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研究所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35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研究所推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
司第四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1号成立于1963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所是电子工业综合性技术基础研究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立的第三方技术支撑服务机构吗,是一所学术研究严谨的研究所。
30多年来,CESI 已从原来单一从事标准化科研与管理发展成为人订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准化、计量/测试、试验检测、质量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科研实体。
在标准化工作方面,CESI 是全国电子行业各专业标准技术业务的总归口单位,是电子行业标准化的中心工作机构,又是电子工业国际化工作总归口单位,承担着标准研制和组织管理两大方面的任务。
在计量测试方面,CESI 是电子工业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也是国防微电子元器件计量一级站。
在试验检测方面,CESI 设有分别由国际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安全与电磁兼容检测中心’、‘中文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破坏性物理分析(DPA )重点实验室’、‘IC 卡检测中心’。
在质量管理方面,CESI 充有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电子行业质量体系认可委员会审查一分部’、‘国防校准/测试实验室认可工作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招聘简章一、单位简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研究所是国家I类研究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直属事业单位,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1993年获准设立模拟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在的科研方向是以模拟、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为主,同时致力于车辆用和通信用电子器件、模块(组件)的开发和生产。
24所已连续7年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
2002年被中共重庆市委、市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2004年被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市百佳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2008年被中共重庆市委、市府命名为“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
24所自建所至今40年来,在高性能模拟IC主要领域创造了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水平,累计取得科研成果1063项,其中195项获国家或部级科技进步奖。
每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0多项,在A/D和D/A转换器、高性能放大器、功率集成及功率变换器、RF等主要专业技术领域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24所拥有先进的CAD/CAT系统、掩膜版制造系统,在单片模拟集成电路、MCM二个领域的设计硬件和软件配置已经与国际接轨。
在模拟IC设计领域已具备建模建库、电路仿真、版图编辑、验证和IC光掩膜版制备等一整套经验,可从事A/D、D/A转换器、放大器和电源电路以及其它专用集成电路的Top-Down设计,可针对用户的特殊需要,专门为客户定制产品。
24所现拥有一条4英寸0.8微米工艺线,一条薄膜二次集成微组装工艺线,具备CBC2012-2(互补双极工艺)、CBC2012(互补双极CMOS工艺)、BP2008(等平面高速双极工艺)、BP2020(多晶硅发射极工艺)、MC3010和M8030(硅栅自对准和非自对准CMOS工艺)等多种单片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能进行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电路的研制生产。
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是中国最大的国防电子研究机构之一,是国家军工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旗下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
成立于1959年,总部位于北京市。
以下为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的简介,内容约为700字。
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的组成部分,负责国家军队的电子科技研究与开发任务。
该研究所在中国军事科技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开发航天电子技术、导弹电子技术、雷达和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
研究所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数百名博士、硕士和工程师,以及一批业务技术骨干。
研究所致力于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为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在航天电子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研究所参与了中国的航天项目,负责航天器上的电子设备的研制工作。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研究所提供了可靠的电子设备,确保了中国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同时,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在导弹电子技术领域,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导弹电子设备,提高导弹的精确度和打击能力。
研究所研制的导弹电子设备在中国军队中被广泛应用,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支撑。
此外,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还在雷达和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研究所研制的雷达系统具有先进的探测和监测能力,为国家的防御和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无线电通信技术方面,研究所致力于开发高速、高效的通信系统,满足军队作战需要。
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研究所提供了多种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了作战指挥能力和信息化保障能力。
总之,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子科技研究机构之一,为国家的军事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都10所航天电子,航空电子,通信真侦查十所主要从事电子系统工程及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各专业领域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
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系列产品、数字视听系列产品、特种元器件系列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和服务。
主要系列产品有:·电源系列产品:特种电源;特种变压器;中、大功率稳压(稳流)电源;小功率电源模块;行波管用高压电源;逆变电源、变频电源;应急电源和应急灯等。
·数字视听系列产品:数字音频功放系列产品、数字音频功放处理芯片和模块等。
·特种元器件系列产品:高频晶体谐振器;特种晶体谐振器;SMD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高频高稳晶体振荡器;高频低相噪晶体振荡器;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压控晶体振荡器;高频晶体滤波器;卫星电子设备及无线电通信设备用各种中频、边带、窄带机械滤波器;载波通信设备用机械滤波器;特殊要求的LC 滤波器;陶瓷机械滤波器;EMI滤波器;各种微波器件等。
成都29所电子信息技术从事专用电子设备技术研究、研制与小批量生产的研究所,专业涉及系统集成与设计、超宽带天线与微波、高密度信号处理、软件系统工程等。
国家“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挂靠29所。
主要设计、开发和生产多种平台的电子系统,致力将系统工程设计、宽带天线、宽带微波、信号处理、有源干扰、系统集成、软件工程等领先技术应用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并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向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实时而富有创新的解决方案。
合肥38所预警探测专业全面的电路设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是38所在微波技术领域的优势。
38所的接收研究部作为微波技术的专业研究部,承担雷达接收机、频率源、T/R组件等方面研制工作。
