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范大学持续改革难题和出路

师范大学持续改革难题和出路

师范大学持续改革难题和出路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如合校、扩招、缴费上学等,这些变革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师范大学受到外部形势挑战和内部发展需求双重的压力,也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整个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两个共识

师范大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探索,在自身发展路向上.基本形成了两个共识。

(一)综合化:从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型

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是师范大学在当前国内高校激烈竞争下,和综合性大学竞争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师范大学普遍熟悉到这一点,大多确立了建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并将其列入自己的“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中,形成共识。

对于综合化的实现,各师范大学主要通过两个显性层面来推进:一是调整学科设置,增设一些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改变以前仅仅针对基础教育的传统师范学科面貌,呈现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边缘学科等综合发展的态势;二是对原有师范专业进行剥离和再造,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对一些针对中学教育的传统师范学科分设师范和非师范方向.titan:英语专业分设英语教育、外事翻译、涉

外英语等专业。因为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改造。师范大学从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人才为主转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为主,学生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和走向。

(二)增强教师教育特色: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

随着综合化战略的提出及实施,师范大学里传统基础学科、师范专业比例相对减少,师范生比例大量减少,大部分地区原来的三级师范体系逐步转变成二级师范体系。从表面上看,师范体系、师范性似乎大大削弱,以致一度有人质疑整个师范体系、师范专业被边缘化,于是师范大学纷纷提出要保持特色,改革师范教育,建立新型的现代教师教育。师范教育改革看似来自这种质疑压力的推动,实际上主要来自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师范大学向综合化转型中对学科和专业发展自足性的重新熟悉,即通常所说的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相分离,让专业教育回到专业本身;二是基础教育体系对更加优质师资的需求日益增强,要适应这种需求,显然原有的师范教育模式必须改革。

对原有师范教育模式的重新熟悉和向综合化发展的战略,促使师范大学对自身品牌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纷纷对原有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做出种种改革。它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将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相分离,即通常所说的

4+X模式,前4年学习专业知识,后面x时间专门学习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二是仍然采取4年制模式,但是突出了教师教育课程非凡是技能的培养,如加强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加强和中学的联系、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其根本指向都是为加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师。

二、双重困境

近年师范大学所作的改革基本围绕综合化和教师教育特色这两个目标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困境。

(一)综合化的困境

1.综合化和师范特色的冲突

师范大学综合化一度受到广泛误解,被认为师范大学要办综合性大学,不办师范了,以致引发对师范大学将消失的种种猜疑。对此,很多师范大学也做了充分的解释,表示综合化并不削弱师范特色.甚至会增强教师教育特色。近年来的做法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消除误解并不意味着新问题消失。对于办综合性大学是否会取消师范大学原有的特色,实际上蕴含着综合化是否和师范特色相冲突的新问题。要厘清这个新问题,须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师范大学综合化,只是其内涵扩大了,原来的师范专业并没有取消,只是专业总量增加了(非师范专业增多),且师范作为师范大学最重要、最

具有特色的一部分而存在,师范特色更加凸显。二是专业范围扩大,在办学总体资源并没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师范大学资源分配一般倾向于大力发展优势学科,淘汰或合并发展迟缓、缺乏潜力的学科,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及一些基础师范专业学科原本相对较强,优势明显.故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师范大学并没有因为综合性而忽视师范特色,反而普遍更加重视师范特色的增强和发扬。

但新问题是,师范大学必须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同等重视,因为大多非师范专业是新办的,更加需要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从这个层面看,综合性和师范性确实存在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实际上是学科协调发展的矛盾。所以综合化和师范特色的冲突,实际上是协调好非师范专业和师范专业发展的矛盾。

2.从浅层综合化向深度综合化跨越的困境

过去一个阶段,师范大学对于综合化的办法基本上以设置非师范专业和学科、打破师范专业唯一性的局面为主,人们亦很轻易将设置非师范学科专业理解为综合化。但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综合化。从今天学科综合化发展形势来看,这只是具备了综合化前提,或只是实现了多学科发展,而非综合化发展

所谓综合化主要是指学科的综合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门类逐渐增多、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学科间

