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光伏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上传用)
- 格式:doc
- 大小:41.64 KB
- 文档页数:5
谈光伏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 引言1.1 光伏电站建设的背景光伏电站建设是指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光伏电站建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
光伏电站建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全球能源危机下,人们开始意识到非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问题。
各国开始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光伏电站建设也应运而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电站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到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光伏电站的建设形式多样化,覆盖了城市、农村甚至荒漠地区。
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路径的排放,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光伏电站建设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支持光伏电站建设的政策措施,促进光伏电站行业的快速发展。
光伏电站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为实现清洁能源、低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性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环境和能源领域的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光伏电站建设成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
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无需消耗化石燃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有限资源的消耗。
光伏电站建设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大气环境。
光伏电站建设也能够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光伏电站建设不仅能够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成本,还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
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影响,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2. 正文2.1 光伏电站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光伏电站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必要性及技术分析摘要:通过开发和使用太阳能,能够缓解经济、资源与人口存在的矛盾,还能让三者协同发展。
现阶段,太阳能主要用于发电,并且成为一种新型发电技术。
对此,本文将对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必要性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光伏发电;太阳能;技术发展;必要性引言:伴随逐渐使用的传统燃料能源,因其排放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而且当前全世界仍有20亿左右的人口无法实现稳定的能源供应。
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可再生资源开发使用显得十分重要,旨在由此优化调整能源供给结构。
太阳能所具备的优势得到高度重视,通过光伏发电技术确保电能供应。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优势第一,具备先进的发电原理。
由光子直接转换为电子,不涉及机械运动与中间过程,发电模式十分简捷。
相比以往的发电技术具备环保、高效与便捷的优势。
第二,太阳能的分布及储量。
最为可再生资源的太阳能,从某种角度来讲其接近于无限。
与此同时,因为阳光照射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几乎所有国家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阳光照射,其中差别在于照射的强度与时间不同。
基于此,广泛分布的太阳,不会由于受限气候、地区等条件影响到太阳能的摄取及产出。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上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大国。
据相关调查表明2006年国内消耗标准煤总量是亿吨,该年度一次能源各个构成比例如下表所示:表1:一次能源构成比(2006)国内原油整体进口量在2006已经突破亿吨,占据国内原油整体需求量约。
可是因为国内开采能源技术水平以及利用率偏低,进一步提高了能源替代形式转换的紧迫性及严重性。
即便是对水电、煤电及核电进行全面开发情,年,国内电力缺口依旧在左右,而该缺口要求通过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将其补充,因此光伏发电在我国未来能源供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光伏发电的具体应用(一)应用于边远地区与农村农村和城市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相比城市速度偏低,特别是发展电力资源方面。
市民用电能够得到足够保障,可是农村因为受限于经济发展与交通条件等因素,无法保障电力等相关资源的发展。
3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1项目建设的背景1.1.1能源背景世界能源形势紧迫,能源问题位居世界10大焦点问题(能源、水、食物、环境、贫穷、恐怖主义和战争、疾病、教育、民主和人口)之首。
全球人口2004年是65亿,能源需求折合成装机是14.5TW,每日能耗220x106BOE(标准油当量);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至少要达到IOO〜I1O亿,按照每人每年GDP增长1.6%,GDP单位能耗按照每年减少1%,则能源需求装机将是30~60TW,每日能耗将高达450~900×1O6BOE,主要靠可再生能源来解决。
中国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将在81年内采光,石油资源将在15年左右枯竭,天然气资源也将在30年内用尽。
我国的经济又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而能源的生产和消耗也将高幅增长。
2009年能源生产总量18.6亿吨标准煤,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7.01亿吨标准煤,增长23.27%。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预计国民生产总值到2023年比2000年翻两番,届时全国的能源消耗约为25亿吨标准煤。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我国的化石资源却相对贫乏,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一半;按照现在的能耗速度,可以肯定我国将在全球率先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挑战。
因此,在寻找未来替代能源方面中国比其他国家更迫切。
粗略估算,世界上潜在的可再生能源有:1、水能资源4.6TW,可经济开采资源只有0.9TW;2、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TW;3、生物能3TWo4、太阳能资源120000TW,实际可开发的资源高达600TWo 能够完全满足世界未来装机容量30~60TW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
1.1.2环境背景大规模、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炭石化燃料不仅加速了这些资源的枯竭,而且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度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疾病问题,日益引起全球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已不再是各国自身的事情,控制和减少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目标和义务,责任的分担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讨价还价的政治问题。
光伏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 开发太阳能资源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太阳能资源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和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取优势地位。
环境状况已经警示我国所能拥有的排放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再不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将被迫减速。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尤其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清洁、源源不断、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在近二十几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矿物能源的消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CO,SO2,CO2 和NOx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我国在新世纪将面临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开发和利用拥有巨大资源保障、环境友好的替代能源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产生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同时,电池板可循环使用,系统材料可再利用,光伏的能源投入可进一步降低,是一项新型的绿色环保项目。
