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培训资料(doc 33页)(优秀推荐版)
- 格式:docx
- 大小:912.29 KB
- 文档页数:3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复习资料
基桩检测:工程桩的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和完整性(低应变、高应变、超声波透射、钻孔取芯法检测)
承载力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定条件采用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单桩水平承载力
桩身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地基及复合地基检测:适用于天然地基承载力及各种地基处理后承载力及处理效果的检测,采用静载荷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抗拔静载荷试验: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总桩数在50根以内,不少于2根。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静载荷实验法/高应变动测法,灌注桩应满足混凝土养护所需时间,宜为成桩后28天。
桩身完整性检测时,灌注桩不得小于14d。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静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动测法,但灌注桩不得小于14d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不应少于2根。
低应变法:
对有接头的多节混凝土预制桩,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10根;单节混凝土预制桩,
不少于总桩数的10%;灌注桩:大于总桩数的50%;动测以后HI、IV类桩比例过高时(占抽
检总数的5%以上)应以相同百分比扩大抽检,直至普测。
水下浇筑的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应比设计强度高一等级进行配制,以确保达到设计强度,混凝土试块强度按高一等级验收。
钻孔取芯法克检测有疑问的桩身混凝土强度,此时的强度应以强度设计值作为参考标准,不应提高一个等级。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培训教材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目录概述第一章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第三节螺旋板和岩基载荷试验第四节其它载荷试验第五节工程实例第二章桩基承载力载荷试验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第三节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第四节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第五节工程实例第三章桩身完整性检测第一节低应变法第二节声波透视法第三节钻芯法第四章锚杆检测第一节基本试验第二节验收试验第三节蠕变试验概述一、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的基本概念作为建筑物的地基(Foundation,subgrade),现在主要采用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含复合地基)及桩基础。
不同的地基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也不尽相同。
地基作为建筑物(构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从他的受力机理来讲,概括起来有以下两方面:一、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承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时,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它会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开裂或破坏。
承载力较低的地基容易产生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而导致工程事故。
土的抗剪强度不足除了会引起建筑物地基失效的问题外,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岩土工程稳定问题,如边坡失稳、基坑失稳、挡土墙失稳、堤坝垮塌、隧道塌方等。
二、变形问题当地基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界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时,会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当超过建筑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可能开裂。
高压缩性土的地基容易产生变形问题。
一些特殊土地基在大气环境改变时,由于自身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而往往会在上部结构荷载不变的情况下产生一些附加变形,如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膨胀土的遇水膨胀和失水干缩、冻土的冻胀和融浣、软土的扰动变形等。
这些变形对建(构)筑物的安全都是不利的。
基于以上两点,对地基的强度及变形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对地基土及复合地基,新的规范中,将地基的静载试验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取消了承载力取值表,强调以工程试验和工程经验。
目录1.标准贯入试验 (2)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4)3.静力触探试验 (6)4.十字板剪切试验 (7)5.扁铲侧胀试验 (11)6.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13)7.灌注桩成孔检测 (15)8.桩身内力测试 (17)9.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 (21)一.标准贯入试验依据规范:《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检测方法标准贯入试验应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试验点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点应根据工程地质分区或加固处理分区均匀布置,并应具有代表性;2)复合地基桩间土测试点应布置在桩间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上可布设检测点;有检测加固土体的强度变化等特殊要求时,可布置在离桩边不同距离处;3)评价地基处理效果和消除液化的处理效果时,处理前、后的测试点布置应考虑位置的一致性。