新一代可移式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J)主要技术特点◆ 低副瓣、宽频带、高增益圆抛物面天线◆ 全固态调制器、回扫充电式高稳定度高压电源、大功率速调管发射机◆ 高精度数字式中频接收机◆ 完善的自动标校设计◆ 灵活的远程信息传输(适应CDMA、电信宽带网、光纤、微波通讯等方式)机场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ADWR)主要技术特点◆ 宽带、高增益、低副瓣圆抛物面天线技术◆ 全固态调制器、回扫充电式高稳定度高压电源、大功率宽带速调管发射机◆ 低噪声、大动态接收模快、高精度数字化中频接收机新型C波段数字化天气雷达(716A)主要技术特点◆ 宽带、高增益、低副瓣圆抛物面天线技术◆ 大功率同轴磁控管发射机◆ 微电子化、模块化接收机◆ 基于网络传输的可编程阵列式超大规模信号处理器◆ 分布式网络终端系统,具有灵活的配置与扩展功能◆ 模块化高精度交流数字伺服系统◆ 利用太阳噪声进行天线波束指向自动标定技术◆ 全机电源远程遥控配电技术◆ 高稳定、高可靠,系统MTBF ≥ 400 小时◆ 可升级为多普勒气象雷达3821航管一次监视雷达3821雷达是一种S波段全固态空管一次监视雷达,主要用于机场空域监视,能探测150km内雷达截面积为2m2的目标,并引导无应答机或应答机故障了的飞机安全起降。
十所全景俯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以下简称“十所”)于1955年5月25日在北京组建,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综合性电子技术研究所,属于国家一类科研事业单位,现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成都天奥实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十所本部主要从事军用电子装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制、生产及售后服务,拥有四个事业部、二个中心、一个装备部和一个制造部,在职员工约4000名。
建所至今,十所先后荣获了2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所把“追求卓越品质,超越顾客期望”作为企业的质量方针,先后荣获过1项国家质量金质奖、4项国家质量银质奖,97年获GJB/Z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2004年取得“一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2005年获“军工电子装备生产许可证”。
1999年,十所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2005年因“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两次荣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集体奖”,2004年被人事部、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十五”期间,十所经济收入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 2006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10年度产值突破23亿,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任务。
企业历史1955年5月,在京组建,定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58年2月,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60年12月,改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75年,更名为“第四机械工业部一0一0研究所”;1979年5月,为对外开放单位,名称为“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1983年1月,改名为“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88年9月,更名为“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93年6月,更名为“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99年6月,更名为“信息产业部第十研究所”;2002年7月,更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中国电子研究院中国电子研究院(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简称 CETC)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研究与生产基地,是中国电子工业系统的科学研究机构和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
以下是关于中国电子研究院的介绍,介绍包括其历史、组织结构、主要业务和成就等方面。
中国电子研究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由邓稼先主持创建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发展而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现已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电子研究院目前拥有20多个研究所和近百个专业实验室,员工超过六万人。
中国电子研究院的组织结构分为总部与网格化发展两个层次。
总部设在北京,并设有若干个研究所包括雷达研究所、卫星通信研究所等,以及一些专业行业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设施公司。
网格化发展层次由地方单位、发展公司和产业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地方经济布局、项目投资与培育、产业布局与规划等工作。
中国电子研究院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传感器技术研发、通信与导航技术、数字化电子产品研发等。
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民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
中国电子研究院在雷达、无线通信、微纳卫星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电子研究院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在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奖项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学术奖之一,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成果的个人和团队。
此外,中国电子研究院还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省市级科技奖项。
总而言之,中国电子研究院作为中国电子工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国的电子信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中国电子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的高科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子研究所介绍电科院北京电子科学研究院2所太原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3所北京电视电声研究所7所广州广州通信研究所8所淮南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9所绵阳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10所成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11所北京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2所北京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3所石家庄河北半导体研究所14所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5所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6所合肥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18所天津天津电源研究所20所西安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21所上海上海微电机研究所22所新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3所上海上海传输线研究所24所重庆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26所重庆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27所郑州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28所南京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29所成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30所成都西南通信研究所32所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3所太原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34所桂林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36所嘉兴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38所合肥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9所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40所蚌埠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41所蚌埠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43所合肥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所重庆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45所平凉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