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孔区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56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诊颈静脉球瘤是发生在颅底颈静脉孔区及其附近的肿瘤,其多发生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故亦被称为颈静脉体瘤。
本病还被称为化学感受器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鼓室体瘤等。
少数具有内分泌功能,特称为嗜铬性颈静脉球瘤或功能性副神经节瘤,这一类约占颈静脉球瘤的1%。
可在10岁以上任何年龄组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常以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1]。
颈静脉孔区解剖基础[2]骨性结构:颈静脉孔位于外耳道下方和颅后窝岩枕裂的后端,由枕骨的颈静脉切迹和颞骨的同名切迹围成。
其周围结构包括:①前方与颈动脉管以颈动脉嵴相分隔;②后方与乙状窦沟之间以一弯月形骨嵴分界;③内侧与枕骨基板相邻;④外侧与面神经垂直段相邻;⑤上方与鼓室、后半规管、内耳道等结构相邻;⑥下方与舌下神经管相邻。
耳蜗导水管(或称蜗小管)的开口呈喇叭状,位于颈静脉孔的前上方。
前庭小管的外口(或称内淋巴囊裂)位于颈静脉孔的外上方,呈裂隙状。
内耳道、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自上至下依次排列。
髁管位于颈静脉孔的后内侧。
双侧颈静脉孔常不等大,以右侧颈静脉孔大于左侧更常见。
颈静脉孔分为内口、球部和外口。
从内侧观察,颈静脉孔内存在由颞骨和枕骨形成的伸向孔内的突起,分别称为颞突和枕突。
二者相对不连接,将颈静脉孔分为前后两部分。
神经结构:舌咽神经由延髓橄榄后沟出脑,经舌咽道入颈静脉孔。
在颈静脉孔内口,舌咽神经位于迷走、副神经的前上内方。
进入颈静脉孔后,舌咽神经走行于蜗小管外侧的骨沟内,位于岩下窦的前方或外侧。
在外口处,舌咽神经位于颈静脉球的前内侧,迷走、副神经的前方出颅。
舌咽神经在颈静脉孔下方的岩小窝内形成岩神结节(舌咽神经下神经结),自此节发出鼓室神经(Jacobson神经)。
鼓室神经穿经鼓室小管下口,经鼓室小管入鼓室内侧壁上升,在鼓室岬表面加入鼓室神经丛。
迷走神经自延髓橄榄后沟出脑,与舌咽神经最下根丝相距约2mm,和副神经共同穿迷走道进入颈静脉孔。
ⅨⅩⅪ脑神经和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研究王煜;陈坚;吴开华;牛洪泉;薛德麟【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4(22)3【摘要】目的:通过颈静脉孔以及Ⅸ、Ⅹ、Ⅺ脑神经的显微解剖研究,对重要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为手术提供解剖依据,并进一步澄清颈静脉孔的概念。
方法:用10例成人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双侧重点观察了颈静脉孔的分隔,脑神经和颈静脉球的关系,同时对25例干性颅骨标本进行了大体测量。
结果:Ⅸ和Ⅹ、Ⅺ脑神经之间有纤维(80%)或骨桥(20%)形成的不完全分隔,仅在1例干性颅骨标本中发现颈静脉孔被完全分隔为两个部分。
Ⅸ、Ⅹ、Ⅺ脑神经全部位于颈静脉孔的前内侧,它们在孔内有各自单独的神经鞘膜,出孔后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有共同的纤维包膜。
在颈静脉球和颈内静脉的连接部,舌咽神经被一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固定在颈内动脉上。
结论:颈静脉孔内的结构分成神经部,岩部和乙状部是比较合理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颈静脉孔区特殊结构。
Ⅸ、Ⅹ、Ⅺ脑神经在孔内的结构较为疏松,这种特点为术中辨认和神经保护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3页(P237-239)【关键词】颈静脉孔;显微解剖;脑神经【作者】王煜;陈坚;吴开华;牛洪泉;薛德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相关文献】1.联合上颈段经颈静脉孔区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J], 王舜尧;程宏伟;冯春国;徐培坤;李长元;王先祥;王斌;仰鹏志;王毅2.改良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J], 王向宇;侯文仲;姜晓丹3.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J], 侯文仲;姜晓丹;王向宇;蔡颖谦;秦玲莎4.颈静脉孔区的应用显微解剖研究 [J], 陈立华;陈凌;凌锋;A.Samii;吴浩;张智萍;M.Samii5.