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料调色系统简述

涂料调色系统简述

涂料调色系统简述
涂料调色系统简述

涂料调色系统简述

涂料调色系统是指安装在涂料商店内,专门为顾客小批量调制特定颜色涂料的一个小型色漆生产系统。

它的主要组成包括:基础漆(即白漆、清漆)、色浆、色卡、调色机、混合机、配方查询软件、色彩模拟软件、涂布器,电脑等。因为在设计颜色配方时使用了电脑辅助,因此这套系统一般又叫做电脑调色系统或全自动调色系统。

调色系统的优势:

技术领先:调色系统除了可满足一般建筑涂料的调色外,还可以针对木器漆产品进行实色漆、彩色透明漆等的调色。

操作简便:整个系统借助先进的电脑设备,简便易用的调色机及混油机,加上前期的技术开发工作,将数百种颜色配方贮存在电脑软件中,通过设计合理的基础漆及性能稳定、质量上乘的色浆,这样不需工作人员有调色的技能即可以完成调色工作。

快速便捷:调色全过程仅1-3分钟左右,无需过多的等待。

结构合理:设计全面考虑了市场和技术的因素,力求整个调色系统简单易用,性价比优秀,避免一般调色系统基础漆过多的弊病。

色彩一致:调色系统中墙面漆、实色木器漆及彩色透明木器漆所用的色浆,色母或色精均为环保产品,确保安全、无毒。同时配套完善的调色设备及软件,确保色彩的一致性(即色彩的重现性)。

调色流程简介:

“想要的,即刻拥有” 随时随地满足您个性化调色的需求,您只需要在色卡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将颜色编号代码输入电脑配方软件,即可自动生成对应的色浆以及比例,然后通过调色机,精确计量滴加入对应的基础漆,即得到您要的色彩。

Ai基础教程及调色技巧汇总

第一课(1-3节) 一、软件介绍: Illustrator英译:插画 它集图形设计、文字编辑及高品质输出于一体的矢量图形软件,广泛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网页图形制作、插画制作及艺术效果处理等诸多领域。 基本术语和概念: (1)矢量图:是按数学方法由postscript代码定义的线条和曲线组成的图形,文件小,文件保存线条和图块的颜色信息,可以无极缩放,文件大小与图形复杂程度有关。 (2)位图(像素图、栅格图):由排列在一起的栅格组成的,每一个栅格代表一个像素点,每一个像素点只能显示一种颜色。文件所占空间大,文件放大到一定的倍数后会产生锯齿,文件大小与分辩率有关,适宜表现连续调的图片。 二、软件窗口界面介绍: (1)标题栏(软件标题、文件标题) (2)菜单栏(10个) (3)设置栏(所用工具或所选的图形不同出现不同功能设置)(4)工具箱

(5)绘图窗口(打印区域和非打印区域) (6)面板窗(配合工具完成强大的AI功能) (7)状态栏(显示比例、状态提示、滚动窗口) 三、文件窗口缩放显示及位移 (1)导航器面板:改变图形窗口的大小及显示位置 (2)缩放(Z)和手形工具(H):放大和缩小图形,以及图形在窗口中的显示位置。 ★双击“手形工具”实现满画布显示;双击“缩放工具”实现100%画面显示;Ctrl++放大显示、Ctrl+-缩小显示、Ctrl+0满画布显示、选择任何一个工具箱中的工具,按下空格键暂时切换为抓手工具 四、选择工具及选择命令详解(一) 1、选择工具: (1)选择工具(V,黑箭头):选择绘图窗口中的图形图像。 使用方法: 单选,单击所选物体即为选中,在被选图形以外单击取消选择; 多选,Shift+单击,圈选; 还可以移动图形,按Alt复制图形,按Shift+Alt水平或垂直复制图形,并可以缩放和旋转图形,按Shift等比缩放,按Shift键45度角倍数旋转。

