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696.95 KB
- 文档页数:2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与转型发展策略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困境三、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方向四、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策略五、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难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但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环保问题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与转型发展策略。
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林业资源省份之一,森林面积居于全国第三,林木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1/5。
此外,黑龙江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困境虽然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多重问题,包括:1.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缺陷,黑龙江省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部分资源长期停滞,无法有效利用。
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大量的资源开采和产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生态破坏不容忽视。
3. 产业结构单一。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方向针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困境,我们需要寻求转型发展的方向。
以下是可能的转型方向:1. 发展绿色产业。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资源清单上,也一直致力于保护环境。
因此,可以应用科技手段和改革政策,积极开发绿色产业,从而提升新能源、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2. 加强生态保护。
黑龙江省应该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黑龙江省应该加快土地整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3. 行业升级。
应该加强与前沿技术的合作,推进行业升级,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卷一、给定资料.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一种城市类型。
一般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和枯竭型城市三种类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通常是指自然资源开采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
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开采已处于后期或末期阶段、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以上的城市。
由于资源产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难题。
经过三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特别是一些城市和地区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前几年东北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
深陷区面积达多平方公里,区内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民房达万座,其中危房万座,涉及居民万户、万人。
又如西北某资源型城市几年来累计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了多万人,其中煤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数占总数的以上。
由于资源枯竭,关闭企业多、老企业多、困难企业多等综合因素影响,该市解决各种遗留问题的压力较大。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在年曾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并推动将辽宁阜新列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年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计生委向国务院报送的《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与发展问题》报告上批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贫困、失业和环境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任务。
年月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对资源型城市扶持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2.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专题训练)(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偏离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资源诅咒越严重,说明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
下图示意1990—2007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源诅咒系数变化趋势。
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利用率高B.能源资源丰富C.人口众多D.气候湿润2.为改善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①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①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推测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A.贵州B.上海C.内蒙古D.青海(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往往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
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常选择的转型发展模式,在資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
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A.扩大资源开采B.改变主导产业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延长产业链5.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重在考虑()A.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B.资源加工技术的改进C.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D.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6.复合型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A.新兴产业竞争力强B.城市经济实力增强C.劳动力更丰富廉价D.产业类型发展多样(2023秋·江苏扬州·高三扬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沙特阿拉伯作为主要石油生产国,原油出口量较稳定,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依赖于石油的出口。
基于资源转型的淮北生态城市的建设摘要:近年来,淮北市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投身生态城市建设。
本文从淮北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现状出发,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总结建设的重点内容,以建立淮北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生态城市,资源转型,淮北淮北是全国13个重点煤炭基地,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建市近50年,,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
2009年3月,淮北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宏观经济的深刻变化,我市确立了建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随着“2009(中国·淮北)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在淮北的顺利举行,淮北市生态城市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淮北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现状1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废水、废气、废渣和采煤塌陷等问题严重。
淮北煤炭经过近50年大规模开采,已造成2万公顷土地沉陷,这些塌陷地严重破坏地表自然形态、建筑物和农田,致使周围生态环境由陆地环境蜕变为水生生态环境,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耕地减少、资源浪费等问题愈加突出。
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也使得淮北成为全国缺水较严重的城市之一。
2 社会负担日益沉重由于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破产、煤炭企业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失业问题以及因煤矿塌陷造成耕地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问题比较突出。
3 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高度刚性淮北是工业城市,因资源而立、因资源而兴。
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枝独秀,导致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滞后。
煤炭产业以采掘和火力发电为主,供应市场的主要是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增加值小,深加工严重不足,产业链条短,产业间横向协调差,纵向水平低。
产业结构高度刚性,缺乏结构调整的激励,使得城市经济长期过分依赖煤炭。
4 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偏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布局“点多、线长、面广”,基础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健全,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无法形成中心城市聚集、辐射效应。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摘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转型势在必行。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经验和必要性,探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随后重点阐述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的实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性和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前景,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理论、中国、策略、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政府政策、市场机制、重要性、前景、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资源开发,一旦资源枯竭或价格下跌,城市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容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经济不稳定。
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方面存在不足,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和完善。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城市转型的顺利进行。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经验通过国际经验可以看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通常伴随着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以澳大利亚的珀斯为例,该城市在资源开采业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了金融、科技和旅游等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政府通过引导外资和技术进入,助推了当地石油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中,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因素。
