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0-08T16:39:40.9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作者:窦彤灵[导读] 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追求的日益增加,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纺织产业、染整行业等规模不断扩大

窦彤灵

无锡新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28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追求的日益增加,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纺织产业、染整行业等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污染日趋加剧,所以加强废水污染治理的工作十分紧迫。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在废水治理中使用的主要药剂材料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关键词:壳聚糖;絮凝剂;废水处理;进展 1前言

壳聚糖对许多物质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于污水絮凝的处理,达到普通絮凝剂的效果。采用丙烯酰胺改性壳聚糖,经改良后的改性壳聚糖比壳聚糖本身表面结构更加粗糙,对于吸附架桥能力有较大提升,对污水中小颗粒的絮凝作用大大提高。 2目前我国在废水治理中使用的主要药剂材料和存在的问题 2.1无机纳米材料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废水处理的药剂是纳米固载材料,它相对于传统的重金属材料,具有重复利用性高、水体环境下分子存在稳定、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纳米材料在废水处理技术上的应用仍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譬如纳米粒子在吸收污染物的过程中同时也会释放出有毒离子,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和污染,甚至对生物及环境的安全性都有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2.2有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絮凝剂的存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水体中的目标污染物进行获取和捕捉,这些高分子由小到大的进行聚集,产生强烈的重力作用,逐渐下沉。而分子当中携带污染物的絮体则从水体中脱落出来,使污染物很容易的进行分离与去除。但是,虽然这种絮凝剂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点,例如,有机分子形成的絮凝剂难以降解、个体分子携带生物毒性和污染的概率较高。

2.3天然高分子材料

这种材料的最大优点是成本低廉,对于工厂节省开支,降低废水处理费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好处,因此受到了工厂的普遍青睐。目前常用的天然吸附污染物材料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以及腐殖酸等。壳聚糖的特点是在酸性溶液中可溶解,其他条件不溶于水,并且对于重金属产生一定的亲和力,对水体中的半径较大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但是,壳聚糖的机械程度较差,并且对环境的适应范围比较小,只能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因此在废水处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本文对改性壳聚糖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3实验部分

3.1实验材料及设备

实验材料:丙烯酰胺;硝酸铈铵;冰乙酸;无水乙醇;硫酸均为分析纯;壳聚糖(工业级,脱乙酰度≥95%,)。实验设备:JJ300型电子天平;玻璃仪器;WGZ-I型数字式浊度仪;JJ-4型六联电动搅拌器;S-3000N型扫描电镜;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TENSOR27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

3.2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和提纯启动电热恒温水浴锅,调节到50℃预热至指定温度。将0.5g干燥后的壳聚糖放置于250mL反应瓶中,放入水浴锅加热。移取一定量1.5%冰乙酸溶液和蒸馏水于反应瓶中。搅拌直至壳聚搪完全溶解,通入氮气15~30min,驱除氧气,加入硝酸铈铵(引发剂)溶液,搅拌20min后,加入质量分数为33%丙烯酰胺,搅拌3h。反应结束后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醇,并用NaOH调节pH至弱碱性析出共聚物。产物用无水乙醇洗涤并真空干燥。

3.3污水中COD和浊度的测定在水中添加葡萄糖、淀粉、油脂和一些细小的悬浮颗粒,经搅拌形成配制好的摸拟污水。人工模拟污水后,测定其初始COD浓度和浊度,然后再用配置好的改性絮凝剂处理污水,再次测定其COD浓度和浊度,依据污水处理前后的浓度数据,计算二者的去除率。(1)污水COD的测定

接通电源,打开COD恒温加热器电源开关,加热到170℃恒定。在加热管中加入沸石或小瓷粒,20mL混合均匀水样或重蒸馏水,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并混匀,使用前小心摇动)。加热器接冷凝管,放入加热器中,沸腾后计时回流两小时,回流结束后进行冷却,用水清洗冷凝管壁,并加水稀释至140mL。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溶解0.7g七水合硫酸亚铁于50mL蒸馏水中,加入1.5g邻菲罗啉,搅动至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溶解39g硫酸亚铁铵于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滴定时用恒温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最终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棕褐色为滴定终点。(2)污水浊度的测定

使用浊度仪测定空白水样以及待测水样。将浊度为零的水倒入试样瓶中直至刻度线。将装好浊度水的试样瓶放置于试样座内,保证试样瓶的刻度线与准试样座上的定位线齐平,盖上遮光盖,待读数稳定后调节调零旋钮。采用同样的方法装置测定待测水样,记录下水样的浊度值。若样品超过100NTU时,需进行稀释测定。

3.4分析计算

污水中CODCr去除率的计算:

壳聚糖改性与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作业 壳聚糖的改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年级: 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提纲

0 引言 壳聚糖是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且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虽然在应用中有一些不足,但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来提高其性能,拓展其应用围。本文主要介绍壳聚糖改性后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1 壳聚糖的改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从对氟离子的吸附及对浊度的降低介绍改性壳聚糖的应用效果; 2 壳聚糖的改性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2.1 印染废水 从对偶氮染料的吸附及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介绍改性壳聚糖的应用; 2.2 重金属离子 2+、Th4+的吸附及对Cr(VI)的吸附,主要从对铜离子、对镍离子的吸附;对UO 2 来介绍改性壳聚糖的应用; 2.3 造纸废水 主要介绍接枝改性壳聚糖和壳聚糖微球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 3 壳聚糖的改性在城市污水和海水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改性壳聚糖对SS、浊度、BOD5及COD等的处理效果; 4 结语与展望 介绍目前的改性研究情况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5 参考文献

