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及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331.44 KB
- 文档页数:2
用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对患者尤为重要。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中医药;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分析前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与肾小球硬化,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以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肾病学者根据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特点和演变过程,将1型糖尿病患者的分为糖尿病肾病5糖尿病肾病期:Ⅰ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为微量白蛋白尿期,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Ⅴ期为肾功能衰竭期。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可参考以上标准分期。
糖尿病肾病由于Ⅰ期和Ⅱ期很难在临床中发现,一旦发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就是Ⅲ期,因此临床上将糖尿病肾病Ⅲ糖尿病肾病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是现代医学的概念,但在中医古籍中写的糖尿病的出现,糖尿病肾病“水肿”,“尿浊”、“尿散”、“肾消”、“阻排”与糖尿病肾病的疾病及临床表现相似。
糖尿病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先天不足、饮食、劳累过度、情绪障碍等有关。
其根本原因是本标准的不足,阴虚为本,热为本。
病程长,可产生阴损和阳损,阴阳皆空或病长成络,瘀血。
肾虚、络瘀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肾络瘀阻”是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
糖尿病肾病是血热邪侵入肾脏而引起的,这种热邪与其他热邪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它能导致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和相应症状的特殊性,所以可以单独命名为“干渴热”。
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属气虚而衰,运气不能归肺散体,通经膀胱,治疗科不能归脾虚所致是糖尿病肾病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而脾脏是糖尿病肾病转化和进展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的情况下出现的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糖尿病的持续时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损害、低血糖等。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能调整肾脏内部环境平衡,提高肾脏康复能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中草药是自然药物,具有药物低毒、低副作用的特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糖尿病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尿频、口渴等。
3、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使用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传统的优势,因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中草药治疗根据中国医学思想,糖尿病肾病是肝肾阴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因此治疗时应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进行中药组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中药方包括六味地黄丸、真武丸、复方丹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配合其他药物。
中药外敷针对的是以糖尿病足和慢性浅表性糖尿病肾病为主的病症。
将研制好的中药配制成药膏,涂于患者皮肤表面,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在逐步推进。
1、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有研究证明,天麻地黄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西药治疗比较是一样的。
在治疗方面可以起到缓解肾脏疼痛和控制尿糖、尿蛋白的作用。
2、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等现代技术在中药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不少成功的解决方案。
3、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多药物联合治疗时,采用中草药注射剂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
1、应由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防止药物不当、不良反应等情况。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一、病因病机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可以总结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
内因主要包括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主要形成原因是身体长期受损,致使脾肾相亏而病发。
外因主要是由糖尿病引起,病程中可以逐渐发展为肾脏病变,而且病变进一步加重。
中医认为,肾主水,主肾之精,精与水同居肾中,主要功能是支配五脏之阳气,形成机体阴阳平衡,维持生命机能。
肾主骨生髓,精主生长,脑髓发育禀赋等。
肾开窍于耳,耳者肾之关也。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气化营养,对水湿痰浊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肾主远脏,主藏精”,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肾与脾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二、辨证施治1. 脾肾阳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小便频数、尿量增多、肾区冷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迟。
治疗原则:温阳助脾,固摄收敛。
方药:丸剂用六味地黄丸加熟地黄。
2. 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尿血、尿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细弦。
治疗原则:滋阴养肾,清热凉血。
方药:丸剂用六味地黄丸加熟地黄。
3. 气阴两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肾虚喘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眼花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固摄收敛。
方药:丸剂用六味地黄丸加熟地黄。
除了辨证施治之外,中医治疗还应结合针灸、推拿、中药浴等辅助疗法,使疗效更加显著。
还需配合药膳调理,合理的饮食营养和生活习惯也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面。
三、预防护理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强调“治未病”,“先天不足,后天不养”。
在预防和护理工作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高血糖长期不受控制所致,控制血糖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在饮食上要低糖、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不要暴饮暴食。
