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4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一)大田作物1、小麦需肥规律: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 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施肥技术: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 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施肥技术: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小麦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首先是施好底肥。
农谚说“麦收胎里富”,苗期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磷钾肥,使麦苗早生快发,冬前有一定数量的健康分蘖,并为春后生长成穗、增粒、增重打下基础。
底肥用量占施肥总量的60%〜70%左右,一般亩施菌肥10-20公斤, 尿素10公斤或碳铵25公斤,磷酸二铵15-25公斤,氯化钾5〜7.5公斤,或者用10公斤菌肥、40公斤复合肥、10公斤尿素。
如果是盐碱地上种小麦就不宜施用氯化钾,需改施用硫酸钾或硝酸钾。
冬小麦需肥较多,每生产50公斤小麦,需吸收氮素1.4〜1.6 公斤,磷素0.5〜0.75 公斤,钾素1.5〜2公斤,氮、磷、钾的比例大约是1 : 0.33 : 1,根据栽培的品种、土壤、气候等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据小麦植株分析,亩产412 公斤冬小麦,从出苗、分蘖到冬后起身拔节吸收的氮素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磷素、钾素各占总量的20%,从拔节到扬花期约吸收氮素总量的48%,磷素总量的67%,钾素总量的65%。
根据冬小麦的栽培特点,需肥特性和农业生产实际,在科学施肥方面要把握几点:抓好三个环节用2.5 公斤尿素作种肥,但碳铵容易挥发烧种,不宜用作种肥其次是巧施追肥,有利于增蘖、增穗。
北方冬麦区春天麦苗返青后,根据苗情追肥,对旺苗麦田(叶形看上去像猪耳朵)每亩追过磷酸钙15公斤,钾肥10 公斤,而不追施氮肥,防止氮多麦苗徒长,造成后期倒伏减产;对弱苗麦田(叶形看上去像马耳朵)应抓紧早追肥,每亩施碳铵15〜20公斤或尿素5〜7公斤,最好开沟深施盖土,不宜撒施,以防挥发损失。
对长势较弱的麦田,小麦拔节时还要施肥,每亩可用尿素10〜15公斤,沟施或穴施,有条件时并配合浇水;对于壮苗麦田(小麦叶形看上去像驴耳朵),拔节期要控制肥水管理,预防倒伏。
南方冬麦区,由于雨水多,光照少,麦苗容易旺长,一般少施或不施返青拔节肥,而是看苗酌情施用拔节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某些田块可能出现后期脱肥的情况,此时需要偏施肥,应每亩施用5〜10 公斤硫铵或3〜5 公斤尿素作孕穗肥。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特征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
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
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小麦施肥技术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不同。
不同阶段的施肥技术也不同,主要有:①施足基肥。
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其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
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
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因此,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
如果碳铵全部作底施,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至少要经历个4~5月,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损失较少,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
作物需肥特征目录粮食作物的需肥特点 (4)一、冬小麦的需肥特点 (4)二、水稻的施肥特点 (4)三、玉米的需肥特点 (5)四、甘薯的需肥特点 (5)五、马铃薯的需肥特点 (5)经济作物的需肥特点 (6)一、棉花的需肥特点 (6)二、大豆的需肥特点 (6)三、花生的需肥特点 (7)四、茶树的需肥特点 (8)五、烟草的需肥特点 (8)六、甘蔗的需肥特点 (9)七、甜菜的需肥特点 (10)果树的需肥特点 (11)一、苹果的需肥特点 (11)二、柑橘的需肥特点 (11)三、梨树的需肥特点 (12)四、葡萄的需肥特点 (12)五、枣树的需肥特点 (12)六、桃树的需肥特点 (13)七、香蕉的需肥特点 (13)八、荔枝的需肥特点 (13)九、菠萝的需肥特点 (14)十、芒果的需肥特点 (14)蔬菜作物的需肥特点 (15)一、茄果类蔬菜的需肥特点 (15)1、番茄的需肥特点 (15)2、茄子的需肥特点 (15)3、辣(甜)椒的需肥特点 (16)二、瓜类蔬菜的需肥特点 (17)1、黄瓜的需肥特点 (17)2、冬瓜的需肥特点 (18)3、南瓜的需肥特点 (18)4、西葫芦的需肥特点 (19)三、豆类蔬菜的需肥特点 (19)1、菜豆的需肥特点 (19)2、豇豆的需肥特点 (20)四、叶菜类蔬菜的需肥特点 (20)1、大白菜的需肥特点 (20)2、甘蓝的需肥特点 (21)3、花椰菜的需肥特点 (22)4、芹菜的需肥特点 (23)五、根菜类蔬菜的需肥特点 (23)1、罗卜的需肥特点 (23)2、胡萝卜的需肥特点 (24)六、葱、蒜、姜类蔬菜的需肥特点 (25)1、大葱的需肥特点 (25)2、洋葱的需肥特点 (25)3、大蒜的需肥特点 (26)4、韭菜的需肥特点 (26)西瓜、甜瓜、草莓等作物的需肥特点 (27)一、西瓜的需肥特点 (27)二、甜瓜的需肥特点 (27)三、哈密瓜的需肥特点 (28)四、草莓的需肥特点 (29)粮食作物的需肥特点一、冬小麦的需肥特点冬小麦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硅、氯、铁、锰、硼、铜、锌、钙等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吸收量最多。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一)生育与营养玉米生育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