壳聚糖的改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4级高分子材料专业马舒颜摘要:本文阐述了壳聚糖絮凝剂改性后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着重说明其在重金属离子处理、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应用极广,环境友好,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壳聚糖的改性絮凝水处理 0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传统的水处理剂会在水中有残留,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兼具环境友好、可再生、来源广泛的绿色水处理剂备受关注。而壳聚糖就是性能最为优异的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之一。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甲壳素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又称脱乙酰甲壳素,一般而言,甲壳素的N-乙酰基脱去55%以上就可称为壳聚糖,其分子式为 (C 6H 11 NO 4 )N。壳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活泼的氨基和羟基,在酸性溶液中能形成阳离 子型聚电解质,有良好的絮凝作用;且可通过表面侵蚀、酶降解、溶解等多种降解方式进行可控性降解,无毒副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吸附性、吸湿性、成膜性、抵抗免疫反应性和抗菌性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壳聚糖是一种用途广泛且富开发价值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然而,壳聚糖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化学性质不活泼、溶解性较差、分子量相对较低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围。但因其结构中含有羟基、乙酰基和氨基等官能团,故可以利用烷基化、酯化、接枝、交联等改性方法来改善壳聚糖的性质,提高其性能,从而拓展应用围,得到更大的利用空间。 1 壳聚糖的改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饮用水的处理,目的是将水处理为对人体有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的水,同时水的浊度、色度、硬度、气味等给人的感受要好[1]。壳聚糖因其天然、无毒、安全性,在饮用水处理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壳聚糖特有的分子结构,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颜色和气味,可降低水中COD含量并减少水中毒副物质的产生;此外,壳聚糖可以有效吸附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及其藻类物质;还可以去除无机絮凝剂处理后残留的铝离子,且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2]。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氟离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

污水处理絮凝剂

污水处理絮凝剂 一、概述 造纸生产中用水多、消耗化学药品多、污染非常严重,在造纸工业中的污水处理剂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助剂。污水处理最常用的是絮凝沉淀剂。絮凝剂是能使溶胶变成絮状沉淀的凝结剂。絮凝剂能使分散相从分散介质中分离出絮状沉淀,其凝结作用称为絮凝作用。用于促进废液中废物沉降、过滤、澄清等过程的普通絮凝剂,包括无机物和有机高分子。两者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但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1.絮凝原理制浆造纸的废液中所含杂质范围很大,从呈稳定的胶体状态的杂质,到只有流动状态下的悬浮,以至在静止时沉淀的较大颗粒等杂质。它们在水中不容易沉淀,必须添加药剂改变物质的界面特性,使分散的胶体聚合,然后形成大颗粒,使这些胶体粒子易于沉降或浮上分离,此过程称为絮凝。在废水处理中,水中胶体粒子多数带负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粒子吸引水中的阳离子,而排斥阴离子,这也是胶体粒子得以稳定的原因。因此,在胶体粒子表面附近,阳离子浓度高,阴离子浓度低。这样胶体粒子表面形成Zeta电位。絮凝剂多为电解质,加人水中电离出带相反电荷的部分与腔体粒子的电荷中和,粒子间斥力作用也随之消失,便可形成大颗粒而沉降,水即可澄清。一般认为,如果将粒子表面Zeta 电位降到±5V,可以得到良好的絮凝效果。由此看出,微小粒子聚集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作用是由于静电力、化学力或机械力的作用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一般絮凝的原理。 2.絮凝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絮凝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 ①向废水中添加絮凝剂; ②絮凝剂在液体中扩散; ③为了使絮凝剂和悬浮物粒子接触而进行搅拌; ④为了使接触后的粒子成为大而重的颗粒而进行的搅拌。实际上这些阶段有的也很难分开。 从以上过程看,絮凝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所以,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废液中胶体粒子的种类、胶体粒子的大小、表面特性、胶体粒子的浓度和絮凝剂的种类与特性等因素外,还包括溶液的pH值,共存物质(特别是盐类)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和温度变化,搅拌的方法及絮凝剂用量等等。 总之,胶体粒子的絮凝是较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对实际废水进行絮凝试验,选出最佳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 从诸多因素影响来看,只要废液和絮凝剂一定,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胶体粒子浓度和搅拌条件。胶体粒子越浓,粒径犬小越不均匀,粒子间接触的几率越大,絮凝效果越好。同时搅拌仅对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便于胶体粒子与絮凝剂有良好的接触,搅拌越剧烈效果越好。而在絮凝颗粒生长过程中,搅拌太剧烈则使颗粒破坏或长不大,此时则应缓慢搅拌。所以絮凝过程中,加入絮凝剂后搅拌应先快后慢。加入絮凝剂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电荷和絮凝剂的用量也影响很大。一般电离出离子电荷越高,浓度越大,絮凝效果越好。除化学法外,造纸厂废水处理还可采用机械法、沉降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生物化学法等,且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废水应用何种方法处理,需要根据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及浓度、要求净化的程度、排放标准、回收废物的综合利用等诸多因素来考虑。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可将多种方法合用。常常采取的是多级综合处理法: 一级处理:即预处理,常用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如筛选、沉降、混凝、浮选、调整pH 值等除去固体物、酸、碱等。 二级处理:一般采用生化处理,以除去被微生物分解或氧化的有机物和悬浮体。.如废

