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白居易的诗句大全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唐·白居易《长恨歌》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4、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唐·白居易《卖炭翁》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暮江吟》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11、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1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14、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15、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16、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17、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白居易的古诗简单30首1、忆江南词三首【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2、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寒食野望吟[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江楼月[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5、春江[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
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句留坐水边。
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渌潺湲。
6、东城桂三首[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7、端居咏怀[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8、谪居[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9、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0、西岩山[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唐朝诗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下面是。
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盔座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
白居易简介生平资料白居易的诗词有很多,他出生在唐朝最繁华的时候。
从小聪慧过人的他,从五岁的时候的就已经开始写诗练字。
白居易被人称作诗仙,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写诗的题材都是从生活中选取的。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白居易简介生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简介生平资料白居易的年轻时的性格和我们一样都是年少轻狂。
但是他一直依照‘君子居易以俟命’的思想为中心。
白居易不仅写得一手好诗,在朝政上也一直都是衷心耿耿,任劳任怨的他一直在为民排忧解难。
之后因为白居易直言不讳的在朝堂之上指证皇帝的错误,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他的心中一直以造福百姓为己任,他写的大部分诗词都是以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朝政,不顾百姓安危,只顾自己吃喝玩乐,这些令百姓不满也让白居易不满,所以白居易的大部分诗词都在讽刺当时的昏君。
白居易的诗句的另一个内容就是描写当时的百姓的习俗还有文化。
这就是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享年79岁,他的一生都淡泊名利爱好写诗,他不喜欢争强好胜,从来不参与党内战争。
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著名的诗歌名句,是著名的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也是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所有诗集保留在现在以供我们后人学习研究。
白居易故居在哪里白居易的出生地是河南,而且河南是大诗人最后的居住地,所以白居易故居就在河南洛阳。
今天河南洛阳已经将白居易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整个居所呈田字形分布,分为南北两区,除了白居易居室外还有仿唐建筑与文化乐园,充满古典韵味的文化馆吸引众多游人前去参观,不但可以观赏景致还能体验历史文化。
白居易故居的位置定在琵琶封顶,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并不是风水宝地,这和他隐居官场不无关系。
仕途不顺加上朝廷腐败,他外放期间纵情山水,一边挂职一边游玩,本着对官场的失望他有意让后人觉醒,因此选择琵琶封顶作为宅院,立下遗嘱不让后人做官。
也有人认为白居易只是单纯喜欢这里的风景,选择在此处定居,一边赏景一边作诗,远离尘嚣安心创作。
诗人当时什么想法我们不得而知,白居易故居作为文化遗产成为后人瞻仰的地方,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切身体会一下青山绿水带来的惬意,或许能和千百年前的诗人一样感受自然的美好。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画像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目录人物简介人物生平简历为官嗜酒成就诗歌理论创作总析研究资料居易故居经典之作《放言五首》(其三)《池上竹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长相思》《长恨歌》《暮江吟》《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花非花》西湖就任白居易墓居易湘灵白居易传贴吧相册人物简介人物生平简历为官嗜酒成就诗歌理论创作总析研究资料居易故居经典之作《放言五首》(其三)《池上竹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长恨歌》《观刈麦》《暮江吟》《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花非花》西湖就任白居易墓居易湘灵白居易传贴吧相册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祖籍山西太谷县,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白居易的祖父后来在河白居易半身画像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 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 ,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与符离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和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并称“符离五子”,他们同泛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白居易最著名的15首七言律诗1、《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4、《李白墓》唐·白居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5、《梦微之》唐·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6、《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7、《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唐·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8、《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0、《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11、《南湖早春》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12、《后宫词》唐·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13、《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白居易白居易又名: 香山居士性别: 男生卒年: 772~846 年代: 唐代洲: 亚洲国别: 中国发表作品: 长恨歌更多的…… 其他图书: 白居易集白居易诗歌赏析集白居易诗文选注白居易诗文译释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选译白居易诗译析白居易选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生平入仕以前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初仕至遭贬自贞元十六年(800),至元和十年(815)。
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
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
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乐天,号醉吟先生。
他的诗歌作品,风格活泼自然,富有真情实感,深得当时士人和民众的欢迎。
同时,白居易还在唐朝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多次担任中央官职。
他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官宦家庭。
家学渊源,父亲是当时的洛阳太守白敏中,曾受到父亲早期的教育影响,后又进入洛阳贞元学,师从杜牧、刘禹锡等人,深受其教育。
其后,白居易考中进士,开始在朝廷中出任官职。
他的政治生涯从都官员外郎开始,历任御史、兵部员外郎、太子詹事、鸾台侍御史、中书舍人等,最后担任中书令,是清官中的佼佼者。
此外,白居易还曾先后任命为大理寺丞、兰陵王府长史、襄阳太守等。
他在官场上秉持勤勉、正直、清廉、奉公守法的作风,被誉为“清白白、正人君子”的代表。
尽管他身处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但并没有受到腐败、权变的影响,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厚道,赢得了人民和当时的皇帝的信任。
在文学方面,白居易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富于真情实感、感知直达,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丰富感受和思想。
他的诗歌作品风格自然活泼,语言清新直接,甚至有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人物风景、史传典故、爱情与生活等方方面面。
其中,以他的爱情诗最具代表性,其温柔的感觉和深情的表达,颠覆了传统文学中那些男性霸道和女性被动的爱情关系。
他的代表诗篇有《赋得古原草送别》、《花影满庭芳》等。
总的来说,白居易是唐朝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高潮,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也是唐代政治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由于其在官场上奉行清廉正直的作风,成为许多人人敬仰的榜样。
