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秦代文学
- 格式:pptx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60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众多文学体裁和杰出的作家作品。
以下是对这一时期文学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秦汉文学1、秦代文学秦代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文学成就相对较少。
但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优秀的政论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汉代散文(1)贾谊:其政论散文如《过秦论》,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对秦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
(2)晁错:《论贵粟疏》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重农贵粟的主张。
3、汉代辞赋(1)骚体赋: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继承了楚辞的抒情传统。
(2)大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力铺陈描绘,展现了大汉帝国的声威。
(3)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语言清新,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4、汉代诗歌(1)乐府民歌:“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乐府所采集和创作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古诗十九首》:组诗名,出自汉代文人之手,深刻地反映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追求和幻灭,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二、魏晋文学1、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社会动荡,文人思想活跃,建安文学呈现出慷慨悲凉的风格。
(1)“三曹”: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悲凉慷慨,如《龟虽寿》《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植的作品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如《白马篇》《洛神赋》。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正始文学正始时期,政治黑暗,玄学兴起,文学风格趋于隐晦曲折。
代表作家有阮籍和嵇康,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隐晦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生之嗟;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现了他的刚直不阿。
3、两晋文学(1)太康诗风: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追求形式的华美,内容较为空洞。
秦朝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流派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秦朝的存在时间较短,只有15年,但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秦朝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一、秦朝的文学作品1. 《诗经》《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典籍之一。
尽管《诗经》的创作时间早于秦朝,但在秦朝得以加以整理和传承,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民俗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秦文公诗集秦恒公是秦朝晚期的一个重要君主,他本人也是一位文人,留有一些诗作。
这些诗作多取材于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思考。
尽管数量不多,但这些诗作反映了秦朝末期的一些社会和文化现象。
3. 秦律琴谱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秦律琴谱是一份专门记载琴曲的文献。
秦朝时期,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秦律琴谱的出现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秦朝的文学流派1. 秦赋秦赋是秦朝的一种文学形式,以抒发情怀、描绘景物为主要特点。
秦赋的创作风格严谨精练,语言简练明了。
著名的秦赋有《吊屈原赋》、《九章赋》等,这些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2. 秦雨露派秦雨露派是秦朝时期的一支文学流派,该派文人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秦雨露派的作品多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人生哲理,体现了秦朝文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
3. 秦辞秦辞是秦朝的一种辞章文学体裁,影响了后世的骈文和辞章创作。
秦辞强调形式美和修辞技巧,其作品在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三、秦朝文学的影响和意义秦朝文学作品与文学流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秦文化在秦朝的短暂存在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积淀,这对于后来的文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秦朝的文学作品《诗经》集中了前代的诗歌创作,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秦赋、秦雨露派和秦辞则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为后世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风貌和表现方式。
秦朝文学艺术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矛盾的时期。
在这个短暂的朝代中,虽然政治制度高度集中,并且以暴力手段统一六国,但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秦朝也有其独特的贡献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秦朝中的文学和艺术形式,展示秦朝文学艺术的魅力。
一、诗词创作在秦朝时期,诗词仍然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
然而,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许多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被毁,导致当时的文人境遇严峻。
不过,秦朝的一些诗词作品仍然为后世所传颂。
其中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离骚》。
此诗是屈原在流放的岁月中写成的,通过描述他的内心痛苦和对祖国的思念,表达了智慧和才情受制于权力的悲哀。
二、书法艺术秦朝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始皇统一文字,推行小篆,这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篆的规范性和工整性成为秦朝书法的特点。
著名的秦朝书法家有李斯和韩非。
李斯是秦朝宰相,他的书法擅长结体规矩,线条苍劲有力。
他以《詔击镂》等作品为代表,展现了秦朝书法的特色。
三、音乐和舞蹈秦朝时期,音乐和舞蹈在宫廷和民间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
秦朝皇帝非常重视音乐和舞蹈,经常举行盛大的音乐舞蹈演出。
在乐器方面,秦朝尤以琴瑟、筑笙为代表,这些乐器的声音悦耳动听,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至于舞蹈,秦朝时期以《霓裳羽衣舞》最为著名。
这个舞蹈以美丽华贵的服饰和神秘的舞步为特色,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四、壁画艺术秦朝以其牢固的国家建设而闻名,其艺术形式也逐渐在宫殿、墓葬壁画中得到体现。
秦朝的壁画以其雄伟和磅礴的风格著称,通常描绘皇帝、贵族和各种生活场景。
著名的秦朝壁画有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的壁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反映了军队形象和当时社会的风貌。
五、剧场表演秦朝时期,剧场表演在宫廷和民间也很盛行。
尤其是皇家宴会和庆典活动,都会有各种类型的戏剧表演。
秦朝剧场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音乐剧、舞剧和说唱剧。
这些表演通过艺术手段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以娱乐和教育观众。
秦代文学(文学的演变0401)一渠、一人、一文,一代文章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秦到汉末,中国古典文学逐渐觉醒,“文学家”们的创作不再只是历史、政治、学术等的附属品了。