有机抗菌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机抗菌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葵花1, 2 , 林松柏 1 , 谭绍早 2 (1. 华侨大学材料学院 , 泉州 362000; 2. 暨南大学化 学系 , 广州 510630) 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天然、低分子、高分子有机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探讨了不同抗菌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展望其发展趋势。指出有机 - 无机复合抗菌剂兼有了有机抗菌剂的高效性、持续性及无机抗菌剂的安全性、耐热性 , 将是今后国内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天然有机抗菌剂 ; 低分子有机抗菌剂 ; 高分子有机抗菌剂 ; 研究现状 ; 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对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有害细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 , 而且种类繁多 , 数量庞大 ,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 ] 。由细菌传播感染产生的疾病 , 已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 , 引起广泛关注。有机类抗菌剂具有杀菌速度快 , 抗菌效能高 , 加工方便, 颜色稳定等特点, 使用历史长 , 在某些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科研人员致力于发展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缓释、长效的有机抗菌剂。 1 天然有机抗菌剂 天然有机抗菌剂主要是从蟹和虾的壳中提炼出来的壳聚糖 , 壳聚糖是一种价廉、具有活性— NH 2 的天然高分子 , 具有广谱抗菌性 , 对霉菌、细菌都有很好的抗菌性能 , 对人体无毒、无刺激。不过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受 pH 值、相对分子质量、脱乙酰度的影响 , 一般 pH 值为 5 . 5 ~ 6 . 5 时抗菌性最强 , 相对分子质量在 10 000 ~100 000 范围内抗菌性能更好 , 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出现极值 [ 2 ] 。为了更好地利用壳聚糖作抗菌剂, J ia Zhishen 等[ 3 ] 在壳聚糖上接上不同长度的烷基季铵盐 , 制备了一系列的壳聚糖衍生物。由于壳聚糖的衍生物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可溶 , 因此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对抗菌性能的研究表明经过改性的壳聚糖抗菌活性有所提高 , 而且抗菌活性随着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加。 Sun Yun 等[ 4 ] 通过两步法在海藻酸钠 ( SA) 中引入壳聚糖齐聚物 (COS) 支链 , 实验表明SA - COS 中 , 只需含 1 . 8% 的 COS, 就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减少 99 1 9% 。这种抗菌海藻酸盐可以与多价金属离子 ( 通常为Ca 2 + ) 交联形成各种形状的水凝胶。用这种水凝胶做成的伤口覆盖物 , 既能保持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度 , 又能防止细菌感染。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人体无毒和具有生物相容性 , 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及医药行业。但是天然有机抗菌剂的耐热性差 , 不适宜用在塑料等对耐热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2 低分子有机抗菌剂 低分子有机抗菌剂主要有季铵盐类、季鏻盐、双胍类、醇类、酚类、有机金属、吡啶类、咪唑类等。其抗菌机理主要是与细菌和霉菌的细胞膜表面的阴离子相结合 , 或与巯基反应 , 破坏蛋白质和细胞膜的合成系统 , 从而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 2. 1 季铵盐类抗菌剂 季铵盐类抗菌剂由于价格低廉 , 杀菌速度快 , 已经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利用。国际上已经开发出 4 代有典型意义的季铵盐抗菌剂。这类抗菌剂的抗菌能力和毒性随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5 ] : 同类季铵盐抗菌剂含短烷基