涂料调色基础知识普及,基础漆与色浆

涂料调色基础知识普及,基础漆与色浆 一、基础漆 所谓基础漆,简单而言,就是涂料企业自己生产的白漆或清漆(不含有遮盖力的颜料)。基础漆是调色的载体,在调色过程中对基础漆的控制将会影响到调色的准确性、再现性、相容性、经济性和色域覆盖所有的方面。同时,基础漆又是工厂商店一体化调色系统中唯一一个由涂料企业自己准备的部分,也因此不同的基础漆支使调色系统的使用及效果产生显著的差异。基础漆由于其配方的不同,使用范围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为了提高厂家的基础漆在一体化调色系统使用时的匹配性并充分发挥系统优势,需要对基础漆进行调整。 (一)基础漆的批次色差对调色系统的影响 企业生产的基础漆,如果产品批次不同,在各批次的基础漆之间会存在着色差。这些色差,会引起调色结果有很大的偏差,实验证明,因不同批次的基础漆的调色结果的综合分析,基础漆的色差需要控制在0.3以下,对调色系统的最终结果影响才会较小。 (二)基础漆与色浆的相容性对调色系统最终结果的影响 基础漆与色浆的相容性影响调色的准确性和经济性,相容性好坏通过指研试验和把色浆与基础漆混匀后静置较长时间的方法可以看出。 所谓指研试验,即取白漆100g,加入2~3g待试色浆,充分搅匀后,涂布在被涂物表面,待漆膜快要干时,用手指研磨涂膜表层部分,待漆膜干透后,观察用手指研擦过和未经研擦过的地方是否有色差,如差别较大,则色浆与所测试涂料的相容性不好,以此色浆调出的涂料易产生浮色现象。如颜色相同,一般不会产生浮色现象。

实验证明,当相容性的指研色差在0.5以下时,对调色的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影响都较小。 把色浆与基础漆混匀后静置的方法,就是把选用的色浆加入基础漆中,搅拌混匀,静置24h,观察是否出现浮色的现象(颜料分层),如出现颜料分层,则说明所采用的色浆与基础漆的相容性不好。 (三)基础漆钛白含量的划分对调色系统的影响 基础漆中钛白含量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调色对色域的要求和经济性的要求,以及涂料对遮盖力的要求和色浆的最大添加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等。必须对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才能做出合理的划分。 可以满足色域覆盖和经济性的基础漆中钛白含量划分方式有很多种,现在常见的有4种钛白含量的基础漆体系和2种钛白含量的基础漆体系。但是,经过综合考虑经济性、调色成本、库存节约等综合因素和市场对颜色的需要,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划分为由多少种钛白含量组成的基础漆体系。例如,某一体系的基础漆分为三种钛白含量,分别是A漆钛白含量为18%~23%,B漆钛白含量为7%~13%,C漆钛白含量为0。 二、色浆

调色基础知识

Ps 实际的绘画中所用的是三原色:品红,柠檬黄,普蓝.再加白色,黑色很少用到,一些用三原色调出来比较暗的颜色,但是电脑中印刷色是C(青),M(洋红),Y(黄),K(黑色),配色中要都是按他们的百分比来配,这之间的关联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思考.不过对于色彩之间的组合自己还是学到了很多. 还有在看色彩配色中它们分为补色色彩组合,三次色色彩组合,单色色彩组合,分裂补色色彩组合,类比色彩组合,中性色彩组合,冲突色彩组合,分裂色彩组合, 而且他们之间的数值只有一位,是为什么呢? 先不管,还是看一些色彩基础理论再好好想想,呵呵!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1.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2.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 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解的色环和色论的重要方面. 3.三原色RGB: 红、黄、蓝(发射光,本身会发光正色) 4.CMYK: 青,洋红,黄,黑(吸收光,通过光源才可见,在黑暗中是看不见的. 负色)。 5.色彩的相貌,例红,黄,蓝,绿,橙,紫...... 大致分为冷色和暖色以及中性色(绿和紫)

6.暖色:暖色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觉 7.冷色:给人凉爽沉静的感觉 色调可以指色彩的状态指的是色彩给人的感觉与氛围,是影响配色的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配色时必须充分重视。 1.纯度与色调的关系:鲜艳的色彩纯度高,混浊的色彩纯度低。 2.同系色:指在同一种颜色中混入白色或者黑色后和成的颜色 3.近似色近似色可以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始,并且你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你应该选择红和黄。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和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4.补色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当你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你正在组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5.分离补色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你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6.组色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上面所讲的基色和次色组可以被称作两组组色。 7.暖色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黄色。他们