2. 合理饮食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品,注意进食量和进食时间,避免饥饿和饱腹交替。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论治气阴两虚型:症见神疲乏力,口干多饮,尿频量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视物模糊或见四肢麻木疼痛,舌质黯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处方以生脉散加减,药用:黄芪、太子参、山茱萸、麦冬、天花粉、水蛭、大黄、黄连、黄精、地骨皮、益母草、玉米须。
方中山茱萸、黄精滋补肝肾;黄芪、太子参、麦冬、天花粉益气养阴,水蛭、大黄、益母草、玉米须活血祛瘀利水,黄连、地骨皮清热除烦,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效。
脾胃气虚证:症见倦怠乏力,头晕失眠,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纳呆便溏或见颜面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黯,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益气活血。
处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白术、大黄、玉米须、茯苓、水蛭、益母草、当归。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水蛭、当归、益母草、茯苓、玉米须活血利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之功效。
阴阳两虚证:症见精神萎靡不振,嗜睡,面黄晦暗,胸闷纳呆,恶心呕吐,肢冷怯寒,全身浮肿,尿少便溏,舌质暗淡,舌体胖嫩,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利水,调补气血。
处方以济生肾气丸加减,药用:黄芪、熟地、牛膝、山茱萸、山药、附子、蚕茧、川断、车前子、泽泻、猪苓、茯苓、玉米须、益母草、泽兰、丹参;方中黄芪、熟地、牛膝、山茱萸、山药、附子、蚕茧、川断温补肾阳,车前子、泽泻、猪苓、茯苓、玉米须、益母草、泽兰、丹参活血利水,诸药合用,共奏调补阴阳,活血利水之功效;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腰酸耳鸣,五心烦热,面红耳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补宜肝肾,滋阴潜阳。
处方以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子、菊花、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等。
脾阳不振型:症见倦怠乏力,面色萎黄,面目肢体浮肿,腰以下为甚,形寒肢冷,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舌淡或暗淡,苔白腻,脉濡细。
治法:温补脾阳,利水消肿。
处方以实脾饮加减:茯苓、炒白术、炒苍术、木瓜、大腹皮、草豆蔻、厚朴、桂枝、木香、猪苓、制附片等。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小球的滤过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有毒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此时就会发生肾功能衰竭。
大多数糖尿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肾脏滤过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大量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形成——蛋白尿。
这就是医生要为你检查尿蛋白含量的原因。
当糖尿病首先破坏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时,血液循环中的一部分蛋白会随尿液排出体外,称为“白蛋白”,由于尿里含有少量白蛋白,常被称作“微量蛋白尿”。
如果病情严重,肾脏排泄功能几乎丧失,就必须接受透析,甚至需要换肾。
1 中医辨证糖尿病肾病正气内虚常表现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而邪热又有湿热伤肾、郁热伤肾、热毒伤肾之分。
但基本病因在于“热”,其中有湿热、郁热、热毒之分,病位有在肾、在膀胱之异,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湿热化毒伤肾为主,慢性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
治疗上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化湿治标为主,慢性期以健脾补肾扶正为法。
1.1湿热伤肾症见尿频、尿急、尿热、尿痛,甚则伴有恶寒发热,腰膝酸疼,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舌苔黄厚,脉滑数。
化验尿中以白细胞为主。
治宜清热化湿、通利二便。
方药:土茯苓、生地榆、石韦各30克,黄芩、山栀子、地丁、陈皮、半夏各10克,车前草15克,生大黄8 ̄10克(后下),水煎服,日一剂。
若阴伤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若气滞明显者加枳壳、枳实、厚朴;湿热较重者加黄柏、苍术、薏苡仁;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生地榆、三七粉。
1.2郁热伤肾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不爽,时冷时热,或有尿频急疼,舌暗、苔厚黄,脉弦数。
尿化验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
治宜疏郁清热、通利二便。
方药:柴胡、赤白芍各15克,黄芩、山栀子、枳壳实、厚朴、半夏、乌药各10克,石韦30克,通草3克。
水煎服,日一剂。
若下腹胀痛加橘核、荔枝核各15克;若湿重于热可用黄芩滑石汤合三仁汤化裁;热重于湿者可用八正散加减;纳少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大便秘结者加瓜蒌、大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一、治疗原则和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肾功能,控制糖尿病,减缓疾病进展,达到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目的。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饮食疗法等。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草药治疗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主要有黄连、山药、金银花、连翘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调血糖、调节免疫功能等功效。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健肾的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泄热下气的作用。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通过调理人体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肾功能。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等。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和血压等,从而减轻肾功能损伤。
五、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饮食疗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饮食疗法主要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减少肾脏的负担,缓解症状。
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控制饮食中的钠盐含量,增加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仍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
中医药治疗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管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一种十分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我国最近几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仅此于肾小球肾炎的第二个因素。
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认为和遗传因素以及高血压因素等具有相关性。