标准贯入试验的检测深度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地基的检测深度应达到主要受力层深度以下;2)人工地基的检测深度应达到加固深度以下0.5m;3)复合地基桩间土及增强体检测深度应超过竖向增强体底部0.5m;4)用于评价液化处理效果时,检测深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
标准贯入试验孔宜采用回转钻进,在泥浆护壁不能保持孔壁稳定时,宜下套管护壁,试验深度须在套管底端75cm以下。
试验孔钻至进行试验的土层标高以上15cm处,应清除孔底残土后换用标准贯入器,并应量得深度尺寸再进行试验。
试验应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应采取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以及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连接后的垂直度等措施。
标准贯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贯入器垂直打入试验土层中15cm应不计击数;2)继续贯入,应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30cm的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击数;3)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4)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到30cm时,宜终止试验,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应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贯入30cm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30×50/△S式中:N——标准贯入击数;△S——50击时的贯入度(cm)。
基础施工测量培训资料白象绿洲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基础施工测量培训编制日期:2020年 7月 19日培训日期:2020年 7月 21日中建五局芜湖白象绿洲安置小区〔一期〕项目经理部第一部分全站仪使用第一章全站仪介绍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
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
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因此称之为全站仪。
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周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目前使用全站仪要紧有以下品牌南方〔包括瑞得、科力达、三鼎等支线品牌〕、苏一光、博飞等国产仪器;进口仪器要紧是徕卡、天宝、尼康、拓普康、索佳、宾得等。
国产仪器价格比较廉价、能够满足一样工程测量需要,在使用也比较广泛。
缺点是仪器的精度相关于进口仪器较差、使用过程中仪器稳固性较差及故障较多,操作系统纷杂、不人性化。
仪器保养要求较高、需要经常进行校正。
进口仪器做工相对精细、工艺较国际化,操作简单,精度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显现问题的概率较小、耐用性强。
然而价格均较高,难以为一样工地同意。
苏一光RTS632B 2〞全站仪博飞BTS-802CLA 2″全站仪尼康DTM-402 1"全站仪拓普康TKS-202 2″全站仪宾得R-202NE 2"全站仪索佳SET1X 1"全站仪天宝M3 3"全站仪徕卡TS06 0.5"全站仪一、分类全站仪采纳了光电扫描测角系统,其类型要紧有:编码盘测角系统、光栅盘测角系统及动态〔光栅盘〕测角系统等三种。
全站仪按其外观结构可分为两类:〔1〕积木型〔Modular,又称组合型〕早期的全站仪,大差不多上积木型结构,即电子速测仪、电子经纬仪、电子记录器各是一个整体,能够分离使用,也能够通过电缆或接口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全站仪。
一、地基和基础的有关概念地基——是承受建筑基础传来的各种作用的土体或岩体(岩土体)。
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是建筑物的下部沉重结构)。
地基一般包括持力层与下卧层,持力层:位于基础底面下第一层岩土称为持力层;下卧层:在地基范围内持力层以下岩土层称为下卧层。
软弱下卧层:强度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称为软弱下卧层。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而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
天然地基:不需要处理而直接利用的地基。
地基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上部结构承台桩软弱土层坚实土层埋深基础持力层上部结构地基下卧层地基与基础示意图(1)、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2)、地基不能产生过大的变形二、基础类型1、浅基础埋深(基础埋深与基础宽度之比)不大,采用普通方法与设备即可施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浅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板式基础、筏式基础、箱形基础、壳体基础等。
2、深基础当建筑物荷载较大且土质较差,采用浅基础无法承担建筑物荷载时,需将基础埋在较深的土层上,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深基础可分为:桩基础、墩基础、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
桩基础(一)、桩基础是最常见的深基础,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由桩和承台两部分组成,由于桩基础的桩尖通常都进入到了比较坚硬的土层或岩层,因此,桩基础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减少建筑物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良好措施。
(二)、桩基础按桩的制作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三)、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1)竖向抗压桩(抗压桩);(2)竖向抗拔桩(抗拔桩);(3)水平受荷桩(主要承受水平荷载);(4)复合受荷桩(竖向、水平荷载均较大)。
