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
- 格式:doc
- 大小:522.50 KB
- 文档页数:6
河豚鱼
河豚,学名河鲀,古名肺鱼,俗称气鼓鱼、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刺豚鱼等。
河豚鱼味道极为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
每年3-5月,廻游至江河口咸淡水交融处产卵,少数可游至江河中下游。
产卵后幼鱼回大海生长。
一、河豚鱼的营养价值
河豚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近代对河豚鱼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鱼肉中含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锌、硒,其蛋白质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2-3%,微量元素锌和硒分别是甲鱼的1.58倍和2.7倍,至于河豚鱼的蛋白质含量及硒、锌就更高了。
二、河豚鱼的医用价值
河豚鱼不但营养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1.河豚鱼肝熬制的油对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和结肠癌有一定的
疗效。
用肝制品注射或口服对晚期患者有明显镇痛和抑制作用。
2.河豚鱼精巢可提制鱼素、精氨酸和水解蛋白,这种提取物对痢
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有抗生作用,对流行性感冒有疗效,对肝癌肝昏迷者有疗效。
由此可见,河豚鱼真可谓全身是宝,这些可能就是人们自古钟情于河豚鱼的原因之一。
三、河豚鱼的吃法
河豚鱼可以做成火锅,煮汤,还有生切片. 做河豚鱼切记要去鱼头,内脏,皮,以及用清水冲洗鱼内腹,因为这样可以彻底地清除河豚鱼的毒素, 因为河豚鱼的内脏以及血液都是有剧毒的.。
河豚的三大特点及注意事项一、关于河豚的介绍河豚身上的毒素,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
中毒过程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只有10分钟至3小时,发病后4-6小时内就可能死亡,最快是1.5小时。
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的解毒药,一旦中毒,一定要尽快1个小时内就医,通过肠道灌洗等治疗来清除毒素千万别耽误救治的最佳时机。
河豚鱼在以前之所以一直是禁止食用的,就因为河豚的毒素实在是太厉害了。
二、河豚毒素总结起来有三大特点1、毒性大据相关研究说明,某些品种的河豚毒性强度更是氰化物的1200倍,仅仅是1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在一小时内置人于死地。
氰化物,被“誉为”世界上毒性致死速度最快的物质,指甲盖那么一点就可使人在几秒中丧命,俗称“闪电毒药”,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其1克可杀500人,一斤可杀光全人类。
河豚毒素中毒具体以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
在日本,河豚鱼中毒的死亡率高达为61.5%。
2、毒性复杂河豚毒素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在河豚鱼体内分布复杂,在不同的河豚体内毒素的分布也不同。
河豚鱼有120多个品种,有不少品种外表长的差不多,但内在的毒性分布却是天差地别。
有的河豚鱼内脏部分有剧毒,肌肉部分是没毒的,可有的河豚鱼,全身上下,连皮带肉全都有毒,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食用。
3、毒性稳定不管你是盐腌还是太阳晒,煎、炒、烹、炸,火烧、碳烤,就算使出看家本领,把十八般武艺全拿出来,这河豚毒素依旧非常稳定,结构难以破坏。
河豚毒素,就算把你们家里面所有的高压锅都用上,也都还是白扯。
还有些鲀类,比如虫纹东方鲀、铅点东方鲀,这些东方鲀类,肌肉里头就有毒。
在没法辨别它种类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吃的!三、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严禁食用河豚的。
不过,由于太多人“偷着吃”,到了2016 年,国家农业部和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给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这两个品种解禁。
河豚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河豚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水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河豚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养殖池的建设、水质管理、饲料选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河豚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河豚全名河豚鱼,属于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鲀亚纲、河豚科。
河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低,被誉为“海洋中的美食”。
因此,河豚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了许多扩大生产者的首选。
一、养殖池建设:河豚养殖前首先需要准备养殖池。
通常情况下,建议选择盖顶的塑料池或水泥池,这种池子比较方便进行管理和操作。
同时,需要确保养殖池具有足够的深度,以适应河豚的生长需求。
此外,养殖池应该提供良好的水循环系统,保持水体清洁并提供充足的氧气。
二、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对于河豚养殖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水质温度适宜,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为宜。
其次,水质要求稳定,保持pH值在6.5-8之间,硬度在6-8 dH之间。
此外,应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饲料选择:河豚鱼对饵料的选择非常挑剔,特别是在养殖初期更需要注意。
一般建议采用活体饵喂养,如浮游动物、蚯蚓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专业的饵料,这些饵料营养全面,容易消化吸收,有助于河豚的健康生长。
饵料的投喂量要控制适当,避免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河豚的生长发育。
四、疾病防治:河豚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
常见的疾病包括皮肤病、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疾病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定期清理养殖池;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发现疑似病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强营养管理,提高河豚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养殖河豚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且要求养殖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因此,在养殖河豚之前,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同时,找到合适的养殖场地,并确保养殖条件符合河豚的生长需求,才能够取得成功。
河豚生活在海里还是河里
河豚,又称河豚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鱼类。
它们的外表可爱,身
体圆润,但是却拥有强大的毒素,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鱼类。
那么,河豚究竟是生活在海里还是河里呢?