枕下远外侧入路到达颈静脉孔区的骨性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 [J], 付万新;康春华;彭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底颈静脉孔区骨性测量的应用解剖李玉泉;刘镇;叶文;代飞虎;徐领领;王玉海;纪荣明;杨向群【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颅底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形态学参数,为国人颅底应用解剖学和骨学体质调查积累资料,为颅底外科突破手术禁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100例成人骨性颅底标本,测量了骨性颅底颈静脉孔的前后径、内外径及颈静脉窝的深度,颈静脉孔与邻近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枕髁的长度、宽度及枕髁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颈静脉孔的前后径左侧为(7.90±2.01) mm,右侧为(8.80±1.63)mm;内外径左侧为(13.9±2.44)mm,右侧(14.47±2.52) mm.颈静脉窝深度左侧(12.28±2.41) mm,右侧(13.79±3.67) mm.乳突尖与颈静脉孔的外侧缘的距离左侧为(23.47±2.65) mm,右侧为(22.84±2.88) mm;茎乳孔与颈静脉孔外缘的间距左侧为(7.44±1.36) mm,右侧为(6.78±1.61) mm.颈静脉孔内侧缘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外侧缘的距离左侧为(9.09±0.76) mm,右侧为(9.86±1.25)m m;枕髁前端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前缘间距左侧(14.46±1.23) mm、右侧(11.41±1.91) mm;枕髁后端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后缘间距左侧(11.09±2.75) mm,右侧(14.39±1.85) mm.结论:在颈静脉孔区肿瘤远外侧入路手术中,磨除孔外侧与乳突间骨质时,自乳突尖约16mm处注意保护自茎乳孔出颅的面神经;在内侧入路手术中可磨除枕髁前半部不超过11 mm;枕髁磨除的厚度不超过10 mm,以防在磨除枕髁时伤及横过髁中部深面的舌下神经.在切除颈静脉孔前缘或前上缘的肿瘤采用经口咽入路时磨除颈静脉结节的厚度在8mm以内可防止伤及舌下神经.【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4页(P426-429)【关键词】颅底;颈静脉孔;枕髁;手术入路【作者】李玉泉;刘镇;叶文;代飞虎;徐领领;王玉海;纪荣明;杨向群【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无锡214000;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无锡214000;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无锡214000;第二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颅底尤其是颅后窝位置深,结构致密。
编号标题1上颌动脉穿行于颞下窝,以翼内肌为标志分为三段落。
2面部侧区深层的肌肉有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3眉弓为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筛窦。
4面部浅筋膜内有表情肌和咀嚼肌,并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等穿行5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有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等。
6腮腺管由腮腺浅部前缘发出,紧贴颧弓下缘前行,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呈直角转向内,穿过颊脂体和颊肌,开口于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相对处的腮腺管乳头7穿经腮腺的纵行结构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8下颌后静脉在下颌后窝内由颞浅静脉和面静脉汇合而成。
9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10脑膜中动脉穿耳颞神经两根之间垂直上行,经卵圆孔入颅中窝。
11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与下颌骨之间的狭隙。
12头皮指头部的皮肤,分布于头皮的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
13颅顶外伤后骨膜下出血时,血液可向整个颅顶扩散。
14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15颅前窝骨折伤及筛板时,常伴有脑膜和鼻腔顶部粘膜撕裂以及嗅神经损伤,引起鼻衄和脑脊液外漏,并导致嗅觉障碍。
16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17枕骨大孔有副神经的脊髓根、椎动脉和脊髓动脉等通过。
18颈静脉孔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颈内静脉通过。
19枕骨大孔前上方有小脑扁桃体,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枕骨大孔疝。
