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与加多宝商标纠纷案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20
口头冒用知名商标案例案例一:王老吉加多宝商标案案情: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凉茶第一罐,“王老吉”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但是,这奇迹中间却夹杂着两家公司的恩怨。
从2010年开始,广药集团与加多宝之间就展开了“王老吉”的商标之争。
结果:北京一中院就鸿道有限公司(加多宝)提出的撤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2012年5月9日作出的仲裁裁决的申请作出裁定,驳回鸿道集团提出的撤销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40号仲裁裁决的申请。
该裁定为终审裁定,暂时为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画上了句号。
案例二:奇瑞腾讯“QQ”商标争夺案情:2003年3月,奇瑞“QQ”轿车上市两个月前,奇瑞公司就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第号“QQ”商标,指定使用在国际分类第12类中的大客车、电动车辆、小汽车、汽车等商品上,但腾讯公司随后在该商标的初审公告期间提出异议,就此开始“QQ”商标“鏖战”多年。
结果:商评委作出过裁定,对腾讯公司持有的争议商标依法予以撤销。
腾讯公司不服,随后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一审判决作出后,腾讯公司继续表示不服,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令撤销腾讯公司在汽车等商品上的“QQ”注册商标。
双方11年旷日持久的商标大战终于有果,腾讯彻底输了。
案例三:苹果IPAD和唯冠的商标之争案情:杨荣山利用手下数家子公司,从2000年到2001年,先后在31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并成功注册了总共十个iPad商标,其中就包括中国大陆的两个商标。
2012年初,深圳唯冠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浦东法院提起了对苹果iPad商标侵权诉讼。
并指出“盗用”了深圳唯冠的商标,并以iPad的名义涉嫌非法销售平板电脑。
结果:iPad与唯冠的商标之争,在经历一年多的马拉松之后终于以ipad付出6000万美元收购商标而尘埃落定,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正式圆满解决。
案例四:“老干妈”商标之争案情:贵阳老干妈将商标评审委员会诉至法院,称商评委核准的“ 川南干妈” 商标与“老干妈”商标在构成要素、含义、整体外观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且指定使用在“调味品、辣椒油”等相同类似商品上,构成指定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
王老吉和加多宝是怎么回事
王老吉这个商标被租给加多宝公司,时间是截止到2010年,时间到了,而这时就出问题了。
据说是在2002年的时候,加多宝公司的投资人陈鸿道,私下通过王老吉的老东家、也就是总经理李益民,将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延期至2020年,对此双方各执一词,在2011年年,这个“使用期延期至2020年”被判无效。
不得已,王老吉被广药收走,加多宝公司不得不换了个商标,就是后来的加多宝凉茶。
然后,王老吉和加多宝两个品牌,开始了竞争。
其实,加多宝公司将王老吉改名成加多宝,对加多宝销量的影响并不大,真正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是红色罐装包装的归属问题,以及和原来的王老吉相似的宣传广告。
加多宝还是沿用的王老吉的那种红色罐装,广告语也是“怕上火就喝加多宝”,广药反对加多宝继续使用,意思是包装和广告不能和原来的王老吉一样,两家开始互相诉讼。
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商标之争背景:假如我们理会可口可乐的总裁说过,即使可口可乐全球的工厂一夜之间烧毁,凭借可口可乐的品牌,一样可以建立起可乐的商业帝国。
那么,中国两家企业王老吉与加多宝,对一个年销售额高达100亿的红罐王老吉品牌使用权展开争夺,这注定变成中国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品牌战。
品牌战根源在于2002年红罐王老吉通过正确的品牌定位以及一系列的营销运作后,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马上火火红红起来,现在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价值品牌。
品牌使用授权费用过低是一个导火线,王老吉不愿意品牌过长时间在加多宝手中使用,就引发了王老吉与加多宝对品牌使用的争夺。
争夺的几个阶段:如今在凉茶市场争得你死我活的广药与加多宝曾经也有过“蜜月期”。
1997年2月,广药集团注册申请“王老吉”商标。
同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鸿道取得了独家使用“王老吉”红罐生产销售使用权,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延长至2010年;此后,广药与鸿道又分别于2002年、2003年签订了两份补充协议,有效期延长至2020年。
不过,两家看似风平浪静的合作中实藏暗礁。
