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肝损伤及保肝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55
2023化疗靶向治疗相关肝损伤的诊治近几十年来,随着肿瘤内科理论及药物治疗的进展,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但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不容忽视。
在抗肿瘤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o一.控瘤药物相关性肝损伤流行病学及危害1 .概述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中国DILI发病率约为23.8/10万,远高于其他国家。
我国45%的DlLI患者是由中药导致,55%是由西药导致。
从导致DILI的药物种类来看,抗肿瘤药占比6.3%。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因此抗肿瘤药物导致的DILl也呈增多趋势。
所有控瘤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ls)、中草药均可导致肝损伤。
欧美抗肿瘤药物导致肝损伤占比介于5%-8%o在亚洲,日本和我国的数据显示抗肿瘤药物导致肝损伤占比分别为10%和8.34%0由于ICIs引起的肝损伤机制、治疗措施与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及中草药有所不同,故CACA指南分开阐述。
2 .常见化疗药物导致肝损伤发生情况常用化疗药物的肝毒性较为常见(表1),如果联合化疗,肝毒性会显著增加。
氟尿喘陡及伊立替康是两种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造成肝脏线粒体损害,从而导致肝脏脂肪变性。
表1.常用化疗药物的肝毒性频率四肝毒性群(%)阿糖胞苗44-1∞氟尿昔42-100更谢好高达80CMR环蟠集.W巨蝶岭÷5-氟杲啕电高达77亚硝基盼15-67紫杉界,氟尿超凌,伊立普康高达47舌妥单抗31甲疯蝶聆10-30喷司他丁19高达153 .靶向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根据FDA的药品说明书,35种靶向药物因为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肝损伤而被认为具有肝毒性,并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肝功能检查。
其中7种药物对肝毒性进行了最高级别的黑框警告,分别是拉帕替尼、瑞戈非尼、艾德拉尼、帕嘤帕尼、帕西替尼、普拉替尼和舒尼替尼。
肝损伤的治疗方法
肝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休息:休息是治疗肝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减少活动量,让肝脏有时间修复和恢复功能。
2. 饮食调理:患者需要遵循低脂、低盐、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应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肝脏修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抗病毒药、解毒药等。
使用药物时需要按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避免毒性物质:对于已经发生肝损伤的患者来说,避免接触和摄入毒性物质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例如,不饮酒、不吸烟、避免接触化学污染物等。
5. 中医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肝损伤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丹参、枸杞等,具有补肝益气、活血化瘀等作用。
6. 心理疏导:肝损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疏导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和亲人朋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的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7. 病因治疗:如果肝损伤的病因明确(如病毒感染、药物过敏等),则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例如,对于病毒性肝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总之,治疗肝损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治疗剂量的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或由药物诱发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中90%以上为急性DILI,多发生在药物应用后5~90天。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DILI已经上升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
在我国,DILI占住院肝病患者的1%~5%,占急性肝炎患者的10%,暴发性肝炎患者的12.2%。
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相关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直接和间接引起肝损伤的危害引起了国内外肿瘤学界的高度关注。
肿瘤治疗相关性药物包括细胞毒药物、激素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生物反应调节剂以及中草药等,一项回顾分析1994~2011年我国DILI发病的文献综述表明,最常引起DILI的药物以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病药为主,其中抗肿瘤药物居第五位,所占比例为4.7%。
发现因DILI 引起的急性肝衰竭中,抗肿瘤药物位居第 2 ,占 11.9%,成关于化疗性肝损伤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周克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消化科)42为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化疗性相关肝损伤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更易发生DILI,且发生暴发性肝炎的风险较高,但肿瘤患者不接受抗肿瘤治疗显然不切实际,共识建议此类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应适当减量,化疗时尽量避免两种以上CYP450抑制剂合并使用。
以下六类人群应用抗肿瘤药物时应高度警惕DILI的发生:1、老人、幼儿和女性,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和肝功能损害者。
2、存在肝脏基础疾病者:病毒性肝炎、化学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肝硬化、肝纤维化、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肿瘤等。
3、合并其他疾病:尚未控制的活动性感染如结核病和艾滋病等、肾脏病、风湿病、糖尿病、器官移植、脂代谢紊乱、长期大量饮酒、肥胖、营养不良以及妊娠期妇女等。
4、合用其他肝毒性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降血糖药、降血脂药、肿瘤内分泌治疗药物、中草药等。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肝病患者和肿瘤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
保肝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中医学在保肝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介绍一种保肝抗肿瘤偏方治疗方案,供广大患者参考。
二、保肝抗肿瘤偏方治疗方案1. 基本原则(1)清热解毒:肝病患者常伴有湿热内蕴,肿瘤患者亦易受到邪气侵袭,故清热解毒为治疗关键。
(2)疏肝理气: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易致气滞血瘀,故疏肝理气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3)健脾益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益气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4)活血化瘀:肿瘤患者多见瘀血,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瘤负荷。
2. 偏方组成(1)基本方剂组成: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加减法①肝气郁结者,加郁金、香附各10g;②湿热内蕴者,加茵陈15g,黄柏10g;③脾虚湿盛者,加茯苓15g,薏苡仁30g;④瘀血明显者,加桃仁10g,红花10g。
3. 配合治疗(1)饮食调理: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2)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提高免疫力。
(3)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4)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 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3. 本方案适用于肝病患者和肿瘤患者,不适用于其他疾病。
4.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四、结语保肝抗肿瘤偏方治疗方案是一种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结合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本方案能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 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郑晓会 (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1700)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肝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疲乏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应用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治疗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肝损害;药物性;常规保肝疗法;异甘草酸镁;治疗疗效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和毒物经其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1]。