(四)、按材料分类:(1)混凝土桩:灌注桩、预制桩;(2)钢桩;(3)组合材料桩(五)、按成桩方法分类(1)非挤压土桩: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2)部分挤压土桩:部分挤压土灌注桩、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打入式敞口桩;(3)挤压土桩:挤压土灌注桩、挤压土预制桩(分为: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目录1、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1.1)1)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规范应用类------------------------------------------------------------- 第2页●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单项选择题------------------------------------------------------------- 第2页●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单项选择题------------------------------------------------------------- 第4页●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单项选择题--------------------------------------------------------------第6页●岩石地基载荷试验单项选择题--------------------------------------------------------------第8页●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多项选择题--------------------------------------------------------------第13页●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多项选择题------------------------------------------------------------- 第15页●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多项选择题--------------------------------------------------------------第16页●岩石地基载荷试验多项选择题--------------------------------------------------------------第17页●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判断题------------------------------------------------------------------- 第18页●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判断题------------------------------------------------------------------- 第19页●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判断题------------------------------------------------------------------- 第20页●岩石地基载荷试验判断题------------------------------------------------------------------- 第21页2)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基础类--------------------------------------------------------------------第22页●单项选择题------------------------------------------------------------------------------------- 第22页●多项选择题------------------------------------------------------------------------------------- 第24页●判断题------------------------------------------------------------------------------------------- 第27页2、锚杆锁定检测(1.4)------------------------------------------------------------------------ 第30页●单项选择题----------------------------------------------------------------------------------- --第30页●多项选择题----------------------------------------------------------------------------------- --第35页●判断题----------------------------------------------------------------------------------------- --第38页3、静力、动力触探检测(1.5)----------------------------------------------------------------第43页1)地基土基础●单项选择题----------------------------------------------------------------------------------- --第43页●多项选择题----------------------------------------------------------------------------------- --第46页●判断题----------------------------------------------------------------------------------------- --第48页2)静力触探●单项选择题----------------------------------------------------------------------------------- --第50页●多项选择题----------------------------------------------------------------------------------- --第52页●判断题----------------------------------------------------------------------------------------- --第55页3)动力触探●单项选择题----------------------------------------------------------------------------------- --第57页●多项选择题----------------------------------------------------------------------------------- --第63页●判断题----------------------------------------------------------------------------------------- --第65页1)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1.1)规范应用类一、单项选择题(在所有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1分)。
地基基础静载试验培训单桩静载荷试验要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关于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的修定条文单桩静荷载试验有哪几种破坏模式?桩承载力一般取决于对桩的支承能力,即土强度发挥程度,桩侧阻和端阻是否充分发挥和桩、土间相对位移密切相关,侧阻力充分发挥的位移约3~7mm,端阻力充分发挥的位移和桩型有关,打入桩桩尖位移要达数厘米,灌注桩视虚土厚薄,桩尖位移要大得多。
桩侧阻力的发挥一般是桩体和土之间的剪切破坏,也可能是桩体带着部分土体,土体间的剪切破坏,灌注桩多数如此;端阻力发挥有的是“刺入”破坏,有的是“压剪”破坏(大直径桩)。