的关联即学科交叉、渗透日益增强,使得原有学科形成新的生长点,产生新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科综合化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跨学科探究。跨学科探究领域已不局限于邻近学科之间,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探究活动也广泛开展,从而大大改变了科学和大学学科结构的图景。二是大学从单科或多科性向综合性转型,从单一的理工科或文科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两大领域。如: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从原来的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发展到文、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从专业化的技术学院到工、理、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目前,师范大学虽然设置了很多学科,但并非综合化的第二种含义,因为它一开始就跨越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即通常所说的师范大学一开始就具备综合化的基础。现在的学科增设。基本上是扩展综合性的外延,对其内涵的提升,却少有有成效的举措。当前大部分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但发展分化孤立比较严重,跨学科的沟通、交叉探究远未充分展开,整合的学科和综合探究意识不明显。有的师范大学也设置了一些新型的带有交叉探究、跨专业特色的学科,但基本上是生硬模拟出来的,非本校学科内部逻辑发展的产物。虽然是交叉学科,却很少和其他所交叉的学科产生联系和交叉探究.这种交叉学科仍是孤立的学科。

哲理句子:人生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

哲理句子:人生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 1、机会需要把握,人生需要掌握。不要犹犹豫豫,不要彷徨徘徊。机遇不会在原地等待,错过就难易再现;好运不会在身边徘徊,错过就难易重现。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始终相信,没有不会放晴的雨天,也没有走不完的险途。只要希望之火不灭,前方的道路就不会一直黑暗。 2、保持一份平和,一份清醒,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喧嚣。在人生无论长或短的旅程中,享受悠闲,享受过程。欣赏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幽深,不辜负我们不期而遇的各种风景。在人生的路上迈着温和中包含着刚健的步伐,渐进中积累回忆和纪念,没有追悔的期待中完成行程。才算不虚此生、不虚此行! 3、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潇洒自在。随缘是一种胸怀,一种成熟,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随缘的人,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

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4、为人处世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会让自己做事放不开手脚,犹豫不决,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丢失自我的价值。坚持自己所选择的,相信自己所坚持的,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正确道路。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你自己,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5、人应该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掌控。追求舒适、追求享受是人的本能,但也要有所节制。不管穿什么鞋子,合脚才是最重要的;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欲望就像水一样,适当就好,多了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为把欲望误认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6、人生不过是一张单程车票,所有走过的、经历过的都会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所有欢欣的、悲伤的,都是生活呈现出来的真相。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也不要抱怨命运的坎坷,真正勇敢的人,敢于

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出路

同许多新兴行业不同,物业管理这一行业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不是因强大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因政策的推动,仅仅源于一个对国人非常陌生、非常新鲜的词汇——物业管理。先行者将其变成企业行为,继而通过政府、媒体、业务拓展去影响并制造需求,改变了国内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管理模式,最终以建设部1994年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来确立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诞生,并规定了这一行业的鲜明特征即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只会是物业管理企业数量的剧增,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良莠兼具,而最终的结果是行业整体水平的难以提升。历史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期房的预售承诺,现房的卖点支撑,使物业管理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遏制在管物业出租率、租金的下滑,化解发展商和小业主、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也责无旁贷的落在物业管理公司头上;死盘的解围救困,物业存量资产的盘活,也向物业管理投去了期望。市场的供大于求,使得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实力彰显,专业水准在所管项目中充分发挥。 行业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9月1日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发展商对于物业管理的认知更加清晰,盲目的自建自管所导致的精力旁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运行成本不经济所引发的品牌形象受损,耽于琐碎伤害主业发展,非专业运作的事倍功

半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得一大批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房地产企业家们积极采取委托管理方式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为物业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物业管理行业也才真正意义上走向社会化、专业化道路。 一、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深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业管理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虽经近十几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市场已初步形成,但我们应看到二十一世纪物业管理的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新体制还没有普遍确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上,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垄断经营、不规范竞争还相当严重存在;市场主体与物权关系上,还没有建立业主委员会的主体地位;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城市旧区环境整治与物业管理问题等等,上述问题,是宏观、大环境方面的。作为行业的细胞——物业管理企业,笔者认为影响其深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素质和所掌握的技能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人员竞争力弱,服务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再加上行业利润偏低,政府及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的多,经济利益的少,劳动力价值不能有效体现,也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在进入本行业之前

