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在外科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47
泌尿外科病人的中医护理措施【摘要】泌尿外科病人在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病人护理的重要性和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病人中的应用。
在详细探讨了病人饮食护理、中药治疗结合护理、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的应用、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以及泌尿外科病人术后护理等内容。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医护理对泌尿外科病人的重要性和综合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泌尿外科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泌尿外科病人,中医护理,饮食护理,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情绪稳定,术后护理,综合护理,有效性。
1. 引言1.1 病人护理的重要性当泌尿外科病人需要接受治疗时,病人护理变得尤为重要。
病人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泌尿外科病人中,病情可能会对病人的饮食、作息等方面造成影响,而科学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证身体的充分营养和休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病人中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护理可以结合中药治疗,采用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缓解病人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保持情绪稳定也是病人护理的重要一环。
泌尿外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等情绪,而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病人护理对泌尿外科病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病人护理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1.2 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病人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病人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中医学认为,泌尿系统的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
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病人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调理阴阳、调节气血、调和脏腑等方面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1. 中药治疗:中医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泌尿外科病人的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2. 饮食护理:根据中医理论,合理的饮食对泌尿外科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护理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胆胰外科术后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对于术后疲劳征患者所产生的干预效用。
方法:采用随机方式收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我院肝胆脾外科就诊的患者资料共54例,根据其所接受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完成两组患者术后疲劳评分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疲劳评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展开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疲劳症状,建议在后续干预工作中对其展开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肝胆胰外科;术后疲劳综合征前言疲劳综合征是指一种长期持久的无法缓解的体力和精神疲劳感,伴随着体力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其主要特征包括体力疲倦、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1]。
肝胆胰外科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术后疼痛、失血、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手术创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术后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麻醉药物和术后疼痛也可能对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疲劳综合征的出现。
术后疲劳综合征是肝胆胰外科手术预后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为降低术后疲劳征的危害,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展开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
研究指出,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疲劳程度,有利于术后护理干预质量的提升[2]。
本文将以在我院就诊的肝胆胰外科患者为例,探究中医护理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应用效果,以期为肝胆胰外科手术预后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式1.1样本资料采用随机方式完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肝胆胰外科就诊的患者资料收录工作,共收录患者54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典型的术后疲劳综合征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在泌尿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泌尿外科疾病是指影响泌尿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尿路感染、结石、肾功能衰竭等。
传统中医学作为中国悠久的医学传统,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泌尿外科疾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泌尿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应用泌尿外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疾病症状。
然而,中医护理方案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模式,强调调节整体平衡和促进自愈能力,对泌尿外科疾病的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中医理论在泌尿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一)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理论在泌尿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涉及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核心概念。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泌尿外科疾病护理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态,个体化地进行辨证施治,中医在泌尿外科疾病的护理中能够更有效地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并预防疾病复发。
这种综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护理方法对于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肾与泌尿系统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肾脏被视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与泌尿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肾脏具有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等重要功能。
首先,中医认为肾脏是脏腑中的主要藏精之处。
肾脏的健康和充盈程度对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其次,中医认为肾脏与骨髓和骨骼有关。
肾脏的虚弱或失衡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泌尿外科疾病的发生;此外,中医还将肾脏视为生殖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官。
中医认为肾脏的强壮与否与生殖系统的健康和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理论中的肾脏与泌尿系统的关系非常紧密。
肾脏的健康与充盈程度对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与骨骼健康和生殖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维护肾脏的健康,可以促进泌尿系统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三)中医理论在尿路感染、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中的应用中医理论在尿路感染、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中的应用主要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病理状态。
