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提高检验质量林梅
- 格式:pdf
- 大小:771.37 KB
- 文档页数:3
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摘要: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
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
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
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控制;检验标本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检验医学,各种先进的全自动化检验设备以及各种完善的检测系统在实验室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医学中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治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检验,多数诊疗决定是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的。
因此,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它是指医院实验室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对影响检验结果可靠的多方面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活动。
从程序上讲,它包括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测定、结果计算、发出报告、临床评价等9个步骤。
分为分析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1]。
其中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属分析前质量控制,它延伸到实验室之外,直接或间接地与医生、护士和患者有关,其质量保证容易忽略不被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不了解或不遵守检验标本采集原则导致错误结果,影响临床医师诊断,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作用和质量,影响整个医疗质量。
美国医学会科学部曾指出:“由于患者和标本采集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结果不准确,要比实验室中的错误更为多见”[2]。
运用质量控制提高生化检验质量随着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不断优化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质量控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是通过系统化与合理化的科学方法及技术评估与分析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差,有效控制检验中的各项环节,分析不同阶段质控的影响因素,为保障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起到积极作用。
1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1.1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可受药理或毒理学的干扰,继而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如利福平、红霉素、阿司匹林等会影响酶类检测,上调谷丙转氨酶指标水平;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可能导致胆固醇结果增长;卡那霉素、肝素、对氨基水杨酸等则会降低CH结果。
1.2 试剂因素全自动生化分析设备的试剂针、比色杯、吸样针与搅拌捧等均是常见的交叉污染影响因素,若测定试剂中有下一检测所要测定的底物,则会对下一检测的测定结果造成直接影响。
由于部分试剂缺乏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在不同时间测定同一项目其所获得的测定值可能存在趋势性变化,继而导致质控结果各点呈曲线分布,在更替试剂后该现象可能会迅速消失,分析原因可能与试剂接触空气或是在特定的温度上产生质变。
此外,试剂中包含的某种试剂成分和下一反应的测定底物产生作用也会干扰相关的检测结果。
1.3仪器因素关于仪器因素造成的室内质量控制失控情况相对较少,仪器因素产生的重要因素包括部分项目可能出现交叉污染的现象,或是由于反应杯不够洁净、仪器光源不稳定等仪器自身因素的影响。
1.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引起室内质量控制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检测人员在工作中不细致或是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如在检测时未正确添加试剂、错误统计检测数据等。
因此,必须重视对检测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2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2.1构建专门的质控小组在进行质控分析时,首先应选取适当的质控参数,包括质控品的选择,如效期、基质、质控品检测值范围。
在质控方案的设计中,单个控制规则难以对随机误差以及系统误差都有较高的灵敏度,也无法兼顾较低的假失控概率以及较高的误差发生,多规则质控为实验室提供了较多的误差检查途径,在选择多质控规则时需结合检测项目验证的性能明确适用的质控规则,构建一个长效持续的改进机制,进一步保证检验质量。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提高措施摘要:目的:提出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措施。
方法:根据笔者经验,针对临床生化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所涉及到的各种环节,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
结果:在临床生化检验前,注意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检验时,应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仪器质量并对检查质量进行控制;检验后,应确认检查结果并就检查结果与医生交流。
结论:实行提高生化检验质量的措施,可以保证生化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血糖Abstract:objective:to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Methods:according to the author experience,for clinical biochemical t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spection and involved situations into,put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Results:before clinical biochemical test,pay attention to the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When inspection,shoul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nspectors,ensure the quality of instruments and control over the quality of inspection;After inspection,should confirm test results and the test result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doctor.Conclusion:impl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ochemical test,biochemical test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Key words:biochemical test;Quality control;Routine blood临床生化检验指从个体获得生物学标本,对标本进行化学、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检查,是一种常规的医学检查[1]。
理论研究生物技术^世界搞好生化检验质控的几点体会邹淑杰1李燕2(1.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分院检验科山东烟台264003;2.山东省烟台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山东烟台264010)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如何搞好生化检验质控,并总结给出几点体会。
方法:首先介绍生化检验质控的重要性,其次提出生化检验质控血清时的注意 事项,然后讲解生化检验质控的操作流程及其规范,接着给出生化检验质控中出现失控情况的应急处理,最后总结讨论搞好生化检验质控。
结果:生化 检验质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需加强对其的质量控制。
结论:对于生化检验质控应当建立标准化检查分析流程,注重质检过程中容易出错 地方,做好防护措施。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控体会生化检验质控中图分类号:R44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9-0254-0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因为生化检验技术具有操作方 便、快捷,使用简单,检查结果准确等特点,所以在临床检验中已经 随处可见生化检验技术的应用。
生化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临 床诊断依据,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因此搞好生 化检验质控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所以生化检查的所有环节都将 被我们注意,对于容易发生错误、失控的环节应该加大保护措施,对 于所有的结果应当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减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1]。