首先,河豚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鱼类,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淡水和海水中找到它们
的踪迹。
在海水中,河豚通常生活在珊瑚礁和沙泥地区,它们喜欢在海底寻找食物,比如贝类、虾和小鱼。
而在淡水中,河豚则偏爱生活在江河湖泊中,它们喜欢在水草丛中觅食,生活得相对安静。
其次,河豚的生活习性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在海水中,河豚通常会迁徙到不
同的地方,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
而在淡水中,河豚更倾向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生活,不会频繁迁徙。
这也说明了河豚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最后,河豚在不同的环境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海水中,河豚通常体型
较大,颜色鲜艳,而在淡水中,河豚则体型较小,颜色较为暗淡。
这也说明了河豚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河豚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鱼类,它们可以在海里和河里都生存下来。
无论是生活在海里还是河里,河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韧性。
让我们一起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物,让它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描写河豚的句子河豚,又称为刺鲀、河豚鱼,是一种身体圆胖、口腔带有锐利牙齿的热带海水鱼类。
它们通常生活在海水淡水交界处的河口、红树林等环境中,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生物。
河豚的外表可爱,但却隐藏着致命的毒性,让人们对它们既好奇又敬畏。
河豚的外形十分独特,身体呈椭圆形,没有鳞片,皮肤光滑而柔软。
它们的眼睛大而明亮,有着天真无邪的表情,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
河豚的嘴巴很小,但却有着锋利的牙齿,可以轻松地咬碎贝壳和甲壳类动物。
它们的鳍呈扇形,摆动起来非常灵活,可以在水中迅速地游动,是一种优秀的游泳者。
河豚的最大特点就是身体上布满了尖锐的刺,这些刺可以随着河豚的情绪变化而伸缩。
当河豚受到威胁或者感到害怕时,它们会将身体膨胀起来,同时将刺竖立起来,以威慑敌人。
而当它们感到安全或者放松时,身体就会恢复原状,刺也会收缩起来。
这种独特的防御方式使得河豚成为了海洋中的一员顶级捕食者。
除了外形独特外,河豚还有着致命的毒性,这也是它们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河豚体内的部分器官和组织含有一种名为河豚毒素的强烈神经毒素,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具有致命的危险。
据说,河豚毒素的毒性比氰化物还要强,只需食用极少量的河豚肉就足以致命。
因此,人们在食用河豚肉时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厨师进行处理,确保河豚毒素完全被清除,以免发生意外。
尽管河豚具有致命的毒性,但它们在日本、中国等地却是一种备受喜爱的食材。
日本料理中的河豚刺身和河豚火锅都是美食爱好者们喜爱的佳肴。
而在中国,河豚也被用来制作美味的滋补汤,被认为有着补肾壮阳的功效。
因此,尽管河豚具有致命的毒性,但在经过专业处理后,人们依然愿意冒险品尝它们的美味。
除了人们对河豚的食用之外,它们也是一种备受喜爱的观赏鱼。
由于其可爱的外表和独特的生活习性,河豚成为了许多水族箱的宠儿。
人们可以在水族馆中看到各种各样的河豚,它们在水中摇摆游动,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乐趣。
总的来说,河豚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生物,它们的外形可爱,但却蕴含着致命的毒性。
河豚
河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海鱼,既美味又危险。
它们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域,是有毒的,但经过专业的加工和烹饪后,可以变得无毒且味道鲜美。
外观特征
河豚体形似鲫鱼,上颌延长成喇叭形,有些种类的河豚颜色斑斓,有的是黑色、黄色、蓝色等。
背鳍和腹鳍很小,肛门下方有一排很小的钩状鳍棘,外形十分独特美丽。