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1. 汤药熏洗术•汤药熏洗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方法。
•使用特定的草药煎煮成浓汤药,在患者的伤口周围进行熏洗。
•汤药熏洗能够通过熏蒸作用杀灭伤口周围的病菌,促进伤口愈合。
2. 穴位止血术•穴位止血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用于外科手术的常见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护士可以按照病人具体情况,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止血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术•推拿按摩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通过按摩病人的身体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伤口愈合。
•在外科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4. 中药外敷术•中药外敷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方法。
•使用特定的中药煎煮成浓药汁,将其外敷在患者的伤口上。
•中药外敷能够通过直接接触皮肤,渗透伤口,发挥药物的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5.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针灸疗法在外科手术后,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身体功能。
6. 中药熏蒸术•中药熏蒸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方法。
•使用特定的中药煮沸,释放药物的蒸汽,让患者呼吸到中药的有效成分。
•中药熏蒸术能够通过呼吸道吸收药物,起到杀菌、消炎、止血的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所列举的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方法,能够辅助外科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应用。
当然!以下是继续的内容:7.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外科患者的治疗。
•通过在皮肤上使用火罐,产生负压效应,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
•在外科手术后,拔罐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活力,减轻手术后的不适感。
外科中医护理实施方案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医疗过程,而中医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医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实施方案,既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手术期,也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下面将对外科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外科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在术前评估中,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情况,包括气质、体质、病理情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方案制定。
在术中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如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以达到舒缓患者情绪、减轻疼痛、促进术后恢复的目的。
其次,外科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要注重术前情绪疏导。
手术前的紧张、恐惧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要通过中医情志调摄的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比如,可以采用中医的气功调理、音乐疗法、草药芳香疗法等,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手术前能够保持平静。
再次,外科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要重视术后康复调理。
术后的康复期同样需要中医护理的支持。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术后病情和中医体质,制定相应的康复调理方案。
比如,可以通过针灸、艾灸、中药熏洗等方法,来促进患者的气血运行,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最后,外科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要重视团队合作。
中医护理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护理人员要与医生、中医师、康复师等多学科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共同配合实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外科中医护理实施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中医体质,注重情绪疏导,重视术后康复调理,同时要加强团队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外科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传统护理在泌尿学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涵盖了100名泌尿学领域的患者,他们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入院。
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标准护理,而观察组(同样50名患者)除了接受标准护理外,还接受了中医护理。
比较了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临床治疗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结论]中医护理的整合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有益的,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泌尿外科;中医护理;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研究中医护理是在当今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注重辨证施治,将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结合,综合运用于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提高疗效。
中医药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失衡状态,促进患者的自愈能力,改善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注重因人而异的特点,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中医护理的实施,可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泌尿学患者有效护理方法,并进一步分析泌尿学领域中中医护理的重要临床价值,我们的机构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对100名泌尿学患者进行了研究。
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将在下文中呈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在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我们医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泌尿科患者。
其中,男性65名,女性35名,年龄范围43至75岁,平均年龄61.3岁。
所有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被分为两组,每组50人。
1.2中医护理1.2.1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2.2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传统医学的护理。
首先,关注情绪。
在中医学中,疾病的原因通常被分为内因、外因和既非内因又非外因的原因。
外因主要涉及六种有害因素,而内因主要涉及七种情绪的影响。
中医特色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被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患者对手术的应激以及并发症,以加速术后康复[1],其理念已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科及妇科等手术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在减少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等方面也逐渐凸显其独特的优势。
大量的文献荟萃显示,中医特色护理与FTS联合应用于围手术期中,明显减轻了机体应激反应和各器官功能障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大大加快了康复的进程,现综述如下。
1 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方面的应用1.1 减缓焦虑情绪一般情况下人体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因某种不良情绪刺激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则会超出人体的正常生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各种疾病。