46所天津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47所沈阳东北微电子研究所48所长沙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49所哈尔滨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50所上海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51所上海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52所杭州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3所锦州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54所石家庄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5所南京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58所无锡无锡微电子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中电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控微电子工程公司1、电子科学研究院/index.asp地址:北京石景山八大处科技园区双园路10号1984年在北京创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总体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总体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雷达学报》
【年(卷),期】2012(1)2
【摘要】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创建于1956年9月,是
我国第一个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型研究所。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电子所现已形成了两大支柱和五个重点方向,两大支柱分别是微波成像技术和微波电真空技术,五个重点方向分别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电磁探测技术、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FPGA芯片技术和MEMS传感器技术。
电子所下设10个研究部门,分为应用基
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两大类。
其中,应用基础研究机构包括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和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技术;高功率微波源;空间信息技术;成像技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01
【相关文献】
1.第10届中国科学院期刊沙龙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成功举办 [J],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秘书处
2.求实创新再创佳绩——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王勇研究员 [J], 柴玉泽
3.魅力科学路精彩电真空——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刘燕文副研究员 [J], 严永红
4.回归适用简洁的本源——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怀柔园区设计 [J], 王超若;
5.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赵德刚同志荣获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简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位于钟灵毓秀的江南名城南京,是我国电子系统工程领域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专业覆盖面最广、研发力量最强、技术成果最为丰富的大型综合性高科技研发基地,在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功勋卓著,硕果累累,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五千多人,占地面积达一百余万平方米,分设十四个专业研究部,七个加工制造分厂、一个装备部、一个通信产品研究中心以及两座大型电子系统工程试验场。
所内设有国家级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研究机构,拥有国内最大的微波暗室、雷达系统仿真与集成试验室、微电子组装技术中心、柔性加工制造中心等一流研发设施,从事专业和开发产品覆盖了雷达、通讯、信息系统、天线微波、高功率设备、软件、信号处理、射频仿真、电子对抗、应用磁学、微电子、电子仪器仪表、交通电子、显示系统工程、工业自动化、特种元器件等数十个专业领域。
在长期从事国防尖端技术研究的科学实践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形成了一支既有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又有强大的整体综合优势,老、中、青相结合的科学研究队伍。
目前全所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五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五十余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九十一名,高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八百余名,同时拥有多个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主办了《现代雷达》、《微波学报》、《电子机械工程》等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学术期刊,在相控阵、脉冲多普勒、单脉冲、微波成像、数字脉冲压缩、超低副瓣天线、收发组件、固态功率合成、高速数字信号处理、高性能光栅显示、微电子组装、高可靠性、热设计、表面安装等技术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育一流人才,出一流产品,争一流管理,创一流效益”为奋斗目标,形成了“求实、严谨、协同、创新”的优良所风,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科研生产保证体系,较早地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使产品技术水平、可靠性与全寿命周期费用指标水平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园西区,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原名中国科学院西北电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信息与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波技术等领域。
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该研究所拥有一流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并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目前,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已成为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技术实力。
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与通信技术:该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通信网络、宽带通信、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无线通信等领域。
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的通信技术和产品,推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 微电子技术:该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纳米电子技术等领域。
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的微电子器件和技术,推动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3. 电波技术:该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雷达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等领域。
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的电波技术和系统,提高电波技术在国防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水平。
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的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为国内外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该研究所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作为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该研究所为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培养优秀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位于北京中关村一园五区之一的东郊电子城科技园区内,是一个以研发生产真空电子器件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所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000平方米,是我国真空微波电子器件主要研发基地。
