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地理》地球上的水

  • 格式:doc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

题组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城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

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重和汾川河流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五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1.B 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

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

2.B 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

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②对;前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③对;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④错。B选项正确。

3.D 河流形成洪峰就会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提高河流的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了洪

峰,但含沙量较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选项错误;裸露坡面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河流的含沙量,而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较少,C选项错误;由于多次降水,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选项正确。

(2017全国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4.C 本题考查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

5.A 本题考查流域蒸发量差异比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

6.B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植物生长吸收水分,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得流入盐湖的水量减少,导致盐湖面积缩小。

(2016全国卷丙卷(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7.B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8.C 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

9.D 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后,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岩层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2016全国卷甲卷(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0—12题。

10.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1.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2.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10.D 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9—12月,此时段海潮携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

11.B 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段的汛期径流量减小,使河道被冲刷的强度减小,河道中泥沙的沉积作用使泥沙积累,河床不断抬高。

12.A 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为应对由此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