术前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担心手术失败、担心术中疼痛及术后出现后遗症等而焦虑不安、失眠等。
韩晓玲等[2]在常规术前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指压手法联合耳穴埋籽对72例普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患者各项焦虑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为采用指压联合耳穴埋籽能有效缓解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
杨海英等[3]对30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模式,运用辩证施护开展情志护理,结果护理后的SDS、SAS评分较护理前下降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
范雪[4]对60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中医汤药、穴位按摩和针刺等方式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改善,结果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各项治疗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杨巧玲等[5]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状态实施针对性护理,情绪以悲为主者采用“以喜克悲”的方法,情绪以恐为主者采用“以思克恐”的方法,情绪以思为主者采用“以怒克思”的方法,情绪以怒为主者采用“以悲克怒”的方法,结果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明显得到减轻。
1.2 减缓疼痛程度罗晓曦[6]选择混合痔手术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运用混合痔围手术中医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组在手术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外科加速康复模式,结果: 干预组手术后6h﹑12h﹑24h﹑48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浅论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运用随着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方面的运用。
中医护理地内容及观念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方面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从医经验,重点分析了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疾病方面的运用,如整体观念的护理理念、辨证施护、独特的中医护理等在泌尿外科疾病方面的运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标签:泌尿外科;中医护理;泌尿外科;整体护理;辨证施护1整体护理的内涵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的指导下的护理方法。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
自然界的变化及社会因素又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
使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
泌尿外科疾病病位大多在肾、膀胱,除了注意肾和膀胱的护理外,还要了解有无其他脏器的疾病,以提高整体护理的程度,同时预防疾病的转变。
生活规律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健康;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调养身体。
疾病才容易康复[1]。
所以,泌尿外科疾病在重视重点脏器护理的基础上,还要全面了解其他脏器有无疾病转变,同时还要根据自然界和社会因素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体现整体护理的优势。
2辨证施护是个体化护理的体现“辨证施护”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
对其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根据辨证定性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闭。
辨证施护需要护士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制订正确的护理计划。
辨证施护体现了个体化护理特点,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2]。
2.1同病异护同病异护是辨证施护的一个方面,是指同一种疾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精浊。
有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肾阳虚型等分型的不同。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会阴部、小腹部胀痛,小便赤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辨证施护应重视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并注意不要久坐压迫前列腺,影响血液循环;湿热下注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脉滑,辨证施护应注意去除外邪和湿热产生的因素,忌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肾阳虚型表现为小便淋漓,畏寒,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多寝,阳痿,早泄,舌淡苔薄白,脉沉迟,辨证施护应注意让患者注意休息及避免劳累,可适当进食温补之品。
当代护士2019年2月第26卷第5期(屮旬)• 97 •※中医药护理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管莺摘要总结了泌尿外科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包括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敷脐疗法和中药熏洗,这些技术可改善泌尿外科患者睡眠质 量、膀胱痉挛、便秘程度以及促进伤口愈合。
认为中医护理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关键词:中医护理;泌尿外科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丨006- 64丨1(2019)05-0097-01中医护理工作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皇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技术,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身之道;“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存亡得失之意”的精神护理要求,以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临床实践中,本科室通常把这种中医护理技术与西医护理治疗互相结合在一起,|M】时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提高了整个护理质量。
2017年开始,本科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和服务流程融人护理服务中,在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基础原则的基础上,注重运用中医的饮食、情志、康复等护理措施,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以丰富中医护理内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宰对泌尿外科患者开展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其中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开展耳穴埋籽,对出现膀胱痉挛的患者开展穴位贴敷,对术后便秘患者开展敷脐疗法,对伤口愈合患者实施中药熏洗。
其中每种干预分别有2组参与实验,接受科室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接受特定的中医护理操作为实验组,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每组各10例患者,其它每组15例1.2方法(1)耳穴埋籽:本科责任护士每天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予医生做好协调并作出相应处理。
通过观察,护士发现新患者和术前的患者睡眠质M差,为了缓解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神门、皮质下耳穴埋籽,缓解术前焦虑,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清单及应用科室表
摘要:
1.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概述
2.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科室
3.项目清单
正文:
中医护理技术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历史悠久、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喜爱。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信息,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清单及应用科室表。
一、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概述
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针灸、推拿、养生等方法,对患者进行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一种护理手段。
它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无创伤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二、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科室