2005年,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受贿被抓,其在2001年至2003年间先后接受香港加多宝公司陈鸿道贿金300万港元。
而这一切直指王老吉商标的租赁协议。
因李益民收取鸿道贿赂,广药认为,王老吉商标租赁补充协议无效。
2010年,广药指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截止时间已到,向鸿道旗下加多宝公司发出了正式的终止授权律师函。
而当年,加多宝运作的红罐王老吉年销售额已过150亿元,加多宝当然不会轻易将王老吉拱手让人,多次正面冲突后,两者最后对簿公堂。
两年后,这场商标战有了结果。
2012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结果公布,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赢得仲裁的广药一时间意气风发,筹划起新产品的发布;落败的加多宝则紧锣密鼓地展开产品更名后的营销,丝毫无“让位”之意。
87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之争十大危机事件2011年,广药集团要求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一场长达7年的诉讼拉锯战自此展开。
王老吉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创始人王泽邦被公认为凉茶始祖。
随着时代的变迁,王老吉凉茶成为广药集团下属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产品。
该公司掌握着王老吉的配方,并注册了王老吉商标。
1993年,鸿道集团得到王老吉后人王建仪授权,可永久使用王老吉配方,同时也允许集团下属公司加多宝集团使用相应授权。
鸿道集团分别与广药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广药集团签署商标许可权,获准使用王老吉商标。
也就是说,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加多宝集团使用的配方均为王泽邦当年研制的配方。
因拥有商标使用权,所以,在1993至2011年间,加多宝集团一直使用着广药集团的商标“王老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上销售的红罐王老吉主要由加多宝集团生产,而绿盒王老吉主要由广药集团生产。
它们虽都名为“王老吉”,但由于加多宝集团的成功营销,红罐王老吉一路呈现爆炸式增长。
相比之下,绿盒王老吉要逊色很多。
如此巨大悬殊下,广药集团坐不住了,一系列争夺自此开启。
按照最初签署的王老吉商标许可协议,加多宝集团可使用王老吉商标至2010年。
也就是说,2011年,加多宝集团对于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已超出限期。
但当时,王老吉商标已被估值超过1000亿元,对加多宝集团而言,物归原主如同割肉。
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以及下属公司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同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终审裁定驳回加多宝集团二次上诉。
广药集团首战告捷。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不通换一条。
2012年,加多宝集团开始对红罐王老吉“变身”,强化“加多宝”品牌,并开始在红罐王老吉罐身上,印上同等字号的“王老吉”与“加多宝”。
广告语也随之更换,开始投放“加多宝凉茶连续7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等广告语。
由此也引发了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的第二次大战。
商标、版权、专利的相关案例商标案例。
案例一: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纠纷。
你知道王老吉凉茶吧,以前可火了。
广药集团呢,拥有“王老吉”这个商标。
后来啊,加多宝公司从广药集团那里拿到了授权,就开始大力推广王老吉凉茶,把这个品牌做得超级有名,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多人知道。
但是呢,授权到期后,广药集团想自己做这个品牌了,就收回了商标授权。
这下可就热闹了。
加多宝可不甘心啊,因为他们在这个品牌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做了很多宣传推广。
加多宝就想了个办法,他们虽然不能用“王老吉”这个商标了,但是在包装上做文章。
他们把自己的包装做得和原来王老吉的包装特别像,红罐嘛,消费者有时候都分不清。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广药集团觉得加多宝这是在蹭王老吉的品牌热度,侵犯了自己的商标权益。
最后呢,经过很多轮的官司,法院判定加多宝这种行为确实存在侵权,要求加多宝停止侵权行为,还得赔偿损失呢。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商标是很重要的商业标识,即使你对这个品牌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但是商标权在别人手里,到期了就得归还,不能搞小动作。
案例二: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
苹果公司的iPad那可是家喻户晓啊。
可是在iPad刚要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出了个大岔子。