对高校德育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种镶嵌式的、难于分割离析的关系体特征恰恰是素质教育评价的难点。 教学评价在外语教学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外语评价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扭转以分数论成绩,以升学论英雄的现象,必须有一套新的评估标准,即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4],把各种素质要求都提到必要的高度。这样,才能逐步扭转舆论的压力和传统思维定势,才能落实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委.学习资料第二辑.素质教育. [2]胡兴文.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2006. [3] 黄宪.积极发挥教研部门在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08. [4]柳斌.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 (责任编辑:黄雷) ○付官火 对高校德育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摘 要:我国当前高校德育处境尴尬,效率较低, 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德育走入怪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忽视学生主体作用,道德教育流于说教,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因此高校德育应理性回归,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基本素质,在现实情景下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使道德教育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高校德育方能发挥其现实效应。 关键词:德育;道德异化;道德素质;内心冲突 . 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并正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模式。 一般认为高校德育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性色彩,定位于培养为谁服务的人才基础之 上,但其功能远非如此,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德育更应“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和精神的提高”[1]。 一、高校德育的尴尬处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国家教育部都非常重视高校的德育工作,结合新形势、新变化,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德育,实施新的高校德育课程的“05方案”,整合了原“98方案”,但高校的德育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是低效的。学生不买帐,情绪抵触,逃课等现象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比较多的大学生在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阶段所接受的德育模式及因此而养成的德育学习习惯或对德育所形成的成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个阶段的德育“在分数和升学率面前,不过是一种陪衬和摆设”[2]。而高校的德育工作又流于“形式化、空泛化、简单化”[2],流于道德说教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实质即忽视德育中的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忽视德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这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升入到高校阶段,学生就更加抵触政治思想道德这类课 ○○○○○○○○○○○○○○○○○○○○○○○○○○○○○○○○○○○○○○○○○

浅谈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出路

浅谈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出路 刘华光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LiuHuaGua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520) 作者简介: 刘华光(1976—),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税务 摘要: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财税体制框架,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财政税收的稳定 增长。然而,由于现行财税体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致使其在执行过程中面临 一些矛盾和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利于我国财税体制 的科学发展。为此,进一步深化我国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我 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出路进行探析。 关键词:财税体制;分税制;税制改革 一、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 (一)分税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然而其 在执行的过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上下级政府之间呈现出事权模糊不清的 现状,导致财政与事权不相匹配。虽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原则上明确了中央与地 方地府的事权和财权,但是在执行中两者矛盾依然突出;其二,尚未规范划分财 政收入预算级次,国地税的收征管不协调,同时在地方税收方面,其税收权利被 严重弱化,财政收入空间一再被积压;其三,税收立法滞后,中央政府没有赋予 地方政府足够的税权,并且其自身的税收管理制度也尚未健全;其四,转移支付 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宏观税负不合理 这里的宏观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宏观税负则可通过国家一定时期政府获得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政府获得收入总量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今日头条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代表,从2012年8月上线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2亿。今日头条的成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成功,就像今日头条所宣称的那样,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然而,今日头条因为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深陷版权困境。 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 要判断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就必须先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新闻作品的规定主要有两处: 一处是《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另一处是《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

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一方面规定了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另一方面又规定了有关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和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的合理使用。但就这两条而言,先不说规定存在冲突的问题,仅如何界定时事新闻就让人大伤脑筋。 (一)时事新闻如何界定 我国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只有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而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则是单纯事实消息不具有独创性,换句话说,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笔者认为,这一款规定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缺乏独创性就不是作品,而不是作品也自然无法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实际上,真正不具有独创性仅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恐怕也只有一句话新闻,绝大多数新闻报道

