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金山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6
镇江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意图,顺利实施《镇江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规划分图图则规定的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二条: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的金山湖西片区(详见规划图),面积约 7.1 平方公里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文本与镇江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同时使用,两者不可分割。
第四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金山湖西片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末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苏省和镇江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镇江市规划局。
第二章土地使用控制第六条:控制框架:金山湖西片区土地利用控制采用分区、街坊、地块三级控制:分区:为确保金山湖西片区的总体功能目标实现而设置的控制功能分区。
整个金山湖西片区分为A、B、C、D分区,各分区对主体功能规模、建设总量、城市或地区公共设施配套、城市或地区公共功能形成与城市景观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街坊:在分区层次下,以城市道路为基础的下一级控制区。
街坊设置以提高规划控制的合理弹性,对街坊内的功能、建筑总量、公共设施、交通组织与景观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地块: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是城市规划建设、土地批租的依据。
地块通过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强度指标与规划控制措施,对规划区内建设项目进行控制,以形成合理的城市公共系统与环境;控制方式:地块控制为基础,街坊控制为弹性,分区控制为规划技术保障。
1、地块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控制单元,地块中的规划建设项目不得违反地块规划控制要求;2、土地出让以街坊为单位时,规划建设方应按各地块的规划控制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若规划建设方在满足街坊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新的街坊详细规划方案,并且能够表明方案对城市功能与环境品质更为有益,通过专家论证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可按规划方案实施;3、规划实施项目突破街坊控制要求时,城市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在满足分区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对分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通过专家论证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各街坊与地块可按新的规划控制要求控制;4、规划实施项目突破分区控制要求时,需要重新进行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2)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3)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3)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5)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第七章配套设施规划 (7)第八章城市设计 (8)附表: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惠州市惠阳区白云北部片区(以下简称本片区)建设的科学引导与管理,保证规划区合理有序的开发建设,结合现状情况及规划区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片区范围为:东起坪山河东岸,南至白云路,西临惠阳区与深圳市分界线,北靠淡水河岸,总面积为353.82公顷。
第三条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惠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惠阳中心城区)(2011-2015)》、《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及其他专项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法定文件由文本和图则构成。
文本是指强制性规定内容的规划条文;图则是指反映文本内容的规划图纸及相关表格。
文本与图则具备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范围,可能在详细设计时有一定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本片区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应遵守本文件的有关规定,同时还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惠州市的有关法律、规范及相关政策的规定。
第七条本文本及图则由惠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规划自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即日起,该地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动废止。
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第九条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规划区紧邻深圳市,位于惠阳区面向珠三角的门户区位优势;结合现状较为成片的空地资源和优美的水系环境;以惠阳区高标准打造白云新城为契机,通过完善用地功能和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环境、打通路网,强化中心,打造惠阳城西片区的重要门户形象区。
第十条功能定位:集综合型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居住功能为一体,配套设施完备的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宜居宜业的白云新城。
金山湖中心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叶佳祥【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24【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景观布置; 区域规划; 建筑设计【作者】叶佳祥【作者单位】广东呈斯意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惠州 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城市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基础设施需要更加完善,让商业建筑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正因如此,商业项目工程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
但是商业建筑工程其自身需要适合多种领域的运用,并且具有地域特点,这导致在工程规划和施工中会遇到许多阻碍。
1 规划设计原则1.1 功能多样性原则商业建筑需要完成对多种功能的实现,这是促进商业中心区域消费力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基石[1]。
各种商业基础设施的组合以及商业新形式都能够体现出其丰富的功能。
凭借对各种功能的相互协调,统筹规划,能够缓解原先商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带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空间。
同时对各类商业设施进行重组整合,来完成商业设施框架的合理构建,防止某种商店出现集中化导致不正当竞争。
1.2 交通便捷性原则城市交通是商业中心区保持活力和生机、促进商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者总是发生矛盾和相互促进并存的情况。
一般来说,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是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正因如此,该地段的交通条件才相较其他区域更加完备,这也是促使商业中心区建设的根本原因,然而当这种围绕商业中心产生的车流和人流量不断增长,势必会导致交通拥堵,阻碍其他车辆通行,这是设计师在进行商业区域规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还有,商业中心区在行人的空间上供给不足,所以需要拓宽空间。