下 面就依次介绍我们在实际的生化检查质控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认识生化检验质控的重要性检验人员必须认识到生化检验质控的重要性,原则上整个生化 检验由仪器操控,但是部分环节必须要检验人员参与,如果检验人 员忽略生化检验质控的重要性,随意操作得出个检验结果,那么其 随意性就很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误,从而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 对于患者的诊断以及给与其后期的治疗方案。
因此需要严格要求检 验人员,制定完善的生化检验流程规章制度,检验人员应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检验气上述给出人的失误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尽量避免,同样 对减少仪器出错的方法我们也需要制定好的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对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性研究摘要: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于检验工作的现代医疗器械越来越多,新器械与新方法为临床治疗及诊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是质量控制,如何做好质量控制,成为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重点。
本文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性做一研究。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重要性随着医疗科技水平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率要求越来越高,质量管理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质量管理涉及到了各个层面,例如对样品、标本以及检测系统的管理等,任何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1]。
一、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控制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并控制整个分析过程中的误差,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整个临床升华检验过程会涉及到选择检验项目、采集标本、处理标本、应用生化仪器以及对结果的质量控制,所以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会影响到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生理因素也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妊娠情况以及其他的生理情况等,受检者如果正处于月经期,此阶段受检者的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进而也会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任何先进的生化检测仪器都需要定时进行校对和维护,否则,也会影响到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二、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的措施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加强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如何加强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管理,现有以下措施:(1)标本采集前后,加强质量管理:受检者在标本采集的前12小时保持空腹,是最符合标本要求的。
另外,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确保标本的质量。
血液样本采集时,容器必须保持干净干燥。
采集样本的部位,尽量避开充血、水肿的区域[3]。
(2)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是检验人员的重任,检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检验技能和检验经验,还要时刻保持细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新项目逐渐增多,检验仪器的使用替代了大量传统手工操作,使检验更加标准化,临床医生也越来越依靠检验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提高检验质量成为检验科工作的首要问题。
但是检验结果与病人的临床状态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此情况,检验科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
实际上许多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非是检验科检测的原因。
根据大量资料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有的报道为80%[1]。
因此,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应当引起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
其中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被检验工作者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来监控检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而分析前阶段的绝大多数工作是由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完成的,相对不可控,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申请开始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这一阶段,它包括了医生如何选择试验、开检验申请单、患者的准备、护士对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等几个方面。
1 医生的工作1.1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在实验医学中,每组检验都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且不同的疾病、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的项目也有所不同。
选择试验时首先要明确进行检验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1.2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检验申请单是实验室工作的论据,临床医生应当认真、仔细填写,为实验室提供完整的病人信息,为数据管理和检测后质量分析建立良好的基础。
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临床医学检验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的提高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本文将就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的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控提高因素1. 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其稳定性和精度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仪器设备的不稳定性和精度不准确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保证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是提高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2. 试剂和标准品的质量3.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临床医学检验中的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会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是提高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
通过定期维护和校准,可以及时发现仪器设备的故障和不稳定性,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需要选择优质的试剂和标准品,确保其质量良好。
可以通过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和检验报告来保证试剂和标准品的质量,从而避免因试剂和标准品的质量不良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
3. 培训和考核操作人员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通过培训和考核,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确保其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检验操作。
4.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关键。
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质控、外部质控和国家标准等方式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检验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质量控制。