出路话题作文讲评

困境中找准出路 前路维艰,世事难料,危机之中,该何去何从?找准出路,认清方向,方能拨云现日,走向成功。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它们就像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大山,挡住了我们前进之路。困难摆在面前,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于是,困难面前,有的人束手无策,有的人徘徊不前,这些做法除了让我们更加畏惧困难外别无益处。然而有一类人却能积极应对,找准出路,一往无前,最终获得人生的突围,事业的成功。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境中迷失方向。找准出路,我们终将走出困境的沙漠,到达成功的绿洲。 关注身边,放眼世界,你会发现那些最终站在人生领奖台上的人大都是从困境中走出来的。 雅典奥运会冠军杜丽,在国人期待的目光中痛失奥运金牌,泪洒赛场,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然而她没有就此萎靡,而是在困境中找准出路,认真分析失利的原因。自我激励,找回曾经那个自信乐观的杜丽。最终,在3天后的比赛中。她重整旗鼓。又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试想,如果杜丽在困难面前,就此沉沦,她能够再创辉煌吗? 20多年前的海尔,还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张瑞敏接手海尔时,全厂负债累累,连工人的年货都发不出。困境之中,张瑞敏找准出路,确立了以质量立厂的理念,在全厂工人痛心的眼光中,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从此质量成为了海尔人永恒的理念,海尔就此摆脱困境,一步步做到做强,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找准出路,让一个人重获成功,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做大做强。 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同样需要找准出路。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共首度牵手。找准了中华民族的出路,进行北伐,取得了国民大革命的初步胜利。面对日寇侵略,民族危亡之时,中华民族再次找准出路,二度牵手,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合作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国共两党必将再次认准中华民族的出路。 蚕,只有破茧而出,才能成长为美丽的蝴蝶;人,也需要在困境中找准出路,突破重围,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困境中找准出路,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积极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无论多么奇幻的迷宫,总能找到出口,无论多么危险的环境,总能找到方向,只要我们积极寻找出路,总能走向成功。 积极寻找出路,是一种永不放弃的坚毅;是一种永不言败的信念;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突破。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当我们的前途失去希望时,当我们似乎走向人生的死胡同时,请相信,前方总有出路。只要我们积极寻找出路,永不放弃,就会战胜困难和挫折,重拾生活的希望,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泰戈尔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所以不要被困难吓倒,而应该去积极寻找出路,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不轻易低头,积极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郭凤莲,大寨的领导者,在建国初期,她曾领导大寨干出新天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

中国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今,关于职业规划、行业预测的话题越累越多,网络上关于未来十年、三十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最赚钱的行业、职业排行有成百上千万条,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无论你打开多少个网站,你总会发现这些排名中有几个职业却是固定的,是媒体、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大师们在他们的文章中均有提及的。因此,从多个知名网站中统计,由小编代为选择整理,推出未来三年内人才最为稀缺、发展最有前景的6大行业,希望能够为您的职业选择提供些许参考和指导。 保险业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达120万人。保费收入从不足5亿到2100多亿,中国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在入门正当时。 电信业发展最快,收入最高 谁也不能否认,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发展速度之快,加上其倍受争议的行业垄断,使中国电信多年来被看作是世界上少有的电信市场肥缺,其薪酬也最高。曾经一度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信息化行业人才稀缺且“钱”途无量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企业不分大小、类别的均在上信息化,因此信息化人才(如管理软件顾问、项目经理、咨询顾问等)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高价值人才。近两年来单纯的IT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价值依旧居高不下,信息化专业人才属于该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随时间和层次的不同跨度普遍较大,可以从10万元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不等,此类专业人才“钱”景看好。 管理咨询业专业人才太少,需求太大 管理咨询业发展势头不可低估。02时年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如今正是咨询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才市场需求庞大,作为创业板最青睐的产业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国内专业管理咨询人才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需大量专业人才缓解矛盾。 环境能源行业人才不足成发展“瓶颈”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营销行业人才需求巨大,提升速度最快 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买卖”商品是企业、商家盈利的基本手段,因此营销高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人才。如随着房地产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购买商品房作为大多数人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然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没有达到我们当初预期的全面发展人的要求,还是学生为分数而学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推行途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亟待寻求出路。 1. 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1.1考试依然是指导教学的唯一方向 考试指挥棒依然不停地挥舞。这就是有人所说的, “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 升学竞争压力有争无减。其表现是: 竞争目标不断提高。以高考为例,无论城市或农村, 学习稍好一些的学生, 几乎都不愿考高等职业学校; 考上了普通的高专也不去读, 宁肯进高复班学习, 第二年再考; 有些甚至不愿读一般大学, 而是重点大学志在必得。 竞争重心不断下移。不只是上大学竞争激烈, 中考也是一样, 因为都想进重点中学( 现称为示范性高中) 。如今的普遍现象是, 幼儿园的小孩想进好小学, 小学生想进好初中, 初中生想进好高中; 而其所谓的好, 都是指升学率高而言的。一句话, 在考试指挥棒的挥舞下, 无校( 包括幼儿园)不竞争, 无生( 包括幼儿) 不竞争。 1.2课业负担依然很重 课业负担重照样未能减轻。在这方面存在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不停地高喊减轻课业负担, 一方面又不停地增加课业负担, 以至到头来课业负担越减越重。如必修课不减, 选修课与各种竞赛活动增加。不少学校只能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习成绩。有些学校还推行研究性学习与双语教育。这必然使课业负担有增无减。 1.3素质发展更加片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严重下降1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 只要业务素质, 忽视其它素质的发展,如身心素质。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 63%课余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身体素质下降: 据教育部最新的体质监测结果, 在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 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持续下降;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 初高中学生近视眼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 心理素质下降:大多中学生步都心情总是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不到50%。不少

