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符号及其特点;2.理解化学式并能正确书写化学式;3.掌握化合价的概念,并能根据化合价推测元素化合方式;4.能够分析元素的官能团,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化学式的书写与化合价的推测;2.元素官能团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化学式的兴趣,并提问: - 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见过化学式? - 你们对化学式有什么了解?第二步: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展示元素周期表,解释元素符号的含义和特点: - 元素符号是由元素英文名称或拉丁名称的首字母组成; - 元素符号一般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或两个小写字母组成; - 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元素符号一般以拉丁名称或英文名称的缩写为准。
第三步:化学式的书写解释化学式的概念:由元素符号和表示元素原子数目的下标组成。
示例化学式H₂O的含义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
- 通过示例化学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 元素符号的顺序按照化合物中元素的先后顺序写出; - 元素符号后面的下标表示元素原子的个数; - 下标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第四步:化合价的推测引导学生思考化合价的概念,并提问: - 什么是化合价? - 如何根据化合价推测元素的化合方式?通过示例化合物的化学式,如NaCl、H₂O,解释化合价的特点: - 具有正价和负价两种; - 绝大多数元素的化合价是固定的。
总结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一般等于它们的电子层(价层)上的电子数目; - 过渡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最稳定的化合物来推断。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官能团,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比如:分析硫酸(H₂SO₄)的分子结构: - 化合价为+2的氢原子与化合价为+6的硫原子组成硫酸根; - 化合价为-2的氧原子与化合价为+6的硫原子组成硫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丹凤县铁峪铺中学陈娜一、教案背景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包括“什么是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
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以学生最熟悉的纯净物——水为例,介绍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接着介绍化合价知识,并以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例讲解推求的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化学式的读法;最后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要求不高,故教学中不需要任意扩展与加深。
三、学情分析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之本节课中基本元素以及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学生容易疲惫,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2)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过程与与方法(1)通过对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方法;(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含义以及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应用。
五、教法设计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那么,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对此的求知欲望很强。
但最基本的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却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试编口诀、讨论交流、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
六、学法指导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并掌握编写化学式的方法;2.掌握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化学式。
二、教学重点1.化学式的编写方法;2.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了解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合价的关系;2.掌握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引导他们思考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含义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中元素种类和数量关系的符号组合。
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指数组成。
(2)化学式的编写方法•二元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元素符号按照字母顺序书写,后面写上化学式指数。
•三元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元素符号按照字母顺序书写,后面写上化学式指数。
(3)化合价的概念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量。
化合价可以用来推算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量。
3. 实例演练(1)根据化学名称写化学式详细讲解根据化学名称写化学式的方法,并通过几个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示例1:氯化钠(NaCl)解析:氯是氯化钠中的一个元素,符号为Cl;钠是氯化钠中的一个元素,符号为Na;根据化合价,氯的化合价为-1,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学式写法规则,先写阳离子(钠),后写阴离子(氯);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示例2:二氧化碳(CO2)解析:氧是二氧化碳中的一个元素,符号为O;碳是二氧化碳中的一个元素,符号为C;根据化合价,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根据化学式写法规则,先写阳离子(碳),后写阴离子(氧);所以,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2)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详细讲解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的方法,并通过几个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示例1:写出氯化钠的化合价解析: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根据化学式写法规则,先写阳离子(钠),后写阴离子(氯);由于氯化钠是一个稳定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的规律,氯的化合价为-1,钠的化合价为+1。
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式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掌握常见元素符号与相应化学式的对应关系;3.熟悉化合价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式中的应用;4.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式的定义与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对应的化学式;2.难点:化合价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式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合物的结构式或化学方程式,引发学生对化学式的认识和重要性的思考,并让学生简单说明化学式的作用。
2. 概念讲解(10分钟)解释化学式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式可以用来表示元素的种类与数量。
进一步介绍元素符号与化学式的对应关系,列举常见元素符号及其对应的化学式。
3. 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展示几个实际化学反应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化学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式与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4. 基础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指定元素的化学式,并解释化合价的确定过程。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探究,总结化合价的规律,并提供一些更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强调化学式与化合价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掌握程度;2.教师观察学生在实例演示和拓展应用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应用能力;3.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化学式的知识,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中的结构式表示;2.引导学生探究不同价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式与化合物名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2.阅读相关化学教材,了解更多元素的符号和对应的化学式;3.尝试用化学式表示身边某些物质的组成。
