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2)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1、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说明】《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教学过程】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二、感悟生命形态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⑴导入: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
(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
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⑶现场采访: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4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意图】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
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
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2 走进作者—杏林子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课件展示)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2、学习第二段:求生的飞蛾过渡:同学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第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迹。
要求:自由读第二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
学生交流(1)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笔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它有一种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3)抽生读句子,生谈感受。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篇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会制定教学设计,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
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
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简介作者: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
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材介绍】:《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方法】:朗读法(朗读、诵读、品读、悟读)、谈话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杏林子的资料、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自由读文,感知内容;记忆生字,指导书写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1、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欣赏画面,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看到画面的感受。
板书:19、生命生命2、回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列出小标题。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设计理念: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岁左右,最有效的注意力在课堂前15-20分钟,导课不宜过长,从音乐、画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直接点题,与将要学习的文本进行接轨,铺就*的情感基调。
列小标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理清脉络,提炼语言,在四年级渗透学习,养成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二、导读赏析,品味语言:1、飞蛾求生;1)、生读第一个事例,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思考体会到什么。
2)、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感悟生命感悟写法——《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东安一小实验学校秦丽娟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了解作者写好每一个事例的具体描写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课前准备:根据预习提示认真预习,每人搜集一两条有关“生命”的名言。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材料,以增进了解。
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做生活的强者”,“不向命运低头的”事例或故事。
教学过程:课前“小老师”授课:同学们,上午好!第五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命因你而美丽”。
俗语说,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复习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导语,男女生配合读。
)生命是怎样的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今天我想跟各位同学分享一些名人对生命的看法,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名言,指名读或齐读。
)杏林子,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查了她的资料后,我很敬佩她。
(课件出示杏林子简介)今天将学到杏林子的一篇文章,下面有请秦老师给我们上课。
(课件出示课题)一、齐读课题,直接导入感谢小老师的授课,那我们先来齐读课题吧!孩子们,咱们放慢脚步,带上你的感悟或者疑问,再读课题!(指导读好课题)二、朗读全文,初识生命1、读好课文是学习的基础,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自由读文)2、课文读完了,你能填上合适的词语吗?(课件出示)课文开头首先提出():()?然后通过三个具体的()回答问题,分别是()()(),最后表达作者的()。
(板书:提问?事例贴三个小标题感悟)3、小结:杏林子的这篇散文名篇(指向板书)就是按照——“提问-事例-感悟”这样的思路来写的。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的兴趣。
一、教学背景与目的1.教学背景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的紧密性。
因此,在生命科学中,教育家们并不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在探究与描述生命特性和生命现象的基础上,把自然环境视为一个广阔的科学实验室,教育学生学习、思考与探究这个世界中各种生命形态和生命现象的真谛。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也从知识传授变成了学生学习并发现真谛的学习过程。
2.教学目的本节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生命的特性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在面对未知事物时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难点1.教学内容(1)探究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共同特征和分类(2)了解生命的基本结构、生命周期和传承方式(3)探究生命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生命的多样性2.教学难点(1)生命本质的探究,生命特征和生命分类的理解(2)生命结构、生命周期和传承方式的探究,理解生命繁衍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3)通过对生命多样性的探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和过程1.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形式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性、发现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讨论式教学法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或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旨在培养学生言语表达和思维分析的能力。
