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启德河概念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842.50 KB
- 文档页数:8
香港湾仔码头施工方案设计引言香港湾仔码头作为香港市中心的重要交通节点,其现有的码头设施早已不再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交通需求。
为了提升码头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我们设计了一项全新的香港湾仔码头施工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设计理念、主要构件和具体施工计划。
设计理念新的湾仔码头将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为基础,将传统港口设施与城市交通结合起来。
我们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功能性:新的码头将提供多种功能,包括客运码头、货运码头和游船码头。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将设置合理的交通流线,方便旅客和货运车辆的进出。
2.安全性:新的码头将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施,包括监控摄像头、防撞墙和紧急撤离通道等。
我们将确保码头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和安全。
3.可持续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例如,我们将利用太阳能板提供部分码头照明所需的能源,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来供给花园灌溉。
主要构件新的湾仔码头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构件:1. 客运码头客运码头是连接香港湾仔码头与周边地区的重要枢纽。
我们将建立现代化的客运码头设施,包括候船厅、售票处和安检通道等。
为了方便旅客的进出,我们将设置多个登船桥和乘客通道。
2. 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将提供货物装卸和仓储服务。
我们将建立宽敞的货物处理区域,并配置现代化的起重设备和仓库。
同时,我们还将设置货车通道和停车场,以方便货运车辆的进出。
3. 游船码头游船码头将成为湾仔码头的一大亮点,提供游客登船和游船租赁服务。
我们将打造一个优美的码头景观,包括花园、观景平台和游船停靠区。
在码头尽头,我们将建立一个小型游船维修和停靠区。
4. 其他设施除了上述主要构件之外,新的湾仔码头还将配置其他辅助设施,包括售票处、餐厅、咖啡店和公共卫生间等。
我们将确保这些设施能够满足旅客和游客的基本需求,提供舒适的服务环境。
施工计划下面是香港湾仔码头施工的大致计划:1.资源准备:我们将确保所有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设备准备就绪。
香港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剖析一、关于湿地湿地是指一些水域和陆地交接的环境,包括一些低洼地区、洪泛平原、淡水或咸水覆盖的地方,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
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特别是与人类最为密切相关的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
自1971年《拉姆萨尔湿地公约》诞生以来,到2006年5月,已有152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 608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1亿4 012万3 652公顷。
我们国家1992年7月31日加入《湿地公约》,目前已有30处湿地被列入名录,面积达343万公顷。
近几年,我国开发和建设湿地公园的项目逐渐增多,“湿地”似乎成了时髦的名词,其中虽不乏成功的案例。
但由于我国对湿地及湿地公园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设计理念和认识并不成熟。
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理念,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区域中湿地的设计和保护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二、香港湿地公园概况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源紧缺,因此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并于1987年在新界天水围建造了供20万人居住的设施和场所,发展天水围新市镇。
在此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天水围预留区进行了一项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认为需要为开发天水围预留区而损失的天然环境进行补偿,即在天水围北建造一个面积约60公顷的生态缓解区。
建设香港湿地公园的计划源自香港旅游署(原香港旅游协会)1995年的两项建议,一是中国香港应发展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以确保其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二是中国香港丰富的自然遗产,包括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地,被认为是旅游设施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香港旅游协会及渔农处(现为渔农自然保护理署)进行了《国际湿地公园及游客中心可行性研究》,以确定扩展天水围北部的生态缓冲区成为国际著名湿地景点的可行性。
同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同意拨款发展香港湿地公园,并指定为千禧年基建项目之一,历时5年建成,并于2005年5月正式开放。
一、规划三剑客西九文化区概念规划方案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建设项目恐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也是一直富于争议性的文化建设项目。
8月20日,备受关注的文化区三个规划方案终于出台了!三家规划设计顾问公司——英国的Foster + Partners(以下简称福斯特),香港的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李严或严讯奇)和荷兰的OMA(以下称OMA或库哈斯),各自领取酬金约4,900万港元,经过一年的闭门铸造,终于向香港公众亮出自己的绝招。
三个概念规划方案自8月21日起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地展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收集市民意见,最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综合各方意见”选取一个主导方案。
“西九兴亡,匹夫有责”。
我去仔细看了展览,研读了各设计公司提供的资料,产生一些个人看法,想提出来,与大家交换意见。
在直接讲我个人看法前,我认为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基地的现状——这是我评判各方案的出发点。
西九头顶几大怪我们香港城市有诸多特色,其中包含两大精髓:便利的公共交通和生机勃勃的街道文化。
前者体现为发达的地铁、公交、电车、航船线路以及相互间便捷的接驳;后者体现为密集的街道网络、频繁出现的街道交叉口、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沿街多样的小商业设施、以及——很重要的——似乎永远都不缺的人气——步行人流。
有时走在铜锣湾、旺角的街道,我也会觉得有点太过拥挤。
也许人口密度稍低点,街道稍宽些会让人更感舒适。
但这只是个度的调整问题,香港街道文化的本质构成总的说来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总之,便利的交通加上街道文化这两大精髓,结合其它特征,形成的良好城市空间格局在港岛、九龙比比皆是。
但是,西九文化区周边的城市环境现状如何?相信去过的人大多会同意我,也有两大特点,与香港的城市精髓恰恰相反:极差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极端反人性的步行环境!与紧靠东边的尖沙咀和油麻地两个片区的小尺度街区划分、密集的街道网络、方便步行的街区环境、热闹非凡的街道生活相比,西九片区简直就是城市生活的死角和荒漠。
香港启德邮轮码头启德邮轮码头位处旧启德机场跑道,加上令人屏息的维多利亚港美景,簇新的启德邮轮码头将成为全球的亮点。
这幢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三层高大楼,被美国高级时尚杂志《Departures》形容为“邮轮码头当中的劳斯莱斯”。
这里有完善的配套、高效率而舒适的乘客设施及服务,让您在候船区、入境及出境大堂都能流畅地完成所有程序。
邮轮码头全面投入营运后,能同时容纳两艘排水量达22万吨的超级邮轮,也可以停泊世上最大型的邮轮。
码头顶层设有全港最大空中花园─启德邮轮码头公园(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7:00至晚上11:00)。