秦代文学六国统一后,秦帝国在统一文字、法令、衣冠的同时,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下令进行严苛的思想控制:各国史书,除《秦纪》外一律烧毁;除官方博士所掌管的书籍,民间所收藏的《诗》、《书》及“百家语”一律交公焚毁;有敢于谈论《诗》、《书》的,处以重刑。
他还一举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余人,造成“焚书坑儒”的历史惨剧,秦代的文学创作自然冷落,能传诸后世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再加上秦朝二世而亡,前后不过十四年,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吕氏春秋》与《谏逐客书》,还有一点碑刻铭文。
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吕览》)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年),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被视为“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吕不韦以此书为傲,在相当于总序的《序意篇》中就这样说:“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千金。
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
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
不过,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四方,也留下了“一字千金”的佳话。
不过,严格说来,吕不韦是商人,是政治家,却非文人,《吕氏春秋》也非他的创作。
秦朝的文学艺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成就众所周知。
然而,秦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有着令人称道的贡献。
本文将就秦朝的文学艺术进行探讨。
一、古文的发展秦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古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秦朝之前,古代文学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乐”,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字统一和标准化工作,推动了古文的发展。
秦朝的法家思想倡导实用主义,注重政治和治理实效,这对古文的写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秦始皇的书法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秦始皇非常重视文字的统一,他下令将六国的文字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小篆。
秦朝的小篆书法通行于整个朝代,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
秦始皇的书法作品广泛流传至今,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三、题刻艺术秦朝也是中国题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下令建造兵马俑和长城等众多工程,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成就,各种题刻艺术在秦朝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题刻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相当丰富多样,体现了秦朝艺术的独特风格。
同时,秦代的铭刻艺术也影响了后世,为后来的题刻艺术奠定了基础。
四、音乐和舞蹈秦朝的音乐和舞蹈也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秦朝,音乐和舞蹈经常与宴会和宗教祭祀活动相结合。
秦朝的音乐乐器广泛多样,舞蹈形式也多样化。
秦朝的音乐舞蹈艺术对于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秦朝的诗词尽管秦朝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古文和书法方面,但也有一些优秀的诗词作品出现。
秦朝的劝学诗《父兄君臣录》,秦朝女诗人杨修的《六国神操》等,都是秦朝诗词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除了描绘当时社会风貌,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的期望。
综上所述,秦朝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的贡献。
不仅在古文和书法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在题刻艺术、音乐舞蹈和诗词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秦朝的文学艺术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丰富中国的文化瑰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一章概述及秦汉散文一、秦汉文学的特点——大·大一统时代·国力强大·文化繁盛·心态昂扬·思想表达上:独尊儒术·历史思考上:大总结·文学表达上:鸿篇巨制·汉文章:政论文发达,现实政治统治的需要;史传文巅峰,历史大总结的需要;汉赋兴盛,文化心理的需要;汉乐府,制礼作乐的需要。
·西汉鸿文: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贤良对策》二、秦代文学——秦世不文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历劫。
秦代文学几乎一片空白,遗留下来的秦文献只是秦始皇巡狩禅时散在泰山、琅琊台等几处的刻石。
1.《吕氏春秋》秦统一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
由十二式、八览、六论组成,后代简称《吕览》,共20余万字。
《汉志》称它为“杂家”。
文风务实2.李斯(?-公元前208)秦唯一著名散文家。
与韩非是同学,学成入秦,为吕不韦门客,后至秦丞相。
《谏逐客书》议论风发、文采丰富——骈体初祖:排比铺陈,富于文采,趋于骈偶化。
第二章汉赋一、汉赋的兴起与演变(一)汉赋的源起荀子: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
屈原:与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秦散文:铺叙。
(二)汉赋的分期第一时期(高祖-武帝初年):骚体赋·楚辞余绪;贾谊、淮南小山、枚乘。
第二时期(武帝-东汉中叶):散体大赋(又称“汉大赋”);描绘体物(特点);劝百讽一(主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杨雄、班固。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后):抒情小赋;抒情咏物(特点);张衡、蔡邕、赵壹、祢衡。
二、著名汉赋作家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散体大赋第一篇)——“七体”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万园之园”大国风范杨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散体大赋末篇),《归田赋》(抒情小赋首篇)赵壹:《刺世疾邪赋》三、汉赋的特点及影响从内容上说,大赋题材主要局限于宫廷都邑、上层社会生活的描写,供统治者阅读,为歌颂帝王功业和大汉声势。
秦代文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至嬴子婴即位(公元前207)不久为刘邦所灭,仅历时15年,文学上无重要建树。
秦王朝在统一全国之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主义,“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不仅如此,秦王朝还对儒生实行肉体消灭政策,曾一举坑杀儒生460余人。
在秦王朝统治期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折,先秦时代的文书典籍几全遭毁灭。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文心雕龙·诠赋》),“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即使遗留一些杂赋、仙诗(仙真人诗)亦皆亡佚。
如今能看到的仅仅是秦始皇巡行各地时,李斯等人写作的歌颂功德的文字,由于它们刻在各地山石之上,后世称为。
它们在形式上模仿雅颂,为四言韵文,多以三句为韵。
文学价值不高,但由于它们是今存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的碑志文有一定影响。
西汉文学西汉初年汉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汲取秦王朝短期覆灭的教训,在政治上恢复了分封同姓侯王制度,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黄老的“无为而治”学说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
在文化政策方面,惠帝时废除了秦的挟书律,“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书·艺文志》),加之战国以来百家之学的影响,各地侯王也仿效战国诸公子的办法,招致各种人才于自己的门下,这使汉初的哲学和社会思想都比较活跃自由,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汉初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和辞赋的发展上。
汉初文士有战国游士的余风,喜欢奔走于诸侯、权贵之门,比较关心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促进了政论文的发展。
汉初政论文作者以、为最著名。
他们注意总结秦王朝由弱转强、政权得而复失的经验教训,对如何巩固汉王朝的统治,完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