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从拔节至抽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影响果穗大小;花粒期,从雄穗抽出、灌浆、蜡熟至成熟,是玉米生殖生长阶段。
研究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NPK吸收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
春玉米在子粒形成阶段,氮素吸收最多,占总量的47%,其次是拔节孕穗期;夏玉米生育期短,吸收氮素的时间较早,拔节孕穗期占总量的76%。
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在需肥高峰期前施用。
春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种植,生长期120天左右,大多亩产500—700公斤。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玉米子粒,需吸收氮(N)3.0—4.0公斤、磷(P2O5)1.2—1.6公斤、钾(K2O)4.5—5.5公斤,N:P2O5∶K2O平均为3.5∶1.4∶5.0,N:P2O5∶K2O平均为1.8∶1.1∶2.1,即1∶0.6∶1.2。
如果亩产双季稻谷450公斤,需吸收N—P2O5—K2O平均为8—5—10(公斤);亩产单季稻谷550公斤,需吸收10—6—12公斤。
(二)施肥用量我国北方地区大多缺磷,玉米亩施磷肥(P 2O5)4—8公斤效果显著。
虽然北方地区土壤钾素较丰富,但春玉米产量较高,对钾素较敏感,也需要增施钾肥。
在正常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N:P2O5∶K2O为1∶0.4—0.5∶0.3—0.4,平均1∶0.45∶0.35。
如果春、夏玉米分别亩产600公斤和400公斤,亩需氮肥(N)20—26公斤和11—13公斤。
春玉米N—P2O5—K2O 的平均施肥量为23—10—8(公斤);夏玉米为12 —5—4(公斤)。
春玉米的高产区以东北地区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供肥能力强;夏玉米以华北地区为主,种植期间气温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土壤磷素的释放。
试验证明,以上提出的施肥量,可以达到养分平衡,经济施肥的目的。
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大田作物底肥、追肥配方大全及施肥技术一、玉米(一)施肥原则1.控制氮磷钾肥施用量,氮肥建议分次施用,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追肥采取条施或穴施。
对于保水保肥地块和地膜覆盖种植区,可以采用一次性施肥,推荐选择缓控释类肥料,以减少追肥次数,可适当增施磷酸二铵作种肥。
2.重视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在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缺乏和肥料供应不足的区域和土壤,可补充含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或单质肥料。
3.无秸秆还田地块,可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4.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增加施用有机肥比例。
有效钾含量高、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
(二)施肥建议配方1:玉米需要亩施氮(N)10-14kg,磷(P2O5)4-6kg,钾(K2O)3-6kg。
推荐底肥N-P2O5-K2O:24-12-10或相近配方专用肥料。
追肥N-P2O5-K2O:32-0-8或相近配方,尿素、氯化钾。
产量水平450-600kg/亩,基施推荐配方肥35kg-45kg/亩,大喇叭口期可根据长势情况追施氮钾肥10-15kg/亩。
产量水平600-750kg/亩,基施推荐配方肥40kg-50kg/亩,大喇叭口期可根据长势情况追施氮钾肥10-15kg/亩。
有条件地区基施硫酸锌1-2kg/亩,长期施用氯基复合肥的地块可改施硫基复合肥或含硫肥料1年。
配方方案2:玉米需要亩施氮(N)10-16kg,磷(P2O5)4-7kg,钾(K2O)4-6kg。
推荐底肥N-P2O5-K2O:24-10-12、或相近配方专用肥料。
追肥N-P2O5-K2O:32-0-8或相近配方,尿素、氯化钾。
产量水平550-700kg/亩,基施推荐配方肥35kg-45kg/亩,大喇叭口期可根据长势情况追施氮钾肥10-15kg/亩。
产量水平700-850kg/亩,基施推荐配方肥40kg-50kg/亩,大喇叭口期可根据长势情况追施氮钾肥10-15kg/亩。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 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作物需肥规律各种作物施肥技术(一)小麦的营养与施肥需肥特性——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
氮的吸收高峰在出苗至拔节和拔节至孕穗两个阶段;对磷的吸收在孕穗至成熟期最多;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扬花阶段最多。
基肥——整地时每667m2施洋丰复合肥25-40kg,同时配施5-10kg尿素,随有机肥一起施入土壤。
基肥占总量的70-80%。
追肥——冬小麦春季施肥以返青、拔节期为主,追施洋丰高氮复合肥或尿素15-25kg。
灌浆期可亩用尿素0.5-1kg、磷酸二氢钾200g加水50kg进行叶面追肥,预防干热风和提高蛋白质含量。
(二)玉米的营养与施肥需肥特性——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对氮素的需求最多,其次是钾、磷。
玉米对养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是在大嗽叭口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的需求较敏感,特别是夏玉米和盐碱地容易缺锌。
施肥原则:春玉米生育期长,需施足基肥,重施攻苞肥。
夏玉米生育期较短,生长前期养分需求大,适合一次施足基肥。
施肥数量、方法: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春玉米每667m2施20-30kg;喇叭口期追施15-20kg洋丰高氮肥。
夏玉米每667m2一次施用30-45kg,一般不用再追肥。
可以采用沟施或穴施,避免肥料直接撒在地表,夏玉米用通用肥(3×15)需配合10-15kg尿素。
每667m2施用1-2kg硫酸锌作基肥能增产10%-15%。