20在腮腺内,面神经分为两干,由神经发出分支,再由分支交织形成神经丛。
21翼下颌间隙内有下牙槽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
22通过枕骨大孔的有脊髓,左、右椎动脉,以及副神经脊髓根23海绵窦内侧壁通过的结构为展神经、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
24窦汇连接直窦、上矢状窦、横窦。
25板障静脉分额板障静脉、颞前板障静脉、颞后板障静脉、枕板障静脉四部分。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1、臂丛后束的分支包括桡神经、_______、胸背神经和肩胛下神经。
(腋神经上肢1)2、试述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和内容。
(蛛网膜下隙是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
蛛网膜下隙中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
脊髓蛛网膜向两侧包裹脊神经根形成含有脑脊液的脊神经周围隙。
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高度,蛛网膜下隙扩大形成终池,内有腰、骶神经根构成的马尾和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终丝。
脊柱区1)3、阑尾(BCE 腹部 3)A.根部附着于盲肠前壁B.国人阑尾的最常见位置为回肠前位C.中年后阑尾腔往往闭合消失D.小儿阑尾壁厚,炎症时不易穿孔E.化脓性阑尾炎可引发肝脓肿4、关于腹主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D 腹部 3)A.在第12胸椎下缘穿膈主动脉裂孔B.在第4腰椎下缘水平分为左、右髂总动脉C.下端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为两侧髂峰最高点连线的中点D.在第2腰椎水平发出肠系膜下动脉E.在膈主动脉裂孔处发出膈下动脉5、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________。
(声门裂以上喉粘膜颈部 1)6、A.项筋膜B.胸腰筋膜后层C.胸腰筋膜前层D.腰肋韧带E.腹横肌筋膜1.参与形成竖脊肌鞘(B|C|E 脊柱区 1)2.参与形成腰方肌鞘3.不属于脊柱区的筋膜是7、肛管位于会阴的肛区,向后下绕尾骨尖终止于肛门。
(T 盆部与会阴 2)8、垂体窝( B头部 3)A.后方是鞍结节B.两侧为海绵窦C.底与筛窦相邻D.前方为岩上窦E.顶为小脑幕9、髂胫束(为阔筋膜外侧部增厚形成的扁带状结构,起自髂嵴前份的外侧唇,上部分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向下附着于胫骨外侧髁、排骨头和膝关节囊。
临床上常用髂胫束作为矫形的修补重建材料。
下肢2)10、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是(BE 头部 2)A.颈外动脉和颈外静脉B.颞浅动脉和耳题神经C.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D.面神经和颈外动脉E.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11、.行于枕三角的神经是(D 颈部 1)A.膈神经B.舌咽神经C.迷走神经D.副神经E.舌下神经12、.咽壁的肌层包括(AC 颈部 1)A.咽缩肌B.咽喉肌C.咽提肌D.咽深肌E.咽浅肌13、腱膜下间隙(腱膜下间隙:为颅顶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间的薄弱疏松结缔组织。
局部解剖学 - 第一章 - 头部一、单选题:1、翼静脉丛A:位于翼内、外肌与咬肌之间B: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交通C:经卵圆孔静脉丛和破裂孔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D:注入颞浅静脉E:经小静脉与乙状窦交通答案: C2、通过枕骨大孔的结构,错误的是A:椎动脉B:脊髓前、后动脉C:舌下神经D:脊髓E:副神经的脊髓根答案: C3、表情肌A:包括面肌与咀嚼肌B:受下颌神经支配C:由面神经传导感觉D:位于浅筋膜深面E:起自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答案: E4、经海绵窦和眶上裂,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是A:第Ⅲ、Ⅳ、Ⅴ对脑神经B:第Ⅲ、Ⅳ、Ⅵ对脑神经C:第Ⅲ、Ⅴ、Ⅵ对脑神经D:第Ⅳ、Ⅴ、Ⅵ对脑神经E:第Ⅲ、Ⅳ、Ⅴ、Ⅵ对脑神经答案: B5、有关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腱膜下间隙B: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C:颅顶的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该层内D:有导静脉穿经E:血肿可蔓延至全颅顶答案: C6、从后向前横穿腮腺的是A:舌咽神经B:舌下神经C:耳颞神经D:舌神经E:面神经答案: E7、翼下颌间隙A:前界为咬肌B:后界为腮腺C:外侧为翼内肌D:内有面神经和舌神经通过E:与咬肌间隙不相通答案: B8、垂体窝A:后方是鞍结节B:两侧为海绵窦C:底与筛窦相邻D:前方为岩上窦E:顶为小脑幕答案: B9、面静脉A:起始于面深静脉B:位于深筋膜深面C:注入甲状腺静脉D:与面动脉紧密伴行E:通过面深静脉与翼丛交通答案: E10、不穿经腮腺的结构A:耳大神经B:面神经C:下颌后静脉D:颈外动脉E:颞浅动脉答案: A11、头皮A:由 4 层组织构成B: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C: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构成D:头皮为头部皮肤E:是颅顶软组织的总称答案: C12、腮腺管A:在颧弓上一横指处向前横行B: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C:在腮腺前缘穿出位置不恒定D:开口于上颌第 1 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E:开口于下颌第 2 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答案: B13、颞区软组织的层次依次为A:皮肤和浅筋膜B:皮肤、颞浅筋膜和颞筋膜C:皮肤、颞浅筋膜、帽状腱膜和颞肌D: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和颞肌E: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答案: E14 、不参与构成“腮腺床”的结构A:颈内动、静脉B:茎突诸肌C:舌神经D:副神经E: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答案: C15、翼点A:在顶、枕、颞、蝶骨连接处B:在顶、枕、颞、筛骨连接处C:在额、顶、颞、蝶骨连接处D:在额、顶、枕、蝶骨连接处E:骨质较厚答案: C16、不是头部与颈部分界线上的结构A:下颌骨下缘B:下颌角C:乳突尖D:外耳门下缘E:枕外隆凸答案: D17、面侧区间隙A: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B:咬肌间隙前方紧邻第 1 磨牙C: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外肌与下颌支之间D:咬肌间隙内有舌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通过E:咬肌间隙与翼下颌间隙不相通答案: A18、脑膜中动脉A:为上颌动脉第三段的分支B:经卵圆孔入颅腔C:分布于颞顶区内面的硬脑膜D:经耳颞神经内侧上行E:后支经过翼点内面答案: C19、腮腺鞘A:薄而疏松B:由气管前筋膜延续而成C:浅层薄弱,深层致密D:与腮腺结合疏松E:由颈深筋膜浅层延续而成答案: E20、额顶枕区浅筋膜的特点是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B:血管和神经丰富C:感染时炎症渗出物容易扩散D:创伤后血管断端易回缩闭合E:主要血管是颞浅动脉答案: B二、配伍题:21 、将上颌动脉分为 3 段的标志A:咬肌间隙B:翼下颌间隙C:翼外肌D:翼内肌E:颞下窝答案: C22、舌神经通过A:咬肌间隙B:翼下颌间隙C:翼外肌D:翼内肌E:颞下窝答案: B23、横行穿经腮腺A:面神经分支B:上颌动脉C:颈外动脉D:腮腺管E:面横动脉答案: A24、位于腮腺管上方A:面神经分支B:上颌动脉C:颈外动脉D:腮腺管E:面横动脉答案: E25、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侧最上方的结构A:展神经B:上颌神经C:动眼神经D:滑车神经E:眼神经答案: C26、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侧最下方的结构A:展神经B:上颌神经C:动眼神经D:滑车神经E:眼神经答案: B27、为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分布于额、颞、顶部软组织A:颞浅动脉B:脑膜中动脉C:面动脉D:舌动脉E:上颌动脉答案: A28、穿经下颌下三角,沿咬肌止点前缘上行A:颞浅动脉B:脑膜中动脉C:面动脉D:舌动脉E:上颌动脉答案: C三、多选题:29 、面部“危险三角”的感染可经下列静脉向颅内扩散A:颈外静脉B:眼上静脉C:眼下静脉D:颞浅静脉E:颈内静脉答案: BC30、面部表情肌A:包括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肌B: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为面横动脉C:受面神经支配D:静脉回流入颈外静脉E:受下颌神经支配答案: AC31、额顶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是A:滑车上血管、神经B:眶上血管、神经C:颞浅血管、耳颞神经D:耳后血管、枕小神经E:枕血管、枕大神经答案: ABE32、由腮腺前缘穿出的结构不包括A:面神经颧支B:耳颞神经C:面横动脉D:舌神经E:腮腺管答案: BD33、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是A:颈外动脉和颈外静脉B: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C: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D:面神经和颈外动脉E: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答案: BE34、眶上裂处的肿瘤可压迫损伤下列神经A:滑车神经B:动眼神经C:嗅神经D:展神经E:上颌神经答案: ABD35 、参与构成“腮腺床”的结构是A:颈内动脉B:迷走神经C:颈内静脉D:副神经E:舌下神经答案: ABCDE36、耳颞神经A:是下颌神经的分支B:两根环绕脑膜中动脉C:常与颞浅动脉伴行D:经下颌颈外侧穿入腮腺鞘E:分布于颞区的皮肤答案: ABCE37、小脑幕切迹上方紧邻的结构是A:视交叉B:滑车神经C:大脑枕叶D:海马旁回E:海马旁回钩答案: DE38、横行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是A:上颌动脉B:耳颞神经C:上颌静脉D:面横动、静脉E:面神经颞支答案: ACDE39、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有A:舌咽神经B:颈内动脉C:迷走神经D:颈内静脉E:舌下神经答案: ACD40、帽状腱膜A:前连枕额肌额腹B:后连枕额肌枕腹C:参与构成头皮D:横向断裂时,伤口裂开较大E:与骨缝愈合,不易活动答案: ABCD41、颞区软组织的层次有A:皮肤、浅筋膜B:帽状腱膜C:颞筋膜浅、深层D:颞肌E:颅骨外膜答案: ACDE42、头面部的孔或裂中通过的结构A:眶上孔通过滑车神经B:茎乳孔通过面神经C:颏孔内通过颏神经D:下颌孔通过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脉E:经眶下孔的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分支答案: BCDE43、腮腺A:以下颌骨后缘分为浅、深两部B:有腮腺鞘包被C: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D:下缘平下颌角E:深部突向咽侧壁答案: ABCDE44、属于腮腺咬肌区的结构是A:面神经及其分支B:腮腺和咬肌C:面动脉和面静脉D:下颌后静脉E:颈外动脉答案: ABDE45、通过翼下颌间隙的结构是A:舌神经B:舌动脉C:颊神经D:舌静脉E:下牙槽神经答案: AE四、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如果错误 ,写出正确说法 )46、翼下颌间隙内有下牙槽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
头部(3-4分)头部分区:颅(考察颅顶和颅底,颅内不考)和面其中,颅顶包括额顶枕区和颞区额顶枕区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及颅顶肌(枕肌,额肌)-—头皮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头皮和颅骨外膜(1)范围较大,炎症及出血已广泛蔓延(2)通过导静脉emissary v与颅骨板障v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可向颅内扩散颅骨外膜与颅缝紧密愈合,故骨膜下血肿常局限说明:1.帽状腱膜若撕裂,尤其是横向裂口因额枕肌牵拉而裂开。
故缝合头皮应当注意对帽状腱膜做切口时,亦可利用其横向裂口较大来处理1.浅筋膜内有血管因为浅筋膜内被脂肪分成笑个,所以感染时不易扩散,出血断端不能自行回缩闭合,出血较多,须压迫止血前组滑车上art,v,n supratrochelear art,v,n(眼动脉,眼神经的分支)眶上art,v,n supraorbital art,v,n后组枕动脉伴枕大神经 occipital art ,greater occipital n外侧组耳后血管枕小神经 posterior auricular a,v & lesser occipital n意义1。
颅顶血管神经常常以颅顶点位中心,所以麻醉时须多点麻醉,止血时以出血点为中心,环形压迫。
2.做切口时,应多取与血管平行的走向切开3.皮瓣常保留颅顶区,以周围为蒂,以保持皮瓣的血供颞区层级皮肤,浅筋膜,颞筋膜(temporal fascia),颞肌(temporalis) 颅骨外膜说明:1.浅筋膜内血供神经耳前组颞浅动静,耳颞神经伴行出腮腺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v & auriculotemporal n耳后组耳后动静脉&枕小神经意义1.耳轮脚(crus of helix)前方可进行局部阻滞麻醉—-—-颞浅神经2.颞筋膜和颞肌致密,当颅内骨折时,处理骨后,可直接缝合颞筋膜和颞肌,足够保护脑组织3.翼点pterion 4骨汇合额,顶,颞,蝶 frontal, parietal, temporal,sphenoid bone颧弓zygomatic arch以上两横指处此处为颅骨薄弱部分,内面脑膜中动脉沟sulcus for middle meningeal art,通过脑膜中动脉前支middle meningeal art 骨折可造成硬膜外血肿甚至蛛网膜下隙血肿面部重点腮腺咬肌区面部浅层血管神经面部浅层皮肤与浅筋膜内有神经血管,腮腺管穿行血管(颈外动脉-—-)面动脉facial art—--内眦动脉 angular art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相交处可触及搏动,此处亦可压迫止内眦静脉———面静脉——-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 anterior branch of retromandibular v汇合---颈内静脉面静脉及翼丛及颅内海绵窦交通见课本 P28 危险三角两侧口角至鼻根的部位翼丛 pterygoid plexus 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