分布区域
河豚分布在全球的温带和热带海域,包括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地区,栖息在河口、海湾、海底等地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生活习性
河豚主要以底栖动物和藻类为食,还会吃些小鱼小虾等。
它们的嘴巴非常锋利,能够轻松咬破贝壳和海胆等坚硬的东西。
河豚是肉食性捕食者,白天不活动,晚上出来寻找食物。
河豚的毒性
河豚体内的毒素主要分布在皮肤、肌肉、肝脏和卵巢中,其中以肝脏中的毒素含量最高,毒性也最强,可以致人死亡。
河豚分类
在世界上河豚的种类有三十多种,以日本的河豚种类最多。
按照外形特征和毒性程度可以分为软骨鱼亚纲的河豚目、黑鲸目和鳐亚目河豚科等等,其中黑鲸目河豚科和鳐亚目河豚科的河豚都是无毒的。
然而,尽管无毒,但是它们的肉质
并不是很可口。
河豚文化
河豚的文化传统在日本历史上已有数百年之久,早在江户时代,日本武士就将河豚看作美食。
河豚是非常珍贵的食材,经过严格的加工和烹饪后,可口味娇软,非常美味。
结语
总而言之,河豚是一种有毒但美味的食材,对于食用河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找到信誉可靠的厨师和餐厅。
河豚简介河豚,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河豚鱼种类繁多,我们经常看到和食用的主要是暗纹东方豚,条纹东方豚,和橘黄豚。
河豚在所有鱼类餐食中历史悠久,而且长盛不衰,由此衍生出的河豚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而精美。
河豚名列”长江三鲜”之首,为传统美食中的典范,其肉质鲜嫩,食后满口生津,唇舌溢香味美绝。
在日本河豚享有“菜肴之冠”的美誉。
在中国自古也就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另据科学证明,河豚鱼还具有无与伦比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其体内的脑黄金、蛋白质、谷氨酸含量为鱼中之最;核酸含量达每百克4.69克,为生物中第一位;脂肪含量仅有0.26克,为鱼中最低;另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长期食用河豚鱼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炎、肺结核、性病等具有特殊的食疗作用。
同时,河豚鱼还可滋阴补阳,治疗关节炎,祛风湿,活化大脑神经细胞,改善大脑功能,起到醒脑、益智的作用。
二战后,日本人平均寿命为87.6岁,居世界第一;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全世界最低;平均身高增长6公分~8公分,年轻一代比中国人平均身高高出2公分;日本人均综合素质全世界第一。
经联合国卫生组织调研得出,这与日本人的科学饮食和持久食用河豚鱼是分不开的。
中国早在秦始皇朝代的《山海经》、汉代的《论卫》、隋朝的《病原候论》等古书里,都有过关于河豚鱼的记述,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给了河豚极高的知名度。
自古文人墨客对河豚的描写更是让河豚登上了传统美食的巅峰。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食用的“巴肺鱼汤”就是河豚。
鲁迅先生的:“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就是描写坪井芳治邀鲁迅往日本饭店共食河豚的佳句。
其中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让妇孺皆知!我国古谚云: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
河豚不但营养丰富,滋补功能也是首屈一指,从食疗的角度河豚鱼可维持人体营养均衡、改善肤质,增进免疫功能,尤其它的清洁血管、健脑、养心滋补作用非常突出。
河豚逃离危险的方法
河豚是一种可爱的海洋生物,但它们也面临着许多危险。
以下是河豚逃离危险
的一些方法:
1. 增加速度:河豚可以通过增加游泳速度来逃离危险。
它们的尾巴和鳍使它们
能够迅速移动,帮助它们逃离追捕者。
2. 演变出剧毒:河豚能够通过皮肤和内脏中的毒素来抵御捕食者。
这些毒素可
以让它们变得无比危险,对捕食者构成严重威胁。
3. 打鼓示警:河豚可以通过肌肉的震动在水中发出鼓声来警示其他河豚。
这种
行为可以将潜在的威胁引起其他成员的注意,帮助它们一起逃离。
4. 藏身于珊瑚礁:河豚可以利用它们小巧的身体尺寸,钻入珊瑚礁中隐藏起来。
这种策略对于逃避追捕者非常有效,因为河豚可以躲避在狭窄的空间中。
5. 应对有毒猎物:河豚在觅食时必须小心应对有毒猎物。
它们的身体上的毒素
允许它们安全地消化这些有毒物质,而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总之,河豚有着多种逃离危险的方法,包括增加游泳速度、演变出剧毒、打鼓