粉末涂料调色技巧

粉末涂料调色技巧 作为有色粉末涂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料主要起到遮盖、装饰和保护被涂物的作用,根据被涂工件的结构设计不同,有色粉末涂料可以显示出工件的蕴藏风格、文化底蕴,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对涂膜的耐紫外线、耐候、耐水、耐碱、耐酸等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行的粉末涂料的厂商的调色一般为人工配色和电脑配色,通常是以人工配色为主要途径,所以本文对一些调色的技巧作一些总结。 色彩学基础 颜色是人眼受到物一定波长和强度的辐射能的刺激后所起的一种视角神经的感觉,虽然颜色千差万别,但是最基本的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基本色,通常称为三原色,将两种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二次色(间色),二次色与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为复色。 把红、黄、蓝三原色等量的混合起来,就变成黑色,作为粉末涂料调色人员,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一般一个颜料有色调、饱和度、明度三个参数来去确定的,也称为颜色的三要素。色调是指红、黄、蓝等不同颜色之间的颜色差别,决定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的所反射(或者透射)的各种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明度(也称亮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的差别,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一般手视角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物体表现出对光的反射率越高,它的亮度就越高。 饱和度(也称纯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有时也称彩度,也就是在色调的基础上所表现的出的颜色纯度,可见光的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当这些颜料中掺入白光越多就越不饱和,对光波的反射选择性就越差,对光波的选择性越强越饱和。 单一色不加其它的色为纯色,加入其它色变成为间色或者复色,两个同一色调的被涂物工件被不同的灯光或者日光照射时,两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色光,这就是亮度的性质,一定色调的颜色又有强弱之分,这就是饱和度上的区别。 调色是每个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颜色的三要素可以用来区分有色粉末涂料的差别,即只有当两个颜色的色调、明亮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值都相同时,这两个颜色才能完全相同,如果其中有一个参数不相等,则这两个颜色就不一致。 粉末涂料的调色技巧 粉末涂料调色通常用的颜料 粉末涂料用的颜料通常可以按照生产方法、组成结构、功能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生产方法,由生产方法可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天然颜料中如锭青等,一般应用于粉末涂料中的天然颜料较少,而合成颜料的有钛白粉、氧化铁系列颜料、酞菁系列、偶氮颜料、多环颜料等。 功能区分,按在粉末涂料中的功能可以分为着色颜料、体质颜料(也称填料)、防锈颜料、导电颜料等,对于大多数功能性粉末涂料,功能填料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按化学组成结构,粉末涂料用颜料按化学组成结构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之分,无机颜料中钛白粉、氧化锌、氧化铁系列、钼铬系列、铝系颜料、金属颜料等,而有机颜料中如酞菁系列、偶氮系列、多环颜料等。 条件的允许的厂商可以划分更为详细的图表,或者是因为厂商内部编码的需要,可以举例如下:

油漆调色表

在调配各种油漆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在调配复色漆时,要选性能相同的涂料相配。 2.配色时,先要选定主色,并估计各种颜色的比例,然后由浅入深地进行调配,国加国搅 拌。 3.要注意调配过程中还要加哪些辅助性材料,加催于剂,稀释剂。固化剂等等。 4.在调配灰色,绿色漆时是用中颜色配成的,可能会发生(浮色)现象。这时可以加一点微 要在日照下调配颜色,调配的颜色一般应比原样板的颜色略浅 加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 红加黄变橙,红加蓝变紫,黄加蓝变绿。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间色与间色相调合就会变成各类灰色。但灰色都应该是有色彩倾向的,譬如:蓝灰,紫灰,黄灰等。 1、红加黄变橙--少黄多红变深橙--少红多黄变浅黄; 2、红加蓝变紫--少蓝多红变紫再加多红变玫瑰红; 3、黄加蓝变绿--少黄多蓝变深蓝--少蓝多黄变浅绿;

4、红加黄加少蓝变棕色--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调可调出多种深浅不一的颜色); 5、红加蓝变紫再加白变浅紫; 6、黄加少红变深黄加白变土黄--黄加少红变深黄--黄加蓝变绿加白变奶绿; 7、红加黄加少蓝加白变浅棕--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加多白变浅灰; 8、黄加蓝变绿加蓝变蓝绿; 9、红加蓝变紫再加红加白变粉紫红(玫瑰); 10、少红加白变粉红。 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玫红色 + 黑色(少量) = 暗红 红色 + 黄 + 白 =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 白色 = 粉玫红 蓝色 + 白色 = 粉蓝 黄色 + 白色 = 米黄 玫红色 + 黄色 = 大红 ( 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汽车油漆调色的基本程序