公园占地2万3,000平方米,设施包括中央草坪、水景花园、喷泉广场,以及能够让您饱览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美景的观景平台。
码头邻近的景点包括宁谧雅致的志莲净苑、南莲园池、九龙城美食区及驰名中外的鲤鱼门海鲜美食村。
Source:资讯位置:九龙承丰道33号设施:行李处理区、登船大堂、乘客登船吊桥、身心障碍人士辅助设施、空中花园岸检设施:每小时处理3,000名旅客泊位数目:2第一个泊位的开放日期:2013年6月第二个泊位的预计开放日期:2014年7月泊位长度:850米长 x 35米宽.第一个泊位为455米长 x 35米宽.第二个泊位为395米长 x 35米宽最大排水量:11万吨排水量/ 22万总吨位水深:12米-13米 (疏浚工程深度)净空高度限制:没有网址:如何前往•从港铁机场站搭乘机场快线到港铁九龙站,需时约30分钟;再转乘出租车,车程约20分钟。
•在港铁九龙湾站搭乘86号小巴,车程约7分钟。
•在北角或西湾河码头乘渡轮往观塘码头,再转乘出租车,车程约10分钟。
Source:。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设计理念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是世界闻名的天然深水港湾,也是香港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其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展现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和魅力。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注重了城市规划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港湾周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的商业区和现代化的建筑群萦绕在港湾周边,展现了香港的现代化城市风貌。
与此同时,港湾周边的山峦和绿地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这种城市与自然的融合,使得维多利亚港湾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港湾设计理念还注重了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港湾周边,可以看到传统的渔
船和游船穿梭往来,渔民和游客在这里交流互动,展现了香港丰富的渔港文化。
此外,港湾周边的文化景点和历史建筑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让人们在感受现代化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香港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也彰显了香港
作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它融合了城市规划、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展现了香港的多重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不仅是香港的一张名片,也是世界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典范,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设计理念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香港的标志性地标之一。
其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化、功能性和美学,成为了香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的特点。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香港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旅游需求。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采用了最先进的港口设施和技术,确保了货物的高效运输和船只的安全停靠。
同时,港湾周边的建筑和景观也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展现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的风采。
其次,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注重功能性。
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港湾需要能够满足船只和货物的各种需求。
设计者在港湾的规划中考虑了航道的深度和宽度、码头的布局和设施的完备性,确保了港湾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此外,港湾周边的交通、商业和旅游设施也得到了充分的考虑,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最后,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美学的追求。
作为香港的地标之一,港湾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的需求,还要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
设计者在港湾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上注重了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和空间的利用,使得整个港湾成为了一个美丽的风景线。
夜晚的维多利亚港湾更是灯火辉煌,璀璨夺目,成为了香港夜景的一大亮点。
综上所述,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化、功能性和美学,成为了香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处美丽的风景线,展现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设计理念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海港,也是香港的地标之一。
其设计理念
融合了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传统的海港文化,成为了香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保
护港湾水域的生态系统,以及利用自然资源来打造城市景观。
在港湾周边,人们可以看到高楼大厦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其次是注重人文历史。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还注重了港湾的人文历史,包
括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港湾地区传统建筑和文化的保护。
这一方面使得维多利亚港湾成为了一个既现代又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景观。
另外,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还包括了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
为了更好地利
用港湾资源,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设计者们对维多利亚港湾周边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得整个地区成为了一个便捷的交通枢纽。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问题,更是一个
关于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问题。
它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更在于其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仅为香港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更为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设计理念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也是香港的地标之一。
其独特的地
理位置和壮丽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居民。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中,融入了现代化的建筑和自然景观,展现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和活力。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这里,高楼大厦
与碧波荡漾的海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城市风景画。