5. 加强质量风险管理临床医学检验中,需要加强质量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风险,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探析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进行加强控制和管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对其控制管理的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而强化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方法:此次研究主要在本院选取出2020年至2021年期间的血液样本110例,在对选取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对比的方式。
选择随机的方式将其中的55例血液样本作为此次研究的A 组,在对A组的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检测方式为常规检测管理;再将剩余的55例血液样本作为此次研究的B组,在对该组的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质量控制管理的方式。
在对两组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参与此次研究的医护人员应将检验结果的精准度、重现性、出现的误差以及时效性等进行一定的统计和对比,观察哪一种检验方式效果更好。
结果:通过使用上述不同的方式对选取的血液样本进行一定的检测后发现,使用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是更具优势的,且该种方式检测后的精准程度更高,时效性更强。
且两组患者最终检验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结论:从上述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质量控制管理的方式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的精准程度更高,且误差值的出现也大大降低。
因此,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可能地使用质量控制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检验,以便更好地为后续的操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实践;应用效果分析引言:使用生物化学对人体内的生化指标进行一定的检测是现代化医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检验手段之一,这种检验方式在医院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该种方式进行检验后的结果也可以为后续的治疗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借鉴。
在一般情况下,医生要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务必先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再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病症进行一定的筛查和分析,使用生化检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判断。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摘要:目标:研究和分析加强临床试验和生物化学试验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应用效果。
该方法使用计算机随机抽样,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采集的82个血液样本中进行选择,并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使用41个样本,参考组使用的是管理方法在两组试验中,并比较生化试验的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因此,研究组测试的效率、重复性和有效性明显高于参考组测试,两个组的比较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 0.05);研究组的误差值明显低于参考组,两个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 0.05);研究组生化检验质量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p < 0.05);工作队的服务满意率(100%)大大高于参照组(83%),两个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
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标本分析中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包括检查前饮食准备不足、压力过大或运动过度、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溶血标本、检查时间长、标本处理错误等,必须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以提高临床检查的效果。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引言临床血检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主要检查血液成分,以确定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等,制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用价值较高但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偏差,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而不仅仅影响疾病的准确性。
因此,积极开展临床检查十分重要,要彻底分析影响临床血检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些因素,提高临床检查的有效性,提升患者诊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计算机随机抽取的样本,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某院抽取了82份血液样本,并分发给41个研究组和41个参照组。
研究组中24人为男性,17人为女性,年龄在26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岁;在参照组中,25至75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人和18人,平均年龄为50.3岁。
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取质量控制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加强质量控制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内临床检验生化分析标本100例,未采取质量控制,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内临床检验生化分析标本100例,采取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对比不合格标本情况以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不合格标本数量低于对照组,质量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工作,加强质量控制,能够确保整个检验生化分析流程得以优化,有利于降低不合格标本数量,医务人员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临床检验生化分析;质量控制;满意度引言:生化检验主要通过测定受试者血液物质含量,能够以受试者血液情况作为依据,完成疾病诊断,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标本在检测前往往会出现差错,进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相关调查[1]显示,标本引发的生化检验结果错误问题占比60%,因此,要求临床应高度重视生化检验管理工作,在保障标本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最终疾病诊断准确性。
近年来,临床提出应在整个生化检验流程中,强化质量控制,通过以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质量管控措施,能够进一步包含检验的精确度,降低检验失误风险。
本文选择院内两个阶段下的临床检验生化分析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效果的对比。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200例采样对象进行研究,男性60例,女性140例,年龄3~7岁,均值(5.55±1.06)岁,其中,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采样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采样对象作为观察组。
共5名检验人员参与本文研究,完成对照组、观察组检验工作,检验人员年龄25~40岁,均值(33.14±5.20)岁,两组各项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P>0.05)。
我科室使用生化检验仪器为迈瑞BS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原厂试剂,质控品校准品,配套仪器有离心机,水浴箱,天创水机等。
生化检测过程中进行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生化检测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减少临床检验中对患者造成漏诊以及误诊,减少医疗纠纷,在临床生化检测过程中加强检验前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生化检测过程中进行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需重视的内容,包括检测前待检者准备、标本采集过程以及标本保存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化检测过程;检验前质量控制;重要意义【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53-01 生化检测是临床检验中的常见方式,影响生化检测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分为检测前影响、检测中影响以及检测后的影响。