其Q~s曲线的变化特征有以下几种情况:(1)属以下土层情况的,Q~s曲线为陡降型,有明显的陡降段,极限荷载明确。
桩支承在基岩上,桩周土质较差,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体材料破坏;桩尖落在硬土层、密实砂层的小直径桩(d<80cm),桩产生整体剪切破坏,属“刺入”破坏;桩周和桩尖为同类型的一般土层,属“刺入”破坏;桩底虚土或沉碴较厚,端阻力小的,属“刺入”破坏。
(2)属以下土层情况的,Q~s曲线属缓变形,无明显陡降段,确定极限承载力,只能按沉降量控制。
桩尖持力层为坚硬的土层、密实砂层和砂卵石层的大直径桩;持力层为较好土层的扩底桩。
(3)灌注桩桩底虚土或沉碴不太厚,竖向荷载达一定值时,桩底土被压密,Q~s曲线呈台阶状,这种情况,一般按沉降量确定承载力值。
千斤顶并联加荷的荷载——压力值回归方程某工程静载试验采用3台QF320T 千斤顶并联加荷,荷载测量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
已知3台千斤顶的荷载——压力值校准方程分别为:70.00213.011-=x y53.00225.022+=x y 48.00206.033-=x y式中:i x 为千斤顶荷载值,单位为kN ,i y 为压力表值,单位为MPa 。
试推导3台千斤顶并联加荷的荷载——压力值关系方程 b ax y +=,并计算出2000 kN 、3000 kN 、5000 kN 、7000 kN 相对应的油压值。
依据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抽样要求1、静载荷试验对于单桩竖向抗压或抗拔静载荷试验,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小于2根。
对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试验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不应少于2根。
凡是为设计提供设计依据而进行的单桩承力检测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程桩验收性检测,均应采用静载荷试验中的慢速维持法。
(1)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2)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3)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4)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5)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6)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7)地质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工程;(8)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的工程;(9)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明显挤土效应的工程。
当有充分经验和相近条件下可靠的比对资料时,也可采用高应变法对上述范围内的工程桩进行补充验收性检测,并应以静载试验法为评定标准。
2、高应变法对于多支盘灌注桩、大直径扩底桩、以及缓变型Q-S曲线的大直径灌注桩均不宜采用本方法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
高应变检测桩应具有代表性,灌注桩的试桩应进行成孔检测。
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并不应少于5根,其中采用曲线似合法进行分析的试桩不应少于检测总桩数的50%,并不应少于5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对工程桩施工质量有疑问时,应增加试桩数;当采用高应变方法进行打桩过程监测时,在相同工艺和相近地质条件下,不应少于2根。
3、低应变法(1)抽样原则:随机、均匀并应有足够的代表性;(2)检测数量:对有接头的多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并不得少于10根;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灌注桩必须大于50%;采用独立承台形式的桩基工程,应扩大抽检比例,每个独立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桥梁工程、一柱一桩结构形式的工程应进行普测;设计单位也可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测比例;动测以后Ⅲ、Ⅳ类桩比例过高时(占抽检总数5%以上)应以相同的百分比扩大抽检,直至普测。
(3)在施工中发现有疑问的桩必须进行检测,但其数量不应计入正常抽检的比例内。
(4)检测桩的具体桩位宜由设计会同监理共同决定,并宜在设计桩位图纸上标明,由检测方具体执行。
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对同一工程中有异议的桩,宜采用多种方法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
4、超声波透射法当有需要时可检测直径不小于600mm灌注桩桩身混凝土的缺陷并定位;可结合低应变、高应变、钻孔取芯检测等方法综合评定桩身质量。
5、钻孔取芯法当有需要时可检测直径不小于600mm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可结合低应变、高应变、超声波透射法等方法综合评定桩身质量。
6、成孔检测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试成孔,数量不少于两个;灌注桩的试桩,在成孔后混凝土灌注前,必须进行孔径、孔深、沉渣厚度及垂直度检测,没有代表性的桩不应作为试桩;一般钻孔桩工程,应随机、均匀抽检不少于总桩数10%的桩进行成孔质量检测。
技术要求(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2)单桩完整性检测(3)成孔检测依据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抽样要求1.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1)取样批量: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
(2)试样数量: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
单个构件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3)取样方法: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都不应少于10个,对其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5个。
当结构或构件所采用的材料及其龄期与制定测强曲线所采用的材料及其龄期有较大差异时,应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或钻取芯样数量不宜少于6个。
标准芯样(Ø100mm×100mm)的试件数量不宜少于6个,小直径芯样(Ø70mm×70mm、Ø55mm×55mm)的试件数量不宜少于9个。
2.钻芯法(1)取样批量:同回弹法。
(2)试样数量: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芯样数量不得少于15个。