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事业,可以减轻矿物能源燃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建设环境和谐的社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加剧了中国能源替代形势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中国电力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在考虑到充分开发煤电、水电和核电的情况下,2010 年和2020 年电力供需的缺口分别为6.4%和10.7%(胡学浩. 我国能源中长发展战略研究专题报告[R]2004.) ,这个缺口正是需要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补充的。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可能在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中占据主要位置。
2 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能源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光伏产业研究目的和意义光伏产业:绿色能源的未来与深远影响——一项深度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其中,光伏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其研究目的和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能源危机,更是关乎地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长远布局。
本文将深入探讨光伏产业的研究目标、现状、挑战以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1. 推动能源转型:光伏产业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实现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降低碳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提高光伏电池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使太阳能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能源来源。
2. 技术创新: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材料和工艺,以提升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
3. 促进经济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硅料、组件制造、安装、运维等,形成绿色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研究现状当前,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使得光伏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太阳能电力在许多地区变得具有竞争力。
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瓶颈、储能问题、电网接入难题等。
三、面临的挑战1. 技术瓶颈:尽管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相当高,但寻找更高效、低成本的替代材料和技术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储能难题:光伏发电受天气和时间影响较大,如何有效储存和调度电力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
3. 环境和资源问题:硅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未来展望1. 智能化和网联化: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光伏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更好地预测和管理能源输出,提高整体能源利用率。
2. 多元化应用:除了传统的电力供应,光伏还将应用于建筑一体化、交通、农业等领域,实现能源的全方位利用。
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必要性及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
本文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必要性;技术分析;优势;问题正文: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清洁能源技术之一,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持久、安全等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适宜太阳能利用的国家之一,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良好条件。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如2005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和2013年发布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等。
二、投资扶持: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投资建设,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三、技术创新:我国积极研究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
以上措施表明政府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也说明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必要性不仅在于能源安全,还在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对新能源的开发十分迫切。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以环保、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不仅可以满足能源的需求,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消耗。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是创造经济增长点的一种方式。
然而,尽管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却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技术不稳定,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低、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其次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的公共服务缺失,发电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导致存在价格战、低价竞争等行为。
527光伏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首先,光伏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光伏项目建设可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因此可以创造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此外,光伏发电具有低成本、长寿命和可靠性高的特点,使得电力成本得以降低,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
光伏发电还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进口压力,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其次,光伏项目建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大气环境没有污染,不产生噪音。
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光伏发电能够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光伏发电还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不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从而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
再次,光伏项目建设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光伏发电可以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提供清洁电力,解决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此外,光伏项目建设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地方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和减少贫困人口。