随着医学水平逐渐提高,各种生化检测设备的准确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检测前还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最大限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现对生化检测过程中检验前质量控制的要求展开综述。
1 检测前待检者准备1.1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进行生化检测前要保证平静的心态,使采取的标本有最佳质量,尤其检测中的血液标本。
如果检验前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情况,会导致患者白细胞和红细胞不断增多,容易对生化检测的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生化检测前患者要避免过度运动,因运动后会导致患者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呈上升趋势,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1]。
患者接受生化检测前12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因吸烟饮酒后会导致患者出现生长激素、茶酚胺、皮质醇、胃泌素、癌胚抗原等增加,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出现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
干扰临床医生的判断结果,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对患者病情及时治疗产生一定影响,使患者疾病治疗周期延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2 检测前禁止饮食、服药患者接受生化检测前禁止饮食,因患者饮食后会导致体内血糖、甘油三酯增高,高核酸食物以及高蛋白食物会使人体内的尿酸以及尿素氨升高,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2]。
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将标本按照检验生化分析前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份。
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常规方法控制,试验组(2022年6月—2022年1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比较2组控制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质量控制后未执行三查七对、标本送验不及时、动脉血误抽为静脉血以及标本留取不正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
05)。
结论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检验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标本;三查七对;凝血四项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内容较多,如:科学合理申请检验项目,临床医师的要求和患者病情的正确准备,样本运送、储存等。
临床检验质量主要分为前、中、后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数据显示:生化检验分析结果中60%以上问题发生在标本中,少部分由于操作不当等引起。
因此,探讨临床上研究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为了探讨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将标本按照检验生化分析前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份。
采集标本患者中男230例,女130例,年龄13岁,78岁,平均年龄(58。
3±2、4)岁。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属知情同意书。
患者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相关措施分析作者:刘曼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针对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具体措施进行探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检验分析前,分析过程中、分析后不同阶段操作对检验结果造成相关影响因素,同时总结具体应对措施。
结果对整个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质量进步密切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化检验的质量,保证生化检验的准确率。
结论对生化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为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相关措施;质量控制;生化检验临床生化检验是指从机体处所得的多种生物标本并对其进行病理学、生物及微生物学、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及其他的医学检验,为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提供了有效的资料[1]。
其中临床生物化学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实体,主要是为医院、医疗人员、患者进行服务。
虽然生化检验技术不断的在完善,但在还存在着检验失控的现象,其中质量管理是控制检验质量失控的主要手段。
1分析前质量的控制1.1标本的要求通常医护人员需要采集患者在晨起时候的空腹标本,防止因昼夜节律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让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或者是不同患者的检测结果均能互相的比较。
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时需要禁食12~14h,并且将此项检查安排到其他检查项目之前。
1.2标本的运送及保存方式标本采集完毕后,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标本立即运送检验科进行检验,标本在常温下放置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变质及出现溶血现象。
同时水分蒸发还会引起血液浓缩,因细胞壁具有渗透作用,导致气体会发生扩散。
在检验室中需要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标本的采集及收集工作,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工作。
2分析中质量控制2.1统一操作规程为了保证统一结果医院需要构建统一的操作规范章程,这样就避免了在检验过程中出现差错,同时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较大的意义,通过这种统一的操作规范更利于地区之间、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均具有可比性[2]。
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6T13:57:54.35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作者:刘莉[导读] 结论:在生化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可提高检验效果,减少失误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41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
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8例患者为研究主体。
分成A组和B组,均是44例。
A组与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B组给予常规检验。
对比检验效果。
结果:A组的与临床不符、时效性与重现性等检验结果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检验后,A组的总胆固醇(TC)水平低于检验前,且低于同期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
A组的失误率为11.36%,B组为52.27%,除饮食因素外,其他失误原因对比均有差异(P<0.05)。
结论:在生化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可提高检验效果,减少失误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失误率医学生化检验即在机体上采集生物标本,利用血液学、生物学、免疫学或微生物学等技术进行检验的过程。
其主要用于诊断与治疗疾病,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检验手段[1]。
在医学技术的指导下,生化检验更具信息化与自动化特征,检验时间得以缩短,准确度得以提升,但其检验结果仍受到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影响。
研究中以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8例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8例患者为研究主体。
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
随机分成A组和B 组,均是44例。
A组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范围是19-80岁,平均(35.16±0.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