按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个构件的钻芯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构件,钻芯数量可取2个。
(3)取样方法:应随机抽取结构的构件或结构的局部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芯样应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并尽量避开其他钢筋、用钻芯法和非破损法综合测定强度时,应与非破损法取同一测区部位或附近钻取。
技术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依据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抽样要求1.筒压法(1)取样批量:当检测对象为整栋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应将其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分析的结构单元,每一结构单元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单元。
(2)试样数量:在每一检测单元内位随机选择6个构件(单片墙体、柱),作为6个测区,当一个检测单元不足6个构件时,应将每个构件为一个测区,在每一测区位随机布置若干测点,且不少于1个。
(3)取样方法:在每一测区内,从距墙表面20mm以内的水平灰缝中凿取砂浆约4000g,砂浆片、块的最小厚度不得小于5mm。
每个测区的砂浆样品应分别放置并编号,不得混淆。
2.贯入法(1)取样批量:按批抽样检测:应取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同一楼层,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砂浆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龄期相近,且总量不超过250m3砌体的砌筑砂浆为同一检验批。
(2)试样数量:不应少于同批砌体构件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6个构件,基础砌体可按一个楼层计。
(3)取样方法:每一构件应测试16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水平灰缝上。
对于烧结砖,同一水平灰缝中测点数不宜多于2点,对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同一水平灰缝中测点数不宜多于4点。
相邻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小于砌块中块体的长度。
3.回弹法(1)取样批量:同贯入法。
(2)试样数量:同贯入法。
(3)取样方法:①每一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5个;对尺寸较小的构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
②测区应均匀分布,不同测区不应分布在构件同一水平面和垂直面内,每个测区的面积宜大于0.3m2。
③每个测区内测试12个点。
选定的测点应均匀分布在砌体的水平灰缝上,同一测区每条灰缝上测点不宜多于3点。
相邻两弹击点的间距不应小于100mm。
技术要求砌筑砂浆抗压强度值依据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抽样要求1.取样批量及数量: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测;当有悬挑梁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2.取样方法:在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在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技术要求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依据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取样要求1.取样批量及方法:成批生产的多孔板,应按同一工艺、正常生产的1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同类型产品为一批不足1000件者亦为一批),当连续检验10批且每批的结构性能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时,对同一工艺正常生产的构件,可改为不超过2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同类型产品为一批。
2.取样数量:在每批中随机抽取一块多孔板作为试件进行检验。
技术要求1)预制构件承载力2)预制构件的挠度3)预制构件的抗裂4)预制构件的裂缝宽度5)预制构件结构性能依据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抽样要求1.依据GB50550或JGJ145标准1)后锚固件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损检验,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还应进行破坏性检验:①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后锚固构件;②悬挑结构和构件;③对后锚固设计参数有疑问;④对该工程锚固质量有怀疑;⑤仲裁性检验。
2)对重要结构构件锚固质量采用破坏性检验方法确有困难时,若该批锚固件的连接系按规范规定进行设计计算,可在征得业主和设计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改用非破损抽样检验方法,但必须按表1确定抽样数量。
注:若该批锚固件已进行过破坏性试验,且不合格时,不得要求重作非破损检测。
3)对一般结构构件,其锚固件锚固质量的现场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
4)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原位破坏性检验时,可在工程施工的同时,现场浇筑同条件的混凝土块体作为基材安装锚固件,并应接规定时间进行破坏性检验,且应事先征得设计和监理单位的书面同意,并在现场见证试验本条规定不适用于仲裁性检验)。
5)锚固质量现场检验抽样时,应以同品种、同规格、同强度等级的锚固件安装于锚固部位基本相同的同类构件为一检验批,并应从每一检验批所含的锚固件中进行抽样。
6)现场破坏性检验的抽样,应选择易修复和易补种的位置,取每一检验批锚固件总数的1‰,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
若锚固件为植筋,且种植的数量不超过100件时,可仅取3件进行检验。
仲裁性检验的取样数量应加倍。
7)现场非破损检验的抽样,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锚栓锚固质量的非破损检验a)对重要结构构件❶及生命线工程❷的非结构构件❸,应按表1规定的抽样数量,对该检验批的锚栓进行检验;注:当锚栓总数介于两栏数量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法确定抽样数量。
❶重要结构构件:其自身失效将导致相关构件失效,并危及承重结构系统工作的构件;❷生命线工程: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电力、燃气及石油管线等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报通信系统的工程;大型医疗系统的工程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