汽车油漆调色的基本程序 汽车油漆颜色有几万种,而且同一品种涂料,不同批次存在色差,使用年限不同,也会与原来油漆产生色差。在汽车面漆的调色过程中,我们应借助不同的喷涂方法对亮度、色度、色调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颜色。调色的一般程序如下: 1)汽车油漆颜色分析: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颜色分析: 第一,从正面或某一角度观察成漆,看颜色是否太深或太浅;第二,检查色调,看色漆是否比原面漆更红、更蓝、更绿或更黄;第三,检查刚喷的色漆的色度是否比原面漆高或低。 2)汽车油漆亮度调整: 影响亮度的主要因素有: 车间环境、喷涂方法、溶剂的使用、油漆的用量、喷枪压力和混合料中的颜料用量等,在亮度调整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得到合适的油漆亮度。 3)汽车油漆色调调整: 在亮度调整好后才能进行色调调整。每种颜色的色调只可能沿两个方向变化: 第一,色调会发绿或发红色颜色有蓝色、紫色、黄色、米黄色和棕色;第二,色调会发黄或发蓝的颜色有绿色、黑色、褐红色、灰色或银色、白色;第三,色调会发黄或发红的颜色有青铜色、红色和桔红色;第四,色调会发蓝或发绿的颜色有海蓝色和青绿色。 可以根据油漆厂提供的资料选定能调出正确色调的调色剂后,按最低限量计算调色剂用量。 经充分搅拌均匀后,喷涂一小块试板,待干燥后与原面漆作颜色对比。

4)汽车油漆调整色度: 调整好亮度和色调后开始调整色度。如果要想把颜色调得明亮些,那必须重新调整前两项项目;如果要使面漆灰些,就要喷一层湿涂层,再以较远的距离和较低的气压喷一层用少量白色与微量黑色混合起来的涂层。 5)检查及校正: 最后,可以从三个角度检查: 第一,垂直于汽车表面;第二,从刚好超过光源反射线角度;第三,以小于45度的角度,观察汽车面漆。检查维修喷涂后的面漆颜色是否与其他部位一致,如不一致则校正,直至满意。 xx新型涂料网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涂料颜色亦是。涂料除了具有保护防腐和某些如防霉、导电、降噪等特殊功能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家装饰的具有色彩斑斓的生活气息。然而由于各个颜色具有独自的特性,它对人们的视觉、心理、生理等都有强烈的不同影响,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物体、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黑、白、灰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 (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1)颜色标准

涂料油漆调色比例表

涂料油漆调色比例表 复杂一点的: P01淡紫 钛白 99.712% 甲苯胺红 0.204% 酞菁蓝 0.084% B02 中灰 钛白 87.523% 柠檬黄 5.959% 碳黑 5.348% 铁红 1.170% BG01 中绿灰 钛白 92.306% 浅铬黄 5.887% 碳黑 1.671% 铁蓝 0.316% P02 紫 钛白 98.619% 酞菁蓝 0.731% 大红粉 0.650% B03 淡灰 钛白 94.123% 铁黄 3.165% 碳黑 2.639% 铁蓝 0.074% BG02 湖绿 钛白 82.92% 柠檬黄 16.30% 铁蓝 0.39% 软碳黑 0.39% PB01深(铁)蓝 酞菁蓝 71.61% 铁蓝 13.88% 钛白 8.20% 甲苯胺红 6.32% B04 银灰 钛白 93.748% 铁黄 4.472% 碳黑 1.640% 铁蓝 0.140% BG03 宝绿 钛白 66.96%

酞菁蓝 1.58% 软碳黑 0.07% PB02深(酞)蓝 酞菁蓝 93.605% 钛白 6.395% B05 海灰 钛白 97.628% 柠檬黄 1.697% 碳黑 0.641% 铁蓝 0.034% BG04 鲜绿 柠檬黄 55.82% 钛白 40.41% 酞菁蓝 3.54% 铁蓝 0.23% PB03 中(铁)蓝 酞菁蓝 60.65% 铁蓝 19.02% 钛白 20.33% B06 淡天(酞)蓝 钛白 99.676% 铁黄 0.232% 铁蓝 0.057% 酞菁蓝 0.035% BG05 淡湖绿 钛白 95.527% 柠檬黄 3.185% 中铬黄 0.785% 铁蓝 0.504% PB04 中(酞)蓝 酞菁蓝 81.773% 钛白 18.227% B07 蛋青 钛白 98.573% 浅铬黄 1.042% 铁蓝 0.221% 铁红 0.164% G01 苹果绿 钛白 79.95% 柠檬黄 19.65% 酞菁蓝 0.20%