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

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 (2012年第一季度党课) 鲁迅提出,“立人”、人的发展,理想境界为“致人性以全”。然而,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与这一境界差距甚远——“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鲁迅认为,唯一的救济方法是改革,“倘使不改现状,反能兴旺,能得真实自由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做野蛮也很好。但可有人敢答应说是么?” 一、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 对于改革,许多人注重社会制度的改革,也有不少人注重西方文化的引进。这些,鲁迅也是很注重的。而且,他以自己的方法身体力行。他坚决地与黑暗的社会制度作斗争,编译西方、特别是受压迫民族的文化经典。然而,他看得更深,他认为:“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他对国民性中的弊端给予尖锐的不留情面的批判。他认为:“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最大的病根,是眼光不远,加以…卑怯?与…贪婪?”。他还指出国民性中的“懒惰”和“巧滑”,揭露“做戏”和“看客”等现象,并塑造了阿Q、孔乙己等集中体现国民性落后面的文学典型。 鲁迅认为,国民性的改革是极其不易的。“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的。”从国民性的负面看,他把旧中国比作“黑色染缸”,尖锐地指出:“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体质和精神都已硬化了的人民,对于极小的一点改革,也无不加以阻挠。”他深刻地分析了中国改革的曲折性,指出:“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鲁迅认为,再难也得改革。“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变之不可缓了。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否则,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 中国广义的改革,自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就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更是意义深远的社会改革。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党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改革,都在展开,并不断深化。30多年的改革,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改革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为先导,恢复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解放思想,突破僵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产生了巨大影响。进步是历史性的。然而,与各方面的改革相比,“国民性的改革”跟不上,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相当突出,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时有发生。“国民性的改革”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太穷了,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10多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很难完全避免。“国民性”的改变,本来就难,加上历史沧桑和当今国际环境复杂,中国“国民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难解决。上上下下为克服“一手软”的倾向,花了不少力气,取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中央级中小型出版社,很多情形和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类似,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是不是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长期按事业单位运作,突然转企改制,直面市场汹涌的大海,如同不会水的旱鸭子,很容易就会被淹死。出版社历史长、包袱重,离退休人员甚至比在职人员还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大堆,短期内无法轻装上阵,搞不好就会被沉重的包袱拖死。干部职工留恋事业单位体制下的级别、编制、铁饭碗等,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意识僵化,改革阻力大,维稳形势重,领导班子为此要分散大量精力,劳神费力常常还不讨好,真能把人累死。 出版社底子薄,积累少,职工收入低,稳定队伍、提高待遇、发展生产乃当务之急,一时间难做大事、难成大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煞是愁死人。打造集团、强强联手、兼并重组,大局已定,大势所趋;中小型出版社自身若不快速发展、迅即强大,迟早会被别人兼并吞并,能不急死人吗?尝闻兄弟出版社转企改制上级主管部门如何大力支持,相比之下总觉得自己不招人待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人比人,气死人。 时转企改制之际,他人唯恐避之不急,有门路者纷纷“逃