通过引入光伏项目建设,可以提供土地租赁收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另外,光伏项目建设对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转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光伏发电可以实现能源的分散和自给自足,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通过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光伏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逐渐与传统能源竞争,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光伏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经济角度来看,光伏项目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并提高能源安全。
从环境角度来看,光伏项目建设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节约水资源。
从社会角度来看,光伏项目建设可以改善居民用电条件、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人口。
浅析发展光伏发电的技术以及必要性发表时间:2017-09-08T15:12:33.8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上作者:王珲[导读] 光伏发电也与我国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不谋而合,尤其是在能源节约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其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它使用的必要性还是不容忽视的。
而本文也将对此展开浅析。
王珲(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 宁夏银川 750011)摘要:近几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能源等领域都进入到了新一轮改革之中。
尤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电力企业也为此受到了深入的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光伏发电。
作为未来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光伏发电也与我国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不谋而合,尤其是在能源节约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其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它使用的必要性还是不容忽视的。
而本文也将对此展开浅析。
关键词:光伏发电技术必要性展开浅析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开始加大,相应的也增加了我国能源开采的压力。
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这一大背景影响之下,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而言之,为了使得我国电力事业实现有效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我们更要针对光伏发现技术的应用展开浅析,这样也才能确保我国国家电网系统的有效运行。
一光伏发电的基本概况光伏发电,主要就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进而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它通常是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其主要部件则是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当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之后,再对其进行封装保护,最终就能够形成较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而再配合相应的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则可以形成相应的光伏发电装置。
二光伏发电的技术系统组成2.1光伏发电的技术系统之简单直流这一技术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系统中的负载为直流负载,而且对负载的使用时间也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从科学角度讲,负载主要是在白天使用,所以整个系统中并没有使用蓄电池,同时也不需要使用任何的控制器。
太阳能电站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引言1.1 概述太阳能电站建设是一项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的大型发电项目。
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太阳能电站建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太阳能电站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无污染、无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且对环境友好。
太阳能电站建设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更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保等多个领域。
首先,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对于能源结构和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传统燃煤和火力发电厂,太阳能电站不会受到能源资源的限制,太阳光的广泛分布使得太阳能电站的潜在开发空间巨大。
在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自给率,降低能源市场的波动性。
其次,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将产生大量就业机会,涉及到设备制造、安装施工、维护管理等多个环节,将有效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太阳能电站建设还可以为国家减少外汇支出,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太阳能电站的建设还可以促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
最重要的是,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电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太阳能电站也可以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太阳能电站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通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的概述,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下面是一个关于太阳能电站建设背景和意义的文章结构示例:文章结构:1. 引言1.1 概述- 介绍太阳能电站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发电方式之一。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及前景1 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类工业化文明的日趋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其中火电、水电、核电等占了很大的比重。
我国发电的主要来源仍是火力发电,但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逐渐兴起,这是一种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
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成本高,竞争力弱,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引进、开发,产业的管理模式,这更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具体应用2.1 光伏并网发电光伏并网系统通常可以看作是大电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输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到与之相连接的电力系统中。
按照有无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可分为有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和无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
根据功率级别和光伏阵列的分布情况,可将光伏并网系统分为集中型大型光伏并网系统和分布式小型光伏并网系统。
光伏并网发电就是利用并网逆变器将光伏系统连接到大电网中,将光伏系统所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大电网中,由电网进行分配,为当地的负荷供电。
随着对系统稳定运行要求的逐步升高,光伏并网发电已成为当今社会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采用的运行方式。
2.2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建立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由于不与公共电网相连接,因此其建设地点一般选在与电网隔离的偏远地区,比如海岛、移动通讯站及边防哨所等。
储能元件是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这是由于太阳能发电一般选择在白天,然而负荷用电是全天24h实施,这就需要在光伏系统中设置必要的储能元件。