十二所以军用微波管研究为主,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主要产品有各种速调管、行波管、磁控管、微波三极管、四极管、气体放电开关管、闸流管、触发管、空心阴极灯、真空规管、加速管及各种非标准设备、电源等。
在电子陶瓷、阴极、精密加工及微波能、电子束、离子束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十二所的产品已广泛用于雷达、通讯、导航、电视发射、微波电子医疗、等离子体加热、测试设备等领域,在中国的许多尖端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军事装备现代化,提高军队战斗力做出了较大贡献。
现取得科研成果8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获部级科研成果奖170余项。
另外,十二所设有国家级微波电真空器件重点实验室、真空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电子产品许可证发证办公室第十二审查部。
1999年通过ISO9001军体质量体系认证。
十二所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4人,形成了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十二所是教育部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科研单位,2007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在十二所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唯一可以自主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所。
展望未来,十二所人面对机遇与挑战,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和高科技现代化研究所的战略目标,为国防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欢迎优秀毕业生加盟十二所。
宽松的氛围,良好的科研条件,将会加速你的成长,十二所是创业的热土,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
单位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13号通信地址:北京749信箱4分箱(人事教育处)邮编:100015联系电话:人事教育处(010)64371497 (010)84352284传真:(010)64362878 E - MAIL:sesrsc@。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简介我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直属的国内唯一从事以三束(电子束、离子束、分子束)为主半导体微细加工设备研制开发的专业研究所,地处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全所占地面积230亩。
所内绿树成荫,环境幽美,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理想之地。
我所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结构配套,具有开发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潜力和科研试制、小批量生产成线的能力,属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综合型设备研究所。
自一九七六年建所以来,我所根据国家军品民品对微电子发展的需要,积极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研制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在我国半导体微细加工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国家“六五”至“十五”期间,我所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军工科研任务,并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坚持以科研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军品优先、军民结合,发挥技术优势,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其他科研领域,完成了由单一科研型向科研经营型的转变。
建所以来,我所共取得了百余项科技成果,获得82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有28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或属国内首创,36项属国内外先进水平,11项产品列入了国家进口替代产品,为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十八所现有职工800余人,科技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其中副高以上科技专业人员近100人,中级近300人。
我所主要从事半导体微细加工设备、电子工业窑炉、金属镀膜压力传感器、元件等四大系列几十种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其中多种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或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年产值逾1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员需求:硕士机械设计 1人自动控制 2人半导体工艺6人电气工程 1人计算机软件1人本科机械设计 1人自动控制 1人电气工程 1人半导体工艺 1人我们的联系方式是:单位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新开铺路1025号邮政编码:410111 联系电话:(0731)5401201 传真:(0731)5401497 网址:E-MAIL:job@ jetfun_cs@联系人:傅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人力资源处致礼!傅浩jetfun_cs@2008-11-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情况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电信技术研究所,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参与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专业覆盖面最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骨干研究所之一,是国家授权的电子工程甲级设计单位、电子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单位和工程咨询甲级资格单位。
五十四所座落于华北交通枢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所区占地近二平方公里,全所目前6000多名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达36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00余人,科技人员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00余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人。
所里建有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育学院和省内规模最大的博士后工作站,自主培养高端科技人才。
五十四所技术实力雄厚,专业覆盖面广。
所内下设9个事业部,4个国家级和部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高水平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很强的系统设计、新技术开发能力,拥有完善的质量检测和信息资料保障条件。
主要从事通信、卫星导航定位、航天航空测控、通信与信息对抗、航天电子信息系统与综合应用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
建所以来,已取得包括我国第一个原子弹遥控引爆系统、第一套无线电外弹道测量系统、第一台千门级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个15米数字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第一套北斗导航卫星数据分发系统在内的重大科研成果297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38项,其中有200余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10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凭借多专业综合优势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五十四所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的力度,先后在石家庄、北京等地组建了河北远东、中华通信、中电信息、远东哈里斯等多家高科技企业,产品覆盖国防安全、能源、交通、信息、金融、应急抢险等国民经济各领域,行销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电科院北京电子科学研究院2所太原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3所北京电视电声研究所7所广州广州通信研究所8所淮南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9所绵阳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10所成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11所北京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2所北京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3所石家庄河北半导体研究所14所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5所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6所合肥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