课题: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式的定义,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掌握简单化学式的读法和书写;2、认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清楚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意义及书写规则教学难点:化学式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杯水的图片师:图片中杯子里装的是水,同学们还知道“水”的其它外语表示吗?我们来看一下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字。
【多媒体】展示各国“水”字的表示方法师:第一节课上曾说过化学有其独特的语言,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元素符号,今天这节课将一起了解化学式。
二、讲授新知【提问】水的化学式?【讲解】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教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化学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提问】1、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2、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3、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师: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化学式又有哪些意义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化学式H20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H2O的意义【讲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的意义可分为宏观上的意义和微观上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意义: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还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提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的元素有哪些?【讲解】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表示该物质宏观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师生总结】符号前加数字,不再具有宏观意义【讲解】元素符号及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的个数;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师:化学式是全世界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式能表示多重意义,以后我们学习时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那你们知道如何书写各种纯净物的化学式吗?化学式的读法又有怎样的规律?一起来了解下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及命名规律。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特点2.掌握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3.学会一些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归纳、利用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难点: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三、教法学法教法:分组讨论,对比归纳学法:自主体会,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在新课开始之前,先进行复习1.分子原子的概念,联系与区别2.书写几种元素符号导入新课水,Water这是人们对水的不同表示方法,化学上我们用H2O表示水,H2O,O2,N2这些化学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式。
讲授新课(一)化学式的概念1.给学生展示水、氧气、氢气、五氧化二磷、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提出问题:这些化学式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们讨论:找出共性,引导学生归纳出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同学们通过回忆概念,加深理解对纯净物的认识,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纯净物的化学式都只有一个。
(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回忆元素符号能表示哪些意义 O H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学生回答,补充完整。
由此引入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提出问题, H2O表示的意义,学生们讨论交流,然后确定答案。
再由学生们总结归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①表示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意义:③表示一个分子④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小组讨论练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B.表示一个甲烷分子C.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表示甲烷气体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出示问题:化学式可以任意书写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尊重客观事实。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2)理解化学式的意义(3)知道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获取有关物质组成的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给人类交流带来的好处。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意义教学难点: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教法:自学指导、合作讨论、讲练法学法:自学、讨论、练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出示本节目标,齐读两遍书写一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及一些物质的符号,引入本节课自学指导:阅读课本83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化学式?能不能举几个例子?2、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3、请参照课本图4-27总结一下化学式有什么意义?提问:什么叫化学式?试着举个例子。
答: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如:水的化学式为H2O氧气的化学式为O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齐读一遍化学式的定义提问:①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②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③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答:①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②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③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看图4-27,根据H2O的意义总结化学式的意义提问: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齐读一遍化学式的意义提问:CO2、P2O5的意义提问:符号H、2H、H2、2H2、2H+各具有什么意义?答:①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2H表示2个氢原子③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④2H2表示两个氢分子⑤2H+表示两个氢离子注意:离子一般带电,化学式一般右下角有数字小结:1.元素符号之前加数字不再表示某元素,不再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原子的个数2.化学式前加数字也不再表示该物质,不具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化学式的概念、意义、写法及读法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一些熟悉物质的组成;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进一步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3.通过化学式的学习,感受化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喜爱。
【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通过教材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学习中涉及的化学物质,逐步记住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在教材第三单元中已专题学习了元素符号知识,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要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书写化学式具有操作技能的属性,容易造成学习困难,由于尚未涉及化合价等知识,有关化学式的读、写,在学生的意识里形成只能靠“背”,而缺少联想记忆的因素,把化学式作为第二门外语,具有畏难情绪。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化学式以及化学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式各部分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