示警、藏身于珊瑚礁以及应对有毒猎物。
这些策略使得河豚能够在海洋中生存并保护自己免受威胁。
河豚生活在哪里
河豚是一种特别可爱的鱼类,它们通常生活在海洋或淡水中。
在海洋中,河豚
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水区域,它们喜欢在珊瑚礁和海草床附近游弋。
而在淡水中,河豚则会选择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
河豚在这些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栖息地。
在海洋中,它们
喜欢在珊瑚礁和海草床中寻找食物,并且利用这些地方来躲避天敌。
而在淡水中,河豚会在水草丛中建立自己的领地,也会选择在水流缓慢的地方生活,以便更容易捕食。
河豚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都至关重要。
它们需要清澈的水质和丰富
的食物资源来维持健康的生活。
而且,河豚也需要适合自己生活习性的栖息地,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躲避天敌。
总的来说,河豚可以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的不同地方,它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人类也应该尊重这些可爱的生物,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让它们能够安心地生活和繁衍。
《河豚》河豚,又称为气球鱼、刺鱼,属于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鲀形目、河豚科的一类鱼类。
河豚的外形独特,身体呈球形,布满尖锐的鳞片和刺,给人一种如同气球一样的感觉。
它们的习性和生活环境也非常特别,被誉为海洋的奇迹。
河豚主要分布于亚洲,尤其是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地。
它们喜欢生活在浅海或河口附近的沙滩、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环境中。
河豚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既可以在咸水中生活,也能在淡水中生存。
它们一般栖息于海水深度十几米至几十米的区域,但在繁殖季节,会游到更浅的地方进行繁殖。
河豚的身体特点是它的皮肤上布满了尖锐的鳞片和刺。
这些鳞片和刺呈现出斑斓多变的颜色,给人一种美丽而危险的感觉。
尽管河豚看起来可爱无害,但它们实际上具有强烈的防御能力。
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膨胀起来,让鳞片和刺竖立起来,形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用以抵御来自外界的攻击。
此外,河豚的刺还含有剧毒,可以对捕食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是致命的威胁。
河豚是肉食性动物,以小鱼、甲壳类、贝类等为食。
它们的嘴巴是圆形的,具有锯齿状的牙齿,能够轻松地咬碎坚硬的外壳。
河豚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胃部内有一种特殊的酶,能够分解和清除其中的大部分毒素。
这也是河豚能够食用毒素含量很高的海洋生物的原因。
除了饮食习性之外,河豚还具有一系列的行为特征。
它们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常常躲藏在沙底或者岩石下面。
河豚的游动速度非常快,能够在水中快速穿梭,逃避敌害。
此外,河豚还会进行一种特殊的游泳方式,即“自噬下沉”。
它们会将身体变成一个圆球,然后用足够的力量向水下方向游动,形成一种下沉的动作。
这种游泳方式在一些躲避敌害或者追逐猎物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尽管河豚拥有如此多样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但是它们也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威胁就是捕捞活动。
由于河豚的身体部分含有剧毒,因此在捕捞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同时,河豚的数量也逐渐减少,有些品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生态平衡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河豚简介小知识