在气象环境影响下,其供电可靠性很难得到保障,然而对于偏远无电地区而言这一系统的建立已然产生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2.3 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关于光伏建筑的一体化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光伏器件的方式实现电网与光伏阵列的并联,进而构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通过建筑和光伏器件集成化的方式于屋顶位置设置光伏电池板,利用光伏玻璃幕墙替代原有幕墙,提高墙面积屋顶的太阳能吸收量,这就同时实现了建材功能与发电功能,是对光伏发电成本的有效控制。
来说说光伏有哪些意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我们看待问题,需要有宏观思维。
近日,读了《光伏,也许一直都是一场骗局》这篇文章,说点自己的读后感。
首先,简单介绍下光伏的现状光伏电站目前装机成本5元/W。
以最小使用寿命是25年(目前行业最早的,有40年左右的组件依然可以正常发电),按照我国主要3类光照地区,每瓦时装机容量至少可以发25度电,加上每度电5分钱的维护成本,光伏发电每度电的实际成本是0.3元/kWh。
那一定有人会问,光伏为啥还有那么多补贴?不补贴就没法生存呢?这个问题问的好。
其实非常简单,国家补贴的钱,基本上是用来支付资金成本~银行的贷款利息。
而银行,又是国有的,这样看来,这个补贴不是更像农村压井抽水时用的引水吗?每瓦时装机的光伏电站,需要多少电能进行制造呢?又能产生多少电能呢?现在我来粗略算下。
以每公斤硅材料为例:硅料生产90 kWh /kg,可产出46片多晶硅片耗能约70 kWh,对应电池组件约100 kWh,每公斤硅料对应的组件,一共用电量约260 kWh。
而对应的组件,可以发多少度电呢?46×4.4×25≈5060度电(三类光照地区,最小使用寿命),电能投入产出比至少为1:19,这真是能量倍增器啊。
当然,光伏发的电,由于云层及气候因素,并不稳定,这一点必须在这里进行分析。
曾经有听人说过,光伏电站不稳定,得备火力电站才行,如此等等。
这些言论,没必要反驳,举个例子,给大家看,请读者自己思考。
中国空调保有量接近5亿台,以每台空调配3 kWh 的光伏电站,光伏发的电,全部用在空调上,中国需要多少光伏电站?1500GW!可能有人说东北都不用空调?东北夏天是不用空调,可是一个冬天一家需要几千度电取暖,否则就要烧煤,看看东北的冬天什么样子,呛的喘不过气啊。
而1500GW,分30年,每年就要50GW 的装机容量。
恰恰,光伏中国年产60GW,足够用。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刚好在阳光最强的时候,空调开机也最多。
屋顶光伏电站建设意义的分析长沙市国际企业中心光伏电站建设意义的分析--------湖南科比特新能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一、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意义及优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过程没有机械转动部件也不消耗燃料,并且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太阳能资源没有地域限制,分布广泛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与其它新型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等)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最丰富的资源和最洁净的发电过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其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1、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要比人类目前消耗的能量大6000倍。
而且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只要有光照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光伏发电系统,不受地域、海拔等因素的限制。
2、太阳能资源随处可得,可就近供电。
不必长距离输送,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所造成的电能损失,同时也节省了输电成本。
这同时也为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输电不便的西部大规模使用提供了条件。
3、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简单,是直接从光子到电子的转换,没有中间过程(如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电磁能等)和机械运动,不存在机械磨损。
根据热力学分析,光伏发电具有很高的理论发电效率,可达80以上,技术开发潜力巨大。
4、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身不使用燃料,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在内的任何物质,不污染空气,不产生噪声,对环境友好,不会遭受能源危机或燃料市场不稳定而造成的冲击,是真正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5、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不需要冷却水,光伏发电还可以很方便地与建筑物结合,构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不需要单独占地,可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
6、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
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周期短,而用根据用电负荷容量可大可小,方便灵活,极易组合、扩容。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在通讯、气象、长距离管线、铁路、公路等领域也达到了广泛应用,大家所熟知的太阳能路灯的广泛应用就是很好的范例。
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1.1 光伏项目背景光伏发电,其基本原理就是“光伏效应”。
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硅原子有4个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
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
当太阳光照射到P-N结后,空穴由N极区往P极区移动,电子由P极区向N极区移动,形成电流。
多晶硅经过铸锭、破锭、切片等程序后,制作成待加工的硅片。
在硅片上掺杂和扩散微量的硼、磷等,就形成P-N 结。
然后采用丝网印刷,将精配好的银浆印在硅片上做成栅线,经过烧结,同时制成背电极,并在有栅线的面涂一层防反射涂层,电池片就至此制成。
电池片排列组合成电池组件,就组成了大的电路板。
一般在组件四周包铝框,正面覆盖玻璃,反面安装电极。
有了电池组件和其他辅助设备,就可以组成发电系统。
为了将直流电转化交流电,需要安装电流转换器。
发电后可用蓄电池存储,也可输入公共电网。
发电系统成本中,电池组件约占50%,电流转换器、安装费、其他辅助部件以及其他费用占另外 50%。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约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
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时,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
光伏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开发太阳能资源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
开发太阳能资源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和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取优势地位。
环境状况已经警示我国所能拥有的排放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再不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将被迫减速。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尤其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清洁、源源不断、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在近二十几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矿物能源的消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CO,SO2,CO2 和NOx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我国在新世纪将面临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开发和利用拥有巨大资源保障、环境友好的替代能源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产生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同时,电池板可循环使用,系统材料可再利用,光伏的能源投入可进一步降低,是一项新型的绿色环保项目。
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事业,可以减轻矿物能源燃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建设环境和谐的社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加剧了中国能源替代形势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中国电力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在考虑到充分开发煤电、水电和核电的情况下,2010 年和2020 年电力供需的缺口分别为6.4%和10.7%(胡学浩. 我国能源中长发展战略研究专题报告[R]2004.) ,这个缺口正是需要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补充的。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可能在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中占据主要位置。