资源型城市的内涵、发展历程与特点一相关概念理论概述(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0]。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积极顺应。
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
面对这种局面,老牌工业化国家在反思和改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警醒和改变,纷纷谋求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局限的途径和办法,致力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转型,是一种时代潮流[11]。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这不仅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维护世界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不仅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而且必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这是对我国新时期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
通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200 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等问题在我国集中凸显。
为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党进行了坚持不懈且卓有成效的探索。
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2]。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崭新成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危机意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困境及路径选择——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作者:王小青来源:《商业经济》 2021年第9期[作者简介] 王小青(1997-),女,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小青(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摘要] 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美丽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以朔州市经济转型为背景,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路径,希望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1)09-0028-02资源型城市,也称能源型城市,其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不断开发使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挑战,并相应地产生很多社会问题,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
本文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现状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指出,我国共有262个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
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各资源型城市不约而同地走上转型发展道路。
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主动挖掘新的发展潜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型发展局面整体向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经济方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逐步发展;社会建设方面,注重发展教育事业,人才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方面,天蓝水清草绿日趋常态化。
其中,山西省太原市就是转型发展的优秀范例,为山西省其他资源型城市提供了经验。
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对XX市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建议XX矿产资源较多,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微晶石墨之乡,全国19个重点产煤地市之一。
随着近几十年的开采,全市呈现出资源枯竭的趋势,资源的开采所带来诸多突出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比较突出。
表现在:地表沉陷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土壤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安全隐患严重。
二是矿山职工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表现在:矿山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多、矿山企业职工贫困家庭多、社会稳定隐患较多,严重影响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XX正处于经济转型探索和起步阶段,作为长期占我市经济主导地位的采掘业由于资源枯竭而开始走向衰退,但新的支柱产业正处于培育和发展过程,导致我市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财政税收增收渠道不广,经济发展后劲不强,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转型任重而道远。
为推进XX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建议:转型发展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应确立把两型两源(以优势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内源式经济、以加工贸易型产业为主的外源式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思路。
具体措施:1、着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产业转型工程。
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
按照控制矿权,适度集中;控制总量,配额管理;控制流向,引导精深加工;控制新探资源,政府主导风险探矿四个控制的思路,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走规范开采、规模发展、精深加工道路。
稳步发展能源产业,控制和优化煤电、大力发展风电、积极推广风能发电、努力探索光伏发电,加快构建华南新型能源基地。
稳步发展资源关联产业。
重点是改造提升有色、化工、建材、锻铸造等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培育计划,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特征和发展路径选择张文忠;王岱【摘要】资源型城市(地区)是当前我国城市“二元结构”矛盾集中凸显的地区,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资源型城市演化过程的梳理,将其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归纳为:发展动力的资源主导性、发展轨迹的政策指向性、发展模式的高速低质性、发展基础的系统脆弱性。
综合相关问题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三大要素制约,即资源依赖型的产业体系使城镇化发展缺乏核心动力,交通闭塞的区位条件使城镇化发展缺乏良好环境,二元管理的体制机制使城镇化发展缺乏支撑功能。
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周期和区位条件差异,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导向和重点任务。
%Resource-based city is not only the areas where Chinese urban dual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presents to us, but also the key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encountered during the courseof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fter sorting ou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resource-based city, this paper reduces its development features to the following:resources have predominance in driving force of growth;the policy directs the development track;high-speed and low-quality of development patterns;and system frangibility of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urthermo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that we face in our efforts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there is no core power fo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ecause of resource-dependent industrial system;locational conditions of traffic congestion have been unable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du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key tasks for promot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resource-based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development cycle and locational differences.【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特征;关键因素;发展路径【作者】张文忠;王岱【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F407.1资源型城市(地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当前已成为我国城市“二元结构”矛盾集中凸显的地区。
[学子论坛]文章编号:1003-6636(2009)02-0102-05;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从 中国绿色磷都 的打造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开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启示杨 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至关重要。
资源型城市作为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形式,面临着既要求生存又要求发展,既要开发资源又要保护资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困境。