深圳唯冠公司呢,早就注册了“iPad”这个商标。
苹果公司当时可能觉得自己这么大的公司,产品又这么牛,就没太把这个商标的事儿当回事儿,以为能顺利在中国用这个名字。
结果唯冠不干啊,说这是我的商标,你苹果没经过我同意就用,这不行。
这就打起了官司,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苹果肯定能赢啊,毕竟苹果这么强大。
可是呢,商标这个事儿是讲法律依据的,唯冠确实是合法注册了这个商标。
最后苹果没办法,为了能在中国顺利卖iPad,只好花了6000万美元从唯冠那里把商标买下来。
这就告诉我们啊,再大的公司也不能忽视商标权,不然到时候就得花大价钱来解决问题。
版权案例。
案例一:琼瑶诉于正抄袭案。
就比如说,人物关系啊,故事的一些关键情节,感觉像是抄的一样。
一.背景:被誉为“中国商标第一案”的 “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纷争进入白热化:在商标使用合同是否到期、红色罐体是否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红绿王老吉凉茶配方究竟谁更正宗等方面,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至今争论不休。
尽管两者之间的官司还在继续 但截止到目前,这场纷争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广药集团,而是加多宝集团。
原加多宝旗下子品牌——“王老吉”被广药集团蛮横夺走,再加上加多宝期间曝出的受贿丑闻 加多宝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而法院将加多宝精心营销十几年且向广药集团租借的品牌使用权判给了广药集团。
这对加多宝集团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等于说将中国第一饮料品牌——王老吉,拱手送给了广药集团。
随后与王老吉配方以及包装相同的加多宝凉茶,仓促面市 以此来对抗广药集团。
对于加多宝来说,由于失去王老吉的忠实消费者,仅凭陌生的“加多宝”凉茶,要想立刻获得消费者信赖,并恢复之前每年上百亿元的销售额完全不可能。
二、加多宝凉茶所处困境由于加多宝凉茶还是等到合同到期后才仓促上阵,消费者认知出现重大偏差,不少消费者甚至认为红罐加多宝是王老吉的兄弟产品甚至是山寨产物。
如何打破消费者的认知误区,将“加多宝就是从前的王老吉”、“拥有王老吉品牌的广药没有原来王老吉的配方”等品牌认识深入人心,是摆在加多宝面前的首要问题。
由于加多宝凉茶品牌匆匆上马,营销策略虽五花八门,却极难全面撼动王老吉的“铁杆粉丝”。
更不利的情况是广药高调推出光耀版红罐 “王老吉”,对加多宝凉茶是致命的打击。
三、加多宝凉茶的营销策略存在的漏洞加多宝针对其产品加多宝凉茶所处的困境,采取了一些措施拯救,试图阻隔广药集团的堵截,扩大加多宝的影响力。
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加多宝单调的营销策略,消费者仍对加多宝的认知极为模糊,加多宝凉茶影响力和品牌风险在到处委托生产、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毫无保障的广药集团的王老吉面前依然苍白无力。
1. 媒体公关策略的不恰当运用。
加多宝集团为了反击广药集团 在全国召开数十场新闻发布会 试图向媒体以及全国证明 加多宝就是从前的王老吉。
王老吉和加多宝官司王老吉与加多宝官司纷争的背景王老吉和加多宝是中国饮料市场上的两个知名品牌,因为它们在产品包装上的相似之处而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官司。
这场官司成为中国商业法律领域的经典案例,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分两篇详细介绍这场官司的经过和双方的辩论。
王老吉和加多宝官司纷争的始末(上)2000年,加多宝公司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名为“王老吉凉茶”。
这款凉茶在包装设计上与王老吉品牌的产品非常相似,以至于引起了王老吉公司的不满和抵制。
王老吉公司认为加多宝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商标权和知名度。
随后,王老吉公司向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起了商标侵权行政投诉,并要求撤销加多宝的商标注册,追究其法律责任。
王老吉公司认为,加多宝公司经营的王老吉凉茶与其王老吉品牌产生混淆,严重损害了其商标权益和声誉。
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过调查认为,加多宝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确实存在与王老吉品牌相似的地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以与已注册商标相近似或相同的方式发布商品。
因此,加多宝公司被认定存在商标侵权行为。
加多宝公司对此不服,立即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复议诉讼,要求撤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裁决。
加多宝公司辩称,凉茶行业中的包装设计风格相似度较高,并非独自造成了与王老吉品牌的混淆。
随着官司的持续发酵,公众对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争议也越来越关注。
两家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和保护自身品牌声誉站在了正面交锋的位置。