河豚是一种鲀形目鲀科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通常生活在海中,部分淡水也有。
每年清明节前后,河豚会从大海游至长江中下游。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其中内脏和卵巢的毒性最强。
食用野生河豚很容易因加工处理不当导致中毒。
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耐高温,100℃加热4小时仍有毒性。
食用河豚中毒后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
中毒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
同时伴有四肢无力、发冷、口唇、指尖和肢端知觉麻痹,并有眩晕。
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最后出现语言不清、血压和体温下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河豚鱼的做法引言河豚鱼,又称为河豚,是一种可食用的海鱼。
它的身体圆形扁平,皮上有特殊的刺,而内脏和部分肌肉含有剧毒,需要经过专业处理才能食用。
河豚鱼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无论是日本的刺身、火锅,还是中国的烧烤、煮汤,在不同的菜系和地域中都有独特的做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河豚鱼做法,帮助您更好地品尝这种美味的海鲜。
一、清蒸河豚鱼清蒸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法,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而闻名。
清蒸河豚鱼需要先将鱼身处理干净,去除内脏和刺,然后用盐和姜腌制片刻,最后上锅蒸熟。
蒸煮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调料,如料酒、蚝油和酱油,以增加风味。
蒸煮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务必确保鱼肉熟透并保持鲜嫩。
二、河豚鱼的刺身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常见的河豚鱼做法之一。
将新鲜的河豚鱼切成薄片,配上酱油和芥末等调料,直接食用。
由于刺身需要使用新鲜的鱼肉,因此在选择鱼材时务必确保质量,并由专业厨师来进行加工。
刺身的制作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的刀工,以确保鱼肉的质地和口感。
刺身所需的鱼片厚度一般为2-3毫米,能更好地展现鱼肉的鲜美和口感。
三、河豚鱼的炖煮炖煮是另一种常见的河豚鱼烹饪方式,可以使鱼肉更加鲜嫩且浸透香味。
通常先将河豚鱼去除内脏和刺,然后用盐和料酒腌制片刻。
接着将腌制好的鱼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调料,如姜片、葱段、花椒等,再加热炖煮,通常需要30分钟到1小时不等。
河豚鱼炖煮后的汤汁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的酱油或米酒,以增加口感和风味。
四、炸河豚鱼炸河豚鱼是一种常见的中国做法,可以制作出酥脆的外皮和嫩滑的鱼肉。
制作炸河豚鱼的步骤相对简单,首先将鱼身处理干净,切成块状。
然后将鱼块腌制片刻,用少量的面粉、盐和胡椒调味。
接着将腌制好的鱼块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取出沥干油份即可。
炸河豚鱼的关键是掌握好油温和时间,以保证鱼肉熟透且外皮酥脆。
五、河豚鱼的火锅在中国,河豚鱼火锅是一道受欢迎的冬季美食。
制作河豚鱼火锅需要先将鱼身处理干净,去除内脏和刺,然后将鱼切成块状。
河鲀,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因为传播广泛,好多地方称之河豚,其实河豚为哺乳动物如长江白鳍豚,请加以区别。
类似于猫熊,错误的叫法接受度高之后便称之为熊猫。
)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
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
古时称“肺鱼”。