壳聚糖抑菌性能研究

壳聚糖抑菌性能研究 甲壳素-壳聚糖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它们的研究、生产、应用变得十分活跃。特别是近几年,研究人员认识到它们的抑菌效能,通过深入研究,有些甲壳素 -壳聚糖的抑菌产品已经问世。 甲壳素脱乙酰基产物为壳聚糖。据研究,壳聚糖的抑菌作用可能有两种机理,一种是壳聚糖通过正电荷的-NH3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胞壁,使壳聚糖吸附在细胞膜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膜,改变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阻止营养物质向细胞内的运输,致使细胞质流失、细胞质壁分离,从而起到抑菌杀菌作用;另外一种机理是壳聚糖通过渗入进细胞体内,吸附细胞体内带有阴离子的细胞质,并发生絮凝作用扰乱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杀灭细菌。近几年,随着对该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不仅对能够影响其抑菌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也开始应用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从而提高壳聚糖的抑菌性能,最终达到扩大其应用范围的目的。目前,针对影响壳聚糖抑菌性能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子量对壳聚糖抑菌性能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寡聚糖和低分子量的壳聚糖的抑菌效果较好,随分子量上升效果逐渐下降。特别是对大肠杆菌,壳聚糖分子量越小,抑菌作用愈明显。例如:宋献周等就几种不同分子量的α-壳聚糖对几种常见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的抑制研究表明,低分子量的α-壳聚糖的抑菌效果优于高分子量的α-壳聚糖。夏文水等采用E.coli作为试验菌株,测得分子量为1500的壳低聚糖抑菌效果最强。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利用不同的试验菌得出结论认为,壳聚糖分子量较大时,其抑菌能力更强。例如:Yousook等报导分子量为4万的壳聚糖在浓度为0.5%时,对S.taureus 和E.coli的杀灭率为90%:分子量为18万的壳聚糖在浓度为500PPM时,对S.taureus和E.coli的杀灭率为100%:分子量在30万以下时,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随分子量减小而逐渐减弱。 pH值对壳聚糖抑菌性能的影响 严钦等人研究认为,壳聚糖因为具有质子化铵,能与细菌大负电荷的细胞膜作用,干扰细菌细胞膜功能,造成细菌体内细胞质流失,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而在pH为中性时,壳寡糖中的氨基没有被质子化,因而不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反而是作为一种糖被细菌利用。由此可见,通常在微酸条件下,壳聚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是当pH值为7时,壳聚糖不但没有抑菌效果,反而还有一定的促进细菌生长的作用。晶体形状对壳聚糖抑菌性能的影响甲壳质有3种晶型,即α、β和γ-壳二糖聚合物,目前,人们对壳聚糖的研究绝大多是针对α晶型,对其他两种研究甚少。蒋霞云等通过对比α-壳聚糖和β-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得出,具有高黏度和高脱乙酰度的β-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强于α-壳聚糖, 从而填补了壳聚糖抑菌性能研究在该方面的空白。 辐射对壳聚糖抑菌性能的影响 目前,由辐射方法改变壳聚糖的抑菌性研究已经逐步深入进行,分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等多个菌种被测试,并分别得出了不同的作用效果及不同的作用浓度。王勇、张成刚等人将壳聚糖经 100K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比为辐射前增加100倍,且最适作用浓度为0.01%。孟玲、张中泽通过对酵母菌的抑菌试验验证,经辐射处理后壳聚糖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并且0.2g/L的辐射壳聚糖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化学改性对壳聚糖抑菌性能的影响 羧甲基化羧甲基壳聚糖是目前研究的较多一种物质,由于羧甲基化后其水溶性增强,因此大大拓宽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目前,羧甲基壳聚糖大多被用于食品保鲜方面。李治等人经实验证实,羧甲基壳聚糖在羧甲基化度小于0.6~0.8时,抗菌性均大于壳聚糖,当羧甲基化度0.3~0.6范围内,羧甲基壳聚糖具有较强的抗菌性,羧甲基化度大于或小于此范围,抗菌性均有所下降。 磺化由于壳聚糖上具有较多的活泼集团,因此较容易进行各类集团的转化与连接。黎碧娜等对磺化壳聚糖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磺化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黑曲霉、假丝酵母都有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此外,磺化羟丙基壳聚糖和黄原酸壳聚糖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性。

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0-08T16:39:40.9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作者:窦彤灵[导读] 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追求的日益增加,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纺织产业、染整行业等规模不断扩大 窦彤灵 无锡新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28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追求的日益增加,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纺织产业、染整行业等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污染日趋加剧,所以加强废水污染治理的工作十分紧迫。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在废水治理中使用的主要药剂材料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关键词:壳聚糖;絮凝剂;废水处理;进展 1前言 壳聚糖对许多物质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于污水絮凝的处理,达到普通絮凝剂的效果。采用丙烯酰胺改性壳聚糖,经改良后的改性壳聚糖比壳聚糖本身表面结构更加粗糙,对于吸附架桥能力有较大提升,对污水中小颗粒的絮凝作用大大提高。 2目前我国在废水治理中使用的主要药剂材料和存在的问题 2.1无机纳米材料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废水处理的药剂是纳米固载材料,它相对于传统的重金属材料,具有重复利用性高、水体环境下分子存在稳定、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纳米材料在废水处理技术上的应用仍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譬如纳米粒子在吸收污染物的过程中同时也会释放出有毒离子,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和污染,甚至对生物及环境的安全性都有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2.2有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絮凝剂的存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水体中的目标污染物进行获取和捕捉,这些高分子由小到大的进行聚集,产生强烈的重力作用,逐渐下沉。而分子当中携带污染物的絮体则从水体中脱落出来,使污染物很容易的进行分离与去除。但是,虽然这种絮凝剂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点,例如,有机分子形成的絮凝剂难以降解、个体分子携带生物毒性和污染的概率较高。 2.3天然高分子材料 这种材料的最大优点是成本低廉,对于工厂节省开支,降低废水处理费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好处,因此受到了工厂的普遍青睐。目前常用的天然吸附污染物材料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以及腐殖酸等。壳聚糖的特点是在酸性溶液中可溶解,其他条件不溶于水,并且对于重金属产生一定的亲和力,对水体中的半径较大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但是,壳聚糖的机械程度较差,并且对环境的适应范围比较小,只能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因此在废水处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本文对改性壳聚糖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3实验部分 3.1实验材料及设备 实验材料:丙烯酰胺;硝酸铈铵;冰乙酸;无水乙醇;硫酸均为分析纯;壳聚糖(工业级,脱乙酰度≥95%,)。实验设备:JJ300型电子天平;玻璃仪器;WGZ-I型数字式浊度仪;JJ-4型六联电动搅拌器;S-3000N型扫描电镜;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TENSOR27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 3.2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和提纯启动电热恒温水浴锅,调节到50℃预热至指定温度。将0.5g干燥后的壳聚糖放置于250mL反应瓶中,放入水浴锅加热。移取一定量1.5%冰乙酸溶液和蒸馏水于反应瓶中。搅拌直至壳聚搪完全溶解,通入氮气15~30min,驱除氧气,加入硝酸铈铵(引发剂)溶液,搅拌20min后,加入质量分数为33%丙烯酰胺,搅拌3h。反应结束后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醇,并用NaOH调节pH至弱碱性析出共聚物。产物用无水乙醇洗涤并真空干燥。 3.3污水中COD和浊度的测定在水中添加葡萄糖、淀粉、油脂和一些细小的悬浮颗粒,经搅拌形成配制好的摸拟污水。人工模拟污水后,测定其初始COD浓度和浊度,然后再用配置好的改性絮凝剂处理污水,再次测定其COD浓度和浊度,依据污水处理前后的浓度数据,计算二者的去除率。(1)污水COD的测定 接通电源,打开COD恒温加热器电源开关,加热到170℃恒定。在加热管中加入沸石或小瓷粒,20mL混合均匀水样或重蒸馏水,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并混匀,使用前小心摇动)。加热器接冷凝管,放入加热器中,沸腾后计时回流两小时,回流结束后进行冷却,用水清洗冷凝管壁,并加水稀释至140mL。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溶解0.7g七水合硫酸亚铁于50mL蒸馏水中,加入1.5g邻菲罗啉,搅动至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溶解39g硫酸亚铁铵于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滴定时用恒温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最终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棕褐色为滴定终点。(2)污水浊度的测定 使用浊度仪测定空白水样以及待测水样。将浊度为零的水倒入试样瓶中直至刻度线。将装好浊度水的试样瓶放置于试样座内,保证试样瓶的刻度线与准试样座上的定位线齐平,盖上遮光盖,待读数稳定后调节调零旋钮。采用同样的方法装置测定待测水样,记录下水样的浊度值。若样品超过100NTU时,需进行稀释测定。 3.4分析计算 污水中CODCr去除率的计算:

壳聚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壳聚糖基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清源,费梦飞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摘要:介绍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综述了壳聚糖与粘土、二氧化硅、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它无机材料复合得到的壳聚糖基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的发展应加强处理机理的研究、对重金属离子外的其它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处理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壳聚糖(Chitosan,CTS)是唯一一种碱性天然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作用的产物。壳聚糖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的氨基和羟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此外,壳聚糖还是天然的高分子絮凝剂,作为吸附剂和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鉴于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易溶解、沉降慢、稳定性差,片状和粉状的壳聚糖使其再生、贮存很不方便,通常人们将其改性、交联制成如微球、多孔小珠等树脂产品,但是在乳化交联过程中,交联剂的用量直接影响着微球的机械性能和饱和吸附量,两者难以兼顾,因此,壳聚糖树脂微球的性能仍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聚合物/无机杂化材料研究的发展,壳聚糖/无机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进展很快。无机物与壳聚糖的复合,一方面改善了壳聚糖材料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又赋予壳聚糖新的功能,对于提高壳聚糖的应用价值意义重大[1]。作者在此对壳聚糖基复合材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壳聚糖是由β-(1→4)-2-氨基-2-脱氧-D-葡糖胺和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糖胺两种糖单元间隔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分子量根据脱乙酰度的不同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2]。壳聚糖分子链上分布着大量羟基、N-乙酰氨基和氨基,形成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不仅是配位作用和反应的位点,同时也形成了壳聚糖大分子的二级结构[3]。壳聚糖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壳聚糖的结构式 壳聚糖分子链上丰富的羟基和氨基基团,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例如,壳聚糖上的氨基使其呈一定的碱性,可以从溶液中结合氢离子,从而使壳聚糖成为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而溶于酸;壳聚糖分子中活泼的C2位氨基和C6位羟基,使其易于发生化学反应,可进行多种化学修饰,形成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衍生物,从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另外,作为一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评价壳聚糖性能的两项重要指标是脱乙酰度和平均分子量,一般而言,脱乙酰度越高、平均分子量越小,壳聚糖的溶解性就越好[4,5]。壳聚糖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再生性和抗菌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药学、食品、造纸、纺织以及环保等领域。 2壳聚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6] 2.1吸附与絮凝作用 壳聚糖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的氨基、羟基和N-乙酰氨基,使其可借助氢键、盐键形成网

无机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30卷第11期Vol.30NO.1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Chongqing Technol Business Univ.(Nat Sci Ed )2013年11月Nov.2013 文章编号:1672-058X (2013)11-0076-04 无机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安雅敏1,邱建2,徐瑞1,袁光伟2,蒋佳凌1,刘尚俭1,彭图恒 1(1.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67,2.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重庆400067) 收稿日期:2013-06-20;修回日期:2013-07-06. *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典型排污口监测(JJ2013/002). 作者简介:安雅敏(1989-),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摘要:主要介绍了水处理絮凝剂的种类;叙述了无机絮凝剂在钢铁废水、印染废水、油田水、焦化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现状,并对无机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无机絮凝剂;废水处理;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O628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不断地增加,水源污染危机日益严重。供水紧张和污水净化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工作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与经济、政治建设同样的地位。因此工业水处理和环境保护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之废水处理的方法也在日益增多,有生化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絮凝沉淀法等等。其中絮凝沉淀法作为一种物理化学处理法,因工艺简单,效率高,费用较低等优点而应用最为广泛。 在现代水处理中絮凝剂的种类很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因其应用广,成本低而得到较大规模的使用。 1无机絮凝剂的分类 无机絮凝剂按金属盐可分为铝盐系及铁盐系两类,铝盐以硫酸铝、氯化铝为主,铁盐以硫酸亚铁、氯化铁为主;按阴离子成分又可分为盐酸系和硫酸系;按分子量可分为普通无机盐和高分子系两大类。 普通无机盐絮凝剂包括氯化铝、硫酸铝、硫酸亚铁、硫酸铁、氯化铁等,其中硫酸铝最早是由美国开发的,迄今为止一直是重要的无机絮凝剂之一[1];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剂。按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不同,可分为聚硅酸铝盐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酸铁盐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和聚合铝铁盐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2]。 2无机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絮凝沉淀法是物化法中的一种,在废水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指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以及部分有机物凝聚为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去除的水处理方法。它最终能实现污染物的无

