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103
甲氧氯普胺促进胆囊术后肛门排气及抑制恶心呕吐的效果目的观察胆囊术后使用甲氧氯普胺促进肛门排气及抑制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人。
A 组为给药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生理盐水至5 mL;以后每隔12小时静脉给甲氧氯普胺10 mg。
直到肛门排气时停用。
B组为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
以后每隔12小时静脉给生理盐水1 mL。
直到肛门排气时停用。
对比观察两组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病例数。
结果A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B组,恶心呕吐的病例数明显少于B组。
经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甲氧氯普胺用于胆囊术后能明显促进肛门排气及抑制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甲氧氯普胺;胆囊术后;肛门排气;恶心;呕吐腹部非胃肠手术,术后早日肛门排气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增加患者舒适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的关键所在。
术后早排气,能早日进食,补充能量、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利于患者恢复。
本院观察80例开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恶心呕吐情况,对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我院开腹胆囊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70岁,平均45岁,无腹部手术病史,手术麻醉均为硬膜外麻醉,采取肋缘下切口。
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人。
1.2 给药方法A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生理盐水至5 mL;以后每隔12小时静脉给甲氧氯普胺10 mg,直到肛门排气停用。
B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
以后每隔12小时静脉给生理盐水1 mL,直到肛门排气停用。
以上两组术后医嘱、护理、健康指导及其它并发症的处理均相同。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去枕平卧、心电监护、吸氧6 h,年龄较大或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延长监护时间,常规抗炎,每kg体重补液50 mL,补钾每日3 g,肛门排气后进食温水、流质、软食至正常饮食。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它们基于不同的原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工作原理:
1.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利用物质与红外辐射(波长范围通常为2.5-25微米)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振动状态。
其原理基于分子吸收红外辐射时,物质中的原子核和化学键会被激发,产生特定的振动和转动。
当物质受到红外光源照射后,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程度,可以得到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上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提供了关于物质中的化学键种类、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2.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拉曼光谱则利用物质与激光光源相互作用时,散射光中的微小频率偏移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振动信息。
当样品受到激光照射时,其中的分子会发生拉曼散射现象,即散射光中的部分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发生能量的频移。
这种频移对应着分子的振动和转动模式。
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出来的光的频率变化,可以获取拉曼光谱图。
拉曼光谱图上的峰值位置和强度提供了关于物质所含化学键、官能团和结构的信息。
3.总结: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是通过物质与不同光源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其结构和性质。
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化学键振动,而拉曼光谱则是通过测量散射光的频率变化来分析物质的振动信息。
两种技术在分析样品成分、鉴定物质、研究反应机理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原理与应用光谱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与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能量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特性。
其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两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
一、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利用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引起的入射光吸收现象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在红外光谱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透射法、反射法和散射法。
透射法是红外光谱中最常见的测量方法之一。
通过将待测样品置于光束中,测量光束通过物质后的光强变化,可以得到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情况,从而得到红外光谱图谱。
透射法测量速度快,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反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红外光谱测量方法。
它利用样品对入射光的反射来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
与透射法相比,反射法无需对样品进行任何处理,能够快速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适用于表面或薄膜等样品的分析。
散射法是红外光谱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利用样品对入射光的散射来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
散射法可以用于非晶态、多相和粉末样品的红外光谱测量,并且对样品形态、结构和成分变化不敏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红外光谱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在环境监测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在食品安全领域,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营养成分等。
二、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散射光的频率变化来分析物质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它是由物理学家拉曼于1928年发现的一种光谱现象,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拉曼光谱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激光照射样品后,样品会散射出经过激光光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较高或较低频率的散射光,这些散射光中含有关于样品分子振动和旋转的信息。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频率变化,可以获得样品的拉曼光谱图谱。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红外与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探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原理、应用以及在物理实验技术中的重要性。
在物理实验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分析不同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红外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散射红外光的波长来确定其分子振动信息,从而帮助科学家鉴定和定量分析物质。
而拉曼光谱则是通过测量物质散射光的频率来研究物质的分子振动和晶格振动。
这两种光谱技术在物理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还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基于分子的振动吸收。
每个分子都有一些特定的频率,当红外光与分子相互作用时,分子会吸收特定频率的能量并发生振动。
这些吸收带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科学家可以研究材料的组成、纯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不同,它是通过测量物质分子或晶格的光散射来研究其结构和性质的。
当光线通过物质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将散射出去,在散射过程中,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生频率的变化,这就是拉曼散射现象。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频率,可以获得物质的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可以提供关于物质的化学组成、晶格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在物理实验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被广泛使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中。
例如,科学家可以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来研究有机化合物、聚合物材料以及表面涂层等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分析这些材料的光谱数据,科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化学反应性等。
此外,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还可以应用于催化剂的研究、纳米颗粒的表征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些分析方法不仅提供了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信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和合成新材料,改善现有材料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