英文名:puffer fish 。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中文学名河豚鱼拉丁学名takifugu别称气泡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辐鳍鱼纲目鲀形目科鲀科属东方鲀属分布区域北纬45度至南纬45度之间的海水、淡水等水域英文名pufferfish, puffers目录1形态特征2分布范围3生活习性▪ 洄游▪ 食性▪ 自卫4物种分类▪ 虫纹东方鲀▪ 横纹东方鲀▪ 铅点东方鲀▪ 月腹刺鲀▪ 红鳍东方鲀▪ 暗纹东方鲀▪ 刺鲀▪ 绿河鲀▪ 黑斑叉鼻鲀▪ 星斑叉鼻鲀▪ 白点叉鼻鲀▪ 菲律宾叉鼻鲀5体内毒素▪ 历史记载▪ 化学成分▪ 有毒部位▪ 临床症状▪ 中毒诊断▪ 中毒治疗6食用方法7河鲀史话▪ 史料▪ 严嵩吃河鲀的故事8养殖技术▪ 室内越冬技术▪ 池塘育苗技术▪ 疾病防治9河鲀趣闻▪ 有趣特点▪ 献水草齿间传情10区别河鲀1形态特征编辑河鲀图片集萃(20张)河鲀具有众所皆知的圆滚滚身躯,一般体长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达630mm以上。
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
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
因为牙齿和颌骨很坚硬,所以连极硬的贝壳也能咬碎。
河豚的相关知识河豚,是鲀形目鲀科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
河豚全身长满毛刺;上下颌牙齿连接在一起;皮坚韧厚实;口小头圆;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眼睛平时蓝绿色,会随着光线变化而变色。
河豚又名气泡鱼、鲀鱼、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鸡泡、龟鱼,中国河北附近称腊头。
河豚因其常见在江中,外形似豚,因此得名。
河豚分布于中国沿海和北太平洋西部。
河豚多生活在海中,部分淡水也有。
每年清明节前后河豚从大海游至长江中下游;当受到威胁时,其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使其天敌很难下嘴;游动缓慢。
河豚以蛤蜊、牡蛎、海胆等为食。
河豚于春季产卵。
河豚有滋补肝肾、祛湿止痛的功效,主治皮肤瘙痒、疥癣。
河豚带有肉刺的鱼皮丰腴鲜美,入口即化,野生河豚香味扑鼻,鲜美无比,但其肝脏、鱼子、血液等有剧毒,食后易中毒致死。
河豚经处理后可制成冻鱼片或罐头食品,肝可提取豚肝油,精巢可制鱼精蛋白,骨可制鱼粉,皮可制鱼皮胶。
河豚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的就是阳春三月,正是河豚上市、人们争相吃河豚的季节。
形态特征:河豚体呈圆筒形,向后渐狭,体裸露无鳞或全身长满毛刺,背鳍一个,无鳍棘,与臀鳍相对;皮坚韧厚实,无腹鳍,尾鳍截型或圆形或新月型;口小头圆;上下颌牙齿连接在一起;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眼睛平时蓝绿色,会随着光线变化而变色;体色及花纹随种类的不同而异。
河豚又名气泡鱼、鲀鱼、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鸡泡、龟鱼,中国河北附近称腊头。
河豚因其常见在江中,外形似豚,因此得名。
栖息环境:河豚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
生活习性:河豚游动缓慢,每年清明节前后河豚从大海游至长江中下游;生性胆小而贪婪,当受到威胁时,其食道结构特殊,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囊,遇敌害时能吸入水和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浮于水面,被捕获后,虽离水亦能吸气膨胀,使其天敌很难下嘴,发出咕咕的声音。
河豚的样子、河豚介绍
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
河豚生有毛发状的小刺。
坚韧而厚实的河豚皮曾经被人用来制作头盔。
河豚的上下颌的牙齿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好象一块锋利的刀片。
这使河豚能够轻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壳。
河豚大都是热带海鱼,只有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
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天敌很难下嘴。
许多种类的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
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
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河豚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属豚形目,在中国各大海域都有分布。
河豚的身体浑圆,头部、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