怎样从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走出一条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探讨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寻求突破发展制约、实现发展转型的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磷都;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生态文明Tran sfor m ation of Deve l op m ent i n R esources based C ities fro m the Perspec ti ve of Forgi n g "Ch ina 's G reen Phosphoru sCap ital":Inve stigation and I mp lications of the Bu il d i ng of Conservat i on Cu lture i n K aiyang County YANG D a(R enm in U n i versity o f Chi na ,Be iji ng 100872,Ch i na)A bstrac t :A s an achieve m en t i n protec ting and i m prov i ng eco l og i ca l env iron m en t wh ile deve l op i ng m ate rial civ iliza ti on ,conservati on cu lt u re is re flected in increased har m ony bet w een hu m 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and in enhanced awa reness o f con serv ati on .P ro m oti ng conserva ti on cu lt ure is of critical sign ifi cance both to t he goa l o f putting peop l e first and ach i ev i ngcomprehens i ve ,ba lanced and s usta i nab l e deve l op m en t and to tha t o f i m prov i ng eco log ica l env iron m en t ,enhancing quali ty o f life and buil ding a m oderate l y prosperous soc iety in a ll aspects .A s a conc rete f o r m o f conserva ti on culture ,re sources-based cities face t he dil emm as bet ween seek i ng surv ival and seeking dev elopment ,bet w een deve l op i ng re sources and pro tecti ng resources ,and bet w een developi ng econom y and protecting the env ironment .It has been a ho t spo t a m ong soc i ety ho w to proceed from deve l op i ng circu lar econom y and pursue a path of conservati on cu lture t ha t breaks through traditiona lmode o f deve l op m ent .Inqu iries i nto how to tack l e t h is i ssue is of great i m portance t o break i ngthrough deve l op m en t restra i nts and ach i ev i ng the strategy of deve lop m ent transf o r m ati on i n resources based cities .Key w or d s :G reen P hospho rus Cap ita;l resources-based c ity ;circu lar econom y ;conserva ti on cu lt ure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
/生态经济/・131・DOI:10.16675/14-1065/f.2021.09.054大庆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政府环境审计的现实意义□李潇,张林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要想成功转型,就需要以生态环境为突破口,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型目标。
基于大庆市转型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政府环境审计的视角,剖析了大庆市在环境审计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探讨了政府环境审计对大庆市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了通过政府环境审计推动大庆市科学转型的思路。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政府环境审计;大庆市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9-0131-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1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议题,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石油开发而兴起,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岀了重大贡献。
进入新时代,随着石油资源减少、国际油价下跌,大庆市油田发展进入衰退期,大庆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大压力。
针对大庆市的困境,各界提岀过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大多集中在产业转型、模式创新方面,在已有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离可持续发展相差甚远。
大庆市需要突破固有思维,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尤其政府需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审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
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这对大庆市转型发展而言不啻是一场“及时雨”。
因此,大庆市需要以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政府环境审计为手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加大环境管理改革步伐。
2大庆市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风险大庆市经过油田几十年的开发、开采后,在取得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尽管在开发中采取了一些规划和保护措施,也取得了蓝天白云与矿区厂房和谐共处的美好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大庆市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中面临着大气、土壤和水质一系列风险。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由于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和新产业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一、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往往是矿产开采、加工和化工等传统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
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变发展理念资源型城市需要从传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向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转变。
这意味着要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升级。
这需要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觉配合,同时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支持。
2. 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减少对资源依赖大的产业,增加高附加值和服务业的比重。
还需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人力资源转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转型,培养适应新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这包括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员等各个层面的人才支持。
二、新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随着产业转型的推进,资源型城市需要加大对新产业的发展力度,以丰富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以下是新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1. 开发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产业。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
可以通过引进新能源企业、建设新能源基地等方式,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 发展农业生态产业农业生态产业包括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可以发展农村旅游,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顾晓媛【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依靠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城市是否能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中国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顺利转型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从单一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产品架构。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6(000)020【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孝义市;资源枯竭;转型发展【作者】顾晓媛【作者单位】[1]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山西省孝义市是极具代表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早期主要经济发展方式在于依靠煤炭资源的开采挖掘。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导致煤炭存量的急剧减少使得孝义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局面。
孝义市对此采取了生态文明转型性发展的方案策略,是较为成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范案例。
孝义市总面积为945.8平方公里,地处我国山西省中部,西接交口县,南连灵石县,北邻汾阳市,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矿产煤炭资源较为丰富。
其经济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其丰富的煤炭和铝矿资源,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再加工是当地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能源供应。
孝义市的经济在2008年~2014年发展十分迅速,其总体经济水平排在山西省县市经济发展的前列,入选中国百强县市经济发展的排名中。
图1是孝义市2008年~2011 年GDP数据,由此可以看出孝义市转型前的经济发展趋势。
山西省孝义市是传统的依靠煤炭发展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孝义市依靠其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山西省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排行中一直名列前茅。
随着孝义市经济发展愈加迅速,其在经济发展建设中所隐藏的问题也逐一凸显。
单一化的产业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成为了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摘要: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资源型的城市而言,可以参照贵阳模式,在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导下,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跨越式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贵阳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as the bas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security, i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effective way. for the cities in resources, can consult guiyang model,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guided,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and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leapfrog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keywords: resources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uiyang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是影响整个地球的人类文明基石。
不过文明已经走上邪路,尤其是表现在环境影响上。
大量问题可以追溯到城市的物理基础……城市需要进行根本的改革”。
正如这句话中所说的,如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自然法则,那么城市就不可能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