18所天津天津电源研究所20所西安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21所上海上海微电机研究所22所新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3所上海上海传输线研究所24所重庆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26所重庆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27所郑州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29所成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30所成都西南通信研究所32所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3所太原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34所桂林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36所嘉兴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38所合肥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9所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40所蚌埠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41所蚌埠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43所合肥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所重庆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45所平凉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46所天津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47所沈阳东北微电子研究所48所长沙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49所哈尔滨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50所上海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51所上海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52所杭州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3所锦州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54所石家庄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8所无锡无锡微电子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中电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控微电子工程公司1、电子科学研究院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址:北京石景山八大处科技园区双园路10号1984年在北京创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总体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总体研究院。
中国电子研究所介绍电科院北京电子科学研究院2所太原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3所北京电视电声研究所7所广州广州通信研究所8所淮南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9所绵阳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10所成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11所北京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2所北京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3所石家庄河北半导体研究所14所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5所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6所合肥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18所天津天津电源研究所20所西安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21所上海上海微电机研究所22所新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3所上海上海传输线研究所24所重庆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26所重庆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27所郑州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28所南京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29所成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30所成都西南通信研究所32所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3所太原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34所桂林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36所嘉兴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38所合肥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9所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40所蚌埠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41所蚌埠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43所合肥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所重庆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45所平凉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46所天津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47所沈阳东北微电子研究所48所长沙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49所哈尔滨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50所上海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51所上海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52所杭州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3所锦州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54所石家庄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5所南京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58所无锡无锡微电子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中电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控微电子工程公司1、电子科学研究院/index.asp地址:北京石景山八大处科技园区双园路10号1984年在北京创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总体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总体研究院。
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部和主要的科研基地在石景山高科技开发区内,它毗邻风光秀丽的西山风景区,拥有科研、试验、办公、学术报告、专家公寓、教育培训设施及各类配套生活和服务设施。
在万寿路27号院内有部分办事机构。
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七成,其中工程院士两人,高级职称人数占职工总数的三成,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占职工总数的四成。
并拥有多名有经验的博士和硕士指导教师。
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index.asp地址:中国太原和平南路115号成立于1962年,专业从事电子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电子专用设备开发制造。
主要产品类别为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半导体生产设备、元器件生产设备、清洗与洁净产品、真空设备、表面处理设备、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LED生产设备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和整机制造中,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信誉。
产品遍及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日、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太原风华公司是其控股公司。
2006年7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太原风华公司作为山西省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入选第一批试点企业名单。