河豚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数十种。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有河豚毒素,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肝脏、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里,其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但如果河豚死的时间较长,其内脏的毒素就会溶入体液而逐渐渗入肌肉里。
别名:暗纹东方、豚泡鱼
分类:鱼虾蟹贝、鱼类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古名:鯸鲐(hóu tái),别名:也称鲀鱼、气泡鱼、辣头鱼,在江浙一带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鸡泡、龟鱼,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称乖鱼,而在河北附近则称腊头。
河豚的吃法
河豚的营养价值
河豚中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等的营养成分含量极其丰富,而脂肪含量却很低。
河豚的食用效果祛寒除湿降血压止痛剂
河豚的食用禁忌河豚的卵巢和肝脏有剧毒,食用时必须谨慎。
河豚的故事
严嵩吃河豚的故事
艇巴鱼是有毒性鱼类,其血液、内脏和卵巢都含有剧毒,误食艇巴而丧生的事时有发生,就是那些自恃的闯海人,因一时不慎,处理不当而中毒致死的也屡见不鲜。
因艇巴鱼毒还演绎出不少民间传奇。
明代世宗朝有个贪鄙奸横的权臣严嵩,80多岁的时候,从山东蓬莱纳一渔家少女为妾。
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严嵩,其下属独出心裁地为其婚宴策划出艇巴宴,以示献媚助兴,得到严嵩首肯,遂带上艇巴鱼,还有从山东雇佣的庖厨一起火速赴京。
为防万一,以年轻的岳父为担保一同前往。
婚庆那日,当朝重臣、达官贵人、地方要员等宾客云集,纷纷前来恭喜道贺,热闹非凡。
当最后一道香喷喷的清炖艇巴鱼端上桌时,垂涎欲滴的宾客争相为食,一眨眼工夫,一大盘艇巴鱼早已入口下肚了。
正当大家余兴未尽品评着艇巴鱼的美滋美味时,中间南侧靠窗一桌有一身穿长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徒然倒地,口冒白沫,浑身抽搐而不省人事。
“有人中毒了!”婚宴一派哗然、乱作一团。
严嵩爪牙直奔厨房捉拿厨子,可厨子一个也不见了,“岳父”也没了踪影。
慌乱中严嵩勃然大怒,责问小妾:“何以解毒?”
小妾说:“惟有黄汤。
”
严嵩问道:“何为黄汤?”
小妾说:“即粪水。
”
严嵩即刻下令去茅厕担来粪水。
为解毒活命,宾客们顾不上颜面尊严,人人端起碗,个个扬起脖,闭上眼将粪水喝下,哇哇地将抢食的艇巴鱼等食物全部呕吐出来,甚至五脏六腑都要倒出来,婚宴霎时臭气熏天,一片狼藉,一片哀鸣。
话说首次进京的乡下人,忙完了艇巴鱼这道菜,都跑到街口看光景溜
街去了,他们被生擒回来。
正想问罪,此时那位倒地的仁兄苏醒过来,道出了事情的真象。
原来,席间书生外出小解,待他回来时艇巴鱼被一扫而光,就顿时生了大气,癫痫的老病复发……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
河豚趣闻
有趣特点
1.一心两用:河豚的两只眼睛,一只用来追捕猎物的,同时另一只可以用来放哨。
这一特点是很多动物(包括人类)无法比拟的。
2.装丑诈死:当渔民的鱼网捕捞到河豚并倒在岸上时,河豚会迅速地吸气,并膨胀成圆鼓鼓的状态——诈死,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觉得它很可恶,很难看,不由自主地用脚一踢,这无形中帮了它大忙——顺势一滚逃到水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3.老虎钳一样厉害的牙齿:河豚的牙齿力学结构非常完美,一斤重左右的河豚一口可以咬断6号铁丝!毫不夸张!如果不小心咬到了手指,一口下去,连骨头加肉全下来!钓鱼的人们最担心河豚咬钩——咬绳绳断,咬钩钩断!
献水草齿间传情
男士向女士献殷勤时,他们通常会献上一束鲜花。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淡水豚亚河豚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不送鲜花送水草。
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研究人员对巴西亚马孙河流域亚河豚的研究。
他们发现,雄性亚河豚会从它们的水生环境中收集“礼物”献给心仪的对象,只不过,这份礼物可能是一束水草、一根木棍或者一块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