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予以阐述。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药治疗;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极易引发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如果发展至尿毒症期,只能通过透析的方式,才可以使患者的肾功能显著改善。
但透析需要多次操作,患者有较多的禁忌症,价格也比较昂贵,大部分患者很难坚持治疗[1]。
现阶段,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原则为改善血糖与蛋白尿水平,控制病情的发展。
过去对此病的治疗手段不仅具有降糖效果,还可使蛋白尿明显减少,使肾功能充分改善,使病情进展明显延缓,安全性较好,价格较低廉,大部分患者能够接受[2]。
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予以如下综述:1单味药1.1黄芪有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味中药黄芪与川芎治疗,会使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减少。
也有学者认为,在采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期间,黄芪注射液会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使尿蛋白排泄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3]。
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过程中,会提高其血浆白蛋白浓度,进一步降低尿蛋白排泄,显著控制收缩压的升高,针对伴随冠心病者来说,还可以使患者的心绞痛等症状显著改善。
有学者借助对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发现,此药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使水肿彻底消除,使尿蛋白明显减少,对血糖与肾功能没有影响。
1.2大黄有学者对大黄制剂对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的观察结果显示:此药物可使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使肾功能充分改善。
也有学者在西药降糖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单味大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可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缩小肾脏体积,减少尿蛋白排泄,对尿β2微球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干扰[4]。
糖尿病肾病中医观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肾脏造成损伤。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肾脏的主要功能失调有关,包括清利水谷、主持气化功能失调,以及脏腑经络的失调。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中医药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方法,能够改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中医理论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肾脏是人体五脏之一,其主要功能为贮藏精气、主持生殖、成长和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而糖尿病肾病则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对肾脏造成的损害。
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为肾虚与湿热交蒸之病,主要病机为肾阳不足及脾湿热盛,并以血虚、气虚、阳虚、阴虚等不同类型进行治疗。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草药治疗: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补益肾阳、清利湿热、行气活血等功效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和病理状态。
常用的中药有桑螵蛸、麦冬、山药、金银花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伍使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减轻肾脏负担。
首先应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量,避免过多的糖分堆积在体内。
其次,应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排便通便并减少对肾脏的负担。
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酌情调整食谱,避免过食寒凉之物。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针灸可以起到调理肾脏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穴、脾俞穴等,但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按摩不同的穴位和经络,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肾脏的排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结合针灸疗法进行,增强治疗效果。
三、预防与调理中医强调“先天不足,后天调理”,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预防和日常调理。
首先,糖尿病患者应细心调理自身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健康的食材,避免过多的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约30%至40%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但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在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疗效有待验证、药方需进一步优化等。
深入研究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探索其机制、提高临床应用水平,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
研究目的还包括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研发进展进行评估和归纳,同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揭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推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研究1. 调节血糖代谢: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可以通过调节血糖代谢通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2. 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表明,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肾脏中的损伤。
3. 调节血压和血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血脂,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4. 保护肾小球功能:中医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保护肾小球功能的作用,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泄漏,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微量蛋白尿,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中医药经验的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侧重于整体调理和治疗病因。
中医药提倡“阴阳调补”、“平补平泻”的治疗原则,通过药物的配方和运用中药的疗效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糖尿病的阶段,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以达到调理肾脏功能、改善尿蛋白情况的目的。