(3)课堂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或生态系统,通过课堂问答与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2.教学过程(1)生命的本质教师介绍“生命是指一种物质系统的活动状态至一种哲学、生物学和医学现象的名称”,引导学生分享对生命的认识,接着鼓励学生参与‘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的分类’的探究。
(2)生命的结构、生命周期和传承方式教师介绍生命的基本结构、生命周期和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查和实验探究,比如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的跟踪及观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掌握生命的根本特性。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框架图
二、《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三、布鲁纳目标分类图
四、说明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为认读生字词,理解关键词,最后理解内涵。
根据王荣生老师的结构图设计了知文意,品震撼,悟内涵三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活动为出发点,明确教师活动的目的。
最后将设计的环节和活动以布鲁姆的目标结构图呈现出来,从事实性的记忆知识到概念性的理解最后到元认知的分析,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结果,达到了测评的一致性。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义务教育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以“生命”这一专题分别从“谁都有生活的权利”“用爱心证明生命的意义”“用勇气面对生活中艰难险阻”等主题反映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
《生命生命》是第三篇课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杏林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接下来的内容却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等几件小事的描述与感悟中,表达了作者“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是那么短暂、脆弱、有限,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受一种坚持、顽强、力量,作者号召每个人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本单元主要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词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本课层次较清晰,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词之上,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
由于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文章表达也较直白,学习中,学生对文章大意和词语的理解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对“生命”的话题,学生思考少,理解薄,感悟浅,更难于理解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对生命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换位体验,补充文本空白,引导情感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等多种方式,架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对生命的理解意不在深,更重要的是在四年级学生幼小的心中种下一棵正确的对待生命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永远追逐阳光,绽放最美的生命之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句子,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事件蕴含的道理,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准备:课件(词句、图片、资料)、纸条、黑笔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利用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概括小标题。
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概括标题。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了解作者,初步感受主题。
1、简单了解作者。
2、初步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全班交流: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
(三)认读生字,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1、易读错音:不能动弹(tán)糟蹋(tà)听诊器(zh?n)震撼(hàn)
2、易写错字:骚扰欲望震撼糟蹋
3、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飞蛾求生
(2)瓜苗生长
(3)“我”听心跳
2、概括主要内容。
(五)熟读课文,想一想生命是什么?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从三件事中具体感悟着生命的内涵。
下节课,我们就深入交流。
(七)作业:1、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2、熟读课文。
3、复习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瓜苗生长“我”听心跳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段。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初步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思考生命。
1、作者资料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出示杏林子两段话,感受她对待生命态度的变化。
2、提出问题,了解内容:
提出本课学习的问题:是什么改变了他对待生命的态度?让我们走进《生命生命》
这篇文章。
浏览课文,想想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例?
(二)深入学文,感受生命。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自学画批。
绝望中的杏林子看到怎样的生命?请你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飞蛾是怎样求生的,画出重点词语。
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反馈交流。
①抓重点词语,感悟飞蛾极力求生的表现。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展开想象理解挣扎、鼓动、跃动等词语,体会句子表达,指导朗读。
②凸现环境描写,体会飞蛾对生命的珍爱。
飞蛾在什么处境下还如此珍爱自己的生命呢?读语句,近义词选择。
(困境、逆境、险境、绝境)
③体现个性阅读,总结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如果老师想请男生、女生和我来读这部分,你想怎么安排。
说说你的理由?
④抓表达规律,积累语句,指导背诵。
(3)总结、过渡。
2、放学”第三自然段。
(1)发现规律,自主学习。
请你自学小瓜苗这部分内容,你觉得瓜苗部分同飞蛾部分作者在描写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你感受到瓜苗有着怎样的生命?
(2)深入体会,提升感悟。
①体会环境恶劣。
②读出顽强表现。
③抓表达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抓“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部分:
层层剥笋,初步感悟句意:
它只活了几天。
你体会到了什么?
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你体会到了什么?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读,突破理解难点: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要……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也一定能……
此时此刻,我们再看,加上了“即使”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④师生共读,积累语句。
(3)小结过渡:
3、“导学”第四自然段。
(1)走入杏林子内心世界。
(2)体会其对待生命的态度。
(3)小结过渡: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杏林子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4、“研学”第五自然段。
自读最后一自然段。
重点研究体会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联系上文研究。
联系资料研究。
朗读提升感悟。
积累背诵。
(三)回归整体,理解生命。
1、回顾全文写法
2、动笔写下感受
(四)感情升华,回味生命。
1、带着理解读题目。
2、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杏林子的《生之歌》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