利用壳聚糖制作食品包装的探索与研究

利用壳聚糖制作食品包装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壳聚糖(chitosan)属含氨基的均态直链多糖衍生物,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少数具有荷电性的天然产物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天然碱性多糖。在大多数弱酸条件下壳聚糖可以溶解成胶体,可以制成薄膜。本文就壳聚糖成膜后具有抗菌性,抗氧化性等对食品有保鲜功能展开研究,并证明其利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保鲜食品包装 引言 虾壳、蟹壳是水产工业的废弃物,堆放一段时间就会腐坏,造成环境污染;而广泛存在于蟹、虾和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的甲壳素等物质(还有蛋白质和红色素)可经过1,4键链接而成的线形聚合物――壳聚糖(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生理活性、成膜性,由壳聚糖制得的功能材料且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可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食品及化妆品等行业[1]。 (1)研究发展过程。1811年,法国科学家H.Braconnot

从动物的甲克中提取到甲壳素。1859年,法国一位名叫Rouget的研究者将甲壳素放在浓KOH溶液中煮沸,洗净后溶于有机酸,便得到了壳聚糖。1934年,在美国才首次出现了关于制备壳聚糖及相关物质的专利,并于1941年成功制备壳聚糖人造皮肤和手术缝合线。20世纪90年代,壳聚糖的应用和生产达到了高潮――全球壳聚糖的年产量数万吨。 (2)结构。经研究证实,壳聚糖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双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平面有6个糖残基,螺距为 0.515nm。壳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葡萄糖,基本结构单元是壳二糖。 (3)物理性质。壳聚糖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固体,没有固定形状,色泽上呈半透明,略带有珍珠光泽。不能溶于水和碱溶液中,可溶于烯酸(pH<6)。壳聚糖在溶液中是带正电荷多聚电解质,具有优良的吸附性、成膜性和通透性、保湿性等。 (4)化学性质。壳聚糖链官能团较多,能发生各种反应,O-酰基化和N-酰基化、含氧无机酸酯化、醚化、N-烷基化、氧化、螯合、酸吸附、接枝共聚和交联反应,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酰基化和醚化反应[2]。 (5)壳聚糖的制备。壳聚糖的制备有化学制备法、生物降解法、机械加工法,其中化学制备法如下流程:虾壳→稀酸溶液搅拌(1.5h)→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2h)→

壳聚糖特性及其应用

壳聚糖特性及其应用 作者简介:孔佳琦,女,本科,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 力芬,女,本科,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摘要: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的特性以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情况,为壳聚糖的研究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壳聚糖;特性;应用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纯甲壳素和纯壳聚糖都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透明的片状或粉状固体,无味、无臭、无毒性,纯壳聚糖略带珍珠光泽。在特定的条件下,壳聚糖能发生水解、烷基化、酰基化、羧甲基化、磺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缩合和络合等化学反应,可生成各种具有不同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从而扩大了壳聚糖的应用围。本文就壳聚糖的特性和应用进行阐述,为其研究和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1.特性 1.1抗菌性。壳聚糖是唯一一种天然的弱碱性多糖在弱酸溶剂中易于溶解,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氨基(NH2+),这些氨基通过结合负电子来抑制细菌。壳聚糖的抗菌性会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2吸附性。壳聚糖具有很强的吸附功能,特别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如对铜、汞、铅等离子的吸收。壳聚糖的吸附活性可以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当然还可以吸附胆固醇、甘油三酯、胆酸、油脂[1]等。 1.3保湿性。壳聚糖衍生物分子中有许多活泼的亲水极性基团如-OH、-COOH及-NH2,这些基团可以使其显示出保湿性。对于羧基化壳聚糖,其羟基的含量远大于其他衍生物,且羧基的亲水性所以能够结合更多的水分。因此羧基化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性也就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壳聚糖衍生物。 1.4成膜性。壳聚糖是线性高分子聚合物,理化性能稳定,可生物降解,粘合性好,成纤成膜性能优良。吴国杰[2]等人研究了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探讨了壳聚糖溶液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 1.5调节作用。壳聚糖可激活体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使其能分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并杀死癌细胞。还能调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11/1 成绩: 班级:石工09-10 学号: 09021452 姓名:任 婷教师: 同组者:周霞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絮凝剂(即混凝剂与助凝剂)净化水的现象,了解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性质。 2.掌握一种寻找絮凝剂最适宜质量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的净化可使用各种絮凝剂。在絮凝剂中,能使水中泥沙聚沉的物质叫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如羟基铝、羟基锆等,这些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可在水中解离,给出多核羟桥络离子,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此外,也可用三氯化铁、三氯化铝和氧氯化锆等化学剂通过水解、络合、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起到羟基铝、羟基锆同样的作用。 混凝剂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混凝剂使用浓度过高将使泥沙表面吸附过量的铁离子而带正电,致使铁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对它失去聚沉作用。因此,混凝剂的使用应有一个最适宜的质量浓度。 配合混凝剂使用,从而使它的净化效果提高、用量减少的物质叫助凝剂。助凝剂多是水溶性高分子。高分子的分子(或其缔合分子)可将被混凝剂聚结起来的泥沙颗粒进一步聚结,从而加快它的聚沉速度。常用的助凝剂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钠羧甲基纤维素和褐藻酸钠等。 同样,助凝剂也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助凝剂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就可在水中形成网状结构,反而妨碍了泥沙颗粒的聚沉。因此,助凝剂的使用也有一个最适宜的浓度。 三、仪器、药品与材料 1.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感量0.001g)、具塞比色管、小滴瓶、小烧杯、温度计。 2.药品与材料 三氯化铁(化学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工业品)。