可以使用滋阴清热、利水泻火的中药,如黄芪、蒲公英、当归等。
2.中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研究正在开展。
一项研究发现参芪合剂可以显著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改善肾脏病变。
一些中药如天花粉、雷公藤等也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降糖和减少肾脏损伤的作用。
3.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目前,很多研究正在探索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一项研究中,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接受了中医药和ACEI类药物的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药加强了药物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改善了肾脏功能和尿蛋白的排泄。
一些传统中药如山药、莲子等,也被用作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起到了缓解尿蛋白含量增加、肾脏病变进一步加重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疾病的整体性治疗、病因病机的调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虽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整体疗效。
希望未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更好地发掘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潜力,为病患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概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根据统计数据,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等手段,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改善肾脏功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中医学的“脏腑”理论和“气血津液”理论。
中医认为,肾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掌控水液代谢。
糖尿病肾病的产生与肾脏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是通过调整肾脏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改善肾脏功能的目的。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通过调理肾脏气血、清除体内湿热、调节血糖等作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减轻肾脏负担。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等,具体用药需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配。
2.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饮食调理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医饮食调理主张荤素搭配,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当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进食等。
3.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理人体的气血,改善肾脏功能。
在糖尿病肾病的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肾俞等,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增强肾脏功能和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另一种疗法,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畅通,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有效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湿热的排除,减轻肾脏负担。
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体化治疗:每个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调整药物的用量和治疗的方法。
2.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疗法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增多、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进行观察。
1. 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自身体质,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疾病发生率。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发挥西医药物和中医药物的优势,减少药物副作用,提升疗效。
1. 药物治疗(1)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主要是利用降糖药物、调节水电解质、控制高血压等手段,保护肾脏。
如阿卡波糖、格列喹酮等口服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如利尿剂、ACEI等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促进水钠排泄、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恢复等。
(2)中药内服: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目标是调和脾胃、清热解毒、补肾壮阳、利水消肿等。
如参附饮子、六味地黄汤、益智仁等中药可以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促进肾脏的恢复。
2. 糖尿病合理饮食推荐(1)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饮食中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因过多摄入糖分导致血糖升高。
(2)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帮助肾脏的修复、再生。
(3)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饮食应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为原则,避免出现进食过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3. 运动疗法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调节患者的体质等。
三、疗效观察结果1. 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通过治疗,患者的身体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身体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得到了减轻。
2. 相关指标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治疗后,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得到了增加,尿蛋白的含量得到了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下降。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早期防治DN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疗效肯定。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机理研究几个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综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征性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和糖原反应物质沉着,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如果糖尿病发生尿微量清蛋白增高时,其肾脏损害和全身微血管病变已达到相当程度。