但是步行区又有很多车流,因此在规划步行区中心地带的商业设施时,需要结合实际交通,规划好步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布置。
从国外的商业设施建设经验中不难看出,一定限度增加商业区的车流可以增加商店的客流。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惠城组团(市中心区、惠城外围组团),包括桥东、桥西、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小金口、水口街道办,汝湖(不含原仍图镇部分)、马安、三栋镇,规划面积约558.4平方公里。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005)(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JG/T191-2006)(7)《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8)《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粤建规(2013)115号);(9)《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10)《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1)《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12)《惠州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惠州市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4)《惠州市(惠城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15)《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2010-2012)》;(16)《金山河水清岸绿工程规划》;(17)《青年河水清岸绿工程规划》;(18)惠城区内已批准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划及公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三、规划原则(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和地方文化特色,注重分类指导,合理安排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标准,但要量力而行,并按计划有序推进。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必须从当地市民需求出发,并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功能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三)整合资源,有效利用。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用地资源,尽可能接近社区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并与绿道“公共目的地”建设相结合,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目录文本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2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3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3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4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5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7第八章城市设计9图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适用X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惠城外环路以南,莞惠高速公路以北,惠大高速公路以西,惠大铁路以东的城市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24.17平方公里。
第二条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
第三条本规划法定文件由文本和图则构成。
文本是指规定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条文,图则是指反映文本内容的规划图纸及相关表格。
文本与图则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四条本片区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国家、XX省及XX市的有关法律、政策、规X相关条款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X围,可能在详细设计时略有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本规划由XX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调整,必须符合《XX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自XX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即日起,该地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动废止。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第八条本片区发展目标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的XX市体育文化中心、XX教育园区以及XX数码园,将本片区发展成为集商业/商务中心、体育/文化中心、高等教育园区、城市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一体的,服务于XX市的综合新城。
第九条本片区主要有五大发展功能,分别是:体育/文化、商务/商业、城市住区、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第十条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行本片区的街坊及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次为从西至东、由北至南。
地块编码采用两级编码方法,由编制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第十一条本片区总共分为26个编制区(街坊),由448个地块组成。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惠州市河桥水、冷水坑水清岸绿工程规划(草案)一、项目简介河桥水、冷水坑位于惠州市金山湖、尖峰山及南部新城片区,其中河桥水规划河道长约3.6公里,近期综合治理河长约2.8公里,河道西起河一村西北部的山塘,通过冷水坑与金山湖连接;冷水坑规划河道长约3.1公里,近期综合治理河长约2.2公里,河道南起上坑村西南部的山塘,与河桥水一并流入金山湖。
由于近年来金山湖、尖峰山及南部新城片区的快速发展,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水体污染严重,且沿线道路系统零散,景观环境品质不佳,对城市景观和两岸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对河桥水、冷水坑进行综合整治成为群众的期盼。
二、规划理念(一)防洪排涝:通过河道拓宽、清淤等整治措施,使河桥水、冷水坑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二)生态:在保证河道及两岸绿量充足的基础上,强调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本地树种的应用,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环境。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恢复天然水体循环,减少地表径流,净化初期雨水,让净化后的雨水直接进入水体,避免进入普通的排水系统,以保障水系生态水平衡、水质优良、减少洪涝风险。
(三)贯通:绿道、城市道路及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与周边居住区实现有机衔接,且沿线城市道路与绿道原则上两侧贯通,特殊地段通过借用其他道路实现有机衔接。
(四)文化: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岭南园林景观与建筑元素,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长廊。
(五)变化:以流动的水景和静态的绿道流线,形成一条步移景异,由静谧走向繁华的休闲长廊。
(六)惠民:通过河桥水、冷水坑沿线景观、绿道、节点的规划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实现河流与城市的和谐相融,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
三、规划内容(一)河桥水部分1、规划范围项目规划范围包括河一村上游山塘至冷水坑之间的河道及两侧绿地。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8公顷,近期实施用地面积约13.6公顷。
图1:河桥水规划范围图2、综合整治规划(1)防洪排涝整治规划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拓宽、清淤,对阻水严重的桥梁拆除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