壳聚糖衍生物的抗菌性质

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的抑菌作用 摘要:壳聚糖是一类有着广谱抑菌活性的天然多糖,其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无毒,因而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抑菌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壳聚糖来源、性质、壳聚糖衍生物的化学改性的方法和抑菌作用的分析,并对今后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为研制和开发新型的高抑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机理 引言 壳聚糖是无毒、无污染,具有可再生、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良好的天然氨基多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1-2]、农业[3]、食品[4-5]等领域,并成为最近生物新材料研究的热点[6-7]。壳聚糖具有抗菌活性,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均抑制作用[8]。但由于其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只溶于稀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壳聚糖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官能团的壳聚糖衍生物。与壳聚糖相比,这些衍生物的性能往往有较明显的改善。对于壳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较多的有壳聚糖的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醛亚胺基化、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季铵化等,其中季铵化、羧甲基化和硫酸酯化的产物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备受重视[9]。有关壳聚糖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10],因此,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壳聚糖的来源和性质 1.1壳聚糖的来源 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天然多糖,壳聚糖的历史得追随到19世纪,当时Rouget 在甲壳素的天然聚合物中发现了其脱乙酰化的形式[11]。壳聚糖是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由于其原料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其分子量也有所不同,可以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甲壳素在浓碱中加热处理后,就可以脱去部分乙酰基,得到壳聚糖,反应路线如下。

壳聚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_赵殿英

第26卷第1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6No.1 2013年1月JOURNAL OF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Jan.201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3.01.028 壳聚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赵殿英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无毒的高分子聚合物,本身及其改性产品都具有很好的絮凝性能,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的絮凝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壳聚糖;絮凝原理;污水处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080(2013)01-0086-03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给人类创造丰富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有些方法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又造成了二次污染,有些方法投资大,不适于中小型企业。因此低成本、易降解、无二次污染的污水处理方法成为污水处理方面研究的热点、难点。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生产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安全无毒,容易降解,对水中的污染成分絮凝效果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些特点使壳聚糖及其改性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 1壳聚糖处理污水的原理 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蟹、虾的外壳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多糖类,含量约为10% 30%,化学式为:(C6H11NO4)n,化学名称:聚-N-乙酰-D-葡糖胺,结构式如图1。 图1甲壳素结构式 在甲壳素中加入40% 60%浓碱液,加热到80? 120?数小时,脱去乙酰基即得到壳聚糖。壳聚糖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β -D-葡萄糖,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的片状固体,为线型分子,分子链中含有游离的羟基(-OH)和氨基(-NH 2 ),其结构如图2。 图2壳聚糖结构图 从图2可以看出,壳聚糖分子中含有多个-NH2,能与水中的质子结合形成-NH+3而带正电荷,因此壳聚糖是阳离子型絮凝剂,可通过电中和作用中和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杂质、有机物质等表面的负电荷,使其脱稳凝聚而沉淀。同时壳聚糖分子中的羟基O 和氨基N上有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配位螯合作用,可去除水中的一些金属离子,如Hg2+、Cd2+、Ni2+、Pb2+、Cu2+、Cr6+等。壳聚糖分子中的- OH和-NH 2 还可以与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脂肪酸、染料、卤素等形成氢键或共价键、配位键,吸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但由于壳聚糖只溶于稀酸和一些特定溶剂,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因此对壳聚糖进行酰基化、烷基化、羧甲基化、硫酸酯化、接技、交联等处理,引入各种功能基团,得到其改性产品,不仅絮凝效果提高,也大大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2壳聚糖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2.1在造纸废水处理方面 造纸行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纤维 收稿日期:2013-01-17 作者简介:赵殿英(1965-),女,山东高密人,潍坊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68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