Photoshop基础实例之精修调色知识详解

如何精细调色 对已经拍摄好的照片做色调的专业校正是创造出好作品必须经过的步骤。在本小节中,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精细调色的几个命令,它可以使照片的颜色更加细腻、精准。对于照片色彩的精细调整主要可以从照片的亮度、对比度、色阶、曲线、色彩平衡、色相和饱和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其中部分调整方式会产生一定的效果重合。 照片色彩平衡经过调整,画面的效果不错 要得到好的画面效果,拍摄者需要在后期对照片进行色彩的专业校正,使照片色彩更加细腻精准。上图中,照片的色彩平衡经过了调整,画面的效果不错。

画面效果较为绚丽 拍摄者对上图进行了色相的调整,画面的效果较为绚丽。 1.调整照片的亮度和对比度 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在弹出的“亮度/对比度”对话框中,通过“亮度”一项下面的滑块可调整照片的亮度。

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 原照片在亮度和对比度方面均不太理想,亮度、对比度都太低 对比度被调高后,画面整体显得过于饱和

经过对比度与亮度的调整,画面的明暗之间的对比效果也达到了拍摄者的要求 将滑块向左移动,照片的颜色会变暗;将滑块向右移动,照片的颜色会变亮。将“对比度”一项下面的滑块向左移动,照片会变得模糊;向右移动,照片会变得更加锐利。 2.利用“色阶”命令调整光影效果 打开照片,如下图所示,执行“图像>调整>色阶”命令可以调整照片的颜色层次。在弹出的“色阶”对话框中会显示两个调整区域,一个是“输入色阶”区域,一个是“输出色阶”区域。在“输入色阶”区域中有三个调节滑块,从左到右依次为暗部、中间色调和亮部。而在“输出色阶”区域中有两个滑块,左侧滑块用于控制照片中最暗的部分,右侧滑块则用于控制照片中最亮的部分。调整数值如下图1所示,完成效果如下图2所示。 执行“图像>调整>色阶”命令。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可看看哦。。。 上传时间:2011-12-4 14:21:51 来源:装酷网网友评论0条 1. 色彩的形成 在客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不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白光。 2.2物体的固有色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体本身的色彩,称为和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 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将白色的正文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2、色彩三属性(三要素) 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和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经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 3.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要。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工、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蓝绿等色彩。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为了研究与运用方便,通常将其连结成环状,这种环状称为色相环或色轮。 3.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棕色调漆比例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1 1 粉红―――红2.5 %白97.5 % 2 粉红―――红4 %白96 % 3 粉红―――大红5 %白95 % 4 紫红色――红94. 5 %黑1.8 %蓝3.7 % 5 紫红色――紫红85 %大红15 % 6 粉红色――红8 7 %黑14.5 %蓝14.5 % 7 樱桃红色―大红75 %紫红25 % 8 橙色――柠檬黄52 %大红48 % 9 玫瑰红――大红30 %白46 %紫红24 % 10 枣红――红94.5 %黑1.8 %蓝3.7 % 11 枣红――红70.75 %黑4.68 %黄24.57 % 12 铁红――红72.4 %黑11.2 %黄16.4 % 13 桔红――红8 %黄92 % 14 肉红色――白92.5 %黄4 %红3.5 % 15 肉色――白80 %桔黄17 %蓝3. % 16 棕色――中黄25 %紫红12.5 %铁红50 %黑12.5 % 17 紫棕色――中黄13.5 %紫红3 %铁红80 %黑3.5 % 18 深棕色――中黄20 %紫红10 %铁红60 %黑(原色)10 % 19 深棕色――红65.5 %黑34.5 % 20 淡棕色――红18.5 %黑10.2 %黄71.3 % 21铁红――红72.4 %黑11.2 %黄16.4 % 桔红――红8 %黄92 % 肉红色――白92.5 %黄4 %红 3.5 % 肉色――白80 %桔黄17 %蓝 3. % 22棕色――中黄25 %紫红12.5 %铁红50 %黑12.5 % 紫棕色――中黄13.5 %紫红 3 %铁红80 %黑3.5 % 深棕色――中黄20 %紫红10 %铁红60 %黑10 % 深棕色――红65.5 %黑34.5 % 淡棕色――红18.5 %黑10.2 %黄71.3 % 淡棕色――红20 %黑10.2 %黄69.8 % 淡棕色――铁黄50 %铁红25 %中黄25 % 23淡赭色――红4.2 %白80.8 %黄14.7 %黑0.3 % 24栗色――红72 %蓝14 %黄11 %黑3 % 25栗壳色――红71.5 %蓝14 %黄11.5 %黑3 % 26 赭石色――红7.5 %白69.5 %黄21.8 %黑1.2 % 27 咖啡色――红62 %黑8 %黄30 % 28 淡紫色――红1.94 %白97.1 %蓝0.96 % 29 淡紫色――红%蓝1.2 %白96.5 % 30 深紫色――红91.5 %蓝7.5 % 31 蛋青色――白94.5 %蓝0.5 %黄4.5 %黑0.5 %