(三)水稻的营养与施肥需肥特性——水稻因品种、地区、常年施肥水平、土壤肥力水平不同,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从移栽到分蘖终期,氮、磷、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50%,从分蘖到孕穗期是水稻吸收氮、磷、钾最多的时期,约占总吸收量的60-70%。
基肥——整田时将肥料均匀撒于田里,然后翻犁耙平即可插秧。
每667m2用洋丰尿基复合肥25-50kg。
追肥——应早施、重施分蘖肥,插秧后5-7天每667m2追施洋丰高氮肥或尿素15-20 kg,根据秧苗长势情况,拔节孕穗期追施洋丰高氮肥10-15 kg/667m2。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完全相同,因此针对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不尽相同。
以下将对一些主要作物的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进行介绍。
1.谷物作物谷物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需肥规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
在苗期,主要需肥氮、磷和钾;在拔节期,氮素和磷素的需求量较大,钾素需求也逐渐增加;在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氮素和磷素,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谷类作物的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作物种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以满足幼苗期的需要;追肥主要是在苗期和拔节期及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果树作物果树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与谷物作物略有不同。
果树的需肥规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
在生长期,果树需要充足的氮肥,以促进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在花芽分化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有利于芽并形成和分化;在果实发育期,需要充足的钾肥,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果树作物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果树栽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以满足树体生长的需要;追肥主要是在果树生长期和果实发育期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3.蔬菜作物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与谷物作物和果树作物也有所不同。
蔬菜作物生长期较短,一般分为苗期、生长期和结果期。
在苗期,主要需要磷、钾等养分促进根系的发育;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氮肥和磷肥,促进叶片和茎的生长;在结果期,适量补充钾肥有助于促进果实的发育。
蔬菜作物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追肥和叶面施肥三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蔬菜作物栽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追肥主要是在蔬菜生长期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叶面施肥是通过喷洒肥料溶液的方式将养分直接供给叶面,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2023年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油料、蔬菜和经济作物春夏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2023年主要粮食作物春夏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冬小麦1.施肥原则(1)根据苗情长势和土壤墒情分类指导,因地、因苗、因时追肥。
对于弱苗麦田要及时进行水肥调控,提早田间管理、适当增施肥料,促进弱苗转壮。
(2)根据基肥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
(3)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返青拔节期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率。
后期控制旺长,预防后期贪青倒伏。
(4)因春季低温,受到冻害的田块,在低温结束后要及早追肥,每亩结合灌水追施尿素7—10公斤或磷酸二铵5公斤,或叶面喷施1%—2%的尿素溶液50—70公斤,促进早返青复壮,早生长。
(5)可因时因地,采用无人机或高杆喷雾机械进行叶面追肥,肥药同施、一喷三防。
2.施肥建议(1)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
第1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6—8公斤;第2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10公斤。
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促弱苗升级、促苗情转化。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3公斤。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镇压和化控措施,推迟氮肥施用时间、减少氮肥用量,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后期倒伏和贪青晚熟。
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5)对未施基肥或基肥用量偏少的麦田,在返青或拔节期适当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尿素。
(6)对基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追施氮磷复合肥,未施或少施钾肥的,在返青或拔节期追施氮钾复合肥;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可在春季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