若肝脏出现病理改变,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引发不良症状,造成肝损伤。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抗结核、中草药物均可损伤肝脏,形成药物性肝损害,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会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常规的保肝疗法主要是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氨基酸类、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缓解时间慢、不良反应多,治疗安全性较低。
异甘草酸镁是第4代甘草酸制剂,有研究显示,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还能促进肝细胞增殖,加速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恢复[2]。
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
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停止使用致损药物:首要的治疗方法是停止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如果是由于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肝损伤,可以考虑更换或减量药物剂量。
如果是因为使用过量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2. 提供支持性治疗: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疗是很重要的。
这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酒精和其他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的物质。
此外,还可以考虑给予肝脏保护剂如谷胱甘肽、维生素E等。
3. 确定病因和病情评估:确定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病因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身体检查,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测试、肝脏超声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4. 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一些针对症状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伴有肝炎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胆道扩张剂或胆汁酸合剂;对于伴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肝脏支持治疗,如肝移植等。
药物性肝损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
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
肝损伤的治疗方法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排毒、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滥用等原因,肝脏很容易受到损伤。
一旦肝脏受损,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损伤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的肝损伤,最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避免饮酒过量、吃油腻食物、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的修复。
此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帮助肝脏恢复健康。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肝损伤的重要手段。
对于肝炎、脂肪肝等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病毒感染,抗氧化剂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保护肝细胞。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肝脏负担加重。
此外,一些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的治疗。
中药具有温和的特点,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例如,人参、枸杞、黄芪等中药材被认为对肝脏有益,可以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然而,使用中药治疗肝损伤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误用而导致不良反应。
最后,对于严重的肝损伤,如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移植健康的肝脏组织,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肝脏功能,延长生命。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药物治疗、中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手段。
然而,最重要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避免不当行为导致病情恶化。
希望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法能够对肝损伤患者有所帮助,让他们早日康复。
抗肿瘤药物肝脏毒性患者的健康教育
1.发病机制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毒性主要途径有三:①直接损伤肝细胞。
②导致肝脏基础疾病加重,特别是病毒性肝炎。
③由于潜在的肝脏疾病改变抗肿瘤药物的代谢,导致其体内代谢时间延长,副作用增加。
2.主要表现
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大、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严重者出现黄疸甚至急性重型肝炎。
3.主要药物
MTX、CTX、氮芥、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等。
4.处理措施
(1)化疗患者应预先了解病史,包括用药史,有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或减量使用抗肿瘤药。
化疗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包括AKP、GT等酶学测定。
(2)一般而论,肝细胞损伤,特别是用药后短期内出现的转氨酶升高,多属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联苯双酯、谷胱甘肽、易善复、甘草酸二铵、葡醛内酯等有助于转氨酶恢复正常。
(3)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饮食应清淡,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人,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加重肝脏负担。
肝药物损伤治疗方法肝药物损伤是指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的肝脏损伤。
在临床上,肝药物损伤已成为引起药物撤回、限制使用或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肝药物损伤的主要目标是停止或减轻药物的毒性效应,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停用引起损伤的药物:首先,最重要的一步是停止或中断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停药后,肝功能通常会逐渐恢复,但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有些药物会导致可逆性肝损伤,停药后肝功能会完全恢复;而对于其他一些药物,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肝损伤,停药后肝功能仍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2.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治疗肝药物损伤的重要手段。
包括饮食调理、休息、增加摄入高营养价值的食物、适度的运动等。
此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治疗,如肝保护剂、抗氧化剂等。
3. 肝功能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等。
监测肝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肝药物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肝保护剂、抗炎药、胆汁酸、抗氧化剂等。
肝保护剂可以帮助减轻肝脏损伤程度,促进肝脏的修复;抗炎药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肝细胞的损伤;胆汁酸可以帮助肝脏排泄抗氧化剂和有害代谢产物;抗氧化剂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损伤。
5. 肝移植:对于药物所致的严重肝损伤,如药物性肝衰竭等,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严重肝脏损伤的最后手段,适用于肝功能彻底丧失,无法逆转的患者。
肝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排斥现象发生。
在治疗肝药物损伤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过量药物使用: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并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2.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肝药物损伤可能导致肝炎、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