调色基本知识你需要懂得

【颜色】调色基本知识你需要懂得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体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一个物体 - 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 - 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 黑白灰 颜色波长范围 红700nm 640~770 橙620nm 600~640 黄580nm 550~600 绿530nm 510~550 青490nm 480~510 蓝470nm 450~480 紫420nm 390~450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 (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

调色的基础知识教材

调色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调色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产生的三大要素 光源、被照射物体、眼睛+大脑或仪器 光是物体向外辐射能量的一种形式,它会耗损物体原有能量,有些物体若加热以弥补其发光所耗损的能量,则可持续发光,这种辐射形式称为热辐射。物体加热到500°C时开始发出暗红色光。温度上升则光愈亮,且较短波长辐射增加,约至1500°C时呈白炽光。 日光是最重要的光源,它本质上是波长不一样的电磁波,可视波长范围为380~780nm,此范围内的光称为可见光。当阳光通过三棱镜或且光栅,就能分解出许多单一的单色光,颜色从紫色到红色,日光包括了光谱中所有色带的范围,是最佳的调色光源。 表格 1 可见光谱

太阳:光色无色 钨丝电灯泡:白炽灯,光色偏橙。 日光灯:属于荧光,有偏蓝的昼光型,白光型及偏温色光型。 蜡烛:偏橙黄表格 2 可见光谱 荧光:冷光 光的传播特性: a)振幅:光波之高低起伏,影响彩量。 b)波长:两个振幅间之距离,影响色相。 c)频率=光速/波长 (frequency=velocity/wavelength) d)光通过介质时其波长变短而光速(velocity)变慢,但频率不变。 e)真空中之光速约为2.998X108 m/sec 颜色标准样板和色差应保存在清洁、干燥、黑暗处,防止沾污和摔伤,使用时应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如有损坏或变色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比色和测色 几乎所有从事调漆工作的人都无一例外的坚信“比色、测色”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颜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被广泛地用于艺术创作、工程设计、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将颜色样品和标准色样进行比较,以便对颜色样品进行标注。常用的标准色样有孟塞尔图册、NCS色谱、颜色和谐手册、DIN 色卡等。比色常用视觉感比色和光电比色两种方法。 1 视感比色法 所谓视感比色是把样本的颜色和试样的颜色并排放在一起,用肉眼观察它们是否相同的方法。 在进行视感比色时,不同的观察者会产生人员差别,而且观察时,样本和试样会由于受光方式、观察方法、光源种类、周围环境及试样大小等影响而产生差别。把样本色和试样色存在着的差异看成相同色的情况称为条件等色。