2 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能源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2010 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5%,石油占17.6%,天然气占4.0%,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仅占7.9%。
能源资源的“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使我国正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
我国政府已将光伏产业发展作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纳入了国家能源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中。
在2011 年3 月份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突出了六大重点: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产业布局,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
并提出了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科技装备技术,逐步向国外输出先进的能源技术、设备和产品,发展中国特色的新能源经济,实现我国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的跨越。
进一步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有利于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建设,近期有效缓解能源安全和环保压力,中远期逐步形成新的能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实现能源永续发展。
目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区太阳能利用相关资源、发展需求、发展条件等相关规划研究工作,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本地区太阳能利用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等需要纳入全国太阳能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形成本地区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稿。
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太阳能利用的主要类型,重点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具备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建设条件的地区,还应包括太阳能热发电的内容。
规划建议稿应包括资源条件、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等内容。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发展目标展望到2030年。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阐述了绿色低碳战略。
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
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
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
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同步做好就地消纳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稳步实施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
加强太阳能发电并网服务。
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
抓住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战略方向,围绕保障安全、优化结构和节能减排等长期目标,确立非常规油气及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一代核电、先进可再生能源、节能节水、储能、基础材料等9个重点创新领域,明确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深海油气、煤炭深加工、高参数节能环保燃煤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气轮机、现代电网、先进核电、光伏、太阳能热发电、风电、生物燃料、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发电、天然气水合物、大容量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基础材料等20个重点创新方向,相应开展页岩气、煤层气、深水油气开发等重大示范工程。
3 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地区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制定出“开发与节约并存,重视保护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的方针。
在有序、按步骤开发一次能源的同时,积极开发建设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为当地电网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对改善当地的微观生态环境和泰顺地区的宏观区域生态环境将具有特殊的意义。
4 从各方面研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能源合理利用原则论证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
渐膨大。
从全国来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资源水平低于世界水平,能源问题已逐渐威胁到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浙江地区经济发达,工业用电量大,存在一定程度的用电缺口,积极开发浙江省的太阳能资源,对改善浙江省的电源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工程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光伏电站的建设可发挥减排效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保护自然和植被;通过吸收额外的资金和技术转让,从而帮助当地发展经济。
该地区属于我国光照资源较丰富区,开发利用前景较为广阔,该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建设条件和环境论证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电站在可持续开发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后,电力可以支援当地工农业生产需求和电网的电力外送。
工程建设可节约能源、推动地区的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所在地交通发达、通信便利,建设条件较好。
该地区日照时段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工程的建设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增加当地的绿电供应,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有限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
该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制定的能源战略方针,对浙江省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起到示范作用,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开发建设推广也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5 分布式电站项目建设意义
太阳能光伏发电属国家大力支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明显的环保和节能效果。
光伏发电是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一项高新技术,它具有许多优点,如: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不受地域限制,无需消耗燃料,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可以无人值守,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无需额外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方便地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等。
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和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6 补充企业用电,减少当地电网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增快,用电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夏季,白天工作时间,由于
大量制冷设备的使用,形成电网用电高峰。
而这时也是光伏阵列发电最多,上网电量最大的时候,该光伏系统能够给企业提供电力补充,减少当地电网压力。
7 打造企业及村镇形象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是一个前途光明且又极具社会效益的项目。
本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兴建不仅能减少对电网电力的消耗,减轻当地电网的压力,使用绿色能源,起到节约传统能源的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也可以提高泰顺县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带来较好的社会效应,所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