2003年第1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7卷2003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94期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① 肖筱瑜,张 静,李 蘅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概述了国内外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的研 究进展和应用。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工程;絮凝剂;综述;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663(2003)01-0090-06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目前世界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处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絮凝沉淀法作为一种成本较低的水处理方法被广泛采用[1]。其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絮凝剂的性能,絮凝剂是絮凝法水处理技术的核心[2]。通常,絮凝剂可分为四类:①无机絮凝剂; ②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③天然高分子絮凝剂;④复合型絮凝剂[1]。 1 无机絮凝剂 1.1 无机盐类絮凝剂 无机盐类絮凝剂主要分为铝盐和铁盐。19世纪末美国首先将硫酸铝用于给水处理。常用铝盐有硫酸铝、氯化铝和明矾;铁盐有氯化铁和硫酸铁等。铁盐形成的矾花比重大,易沉降,处理低温浊水比铝盐好,适宜的pH值在5.0~11之间,较之铝盐的5.5~8要宽得多。但氯化铁溶液的腐蚀性强,易造成设备的腐蚀,而且处理后的水的色度比用铝盐时高[3~4],A l3+在水中的高残留量会导致二次污染,进入人体后可诱发老年痴呆症、铝性骨病、铝性贫血症等。因此,目前常用铁盐类絮凝剂。 1.2 无机盐聚合类絮凝剂(IPF) 为了克服二次污染及腐蚀设备的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发出聚合氯化铝絮凝剂[5]。目前,日本、西欧聚合类絮凝剂的生产已达工业化和规模化,其生产占絮凝剂总产量的30%~60%。我国1983年也成功研制了聚合硫酸铁并用于电厂水处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我国已形成系列产品,但生产厂家大多规模不大,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也不够稳定。可喜的是汤鸿霄等对聚铝和聚铁的溶液化学与形态研究已达世界水平[6]。近年,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单位日渐增多,规模亦有所扩大。在我国絮凝剂市场上,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占絮凝剂总产量的80%。絮凝剂种类主要有:聚合氯化铝(PA C)、聚合硫酸铝(PA S)、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氯化铝(PA CS)、聚合硫酸氯化铝铁(PA FCS)、聚合硅酸铝(PA S I)、聚合硅酸铁(PFS I)、聚合硅酸铁铝(PFA S I)、聚合硫酸硅酸铁(PFSS)和聚磷酸氯化铝(PPA C)等[6]。 1.2.1 聚合氯化铝(PA C) 在各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中,聚合氯化铝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其制备过程可以为:在一定量的A lC l3(2.5m o l L)溶液中加入适量经加热的去离子水溶解后的无水N a2CO3,再经物化处理得到PA C。其分子式为[A l2(O H)n C l6-n]m(其中n为1~5之间的任一整数,m为≤10的整数)。在PA C中,A l3+和C l-的半径比能形成四次配位,具有一定的配位效应。同时与O H-具有相似的配位构型,能够出现羟氯铝配位体,电性影响相对减弱[5]。PA C较稳定,对高浓度、高色度及低温水都有较好的混凝效果,它形成矾花快,且颗粒大而重,易沉淀,絮凝效果是传统铝盐 09 ①收稿日期:2002-11-06 作者简介:肖筱瑜(1975-),女,广西桂林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保材料研究。

壳聚糖抗菌剂研究进展

Bioprocess 生物过程, 2017, 7(4), 41-48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a6184731.html,/journal/b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a6184731.html,/10.12677/bp.2017.74006 Research Progress on Chitosan Antimicrobial Maotao Wu SunRui Marin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Nov. 20th, 2017; accepted: Dec. 1st, 2017; published: Dec. 7th, 2017 Abstract Chitosan is a nature macromolecule. With the investigation, its applications are broad.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as an antimicrobial, the mechanism and the infective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of the chitosan antimicrobial is prospected. Keywords Chitosan, Antimicrobial, Mechanism, Prospect 壳聚糖抗菌剂研究进展 吴茂涛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0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7日 摘要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概述了壳聚糖在抗菌剂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归纳总结了其抗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展望了壳聚糖抗菌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壳聚糖,抗菌剂,机理,展望

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及抑菌特性研究进展

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及抑菌特性研究进展 吴小勇 曾庆孝 阮征 张立彦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的抑菌作用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方面的应用,还对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抑菌,防腐保鲜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Chitosan Xiaoyong Wu,Q ingxiao Z eng,Zhen Ruan,Liyan Zha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Food Science,South China Univ.of Tech.,Guangzhou510640) Abstract: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chitosan and its a pplication in food preservatio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oreover,the antimicrobial mechanisms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chitosan were com pletely discussed. K ey w ords:Chitin,Chitosan,Antimicrobial activities,Preservation 0 简介 甲壳素是可以再生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数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有机物,估计每年的生物合成量达100亿吨[1]。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壳聚糖,由于存在自由氨基,其溶解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大大改善,表现出比甲壳素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壳聚糖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主要有:食品防腐保鲜、酒类除浊和果汁的澄清、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水净化等。Fereidoon Shahidi 等综述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在这方面的应用[2],宋清华等也有类似的介绍[3]。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化学防腐剂的安全性的担忧和对天然防腐剂的喜好,关于壳聚糖在食品防腐保鲜方面的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和抑菌特性方面,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同,有的结论一致,有的结论不一致,甚至相反;因此,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从中找出一些基本正确的,有规律性的结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努力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并介绍部分关于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供读者参考。 1 壳聚糖的抑菌机理 抗微生物的物质,其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4]:损伤细胞壁、改变细胞的透性、改变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抑制酶的作用、作为抗代谢物、抑制核酸的合成。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机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1)分子量小于5000kDa的壳聚糖可以透过细胞膜[5],小分子壳聚糖进入微生物细胞内,与细胞内带负电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结合,使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等)受到影响,导致微生物死亡[6]。(2)大分子的壳聚糖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膜,阻止了营养物质向细胞内运输,从而起到杀菌和抑菌作用[5,6]。(3)壳聚糖的正电荷与微生物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微生物细胞死亡[7]。(4)壳聚糖作为一种螯合剂,选择性地螯合对微生物生长起关键作用的金属离子,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毒; 6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