中医护理技术在多个科室中都有广泛应用,以下是部分应用科室:
1.内科: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慢性病、老年病等。
2.外科:辅助治疗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等。
3.妇产科:运用中医护理技术防治产后病、月经不规律等妇科疾病。
4.儿科:运用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
5.康复科: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残疾,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康复治疗。
6.老年科: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
三、项目清单
以下是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清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中药外敷、中药熏蒸、推拿、足浴、养生茶等。
这些项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可在不同的科室中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之,中医护理技术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项目丰富、应用广泛。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数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护理方案在胫腓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将对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中医认为,胫腓骨骨折后,局部气血运行受阻,造成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
中医护理的重点是调理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
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各种手法促进气血循环。
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拔罐和艾灸等。
这些手法能够刺激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临床观察表明,中医护理方案在胫腓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疼痛和肿胀的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草药熏洗、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中医草药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
熏洗和热敷可以使草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局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草药熏洗和热敷在胫腓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
中医护理方案通过针灸和艾灸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针灸和艾灸是中医特有的疗法,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对胫腓骨骨折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和艾灸能够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通过调理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加速骨折愈合,中医护理方案能够减轻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加快康复进程。
中医护理方案仍需结合具体病情,因人而异地制定,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技术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刘霞【摘要】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外科疾病的过程中,手术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祛邪"手段,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药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已广泛地应用手术患者,特别是病人全身情况的调理,可以发挥比单纯手术治疗更加有效的效果.因此,就应在整体护理理论的指导下,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同时为病人提供心理咨询、医学知识和康复指导以达到手术护理最终目标——确保手术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使病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为此,我们探索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手术病人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运用中医的手足穴按摩、耳穴压迫等护理技术,做好手术患者的护理,为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1(026)012【总页数】1页(P2549)【关键词】中医护理;手术患者;护理技术【作者】刘霞【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手术室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外科疾病的过程中,手术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祛邪”手段,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已广泛地应用手术患者,特别是病人全身情况的调理,可以发挥比单纯手术治疗更加有效的效果。
因此,就应在整体护理理论的指导下,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同时为病人提供心理咨询、医学知识和康复指导以达到手术护理最终目标——确保手术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使病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为此,我们探索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手术病人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运用中医的手足穴按摩、耳穴压迫等护理技术,做好手术患者的护理,为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1 相关中医理论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连接手、足、内脏,是人体气血运行通道,它内联脏腑,外通肢节,内脏和体表密切相关,因此,按摩手、足、耳穴位或反射区,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功能和运行气血的作用。
延续性中医护理在外科护理门诊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中医护理在外科护理门诊慢性伤口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此类患者共124例,以双盲法为原则将其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62例患者。
传统的护理方法应用于A组患者,延续性中医护理则应用于B组患者。
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A组,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方法对慢性伤口具有积极的效果,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中医护理;慢性伤口;应用价值伤口的愈合一般被分为三期,三期的伤口一期重于一期,而无法遵循正常愈合的三期进行,一直维持在发炎状态,经过长时间治疗还没有愈合倾向的伤口称之为慢性伤口[1]。
导致慢性伤口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而影响伤口恢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探究延续性中医护理在外科护理门诊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我院特选取该类患者共124例,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所收治的该类患者共124例,纳入标准:①均具备正常的沟通、表述、理解能力。
②自愿参与分组及差异性护理研究中。
以双盲法为原则将其以每组62例的数量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5-74岁,均龄(48.73±8.35)岁,采用传统的护理服务。
B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6-77岁,均龄(49.75±8.92)岁,主要应用延续性中医护理方法。
将A组与B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按照规定流程对所有被选取为样本的患者进行了常规体检和治疗后,对A组的患者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常的病理知识的宣教以及自行护理的方法指导。
②交代患者按时回院进行复查[2]。
对于B组的患者则应用延续性中医护理方法,延续性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构建中医护理机制,成立专业性小组。
选取专业对口、相关病理知识水平和专业实操水平较高的骨干医师、护理人员组成专业性小组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
医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类,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症属性的不同拟定差异性护理规划,能够熟练进行配药、换药操作等,并能够指导患者或者其家属进行相关操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