亡雅典娜”,你一不留神却横趟了进来;前途不明,道路艰辛,心理素质不好,还不得吓你个半死!如今出版业发展格局已定,大社强社垄断市场、控制资源,中小型出版社遭围追堵截之势,陷虎狼合围之阵,如不能奋力突出重围,总有一天必定被困死。如此看来,是不是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干脆破罐子破摔得了?那也不行,你这不是在等死嘛? 横竖都是一个死,九死终有一次生。壮士断腕,削发明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借转企改制之良机,不如杀开一条生死血路,拼它一个鱼死网破,换来一片发展生机。九九归一,九死一生,生生不息。 那么,出版究竟意味着什么?能从这个问题中找到解答,中小型出版社就能找到生存发展甚至壮大的机会。 出版就是讲使命:你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担当文化传承使命,你就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就能受到主管部门的青睐,就能可持续发展。 出版就是比眼光:你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谋得更周全,你就能顺应潮流,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下一场战役中打他个漂亮的翻身仗。 出版就是考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困境及出路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困境及出 路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由学生扮演某一类职务的担任者,从而处理这一职务中的工作,以体验各种类型人物的心理,使自己和其它学习者从“表演”中受到启示,而改进自己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用角色扮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地理知识向生活渗透,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种角色的改变缩短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阅读、去思考、去谈论,这样不仅活跃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教学;角色扮演法;困境;素质教育;运用 一、角色扮演法起源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形式起源于精神疗法,为莫雷诺先生所提倡。莫雷诺认为,角色扮演就是设身处地,扮演一个在真实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行为角色。学习者可通过不断的演练,而学得更多的角色模式,以便自己在应对生活环

境时,更具弹性。 二、角色扮演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现状及困境 角色扮演法在近年渐渐地被教育界所接受。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学方法,迅速被不少教师采纳,并很快将其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例如语文、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等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但是,这种比较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法,对于我国大多数地理教师而言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他们或是没有运用这种教学法的意识,或是出于对教学有着方方面面的考虑,使得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从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地理教师没有使用过角色扮演法。而在使用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地理教师中,大部分地理教师不是整节课使用角色扮演,而是在教学的某一环节简单的使用,通常是提问式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这种教学方法与中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不相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时间有限。地理是副科,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地理学科没有优势,通常学校给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就要求每一位地理教师必须高效率的利用每节课的45分钟,尽可能地给学生灌输课本

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收稿日期:2011-06-01 作者简介:曾凡清(1972-),女,河南罗山人,本科,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曾凡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 摘 要: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各级政府所确定的价值取向。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法治建设 缺陷导致责任追究缺乏刚性、 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导致责任不易明确、人事制度的保护导致责任不易追究等困境, 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健全法律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实行问责制、增加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责任政府;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1)04-0061-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建设责任政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尤其是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建设责任政府已成为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所确定的政府发展取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正按照建设责任政府的要求,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责任。怎样更好地去衡量政府的责任, 在建设责任政府的过程出现怎样的困境以及如何更好地去解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衡量责任政府的维度 1.可控性。控制政府的权力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基础,可控性是政府责任分析的起点。政府责任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政府机关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最终向人民负责, 从而确保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行政机关及行政官员要忠实执行代表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产生失误,就要承担责任。另外,政府责任的重要目标就是监督和控制政府行为,防止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为了保证责任可控性,需要用立法权、司法权制约行政权。人民代表大会保证政府责任的政治手段有:质询权、调查权、听证会等。 2.服从度。确保政府服从法律的主要手段有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即客观责任,指法令规章责任。内部控制即主观责任, 指忠诚、良心及认同,它是行政者本身对责任的感受,要求行政官员符合伦理准则要求。伦理是行政人员对其行为的“自我责任”或内部控制的形式。内部控制需要通过要求公共行政人员遵循一系列外部标准才能得以实施,这就要求确立相应的伦理责任制度。 3.问责性。问责性的标准是指政府及官员应承担其行为的责任。一是政府及官员因违法或失职而受惩罚, 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二是政府及官员要就其工作的绩效承担责任。绩效责任通过制订一系列绩效指标,把政府的整体责任转化为官员的个体责任。政府的违法行为必须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损害赔偿;公务员因违法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必须受到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 4.回应性。责任机制在民主政治中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回应。政府要对公民负责, 洞察、理解和权衡他们的喜好、要求和利益,经常要回应消费者、监督组织、新闻媒体的期望。 5.透明度。政府要服从人民代表大会经常性监督、检查与询问。政府要对其裁决与决定、执行的政策与尽到程序说明责任;行政决定要考虑各方面利益, 使各利益群体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政府活动向公众、媒体公开。信息自由和政府行政公开是确保行政责任实现的重要途径, 旨在使行政制度对人1 6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总第112期)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4,2011(Sum ,112) 政治与公共管理