据报道,1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40%~50%,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20%~30%[1]。
对早期DN进行干预治疗,有可能逆转可逆转肾脏损害,延缓病情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形成与原发性肾脏病变不同,持续的高血糖是其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早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发展的过渡期,即"上消"、"中消"向"下消"的过渡阶段[2]。
《圣济总录》中所述"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出现水肿。
"王肯堂曾在《证治准绳?消瘅》中指出:"肾消者……中消之传遍"。
张兰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是在糖尿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气虚则血运无力,阴虚则血运艰涩,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阻经脉[3]。
刘喜明[4]认为糖尿病早期肾病定位在糖尿病肾病Ⅲ期,病机为气阴两虚兼夹血瘀或痰瘀,气虚以脾气虚为主,阴虚以肾阴虚为主,但有偏于气虚或阴虚的轻重,亦有气虚与阴虚并重。
章绮霞[5]指出本病为气阴两伤,脾肾俱虚。
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肺而布运全身,肾虚则"肾气不足,精关不固,闭藏失职,以精气外泄",水谷精微便与湿浊混杂,从小便而泄。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及展望发表时间:2016-04-27T15:46:38.977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12期作者:程蓓蓓徐云生[导读] 1.山东中医药大学 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毒滞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00 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Mogenson糖尿病肾病分期为基础,学者们又将其分为三期,早期即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糖尿病肾病Ⅳ1期,晚期即糖尿病肾病Ⅳ2期、Ⅳ3期、Ⅴ期[1]。
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如不及时准确治疗,则会发展为显性蛋白尿期,故对早期的治疗特别重要,它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早期糖尿病肾病;痰浊;血瘀[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毒滞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十年至二十年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几率可达47.66%,且病变呈进行性发展,五至十年后即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无明确方法治愈,而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血液透析、腹部透析及换肾治疗,而透析及换肾疗法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副作用,还添加了巨额的经济负担,因此中医疗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针灸疗法三个方面,将近期对此病的治疗综述于下。
1 中医内治法1.1 病因病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
《素问奇病论篇》“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
”故消渴病病理因素之一即为痰湿,痰湿易阻滞气机,气机阻滞,血液运行不畅,而致血瘀,符合“久病多瘀”。
气血运行不畅,使机体内生理和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内而成内毒,毒藴体内,又可加重气血紊乱,加重病情,恶性循环。
总之糖尿病肾病属病久而致,以肾虚为基本病理基础,以瘀血为基本病理变化,贯穿疾病始终,常见病理因素为痰湿、湿热、毒滞等。
1.2 治疗方法1.2.1 痰浊瘀血证现代医学发现糖尿病肾病与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关系密切。
司婷林[2]利用温阳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肾病,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60例,均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温阳化痰的组方,水煎一剂,早晚温服,观察6个月。
测其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尿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
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说明温阳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炎症,改善肾功能。
温阳化痰方组成:制附子、人参、炙黄芪、金樱子、陈皮、茯苓、半夏、白术、炙甘草。
苗桂珍[3]等人提出利用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收效甚好。
1.2.2 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证刘丽楠[4]等人利用当归补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良好疗效。
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均分两组,在给予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当归补血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治疗周期为3个月。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血脂水平、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及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观察疗效。
当归补血汤组成:黄芪,当归。
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脂水平及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降低,但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
故当归补血汤能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尿蛋白、降低血脂及半胱氨酸。
张卫华[5]等人选取该医院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人,均分为两组,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治疗组,为期一月,前后观测患者微量白蛋白及B2微球蛋白,用以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在给予糖尿病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西医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日1次;中西医治疗组在给予厄贝沙坦的同时,服用益肾活络汤加减方,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口服。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及B2微球蛋白均降低,但中西医治疗组下降优于西医对照组,说明益肾活络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
益肾和络汤组成为黄芪、生地、黄精、茯苓、丹参、玉米须。
1.2.3 肾气虚兼湿热瘀血阻络证戴晓霞[6]等人将60名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分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为期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