木器漆调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木器漆调色的基本知识 1.概述 木器涂装中色彩的调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木器的透明涂装中,需要通过对木材进行底着色或面着色,来表现木材特有的木纹,增加美感和层次感,使家具增加艺术和文化的附加值。 面对家具市场的激烈竞争,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产品不断涌现,对产品的涂装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涂装的颜色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色彩的外观质量已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内容。华润家具涂料系列中,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现成的色彩,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某些新颖色彩,而在一时又难找到现成的色彩的产品的产品的情况下,用户适时必要的自己进行一定量的涂料的配色,以及时满足产品涂装施工要求,是一种极好的补救办法。凡是涂料用户,这种配色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更是从事木家具涂装生产技术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具备的涂装技术基本功。通过涂装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逐步完美的掌握涂料调色的技术本领,为涂装生产服务更会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2.色彩的形成 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1666年,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做了人类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束的实验(见图1),并由此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 图1 太阳光的分离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蓝色光。 2.2物体的固有色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相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物体本身的色彩,称为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 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将白色的正方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3.色彩三属性(三要素) 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红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加以识别。接着虽然相同色相、明度的颜色,以颜色之鲜艳度即彩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 3.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相。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这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红、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蓝绿等色彩。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为了研究与运用方便,通常将其连结成环状(见图2),这种环状称为色相环或色轮。

油漆调配方法

油漆调配方法 1. 1 手工调色法 手工调色法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调色方法。该方法无需专用设备, 但要求操作者具有相关的色彩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相关的色彩知识 尽管颜色的种类很多, 人们用肉眼可以识别的颜色种类近30 万种, 但每一种颜色都具有三种显著的特性, 又称为色彩的三属性( 或色彩的三要素) : 色相( 也称色调) 、明度( 也称亮度) 、彩度( 也称饱和度、色度) ; 且任何一种颜色色相和彩度是由红、黄、蓝三原色调配确定, 而明度则用黑色和白色进行调整。如图1, 等量的红色与黄色混合调配成橙色; 等量的黄色与蓝色混合调配成绿色; 等量的蓝色与红色混合调配成紫色; 红色、黄色和蓝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白色可调配粉红、浅红, 浅蓝、浅天蓝、浅黄、奶黄、蛋黄、牙黄等深浅不一的多种颜色[ 1 ] 。因此手工调色法必须具备以上相关的配色知识, 才有可能进行颜色的调配。 颜色的确认 对于任何一种拟调配的“子色” , 首先应将涂膜标准色卡或样板色、实物色置于光线充足的地方, 或标准光源下, 以辨认出涂料颜色中的主色和辅色, 即该色样主要由哪几种颜色调制而成的, 大致配比如何, 是否需用黑色或白色进行颜色明度调整等基本情况。 配色前的准备 根据以上对颜色的确认, 准备同种类、一定数量的各种“母色”涂料, 同时准备配色的各种器具, 以及制作小样的白铁皮或玻璃板等, 并清洗各器具, 使其保持清洁状态。 小样调配 打开各颜色的涂料桶, 用调色棒反复搅匀, 先取主色涂料液数滴, 滴于桶盖或白铁皮、玻璃板上, 再依主次顺序, 用同样方法滴取其他颜色的涂料, 对照样板色, 边加边搅拌, 直到调配出所需的“子色” , 可多次配小样。在调配过程中, 应确认各色用量比, 且注意是否有结块、浮色等不良现象。 颜色的调配

粉末涂料调色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高性能粉末涂料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大,不同着色风格也呈多样化趋势,为人们的生活点缀美好的空间,粉末涂料配方师在颜色设计或颜料搭配时,应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不同涂料品牌和要求进行选色,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做到与样品一致,达到一种较完美的颜色。 粉末涂料配色与普通涂料配色原理一样,颜色是人眼受到物一定波长和强度的辐射能的刺激后所起的一种视角神经的感觉,虽然颜色千差万别,但是最基本的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基本色,通常称为三原色,将两种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二次色(间色),二次色与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为复色,具体的如图: 把红、黄、蓝三原色等量的混合起来,就变成黑色,作为粉末涂料调色人员,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一般一个颜料有色调、饱和度、明度三个参数来去确定的,也称为颜色的三要素。 色调是指红、黄、蓝等不同颜色之间的颜色差别,决定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的所反射(或者透射)的各种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明度(也称亮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的差别,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一般手视角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物体表现出对光的反射率越高,它的亮度就越高。 饱和度(也称纯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有时也称彩度,也就是在色调的基础上所表现的出的颜色纯度,可见光的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当这些颜料中掺入白光越多就越不饱和,对光波的反射选择性就越差,对光波的选择性越强越饱和。单一色不加其它的色为纯色,加入其它色变成为间色或者复色,两个同一色调的被涂物工件被不同的灯光或者日光照射时,两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色光,这就是亮度的性质,一定色调的颜色又有强弱之分,这就是饱和度上的区别。 颜色的三要素可以用来区分有色粉末涂料的差别,即只有当两个颜色的色调、明亮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值都相同时,这两个颜色才能完全相同,如果其中有一个参数不相等,则这两个颜色就不一致。比色条件、以及色差范围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对该颜料就有了比较充分的性能掌握。 由于仪器配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仪器配色的效果最终还是要靠目测做最后的鉴定,所以人工配色在近一段时间里还是主要的调色手段。 本文由:中国新型涂料网(https://www.doczj.com/doc/5a7681287.html, )提供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