中国设计公司的出路

中国设计公司出路 一、中国设计行业生存现状 我们的行业实在称不上一个像样行业,原因是至今没有几个成功企业化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运作,至多是一堆小作坊和稍微大一点的作坊而已。那么我们要想振兴我们的行业,使之能够和软件、游戏、音乐、电影并驾齐驱地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份子,企业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企业化才能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把目前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一下,然后再分析解决之道。 1. 规模小:目前中国的设计企业的规模普遍太小,形成不了规模化发展(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过百人),价值创造不能对投资业产生吸引,是构成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公司总是处在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生存状态里。同时企业因为规模太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很多例子都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公司的命运,其实就栓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 2. 管理混乱:我们行业有一个特点,公司领袖们多少都带点艺术家气质,其实恰恰导致了管理上的幼稚和薄弱。公司员工经常以“老大”来称呼企业创始人或者经营者,其实恰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江湖作风。稍有管理的公司,也都大多采用或借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我们的行业特质又与传统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企业的生产力

是建立在物质上的,简单地说也就是靠机器或者经营场所为生产力基础的经营模式,而我们行业的生产力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会疲劳的人,人要比机器脆弱得多,要比机器有主见得多。而我们行业里的经营者经常像开机器一样去使用“人”,肆无忌惮地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制定产量要求,造成了经营者和从业者矛盾的根源。行业缺乏针对创意产业专门设定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规模稍有扩大效率和利润就大副降低的经营现实。 3. 频繁人才流动:广告和设计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繁程度,较之其他行业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现实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不信任,伤害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普遍采用“榨汁机”式的人才使用制度,这种制度反之又严重地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剧了员工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公司一年半载就换血一次,行业里很多号称成立十几年的公司,其实追究起来只有三两年的文化传承,因为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是新来的。而设计企业其实是最需要年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企业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及生产方法的。没有设计思想、没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公司,即使成立了100年也是一个新公司,就像我们的那些国产品牌里的“百年老店”,经过公私合营和文化革命之后,它的现在和过去除了一个名字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世界上同名的人多了。 4. 恶性竞争严重: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之中,竞稿竞价之风愈演愈烈,因为这种竞争是在没有任何目标和评判标准的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湖北省某县的个案分析 2016-06-20 11:01:21 《当代教育科学》吴亚林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解决好小规模学校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 2001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一直在持续进行,经过了几轮布局调整以后,全国各地区改变了“乡办高中、村办初中、自然村办小学”的学校布局格局。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初中和完全小学规模大幅度缩小,所谓的“必要存在”的教学点运行艰难,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几乎都成为小规模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人口减少、城镇化流动及打工外出等原因,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其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存在着难以调和的新矛盾。小规模学校是指与常模相比,学校人数少、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农村,大部分是人数少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其基本特征是学校学生总数偏少,学校班级偏少,班级人数偏少,教师人数少且师资结构不合理,班师比不合理。也正是从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农村教育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的实施,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现阶段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农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当前农村的学校大多为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的生存状况如何呢?我在河南、湖南、贵州等省调查农村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田野调查方法调查了湖北省崇阳县的小规模学校。崇阳县是鄂南山区县,版图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47万余人,是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县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样本监测县之一。我实地调查走访了60余所小规模学校,察看学校校园校舍、周边环境及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访谈了多名校长和教师,观察了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八大困境。 其一,小规模学校的存与亡的困惑。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人数少。教学点学生班级人数大多在3-10人之间,学生总人数为20人左右,完小学生人数大约在60人左右。很多小规模学校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和包班教学现象,学校规模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都是空话。那么,这些小规模学校是继续撤并还是必要保留呢?如果继续撤并,不利于山区群众子弟就近入学;如果必要保留,学校又是低效低质运转。当前小规模学校的存与亡的确是个问题。