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除外,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每次75mg~ 150mg,每日一次;治疗组给予益肾清热通络汤,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分服。
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的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亦有降低,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
说明益肾清热通络法能有效降低患者微量白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程。
益肾清热通络汤组成:生黄芪、葫芦巴、女贞子、生山药、石苇、蒲公英、姜黄、川芎、僵蚕、半枝莲、丹参、白花蛇舌草。
1.2.4 肾虚血瘀兼有热毒证孙科[7]提出用解毒益肾、活血通络法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
选临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周期30天。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除此外治疗组服用连花荔芩愈肾汤,每日1剂,每剂400ml。
观测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总量。
结果显示:两组24小时尿蛋白总量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
说明治疗糖尿病肾病符合肾虚血瘀毒滞的患者,加用连花荔芩愈肾汤,可以有效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药物组成: 黄连,天花粉,荔枝核,黄芩,地龙,水蛭,白花蛇舌草,黄芪,当归,白茅根,葫芦巴,黄柏,蝉蜕。
3 中医针灸疗法近期学者较多采用健脾补肾针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张智龙[8]等人提出利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尿白蛋白及改善肾血流状况。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不仅与糖代谢紊乱有关,还与氧化应激有关,王漫[9]等人利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并观测患者的血浆丙二醛、羰基、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以证实调理脾胃针法是否能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进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选取144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分两组,给予基础治疗,除此外,治疗组给予调理脾胃针法,对照组按针灸学取穴,治疗6周。
结果:两组的血浆丙二醛、羰基、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均有降低,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治疗组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不明显,由此可见调理脾胃针法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抗氧化应激的能力,缓解引起肾功能降低的氧化应激。
黄涛[10]将90名糖尿病患者均分两组,中药组与针刺组,两组均给予解毒通络益肾汤。
100~ 120 mL/次,每日三餐后30 min及睡觉前温服。
除此外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主穴包括肾俞、关元、气海、太溪、复溜,配穴包括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水分、华佗夹脊。
观察8周。
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尿蛋白。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尿蛋白均降低,针刺组降低效果优于中药组。
结果表明,针刺法与中药法各有优点,如排除患者禁忌,可以将两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4 中医灌肠灌肠疗法,一般用于患者出现尿肌酐时,即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控制不佳,而出现肾脏衰竭。
施军[11]选取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均分两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服用包醛氧淀粉胶囊颗粒,8颗/次,观察组给予自拟方糖肾方灌肠治疗,1次/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说明灌肠对改善肾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推广临床应用。
糖肾方组成:黄芪、龙骨、牡蛎、泽泻、附片、槐花。
李靖[12]提出清氮灌肠方可降低慢性肾功能患者的肌酐、尿素氮。
清氮灌肠方组成:生大黄(后入)、生牡砺、丹参、公英、熟附子。
五味中药;上药加水约3O0ml,生大黄单独浸泡,浸泡40min,第一次水开后再煎15min,放入生大黄,继续煎5min,取汁150~200ml,每晚灌肠l次。
5 展望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免除痛苦,减轻经济负担。
经过对近期中医治疗的综述看出,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用以临床应用的方子各有特点,到底应该使用哪个经验方或自拟方成为一个难题,到底哪个经验方或自拟方更适用于患者,我们还没有进行研究。
应将治疗同一证型的方子分别给予同等的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一个最为理想的方子,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1]赵进喜,王世东,张丽芬等.关于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型辨证及疗效评定的方案 [C].北京: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5.251-255.[2]司婷林.温阳化痰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41-1343.[3]苗桂珍,曹柏龙.健脾补肾血化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0):101-102.[4]刘丽楠,李敬华,王素莉等.当归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209(30):1414-1416.[5]张卫华,李彦军.益肾和络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5,33(4):17-19.[6]戴晓霞,姜艳丽,肖扬等.益肾清热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N].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5,36(27):4145-4146.[7]孙科.连花荔芩愈肾汤治疗早期 2 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N].中医学报.2015,30(10):1417-1419.[8]张智龙,吉学群,张萍等.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及对肾脏保护机制: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2):875-880.[9]王漫,张智龙,吉学群等.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5):409-414.[10]黄涛.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M].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94-95.[11]施军.中医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29例临床观察[J].2014,6(22):104-105.[12]李靖.清氮灌肠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济南:李靖,2007:1-10.作者简介:程蓓蓓,1991-01-02,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内分泌科.通讯作者:徐云生,1965-1,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收稿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