而这场纷争的结果,也将对中国商标保护和侵权行为相关法律的适用产生重要影响。
(待续)。
商标侵权典型案例案件评议一、“王老吉”与“加多宝”商标纠纷案。
这可算是商标界的一场“大戏”啊。
想当年,王老吉凉茶那是相当出名,红罐包装几乎成了它的标志。
后来加多宝开始运营王老吉品牌,把这牌子打得更响亮了。
但是呢,问题就出在商标授权到期之后。
加多宝继续使用和王老吉极为相似的红罐包装,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大家都习惯了那个红罐,猛地一换还真可能分不清。
就好比你一直管一个人叫张三,突然有一天另一个长得差不多的人也说自己是张三,这不得乱套啊?从法律角度来说,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具有独特性和识别性。
加多宝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使用相似包装,很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这就侵犯了王老吉的商标权益。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商标授权可得谨慎,到期之后该怎么处理得提前规划好,不然就容易引发这种大的纠纷。
二、“新百伦”与“纽巴伦”商标侵权案。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容易让人迷糊。
“新百伦”在市场上是挺火的运动鞋品牌,口碑不错。
可“纽巴伦”就有点“浑水摸鱼”的感觉。
“纽巴伦”这个品牌,它的商标和商品外观与“新百伦”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于消费者来说,走进商场,看到两个名字这么像,鞋子款式也有点像的品牌,真的很难分得清。
就像你去参加一场双胞胎聚会,要准确认出谁是谁,可不容易。
在这个案子里,“纽巴伦”这种故意接近“新百伦”商标的行为,明显是想借着人家的知名度来给自己揽生意。
这就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侵犯了“新百伦”的商标权。
这也提醒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别被那些山寨品牌给骗了。
同时,企业也要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商标,防止这种类似的侵权者来捣乱。
三、“iPad”商标侵权案。
苹果公司的iPad那可是风靡全球的产品。
但是在中国,它却遇到了商标上的麻烦事儿。
原来啊,有个公司已经在中国注册了iPad这个商标。
苹果公司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就使用这个名字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
这就好比你盖房子,那块地已经是别人的名字了,你却直接在上面盖,这肯定不行啊。
王老吉与加多宝商业纠纷王老吉与加多宝商业纠纷王老吉加多宝商业纠纷1995年,加多宝集团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与广药集团签署协议,获得“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使用权截止期限为2021年。
2001年后,看到凉茶市场蓬勃发展前景的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寻求再次续签协议,并最终如愿以偿,得到了两份宝贵的“协议”:广药集团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1年,每年收取商标使用费约500万元。
这个惊人的低价,与“红罐王老吉”市场上的红火,形成了强烈反差。
广药集团市场策划部部长倪伊东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两个“补充协议”中,商标使用费率完全不符合行业通行规则。
“商标使用权收费,正常情况下,通行标准是相当于销售额的5%至20%。
向加多宝每年收费500万元,连0 .09%都不到。
”法院审理查明,2001年至2021年期间,时任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先后收受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共计300万元港币。
2021年后,法院以受贿罪终审判处李益民有期徒刑15年。
行贿者陈鸿道取保候审期间弃保潜逃至今。
今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书,认定这两份“补充协议”无效,要求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一纸裁决,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凉茶技术、苦心经营“王老吉”品牌20年的加多宝集团高速奔跑的市场步伐戛然而止。
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坦承,仲裁败诉,“对加多宝上下多年付出的努力是一个沉重打击。
”从2000年加多宝取得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后,在维系了几年一亿元不愠不火的销量僵局后,加多宝通过借助外脑实现快速突破。
在成美营销顾问的策划下,将王老吉定位为“饮品”,与原来“药味”完全脱离,并打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词。
在精确广告、成功营销手段的助推下,加多宝旗下红罐王老吉销售业绩迅速飙升。
甚至于在最后加多宝公司失去“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权,继而推出自己的品牌“加多宝”之后,也靠成功的营销策略,让加多宝的销量呈井喷式增长。
