指);5、6(出食中无名指);7、8(出食中无小指)两拍一动第二个八拍:2、2(收食指);3、4(收中指);5、6(收无名指);7、8(收小指)两拍一动第三个八拍:3、2(两拳交叠向前转两圈);3、4(左拳翘大拇指向左曲臂竖起,同时头向左倾一次;右拳不变);5、6同3、2;7、8(右拳翘大拇指向右曲臂竖起,同时头向右倾一次;左拳不变)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两拍一动)第三节:勾手指(两手指由食指至小指互相勾指)第一个八拍:1、2(两食指互勾一次,左掌心向胸,右掌心向外);3、4(勾中指);5、6(勾无名指);7、8(勾小指)两拍一动第二个八拍:2、(十指并拢成弓成锥形;指尖相对);2、(十指伸直分开,十指相对);3、(十指并拢成弓成锥形;指尖相对);4、(十指伸直分开,十指相对);5、7同3;6、8同4(一拍一动)第三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四个八拍同第二个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