设计者们在保留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现代建筑技术,打造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如维多利亚港的标志性建筑——维多利亚港大厦,以及其他许多高楼大厦和商业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香港的现代化风貌,同时也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商业和生活设施。
除了现代建筑,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还注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港湾周边,有着许多绿化带和公共休闲设施,如维多利亚公园和海滨长廊等。
这些地方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了游客们欣赏维多利亚港湾美景的绝佳去处。
同时,设计者们还在港湾周边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如中环的古老街区和海港城的渔港文化。
这些地方让游客和居民能够感受到香港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城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共生,也展现了香港的繁荣和活力。
这里不仅是一个商业繁华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风景区。
希望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能够继续发展,为更多的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设计理念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是世界闻名的天然良港,也是香港的地标之一。
其设计理念
融合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展现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香港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城市发展的追求。
在港湾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传统的渔船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风景画。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现代化形象,也保留了港湾原有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上。
在港湾
周边,人们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的公园和广场,这些绿色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港湾周边的建筑设计也注重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对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促进上。
港湾周边
的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设计师们在港湾周边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空间和旅游景点,让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香港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香港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是一个融合了现代化、传统文化、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文化交流和旅游业促进的综合性设计理念。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香港的独特魅力,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未来,维多利亚港湾的设计理念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香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地标建筑设计与影响力评估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拥有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类型,其中一些被公认为标志性的地标建筑。
这些建筑都有各自独特的设计风格,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现代性。
本文将探讨几个代表性的香港地标建筑的设计和影响力评估。
一、香港特区政府总部大楼香港特区政府总部大楼位于中环金钟政府合署内,设计师为英国建筑师弗oster。
该建筑被认为是“绿色建筑”的代表作品,在2002年的香港绿色建筑展览上被评为最佳建筑奖。
建筑物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和材料,如天然通风、雨水回收、节能灯具等,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府大楼之一。
该建筑的设计风格简洁大气,外观呈弧形,整座建筑由8个倒梯形模块组成,较之传统政府建筑,其独特形态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是香港市区内最大的建筑之一,可容纳超过20,000名政府职员和公职人员。
二、香港天际线香港的天际线堪称世界顶尖,拥有高达300座以上的高楼大厦,其中不少成为了城市的代表性建筑。
香港的天际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奇,成为了香港的象征之一。
在这座城市中,许多建筑都创造出了富有创意的设计概念,而这也是造就了香港天际线迷人魅力的一项重要因素。
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包括ICC、环球金融中心、中银大厦和IFC2等高层建筑。
这些建筑具有现代感,而且都被视为经典的视觉符号。
三、香港文化中心香港文化中心位于尖沙咀海滨,是一座集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其设计风格是现代流线型建筑,设计师为加拿大建筑师贝尔。
该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为6.7万平方米,包含了歌剧院、音乐厅、剧院以及展览厅等场馆,每年吸引大量的文化活动和游客前来参观。
香港文化中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洋和天空中流动的形态,整座建筑采用了波浪形状,非常独特,在市区中非常显眼。
除此之外,建筑的外表也突出了“文化”二字,展现出香港文化多样性。
四、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一座优雅大方、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其设计风格为混合式建筑风格(H-shaped),设计师为美国建筑师KABC。
史上之最!耗资5800亿,填海1000公顷,香港打造未来之城!香港规划多时的“明日大屿”计划,近期正式公布最新方案,建议交椅洲人工岛采用三岛设计,以“Y形”水道分隔各岛。
当局同时提出兴建全长约13公里的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以及港岛西至洪水桥铁路,以连接人工岛。
总工程造价预算则增至5,800亿元,卖地收入估算则下调至7,500亿元。
当局预计2025年底开始填海,最早2033年让首批居民入伙。
香港发展局近期向立法会交代“明日大屿”计划最新详情,建议1,000公顷的交椅洲人工岛由两个变成3个岛屿组成,以“Y形”水道分隔各岛,保持邻近水域的水流。
整个项目将提供最多21万个住宅单位,公私营房屋比例为七三比,料可容纳50万至55万人口,并提供27万个就业职位。
人工岛亦会以15分钟生活圈概念划分7个社区,每个占地80至100公顷,由环保集体运输系统连接。
而核心商业区占地约100公顷,位于较近港岛西的A岛,将提供约400万平方米商业总楼面面积。
香港发展局长甯汉豪表示,交椅洲人工岛项目透过填海造地1000公顷为香港发展扩容扩量,单以未来十年3000多公顷的“熟地”预测计算,我们期望当中有300公顷来自人工岛的新建土地,以应对住屋和其他社区需求及支持香港中长期的持续发展。
寄望以三个岛屿组合成的交椅洲人工岛,为香港缔造新一代的生活和经济区域,为市民带来幸福,并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
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项目是香港两个策略增长区。
透过填海新建大片土地的机遇,将扩大香港的发展容量,提供多元发展空间。
人工岛较接近东面的中环核心商业区、西北面的香港国际机场和港珠澳大桥。
凭借它的地理位置,交椅洲人工岛可以成为维港都会区的延伸部分,承载一个邻近中环金融中心的核心商业区,并为港岛、九龙当中的旧区重建引起的连锁流动提供调迁空间。
配合人工岛发展而兴建的一组策略性道路及铁路基建,将开辟关键路线,打通香港交通网络,策略性联通国际,以至通往大湾区的核心商业区,促进香港与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