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内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1.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2.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四、布置作业:(选做)1.练笔:未来的2.绘画:科幻画3.办小报:科技之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二)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
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3、交流感受: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⑴读读写写: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幺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幺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幺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八十多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认读并会写有关生字新词 (1)读音:潜qián(√)qiǎn(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target="_blan">注册Vw15461当前位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03-10字体大小:分享到: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今天能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人教版上册语文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lài自然的农耕gēng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qián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ó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hé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八十多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一、看拼音,写汉字。
gǎi chéng jiàqián()造路()()驶()伏hé kòng gēng guī()心()制()地回()二、辨字组词。
赖()幻()联()哲()懒()幼()取()暂()三、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1)这本书是我()的。
(2)爱迪生()了电灯。
改观改变(3)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大大()。
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思想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
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
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
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课前准备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猜谜激趣:猜关于家电的三个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电器)长长方方挂墙上,一年四季都可用,冬天用来很暖和,夏季凉意涌袭来。
(打一电器)一间小屋真稀奇,有门无窗无家具,乘客只要走进去,上下不用爬楼梯。
(打一电器)导入课题:我们来看视频猜词语——播放《西游记》之“车迟国斗法”片段。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说明刚才看到的内容吗?——“呼风唤雨”解题:呼风唤雨; 能够使其刮风下雨。
1.第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画~~~的句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好处/作用是:(强调作用,引起读者注意)
3、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的作用/好处/如何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改变程度大,发展速度快,发明创造多,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4、“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5、“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如何理解这句话:“千里眼”“顺风耳”是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使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但20世纪这一切都成为了现实。
6、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好处?
是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诗,诗句形容一夜之间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原意是指生机勃发的事物,在课文中表现了20世纪科技成就的发展变化之大、之快、之多。
7、第三段和第四段作者用了(对比/作比较)的手法,第四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生活在落后的农耕社会;有了科学技术,人类的生活就更方便,更丰富多彩。
8、【呼风唤雨】:原意指神仙道士用法术让天刮风下雨,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 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 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 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赏析《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在古代,人们把雷电看作是神灵的象征,对它既敬仰又畏惧。
而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控制雷电,为人类服务。
在农业上,我们可以利用雷电进行人工降雨,解决干旱问题;在能源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雷电产生的高压电,为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电力。
在海洋上,人们曾经只能依赖自然风力航行,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船舶动力系统,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自由航行。
在空中,人们曾经只能仰望飞鸟,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飞机、火箭,甚至可以登上月球。
在医疗领域,人们曾经对许多疾病束手无策,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可以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
总的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通过科技的力量,改变了自然,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自己。
赏析:《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展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深远影响。
文章从人们对雷电的认识变化入手,描绘了人类如何从敬畏自然到掌握自然,再到利用自然的过程。
课文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情况,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的改变。
无论是农业的人工降雨,还是海洋上的船舶动力系统,再到空中的飞行器和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都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生动体现。
同时,课文也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自我认知的改变。
通过掌握和利用科技,人类不再仅仅是自然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了能够主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逻辑清晰,富有启发性。
它不仅让小学生了解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寄托、托付 )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 (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把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去。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_)(2)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_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明天的太阳城①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1.第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画~~~的句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好处/作用是:(强调作用,引起读者注意)
3、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的作用/好处/如何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改变程度大,发展速度快,发明创造多,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4、“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5、“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如何理解这句话:“千里眼”“顺风耳”是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使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但20世纪这一切都成为了现实。
6、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好处?
是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诗,诗句形容一夜之间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原意是指生机勃发的事物,在课文中表现了20世纪科技成就的发展变化之大、之快、之多。
7、第三段和第四段作者用了(对比/作比较)的手法,第四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生活在落后的农耕社会;有了科学技术,人类的生活就更方便,更丰富多彩。
8、【呼风唤雨】:原意指神仙道士用法术让天刮风下雨,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