中国电子学会生产分会、电子工业工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行业组织的挂靠单位,《电子工艺技术》的主办和出版单位。
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电视电声研究所RITVEA)地址: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乙7号创建于1960年,是一家集电视电声及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试制、产品销售、工程集成、质量检验认证、标准制定、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下设军工部、民品部、系统工程部、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泰瑞特质量认证中心5个主要业务部门,同时设有6个职能部门和若干经济实体。
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有科研楼、质检大楼、声学楼、中试生产线等,固定资产近亿元。
专业研究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声音广播及电视图像的处理和传输、交互式多媒体、电视跟踪与制导、电视监控、抗噪声通信指挥、遥感侦察、声探测定位、电声器件等电视电声综合性军民两用专业。
尤其以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记录及显示技术为重点,技术开发与行业服务相结合,科研生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至今已有360余项成果获得部级以上奖励,16项成果申请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在系统工程集成方面,工程范围覆盖了广播电视、卫星接收、专业音响、安全监控以及技术服务与电子工程监理。
在质量检测认证方面,国家广播电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国家级检验机构,是第一批承担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检验机构,是第一批通过国际电工认证委员会认可的CB实验室,同时得到了UL、FCC、Nemko等国际著名认证机构的认可。
是国内最早开展音视频产品整机全性能检测的检验机构,是国内最早开展出口产品国际认证的检验机构。
内部设置安全与环境试验室、电磁兼容试验室、整机室、仪器计量校准试验室等专业测试部门,同时设有国家唯一的数字电视用户端产品检测实验室和国际DVD论坛授权的A级DVD格式验证实验室。
中心可以为国内外客户生产的音视频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家用电器及照明设备等产品进行CCC、CE、FCC、UL等认证服务。
中心还承担大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
是国内多个行业组织(学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的挂靠单位,并编辑出版有《电视技术》、《电声技术》2个国家核心期刊。
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1号成立于1963年。
是电子工业综合性技术基础研究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立的第三方技术支撑服务机构。
30多年来,CESI已从原来单一从事标准化科研与管理发展成为人订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准化、计量/测试、试验检测、质量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科研实体。
在标准化工作方面,CESI是全国电子行业各专业标准技术业务的总归口单位,是电子行业标准化的中心工作机构,又是电子工业国际化工作总归口单位,承担着标准研制和组织管理两大方面的任务。
在计量测试方面,CESI是电子工业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也是国防微电子元器件计量一级站。
在试验检测方面,CESI设有分别由国际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安全与电磁兼容检测中心‟、…中文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破坏性物理分析(DPA)重点实验室‟、…IC卡检测中心‟。
在质量管理方面,CESI充有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电子行业质量体系认可委员会审查一分部‟、…国防校准/测试实验室认可工作部‟。
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110号(华南理工大学西秀村旁)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也是中国唯一专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研究的综合技术服务机构。
五十年来,获国际国内授权认可近50项。
在电子信息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技术领域,支撑政府、服务行业;引领技术发展,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做出贡献。
已形成一个从材料到元器件到设备到大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产品检测试验、分析评价、认证审核、计量维修、信息服务、技术培训、专用设备和专用软件研发的综合质量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五所代表国际和国家有关组织行使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职权,肩负着国家质量卫士的职能。
已经成为国内公认的电子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科研试验基地和最具权威的认证检测机构,并逐步成为国际著名的可靠性科研和质量管理机构。
6、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所(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NCSE)/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25号成立于1965年,长期致力于通信、计算机、控制三大学科技术为基础的研究开发、产品制造、系统工程承包和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
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专注集散型自动控制系统、软件与服务、教育与出版等方面集科技开发、生产、系统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高技术企业集团。
六所正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软件与系统领域“国际一流研发平台,国际一流企业集团”。
四十多年来,六所以计算机、通信、控制系统技术与产品研发为核心,在微机、工作站、工业控制机、程控交换机、计算机软件和工业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等方面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优异的科技成果,荣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奖150项。
六所在科研院所的基础上,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其产品和应用系统工程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颇得用户信赖、享有极高商誉。
尤以长城0520B微型机、CCDOS、汉字化软件、华胜工作站、华科程控交换机、和利时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和火电站/核电站监控、电力网监控、各行业的工业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网络等饮誉中外。
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委员会、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微型机与应用分会挂靠单位,并建有中国JAVA中心、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工业自动化培训中心等机构。
经常组织全国计算机应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等学术交流、计算机及应用方面的软科学研究,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
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州通信研究所)/单位简介:移动通信的专业研究所,是电子行业移动通信总体研究单位,研究移动通信新技术、新系统和新设备,负责研究制定移动通信系统呵设备的新体制、标准。
国家移动通信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广州移动通信产品质量监督中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移动通信认可实验室及603计量站均设在七所。
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国庆中路369号1970年筹建于甘肃省徽县。
1982年成建制搬迁到安徽省淮南市。
是从事光纤光缆技术的专业化研发机构,主要专业有:光纤光缆及连接器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纤光缆工艺专用设备技术和光纤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等。
筹建后,隶属关系及名称多次变更。
筹建时,隶属国防科工委第十四院,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408研究所,1982年12月更名为电子工业部第八研究所,1988年9月更名为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八研究所,1993年6月更名为电子工业部第八研究所,1998年4月更名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八研究所,2002年8月更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建所30多年,已成为我国光纤通信研究开发基地之一,在科研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