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增长变化。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7)进一步探究:
1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 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3 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 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4 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5 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6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怎 样的措施? 7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思考与讨论]:
在 这 两 个 实 例 中 , 种 群 呈 “ J” 型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①充足的食物。 ②广阔的生活空间 ③没有敌害。 ④气候适宜等。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数量
思考:
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假设 是什么? 2、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是 什么?
时间
(一)“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
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吸 水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 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用高倍镜观察,计数若干个中格内的 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 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120 140 160 180
64 128 256 512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 比较各有什么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精确。
数学方程式:精确但不直观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概念: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