师范大学持续改革难题和出路

师范大学持续改革难题和出路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如合校、扩招、缴费上学等,这些变革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师范大学受到外部形势挑战和内部发展需求双重的压力,也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整个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两个共识 师范大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探索,在自身发展路向上.基本形成了两个共识。 (一)综合化:从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型 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是师范大学在当前国内高校激烈竞争下,和综合性大学竞争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师范大学普遍熟悉到这一点,大多确立了建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并将其列入自己的“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中,形成共识。 对于综合化的实现,各师范大学主要通过两个显性层面来推进:一是调整学科设置,增设一些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改变以前仅仅针对基础教育的传统师范学科面貌,呈现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边缘学科等综合发展的态势;二是对原有师范专业进行剥离和再造,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对一些针对中学教育的传统师范学科分设师范和非师范方向.titan:英语专业分设英语教育、外事翻译、涉

外英语等专业。因为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改造。师范大学从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人才为主转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为主,学生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和走向。 (二)增强教师教育特色: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 随着综合化战略的提出及实施,师范大学里传统基础学科、师范专业比例相对减少,师范生比例大量减少,大部分地区原来的三级师范体系逐步转变成二级师范体系。从表面上看,师范体系、师范性似乎大大削弱,以致一度有人质疑整个师范体系、师范专业被边缘化,于是师范大学纷纷提出要保持特色,改革师范教育,建立新型的现代教师教育。师范教育改革看似来自这种质疑压力的推动,实际上主要来自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师范大学向综合化转型中对学科和专业发展自足性的重新熟悉,即通常所说的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相分离,让专业教育回到专业本身;二是基础教育体系对更加优质师资的需求日益增强,要适应这种需求,显然原有的师范教育模式必须改革。 对原有师范教育模式的重新熟悉和向综合化发展的战略,促使师范大学对自身品牌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纷纷对原有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做出种种改革。它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将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相分离,即通常所说的

2017湛江二模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2017湛江二模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表明你对“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的态度和看法,并阐述由此引发的更多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事实(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为“实体书店摆脱闲境的出路”,材料含意可理解为“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的限定了此次写作的范围和立意的出发点;“表明你对‘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的态度和看法,并阐述由此引发的更多思考”,限定了写作的思维一一由“就事论事”至“因事议理”,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基本(合理)的写作思维。没有完成“阐述由此引发的更多思考”这个任务的文章,可视为思想缺少厚度(建议评分不超过50分)。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的多元选择主要体现在“出路(方式或途径)”上,在这一点上,材料体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末尾的“省略号”淡化了这种冲突。材料对列举的三种“出路(方式或途径)"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倾向,因此可褒可贬,同时也允许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径)”。 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变通、舍弃等(建议评分不超过35分)。 立意参考一一 内容层面的立意 (1)适应时代潮流,实体书店转行实为明智之举。(实体书店关张,并非识时务之举。) (2)为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点赞。(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走出了困境,却失去了纯粹,淡化了书香。) (3)坚守传统经营模式,为纸质图书发烧友留一方净土。(固守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经营模式,非智者所为。) (4)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网络书店“联姻”。 含意层面的立意 (1)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岂能轻言退出。(不妨为传统行业的自然消亡唱一曲挽歌。) (2)与时俱进,传统行业方能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传统行业融入现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3)坚守自我,走出困境,传统行业应有文化自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关于立意的层级 第一层:本材料内容范畴内,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 第二层:文化学范畴,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经济体的兴衰,最终取决于其实体经济的效率、规模和总体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发展动力不足、资本脱实向虚、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为解决中国经济“重大失衡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 一、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如何认识破解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准实体经济发展的出路,是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生存负担较重,整体盈利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传统要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方面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传

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衰减态势明显,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进而导致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抬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尤其是目前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实力和创新激情。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产出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下滑,主要是源于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较低,产能严重过剩与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矛盾突出,多数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同时,融资成本和非税负担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总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为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43.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11月份回落12.2个百分点。 (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受到挤压 近些年来,资本的“脱实向虚”态势比较明显,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资本急剧膨胀,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这样不但扭曲了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而且严重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一方面资金更多地向房地产集中。近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长期过度看重房地产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甚至一度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政策扶持。超高的行业利润引导资金过度向房地产流动,不仅提高了房地产泡沫化程度,加剧未来的金融风险,而且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