第1篇一、案件背景加多宝与王老吉是中国知名的凉茶品牌,两者在市场上长期竞争。
在竞争过程中,加多宝曾因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被王老吉公司起诉。
本文将围绕这一法律案例,分析商标侵权与反不正当竞争的相关问题。
二、案件概述1. 案件起因2012年,王老吉公司发现加多宝公司在其生产的凉茶产品上使用了“王老吉”字样,且在广告宣传中暗示其产品与王老吉公司有关联。
王老吉公司认为,加多宝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商标专用权,遂将加多宝公司诉至法院。
2. 案件经过王老吉公司认为,加多宝公司在未取得商标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王老吉”字样,构成商标侵权。
此外,加多宝公司在广告宣传中误导消费者,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就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问题展开辩论。
3. 案件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加多宝公司在未取得商标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王老吉”字样,侵犯了王老吉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同时,加多宝公司在广告宣传中误导消费者,构成不正当竞争。
据此,法院判决加多宝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王老吉公司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1. 商标侵权本案中,加多宝公司未经王老吉公司许可,在其产品上使用“王老吉”字样,侵犯了王老吉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商标侵权。
2. 不正当竞争本案中,加多宝公司在广告宣传中暗示其产品与王老吉公司有关联,误导消费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四、法律启示1. 商标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本案提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商标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企业应加强商标注册、管理和维权工作,避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
2. 合法竞争的重要性本案也提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合法竞争。
第1篇一、背景介绍加多宝与王老吉是我国知名的凉茶品牌,两者在市场上竞争激烈。
加多宝成立于1995年,王老吉成立于1828年。
2005年,加多宝通过收购王老吉品牌,获得了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标使用权。
然而,由于商标争议和市场竞争,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
本文将以加多宝王老吉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概述2012年,王老吉公司发现加多宝公司在市场上大量使用“王老吉”商标,而未获得其授权。
王老吉公司认为加多宝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商标专用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经过一系列的审理和判决,本案最终以王老吉公司胜诉告终。
三、法律问题分析1. 商标专用权侵权本案的核心争议在于加多宝公司是否侵犯了王老吉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在本案中,加多宝公司未经王老吉公司许可,在其生产的凉茶产品上使用“王老吉”商标,且两者属于同一种商品,因此构成了对王老吉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2. 商标注册人的认定本案中,王老吉公司主张其是“王老吉”商标的注册人,有权对商标专用权进行保护。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条规定,商标注册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商标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在本案中,王老吉公司虽然在国外注册了“王老吉”商标,但并未在中国境内进行注册。
因此,王老吉公司并非“王老吉”商标的注册人,无权对商标专用权进行保护。
3. 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本案中,加多宝公司声称其与王老吉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获得了“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在本案中,加多宝公司未经王老吉公司许可,擅自使用其商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其与王老吉公司签订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