在日后的文化史上,他被称为“文学大品位”的代表,是文学界后人手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人物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主要成就官场:翰林学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文学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白居易的诗全集,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应栏目!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朝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代表古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全集:《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的简介资料说起白居易,相信大家对他都有所耳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简介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号称“诗王”,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汉族,公元772年2月28日生,河南新郑人,进士学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再后又升迁杭州、苏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主要作品有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近三千首诗。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社会关系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巩县县长,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曾任江苏徐州别驾。
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刚出生七个月就能翻书,他用姆指划拉的“之”、“无”两字,重试数百遍都象形不差。
白居易五岁能吟诗,九岁识声律,读书十分刻苦。
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城长安应考。
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当时的诗坛领袖人物顾况看。
顾况没看诗作,先看署名后,讥讽笑道:“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转而又惊又喜地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在顾况的大力推荐下,白居易考中进士,从此名扬天下,此桩轶事亦传为美谈。
白居易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诗歌文学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在洛阳时,还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政治生涯:为官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唐朝后备干部。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品生平简介: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
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
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主要作品:买花问刘十九白牡丹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宫词鸟暮江吟观游鱼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唐朝诗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下面是。
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____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____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____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____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____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____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8____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卖炭翁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忆江南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5、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白居易〔唐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7、问刘十九白居易〔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8、观刈麦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池上白居易〔唐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0、花非花白居易〔唐代〕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1、梦微之白居易〔唐代〕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12、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唐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这首《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所作,诗中描述了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故事,一千多年来,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挚爱深情,也因《长恨歌》而在中国人的心中回荡不绝。
聪颖绝人苦节读书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生于德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
白居易自幼聪颖绝人,是个天才儿童,出生六、七月便能分辨「之」、「无」二字;五、六岁学作诗,九岁时已熟谙声韵;十五岁知有「进士」之名后,便勤奋苦读。
他在《与元九书》曾提到自己读书的情形:「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
」信中提到自己因用功过度而发苍视茫,未老先衰的情形,他的用功程度,古今罕见,令人佩服。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十六岁那年,白居易到京师长安,曾拿着自己的诗稿去见大诗人顾况。
顾况时任著作郎,恃才傲物,看到他的名字叫「居易」,便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但是当他翻开白居易的诗稿,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春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却大为激赏,改变口吻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并感慨地说:「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见《唐摭言》)可见顾悦对他极为赏识。
然而白居易虽文采早发,资质过人,却因家境贫苦,直到二十八岁才到长安应试,登进士第;三十一岁再应吏部试,中甲科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因而认识元稹。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入为翰林学士,并与元稹、李绅等人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不在「嘲风雪,弄花草」而是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文学理论。
白居易作诗讲求通俗浅白,平易近人,哪怕会被人说成「俚俗」。
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载:「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
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他不仅提倡白话诗歌,同时也是个实践者。
他将《白氏长庆集》的近三千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他自认为讽谕、闲适两类最具价值,讽谕诗「上可补察时政,下可泄导人
情」,反映出社会现象,而闲适诗则表现出他生活中较闲适的一部分。
《白氏长庆集》中,多次提到品茶的情景,显示他悠闲生活型态的一面。
自古以来,酒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生活必需品。
酒,当然也是白居易的最爱,他还曾做十四首《劝酒诗》,在序中提到他常利用公务闲暇饮酒赋诗(「予公秩东都,居多暇日,闲来辄饮,醉后辄吟。
」),但茶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伴,每每在他酒渴之时,往往就会想到喝茶解酒止渴,「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
」(《早服云母散》)「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萧员外寄新蜀茶》)「驱想知酒力,破睡见茶功。
」茶是解渴良品,亦是提神良方。
辟园植茶悠游山林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贬江州司马。
次年,某一天他来到浔阳江边,听到江上传来琵琶声,听到商人妇人凄凉的身世,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自己命运相同,遂写下了有名的《琵琶行》。
次年,他游庐山香炉峰,见到香炉峰下「云水泉石,绝胜第一,爱不能舍」,于是盖了一座草堂。
后来更在香炉峰的遗爱寺附近开辟一圃茶园,「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
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悠
游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饮清凉山泉,真是人生至乐。
白居易爱茶,每当友人送来新茶,往往令他欣喜不已,《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诗中叙述他在病中收到友人忠州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时的兴奋心情,立即动手勺水煎茶,并从「不寄他人先寄我」句可看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此外从《食后》:「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何处堪避暑》:「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闲眠》:「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闲眠》)这些诗中,知道「醒后饮茶」似乎成了白居易的一种生活习惯。
乐天知命禅茶一味
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为求精神解脱,他开始接触老庄思想与佛法,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信佛自然与茶更是离不开的。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咏意》)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练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因牛李党争日烈,朝臣相互攻讦,白居易上疏论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
到杭州之后,白
居易修筑西湖白堤,以利蓄水灌溉,又浚深李泌旧凿六井,以便人民汲饮,因此受到杭州百姓的爱戴、感念。
而杭州任期,也是他生活最闲适、惬意的时刻,由于公事不忙,遂能「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独自享受品茗、读书之乐。
而「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诗人更进而欲以好茶分享好友。
酒茶老琴相伴以终
后来唐室国祚日衰,乱寇时起,白居易已无意仕途,遂告老辞官。
辞官后,隐居洛阳香山寺,每天与香山僧人往来,自号香山居士。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
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
」诗人在此暮年之际,茶、酒、老琴依然是与他长相左右的莫逆知己,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诗人与世长辞。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