.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1 1 粉红―――红2.5 %白97.5 % 2 粉红―――红4 %白96 % 3 粉红―――大红5 %白95 % 4 紫红色――红94. 5 %黑1.8 %蓝3.7 % 5 紫红色――紫红85 %大红15 % 6 粉红色――红8 7 %黑14.5 %蓝14.5 % 7 樱桃红色―大红75 %紫红25 % 8 橙色――柠檬黄52 %大红48 % 9 玫瑰红――大红30 %白46 %紫红24 % 10 枣红――红94.5 %黑1.8 %蓝3.7 % 11 枣红――红70.75 %黑4.68 %黄24.57 % 12 铁红――红72.4 %黑11.2 %黄16.4 % 13 桔红――红8 %黄92 % 14 肉红色――白92.5 %黄4 %红3.5 % 15 肉色――白80 %桔黄17 %蓝3. % 16 棕色――中黄25 %紫红12.5 %铁红50 %黑12.5 % 17 紫棕色――中黄13.5 %紫红3 %铁红80 %黑3.5 % 18 深棕色――中黄20 %紫红10 %铁红60 %黑(原色)10 % 19 深棕色――红65.5 %黑34.5 % 20 淡棕色――红18.5 %黑10.2 %黄71.3 % 21铁红――红72.4 %黑11.2 %黄16.4 % 桔红――红8 %黄92 % 肉红色――白92.5 %黄4 %红 3.5 % 肉色――白80 %桔黄17 %蓝 3. % 22棕色――中黄25 %紫红12.5 %铁红50 %黑12.5 % 紫棕色――中黄13.5 %紫红 3 %铁红80 %黑3.5 % 深棕色――中黄20 %紫红10 %铁红60 %黑10 % 深棕色――红65.5 %黑34.5 % 淡棕色――红18.5 %黑10.2 %黄71.3 % 淡棕色――红20 %黑10.2 %黄69.8 % 淡棕色――铁黄50 %铁红25 %中黄25 % 23淡赭色――红4.2 %白80.8 %黄14.7 %黑0.3 % 24栗色――红72 %蓝14 %黄11 %黑3 % 25栗壳色――红71.5 %蓝14 %黄11.5 %黑3 % 26 赭石色――红7.5 %白69.5 %黄21.8 %黑1.2 % 27 咖啡色――红62 %黑8 %黄30 % 28 淡紫色――红1.94 %白97.1 %蓝0.96 % 29 淡紫色――红%蓝1.2 %白96.5 % 30 深紫色――红91.5 %蓝7.5 % 31 蛋青色――白94.5 %蓝0.5 %黄4.5 %黑0.5 % 32 乳白色――白98.3 %黄1.7 % 33 奶油色――白97 %黄3 % 34 奶油色――红0.7 %黄3.8 %白95.5 % 35 奶油色――红1 %白95 %黄4 % 36 奶油色――白85 %柠檬黄5 %铁黄10 % 37 象牙色――白75 %铁黄25 % 38 浅驼色――红3.67 %白70 %黄20.81 %黑5.52 % 39 米色――白86 %黑4 %中黄5 %大红5 % 40 桔黄色――红80 %黑2 %黄18 % 41 乳黄色――白96 %黄4 %红少许 42 乳黄色――白92.5 %蓝7.5 %

调色员必看基本知识

调色员必看基本知识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体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 一个物体- 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 - 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启瑁涂装精英圈,行业第一自媒体)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 黑白灰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启瑁涂装精英圈,行业第一自媒体)(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1)颜色标准 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其他用数字表示的颜色方法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研究出来的,其中较为著名的两种方法为YXY色空间法和L*a*b*色空间法。。 孟塞尔系统三属性表示符号的意义: 色调符号为H(Hue),表示物体是红、黄、蓝、紫或中间色的颜色三属性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